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冰雪王国》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冰雪王国》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4-09 21:4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冰雪王国》经典读后感10篇

  《冰雪王国》是一本由[美] 汉普顿·塞兹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2.00元,页数:54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冰雪王国》读后感(一):和创业相关

  1、激情:如德隆般矢志不渝,像毛姆在《月亮和六便士》里形容的,创业和探险和画画,就像溺水的人要挣扎一样,这来自于本能基因。一个人如果是风险畏惧型的,不管后天如何培养,都不管用,所以,这类事情是没法倡导的。

  2、风险投资:贝内特在这次北极探险中扮演的是风险投资家的角色,从风险投资的角度,贝内特足够优秀义无反顾竭尽全力,甚至远远优于现在的VC。在贝内特的支持下,珍妮特号的准备不可谓不充分,但仍然遭遇不测,这和创业同样,再好的投资,再好的团队失败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3、团队:德隆团队在实现经过非常严格的筛选,一般的创业公司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机会,而且比创业公司更加完备的是,德隆得到了海军的授权,是以国家名义的一次出征,但即使如此,仍然面临很多次内部哗变的可能,这一点上德隆已经比麦哲伦幸运很多。所以,创业团队的内部哗变其实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作为创始人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仅要防止出现这样的极端情况,更重要的是在出现以后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好,顺利度过危机。在一次漫长的,与预想有较大出入的艰苦航程中,内部有动摇者太正常了。

  4、地图:麦哲伦拿着一张错误的地图,德隆也一样,几乎所有的创业公司都一样拿着一张错误的地图,关于未来认知,无论他有怎么样的头衔,其谬误大致如彼得曼相当,所以,无论是关于区块链还是AI、VR,情况都大致如此。

  5、探索:创业是一场探索,只有方向没有路,因此,对于创业者而言,只有随时应变,迭代进化。

  6、结果:要么墓碑,要么勋章,但是与此相关的人,就像艾玛一样,承受无尽的苦难

  《冰雪王国》读后感(二):一次悲壮可歌可泣的北极探险之旅

  作者丰富的史料,清晰的叙事风格引人入胜写作技巧,再加上译者优美文笔深厚文学底蕴,讲述了1879年一支美国探险队历时三年的北极探险故事

  经过南北战争重新统一的美国,致力于国内重建,很快进入高速发展黄金时期。1876年,恰逢美国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美国展厅吸引了全世界目光。打字机、电话、发电机、车床、压缩机、大型动力机械等美国人发明创造令人赞叹不已。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早先的领导地位,拱手让给了美国人,世界已进入美国引领潮流时代,美国成了世界的发动机

  维京人、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家在世界范围地理大发现过程中已为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当时,唯有南北两极还未曾有人迹踏足,尚处于未知状态。对未知世界的痴迷,探索、征服北极,已成为部分美国人的狂热追求,成为美国人非我莫属的使命感。经过本书主人翁海军上尉乔治·德隆的争取,《纽约先驱论坛报》发行人小詹姆斯·戈登·贝内特的支持,北极探险终于成行。

  这是一次前途未卜的探险之旅,一次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也是一部英雄主义的赞歌。北极探险队以船长德隆为首,由领航员、工程师医生、气象学家、博物学家、冰区引航员、水手长、机械师、司炉、木匠、海员、厨师、猎手和橇夫等33人组成,探险的一切费用,包括购买、修理和加固船只,采购食品、医药和枪支弹药等各种补给,由贝内特一人资助,探险队由美国海军部直接领导,并按军事条例组建,探险船也编为美国军舰,从而把此次探险上升为国家行为

