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11 20: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精选10篇

  《西方哲学简史》是一本由伯特兰•罗素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43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一):思考人才是真正的人

  人的生命脆弱如芦苇,但人有了思想就是世界上最强大动物

  没有什么可以打败有思想并且善于思考的人。

  人应该有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人应该去思考自己人生,思考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过得更好,这是人独有的本领,这也是人应该要驾驭的本领

  我们要思考我们是谁?生命意义是什么?我们想要什么?我们为什么而活?生活本质是什么?

  盲目生活的人活得如同行尸走肉,作为人我们应该思考生活。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二):读哲学史的意义

  读哲学史是件比较辛苦事情,很多论证和著作都没有读过,很多人物历史详情也不是知道的很详细,中间需要查阅很多资料,读下来的总体感受是:

  看哲学史重要的不是要把各家的哲学思想都弄明白,而是去看哲学本身的发展。哲学的发展本身就是人类思考自身以及自己所处世界的一个过程。“人类一思考 上帝都发笑“,在现今看来很可笑观点,在千年前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而人类认识自身的过程从未停滞过,围绕着时间空间意识总是有太多话题。不知道在人类灭绝前,我们还能不能认清自己和这个宇宙,希望人类能在宇宙中建立自己的伟大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三):我的絮絮叨叨......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穿梭于微信读书与纸质书页之间,“沉浸”在一大堆蹩脚又不知所云名字当中,全书阅读之后发现,哲学远比想象中还要复杂得多。哲学一直致力于研究的是关于世界本性和伦理或政治学说两个部分。前者致力于解决诸如“我是谁”的问题,后者更多的是关系到人类的最佳生活方式。世界是不断变动着的,尽管哲学内核不变,但其所研究的内容也是在更新换代的。这么一看,我以前一直以为的哲学是“死学”的观念就显得弱智很多。

  尽管是哲学史的梳理,甚至还仅仅是简史的梳理,只是通读过一遍之后想要把哲学说清楚基本困难印象深刻的是,罗素在介绍每个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之前,都有一段他对前人的“主观”评价,如拜伦是贵族叛逆者的典型代表,叔本华是一个在很多方面与众不同的人(悲观主义者)等等。其实他希望传达的一个观点是,哲学家本人得出的结论见解都是因为受到了社会环境影响,包括他本人。其实,这样的理念放到现今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是适用的,尽管这也是一种历史局限性吧!

  读过此书更深的体会是,经典书目还是应该拿纸质书本来读,这样方便随时翻页去对照之前的哲学家及其理论。电子媒介虽然携带方便,但限制了许多做笔记勤思考的各种可能性,思维连贯性也相对受阻。

  最后想说,哲学家的队伍里为什么鲜有女性吖?!

  :罗素总结道,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的优越性主要来自科技方面的领先和政治制度的建立。然而,百年来,中、俄、日结合了西方的技术和东方的意识形态,势必会出现文明的多样性。那么未来几年,或许会出现比政治帝国主义更强大的文化帝国主义。(敲黑板划重点,“文化帝国主义”吖,二十世纪末到到二十一世纪初真的出现啦。膜拜神人罗素xi P208)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四):书名应该叫《西方哲学简史——罗素来解读》

  

