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五行塔事件》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10篇

2018-04-03 20: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10篇

  《五行事件》是一本由时晨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4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一):如果能避免模式化就好了……

  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时晨老师真的写得相当棒,氛围渲染得很好,而且谜面也很厉害,解答过程的推理也相当震撼。而且作品中用了大量现实中的地点,因此就更加给人一种真实感。此外,文字使用也是相当令人赞叹。而从文中也能看出作者知识量相当大。因此综合来说,这本书确实是相当好的一部作品。

  时晨老师也是我很喜欢的以为作家,可正因为是这样,所以才想提出一些不足地方

  首先先来说一下概况。对于一口气读完的读者而言,最先发现的就是,某些短篇之间的相似度很高,甚至都是一样的模式——犯人为了掩饰某样东西而搞出了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事。

  不过这还是可以接受范围内的,真正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某些比较过分的“伪装”。

  打个比方,我勒死了一个人,刚好那人手里有锐器划破了我的手,结果血滴到死者衣服上了。然后为了掩饰这个血迹,我就把死者的衣服都涂成红的。但是这样又太显眼了,于是我把房间里的所有东西都涂成红的。但是这样还是太显眼了,于是我就留下了类似于签名之类的东西,再进行连环杀人,将第二第三名被害者的房间涂成黄的和蓝的……于是很酷的谜题就诞生了,对颜色病态偏执追求的无差别连环杀人凶手,以及诡异的案发现场……

  虽然夸张了些,但事实就是这样,尤其是某些短篇,更为明显。很难想象凶手会为了掩盖这样东西而去做那么复杂的伪装。这种做法放在其他作家的作品里可能还能让人接受,但是放在这里不太合适,因为正如前面所说的,时晨老师用了很多现实中的东西,而且写法也相当现实。在这么现实的背景下,却出现了让人很难理解的犯案逻辑,所以这种对比感就会让人无法接受。

  接下去分篇来看吧。

  第一篇关于濒死体验。谜题相当有趣,而且调查过程也很精彩。不过还是有些脱离现实的感觉,主要是在这个体验是否成立问题上,这里涉及了剧透还是不多说了。

  第二篇是和围棋相关的。这篇个人认为是短篇集中最好的一篇,尽管诡计是有点老了点。阅读体验最好,而且里面的讲解以及对于一些事件的观点也很棒,最后的推理也相当精彩。

  第三篇的绞首魔……一言难尽……想了好久还是没想出如何能避开剧透来评价

  第四篇的维纳斯,这里不是很懂事发生时涉案的每个人的行为逻辑是什么。为什么这个人能知道这段时间可以去做什么,为什么那个人要掩盖那个东西,为什么这个人会怀疑这个……之类的。身临其境地想一想会觉得挺不可思议的,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第五篇的名画。谜面很厉害,推理也很厉害。心疼这位作者。

  第六篇,也是这个短篇集的重点。看的时候就觉得有点像《斜屋犯罪》,结果后记中(?)真的看到了……这个建筑类诡计,其实提示还是有很多的,要猜其实也不难猜,里面的两个密室也都不错。不过主密室的诡计好像和某位作家的某个短篇小说集中的某个诡计撞了……唯一不太满意的就是某个谜题的解答了吧……

  总体来说,还是一本不错的短篇集,上述的那个问题算是读后觉得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了。不过还是很喜欢时晨老师的作品,期待老师的下一部作品!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二):从奎因流向新本格的转型

  这本书是由五则风格各异的短篇组成的集子,其中第一篇和标题作是我比较喜欢的,具有新本格风格的作品,其余各篇则是扎实的奎因流。我给书评起了个这样的标题,并非说明奎因流不好原因其一,我个人更钟爱新本格;其二,我最近在刷奎因的作品,对奎因流多少有审美疲劳;其三,标题作才是这本短篇集的招牌

  奎因流是时晨早期作品的风格,它的特点是谜面本身不出彩,靠解答部分朴实的逻辑推理取胜。时晨的早期代表作为笔下的肖晨系列,我曾读过一些,如今已经印象不深了。

  而后从《黑曜馆事件》开始,时晨的创作风格有所转变,其中一个具体表现就是抛弃了肖晨系列转而开始创作陈爝系列(本书的第三、第五篇即是改自肖晨系列),还有就是开始偏向新本格的创作风格,尝试华丽的谜团和诡计——如《黑曜馆事件》中的童谣、《镜狱岛事件》中的两个主诡计、《五行塔事件》中的奇异建筑。

  《黑曜馆事件》中华而不实的推理和诸多细节上的漏洞使它饱受争议和诟病;《镜狱岛事件》相比前作更具有岛田流趣味,且在叙述技巧上更加纯熟,然而主诡计还是有常识性的漏洞;《五行塔事件》则是在推理方面变得更加成熟了。

  短篇分评:

  1.《濒死的女人

  根据濒死体验衍生的推理。风格和岛田的代表作《螺丝人》很相像,个人蛮喜欢这种风格,虽说解答难免有作者自说自话之嫌。

  2.《缄默之碁》

  侦探无意间拜访犯罪现场之后和凶手展开博弈。这种套路其实很常见,最知名的如柯南和金田一。意外凶器是个亮点布局方面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3.《绞首魔奇谭》