  探险队一路上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艰难险阻。首先是困在西伯利亚以北近1000英里(北纬72度,后漂浮到北纬77度,其中发现并命名了珍妮特岛和亨丽埃塔岛)大片浮冰堆积的冰窟中,一困就是21个月。当探险船在巨大冰块的挤压过程中最终沉没,只剩下船上配备的两条驳船和一条捕鲸船,继续北进无望后,他们决定返回,结束北极探险。开始,他们利用雪橇驮负小船、补给和伤员,在冰块上、冰窟中艰难后撤。当途径法捷耶夫岛、科捷利内盗,终于离开冰块覆盖的北冰洋,到达谢苗诺夫斯基岛(后沉没),他们又分乘三条小船,冒着冲天巨浪和严寒气候奔向西伯利亚群岛。抵达勒拿河三角洲后,尽管已经踏上陆地,但由于错过季节,土著人均已南迁避寒,零星的定居点已无人居住,因而得不到任何帮助,严寒、冻伤、缺乏食物使他们几乎陷入绝望中,只能凭借着坚韧毅力和求生的本能继续南行。最终,整个探险队一部分人丧身于谢苗诺夫斯基岛与勒拿河三角洲之间的海洋,一部分人长眠在天寒地冻的勒拿河三角洲。还有一部分幸运的人九死一生,终于活了下来,辗转回到美国。可贵的是,探险日志和个人日记等文档几乎全部保留下来。

  本书译文质量之高,是最近几年的译著中所仅见。译者的中文功底深厚,词汇丰富,用词准确,实属难得。由于读者的文字洁癖,按照惯例,还是把书中存在的若干瑕疵写下来供参考:

  28页,“名人效应该还是有用的”,中间应加一个“应”字,改为“名人效应应该还是有用的”。

  29页,“他会把船身包覆得更加坚固以来抵御坚冰”,“以来”改为“以”即可。

  191页,“船身严重向右倾侧成一个锐角”,最好改为“船身严重向右侧倾斜成一个锐角”。

  386页,“船长还有一长串的忧虑了”,“了”字有点多余

  431页,“梅尔维尔把它一指给撬夫们”,根据上下文,最好删除“一”字,改为“一一”也不为错。

  《冰雪王国》读后感(三):感人至深的故事

  《纽约先驱报》的拥有者、性情古怪、富甲一方的小詹姆斯·戈登·贝内特,不久前刚刚因为派斯坦利去非洲寻找利文斯通博士举世瞩目。现在他急于利用更具跨时代意义的事件再度制造轰动。他支助了一支官方的美国海军北极探险队,选了一个名叫乔治·华盛顿·德隆的年轻军官作为指挥官,德隆曾因为格陵兰海岸外的一次救援行动声名鹊起

  1879年7月8日,德隆告别了年轻的妻子,美国军舰珍妮特号从旧金山启航了,时逢“北极热”,前来送行的人群欢呼雀跃。德隆领导着32人的团队——带着一个年轻国家想要跻身世界强国的远大抱负——深入到那些从未有人探索过的海域。

  船刚到白令海峡以北,便陷入一块大浮冰中动弹不得。经过两年的困顿航行,船体受损严重,珍妮特号葬身北冰洋底。探险队员们彼时身在西伯利亚以北近1000英里的冰盖上,孤立无援,只有三条敞篷船和勉强维持的补给。

  他们就这样开始了漫长的、决定命运的冰海远征——历尽艰险,被视为有史以来人类为生存而战的最伟大战斗之一。面对从雪盲症和冻疮到肆虐的寒风暴雪和神秘的冰上迷宫,探险队与疯狂饥饿搏斗着,孤注一掷地朝西伯利亚海岸行进。

  塞兹根据大量从未发表过的通信和他自己跨越西伯利亚极地旅行的经历,用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再现了一个经典的美国冒险故事,其一波三折堪比惊悚小说。《冰雪王国》是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了人类面对地球上最残酷荒野所展现的英勇决绝。

  《冰雪王国》读后感(四):西北望,美国魂——壮怀激烈的珍妮特号极地探险

  北极或者说极地地区永远是人类好奇幻想的集大成者。这里独特自然环境另人耳目一新魅力无穷的北极光、冰山和各种独特的极地生物,这些都吸引着探险家们不绝如缕的探索。

  珍妮特号就是漫长的极地探险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虽然陨落在冰封万里的北冰洋,但依然光彩耀人。它的故事对大多数中国人,哪怕是她的母国美国人也显得很陌生。但在天才般的作者汉普顿.塞兹的笔下,一切苦难、折磨不幸挑战都尽数复活,我们得以重新走近一百多年前的珍妮特号,与伟大的灵魂一起去聆听北极的怒海狂涛。

