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生活是很好玩的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生活是很好玩的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01 20:3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生活是很好玩的经典读后感10篇

  《生活是很好玩的》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活是很好玩的》读后感(一):自然安宁 —- 汪曾祺 《生活是很好玩的》

  听说,汪曾祺的文章是收录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可惜我没这个缘分。寻他的文,说来惭愧,源于一份美食书单。《五味》位居榜首,各书友也纷纷推崇:汪老写吃,深夜慎读。

  《生活是很好玩的》实则是一本散文合集。说实话,我向来对散文不是特喜,嫌淡。偏爱可以废寝忘食追读的东西,如烈酒,畅快淋漓

  汪老先生请我品了一回茶。

  他的文字干净行云流水细致有趣味。虽不上瘾,耐品,不知不觉也能读一下午。累了,放得下,闭上眼,还可回味。

  汪老使我觉得很亲切。我总是想起我的姥爷。同一个时代的人,同样地历经磨难,同样地保有天真怡然自乐赏花鸟鱼虫,嬉笑怒骂世间百态。有棱角,倔犟的可爱老头。我常常错觉回到儿时,那有所依偎的旧时光

  两位老人都是那个年代少有文化人。只不过我的姥爷弃文从武干了革命,汪老先生坚持读完了大学,在文化领域精进。他学识渊博,各种诗词典故信手拈来,那时可没有Google,没有百度,真凭实学啊。能感受到他的见识来自真正的兴趣,细致的观察,并无卖弄高雅之嫌。因而不令人反感。像一个长辈兴致盎然地同你聊天,而你钦佩之余,听得津津有味。没错,这种感觉依然酷似我怀念童年,那些平缓安心,对一花一木上心日子

  所以,我对这本书有着特殊感情感恩它在我生命中这个时候陪我,提醒我,无论世事纷扰,我们总可以在一花一叶间,一粥一菜中,找到生活的本来面目,找到安宁。

  也正在我对安宁产生一种近似渴望执念时,得到了一个新的领悟。汪老先生也好,姥爷也好,都保留了一些棱角,而在我看来,这正使他们颇为可爱又可敬。或许,执着于五蕴皆空的境界,反是放不下,而对于有爱恨情仇这件事能看得淡,才是真正对自己善良罢。安宁,方能自然而然

  汪老说,人活着,总要做一点事。

  汪老说,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汪老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

  愿自己能慢慢领悟,找到自然的安宁,本真的生活气息。汪老先生笔下那,辛劳、笃实、轻甜、微苦的生活气息。

  《生活是很好玩的》读后感(二):清淡的香

  生活是很好玩的。汪老笔下生花。许多熟悉抑或不熟悉的东西跃然纸上。许多错过了,想不起,有趣无味的东西映入眼帘

  一读此书,随即一个念头闪现,这是好多人一直向往平凡岁月嘛!种种描述,白白的,淡淡的,恰如其分淡妆浓抹总相宜,浓一点,失真,淡一点,无味。以前看书追求词藻浮夸,丰富多彩。或者惊心动魄,一曲三折的内容。看了此书,才感觉到,白描,不鲜艳朴实的文字亦能令人酣畅淋漓

  汪老去过了好多地方,读过了多少古今的名家大作,中华文化的日常积累,以致写起文章来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生活阅历丰富的人,多少有点故事。说起那些年,那些事来,如数家珍。例如写岳阳楼,随处可见,古词,古文,扑面而来,一股平凡中带着历史的沉沉的香味

  善于观察和发掘生活的美,你所忽略的不经意的东西,在汪老的笔下,连成了一条线,不疾不徐,不急不慢,平铺直叙,终于,你的心中,不再有了眺望,你不再是局中人,成了旁观者,清者自清,陪着汪老发现和怀念所遗失的美好

  文字朴实无华,但汪老精于雕琢文字。言简意赅,不拖尾,不留鞋,一语中的。简简单单的,不复杂,不拐弯抹角,不深究,点到为止。读到《天山行色》,类似古风之气,节奏忽上忽下,叹服之下,唯有叹服。再比如,前面用了“揣”字,是估量的意思,后面又有“使劲揣它屁股蛋子”,意思又不同了。组织文字,也许我们一般人写东西,都会大气写一通。而汪老,简洁明了,几笔,几句,几言,形象立现,还深刻

