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骨惑》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骨惑》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1 09:50: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骨惑》读后感精选10篇

  《骨惑》是一本由尹剑翔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骨惑》读后感(一):现代洗冤录之《骨惑》

  小玲子有感

  对于广大的80后而言,青少年时期最喜欢的电影电视剧无非就是港片港剧(那个时候的美国大片乃至美剧英剧什么的还不怎么受欢迎)。其中1999年推出的港剧《洗冤录》可以说创下了当年比较高的收视率,在这部戏中观众们不仅仅看到的是男主角欧阳震华的精彩表演,更看重的是这部电视剧中的精彩剧情。这部戏中的反映的是出书编著了法医界的巨著《洗冤录》的作者宋慈从查验各种被害人的尸首情况而推理出谁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的故事。

  在《洗冤录》中观众看到的是身为法医也同样能够绽放出异样的光芒,一样能够让世人熟知和敬仰。虽然这部戏非常精彩,但是由于讲述的故事年代距离现在太过遥远。现在的法医界的技术手段已经远远不是宋慈所在的年代所能想象得到的。但对于现在的法医们而言,能够在断案中发挥像宋慈这样作用的是少之极少。基本上现在的法医就只是检验一下犯罪现场,为警察破案提供必要的线索。说的直白一点,也就是法医就只是破案前期的线索收集整理人之一,至于后面的具体破案过程,推理等过程,我们局外人好像还没看到法医发挥多大的作用。这样的情形对于想要一展抱负的法医而言,对于普通读者认为的法医就是整天和各种尸体打交道而言其实是极不公平的。

  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天津作协会员尹剑翔编著的《骨惑》一书中讲述的法医大周的角色就类似于《洗冤录》中的宋慈,至于法医大周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够让读者看到现代法医的另一面,相信看过第一部《问骨》的读者会留有很深的印象。即使没有看过《问骨》的读者,刚翻开本书一样可以很快上手。毕竟这两本书虽然是一个系列,但书中讲述的故事彼此之间都是独立的,这也不妨碍新读者的中途加入。

  在《骨惑》一书的正文中作者一共为读者成仙了十个故事,每个故事单独一个章节。在这十个故事中,你会看到作者在这些疑难案件的推理过程里面没有特别讲述精尖高端的仪器手段来描述线索的收集,也没有突出警察的破案过程。这本书中你能够感受到的就是作者对于法医大周的详细描写,详细到什么程度呢?详细到大周对于案件真相的推理和挖掘,例如在第一个故事“银色子弹”里面大周对于凶手的推理,这个过程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版的“福尔摩斯”的出现。

  本书加上掐年的《问骨》一书可以说是对中国现代法医的一个新诠释,可能故事中的主角大周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有生存的土壤,但是作者对大周这个角色的塑造对于从事法医的读者和普通读者了解法医或多或少给出了一条新的认识道路。

  《骨惑》读后感(二):只有站在黑暗中,才能洞悉光明所在

  在生活中,我们会生病,要经常去看医生。可有一种和医生差不多的职业,这一辈子我们也许都遇不到,那就是法医。

  如果说医生的存在是为了救死扶伤,悬壶济世,那么法医更倾向于为非自然死亡的人讨回一个公道,还死者家人一个说法,一份安宁。

  在《骨惑:问骨2》中,作者尹剑翔描绘了作家“我”跟随“大周”法医一起破案的10个故事。

  作家“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审视法医。他的职业到底是做什么的?他们的内心又有哪些情感?可以说,文章中的法医大周不单单趋向于一个个体,他已经被共化为法医这个群体的代表。

  正如尹剑翔所言,《骨惑:问骨2》这本书依据的材料是无比真实的,而真实的东西也许有刺手的毛边,却有穿透纸张的神秘力量。

  所以你无法想象,在这个被媒体操控的阐述着美好的世界,身边竟然还有这么多黑暗的事情在上演。在不禁寒心之余,又对站在阴影中与恶势力对抗的法医多了一份敬佩。

  面对焚烧、分割、腐烂、发臭的尸体,法医可以做到心如止水,他们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评说,但他们跳动的心也和我们一样火热。面对困惑、假象、谎言,法医也会迷茫,无所适从。或许这才是人之常情,作者并没有因为法医的神秘,而去神话法医。

  作者此前写过《问骨1》,那本书中用大笔墨着力描写了法医的技术,而在《骨惑:问骨2》里,作者将中心点放在了法医这个人本身上,从而去探讨、发掘生命的意义,价值的取向与人生的美好。至于为什么添加了“骨惑”2字,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是法医对自己职业的一种迷惑。

  文章中的法医大周,只要一有案情发生,他便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面对一具具时间或长或短的尸体,法医均需要利用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化验、勘测、鉴定这些尸体生前的性别、身高等基本信息。法医要想尽办法,让不会说谎的尸体开口说话。如果说杀人凶手的掩埋、分尸等手段是为了摆脱法律的制裁,那么法医就是用自己的细心和耐心一点点沉着气的还原现场,并为警察迅速找到破案的线索。