  北极,世界的顶端,是极点,也是探险界的巅峰。北极的话题在19世纪的全世界都是一个充满磁力的观念,它是如此的勾人心魄,另无数地理学家、气象学家、博物学家、水手心醉神迷。因为不了解,所以更加诱人,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北极和极地的了解更多地来自于神话传说和捕鲸船队的些许传闻,一切都云山雾罩,这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未知的谜团与挑战吸引了世界各国的探险家竞相角逐,北极探险成为了展现国家综合实力、获取可能巨大的商业利益的最好的练兵场。

  1827年英国人最先开始了以到达北极为目的严肃探险,组织者也是皇家海军的军管威廉.帕里。随后法国、德国、意大利、俄国、瑞典的探险家们纷至沓来渴望向北推进人类的北极事业。而珍妮特号正是在这样的北极探索热潮中担负着为美国占据一席之地光荣使命。那时的美国人正经历完南北战争,国家有所恢复但和欧洲的事务国际格局的主宰都有很远的距离。所以北极探险也是顺应了美国对外扩张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情绪需要年轻人们渴望创造历史,如果不是在战场而是通过航海科考的方式那也再好不过,乔治.德隆船长就是这样一位坚毅勇敢、心怀大志的美国海军军官。他哈他的船员、国人们渴望向北推进,希望建立不朽的功勋,特别是在美国在1867年从俄罗斯手里买下了阿拉斯加的大片荒蛮土地之后。

  可以说美国魂是北极探险的精神根源,许多人渴望美国人能够在北极探险中建立功勋,取得圣杯。于是在报业大亨小贝内特的全部赞助下,德隆船长率领33名船员驾驶着珍妮特号军舰扬帆远航,出征北极。小贝内特是为了获得震撼世界的独家新闻报道的利益而出资资助的,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最精良的装备充足的补给,维修加固后的棒棒的船舰,看来这一支探险队将会穿透北极上方笼罩的“北方迷雾”,见证一个伟大的地理新发现——发现开放极海或者著名的“弗兰格尔地”。

  然而美国水手和海军军官们还是低估了北极的威力,他们与自然暴虐无常很快就直面遭遇。巨大的流冰不断袭击整个船,大片浮冰很快聚合完成了对我们伟大的珍妮特号的合围。竭尽人类智慧的船只还是不能与自然之神相抗衡,他们被冰困住了,完全动弹不得。那一天是1879年的9月5日。由于不断聚集的冰块积累沉重压力使得船身剧烈摇晃,动作受限,探险队就这样开始了她宿命般的冰间囚徒生活。幸运的是他们的船足够坚固结实,暂时并未漏水,而且携带有足够的补给和药物,所以他们大可以安逸舒服的在穿上休憩娱乐,等候大块浮冰融化后再撤离。书中的德隆船长想必也是无可奈何,只能听天由命了。

  如果说被困冰中算是探险队的出师不利,他们发现弗兰格尔地并非大陆、黑潮也完全没有足够热量消融北部海域的大块浮冰则更是噩耗。这些他们船队依据的主要理论地理学知识都被判了死刑。在整个珍妮特号探险队的遇险经历中,船上被困时光应当算是最幸福的。船员们欢歌笑语,并未失去对探险前途和生活的信心,然而一切悲剧性命运的开始总是戴着几分温情脉脉面纱,他们一行人现在真的是被“软埋”了。

  最能体现船上美国精神的无疑是1880和1881年迎新年的船上演出,这充分表现了美国人的乐观精神。透过珍贵的文献,汉普顿.塞兹这位优秀的叙述者给读者们勾勒出一幅喜气洋洋的庆祝场面。船员们彼此相处的还算融洽,他们有香煎鲑鱼、菜丝清汤、北极火鸡(即烤海豹肉)、冷火腿、通心粉奶酪、玉米青豆罐头、各式糖果干果享用。演出也十分精彩,爱说俏皮话的船上首席科学家记者柯林斯成了主持。水手们在广袤无垠、冰封万里的北极冰面上庆祝新年,丝毫没有沉沦,这或许是德隆船长精细管理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船员们都是天生的乐观者,他们对被困虽绝非麻木,但也并无过多的怨言,这或许与北极探险本身的复杂艰难的传统有关

  在孤寂的冰海上我们欢聚一堂

  迎接新年的第一缕晨光

  此刻我们快活地聚在一起,

  甲板室荡漾起欢声笑语

  我们的思绪早已飞出船舷。

  回到远方的故土亲友身边。

  魔力悄然降临,他们轻声问询——

  “怎么还不见远去的亲人——我们的儿子兄弟和夫君?”