  读这本书,你完全不用深究什么大道理,淡淡的读,慢慢的体会生活,只要了解最表浅的意思就可以了。生活是很好玩的,别走的太快,辜负了追逐自己的灵魂和身后点滴的美好时光。

  朴实无华,乐趣逢生,平易近人,不做作不矫情,亲切动人

  《生活是很好玩的》读后感(三):汪曾祺的生活态度:生活的口味要宽一点

天竺果

  以往读汪,多是他美食小文,生活小品的结集。读起来当然是津津有味,但时间一长也就忘了。

  这本《生活是很好玩的》共有三章,第一章是市井人情,第二章是人间草木,第三章是各地的游记。人间草木或游记,我在其他的作品集里读过不止一遍,但是这一次读起来最有感悟,大概是因这本书编的好,第一章中窥见汪老的生活态度,再读后面的文章,况味便不同了。

  对一个人喜欢,固然可能是因为他写得妙手文章,但更多是这文章背后的生活态度或观点遇见憧憬中的生活态度,遇见能有共鸣人生观点,总归是一种熨帖。

  观点相同并不罕见,相反,我们还要时时警惕总是被与自己相似的观点包围,落入闭目塞听境地。但是生活态度这回事,若有共鸣,可以说那就是缘分。

  每个人从出生到相遇,经历不尽相同,但秉持着同一种态度去看待生活,殊途同归志同道合总会心有戚戚。这个人如果恰好是段位高出自己不知多少的前辈或者大咖,那么自然只能被圈粉了。

  一个人的性格温文尔雅到毫无纰漏是无趣的。所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人总要有点脾气缺点,才够可爱。

  东福居的坛子肉是公认的不错作为老饕的汪老不爱去东福居吃肉,原因竟然不是因为肉,而是因为那里的一个堂倌。因为这个堂倌,他竟然对坛子肉也慢慢失去了兴趣。(见《风景》一文)

  说来有点好笑也有点可爱,他对堂倌有意见并不是因为这堂倌对客人出言不逊,也不是因为堂倌不讲卫生。不讲卫生倒还好了,因为这样显得更有人气儿,而堂倌总是干干净净的,换了衣服,给人的感觉也像是没换,一双眼睛空空漠漠,身上透露出一种对什么也提不起来兴趣的疲倦

  汪老描写起来这个人,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意味,笔下也罕见的刻薄

他形容堂倌:“他不是走,是移动。他对他的客人,不是恨,也不轻蔑,他讨厌。连讨厌也没有了,好像教很多文字围了一夜的人,根本他不大在意了。他让我想起死。”

  一个人竟然让另外的人“想起死”,这也许是最糟糕人生体验

  在生活中,谁不想有一个正能量场呢,那种想吃,想爱,还想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的轻飘的畅想。

  如今我们读汪老的生活小品,沉浸其中,不也是因为从他的作品里,我们能看到生活的悠游吗?

  在工作加班加到厌倦,在被生活琐事折损到沉默寡言的时候,我们是需要这样一个人,告诉我们——看呀,生活是很好玩的。

  不过这样说,倒是把汪老给“贬低”成了一个只写生活小品的人物实际上,他对有人把自己当作悠闲文学代表人物颇有意见。他固然以写生活小品著称,但是其他作品如《陈小手》、《城隍、土地、灶王爷》却也是关心苍凉时事的。(见《老年的爱憎》一文。)

他自陈:“我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不懂感情的人,我不喜欢那种口不臧否人物,绝不议论朝政,无爱无憎,无是无非,胆小怕事,除了猪肉白菜价钱什么也不关心的离退休干部。这种人有的是。”

  汪老眼里的生活,是广义的生活。花鸟鱼虫是生活,人世无常也是生活。

  何况,中国人在骨子里是习惯移情到草木的。“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莫不如此。

  对待生活细节和看待人生时局,是一个人态度的一体两面。

  汪老笔下的花鸟鱼虫是有活气儿的。沿街的爬山虎红了,带来了北京的秋意;鸟声使他想起南方的初夏、雨声、绿;梨子的花瓣让他感觉像是月亮做的;葡萄的舒展生长,足够让他写成一篇葡萄种植指南的“葡萄月令”!