  最具槽点的一篇。倒置房间的谜面致敬了奎因的《中国橘子之谜》。和前者不同,这则短篇的思路还是很明了的,解答我多少有推到一些。“凶手情急之下”的骚操作实在是令人哭笑不得

  其实像倒置这种苛刻的谜面,能有这样的解答已经算很不错了,顶多只是显得异常鬼畜而已【这点和陆烨华的《神秘组织》的最后一则短篇同理】

  4.《维纳斯的丧钟》

  朴实的奎因流,没啥特色

  5.《J的悲剧

  模仿名画的连续杀人,这种套路以前见得太多了,审美疲劳。

  6.《五行塔事件》

  个人最喜欢的一篇。高塔密室的谜面致敬了卡尔的《连续自杀事件》。主诡计非常惊艳,虽然可行性有待商榷,但至少没有常识性的漏洞。关键这诡计我还给猜歪了,想到一个和原解答完全不同的诡计,感觉我也挺有想法的【x

  另外,这则短篇的辅助诡计是我目前见过的比较优秀的辅助诡计,不管是其本身的质量还是对主诡计的辅助作用都是值得点赞的。

  总之,从陈爝系列的三本书中可以看出,时晨从奎因流向新本格的转型一开始是不成熟的,但有进步的倾向,这也是我和其他支持华文推理的推理迷乐意见到的。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三):五行塔简评(泄底)

  陈耀系列是我最喜欢的国产推理系列作品,第一时间买来这本五行塔事件,阅读之前以为如之前的几部一样为长篇,直到读到第二篇才发现是短篇作品。

  以下泄底

  其中,在阅读绞首魔之篇的时候,在推理到是因为凶手自身倒吊时,我心中的想法是凶手与死者在玩捆绑SM游戏,被捆绑倒吊的凶手在与死者玩窒息性爱游戏的时候失手掐死了对方,所以凶手是死者的男友,事件则是个意外,可惜真相并不如我所想。

  关于五行塔之篇,在阅读谜面时我已有了加热房间的猜想,当时我的想法是铜壁内埋了加热丝或加热管,有开关可以控制加热。最后证明猜想大致是正确的,没有期待中推翻我所想令人眼前一亮的诡计出现,从而也让我产生了谜题太好猜的一丝失落

  本书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濒死的女人一篇。

  陈耀系列中的黑曜馆事件是我喜欢至极的作品,期待作者后续能推出更多长篇系列作品,令我等大快朵颐,支持如此优秀的国产推理,向作者敬礼。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四):推理小说根基是逻辑和公平

  《濒死的女人》4星

  作为全书唯一能看的一篇,除了为什么停尸房谁都能进而工具室却不是之外,基本问题不大。此略。

  《缄默之碁》2星

  亮点:松节油、关节、佛像

  不公平:橙汁和杯子的容量并未事先给出

  吐槽:16L=1600ml?数学家啊数学家

  逻辑链:

  1. 橙汁-->有访客:ok

  2. 有访客+看不见访客-->访客被杀:可以忍(但思维正常的人应该会更怀疑是不是有位情妇躲在衣柜里)

  3. 访客被杀-->动机是脱壳:???

  4. 动机是脱壳-->凶手还杀了另一个人:??????

  其它:作者恐怕不怎么会下围棋,一盘棋即使下到收官,也不会用完361颗棋子

  《绞首魔奇谭》1星

  逻辑错误

  1. 拇指指印向下:正常的警察应该会认为案发时死者躺着,凶手从死者的头顶方向下手,而不是倒吊之类。因此凶手的伪装纯属多余

  2. 连续杀人奸尸的凶手这次不对死者动手?

  3. “xxx一个女孩子,家里不可能有这种尼龙绳”:谁规定的?

  吐槽:天山马鹿

  泄底:《中国橘子之谜》,作者就是这样对待自己欣赏的作家的?

  《维纳斯的丧钟》1星

  千年僵尸梗:指甲油和指纹

  不公平:各种证物都是在侦探推理过程中才给出

  逻辑错误:

  1. 别说扭伤,就算手臂骨折都可以撕掉一张照片

  2. 李在刘离开之后才起了杀意,所以指甲油诡计也是在这时候才用的。那么在此之前呢?她什么地方都没有碰过?

  吐槽:进口指甲油,国内…没能完全去除

  《J的悲剧》1星

  不公平:下雨的时间直到最后才给出

  逻辑混乱

  1. 警察的伪解:(1) 凶手先画画再自己把手打断,(2) 画其实是帮凶画的……喂,伪解也不能毛利小五郎吧?

  2. 不在场证明推理极其混乱:蒋没有不在场证明的时段是程的真子集,所以程的嫌疑到底是怎么排除的?

  吐槽:

  1. 从新西兰带A4纸回国

  2. 凶手都大方地署名了,真的没有人想过要去对比笔迹?

  《五行塔事件》1星

  密室诡计:姑且假设铜管会乖乖平移滚动而不旋转好了,“……只要趁你们没注意,把水龙头关上……”所以除凶手外其他人都是又聋又瞎的?