  这首诗是为迎接1881年新年来临时,在1880年年底柯林斯的节目开场诗,塔饱含了探险者们对于祖国和亲友的眷恋怀念。此刻这些北极勇者已经在浮冰中被困了足足16个月了,漂流了1300英里。美国魂可以支持他们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前往北极,但冗长的被困生活,毫无进展的探险任务则令船队的核心人物德隆船长越来越焦虑。也许正如他的日志中所形容的一样。这一年完全是停滞的意念,是毫无变化单调的一年。

  1881年的时间飞速流逝,浮冰仍然撕咬吞噬着珍妮特号,天气也没有好转的迹象。这年的7月4日他们还在船上庆祝美国的额国庆日,用旗帜和彩旗把这艘船装饰一新,同时放礼炮祝贺。在遥远的极地,正是一种献身为国家探险的热情把这30多人召集在一起,但这样的升旗似乎更多了几分悲壮的色彩。何时才能走出浮冰,北航极地?好运气并不总是垂怜珍妮特号,在1880年的1月19日船只就发生了严重的漏水,以后也需要日夜不断地用水泵、风车和人力去舀水以保障船只安全。如果要做一个盘点的话,那么已经过去的1880年就是流年不利,这一年探险队前进的里程几乎微不足道,原地踏步,但船体进水、船员达嫩豪病情恶化、船员们开始出现感伤情绪。这一切都为珍妮特号的前程罩上了浓厚的阴影,她会是下一个给北极诸神献祭的祭品吗?

  这样的祭品已经足够多了,最著名的莫过于1845年的富兰克林探险。约翰.富兰克林是英国的北极探险家,他和他的船员们驾驶着两艘利船驶往北极。然而这129人的庞大探险队却一去不返,杳无音信,成为了19世纪中期最为爆炸性的国际事件,引发了事后各国海量的报导和搜救工作的展开。如果说富兰克林已经是一份献给北极的隆重祭品,那德隆船长的珍妮特号呢?她的名字如此的柔美宛转,能挡得住北方巨神的波涛万里,浮冰的雷霆万钧般的挤压、摩擦和碰撞吗?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在1881年的6月12日,发现并登陆亨丽埃塔岛之后不久,伟大的珍妮特号终于被疯狂的浮冰压力所击碎沉没。这支探险队不得不弃船,他们失去了重要的交通工具,或许也是最后的救命方式。无论珍妮特号曾经有多么坚固、多么抗压,但长达近20多个月的漏水、挤压、碰撞都使得她达到了极限,最终葬身于北冰洋的冰腹深处。德隆船长颇有大将风度,有条不紊的指挥着所有的船员们搬出了有用的补给物资,准备下一阶段的生存。他们此时不得不直面皑皑冰原,与自然肌肤相亲。很显然随着曾经的家园的消失,这支探险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挑战窗口期——冰上生存。

  一般来说要在大块浮冰上长期生存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北极熊、海豹或者海狮一类的极地生物,也需要在附近的海水中觅食。不过有了珍妮特号上抢救下来的物资,这群美国探险英豪们应该还能撑很久。北纬77度的沉船令人诅丧,但也释放了全体成员的心情,毕竟他们可以暂时摆脱被困船只的压抑感,开始自己的冰上长征。除了比较充足的物资,他们还有很多条狗和雪橇,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冰上穿越发挥重大的作用。被困在浮冰已然21个月,队员们的心情如晴雨表一样阴晴不定,但此时还是高扬的。这是一场史诗般的生存之战,但挑战者只有有限的补给,他们没有后援团队,只有全力以赴,拼死一战。

  德隆船长的计划是一路向南行进,一直行进到俄国中部和西伯利亚的北冰洋沿岸地区。他们粗略的估计这场远征的直线距离将近1000英里。他们为了避免得雪盲症而昼伏夜出,在傍晚时分趁着凉爽赶路,但仍然走的很慢。每天12小时拉着挽具,这样的重体力消耗对人的意志力和体力都是惊人的考验。团队很快就面临严峻考验:他们只有60天的补给,却有至少6个病人无法拉货,此外冰上几乎没有可辨别的事物,一切道路只能靠自己去开辟。最危险的是他们的行进速度被抵消了,因为浮冰在不断地移动、飘转,他们实际上是南辕北辙,距离西伯利亚沿岸更加遥远了,这是德隆船长在6月18号离开沉船地附近后的第八天发现了这个令人绝望、沮丧的事实。