  他笔下小人物的生活也令人唏嘘瞎子的档,阉鸡阉猪人的糖锣,让他感到悠远从容;对一切不敢兴趣的堂倌,让他感到愤怒;在路边捡枸杞子的老夫妻,让他感到童心未泯;爱养花养鱼的茶铺掌柜在文革中被迫害至死,让他破口大骂

汪老在一篇文章里曾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

  其实对生活来说,也是如此。

  《生活是很好玩的》读后感(四):生活是很有趣的

  看汪老的陈述,想要成为一个作家,除了锻炼对生活的观察力以外,还要有一颗激情的心和爱的能力。这本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收录了汪老对于食物的见解、老北京的人文习俗家乡风土人情以及一花一草之间的闲情雅致,一花一木一世界,平平常常的事物,到了汪老的眼中,却有了别样的雅兴。字里行间,也可以看出汪老是一位豁达学者,无论日子是风平浪静还是波涛汹涌,他总能沉着应对,以一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姿态悠然自得地游离在人世间

  这种通达乐观的心态,不是一般人能修炼得来的,毕竟想是一回事,做得到又是另外一会事。把日子过成一种趣味性,把生活当做好玩的一种体验,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也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观察到别样的景致;会吃的人,才能吃出其中的好歹。会看的人,才会看出其中的门道。于是,在他的引领下北京的拨鱼儿、湖南的擂茶、云南的鸡枞、云霄的泥蚶等等,叫人看着就流口水。说汪老是个吃货一点也不为过,至少他去过一个地方,就惦记着当地的特色小吃美景。就算当过一段时间的“右派分子”,会玩的人,在清贫的日子里也能挖掘一些感兴趣的东西,会吃的人,什么都敢吃。他的骨子里就是一位老顽童,对于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正是这样的好奇心,让生活多了一层色彩和趣味性。

  《生活是很好玩的》里面又提到北京的遛鸟、踢毽子、街口的画者、葡萄的种植以及各种旅游之中的见闻,让人觉得他的兴趣实在是广泛,涉及到听戏绘画写字做菜种葡萄,样样精通。如果一个人到老都保持着一颗童心,保持着对生活的好奇心,也就不难理解他所说的“生活,是很好玩的”。于汪老的身上,再联想到当下所谓的焦虑,只觉得他比其他人会享受会消遣。如果一个人,丢失了对于周遭世界的好奇心,也就没有了这么多的学问和深思,这么多有趣的文字和乐趣。也许我们也应该放一下脚步,拾起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自己喜欢事儿当中,寻找快乐源泉

  生活是很好玩的,人生是很有趣味的。饭要慢慢嚼着吃,菜要讲究做法,不同的做法能做出不同的味儿来。吃喝玩乐酸甜苦辣,还是喜欢汪老写吃,单单看文字,已经口齿生津了。如果一个人,一辈子能这样单纯地做个吃货,也不枉走这一趟人世间了。生活是很好玩的,不如好好玩儿吧。

  《生活是很好玩的》读后感(五):睡不着眯着

  一句话“‘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睡不着眯着”这句话还真是越琢磨越有意思。这并非一种简单的生理状态,而是一种类似阿Q精神的处事态度。生活里睡不着的事情多了去了,眯着,自有另一番乐趣。

  汪老的散文集《生活是很好玩的》是在地铁时光里慢慢读完的。

  读这《生活是很好玩的》一如他的书名,真的是体现了一个“好玩”。这个“好玩”分了三部分:在第一部分“对生活的兴趣广一点”里,好玩的东西是对民生百态的精细刻画,通过民风民俗的搜集与讲述,让我对那些悠远历史的传统文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比如讲到《踢毽子》,汪老说“我们那里毽子的踢法很复杂,花样很多。有小五套,中五套,大五套。小五套是“扬、拐、尖、托、笃”,是用右脚的不同部位踢的。中五套是“偷、跳、舞、环、踩”,也是用右脚踢,但以左脚做不同的姿势配合。大五套则是同时运用两脚踢,分“对、岔、绕、掼、挝”。”真是看得我目瞪口呆,第一次知道原来踢个毽子都有如此多的名堂讲究,以前对踢毽子真是既不会踢也不懂里面的规矩,只是当成冬天里运动取暖的一个小道具罢了。