  逻辑错误:

  1. 要是房间被加热,正常人会考虑开门出去,而不是跳楼。凶手似乎没有从外面把门锁上,那么房间里面的人是可以开门的。房间里太烫了?先不说死者会不会等到温度很高才醒,就算真是这样,也有枕头床单,再不济还有衣服可以垫着。在烫伤和跳楼之间,应该不是什么困难选择

  2. 即使死者只能从窗户出去,(1) 在此之前身上必然留下了烫伤的痕迹;(2) 看看首页的彩图吧,这个塔是越高越小的啊!(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是担心各层等大小的话铜层太重了下面承受不住吗?)那么从五层的窗户出去,只要不是一心寻死,不是可以站在四层的屋顶上吗?另外,三层住了一堆人,五层只有一个房间,所以三层应该比五层大很多才对吧?即使死者坠楼,顶多也是摔在三层的屋顶上,怎么会摔到地面?难道死者是在滚烫的房间里退后n步助跑起跳的吗?

  泄底:《斜屋犯罪》

  吹捧的各位作家和评论家老师们,贵圈的各位达人们,在高抬贵手打完“没用”后,除了谩骂之外,能认真聊聊逻辑吗?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五):笨鸽豚的乐园

  时晨老师的短篇之前在杂志接触过几次,总体来说属于比较扎实的作品。这次拿到这本短篇集,是与他的长篇《黑曜馆事件》和《镜狱岛事件》一样的陈爝系列。陈爝系列是以陈爝作为侦探,韩晋作为记录者的组合,有点类似岛田笔下御手洗和石岗的组合,在人物塑造上比岛田稍弱,但是这种非常熟悉的感觉还是令人激动。时晨老师早期的风格还是偏向奎因流的,从这本短篇集中也还是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奎因流的部分,但是整体风格上已经越来越本格了,两种风格都是我很喜欢的,时晨老师写作的成熟度越来越高,虽然这本旧作较多,但总体来说是很满意的。

  《濒死的女人》是很有意思的一篇,时晨老师在这里的处理有点类似岛田的《螺丝人》,都是从一些潜意识虚构的东西提炼出有效的现实信息。这里的设定则是系列主角陈爝从一个女人的濒死体验中察觉到了在濒死的女人面前发生的凶杀案,之后便是很古典的模式,将嫌疑人范围缩小,再进行逻辑推理,从细节导出真相。除了有关打碎玻璃鱼缸的相关部分觉得处理得不太好之外,从整体的故事性和推理性结合来看算是很不错的一篇,四星半。

  《缄默之碁》算是本书中比较新的推理手法,基本上就是从日常展开直接跳跃到真相。这种类型的话对一些细节的解读是比较跳跃的,有些点的震撼力会增强,但是相对的,一些推理的点可靠性就差了许多,不过阅读体验很不错,四星。

  《狡首魔奇潭》用了奎因的《中国橘子之谜》中的谜面——一个完全颠倒的房间,推理过程依旧古典,和首篇一样是确定嫌疑人范围之后展开逻辑推理,不过连续杀人最后具体化到一起案子上其实处理得还是不够自然。关于颠倒房间的解答部分,看到已经有很多人吐槽了,“凶手吓得xxxx”,虽然有伏线但是这个奇特的画面感太想吐槽了,解答的奇葩程度完全不符合作品整体的古典风格,是一本正经搞笑的感觉,三星半。

  《维纳斯的丧钟》大概是这本里面最“正常”的一篇了。一个女人被吊死在家里,人际关系简单,通过房间里的几样小东西的细节推理出案件过程。嫌疑人很少,案子也没有很新奇的地方,不过整体的细节推理部分很棒,在很短的篇幅里也有比较密集的逆转,没有很牵强的解答,虽然依旧很古典了不过这种细节处理的好的作品看着真的很舒服,四星半。

  《J的悲剧》谜面比较猎奇,凶手在美术院校连续杀人且把尸体处理成名画的样子,不过这篇表现出来的时晨老师塑造人物的问题最明显,人物和情感的描绘太过生硬。从推理部分来看还是中规中矩的时刻表和行为推断,没有太大亮点,由于故事和人物本身的问题我给三星。

  《五行塔事件》作为标题作真的是值得期待的,非常岛田流的一篇。我本来对岛田老师那种《斜屋犯罪》的建筑类诡计无感,不过时晨老师将建筑诡计放在短篇的篇幅里的话就精彩了很多,相比岛田来说时晨在动机的处理上还是太过简单,不过从这个篇幅来看也属正常,将诡计密集地展现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能不够友好,但是我个人作为本格粉还是十分喜欢的。五行塔的设定是一层使用五行中代表一种元素的材料建造,用建筑本身的特性来解释两人短时间从五行塔最上层跳下的原因,这种很奇想的建筑设定还是很喜欢的。中间穿插了一个浴室上吊密室,和五行塔的主诡计结合起来了,很有趣,在短篇里面算是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这篇五星。

  感觉这种比较传统的推理作品已经越来越少见了,市场也不是那么好,还是希望时晨老师能坚持写下去吧,也希望读者能看到这类作品的有趣之处。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六):大概很久没看过更精细的国产短篇

  说实话,由于豆瓣存在各种不客观因素,加上大量的水军或者对国产推理的无脑黑,我宁愿在给国产推理小说多给更多星。时晨老师作为目前国内最有名的推理作者之一,说实话我觉得可能比推理杂志上那些熟悉的面孔更知名一些,虽然我也很喜欢诸如水天一色这些原创作者,但是内蒙出版社的影响力还是比新星差了一些。

