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坏一坏》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坏一坏》读后感10篇

2018-04-10 20: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坏一坏》读后感10篇

  《坏一坏》是一本由凉炘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页数:3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坏一坏》读后感(一):为你而来,赴一场文学盛宴

  此篇不能称之为书评,毕竟我只写过观后感还不是自愿的那种。只是因为太喜欢所以觉得有必要写一写。如果第一次看凉炘书的朋友看见了这篇,不要被我的幼稚言语误导,请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属于他的文学魅力

  我这个人不太会表达,而且逻辑十分混乱,这篇我打开草稿无数次,只写了两段话,第一段在上面,第二段改了又改,最后我卡在了第三段,所以我删了第二段,第二段就变成了现在这段,啰嗦是和凉炘学的,只是我偷师学艺学的不成功,连皮毛都没学好。你如果觉得我在凑字数,那我一定会很诚恳的告诉你,我没有。

  现在我们来讲一讲《坏一坏》吧,刚开始听见这个名字时候一下子就想到了王小波,因为凉炘我知道了王小波,前不久刚看了《革命时期爱情》,对“坏一坏”这三个字印象深刻。凉炘说王小波是他的骑士,带他来到生活的阳面,让他提起笔杆子战斗感谢王小波,感谢凉炘,让我遇见这么多可爱人儿,带我赶赴一场有关文学的盛宴。

  我时常感觉自己很幸运,就像在某一天突然想起好久没打开的某APP,看见了一个要猜名字读音的作者(别问我为什么不查字典,从小到大基本都靠猜来认识字,这是恶习,导致我总念错字),看见了一篇名为《贺兰山下》的好文章,然后从此沉迷于此作者的文字当中。此作者就是凉炘,很高兴认识你,很高兴我猜对了你的名字读音,不然可能我会改不过来一直叫错,这是很恐怖事情

  从《贺兰山下》开始,我把所有他写的文章认真看了一遍,必须认真,好东西必须好好品尝,才不辜负一颗赤诚的心。他用文字带我走南闯北,从90年代走到现在,认识了一个又一个“坏人”,他们的坏,坏的可爱深情真挚又诚恳。他是一个骑士挥舞着笔杆子,以平淡口吻暗讽这世间藏在阳光下的病态

  《文机器猫的男人》是受跟风考研现象启发,讲的是盲目从众的苦难。印象深刻的是那句“别人都做的事,你为什么也要做?因为你们他妈的是大多数人啊!”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人,最后却都沦为大多数人,过着相似人生。《兰州莎莎》是一场关于传承与精进主义的博弈,记得看这篇看到最后眼泪已经不受控制了,何新军对莎莎不计回报的养育还有莎莎最后的选择都让我的心里泛起柔软涟漪。《愁容骑士》写那光洁如新的教室中,梦魇般的体制恶臭。喜欢伏至扬站在荒废的教室中给沈清上课时的认真模样,更爱他将那动人旋律带到那些质朴孩子身边。《另一把羊角匕首》让我体验了一场草原之旅,那一句“价值连城,和你一样”,深深印在心上。《蝉的歌》里的那句“你的人生,和我的题海,我的朝九晚五,我的钢铁森林,我的电器之音,我的工资条,我的房产证,究竟哪一种是梦,究竟我们谁该醒来。”刺痛我的心,现在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听reality的女人》和《脱下红裙的那一天》一场时空旅行,一场危险救援,脑洞新奇结局防不胜防惊讶万分。

  凉炘他用属于自己的方式温柔的诉说着那些美好,并在诉说美好的同时拿起骑士之剑刺向眼前的暗影,嘴里高呼着“理想唯心主义万岁”。他带着一颗赤诚的心,来到世间,随着一位骑士的引领,寻找属于他自己的白马投入战斗,保护所爱的一切不受伤害

  人间短短几十年,坏一坏也无妨。

  《坏一坏》读后感(二):我看到压抑喧嚣

  “我天生瘙痒,必须投入战斗,保卫拥有的一切不被夺走,保护所爱的一切不被伤害。”也许书封上这段话已经宣示了本书的主题色彩——放荡、不羁。“愁容骑士”、“北方来信”、“红唇之上”、“有生之年”,四个小章节随性伤感,每一章节都有着自己独有的感情色彩——“悲情”、“希望”、“狂放”与“忧喜”。这本小小的故事集,写尽了丑陋邪恶,也道尽了无助苍凉。看着这些所谓的坏人,竟能感受到一股天真无邪。是喜,也是悲。