之前在读《哲学是什么》这本书时,其作者胡军引用了罗素的诸多观点,初窥一点其睿智的学说,于是想读一读罗素自己写的。这本书因为有电子版所以在kindle里很方便就找到了。本以为这本名字看起来看专业的哲学书会有点枯燥,又是简史会不会不是很好等等担忧,但真读起来却发现文字很是通俗有趣,罗素还会时不时逗比一下,聊下家长里短,揭下别人老底,讲点奇闻异事什么的,原来这根本就不是一本很专业的书好吧,至少不是学院派的,不过,有趣就好,如果真是学院派的,以我现在对哲学的肤浅认识,恐怕会中途弃读。 罗素本身是一位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却因为《西方哲学史》这本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书中可以领略到他清晰的富有理性的分析和推理,比较偏好用分析论证的方法去评论历史上的各位哲学家,多赞扬理性派的哲学家,可以看到书中有许多带有罗素强烈个人色彩的批判。因此看书的时候需要时刻保持警醒,批判性的看待罗素的观点和结论。 用审视的,冷静的,不跟随的批判性眼光解读前人知识,这点也是看到罗素在本书评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学习到的。罗素在写到柏拉图这一章时说:“人们大多不了解他,但却很崇拜他,我则相反,我想去了解他,但是不崇拜他”。在讲亚里士多德时,罗素认为亚里士多德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也犯下了巨大错误,在死后的一千多年里,没有与他匹敌的哲学家,因此一直被后人作为绝对的权威,就变成了思想和科学发展的阻碍。因此介绍他时,要先把其身后的荣誉和错误放一边。 在第一卷古代哲学里,罗素按时间顺序和学派,对各位古代哲学家进行简繁不一的介绍,中间穿插着当时所处时代和地域的文化,政治,宗教情况的介绍以便了解背景。 在这里面我发现了好多有趣的哲学家,有几位哲学家可能是古代希腊最有趣,同时也最一板一眼的人了。下面根据罗素的这本书做了下第一卷古代哲学家的梳理: 公元前六世纪,很值得纪念的一个世纪。希腊的数学、哲学、科学开始出现。孔子、佛陀、琐罗亚斯德纷纷诞生。 泰勒斯:这位前苏格拉底时期,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被称为米利都学派三杰。他认为水构成了世间万物,曾成功预言公元前585年的日食,还因为当时有人看到他很穷就认为哲学无用,他为了证明下学哲学也能挣钱,预测了第二年橄榄会大丰收,因此用自己所有积蓄提前租下大批榨橄榄油的机器,第二年橄榄丰收时人们只好都来找他租机器,泰勒斯因此大赚一笔。(这位真是有知识,就任性的典范啊) 毕达哥拉斯:BC527?-497?历史上最让人费解的人物之一,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是他开创的,但又引入了神秘主义,曾说过“万物都是数”,最早发现数学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我联想到现代的戴维.柯普 David Cope ,通过一些计算机程序,用算法模拟巴赫风格创作了很多音乐,音乐智能的开端原来在毕达哥拉斯这里就被预测了。)毕达哥拉斯还开启了神学和数学的结合,对宗教和哲学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代。数学和神学结合之后,使西方的宗教带有明显的理性,使东西方宗教走上了不同道路。他还建立了一种宗教,教义主要是灵魂轮回和吃豆子有罪,后面被反叛的原因竟然是人民渴望吃豆子。(看到这里,哇哈哈,我乐死了。后面讲到的恩培多克勒也是位可爱的人,老是忏悔自己的罪过“我不该吃豆子。。。” 想象一下,当时的这些哲学家们一本正经的对着豆子忏悔,还真是逗。) 赫拉克利特:约BC530-470,以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为基础。认为世界万物的本质是火,崇尚战争,对立促进和谐。认为灵魂由水和火组成,人应该自己掌握命运,反对纵欲享乐。黑格尔身上有郝拉克利特的影子。最有名的学说是万物随时在变。名言:“你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水不断地在流。” “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巴门尼德 :约BC515-前5世纪中叶后。出生意大利南部,反对“郝拉克利特”万物流变的“的观点,认为没有事物变化的,我们的感官认知是不可靠的。创造了一种遵循逻辑的形而上。《论自然》,最早通过思想与语言进行哲学推断。真正的贡献在于创造了一个哲学、神学】心理学等领域公用的一个基本概念——实体。 恩培多克勒 :和巴门尼德是同时代的人,出身西西里。 身兼哲学家,科学家,预言家,术士等等,还认为自己是神,为了证明自己是神,最后跳进了火山而死。。。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五):西方哲学简史:一位数学家的诺贝尔文学奖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都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国人之一。一位数学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且是因为其在哲学领域所获得的成就。事实上在195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是这样评价罗素的“1946年,罗素的巨著《西方哲学史》问世时,他本人已经74岁,从他巨著中的各种深沉的功力来看,我们才了解他是经过多么艰难困苦努力才有了这一成果。”