  貌似跑题了。第一次看时晨的作品是黑曜馆,阅读体验极佳,至于豆瓣上关于诡计bug的各种撕我一直没去关心,也许是不够精细,不过给我这种很少看原创长篇推理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好的经历,这大概就够了。

  就像这本五行塔,第一个故事就已经很吸引我了,即使后面再烂,我也不会给太低的星。虽然时晨的文笔依旧没那么优雅,不过真的很久没看过比这更精细的国产短篇集了,期待时晨下一个作品。

  .新星果然比大部分出版社靠谱多了。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七):一部好的推理小说不该只重推理(泄底,慎入)

  希望这篇书评作者能看到,希望能给原创推理提供一点帮助。

  说实话,在读这本书之前,我的期待值是很高的。但是,我觉得这本书并没有很好的回应我的期待。书中确实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轨迹、逻辑,但硬伤也很明显。 先说推理的部分。作为一本原创推理小说,本书的定位很清晰——纯粹的逻辑推理、本格。单从推理完成的角度看,可以算是水准之上。但逻辑推理所倚重的是相对抽象的逻辑。这就要求作者在解答时尽可能去排除其他可能的情况,以保证解答的唯一性。有时候仅凭逻辑就可以做到,有时候则需要事前埋下的伏笔。这本书所欠缺的也在这里。侦探所提出的推理确实是基于目前所有的证物,也的确说得通。但给人的感觉就是脑补的部分太多,无法让人信服:侦探推理出来的就是就是真相。

《濒死的女人》:

  算是全书中质量比较高的一篇了。换尸诡计揭开的时候确实很有惊艳的感觉。不过,对吴茜“濒死体验”的解释有点想当然。侦探在这一部分“炫学”所给出的解释也不够明确。即使病房里真的发生了争斗,划伤了她的拇指,也不能得出一定有人被杀的结论。要按照昏迷中患者感觉穿过过了一座桥就真的过了一座桥的逻辑,为什么不能是猫扑过去抓伤了谁呢?(当然在ICU不太可能了)最后侦探用排除法锁定的凶手。在还剩最后两位嫌疑人一男一女的时候,侦探做出了这样推理的:女厕所留有鱼缸碎片→凶手没有带走鱼缸碎片→凶手无法带走鱼缸碎片→凶手想要带走碎片的时候有人来了,所以他从窗外爬水管出去了。并以此锁定凶手为林姓男子。不过,前文中除了韩晋提到过“外来的凶手可以沿着墙外的水管,从厕所的窗户爬进大楼啊。”就没有其他对于爬水管的笔墨了。而在既没有验证可行性(比如:水管是否承受的住?是否能够攀爬?)又没有确认水管是不是真的有人爬过的情况下,侦探如何能够确信凶手就是这样逃脱的呢?又怎么能基于此做出最后的推理呢?

《缄默之基石》(原谅我,找不到那个字):

  最开始,我要先提出一个我无法理解的疑问:游泳池到底哪里能藏下一个人?他们好歹还看了一眼。其实这部短篇的想法很好。问题就是一切都很牵强。作者在有限的篇幅里,伏笔铺排的相当生硬,最后联系起来的也不够紧密,不足以指认凶手。所以整个看起来就像是作者为了写出一个这样的故事,已经认定了XX是凶手,然后再安排了一系列伏线指向他。只不过在预设了凶手之后,作者想去安排的伏线就暴露出诸多逻辑问题。比如根本没有可以将两起案件联系起来的线索,侦探是怎么认定马老就是杀害宋医生的凶手呢?让一切看起来都像是作者的脑补而不具有可信度,又比如对松节油的推理。侦探的逻辑是:难闻的气味→有人用松节油清洗了沙发→美术生身上的颜料沾到了沙发上→所以美术生来过。可是,根本没有证据证明清洗的就是美术生的颜料,也缺少其他辅证证明他来过,又怎么能推理出他一定在此被杀。还有最后对“内出血密室”成因的解释。侦探好像也是妙手偶得凭空推理出来的。如果作者解释成死者还有一口气,害怕凶手发现自己没死,回来补上一刀所以从里面锁上了门好像也没有任何问题。感觉作者是想最后社会一把,可惜前期铺垫不够,导致所有的推理都是“飘”的,更近似脑补而缺乏说服力。

《绞首魔奇谭》:

  跟前两篇的问题也差不多。最关键的联系起两件案子的一点——犯人杀死王佳璐的动机同样缺乏证据佐证侦探的推理。最后到了推理的时候,居然说是听错了。???黑人问号???不是梅花鹿是天山马鹿?所以不是天山马鹿是天山马路。嗯?继续问号???这,侦探又是怎么推理出来的?全知?