  逃婚的春生,抢花的阿梁,逃课的少女放肆老师,他们离经叛道,他们随性而为,他们或许被打上“古怪”、“恶劣”的标签,但在凉炘的世界里,我们却看到了另一种孤独悲伤。如此绝望、无助的生命,每一步都被染上了悲情的色彩,浓郁苦涩的压抑气味久久不曾散去。他们接受着苦难,却又异常放肆燃烧。他们流淌着病态的血液,却又悲伤地像个孩子。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看着他们笑,不禁想要哭泣。一切都是那么无助与绝望,体制、歧视、规则,一切都被操纵着,令人窒息,莫名感到空虚与绝望。他们是一群病态的人,他们是我们唯恐避之不及的人,可如今,我却想靠近他们,沾染上他们的味道,我也渴望,拥有这种病态的魅力与坚强。他们自由而随性,像一群没有双脚的鸟儿,翱翔在云端,从不肯停留。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游荡的灵魂空灵而令人羡艳。我也渴望能够如此病态,如此自由,放肆地呕出自己的血肉与灵魂。

  凉炘说是大学时期受王小波的影响开始动笔写作的,或许正因为如此,在他的笔下我们能看到另一个王小波的影子。在他的文字里,感受得到血液流淌的声音,感受得到孤寂散发出的透骨香气,感受得到字里行间撕扯开的狂放与不羁。

“我趴着窗框向十几层下面的长街看过去,人头攒动密集的车流是嗜血的蚁族,巨硕的中央喷泉,留着白花花的水。地铁在这时,从地下蠕动而过,颤抖的低吼,传到我的心窝里。”

  颤抖的低吼,传到我的心窝里。看着这些文字,我能感受到那份低吼,撞击着颤抖的灵魂。我们都在黑暗诞生,又在黑暗中死去。如此平淡的一生,却终不能平淡自由地活下去。我们是被操控着的人偶,灵魂被刻在砧板上,只能拖着肉体匍匐前进。这难道就是人的一生吗?绝望而又孤独,像南飞的雁,北归的鸟,按着既定轨迹行尸走肉着。有多少的苍凉与荒诞,也许我们都是悲情的人,喧嚣而压抑,灵魂深处在腐朽,在呻吟。或许这些真正坏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无关性欲,无关歧视,无关利益,他们拥有着最纯洁的生命,在他们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对或错,只有道德下的想与不想,做与不做,他们迷恋自由,厌恶束缚。自由活着。

“你不玩命跑一次,永远不知道自己活得多压抑。”

  我也想玩命地坏一次。

  《坏一坏》读后感(三):良心

  这些年来,提到韩寒,会有那么一批人嘲讽或哀叹。他们说他戾气的消失,更夸张的,说他变得世故。这批热血青年宣判长大了的方式是嘲讽一下过去热血时所爱的偶像,然后默默地把曾经一起骂的现在经历的狗日的生活过下去。我不曾经历那个时代,只是偶然发现one知道韩寒以后他已经貌似“不在”江湖一些年,哈哈。但从没有卸载one的想法,然后,惊喜的,我还是看到了平静水面下的一些波涛汹涌,比如one实验室,比如经典重读,比如——凉炘。 第一次看到凉炘的文章,是《我与蓝口红以及骑士王小波》。那个时候,我正囚于作为一个政治学生却想学中文的困境中。学政治是容易分裂的,我认为,可能别的政治系学生并没有这种感受,就是有几许时刻我忽然发现我所学到的和社会舆论亲戚所说的是不一样的,虽然只有那么几下,但足够让一个想要追求真理娃娃苦恼。然后那段时间,我就疯狂爱上王小波的杂文,然后我居然发现了有人写了这么一篇,就是他的蓝口红和他的王小波,后来我就知道,王小波小说写的,才叫个好。没错,因为王小波看了凉炘的文章,因为凉炘看到另一个王小波。神奇。 阿莼,看到好多次,那个时候的凉炘更多是温柔的,他写爱,写一个姑娘,然后世间的所有丑恶就都可以被宽容进去,于是他说:‘’我可不要龌龊。风不龌龊,雨不龌龊,雷鸣闪电不龌龊,江河湖海不龌龊,甚至一树梨花,一节芦苇都不龌龊。‘’他说:“看呐,革命的鲜血。‘’他的姑娘的生命像是落在河水之上的尘。沉浮随意,不再有任何意义上的挂念。她比这世上所有人都迷恋自由,厌恶束缚,讨厌章法和条款,于是多年前也并未选择委曲求全。 她去过的南方小镇数不胜数,她踩过的黄土高坡也不计其数,她在旅途之中发来一个“到”。他回一个“妥”。她发一个“接站”。他回一个“遵旨‘’。 然后在某一天他说:凉炘死了。他写绝美之城,写啰嗦之歌。他的矛盾痛苦分裂苦恼,他对自己的咒骂,对别人的咒骂。但他的咒骂让我看到了他的良心,他的分裂让我看到了他的纯粹,他的痛苦让我想说:这不是你的错。 我一直认为,写作的天才特质是藏不住的,这种特质,凉炘有。

