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食桌情景》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食桌情景》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07 21: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食桌情景》读后感精选10篇

  《食桌情景》是一本由[日]池波正太郎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3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食桌情景》读后感(一):人间有味是清欢

  感觉如今是越来越多的人都喜欢自诩为“吃货”,特别女孩子,似乎吃货这是一件很自豪事情,如果不是,就好像不会享受生活一样。我不敢称吃货,但经常有小伙伴称我为“饭桶”,倒不是我有多能吃,只是因为我喜欢米饭,就巴不得一日三餐主食都是白米饭。每次出去吃饭,也都是先点米饭,如果没有米饭的饭局根本不想约。

  这是一个吃货大叔写的一本温情的书。带着碎碎念的真挚语调,聊生活,聊美食,也聊电影文学平淡温馨

  池波正太郎是一个职业作家,如果连续几天埋头赶稿,“吃”是他生活中唯一的安慰。更有意思的是他坚持了很多年,把每天吃的食物当做日记写下来,很郑重其事样子,我想,这是吃货对食物莫大的尊重。当妻子不知道煮什么时,还可以去翻翻日记,忆起当时所发生多一些事。 池波的吃货本性小时候就表露无遗,存着零用钱咽着口水期盼“町田”的到来,甚至还想到“町田”门下当弟子结果遭到母亲拒绝。也还帮明星叔叔摊位,想出新的创意美食“马铃薯球”和“鸟巢烧”……

  池波母亲也是一个有意思的人,吃涮涮锅吃得完全不能动弹,还在埋怨,“这样美味东西竟然不能再多吃一点,真是太遗憾。”我想,池波吃货的本性就是受其母亲的影响,即便在穷得上不起学的日子里,母亲也没让他们饿过一次。

  名以食为天呀。很多美味,就在这样悠哉的语调中缓缓道来,不经意间也带出一些故人趣事水到渠成。有很多写食物的书,有的是大量描写口舌的快感或者过多讲述实做的步骤,稍显空洞,食物再怎么花哨美味,如果少了人情味,都会觉得寡淡,而池波是高明的,他更加注重食物的本身,以及与之关联的人或物。

  “所有的食物都默默地主张着自己属于自然风味清香。”是啊,食物本身就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食物与食物的搭配便能撞出火花。我不善烹饪,但在外地工作的那几年里,一直都有自己做饭,但我除了油盐以外,大都很少放调味品,要放也是新鲜辣椒葱姜蒜之类的,更喜欢菜本身固有的味道,鲜而质朴

  细细读来,脑海中就想到了同是吃货的苏东坡的那句“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正如池波说的“我想,人在生活中所追求的事情可以浓缩成追求酒足饭饱幸福,和酣然入梦的幸福这两点吧。” 在一朝一夕中,一饭一菜,柴米油盐酱醋茶,栖息于尘世烟火

  《食桌情景》读后感(二):饮食男女岁月温情

  平常日子里的每一个值得铭记的瞬间都是一个个片段,就是这一帧一帧的情景,融入了我们每一天的生活,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岁月。

  摄影师习惯镜头记录生活,画家用笔锋和颜色勾勒生活,池波正太郎利用作家的职业习惯写成《食桌情景》纪念生活。这本书里的每一个情景都是生活中细碎常态,并不因为他的作家身份而与普通人有什么不同,前半部分开篇介绍了妻子与老妈相处磨合,与中国家庭中的常见婆媳矛盾如出一辙,即使相隔文化地域差异,家庭关系的磕磕绊绊惊人相似,因为同属亚洲文化,家庭成员之间纠缠交融情感贯穿全书。

  开篇的婆媳矛盾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这一家人并不享用同一餐桌上的食物。这在中国家庭中并不常见,快速变化的生活,餐桌成了很多家庭难得的团聚。印象中,小时候母亲为了一家人一起吃一段晚饭倔强等待下班回家的父亲直到很晚。池波正太郎主动选择自己一人吃,而让老妈与妻子一起作为一家人享用晚餐,的确反常。而随着阅读深入,不能不说这位作家倒是真切捕捉到了家庭中两个女人微妙的情感变化,亦是丈夫亦是儿子,这样交叠的身份在家庭生活中本就难以拿捏角色的转化,更何况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很容易一地鸡毛,然而,作者利用食物记录下了母亲情绪态度转变,同样是食物,记录着夫妻日常暖暖的互动,这样的日常,读起来就像身边熟悉朋友娓娓道来,从这一家人的饮食习惯以及对美食的留恋,仿佛充分领会了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脉脉温情。