  又比如《北京人的遛鸟》里讲到鸟为什么要“遛”?不遛不叫。“鸟必须习惯于笼养,习惯于喧闹扰攘的环境。等到它习惯于与人相处时,它就会尽情鸣叫。这样的一段驯化,术语叫作“压”。一只生鸟,至少得“压”一年。”提笼架鸟出来遛鸟是大爷们的爱好,迄今为止我还真没见过有女性遛鸟的。以前上班经过永陵公园,大清早总有一群大爷把各自的鸟架在树上(有些架的很高,细观察后发现还有带着架钩的大爷),鸟儿高低低地鸣叫着,大爷们捧着保温杯就在树下三五成群地聊天。我私以为这仅仅是大爷们的社交方式或者说休闲途径之一,类似于大妈们迷恋广场舞,却是不知道这遛鸟里头的有着如此深奥之处。

  第二部分“一草一木皆有生活趣味”里就是我熟悉的花鸟鱼虫了。汪老但汪老的笔触并非只是对草木外形或者习性的简单描绘,既是生活趣味,必是与他的生活有过互动的记忆,单纯的欣赏是有距离地观察,那是怎么也看不出兴味来的。

  《人间草木》里,他如此描写紫薇花“紫薇花是六瓣的,但是花瓣皱缩,瓣边还有很多不规则的缺刻,所以根本分不清它是几瓣,只是碎碎叨叨的一球,当中还射出许多花须、花蕊。一个枝子上有很多朵花。一棵树上有数不清的枝子。真是乱。乱红成阵。乱成一团。简直像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放开了又高又脆的小嗓子一起乱嚷嚷。”有形、有色、有声、有景。花朵的样子既是一幅画般细致深入,偏又赋予它们灵性一般地动作,动静之间,紫薇花的样子已经生动地钻入到你的脑海里去了。只是我私以为“紫薇”两个字透着一股子浓郁的文艺味儿,哪知“紫薇花”却被形容为“乱糟糟,闹腾腾”的花。还真是应了“各花入各眼”的说法呢。换成我来描写,定要如琼瑶阿姨般温婉至死方休。《还珠格格》里的紫薇姑娘可不就是温婉清丽的女子,要按照汪老的叙述,紫薇花可就成了冠以紫薇名字的小燕子了。

  又比如他描写腊梅花:不过凭良心说,蜡梅是很好看的。其特点是花极多——这也是我们不太珍惜它的原因。物稀则贵,这样多的花,就没有什么稀罕了。每个枝条上都是花,无一空枝。而且长得很密,一朵挨着一朵,挤成了一串。这样大的四棵大蜡梅,满树繁花,黄灿灿的吐向冬日的晴空,那样的热热闹闹,而又那样的安安静静,实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境界。这种热闹不同于紫薇花的乱,倒让我想起中秋刚过的桂花,城市里四处弥漫着桂花甜蜜的芬芳,仿佛对着空气也能咬出一口馨香花气点心来。

  喜欢花草,汪老篇篇文里对花草的叙述总能勾起我美好的遐想,除了他又一次提到栀子花。他说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这一段文字简直为我不喜,其缘由自是因为我喜欢的花儿被描述得如此粗鲁低贱。忆及席慕蓉的【盼望】一诗中写到“在开满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就觉得是个染着芬芳的美好场景。如此形容,仿佛给如花美人泼了一身污水,令人愤愤。

  第三部分“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就是我们都喜欢的旅游了。想当年一位女教师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走走”的辞职信火爆了很久。看来我们都不缺那颗想要四处走走的心。