  法医也会有疲劳、无计可施的时候,这时候的迷惑除了来自于无法破解的尸体迷局外,更有对于自身价值的迷惑。法医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此单调枯燥的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本书中,作者给出的回答是,每个生命都值得平等对待,对于一切非自然死亡的人,法医就像是死神派来的死者,他们穷尽方法,让犯人绳之以法。

  其二,是美好物质生活对人性的一种诱惑。

  有句古话叫“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如果时间倒退回原始社会,那里资源平分,人均共享,犯罪率就会低下。而处于快速发展的现代物质社会,巨大的财富差异、不均衡的地区发展造就了很多心态不一的人。人人都想要自己的生活步步高升,更加美好圆满。可现实里哪有那么多一帆风顺。有人为了追求美好物质生活堕入红尘,有人为了得到苹果手机卖掉肾脏,有人让自己甘于平淡,有人正视平凡生活,有人却朝着恶的方向发展,害己害人。

  正如文章中的文继林,本是潜艇兵的他忍受不了深海的寂寞在放弃了进修名额后,回到家乡娶妻生子。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城乡对比后的差异感以及战友聚会时的见闻让文继林失落,情绪跌入谷底。最后为了享受美酒佳人,文继林铤而走险,走向了一条不归路。

  幸运的是,或多或少,在文章中你都能看到人性的冰冷与善良,他们总是相辅相成出现。在你最阴暗的时候教会你,坚强起来,明天还有希望。

  第三,是浮躁社会带给人们的一种困惑

  其实,很多时候,老百姓要的就是一个结果,一个说法。司法机关只需要摆一个证明,就能让事情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透过这些案例,你看到的是普通百姓的酸甜苦辣,他们是一群善良的人,他们只想过简单安逸的日子,他们思考的无非家长里短,孩子乖巧懂事,家人健康平安就好。一旦有坏人打破了这种平衡,你让他们怎么能不用尽全力去为自己家人讨一个公道。

  说到底,在《骨惑:问骨2》中,每日和尸骨打交道的大周,他深刻洞悉每具尸骨背后所隐藏的欲望与人心叵测。他能还原凶杀现场,能准确记录死因,可是人的情感变化,无论如何都猜不透。

  只有站在黑暗里,才能洞悉光明的所在。法医大周就像是高高挂在天空上的一颗启明星,他只能指点你、提醒你,助你区分是非善恶,而对于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等问题,还需要自己思考。

  值得一说的是,《骨惑:问骨2》中黑弥撒这个邪恶组织一直是隐藏在文中的一条暗线,直到末尾,它还仍未显示真实面目,作者在黑弥撒身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悬念。如果不喜欢剧情还没有完结的读者,可以暂时不买。

  《骨惑》读后感(三):问骨——现代社会的良心之问

  拿到《问骨2》这本书时,是在一个午后。刚翻了第一页,耳边就不断响起‘药不能停’‘药不能停’。真的是手眼都无法停下来。尹剑翔的文章一向以节奏快,情节复杂著称。在这本书中,延续了《问骨1》的行文简练。就像是看一部令人肾上腺素加快的行侦片,看完一个又一个,根本停不下来。

  在文中,即有大周的专业知道,又有各色的人物百态。世间的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第一个故事《银色子弹》,作者写的明明是夫妻间的相爱相杀。故事线一直围绕着谁是真凶。但看着看着,却感觉到了夫妻两人的辛酸无奈。他们都爱马戏团,他们也都爱小动物。只是这个现实太骨感。必须要有人站出来,做其他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丈夫觉得自己没错。因为马戏团注定要消亡。而妻子错了吗?妻子看到立下战功的‘猴将军’被生剥皮,并传到网上,那种出卖朋友、亲人的痛,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有谁敢说自己的手是干净的?如果你觉得是,那只能说脏活有人替你干了。生长于温室的花朵,只看到了丈夫出卖了动物。但丈夫却看到了动物只能被出卖。无论是表演,还是被杀。因为它们是动物。但它们却是有感情的。那只猴将军最后的遗言是什么?我不知道。总之,看完这个故事,我的心情很复杂。这个故事中,没有恶人。银色子弹在空中飞来飞去。只有当它射中一人时,表演才能落下帷幕。无论是对人,还是动物,都是一种最后的解脱。

  故事中大周的专业知识,令人望而生畏。他的每一个推理,都让人乍舌。硝烟反应可以推断出子弹是否从枪膛中射出。凭空出现的柯尔特手枪,显示出大周的细心。有时候不翻到最后一页,无法查出谁才是凶手。我只想说,造成这起凶案的,不是一个人。