  对于生活里一个个细腻瞬间的捕捉记录,难度远超手机随手的一拍。智能手机与社交网络让我们在很多值得记录的餐桌上都养成了饭前“开光”的习惯,其实,这样随手上传朋友圈的美食照片本质与池波正太郎的《食桌情景》异曲同工,因为,我们的记忆实在是太不靠谱了,无论多么感动的瞬间,时间总能将彼时的起伏情感轻描淡写的吹散。池波正太郎选择用《食桌情景》纪念他的生活,这样的笔触又比朋友圈的晒幸福古典了许多。

  生活需要各种各样仪式感,只有用一次次的仪式,提醒我们此刻的幸福或感动是多么的值得敬畏,值得感恩。池波正太郎的《食桌情景》从另一个侧面教会我们,生活中的仪式感并非仅仅停留在庄严神圣的某个时刻,它可以存在于家人的每一次出行,每一餐讨论,每一回亲密陪伴,这些小时刻不会镌刻在历史长河中,但一定烙印个人的记忆中。

  《食桌情景》读后感(三):日本寻味记

  常看日剧里的主人公下夜班之后,钻进公馆里喝一杯酒,配一两小菜,算是日本的宵夜文化了。除了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日本有一种“爱妻便当”——老婆在家做好吃好看的便当,让上班族老公带去吃,同事看到你便当华美的外相就会说:啊,你的老婆多爱你啊!当然也做有孩子午餐便当。我以前和朋友去过日式料理馆,可我第一次吃并不太喜欢:寿司比较清淡,三文鱼也无味,心中安慰着这到底是中国人开的店,只有日本人才通透日式料理的精髓吧。

  食物带给人的不止是味道,更联系起记忆深处的一些情景,触动你的各处感官。就像电影《麦兜》里面出现的一些寻常香港食物一般,有一个情节是,麦兜长大以后,经历过诸多人事,最想要的也不过是再来一碗母亲做的清汤挂面。我想那一刻人生所有的的酸甜苦辣,也都融化在清汤挂面的浓浓热气里了吧。池波正太郎遇到过一个荞麦面店的老板,告诉他:“人心和食物的紧密相连,是无法用理智加以说明的。”在日文版佐藤隆介为《食桌情景》作的序中,佐藤隆介说这是一本浓缩人生的书,但如果把这本书当作“饮食导览手册”来看,就忽略了书中蕴含的人生意味。

  所以这是一本带有情感的日本食记。池波正太郎所记叙的也是日本人二战后的生活变化,平白直叙的文字却流露出一种真挚的情感,亦是对一个一去不返年代人事的追忆和怀念。读完这本书的更多感受,我想起奶奶说过的一句话:“现在的包子太贵了。”不只是包子呢,读《岁末》那一篇时,我想起记忆中小时候的徐夕夜,不只是烟花炮竹声时刻充斥在耳边,还有桌上的各种年味珍馐,一家人过年的独特感觉,现在再也找不到那种年味了。在池波正太郎对旧时日本美食的记载中,无论是老店还是西餐厅,无论是平民庶食还是美味佳肴,刻画的不只是味道,也是对纯真美好年代“美德”的颂扬。

  在对“苍鼯鼠”的描述中,看似与主题“食”无关,却是对美德的正面宣扬。在《母亲的最爱》中,不仅显露出年幼心酸,又感悟了吃的哲学:“我希望死的时候可以一瞬间一了百了,所以现在要尽量吃自己喜欢的东西,尽量养胖自己来压迫心脏才行。”池波又在食物中参透一些人生道理人们对食物的喜好真的完全是我们当时的心情所左右,我们可以透过人们对食物、料理的喜好来窥知人们的心情。