  《坏一坏》读后感(四):我与蓝口红以及骑士王小波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每天下午三四点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通常先是寻一支续命烟,以完成生命的重启。如果吸烟时的气氛不对——比如几位室友考试周临近的原因竟然开始交流学习,或是窗外阴雨、被褥冰爽,适合睡眠,恐怕我将重启失败——则要在傍晚时才会醒来了。

  在这样的作息下,我与食欲离开来,几乎断绝关系,它不认识我,我也不怎么认识它。我从来不觉得饿,但作为生物,还是要吃、想吃的。我吃得很专一,从学生宿舍大门出去,有一大排板房构成的小吃街,这样的棚户式的建筑,按理来说是要脏乱差的。不过它还好,它保持着一点教育机构专属小吃街的格调脸面,勤收拾。

  勤收拾是因为有学校的人管着。如果没有,我保证它将在三天之内变得面目全非。蝇虫浩荡,泔水横流,这是必然事件。从卖陕西肉夹馍的老板的“烟灰桶”就能看出这种必然性:一个人是有多懒,才会用一个水桶来装烟灰,而避免小烟灰缸的反复倾倒?所以我对陕西肉夹馍的后厨环境一直持怀疑态度,即使它美味无穷,还总让人想起以前长安城的女朋友“奔奔”,以及她的大眼睛,我也忍住不吃。我抽烟,抽烟的人懂抽烟的人。

  我吃的是一种新疆风味的烤饼,在新疆叫“馕”,却是金华人做的。浙江人做新疆吃食,做不好,做不好就虔诚,虚心,用料也实惠。是诚恳的好吃。搭配两条烤鱿鱼,夹着吃,香。餐后,用一杯冰的绿豆汤来冲洗肠胃。这三样食物,总共加起来大概十五块钱左右,我前前后后吃了一年的时间。老板熟知于我,可以赊账,可以挑选鱿鱼的胖瘦,预定烤饼的火候。甚至,在冬天,我也喝冰镇的绿豆汤。他们家的冰柜非常大,夏天做好的绿豆汤,冻成硬硬的冰疙瘩,在冬天拿出来融化,我看见有一些豆子仍然鲜绿可爱。

  饭后,我将径直走向网吧。经常是六七点钟,正逢学生们下课归来,像牛羚群迁徙过河一样,分割马路流量汹涌。我逆着他们前进,时常撞到肩膀。我走路本不驼背,现在有一点驼背,就是那时候给害的。因为那样的时刻非常尴尬,我怕遇见熟人,我天生对其他生命传递来的客套问候过敏,浑身上下,都要被涂了酸液的针扎一下。我就低着头挪我的步子

  我们大学附近的网吧分三种,一是廉价,里面的人随地吐痰,恬不知耻。二是平价,庸庸碌碌。三是高价,一本正经。分别很像当时的我、大一的我以及高三的我。

  从四月份开始,我就只去高价的网吧了。因为四月份我开始和那里的兼职网管谈恋爱,利用关系之便,以内部价格进行充值,一块五一小时对方是一位涂蓝色口红的少女,艺术院学生,身高一米五。此人和我一样不知“上课”二字怎么写,与“挂科”二字却极为亲近、情同手足。她说过一句话,她说:“不爱上课是追我的门槛,你如果天天上课,我才不喜欢嘞”。这狗屁不通言论,像温泉水一样,流窜在我二十岁的灵魂上,把我泡起来。我开始膨胀,我发芽了。二〇一四年的下半年,我连必修课也不怎么去了。

  我一松手,就掉下去,来到生命的反面进行生活。那一段时间,我一天只见太阳两面,一是网吧门推开后,朝阳,二是夕阳。我恐惧阳光,像恐惧实验课与社团活动一样,但不厌恶他们两个。他们非常柔和,像红橙色的婴儿