  人们更加精疲力竭,情绪开始低落,最要命的是他们每天吃的肉糜饼十分干燥难以下咽,很多人的肠胃消化系统都出了问题,乃至随队医生安布勒不得不竭尽自己的智慧为大家想办法。还不用说那些其他的伤疤与疼痛,越来越多的扭伤、抽筋都只能算是小意思了 ,冻疮、震颤性神经疾病才是最为可怕的杀手,一旦走不了路,这些人的命运也就注定了。然而或许上帝的旨意,他们命不当绝,发现了一块应许之地。这就是贝内特岛我们可怜又可劲的探险队员们成功登陆这座蛮荒的小岛,当了8天的快乐鲁滨逊。幸亏有这8天,他们得以能够好好地烤火晒干衣物,也同时获得了补充食物、淡水资源的宝地。在贝内特岛上栖息着大量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极其丰富。探险者们以自己的金主和赞助人贝内特先生的名字为这座玄远的岛屿命名。

  好运没能持续多久,很快他们迎来了最为艰巨的挑战。又是可怕的骨骼浮冰,又是可怕的冰水混合物,一切都推倒重来。勇士们扛过了这些冰群的铺天盖地的袭击,开始尝试最后的登陆。他们最后的目的地就是西伯利亚的勒拿河三角洲。本来德隆船长他们的意思是要尽量保持团队行动但最终却分散了,3艘川都各自分开去迎接自己的命运。德隆与梅尔维尔工程师的两艘船分别在西北和东南方向登陆。然而噩运才刚刚开始。

  德隆他们虽然成功登陆了西伯利亚的海岸,但此时他们的补给所剩无多,先后丢弃了雪橇和驳船,他们只能依靠步行来寻求土著人的救援。但毫无疑问丢弃雪橇和船只注定了这一行人的命运,那就是毁灭。在秋冬季的西伯利亚,没有多少外来者能够徒步横穿数千英里的荒原冰川。德隆船长尝试了升起篝火来寻求帮助但无人问津,最后他不得派出两员猛将先到开路,寻求救援。可是命运弄人,梅尔维尔一行人的幸运获救后,与这两位信使相遇,但等他们赶到故地时,已经没有足迹可以追寻德隆一行人的踪迹,看来只有等来年再去寻找。梅尔维尔最终找到了船队文件、日志和标本遗物,以及德隆船长一队的殉难地。探险队最终的结局就是如此,他们发现并命名了德隆群岛,获得了新的地理知识,但船长等人全部殉难。

  毫无疑问德隆、安布勒等33人都是伟大的美国英雄,他们前往北极的意志从未中断,他们凭借爱国的热忱、建功立业的渴望投身科学探险事业。最终殒命西伯利亚的勒拿河三角洲地带,人死而英魂不灭。西北望,尽是美国魂,梅尔维尔后来成为促进美国海军现代化的重要骨干,美国崛起的势头也不可遏制。至今新西伯利亚群岛外的一片岛屿都被命名为德隆群岛,以纪念这位伟大的探险家。

  如果从具体的到达极点、或者完成极地跨越的目标来看,德隆一行失败了。但他们的探索精神、矢志不移的奋斗与生存毅力令世人叹服。这场宏伟壮阔的生存之战最终落幕,德隆一行人也被重新安葬。星条旗永不陨落,或许每一次人类知识的进步都有赖于自我牺牲的勇者的普罗米修斯般的窃火。斯人已逝,精神犹存,他们是最伟大的悲剧,同南极探险的斯科特一行一样,是人类群星闪耀的勇者,是未知世界的书写记录者。为此而不朽,为与命运的抗争而永生。