  其实汪老的四处走走还没那么多浪漫情怀,大多数时候并非是抱着旅游心态去走的世界,而是当时社会环境所迫。所幸,汪老只记得把好玩儿的部分记录下来,历史带来的动荡不安及无法愉悦的心情就放在书外吧。在这部分里,汪老带我们走了山东、湖南、云南等地,印象最深的是他到泰山。

  汪老爱好书画,除了表现在对花草的描述细致逼真以外,四处走走时也不忘研究书法。泰山片石上刻印了许多书法作品,他评论说《瘗鹤铭》结体稍长,用笔瘦劲,秀气扑人,书法自晋唐以后,都贵瘦硬。杜甫诗“书贵瘦硬方通神”,是一时风气。经石峪字颇肥重,但是骨在肉中,肥而不痴,笔笔送到,而不板滞。假如用一个字评经石峪字,曰:稳。这是一个心平而志坚的学佛的人所写的字。这样的字,和泰山才相称。我自己近期在习书法,觉得汪先生这段对书法字体的描写特别有趣,脑海里搜出一些瘦硬和胖圆的字体,竟对着文字相视一笑。

  还有一段对泰山的描写:三个十八,爬起来都很累人。当中忽有一段平路,名曰“快活三里”。这名字起得好!若在原隰,三里平路,有何稀奇!但在陡峻的山路上,爬得上气不接下气,忽遇坦途,可以直起身来,均匀地呼吸,放脚走去,汗收体爽,真是快活。人生道路,亦犹如此。就算我没有登过泰山,但四川的高山也是很多的,读此文字只觉得心有戚戚焉。这不仅仅是一段登山体会,人生漫漫,我们总是在曲折里前进,风雨彩虹便是此理。

  《生活是很好玩的》是本关于各种好玩事物的散文,汪老遣词造句却毫不矫情。有一段写“有一家有一棵天竹,结了那么多果子,简直是岂有此理”就觉得这个岂有此理用得很妙,跟一株长得与众不同的植物认真生气,显出作者任性的率真的脾性来,令人忍俊不禁。

  在“胡同文化”里讲到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就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一句话“‘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睡不着眯着”这句话还真是越琢磨越有意思。这并非一种简单的生理状态,而是一种类似阿Q精神的处事态度。生活里睡不着的事情多了去了,但“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所以眯着吧,眯着自有另一番乐趣。

  《生活是很好玩的》读后感(六):悠闲小品为什么重新流行

这几年不知道怎么提倡起悠闲小品来,出版社争着出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的书,这说明什么问题呢?

  这是汪曾祺在文章《老年的爱憎》里的原话。看着这两年出版界纷纷转向,专门策划出版一些民国风流、近代散文的作品,他当时的提问,恰好成了我现在的提问。当然,名单还有所扩展,包括提出问题的汪老也成为了其中一种。这就很有意思啦。

  如果我们对文化界的流行,或者说读者的价值取向,做一个较为长期的观察,就可以发现一种和服装界相似的曲线波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都是些主题的轮回。现在,我们不正好赶上又一波悠闲小品的流行吗?

  但这是现象,汪老的提问是想知道本质性的原因。我也想知道。我们来看一下汪老那时候的情况。

提倡悠闲文学有一定的背景,大概是因为大家生活得太紧张,需要休息,前些年的文章政治性又太强,过于严肃,需要轻松轻松。

  哎呀,汪老说的真真在理。这几年,生活是日渐艰难,民众对现实社会的失望也越来越大,又赶上莫谈国事的时候。

但我以为一窝蜂似地出悠闲小品,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我们因为害怕或者逃避,就放弃了深刻的阅读和思考,在我们自己,不就成了另一种娱乐至死吗?在那些被误读的作者,更是一种不尊重。比如,进来频频被翻出来的周作人。

豆友吐槽

  为了讨时代的欢心、讨读者的欢心,悠闲小品不管不顾的出版,也算是一种大时代的悲喜剧、讽刺剧吧。

  原本,我是想讲讲如何在无趣的生活中活得有趣,或者是如何避免悲哀的外在有趣。但现在看来,“有趣”的内容太多了,消遣的东西太多了,跟不上趟的我,还是无趣的阅读和生活吧。