  伯特兰·罗素:20世纪最伟大的英国人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六):不断前进的脚步

  长期以来,读西方社科类的书,总感觉思路、观点有时难以理解。为了理解他们的思想发展脉络,有幸拜读了罗素的大作。

  此书翻译甚佳,晓畅明白,尤其是早期的哲学史。但遗憾的是,中世纪以后特别是越靠近现在,各种哲学名词越来越多。很多名词看来看去不过是玩弄概念。概念的模糊加上专业素养的缺乏,即使是部《简史》,也有一些看不懂的地方

  书中虽然有很多罗素的个人观点,但人类追求智慧的历史却清晰可见。很多看法、观点是越辩越明;科学得进步人类认识的扩展,使哲学的发展一步步向前。哲学发展到今天,已于其他学科一样,有了很强的专业性,如果说古代时期的哲学大家都能研习,那么现代哲学的研究则需要学院里的常年学习才能勉强一窥门径。不知这种离生活越走越远的研究方向利还是弊。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七):西方哲学简史

  之所以3颗星 是因为以我的智商 大概也只能懂个一半

  越往后看 几乎都是看字而不是看书了

  因为看不懂 所以 也不知到底是好是坏

  以下是书中喜欢的一些话:

  不同的生活方式有贵贱之分吗?

  当理性代替冲动的时候 才能证明是真正的文明人

  如果一个观点在哲学上是正确的 那它在被驳倒后 会以其他形式重新站起来 并且被驳倒次数越多 这个观点将越精炼 越正确

  生活的目的获得快乐

  时间到了 我们各走各的路 是活在这个世上好 还是死了去另一个世界更好 只有神明知道答案

  无论别人如何待我们 我们都不能抱怨

  社会的不平等 归根结底是收入的不平等

  当低声下气才能苟活于世的时候 追求真理便成了一件多余的事情

  不要贪图吃喝 以免肠胃出现问题 不要在政治和感情上纠缠 不要结婚生子 这样就没有亲人去世的痛苦了 学会欣赏快乐 忽略痛苦 如果痛苦很深或者时间很长 就得依靠心灵的训练只去想那些让人快乐的事情

  幸福是一种不受别人打扰也不依赖别人的自由

  女人体现了男人终究要堕落的本性

  愚昧的原因有如下四种 一事受脆弱且不恰当的权威的影响 二是受习惯的影响 三是漠视群众的见解 四是用炫耀外表智慧的方式掩藏愚昧

  力量依靠舆论 舆论凭借宣传

  最幸福的人世抛弃理性的近乎畜类的人 因为建立在幻想上的幸福的代价最低

  快乐即是福

  如果人的愿望得不到满足 就会产生痛苦 可是愿望一旦被满足了 人又会变得贪得无厌 这样说来 世界上就根本没有幸福可言

  以地主为代表的封建主义 以工厂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和以雇佣劳动者为代表的社会主义

  相互的同情和理解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八):《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古希腊罗马哲学、天主教哲学和近代哲学,分别以基督教的兴起和文艺复兴为时间界线。

  希腊可以说是西欧文明的起源。历史不仅在时间上相似,在地理上也惊人地相似,公元前五六世纪,东西方同时出现一个思想上百花齐放的时代,中国是道儒墨名法的诸子百家,希腊则是以“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家。

  在苏格拉底之前,已有很多派别的哲学家,主要是思考神和宇宙及二者的关系,并得出一些宇宙可能由一些简单物质组成的结论,比如水、气、土、火(这再次和中国阴阳家的五行理论相似)。其中印象深刻的有泰勒斯是第一位哲学家,并成功预测了当时的一次日食;毕达哥拉斯首次提出了数学的概念,认为数是宇宙万物,将数学与神学(哲学)结合在一起。此阶段是古希腊的繁荣时期,雅典文化成为一大奇迹。随后雅典在与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战败,希腊元气大伤,并开始走下坡路