  蓝口红她大概是咸宁人,或是恩施人,总之电话里皆是湖北方言,叽里呱啦,和我几个湖北室友说的都不一样。她知道我是银川人,但是不知道银川在哪,我逗她说在大沙漠里,她信了,还问我沙漠上下不下雨。

  穿越时光的最好方法就是虚度时光——我从来没听说过混日子的人使用过“度日如年”这样的词汇。我和蓝口红每天混日子,乱吃乱喝,抽烟,闲聊。常是低着头,碾压着鞋底的石子与草,能聊上两三个小时。打游戏,进城瞎逛。在最后一班回郊区的二层巴士上,压根没有别人,估计一层都没有,只有司机和我们。她就像神经中毒了一样,把所有窗户拉开,在公交车上吸烟。狂风涌入,烟很快就飘散。

  从城里到黄龙山背面的新校区,要经过黄龙山隧道,那个隧道非常美丽。夜很漫长,逆着生物钟搞事情,很累,于是白天的睡眠异常安稳,都上课去了,没人吵你。就中午要吵一会,因为学生们要回来吃饭。

  蓝口红跟我约法三章,其中有两章是比较明确的。一,不能劝她喝酒,她酒精过敏,“一喝就死”。二,一个月只能开一次房。因为她极度恐惧上床,除了疼痛,她别无其他感受。后来我们再也没有开过房。因为实验证明她确实是从头疼到尾的,那很痛苦。上帝把她的这个阀关上了。另外一章,她当时说保留话语权。

  蓝色口红,她总是随时装在身上,动不动拿出来抹两笔。每天都像是吃了一麻袋桑葚一样,出现在我面前,散发法兰西非主流式的浓郁气质。我的嗅觉都出现了异样,见到她,嘴里就冒出车厘子、蓝莓、桑葚的味道。关键是,她自认为那是“特立独行”的表现,我觉得挺丢人的,因为她穿了白色丝袜,打扮得像个萝莉。是那种情色风格的萝莉,她跟我走在放学时的逆向人潮里,弄得我脸上如炭烤一样通红。

  我问你为什么非要、非得、非“特立独行”不可?凌晨三点半,热闹非凡的网吧里,她把耳机摘下来,竟是一脸的愤慨:你真的读过王小波吗?你如果骗我,为了取悦我,而说你读过,那我们就分手吧,Now,现在。我立刻展示出醍醐灌顶的神态,表示充分理解,并赞美了她蓝色的嘴唇。连带她的蓝色短裙、蓝色袜子、蓝色小皮包一同赞美了一番。

  她那一番言论非常吓人,表情也是。后怕。弄得我连忙网购了五六本王小波的书,共计花去二百五十余元,甚至包括一本别人写的《王小波作品批评》。当然了,后面这本书非常垃圾。是一本酸溜溜的狗屁著作。一个人当不了艺术家,就去当批评家了,然后还觍着脸说批评也是一种艺术。

  在我连续沉迷于网络游戏与蓝口红身上的橘子味长达大半年时间的节点上,我以为即便是众神之王宙斯走过来电击我的脑壳,让我清醒、学习、改善作息,我也会发他一根烟,给他点上。我要带他熬上几回夜,办几张通宵卡,顺道见识见识凌晨两点半的野猫群P晚会,醉倒在路边抱着砖头当电话使的大肚男,以及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蓝口红女士。她一定会谩骂宙斯是个整天放电屁的蠢货。

  但一位骑士用文字的长枪刺破我的领子,把我整个人提溜起来,往天上一抛,我瞬时飘起来,仿佛重力来自天空而并非土地,我穿过云层,落到了生活的阳面。事后他摘下面具,露出一张遍布愁容的,非常屌丝的一张脸,他就是王小波了。一位在勃起之后,连铁锤也锤不软的神奇人。后来在上海,常有人向我索取书单,问我的阅读量有多少,质问我的狗屁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我惭愧极了。因为我从前从不读书,中国的语文教育不但不鼓励享受阅读快感,还用“阅读理解”这种反人类的设置将读书欲望活生生吓死在萌芽时期。理解应是自发的,理解了,就理解,且每个人理解到的都不一样。没理解,你不能强行让人理解理解。读罢王小波,我也不再读新书,其他人的文章我看不进去。新疆烤馕夹鱿鱼,是我味蕾肠胃领地上的唯一真神。精神上的,就是他了。