  池波正太郎的食记有很多,从他的食记中却可以窥见对人生的态度。《食桌情景》中对于日本各处美食的记载,说不清是记忆深处的情感让食记食色生香,还是食物本来就让人觉得值得认真对待。有时也会突然让我觉得,“吃”也可以作为人存在的一门意义吧。

  《食桌情景》读后感(四):《食桌情景》l 用心制作的食物最能治愈人心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Crescendo(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567674/

  早在读这本书之前,便对日本的食物有好感。在看了《小森林》、《深夜食堂》、《海鸥食堂》、《蜗牛餐厅》……一系列关于日本美食的电影之后,被剧中制作食物时的用心、吃食物所洋溢的幸福深深感染。这些影片大多属于治愈系,所以自然而然地觉得:用心制作的食物是最能治愈人心的。

  《食桌情景》是池波正太郎关于吃的随笔合集。区别于菜谱,倒像是一本“饮食导览手册”,但又不仅于此。《食桌情景》虽在谈吃,但字里行间却透露着亲情友情,以及时代变化下的种种,蕴藏意涵。如果单只是将这本书作为“饮食导览手册”,恐怕也会令读者失望——文中提及的大部分店家现在已经倒闭或者是换人,食物的味道以及价格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池波正太郎的眼里,衡量食物好吃与否在于是否用心。用心之处,体现在认真地制作以及良好服务态度。这两样,也是我们今天衡量是否会再去那家店消费标准吧,如果有美丽的装潢,店家却毫不讲究地制作粗糙食物,呈上难以下咽的食物,我们一定会在心里打叉;而如果某家店的食物还算好吃,但老板凶悍或是服务员冷漠,我们也不会当回头客了。只是现在,售卖食物的店与日俱增,但食物好吃和服务态度好这两者能兼得的店占少数,有时候不免感慨有时间还不如自己做。

  池波正太郎因为妻子老是会为明天准备煮什么而发愁,所以写了“菜单日记”,把妻子每餐做的菜都记录下来,顺带附上评价,这样妻子便可以通过翻看这本日记来获取灵感。两人的用心也由此可见——作者对食物、作者妻子对作者的不马虎

  在《料理与服务态度》一篇,池波正太郎谈到“菊寿司”,是一家夫妇经营的店,服务态度很好,打包带回家,母亲能笑着一口气吃完,并称赞“这家的寿司,就算装在外带用的餐盒里也还是一样新鲜美味!”以及他常去的料理店“花房”,女侍们坦言,不是因为薪水才待在那里工作的,是老板娘很好,女侍们之间又能和谐相处的缘故。至于“河豚源”,不管是坐垫的更换、用餐器皿的保养,还是干燥河豚,都做得十分用心,作者感叹:“用这样谨慎的态度做生意,这里的河豚当然没有不美味的道理。”

  提及的店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豚喜”这家店,因为作者说这家店只卖里脊肉、猪腿肉和炸猪排串三种,原因是老板担心菜色增加太多的话,会分散对招牌料理所应有的专注力。反观今天,这样的店也几乎没有了吧,不断地推出新品,感受最深的是奶茶店,本来奶茶和小吃一起卖是无可厚非,但小吃难吃,奶茶的口感又一次比一次差,新品口感一般,旧的口感又变了,无法两者兼顾却只想盈利的店,实在不敢恭维。

  作者在书里也提到反例,比如“二战”后,作者到C屋吃山药饭,入口味道虽然没什么变化,但当他看着背对着他看电视的女侍们后,觉得这样粗糙的待客方式让食物也跟着大打折扣了。

  以及A寿司店,鲔鱼寿司难吃不说,店家还在作者吃饭的时候扫地,扫完地后手也没擦就捏起另一位客人的寿司,吓得作者赶紧结账走人。

  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外吃饭,制作食物时用心与否是可以被吃的人感受出来的,而吃的氛围,店家的服务态度更显而易见。用心制作的食物最能治愈人心,不管是制作食物的人,还是吃食物的人,在用心完成和用心品尝的过程中,一定能感受到这样的力量