  《生活是很好玩的》读后感(七):万事万物都是生活,都是乐趣与幸福。

  愿为真诚是我读过汪老作品的感喟,每次拜读王老的文章,最后心中都留下这样的感叹,如今汪老的作品一再改版,看到再版的《生活是很好玩的》,一系列散文合集,读罢又想起这四个字,然而如今的自己早不是年少时的心情,走入职场几年,开始历经一些风波,再看汪老字里行间的闲逸,好似也和过去不同,文章还是一样的文章,句子还是平平稳稳,尤其是那些年少时就已经熟读了的文章,如今看来更像是生活,莫名也要生出几分几世为人的感觉。读汪老的书实在是有趣,整本书贴近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它会让你觉得,你以为生活很有趣了,但是原来还可以有这么多洋溢着浓浓的生活的气息。

  汪老的书里,总有一种让你足不出户就可以看世界感觉。书中中的描写不仅仅局限于一隅之地,虽然广泛却又极其细腻,让我觉得,世界上居然有如此温柔美好对待生活的人。大到山川河流,各个地方的建筑特色。

  生活是好玩的吗?于每个人看来大概都不相同,于汪曾祺眼中,生活却从来都是有趣的,他讲起生活,总是带着极大的兴味,对人间草木、对闹市闲人、对三教九流、对俗世闲谈……什么似乎都是有趣的。写作也是源于对这些人间事的观察,在这样的眼中,生活自然是好玩的,这本书的初衷,也是带着人们从繁忙中抽一抽空,花一点时间想想身边的事,或者透过作者的眼睛看看这个世界,给生活添一分色彩。

  但生活不仅止于好玩,在书中汪老自己说:“活着,就还得做一点事。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就像自己现在读这本书的心情,人常常有许多烦恼,可最终还是要打起精神,面对这个世界,爱是一种本能,对生活的爱不是一种本事,而是一种像花木一样生长的力量,是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我们因此变得坚韧、宽容、充盈。这是我在《生活是很好玩的》里重新学到的态度。

  可汪老的作品是否就是一种有限文学呢?年少时期读到的作品大多确是如此,但如今再看,却并非这样,汪老自己也说:“我是写过一些谈风俗、记食物、写草木虫鱼的文章,说是“悠闲”,并不冤枉。但我也写过一些并不悠闲的作品。我写的《陈小手》,是很沉痛的。《城隍、土地、灶王爷》,也不是全无感慨。只是表面看来,写得比较平静,不那么激昂慷慨罢了。”这其实也是这些年来,看了这么多书,依旧偏爱汪曾祺作品的原因,生活不是电视剧,虽然很多人的生活都比电视剧精彩,但更多是静水流长下的暗流汹涌,是不张扬的。固然,有些人一辈子活得意气风发,大有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意思,这样的人也许要看一些杂文,或者一些批判的评论,但另一群人,默默地抵御着生活的波澜,用自己的力量,改变着大潮的流向。

  汪曾祺观察事物又往往特别细致入微,热爱生活的他,绝非是一个走马观花的人,不似川端康成说的“今天的小说家如同今天的歌人一样,一般都不怎么认真观察自然。大概认真观察的机会很少吧”,这点印象看其文字不难得出,所以说,他是特别有资格写那些一咏三叹的所谓“美文”的,然而他下笔又是如此朴素干净,是个人气质使然?还是他心里原是鄙夷那种作风?

  有一位评论家说:汪曾祺的语言很怪,拆开来没有什么,放在一起,就有点味道。对此,汪是这样回应的:“我想谁的语言都是这样,每一句都是平常普通的话,问题就在放在一起,语言的美不在每一个字,每一句,而在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他大概没读过当下华丽的美文,这些文字比起徐志摩的浓烈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字字珠玑,然而,这些漂亮的词句放在一起呢?结果,可能就有点空洞无物了。

  此书不仅文字朴实平淡,而且所写的事物也是稀松平常的。于平凡琐碎的生活中发现美,感知美,这是汪曾祺所要倡导的。他说:“我从小生活在一条街道上,接触的便是这些小人物。但是我并不鄙薄他们,我从他们身上发现一些美好的、善良的品行。”“我的小说写的都是普通人,平常事。因为我对这些人事熟悉。”