  《冰雪王国》读后感(五):欧若拉之光照亮冰雪王国

  原创版权,违者必究。一家一言,不喜勿喷。

  北欧神话中,欧若拉(Aurora)是掌管黎明和北极光的女神。

  北极,一个终年覆盖冰雪、拥有大片永久冻土层,与格陵兰和俄国相邻的极寒之地。

  希腊人早在2000多年前都遥望北方,试图探寻这个充满奇幻、终日冰雪覆盖的极光之地。

  在《冰雪王国》这本书里,汉普顿·塞兹为我们讲述了19世纪美国一个真实、伟大而悲壮的极地探险故事。

  18世纪末的美国:

  经历了南北战争的洗礼,战后成长起来的美国年轻人渴望着一场能够比拟战争的壮阔探险。

  工业革命蓬勃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贝尔、爱迪生等美国本土科学家,一切的科技成果都亟需一场远征来验证。

  新大陆的探险从来都是北欧和英国航海舰队的专权,而在库克、富兰克林等一批传奇探险者离世之后,世界的期许落到了北美这片新兴大陆上。

  28岁的海军上尉乔治·德隆因为营救此前失联的北极星号而中了“北极之毒”,为其壮阔无边的景色和变幻莫测的浮冰深深着迷。他和意气风发的美国一样,渴望一次北极探险,将星条旗插上人类纬度最北的极点。

  乔治德隆

  《冰雪王国》读后感(六):珍妮特号的极地探险故事

  又是在天色微亮的l清晨,读完了这本《冰雪王国》。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壮丽的北极探险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1880年,这次探险的指挥官名叫德隆,一名海军上尉,一次北极附近的经历,让他对北极那片未知的地方魂牵梦萦。《纽约先驱报》的出版人 贝内特的资助下,即是花花公子,又特立独行,他慷慨地资助了这次探险,出资5万美元购买了潘德拉号探险船,后以贝内特的妹妹命名为珍妮特号。后来,他们招募了30多位勇敢的探险者加入。当时人们对北极的认识几乎是个空白,有人认为最北极还有大陆,最负盛名的科学家彼得曼认为,因为多盐的海水不会结冰,北极地区不会结冰。在今天看来这无疑是一个荒唐的观点。但是当时这是一位最有名的关于北极的“智者”。

  探险队承载着美国人的梦想,怀着无畏(也是无知)和理想主义的激情,航行到北极腹地不久,就被冻在冰天雪地之中,在冰上度过800多天的时间。后来,探险船在浮冰的挤压下沉入海底。德隆率领探险队穿过了1000英里的浮冰,达到西伯利亚的勒拿河三角洲,除10几人获救外,包括德隆在内的其他探险者死在这里。

  这是一个伟大的冒险故事,作者以大量的文献为基础,故事写的引人入胜, 它的航程不仅远至最荒凉的北极,更深至最幽微的人性。

  《冰雪王国》读后感(七):一段关乎决心、勇气、毅力的传奇经历

  人类对于自己所居住的这个星球的认识,一直以来都怀有极其深厚的兴趣。自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和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板块构造学说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之后,人类对南北极特别是南极的探索兴趣越来越浓厚,最终以1911年12月14日和1912年1月17日,挪威的罗尔德·阿蒙森和英国的罗伯特·斯科特率领的探险队先后到达南极点达到高潮。而在此之前,包括沙俄的别林斯高晋、英国的威德尔、法国的迪尔维尔、英国的罗斯以及沙克尔顿等,已经前赴后继地对地球南极进行了探索,付出了无数的辛苦和努力。而相比较对南极的探索而言,对北极的探索虽然稍微逊之,但仍然涌现了一大批同样杰出的探险家,比如英国人帕瑞船长以及探险家富兰克林等。而在由美国历史学家、记者汉普顿·塞兹撰写的《冰雪王国:美国军舰珍妮特号的极地远征》一书中,还可以看到又一群与自然、与自己不屈斗争的探险英雄群像。

  从表面上来看,《冰雪王国:美国军舰珍妮特号的极地远征》讲述了1879年7月8日,美国海军军官乔治·W.德隆带领美国军舰珍妮特号从旧金山启航,领导着一个33人的团队深入一片从未有人探索过的海域,经历了浮冰围困、船只沉没、冰海远征等重重险阻的传奇经历!面对从雪盲症和冻疮到肆虐的寒风暴雪和神秘的冰上迷宫,乔治·W.德隆所带领的探险队不仅要与自然环境作殊死斗争,还要与疯狂、饥饿以及其他更多的因素作斗争,孤注一掷地朝北极点行进——虽然最终迎来的是一个似乎在意料之中的命运,但无论死者还是仅有的几位幸存者,都无疑尽到了自己的所能,都无愧于名副其实的极地英雄!