《维纳斯的丧钟》:

  这篇其实还挺不错的,对于照片的推理很有Logic也很完整。但是对于李晓蕾的到访没有伏线也没有证明,侦探却说的跟事实一样的。嗯?指认的证据绳子上的指甲油也只能说明一个用了进口指甲油的人触摸或使用过这根绳子,并不能够真正的指认就是她最后杀死了XXX。根据目前手头上的证据,我们同样可以认为刘依君已经杀人成功,李晓蕾只是完成了之后的布置。把尸体吊起来然后撕碎照片而已。

《J的悲剧》:

  这是全书中问题较大的一篇了。先说宋警官的推理(伪解答?)。这段推理的逻辑就像是已经把马带入成凶手之后再进行的推理。前一段误导的还算说得过去,但后面指认许是帮凶的时候根本拿不出任何证据指向许,证明为什么她就是帮凶。宋警官只是推理出了这只颜料被踩过两次就说证据和动机齐全了,然后就这样草率的指认了凶手,他是怎么做队长的??且许同学面对这样一个根本没有直接指向她的推理,居然还相信了……居然还哭了……也实在是………… 最后侦探推理的逻辑在于:凶手脱光了死者的衣服→为了掩盖衣服被雨打湿的痕迹→死者是在雨中被杀→凶手在下雨这段时间内没有不在场证明。可是,衣服湿了不代表死者一定在雨中被杀。同样有可能是在雨停之后,死者换衣服之前,凶手杀害了死者。根据这一条并不能够得出死者雨中被杀的推论,更不能够据此用不在场锁定凶手。所以我宣布:证据不足,女老师——无罪。

《五行塔事件》:

  标题作,全书中最喜欢的一篇。建筑诡计基本都是很大胆的类型,在建筑师朋友的帮助下,作者完成的也不错。不过,我还是有两个重要问题要问。一、既然墙体中的金属住有类似导热棒的功能,那么,那平常不“启动”的情况下,是怎么释放积蓄的地热能的?二、全书的主诡计是“金之间”的坠楼诡计。完成这个诡计需要两个条件:1、房间被加热到一定程度。2、房间除了窗户之外没有其他出口。但仔细想想,第二条是不满足的。在外面的人很容易陷入一个思维盲区:反锁是从外面人的角度说的,但对于里面的人来说是根本不存在反锁的。马逸鸣的手记中也写着:高云龙说”……门一定是从内用插销锁上的……“这样的话,如果里面的人想出来只需要打开插销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跳窗逃生。(这是主诡计的一个大失误了,基本上就是完全被推翻了。)

  同时,全书中出现了不少漏字、错别字以及一些文法错误。 还有这样十分低级的错误: “我环顾四周,发现除了成晨和陆向红之外,其余的人都到齐了。” 然后下面第二行就是 “被什么东西顶住了。”成晨愁眉不展的说 (200页) 所以成晨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校对大锅。。

  再有就是角色。“系列作”的看点从来不仅眼前这本书而已,还有贯穿串联起整个系列的人物——他们身上强烈的性格特征以及随着事件不断发生他们产生的变化。但整本书六个故事中,作者好像都没有有意的去塑造角色性格。(至少我感觉不太到……)(当然旧作改稿也有很大的原因。基本上原有的部分都没有太大的改动,对话都只是换了个人名。也出现了旧作中死者叫王佳,新作改叫王佳璐但有些地方还没有改过来的地方。自然角色性格之间会有冲突、不连贯的地方)作为全书唯二主角的“侦探+助手”性格的塑造也不尽如人意。助手韩晋从头到尾都可以感觉到强烈的小气性格。动不动就要讽刺、嘲讽陈爝一番;(明知道陈爝无所不知)还总要给陈爝出题目,挫他的锐气; 总是迫不及待地打断侦探的推理,“质问他”;喜欢案件中出现的所有美女角色(基本都是素不相识而且两人之间也没太有什么交集)…………如果说作者最初是有意把他设定成这样一个角色的,那无可厚非。不过,这样的性格确实不讨喜。侦探陈爝应该最初的设定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名侦探。知识广博,无所不知同时又性情古怪。但推理时又会变的像个老师一样,喜欢自问自答又非要让所有听众理解。而作者主要表现的性情古怪是在他不懂礼貌上。可是,全篇中作者也没有很好的贯彻这一点。在《缄》中,陈爝都是“不知道有没有打扰到你?如果不方便的话,我下次再来的。“的态度。相反,指责陈爝没有礼貌的韩晋好像才不太懂做客之道,还反客为主的让马老师带他们参观屋子。两位主配,警察,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但再多的性格我也概括无能。二人的性格塑造都十分模糊,平凡的没有特点的感觉。主要就起到了一个推动剧情的作用,身上感觉基本看不到作为人民警察的专业素养。再加上作者行文很”干“,阅读体验也不佳。 逻辑再好也需要缜密的推演,这其中就少不了证据的支撑。没有证据的推理就像无根浮萍。看上去没有问题,但根本不牢靠,也立不住。毕竟,逻辑推理更多的依赖合理性为支撑。作为一名创作者,不光要有好的idea,好的逻辑链,更需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细节,扎实的呈现出来。不是为了一个逻辑链设计一个故事,而是要让逻辑链不露痕迹的融入整个故事,方方面面都要下功夫。 以上,共勉。 2018.2.26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八):一次不错的体验 《五行塔事件》书评

  推理小说平时看的不算多,看过几部东野圭吾的小说,如《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等,都是东野圭吾的代表作之一。作者时晨是本土本格派新星,第一次看他的书,感觉读起来还挺畅快的。

  关于濒临死亡边缘者的研究,一直没有停过,也看过有关灵魂脱壳的报道,曾经看过一个视频,一个灵魂脱离人体瞬间的影像,看后不知该相信不?其实很多现象,科学也无法解释的了,但我还是相信灵界的存在。《濒死的女人》这段故事正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故事添加了中国民间传说中的投胎、孟婆汤、奈何桥的桥段,在人亡后,如果能转世轮回,投胎,对于很多人来说,死亡也就不可怕啦!