  汪曾祺说起自己的生活,显得很有趣味,但其实是很苦的,那些苦在年少时读不出来,长大了才隐隐约约体会得到那种平静下的波澜,那些果园的故事,那些关于野味的记忆,那些走遍全国的脚步,其实都是平流下的潮水。汪曾祺也许原本会是一位悠闲文学的作家,但这些生活的故事恰恰历练出了其中浅淡的深度。《生活是很好玩的》,这里不仅有对生活的观察,还有对人生的态度。这是汪曾祺作品中超越他人的趣味。

  懂生活的人,自然会将生活变得更加好玩,这本书并非是指导书,但是总能让人唤起一些美好的记忆,不管是日常生活、人间草木,还是各地风情,总有些共通的东西在里面,这就是生活本身的温暖,简单的一碗面,饿时的烤蝈蝈,新摘的大鸭梨……这里面描述的不是作者一个人的生活回忆,而是我们所有人生活中的一点温暖。我以为,这就是汪老对待生活的态度。

  生活本身是不好玩的,甚至生活有时候是很残酷的。但是即便处于糟糕的生存状态下,我们依然有选择面对生活的心态的自由。生活好不好玩,到底还是取决于活在其中的人好不好玩。

  《生活是很好玩的》读后感(八):生活是好玩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喜欢记录生活,我拍照,我发微博。

  因为总觉得不记录,生活也不知道去哪里了。

  但是,我的照片里面有很多自拍,可能是太关注自己,太自私。

  我不喜欢花花草草,因为我觉得需要我去养的活的生物,如果死在我手里,那我的良心会很不安,而且我会很难过,我讨厌总是哭。

  我很少去关注身边的事情,一天二十四小时,除了睡觉的六个小时左右,我大脑几乎处于放空状态,然后眼睛就眯起来了,看的范围自然就小了。

  音乐开着,听着的歌词,永远都不会听到高潮就开始走神。

  窗户开着,外面的景色永远都没有超过三十秒就开始放空。

  我想我应该对生活还是不热爱。

  汪曾祺老先生说: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是花木哪样的生长,有一份对阳关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这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

  一草一木,皆有生活趣味。人间草木,花鸟鱼兽,我们可以选择慢慢的去关注她们,观察她们,慢慢地爱着她们,然后慢慢地爱着生活。人的一生,在回忆里是特别短暂的,走马灯华丽的一甩,人的一生可能就完了。所以,在为数不多的看似漫长缺短暂的生活里,尽情爱着生活吧。

  以前泡在蜜罐里,不管外面的世界。后来活在现实里,变着花样让自己看起来还活在蜜罐里。

  上学阶段,总是由着自己性格来,喜欢不喜欢,想或不想,看心情,很任性。

  现在工作,每天都想着各种方法让自己正能量一点,励志一点,愉悦一点。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像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人生少忧虑,生活才好玩。

  我还是很喜欢汪曾祺的性格的,连带着才喜欢他的书。因为他的文字,更喜欢这个人。

  汪曾祺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贾平凹说他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那他也是一个通达的精狐,他骨子里是一个悠淡之人,又带着一点狡黠,所以他的文字让人感到清新俏丽。他写粉蝶,“在深绿的蒿叶和金黄的花瓣上乱纷纷地飞着,看得我想叫,想把这些粉蝶放在嘴里嚼。”他写腊梅花的时候,最后写“我应该当一个公益美术师,写什么屁小说。”在他的文学中,你永远无法猜测老先生的下一个笑点在哪里。