  美国海军军官乔治·W.德隆最初对极地远征没有什么兴趣,最开始他自告奋勇带领小朱尼亚塔号向北行进400多英里参与搜索北极星号上的船员,只不过出于职责所系——但他很快就为北极的瑰美风光所折服,从此成了一个热衷于北极探险的美国人。当然,他不是为了个人名利,而是因为这是一种荣誉,能够解决某些科学上的知识。他的北极探险构想从1873年8月开始萌发,到1879年7月8日才付诸实施,离不开其赞助人,《纽约先驱报》的出版人、主编、独资所有者小詹姆斯·戈登·贝内特的倾力支持,他们俩目标一致、互相吸引。而乔治·W.德隆显然是开展北极探索的最好人选之一。他具有这样的品质——他热爱冒险刺激而渴望长久基业,能够以执著的信念不懈追求,而阻力只会令他更加坚定。

  乔治·W.德隆预计的探索路线是一条从未有人尝试过的路线——经由白令海峡前往北极。他的这一决定路线不是拍脑袋得来的,也是基于当时人们的既有经历、认识以及理论成果,这一切需要经过实际检验才能证实是否正确。而乔治·W.德隆愿意为此作出努力。他当然深知,有人惨败过,而自己的北极探险之旅也一定会是“前路坎坷”,或者是“一别三年”最终载誉归来,但也很有可能“一去不返”。决定权在于乔治·W.德隆自己,而他非常坚定地就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在汉普顿·塞兹撰写的《冰雪王国:美国军舰珍妮特号的极地远征》一书中,记录了乔治·W.德隆所带领的团队此次北极探险之旅的前前后后以及详细经过——只关乎决心、勇气、毅力,却与成败没有太大的关系!

  《冰雪王国》读后感(八):个人评分:80.人类的欲望可以驱使人做出任何事~

  书评:

  其中穿插了很多小故事,让整本书读起来不会太乏味。

  对于未知的东西,人类会有以身俱来的好奇心,归根结底还是欲望使然,当一群人他们这方面的欲望极大,他们就会做出一些惊天动地,常人无法理解的事了,比如德隆他们。

  他们这群人都蛮坚毅的,在海上漂两年多,无法与外界联系居然都坚持下来了!换我的话真心说不准,大概率坚持不下来吧~

  本书结构:

  大致以时间顺序推进故事,中间有插叙

  这本书讲了什么:

  1 先驱报老板,略带疯狂的富豪,贝内特

  2 新的探索北极的方式出现,德隆想找贝内特为金主

  3 确定合作关系。

  4 介绍德隆的身世以及他和他妻子的相识到结婚。

  5 介绍当时人们对北极的不同猜测。

  6 在美国举办的世博会。对北极极其向往的德国人彼得曼。

  7 贝内特异乎寻常的生活。

  8 贝内特结识彼得曼,并被他的言论深深吸引,决定额外准备一条船,自己走另一条线路进军北极。

  9 德隆在英国看中并在贝内特的帮助下购得潘多拉号。

  10 贝内特推荐了领航员达嫩豪。潘多拉号以贝内特妹妹的名字更为珍妮特号。

  11 珍妮特号出发。彼得曼因为躁郁症以及事业的衰退,自杀。

  12 按照贝内特的奇怪要求,珍妮特号所有人166天没有登陆,到达了美国。

  13 北极探险活动受到了美国政府的支持,人员、物资基本准备就绪,甚至带上了当时先进科技产物:爱迪生的电弧灯,贝尔的电话、电报。

  14 正式出发。有个小插曲,德隆被要求去寻找另一个正在探险的人。

  15 离开文明世界,正式开始北极之旅。

  16 最新科研结果证明,德隆的北极之旅可能并不顺利。

  17 在北纬72度,珍妮特号被浮冰困住了。

  18 在德隆出发后,贝内特乐忠于建一个游乐场。

  19 德隆写信给艾玛,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20 珍妮特号被困在浮冰上已经2个月,所幸所有人的状态还不错。