  不过很久以后,也遇见过其他的骑士,卡尔维诺骑着“想象力”的汗血宝马,苏童那匹“结构与布局”的马也俊俏抖擞,我能读进去的。不过这些马都有马厩,有家,有规矩,有人鞭挞的,甚至有些人的马还带有骟过的痕迹。王小波的马同时长着两种生殖器,还是透明的,是放养的。

  二〇一四年冬天,我与蓝口红之间开始产生隔阂。陪她的时间少了,才知道她是那样一个粘人的女人。短信轰炸,电话暴击,尖酸刻薄的互相声讨,充满了我们仅有的通话时间。因为到了大学三年级,有些课如果不去,相当于主动辍学。我硬着头皮站在实验台前面,黑黝黝的胶皮桌子上,摆着一小杯清澈透明的溶液。

  而我所要做的事情,是检测这看似纯洁的水当中,含有多少钙、镁、磷。“钙镁磷含量测定”,听起来恍若玄学,但懂行的人都知道,一个大学生得以完成这个实验的门槛只有两条:一,认识26个英文字母。二,四肢健全,未瘫痪。学校设置专业实验的同时,还发一本实验书给你,就像是在跑道上给你立下跨栏,又往竞赛者脚底安上许多弹簧。按照书上说的,就按顺序把EDTA、HCL、NAOH什么之类的东西盛出来,按顺序倒进去,就行了。EDTA是乙二胺四乙酸,HCL是盐酸,不知道是什么,没关系!对着英文缩写字母,柜子里去找,都贴着标签呢。我保证,到文学院历史系或是艺术院美术系找几个人过来,也能满分完成我们的实验。

  这样的实验每天都有,站一下午,很累,无法再陪红裙子奋战在凌晨三点半,无法再为了艾泽拉斯了。不过这些都有点借口的意味,主要原因是:王小波把我弄得心痒痒了,痒得我钻下床底,把两年多没有打开的笔记本电脑弄出来。

  这个电脑上长满了霉菌,我给它擦净后,开机。它像拖拉机一样,轰响。不到十分钟,就具备了煎鸡蛋的热度。我的舍友们都吓坏了,都担心它随时会爆炸。不过更让他们恐慌的是,赵翔宇竟然摊开了几本书,拿上了笔和纸,还新建了一个WORD文档,并写下了一个矫情酸溜的小说题目:蓝色口红。

  写作是一件很私人,或是说很丢人的事。《看不见的城市》是卡尔维诺的马中精锐,但驯马的时候,没人看见的。马蹬他踹他,戏耍他,马逃跑,气他,整他的时候,我们可看不到。但几个室友对我开始写小说这件事表现得非常兴奋,经常叫人来观摩议论。这弄得我不得不继续熬夜,我再次砸碎生物钟,跳进了生命的反面。不过这一次,我只是深渊探险而已,我是顺着梯子下来的,随时还能上去。

  蓝口红可不同,她直接在反面安了家,家里温馨,暖和。就像冰冷的长夜中,一间燃着炉火的小屋子。她打电话骂我:“想分手就直说,别整天躲着!你这个渣男!”我很难想象自己会变成渣男,我一不抠门,二不出轨,三还尊重她的洁癖与疼痛。我说:“我今天晚上可出不去,我们班在开会!”

  八点多,她问我在哪,我压低声音说:“在开会呢。”

  话音未落,一个女人,一脚踹开我们寝室的大门,那一瞬间,她美艳异常。气冲冲的眼睛,红润润的脸蛋,穿的雨靴黝黑锃亮,上面挂着武汉深冬的雨露。我一直以为十岁以上的人不会穿雨靴,但她就是穿,她吃泡泡糖还真的吐泡泡来玩,她还收集方便面里的星座卡呢。此人身下也有一匹透明的马。她说,“这是你最后一次看见我,以后不要见面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青春里的狠话没几句能成真的,我从前还跟她说过再做那个行尸走肉般的实验,我就是狗呢。我还不是照样做了一年多。

  实际上,那是我倒数第二次见她。

  自那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沉迷于写作。漫无目的地写,碎片练习,写一个宿舍楼下卖卤蛋的跛子。写学校附近的红灯区,红灯区小巷子里的女人,把高跟鞋扔在一边,让脚休息,吃盒饭,喝水,休息。写网吧老板的女儿,在我的指导下,上无良电台点播歌曲,一首要扣50块钱话费。她点的《数码宝贝》主题曲,点了十来次。

  《蓝色口红》完成的时候,我拿给选修课老师去看。对方是一位五十余岁的现代文学史授课教授,学校请这位大师来授课,以增进理科生们的文学素养。他将我的七八张A4稿纸迅速翻了一回,往我怀里一塞,说了两句话。一,我们文学系的作业我都批不过来呐!二,年轻人不要写小说!像我们文学系学生,先从文学评鉴做起!况且你们这个年代的人,没有经历过苦难,未经历苦难,或者见证过苦难的人,是写不出好的作品的!