  《食桌情景》读后感(五):大叔的餐桌

  在韩剧流行以前,人人都有大叔。

  不是留着精致的胡茬、皮肤光洁、身材高挑、年龄差距恋爱对象范围之内的男人,也不是《白兔糖》里干净可靠的松田研一。而是亲戚家的欧吉桑,在家族聚餐的时候喷着酒气拉住人劝酒的欧吉桑,上了年纪、油脂丰富、易有体臭和头屑,不时流露根深蒂固的直男癌,对于社会和国家都有无数固执观点急于获得认同,总是讲不好笑的笑话、然后期待地等待奉承和捧场。

  总之就是不会在童话故事里出现的人。王子公主不会有这样的欧吉桑,反面角色就连都坏都必须坏得爽快纯粹才足以挑起大梁。

  大叔属于现实生活,属于失业、醉酒、肥胖、唱歌难听。大叔是活在没叠的被子和带洗的脏衣服里的大叔,不是故事里的长腿叔叔。如果用日本的地名来打比方的话,是江户子世俗热闹和浪荡,不是京都腔的儒雅或迂腐做作。

  然而有趣的是,人生真到苍凉时,恐怕没有几个人会想起长腿叔叔,偏偏是活着活着,就想起了夏天的孤灯下就着毛豆喝啤酒、破了洞的背心上有汗渍的欧吉桑。看起来活得一塌糊涂、却在跟小混混正面交锋的时候毫不犹豫行侠仗义;在生活的细节上有一百个讨厌的缺点,底子里却是一身正气。

  餐桌上的池波正太郎,总是给我这样的感觉。

  他写自己家怎么吃,直截了当地讲怎么“自己一个人先享用大餐后,剩下的才给母亲和妻子吃”,写怎么被夹在妻子和母亲之间,“身为一家之主,让两个女人屈服”,写“要让家里的两个女人对料理工作产生兴趣,不带她们出去吃些真正好吃的东西是不行的”,写让妻子看他的日记,并且在日记里抱怨妻子所做的难吃的食物“无法让我产生认真工作养家所需的力气”。

  这样的家伙在女权主义者餐桌上会被惩罚吃连海苔都没有的白饭吧。就好像之前日本ins上有名的“恶妻”,在夫妇吵架的第二天往丈夫的饭盒里装4块石头,或者一张潦草的、写着“今天你就别回来了”的字条。

  然而却也是这样讨厌的、大男子主义的家伙,在温泉里听到隔壁女性的尖叫时把袭击女性的色胚赶了出去,再度遇见的时候抄起扫把把那个徒有身份地位的家伙揍了一顿,甚至都没忘记第二天到打架的店家去赔礼道歉、主动赔偿揍色胚用的扫把。

  所谓“侠客”当如是。梁朝伟和张国荣的风流倜傥在侠道上是一种阻碍,燕赤霞和虬髯客必然是尘满面鬓如霜、风尘仆仆一身汗臭的糙汉,不是胖子也是脚能臭死人的壮汉,哪可能鲜衣怒马陪着小师妹温柔地练眉来眼去剑。

  餐桌上的池波正太郎是带着这样的侠气吃饭的,因而荤段子百无禁忌,政治正确不予考虑,也不用与时俱进来讨好任何人。

  他写用拨过头发的手继续捏寿司的年轻师傅做出的寿司让他难以下咽、不得不忍住恶心夺路而逃;写移动小摊的店主如何让他看店而去和黑帮大佬的女人厮混、最后被人剁掉了右手所有的手指;过于真诚地抱怨“如果家庭主妇们都可以用心料理的话,人们就不会想要花钱去外面买那种像贴着浅草纸一样粗糙的海苔饭团或是那种一点味道都没有的味增汤了”;在一本讲食物的书里大喇喇地、甚至很凛然地讲旧日老板在过世之前心心念念想要小老婆“那里的一撮毛”。

  敢这么写食物的人,不知道世界上还剩下几个。

  怪不得朝日新闻这么评价这个老头:“只要看过他的作品,就能看出他深知人类的特征,了解人生的方方面面。”

  这家伙身上有老派硬汉的魅力,像北野武和立川谈志,丘吉尔和Robert Edward Lee,再怎么不像话也掩盖不住迷人的才华和让人信赖的人格魅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