  接着是“三贤”时代,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三代师徒可谓再无他二,苏格拉底提出了著名的苏格拉底式问答,柏拉图创造了一个乌托邦世界,并完整论述了其中的国家组成、生活方式等内容,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后两者极大影响了后来的欧洲史,有说:整个欧洲史,无非是柏拉图思想的注脚。然而,书中关于两位思想的讲述我没看懂,一是过于简练,二是对作者对原理念描述不多反而大多篇幅在show自己的观点表示抵触和反感。此外,数学家欧几里德和阿其米德也在此时代出现,阿里斯塔克斯更是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比十六世纪的哥白尼早了两千年(所以说,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人不是哥白尼)。

  三贤之后是亚历山大时代,此时的哲学家主要以学派分类,受前人和三贤的影响,开始更多地思考社会和人,比如像佛教一样倡导俭朴的犬儒派,认为人永远不可能得到正确知识的怀疑派,以及认为德行最重要、坚持决定论的斯多葛派,其中包括一些古罗马皇帝,如马可奥勒留。最后的普罗提诺提出了三位一体论,对基督教和天主教神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是古代最后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希腊人是伟大的,虽说在此之前已有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但它们都缺少一种因素,这便是思想。希腊人对知识的探索和成就都非常伟大,现代数学、科学和哲学都起源于希腊。虽然很多理论和思想已被后来的科学证实为伪,但那个时代能产生那样的成就已能在人类史上熠熠生辉。

  进入到古罗马时代,基督教从犹大教中兴起,从此开始了中世纪的千年统治。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均在耶路撒冷,三教之间打打杀杀,这也是这个地方至今仍是是非之地的原因。公元313年,君士坦丁设基督教为国教,395年,古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和东罗马,而基督教也相应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并承袭不同的文化:西罗马继续使用拉丁文化,而东罗马使用希腊文化。在日耳曼人的侵袭和内部矛盾的双重境况下,西罗马于476年灭亡。古罗马时代结束,以神圣罗马帝国代之。而东罗马迁都至君士坦丁堡,也称拜占庭帝国,一直到1453年土耳其人攻下才灭亡。16世纪,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创立基督新教,天主教结束正统历史。这就是中世纪基督教的历史。

  在中世纪,哲学也就变成了天主教哲学,由于对天主教教义无意过深了解,也就主要关注了其中几个人物:安布罗斯、杰罗姆、奥古斯丁。其中,教会同国家关系方面,安布罗斯确立了属于教会的观点;拉丁语版《圣经》和大部分促进实现修道院制度的动力是由杰罗姆提供的;宗教改革之前的教会神学和大部分路德教义是由奥古斯丁确定的,三人的才能分别在于政治、学术和哲学。查士丁尼、本尼狄克和教皇大格里高利是整个六世纪最伟大的人物,三人的共同点是均对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查士丁尼在于法典,本尼狄克在于他的教规,大格里高利在于使教会的权利变大,是一位机敏而清醒的政治家。

  无论在哲学还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意大利的文艺复兴都是重要的开端,我甚至觉得它开启了欧洲的近代史(虽然一般认为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文艺复兴到近现在,主要发生了以下重大事件: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17世纪的科学革命、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运动、17-18世纪资产阶段革命、18-19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及浪漫主义运动,人类在此五六个世纪中的进步,超过了以往的几千几万年。科学革命动摇了天主教的统治并被宗教改革彻底结束,其间涌现出众多名垂千古的科学家,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牛顿、培根、笛卡尔,他们既是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也是哲学家。接着有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对英国和美国宪法产生重大影响的洛克。浪漫主义由卢梭发起,在德国形成规模,并在后来分成两派,分别追随洛克和卢梭,洛克一派的结果是罗斯福和丘吉尔,卢梭一派的结果是希特勒。之后,还有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马克思……哲学发展到现代,貌似已到了分析哲学阶段。