  我曾经看过克莱尔·麦克福尔的小说《摆渡人》,小说就是讲述这方面的故事,有关人类死亡后,由摆渡人判断护送的灵魂是否纯洁,并护送到该去的地方,是天堂还是地狱?应着中国人的老话:积德行善,必有后福。这类故事很让人浮想翩翩,对未知的领域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缄默之碁》、《绞首魔奇谭》、《维纳斯的丧钟》、《J的悲剧》这几个案例不算复杂,篇幅也不长,没有过多的情节铺设。几个故事中有涉及无足迹杀人,尸体装饰,尸体交换,色盲等推理因素。作为小说中的“神探”推理达人陈爝,他的观察推理很强大,似乎没有难倒他的案子。推理依据当然是案发现场留下的蛛丝马迹,而且凶手都是隐藏在当事人之中,随着案情的发展,线索一步步展现出来,读者可以开动大脑,从已知的线索中推出凶手,真是享受推理的乐趣!我想起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推理小常识“一片叶子藏在哪里找不到?”,这个小常识我在《J的悲剧》一文中找到了类似的片段,凶手为了掩盖血字,索性将血印放大,线索就找不到了。

  《五行塔事件》这部分篇幅多些,被作者列为书名,可见其重视程度,也是最烧脑的,这部分内容结合了一些建筑学方面的知识,增加了高塔密室杀人,连环杀人等推理因素,借“刀”杀人,这“刀”可真让人大开眼界!在谜底揭晓的时刻,读者才豁然开朗了。

  整本书的逻辑性很强,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很多熟悉的因素,并很好的运用到这些故事当中。故事还算紧张有度,悬疑适中,是本不错的书。有时间的话可以看看时晨欣赏的推理大师埃勒里·奎因的作品,体验推理小说的魅力。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九):凶手吓得xxxxx

  出自第三篇《绞首魔奇谭》,看完画面感强烈,久久不能忘怀【感觉很大的槽点x

  总的来说讲故事水平比起最初的黑曜馆要好得多了,作者在各个领域灌水的本领也变得和某些著名老师一样熟练了,除了陈爝不是一个话唠外莫名有种石冈和厕所君的错觉(毕竟咱就是喜欢这种套路的),很多地方想语出惊人直接现象跳跃到结论做得也挺不错。

  《濒死的女人》:

  一个出车祸的女人大难不死,之后描述了自己经过地狱路过奈何桥遇上小鬼的濒死体验,而作为侦探的陈爝读完这段濒死体验认为有案件发生,从而着手调查......

  大概的创作方式和黑曜馆的童话手记差不多,这种类型的推理非常有趣的一点就在于往往这些经历都糅合了很多猎奇奇怪的内容,从而最能体现一种岛田流推理的幻想风格,所以这种话题往往都带着一些心理疾病等奇怪的内容作为引子,而这里的濒死体验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素材,这种素材咱也是很喜欢的。

  咱个人倾向于把这种类似手记推理分类成两种,一种就是岛田老师的《眩晕》为代表的一类“真实”发生手记推理,一种就是《螺丝人》为代表的一类“脑科学”手记推理。个人不太喜欢后种的理由也在于后种对于作者的灵活性更好,作者能够对于手记进行更加魔幻的设定(最后特别玄幻的部分都可以归结于手记作者的脑子或心理问题),因此作者也能以此掌握更大的主动权,也就是所谓的作者和侦探说了算的手记推理,《螺丝人》的话至少还搬出来一堆能唬人的看似心理学术语,而且咱更喜欢的其实是手记之外的那段奎因流+岛田流结合的螺丝人,而黑曜馆实际上就是现实魔幻化之后再加书写的黑暗童话,因此这样的主动权全在作者这儿的手记读起来就会很假(作者创造那种不可思议的浪漫风格只需要加入更多的魔幻因素,掩盖掉其中的现实因素,然后解答的时候只挖出其中的现实因素就可以了,比起前者《眩晕》基本基于实际来构造“不可能幻想”风格的方法来说看起来会偷懒许多)。

  而本篇的创作和黑曜馆差不多,所以手记部分就没那么多感觉了,所以可能还不错的就是之后引申的有关凶手锁定的一段逻辑推演。不功不过的话也能四星。

  《缄默之碁》:

  不好简介,大概就是日常情节中突然发现了某起案件的真相。

  作者在后记中提到了这种的效果挺好的,实际读来感觉效果的确不错(当然还是知道应该是这方向的,也知道某些地方肯定是xxx的暗示的),虽然可能真正用到的点都是比较常用的点,不过组合起来再跳跃一下杀伤力还是挺好的。四星

  《绞首魔奇谭》:

  挑战的是奎因的《中国橘子之谜》里所出现的颠倒密室,即房间里的所有东西都颠倒了起来。不过这个颠倒的真相真是画面感十足,吐槽不能.....(奎因其实也写过类似的梗,只不过那个是有特殊背景加成的,所以看起来没有这一篇的这个这么鬼畜),总的来说的梗还是组合技,三星半。