  我长期熬夜练就的肿眼泡子,以及目光呆滞的模样兴许引起了他的怜悯,他将纸张抽回去,在上面签了一个名字!回寝室后,我盯着那签名猛看,这个人名字我越看越熟悉,胆战心惊中,我把垫桌子角的书抽出来,原来,他就是写《王小波作品批评》的大师。

  可以。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大概是不能说“苦”、“难”、“累”这仨字儿的。我小时候,在饭桌上埋怨老师凶悍,学校严酷,外祖母操着一口宁夏和甘肃南部的混合腔,讲起打桥洼的土坯房里,教员把大黑锅烧焦了,倒贴着白墙,抹出来一个“黑板”供学生使用。还讲起残缺不全的桌椅板凳,以及版式不一的教科书。弄得我哑口无言,抢先一句!

  “好好好,姥姥,我身在福中!”

  “哎对你不知福!”

  在祖母家,埋怨剩菜回炉后暗暗的酸味。老人家微微一笑,放下筷子。动辄三十年,发力五十年,讲起祖国六十年代初期三年的自然灾害,“满村的树皮,树皮你知道吧?被扒得那叫一个干干净净,为了不饿,怎么办?喝水!醒了就喝水,喝完了就睡!”

  “饿得人眼睛里头都是发光的蝌蚪!”

  苦难这个字眼,十足狡猾圆润。枪炮痢疾的苦难中,人饱受苦难。蜂蜜与卤汁中浸泡着,人也是苦难的。前者是枯瘦腐烂着死去,后者是发福臃肿地活着。老一代人说吾辈身在福中,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苦难的进化与变异。他们不了解九零年代生人专有的、顽固且精良的苦难。现在我不得不猖狂地向父辈宣告:苦难是无关时空的,与后辈切磋苦难之严重,场面之悲怆,是没有意义的。且,与伤及体肤、食不果腹的苦难相比,困乏身心的苦难,它更高级,不容易根除。如果说自然灾害是生命的砒霜,它锋利,直接,但它纯洁无瑕。新时代的苦难,就是大烟膏子,它让人上瘾,沉迷,稍有不慎,就进入慢性死亡的深渊中去。

  我曾是混日子的顶级人才,我深刻了解,在我所在的一本院校内,有多少像我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比例是多少,我们彼此心中有数。二零一五年夏天的期末考试前,教务处封掉了一个年级QQ大群,它叫“如天宫一样美好的未来”,“天宫”指的是校门北面一家鹤立鸡群的商务宾馆,他是学生们开房时的最优场所。我的舍友,暂且称之为曹君,情急之中,曹君新建了一个QQ群,命名为“普度众生”,以供有需要者,从上面寻找热腾腾的美味答案。四人寝室,宣传力度有限,我们只是把群号码发在了一个规模极小的游戏交流群,并附以“化院新群”两个字的简洁简介。此时,距离下午的考试只有一小时时间。

  在四十分钟后,群成员人数达到了“597”。并有“专业人士”立下群规:切勿在考试期间发送与考试无关的文字,违者踢出!

  我铭记那个数字,如同此刻我铭记着我们的苦难。

  在大学校园附近,网吧林立,尼古丁飞窜。短裙御风,酒瓶穿空。方圆十里,在我拜访的十八家书店里,寻不到一本惠特曼诗集。应用商店里无穷无尽的APP,削磨生命的长度,一到美丽的夜晚,寝室楼灯火通明,闪烁的电脑屏幕里面,大大的胸脯,美丽的脸庞,甜甜的声音。或是激烈的战场,用鼠标操控的小人儿,释放出一道道魔法波痕。女人们的生活重心,放在修图、颜值、包包、朋友圈上。男人们的,则放在游戏与女人上。没有任何一段岁月,比此时更像泡沫。靓丽、脆弱,且如光飞逝。