  哲学是一门概括性的学科,天文、物理、数学、政治、宗教,都可以称为哲学。随着思考的渐多和对事物的领悟,越来越发现和觉得很多问题的归宿其实都是哲学,或者可能与哲学有关。信号分析中,时域信号看起来杂乱无章,但经傅立叶变换后会发现频率规则分布;e的i*pi次方等于-1,这个堪称数学领域最完美的公式;动植物的纹路经高倍数放大会发现细胞极纹路仍和宏观纹路相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否真有多维时空?时间是什么?空间是什么?宇宙是什么?生命是什么?这些都是未解之迷,我们对这个宇宙还太未知,哲学则引领我们去思考这些事物背后的真谛、宇宙的真谛、人生的真谛(虽然可能永远不能得到)。哲学的意义便在此,如同金克木说的:宇宙原是个有限的无穷,人类恰好是现实的虚空,只有那无端的数学法则,才统治了自己而又了统治一切。

  《西方哲学简史》读后感(九):人类的大宗师、哲学始祖苏格拉底(Socrates)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氏出身平民,生活刻苦,他以自学成为一名很有学问的人,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青年常常聚集在他周围,向他请教。他平易近人,热情洋溢,具有朴实的语言,加之幽默风趣,故能使受教者如坐春风,自然潜移默化,他的一生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些,为了追求真理,苏格拉底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虽然整日为公众利益奔忙,但除曾被选入五百人会议当过一任执政官外,他基本上没有介入过政治生活。苏格拉底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自答: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苏格拉底在2000年前提出了“知识即美德”的神圣思想,他的思想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苏格拉底提出肉体易逝,灵魂不朽,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

  苏格拉底在白天闹市中就常会进入到深深的禅定中,在他身上常有神迹现象出现。在古希腊,有一回,有位叫凯勒丰的来到以准确的预言而闻名的德尔斐神庙,向神提出问题,求神谕告诉他谁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女祭司传下神谕说,没有人更智慧了。苏格拉底并不认为自己是最有智慧的人,他造访了一个又一个享有智慧声誉的人,发现这些自认为聪明的人,最不聪明之处就是以自己所不知者为知。于是他终于明白,神谕通过苏格拉底告诫人类,最聪明的人是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微不足道的人。

  公元前399年雅典五百人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雅典人利用雅典民主制这架机器,处死了他们本邦引为骄傲的思想巨子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在申辩中曾说:“这些年来,我把私事置于脑后,抛弃天伦之乐,为你们的利益整日奔忙,像父兄一样默默地照顾你们每一个人,敦促你们潜心向善”,有位青年曾说:“在这段时间中,我开始明白你是最高尚、最伟大、最勇敢的人,这样的人以前从未到过这儿”。苏格拉底之死,为后人留下了永久的话题,苏格拉底的思想,更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苏格拉底都有一大批崇拜者。与一些人类的大宗师一样,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极大的。他的行为与智慧,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这些著作都是以苏格拉底和别人的对话为内容展开的。在苏格拉底时代有人描述说:“我可以公正地说,在我们这个时代,他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勇敢,也是最有智慧和最正直的人”。

  柏拉图自二十岁起师事苏氏,前后八年,苏格拉底亡故时,柏氏才二十八岁,老师的死,使他受刺激很大,因此他看清了雅典的民主本质,明白了群众的无知,柏氏受苏格拉底的精神感召,变成一个酷爱智慧的青年,自柏拉图开始,人类开始有大学制度了。柏拉图非常敬爱他的老师,他常说:“我感谢上帝赐我生命,······;但是我尤其要感谢上帝赐我生在苏格拉底的时代”。尼采称苏格拉底是西方哲人最优秀的灵魂。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赞颂说: “苏格拉底是被处死了,但苏格拉底的哲学如日中天,光辉照遍整个的知识长空”。但遗憾的是:苏格拉底之后的西方思想家们,都只能是局限在哲学的头脑思维层面。

  苏格拉底还被称为是西方的孔子,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是靠政治的力量来成就,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1870年哈佛法学院院长兰德尔从苏格拉底教学法受到启发,从此“个案研究教学法”成为各大学纷纷效仿的重要教学方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