  21 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

  22 大家还算愉快地度过了圣诞节。

  23 在浮冰上漂流了16个月,珍妮特号有些小损伤。

  24 发现珍妮特岛和亨丽埃塔岛。

  25 美国派出了三艘船寻找珍妮特号。

  26 珍妮号沉没。

  27 柯温号的赫林从补鲸人那里获悉珍妮特号已经沉没,在上面看到了四具尸体。

  28 步行八天,德隆他们走错了方向,向西北走了28英里。

  29 柯温号放弃搜救珍妮特号,准备返航。

  30 意外发现岛屿,暂时解决了食物问题。

  31 新的岛屿命名为贝内特岛,经过8天修整,乘坐三艘破船,准备向南返航。

  32 艰难地向西伯利亚群岛方形航行。

  33 大约还有几十英里就能找到有人住的地方,德隆和大家约定照顾好自己,最终会在一个稍大的村庄汇合。

  34 德龙一船人登上了勒拿河三角洲,他们需要步行至有人的村庄。

  35 队伍的状态越来越差,德隆派出了两名队员先去寻找救援。

  36 世人们对珍妮特号抱的希望越来越少,但尚存一丝。

  37 德隆派出的两名队员获救,但因为沟通问题,一直没有无法让当地人去救德隆。在布伦遇到了另一艘船上的同班梅尔维尔。

  38 讲述梅尔维尔他们登陆后的遭遇。准备出发去找德隆。

  39 历经艰辛,但依然没有找到德隆一行人。

  40 终于和美国政府取得了联系,准备回国。

  41 梅尔维尔没有选择回国,而是带人前往勒拿河三角洲搜寻德隆等人,最终找到了他们的日志和尸体~

  42 美国山!

  尾声 德隆群岛 梅尔维尔最终的军衔是海军少将。达嫩豪在1887年,抑郁症再次发作,自杀身亡。

  读这本书的动机:

  内容简介看上去蛮有意思的

  作者:

  [美] 汉普顿·塞兹

  这本书的阅读方式:

  5-6小时通读

  对我的影响:

  评分:

  相关书籍:

  ��$��

  《冰雪王国》读后感(九):这是一场人性的胜利

  脑海中很清楚的,是在勒拿河三角洲,西伯利亚寒冬的风雪里,美国山的斜坡上,瑟瑟发抖、濒近死亡的安布勒守着指挥官的尸体,神志不清的他右手持枪,牙齿无意识地深深咬住左手背,被雪粒子压低了的双眼恍惚却明确地遥望着南方的样子。 10月31日,德隆死了。指挥官竭尽全力,几乎完成了他心里许下的带领、守护全体成员的诺言。安布勒作为最后死去的那个,也履行了在出发之前,艾玛对他的关于关照好她丈夫的嘱托。 太迟了,太迟了,西伯利亚的冬天阻碍了梅尔维尔的脚步和意志,但他在春天到来后的举动已经证明了他作为一名海军将领和工程师,甚至可以说是作为一个人所能够希求拥有的某些最优秀的品质。他也同样没有辜负在远征期间,在德隆与他之间建立起的深厚情谊。 珍妮特号的极地远征没有完成它最初的目标,总的说来,同往日的和即将到来的所有那些重大的科学发现相比,这次探险的成果也仅仅是人类科学前进的一小步。然而这次远征承载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或许还远多于蒸汽机、白炽灯和基因工程。 与北极星号那黑暗、血腥、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冒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德隆及他所领导的珍妮特号全体成员的北极探险中,使人难忘的,是德隆竭尽全力维持下来的团队间的忍让、团结与包容;弃船后冰上长征时一同高歌的乐观和希望;梅尔维尔返回勒拿河三角洲搜救指挥官一行人的勇气和责任感;以及在最后的绝望时刻,仍旧不相食相杀,而是坚守人性最后的领地的尊严和坚毅……不一而足,不胜枚举:珍妮特号的极地远征,是一场人性的胜利。它告诉我们,人之所以为人,其中的原因之一,正在于他不轻易屈服。 “牺牲永远比安逸高贵,无私的生命中在孤独的死亡中得到升华,世界因为苦难的赐予而变得更加丰饶。” ——记读完《冰雪王国:美国军舰珍妮特号的极地远征》,汉普顿·塞兹著,2018年2月8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