  但我喜欢他,悠然的热爱。

  《生活是很好玩的》读后感(九):【读书清单】生活是很好玩的

  gt;01 吃不了与听不懂 有些东西吃不了很恼人,就如吃不了海鲜的人难体会他人口中的美味;有些方言听不懂很恼人,就如吴侬软语的韵味总差那么一点。 但没关系,有一颗好奇心,愿意多尝试,生活的乐趣也就来了。 >02 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缩影,是一代代人的缩影,我们在胡同里看风景,在胡同里看故事,还有从胡同里流传出去的智慧——忍耐与平心静气。 >03 鸡毛毽子 把一地鸡毛扎成鸡毛毽子,锻炼了自己动手能力;又可以活动身体,或炫技,或约上三五好友,享受集体乐趣。 >04 “压”鸟 想让鸟学会多种叫声,就需要“压”鸟:一是听真鸟叫,一是与他鸟相会。 我们学本领亦如此,要接触和进入行业领域内,多向领域内牛人学习。 >05 家乡 有种情怀叫“乡土情”,有种迫切叫“回家”。 家乡是充满魅力的,就算是一块泥土,也能闻到它的芬芳。 >06 罗汉堂趣事 你喜欢哪一尊罗汉,就从那一尊罗汉数起,按照自己的年龄数,假如你是20岁,数到第20尊就是你的护身罗汉。 >07 理发师 一门手艺,除了技巧与创意,还要有热爱作品的心。 >08 草木 说“草木无情”,无非花在人在,花在人不在。 但我们并不需要让草木懂情,只需从它们身上寻一番生活乐趣就好。 >09 走出去 走出大门,品品风景。 别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焦躁不安,让山山水水告诉你,那些一直困扰你的问题其实并不存在。 >10 两大“回忆杀” 一个回忆杀:忆苦思甜。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一个回忆杀:曾经的成就。但那些成就只存在回忆中,我们能行动的就在当下。

  《生活是很好玩的》读后感(十):生活是,很好玩的

  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的,如东单三条、东四十条。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如皮裤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如无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宝胡同原名大哑巴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过一个哑巴。王皮胡同是因为有一个姓王的皮匠。王广福胡同原名王寡妇胡同。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卖手帕的。羊肉胡同当初想必是卖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高义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宾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为这两条胡同的样子有点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如大绿纱帽胡同。其实,真正的胡同的名字的来源我也不知道,但是,读这一段的时候,就能想象每个胡同当初的景象,那个时候应该是岁月静好的吧?邻里应该都和睦吧?大家应该没有现在的紧张节奏的生活吧?下午阳光好的时候会不会有大爷在躺椅上晒太阳?这个时候,真的好想去看看那个时候,哪怕只是瞧一眼。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即使没有吃遍大江南北、不能听懂各个地方方言,也都没关系,最要紧的是你的兴趣广一点,多爱生活一点,多有趣一点,那么也会少无聊一点吧。

山丹丹开花花又落,一年又一年……

  又学到了一个知识,原来“山丹丹长一年,多开一朵花”,它能记住自己的岁数。那一年的经历,最终化成了一朵娇艳的花。想到了大树,一圈圈的年轮,那是它走过的岁月的证明。我呢,能像山丹丹一样经过一年就有成长么?能像大树一样,记住这一年自己的所有经历么?

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棚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

  知道放蜂儿的,大概是在前两年,那时候回老家,看到旁边有养蜂的,问妈妈他们就是附近村子的么?我妈说,不一定,放蜂儿的基本上都在外地,哪里有花就去哪里。我说,那不会想家么?我妈说,苦着呢。是呀,苦着呢,有的时候是一个人,有的时候是两个人,如果有了孩子,孩子一般都会留在老家。想起了现在外出打工的人们,前年冬天,还没搬家的时候,坐公交都会遇到一个妇女,应该是来北京打工的,每周有六天班,工资不多,但聊着天觉得她很幸福。她说,孩子们暑假就过来了,一个女儿一个儿子。我说想孩子么?“哪有不想的,每年冬天过完年来的时候都哭,可是有什么办法呢?靠着庄稼不行啊,家里也没有那么多的活儿可以干。”“那住哪里?”“很近,早上骑自行车过来十几分钟就到了。”后边具体说了什么,我记不太清了,但我那个时候是惭愧的,是佩服的,我那个时候哪怕是骑五分钟的自行车,都会觉得自己苦的不行,但我又有什么资格呢?想起了前一段时间所谓的“清理低端人口”这个事情,有一个喜欢的淘宝店主写了“他们比你想象的要坚强,他们是无名的草,在哪里都可以茁壮生长”,是啊,他们比我们想象的坚强,也比我们想象的能吃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