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简史读后感10篇
《哲学简史》是一本由伯特兰·罗素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8,页数:3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哲学简史》读后感(一):那,哲学。
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哲学以绝对为对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 --黑格尔
一日,小和尚和师父坐在树下,清风微吹,花儿微醉。小和尚懵懂的问:师父师父,什么是禅?师父说:禅啊,就是念经打坐修行。小和尚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开始接触哲学,应该是高二,哲学老师提问我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哲学?少年时代的课堂,总是一片七嘴八舌的讨论。有人说:是讲大道理,有人说:是讨论这个世界的关系。有人说:不知道。 那,哲学是什么?哲学一词,中文最早使用于19世纪末、从日本的汉文"哲学"使用引用过来,是philosophia(热爱智慧、追求真理)的日本汉文翻译,词义是"以辩证方式,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是探索"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方式。(摘自360百科)
哲学本身其实是没有准确的定义的,辩证的看待问题和事物。从理论上来讲,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空间等的关系,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如何辩证的科学的看待问题。我们总在思考,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鸡是由蛋孵出来,蛋是鸡产的,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没有人知道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辩证来看,不知道是鸡突然生的蛋,还是蛋里突然孵出了鸡。
我们中国的儒学创始人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讨论太阳光热的原因,究竟是因为太阳离我们远近距离才有的温差呢?还是因为早上中午的时间关系呢?这些都是哲学问题?哲学没有确切的定义,也没有确切的形状,我们如何研究哲学,我们又为什么要研究哲学呢? 《哲学简史》认为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他们开始在尝试认识这个世界,用理性的哲学来总结自然界的规律。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成为最早的西方哲学家,提出了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我们现在的哲学提示也是在他们的理论基础上,不断的完善。万事万物都有其规律和道法,遵循这些,便是哲学。 形而上学一般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一般解释为事物的本身是什么样子的,尊重事实真相,唯心主义的相信自己的内心,我相信这个事物是什么样子的,两种观点是恰好相反的。区别在于物质和意识哪个的第一性。
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堪称人类精神史上的典范。
如果你问我,哲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我会告诉你,哲学让我们学会思考,拥有爱,更智慧,像先贤们一样,开始思考这个世界。我是谁?我从哪来?
哲学是从产生的那一刻开始,不断的完善,不断的创新,从而形成现在的哲学体系,苏格拉底,黑格尔,罗素,马恩,列宁都对这个社会哲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也有哲学,白马非马,物极必反,道生两仪,这些是属于中国的哲学,吸收对中国发展有用的哲学,才能更好的进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哲学简史》读后感(二):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
古希腊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摇篮,是欧洲与西方哲学的故乡。希腊的哲学是希腊神话的延伸,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运用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两个极端来叙述希腊发展的独特性,由此可见,希腊在哲学上的地位。
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至今依然。某些现代哲学家,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他们三人做注脚,仍然离不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即使数千年后,我们依然在试着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也代表着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的问题而感到困惑。
而《哲学简史》全面考察了古希腊罗马时期到20世纪中叶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历程,罗素将哲学看作某种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的东西,基于对哲学的理解,他认为西方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来自科学和宗教两方面的影响,并据此把西方哲学发展划分为古代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三个时期,揭示了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与宗教、社会团体和个人自由是如何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与哲学交互。
这让我想到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一本著作——《苏珊的世界》,与《哲学简史》不同的是《苏珊的世界》即是小说又是哲学史,用小说的形式来贯穿各个流派的哲学理念,哲学并非以那种无事可做的人进行深奥思考的面目出现,而是作为与生活统一的事物而出现。两者虽理念相同,但也有深层次的不同性。罗素对哲学的理解,是建立在广泛意义上的基础上的,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为权威的。
罗素在书中不仅讨论该书中人物的生活、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他们的哲学系统,他随后还饶有兴致的解释他们错在哪里以及为何出错,因此它经常被看成是即是关于书中人物哲学也是关于罗素自己哲学的一部著作,这个观点,同我们在“庄子注郭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我们必须先要了解他们的哲学,人们生活的环境在决定他们的哲学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反过来他们的哲学又在决定他们的环境上起着很大的作用。
《哲学简史》读后感(三):哲学之辩
庄周梦蝶,不知是梦是蝶,悄悄地打开了一扇大门——哲学的思辨。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这是哲学要回答的事情。
很多时候,哲学给予人大而空的感觉。因为不可感知,所以人们往往对哲学存在误解。我们总会对未知的事情产生误解。早期的
《哲学简史》读后感(四):哲学悖论的世界
哲学究竟是什么?好像哲学什么都研究,又好像什么都没研究出来,总是给人一种云山雾罩的感觉,让人琢磨不透。《哲学简史》是一部通俗的哲学巨著,是在鸿篇巨著《西方哲学史》的基础上勾勒新意,编撰而成的哲学史入门书,本书不仅阐述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前因后果,还涉及了历史、科学、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内容。现代人要了解我们的时代,就必须对西方文化加深理解,而本书一改之前哲学书的艰深晦涩,通俗易懂,可谓是了解西方文化的入门书。 虽然对本书的名字有些腹诽,因为本书完全是关于西方哲学史的,没有一点东方哲学的内容,但是题目却太大,不符合西方学术研究的严谨性的要求,而东方哲学史与西方哲学史的最大区别就是“头重脚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诸子百家表达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可能是对困扰东方人的哲学问题都已经有了一个大家能够接受的回答,人们只要从前人的回答里就能找到困扰自己的答案,而哲学的研究进程也慢慢的停滞不前。而西方哲学则是随着时代一同发展的,本书的作者伯特兰罗素,不仅是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19世纪西方著名的学者和和平主义活动家之一,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堪称人类精神史上的巨人。 既然这本书是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那就不得不提起喜欢表示好奇心的希腊人,而正是希腊人的这种好奇心,才推动了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希腊文明社会的出现,导致了西方思想活动的大繁荣。当普遍性问题被提出来以后,哲学和科学就开始了。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其基础是2500年前的米利都的哲学和科学传统,西方文明正是这一点上有别与世界上其他主要文明。 想要拥有智慧,就必须掌握基本规律,这个规律适用于一切事物。尽管普遍规律无处不在,但是他们对此却视而不见,人们愚蠢的认为共同规律绝不是公众的意见。这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时代并没有冷静客观的评价自身,过分的自信很容易使人产生傲慢与偏见,这也是哲学史上产生无数流派的原因,甚至有着流派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是完全相反的,但是却又都能够给自己的观点加以合理性的解释,但是有时候却又都没有办法说服对方,也产生了一些著名的问题悖论,比如芝诺关于运动的四个悖论。哲学是对普遍性问题的普遍解答,但是又没有一条定理能够适用于所有情况,那么哲学的回答究竟是对是错,难道这不是哲学最大的本质,这恐怕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哲学云山雾罩的原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