  《维纳斯的丧钟》:

  普通的奎因式现场+虽然简朴但是细究还是很好玩的细节推理,的确这种事情的魅力还是无法抵御..里面的某几个细节倒的确是有意思..挺朴素但也挺喜欢的,五星。

  《J的悲剧》:

  连续杀人魔,每次杀人之后都把尸体摆成文艺复兴三大家的作品模样。

  感觉有点累了,因为这种连续杀人的猎奇趣味背后的解释似乎这里成范式了,而里面的其他一些套路总感觉看过,这样的短篇看多了还是会觉得有点似曾相识的梗的。虽然布置依旧是中规中矩的水平,四星半。

  《五行塔事件》:

  五行塔的高塔密室,致敬的是《连续自杀事件》里面的从内反锁的高塔坠楼密室,虽然想法非常异想天开,细节上有待商榷(毕竟《连续自杀事件》的细节也很待商榷),不过这个想法真的是挺神奇的,毕竟推理小说是小说而不是纪实文学,所以咱实际上更喜欢的是这种带有新鲜感的比较浪漫的解答......此外还附赠一个看似好像出现频率也不高的(以前似乎只在某本里看过)的浴室堵门上吊密室。这篇加上作者胡乱科普的某些东西看起来也的确挺霸气的,值得五星。

  总的来说这个短篇集还是值得一看,咱个人是对黑曜馆三星,鲸鱼岛四星(虽然吐槽点和第三篇的那个凶手xxxx都是画面感很强的...),而这本的五行塔感觉能给五星,其他能给平均四星的感觉。

  《五行塔事件》读后感(十):诡计的痛快感

  (提示,以下严重诡计泄底《黑曜馆事件》《镜狱岛事件》《五行塔事件》《瘟疫庄谋杀案》,未读勿入!)

  《黑曜馆事件》出版的时候,曾经举办过一个书评大赛,当时确实跃跃欲试,但是苦于自己在逻辑推理方面了解得并不够多,因为(总所周知)本人比较钟情于推理小说中密室和不可能犯罪,所以和时晨老师说:等你再出几本单行本,我可以写一写关于对于你作品中诡计的看法。

  结果大概时晨老师自己忘了,我还记得来着【。】

  不过我想要把话题引开一下,(反正都写了),干脆先讲一讲我和时晨老师怎么认识的吧。

  还记得好多年前,我还在读高二的时候,独自一个人从杭州坐高铁去上海,就是为了参加推理原创私印交流会,这大概是我(作为宅)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好吧其实根本不远)。

  (那次主要很想见见鸡丁老师,我崇拜他很久了),但是在交流会上意外认识了很多很厉害的人物,包括撸撸姐、姐姐、水天一色、埃叔、fan叔、复旦推协成员等等,全程非常激动,现在想想感觉自己真是不虚此行(没见过世面【捂脸】)。

  不过那天我并没有见到时晨老师,听说他下午很晚才过来,而那天是周末,我们高中抓得很紧,我当天下午就得赶高铁回杭州,去学校参加晚自习。

  现场也有时晨老师的私印本,封面非常简洁,数量也很少,我以为是已经卖了很多很畅销(边上的撸撸姐的和鸡丁的都还有一大叠),所以赶紧买了。

  后来才听说本来就印得很少【。】

  这是我第一次与时晨老师擦身而过。

  我还记得大概书里写着“作者超级无敌帅”之类的话,之前就听说时晨老师老师长得非常帅,有点像吴彦祖,(这其实让长得也比较帅的我是很不服气的)。

  不过看完这本短篇集我是相当佩服的。我现在还记得(以下泄底)里面有一个纸巾团、一个左脚右脚判断左右惯用手、一个无指纹的凶手、一个飞天的乌龟、一个所有物品都颠倒的现场……除了现场精彩的分析推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我也感受了时晨老师之后在诡计上一个非常的特点。

  想象力。

  后来和时晨老师见了面,慢慢熟悉了起来。记得有一次他很兴奋地和我讲起了一个高塔密室杀人的诡计,那次是在星巴克,当时晨老师神采奕奕,拿着美式咖啡和我讲陈爝如何通过一杯热咖啡推理出密室手法的时候——

  我觉得他简直就是陈爝本人哈哈。

  后来时晨老师给我发了《五行塔事件》的稿子,我看了,当时没怎么提意见,因为我觉得完成度已经很高了。现在放下书本,我觉得是时候讨论一下关于时晨老师的诡计风格。因为时晨老师和我说他自己也不喜欢肖晨,所以这次就谈陈爝系列中的》“不可能犯罪诡计”。

  其实《五行塔事件》这个中篇的诡计安排结构和很多经典的长篇密室推理很像,往往会先出现一个主诡计,接着一到两个次诡计,这才有长篇推理作品的感觉,无论是否是主打诡计的推理小说,至少不会太显单薄。

  但主次诡计之间如何衔接起来、产生整体性,其实是个难题。

  在这里我想提一下二阶堂黎人,虽然他的故事很中二,女主很烦人,诡计有好有坏还喜欢泄底,但是(我很喜欢)我认为他在各个诡计衔接方面做得其实很不错,也就是说没有很强的割裂感。

  我认为时晨老师的《黑曜馆事件》、《镜狱岛事件》和《五行塔事件》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正好是从两种不同方法解决了长篇推理小说中诡计间联系性的问题。总的来说我认为诡计连接方法一共有三种。