  那段时间,我整个人患上了一种精神疾病。我走路都皱着眉头,一副苦大仇深的,极其欠打的模样。类似于女人更年期那样的心理阴云,数倍地聚拢在我头顶,这导致我经常跟人吵架。我想找点乐子,但乐子不想找我。吃饭、唱歌、看电影,喝酒、网吧、打台球,这些竟然就是我二十年生命里所有的乐子!我为此感到恐慌。为了避免跟外人发生冲突,我把自己关在寝室里,写小说。小说完成时会有一种超乎于性的快感,于是,写小说,顺理成章地成为我新的乐子。

  《纹机器猫的人》,是受“跟风考研”现象的启发——有一大批人,他们考研究生不是为了研究,而是为了在简历上多写两笔。《纹》就讲盲目从众的苦难。《兰州莎莎》则是一场关于传承与精进主义的博弈。《愁容骑士》写那光洁如新的教室中,梦魇般的体制恶臭。《另一把羊角匕首》,写大学校园里一系列智障般的地域歧视。《贺兰山下》,写九零年代生人无法抗拒的父母之命。《十七楼房客》与《赤裸圆舞曲》,则献给我们千丝万缕的,那无处安放的年轻性欲。

  我到打印店去,将文件们通通打印出来,纸捏在手里,仿佛它们再也不可被篡改。仔细闻这些字的时候,除了铅墨味儿,我大概能闻到凌晨三点的味道。兴许闻到一点烟味,以及当年寝室里,从外至内飘进来的,秋天桂花的暗香。不过,最浓郁的,当属苦难的味道。闻吧,闻着,然后闭上眼睛,我看见一位骑士,从浓雾中来,下马,踩着醉步,拔剑四顾心茫然,他剑锋切割空气,久久寻不到苦难的真身在何处。它们寄居于深夜热闹网吧的键盘下,藏匿于酒瓶堆叠的包厢里。但他身上带有纸和笔,每个字都像一道金闪闪的符咒,使那浓雾向后散去一点点。

  那些漆黑黏稠的东西,最怕看见赤裸裸的东西。他写赤裸裸的文字,赤裸裸地面对世人。我得跟在他身后老远的位置,多学学,多练练,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马。至于蓝口红,我们后来又发生了一些事。这些我保留为自己的秘密。她带我认识王小波,我至今也心存感激的。