  处二个故事《倩女幽魂》就比较简单。大周救出了几个被囚的性奴。这个案子在现实中发生过。人们只当是趣闻传讲一翻。但这种故事现实中每分每秒都在上演。物质越来越繁盛,但人心却越来越浮躁。年轻漂亮的姑娘们,有的是本钱。但她们却用自己的青春和肉体换来了铜臭。记得一位彝族老人说过:如果你不欺骗自己的心,就没人能欺骗你的眼睛。当一个女孩子寻找的是真爱,那么这种假扮富商的杀人恶魔,根本就没有可乘之机。年轻的姑娘们倒值得看看这个故事。虽然有人说房子、车子都重要。但我觉得,只要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奋斗。这些东西都会有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不会有生命危险。而且还可以享受共同奋斗的快乐。和爱的人在一起,根本就没有苦日子。

  第六个故事《忧伤之河》,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翻看的时候,窗外已是夕阳西下。从化工厂里升起的烟雾,被夕阳涂上了淡粉色。和这个故事的名字《忧伤之河》倒是很应景。化工厂、癌症村,环境污染,物种灭绝……这些词并不陌生。因为离我们并不远。当雾霾来临的时候,当城市看不清人时,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品尝经济高速发展下的恶果。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因为在人人平等面前,空气真的替我们做到了。整座村子73例癌症,无权无势的村民是现实工业发展的直接受害人。要发展,还是要健康?作者在问我们。问每一个看这部小说的人。当生命消失时,钱只是一堆无用的废纸而已。每个物种的灭绝,都有其无奈之处。只有人类在灭绝人类时,显得那么决绝。比自然界中的大白鲨还无情。因为面对巨兽,我们还能有利器。但面对法律这些本应该保护人民的事情时,那些没读过书的村民显得是那样弱小。不过他们仍有希望,有像大周和作者这样的一群人。曾经在动画片中看过这样一句话:自古以来,都不是法律在保护民众。而是民众在保护法律。保护那么自远古时期,就缭绕在人们心里的道德。因为每一个深夜,这条道德之河都会一遍遍地敲打尚有良知人的心房。这本书也更像是一块砖,一道利器,不管你有多不想看,只要看过、读过,它都会一遍遍地扣问你的良知。

  我很高兴在这样一个仙剑满天冰,言情满屏跑的时代,仍有这样一本小说,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替苍生代言。替那些匍匐在社会底层,无法用华丽辞藻呐喊的人们,发出了这样震耳欲聋的‘问道’。与其说是‘骨惑’,更不如说是‘道惑’。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到底应该坚持什么?抛弃什么?热爱什么?痛恨什么?

  《骨惑》读后感(四):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如果你有一双眼睛,看到的一定是真的吗,这是对“眼见为实”最大的疑问,大周这位法医从来没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相信的只是内心的判断。这本书对我最大的触动,就是颠覆了长期以来对犯罪分子或者嫌疑人的“先入为主”。

  内心的判断从何处来?也许是直觉,但除了直觉,还有其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实战经验,在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案件中,他见微知著、顺藤摸瓜,将真相和盘托出,托出的不仅仅是案件当事人的作案手法,还有整个社会的变态。穷凶极恶,对于《骨惑》这本书的任何一个主角、甚至配角都是不适用的,他们都是为了生存,为了自我可怜的自尊自爱,走上了毁灭的道路。所谓一步错,步步错,当事人并不是要通过作案来证明自己的智商和情商,而是在应急反应下不得不去作案,通过作案去释放内心的压力与恐惧。

  案件所揭摆的不合理,只是从业余人士的角度去观察,但对于专业的法医,任何的蛛丝马迹都昭示着合理的成份,他所做的不是还原事件的真相,而是运用直白的语言向你说明真相只是作为假相的对立面,并不能持久地微笑。当然,这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应当向大众发出的声音。

  关于人性,在刑侦题材的作品中,主要持恶性说,但是《骨惑》的作者没有像天真的小孩子那般采取了非黑即白的方式,让黑的一直黑下去,让白的一直不被玷污,而真正的社会,乃至所有真实的或者虚幻的案件中,灰色才是大量的存在。作为法医,你可以通过解剖来一次次验证科学的力量,但是解剖毕竟是物质层面的,它没有能力去提示精神上的痼疾。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从本书所展示的十个故事,都指向了一个普通却容易被忽视的道理,我们为什么而活着,永远要摆在第一位,而不是我们是自动样地活着,”应然“与”或然“的对比,使我们认识到人性才是大家所关注、所追寻,却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每则故事的篇目名称,很有意味,不象章回体小说用十个字、十四个字就向读者揭示了故事的来龙去脉,而本书的四个字、五个字只是从意念上向我们揭示了案件的残忍与血腥,其实对于胆小者,尤其是新生一代没有见过战争见过革命的,更是从中寻找出心惊胆跳的感觉,虽然这并非作者的本义。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但是没有娴熟的技术,你怎么可能洞察那如同无底深渊的内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