  (以下泄底)

  从诡计与故事结合上。一般来说,通过故事中出现的传说、特定场所进行诡计之间的连接,这是最常见的,霍尔特的《混乱之王》《犯罪七大奇迹》、二阶堂的《魔术王事件》、克莱顿·劳森的《死亡飞出大礼帽》、芦边拓的《杀人喜剧十三人》还有很多用传说杀人和预告杀人的小说都是如此,这类作品在情节的流畅性上要求很高,在诡计安排出现的地点、场合、先后顺序也需要经过思考。

  从诡计原理上。《黑曜馆事件》、《镜狱岛事件》就是从手法本身上将诡计联系起来,前者都利用了“门铰链”,后者都使用了“电磁铁”,通过对同一原理的不同展现,“一击制敌”,也更加深了诡计本身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其实也符合作者本人的构思习惯,很讨巧,很多作家都喜欢这样写,霍尔特的《隐形圈》、卡尔的《失颤之人》、林斯谚的几个暴风雪山庄长篇都是例子。

  从诡计主次性上。《五行塔事件》让人惊喜的是,次诡计本身就是是为主诡计的动机服务的,凶手为了掩盖住铜柱作为主诡计关键道具这一事实,反而让它成为次诡计的条件,这个思想,我觉得比次诡计本身更厉害几倍(当然次诡计也不错)。如果能够从动机方面解释主次诡计的关联,这种方法远比前两者困难得多。比如《斜屋犯罪》、《耶洗别之死》、《恐怖的人狼城》,国内我还要推荐两个短篇,鸡丁的《憎恶之锤》和别问的《烂梗之王》。

  一方面,读者会觉得“凶手不得不这样做”,另一方面,更突出了不同诡计的层次感,这才是真的在“诡计”之上设计“诡计”的高明招数。

  再来谈谈诡计本身。我就要讲到今天的重点了(总算到重点了,敲黑板),就是时晨老师在诡计上给我的痛快感。

  时晨老师的诡计首先非常简洁直接,从《黑曜馆事件》到《五行塔事件》,核心点都是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这一点其实在诡计方面特别重要。

  很多日本新本格作家喜欢通过一环又一环去布置诡计,首先想出某个A点,然后再用B点去解决A点的bug,然后还有C点去解决B点的bug,以此类推,最后结果就绳子、线各种道具一堆,各个环节看起来计划周全,其实不稳定的因素的出现是越来越多。这样其实诡计本身已经失去了“巧劲”,更重要的,是失去了阅读诡计破解过程的爽快感。

  其次,时晨老师的诡计很有想象力,或者说很大胆。

  我总觉得时晨老师的诡计带着一点“武侠范儿”,这也是说诡计的痛快感。后来听说时晨老师也写过武侠小说,才有点恍然大悟。

  《黑曜馆事件》凶手站在证人的背后,从门缝杀害房间里的被害人,是不是很像“操作暗器”?《镜狱岛事件》凶手利用电磁起重机取走泥地上被害人的头部,是不是很像“隔空取物”?《五行塔事件》凶手利用比热容,从塔底加热,塔中的人毫发无损,塔顶的人却犹如置身烈火地狱,是不是很像“隔山打牛”?

  这样的诡计充满了画面感和冲击力,具有我说的“痛快感”。有人说如何呈现诡计的谜面应该很重要,但是时晨老师证明了如何呈现诡计的谜底也可以很重要。

  最后,我先特别讲一下《镜狱岛事件》第一个监视密室的诡计,这是一个特别击中我痛快点的诡计,其实之前读完的时候就很想写书评讲。虽然有人又要来和我bb可行性,我选择不理会。

  我对密室诡计想法突破创新的喜爱,更胜过所谓的可行性,举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心中的卡尔前三神作,除了大家公认的《犹大之窗》《三口棺材》之外,还有一部是很多人诟病可行性的《瘟疫庄谋杀案》,在我心中,卡尔完美演绎了远距离实现近距离杀人的密室诡计,把枪伤掩盖为匕首伤,我觉得其勇气和想法非常震撼我,了不起。

  当然,《镜狱岛事件》监视密室诡计的可行性比《瘟疫庄谋杀案》高得多。但是给我的震撼是一样的,这也是诡计的痛快感。

  “凶手在密室外完成了整个密室谋杀”在我看来称为“最纯密室”,而《镜狱岛事件》监视密室诡计的核心思想是:凶器是由被害人身体带入密室的。这才是我觉得最为巧妙的一点。只有阅读过很多推理小说的人,才知道越发能体会这个核心思想的巧妙性和冲击力。

  我之前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如果凶手在密室外完成整个密室谋杀,那么凶器如何出现和消失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所以时晨老师的想法彻底震撼了我。

  也许有人一听到这个手法会觉得“这是在开玩笑吧”,可是确实有过类似的真实新闻。

  而其实在时晨另一个短篇《幽灵子弹》,出现了一个更有可行性争议但是个人还是很喜欢的诡计,甚至可以说有点“反推理”的感觉,在此就不泄底了。

  总之,虽然领教过时晨老师在逻辑推演上的很多功夫,我同样被他在诡计上的想法折服。

  话不多说,唯有期待新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