  凉炘

  2016

  此文为《坏一坏》后记

  《坏一坏》读后感(五):有生之年 欣喜相逢

  那是她,衣裙漫飞。 那是她,温柔如水。 ——李白 故事大概要从2014年的十月说起。彼时是夏日褪去,秋风渐起的日子。在一个静谧安详的午后翻起常买的那本杂志,偶遇一个熟悉的名字。 《在云端》这篇小说,算是我成为凉炘粉丝的一个标志性的作品。它所描绘的可爱温暖,呈献的感动,深深吸引了我。看着江艾秋从操场上走来,长腿细腰,走路带风,递给“我”那盒价值不菲的烟。再回想起蒜蓉末似的天空下,端坐书桌前写诗的胖学霸,都觉得时光是一场美妙的馈赠,而这种成长,源于作者笔下克制的善意。 善意,是凉炘早期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志。 《兰州莎莎》里的何新军,《文机器猫的人》里的父亲,故事里,真的能读出“温情”二字。我对《文机器猫的人》这篇故事的印象,始终伴随着沉郁天空和滂沱大雨下,初到一个陌生环境,在幽暗光线里随意打开一个。刚开始的不解,因为频繁取钱导致“我”对他的坏印象,让我误以为那个文着机器猫的男人只是个为了赚钱不顾一切的人,平庸,碌碌无为的活着。直到那个醉酒的夜晚,推开男人的大门,才知道所有努力赚钱的背后,所有纹身的源头,都是对女儿的爱。 那会儿窗外暴雨滂沱,我在纸上写:看你的文字,总能读出真善美来。——致凉炘。 写完倒对陌生的环境多了几分适应,心里的局促也稍稍减退。 往后,不停在一个上读凉炘的文章,每次看到他发新文章都充满期待。他的文字,遣词造句都异常精致,是一种极具辨识度的美感。而他又善写诗,将诗嵌入文章之中,更添得几分灵气。 凉炘也是一个热爱故乡的人,他曾在微博上写到:“我生于银川,也向来钟意于书写北方。书写北方,是一次领悟“江湖”的过程,一些混杂着西域血脉的故事:兰州、西宁、银川、拉萨、呼和浩特、长安城……苍霭幽远是你,侠骨柔绪是你。断剑天涯是你,酸汤烩面是你。” 早期作品里常常出现那些北方,以及那些北方的姑娘。兰子河边的阿莼、贺兰山下的黄姗和唐徕小区的夏蝉。笔下尽是些泼辣极致的天蝎女子,活得恣意张扬,不叫别人流露出一份叹惋。 然而这样的青春善意和美感,并不能去定义他的写作。 后期凉炘暂时放下了对北方动情的描写,而是把目光和笔触对准了这个社会。他在直播盛行的时候写女主播关闭直播后的一小时,直击这个群体真正的现状,微博上有人甚至扒出了原型。他写《愁容骑士》,写应试教育下僵硬恶臭的体制。 他曾告诉我,写作,是为了告知读者。 告知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告知应当心存理想主义,勇敢与世界作战。 “为自由而战”这句话,是凉炘笔下的愁容骑士告诉我的。 如今市场膨胀,鸡汤肆意,在写点“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样的话便能出书买个好价钱的时期里,骑士拿着理想主义的矛,坚定地走在自我朝圣的路上。 于是,有了这本封面阴郁晦涩的《坏一坏》。 凉炘他是叛逆的,拒绝肤浅的鸡汤治愈,反而更尖锐的挑起社会的刺,暗讽病态的现状。《十七楼的房客》里表面平静内心却无处排解的白领,《愁容骑士》里压制着学生对自我探索的校长及领导,他们并非特殊的个体。 而这样叛逆,举着“坏一坏”大旗,号称“反文艺先锋队队长”的人,你若是接触了,绝对会被所谓的反差萌惊艳一脸。 他并非你想象的那样严肃,衣着讲究,表情控制在五官之内,让你绝对看不出他内心的波澜。而他举起笔,拿起反抗现实的剑,你觉得自己方能看见他真正的灵魂。 其实不然。 私底下的凉炘,可爱大方,一口正宗的大西北口音,会弹吉他,擅长民谣,玩得开。还烧的一手好菜,完全是个居家必备款。 我有幸结识凉炘近四年,从他发表第一篇小说至今,算个老读者了。多年夙愿,终于盼得凉炘的书,《坏一坏》的问世。 他是不能被定义的,也无需贴标签。他写社会现状,揭露病态,同时他也写青春,写美好。 《坏一坏》里,你既能读到巧妙的情节设计,直到最后一页方能知晓的故事走向,也能被作者精炼有趣的描写吸引,目光落到兰子河边,仿佛就能看见一脸无畏的阿莼。 凉炘曾在微博上写过一段话,甚是喜欢: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不问缘劫 彼此退守 死后一碗酒 宇宙漫游” 相信真正的文学,是能够被历史选择的,如哪怕名列最不想读的榜首的《百年孤独》,依然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而真正的文学大师,是能够铭记的。 在当下乌烟瘴气的文化市场行情下,我衷心祝愿凉炘的《坏一坏》大卖,祝愿真正的文学能越走越远,祝愿真正心存文学的理想主义者能永远举着“为自由而战”的旗帜,赶跑那些鸡汤飘扬的烟霭。 以《在云端》开篇,一是感激这篇文章给我的力量和触动,二是感谢作者的善意。 正如那句: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感谢作者以“理想唯心主义”对我的指引。 人生需要“坏一坏”,这本书笔下的故事和人生,以一种恣意和灵魂的自由张扬着理想者的“叛逆”。 愿你能从中寻到自己一直渴求的自由。 文笔拙劣,字不达意,望见谅。

  《坏一坏》读后感(六):这可能是最短的书评了

  初识凉炘是因为这个名字。第二个字我不认识,于是请教了度娘,也让我记住了这个名字。

  我对这个名字留下深刻印象是因为《兰州莎莎》。很好奇这讲的是什么,于是通读一遍。故事很接地气,何新军人物形象饱满,何莎莎蓬灰拉面馆不仅仅是莎莎对何新军养育恩情的一种回报,一种情感的延伸,同时也饱含了对黄河母亲养育一方儿女的感激。不像其他的青春文学,凉炘的故事中,字里行间都充满地域文化特征,也显示了他对家乡的热爱。

  热爱家乡,充满归属感的这几个字才是一位写作人灵感的源泉,也是内心精神的指引。

  虽然还没有读完整本书,但是我知道黄黄纸张上的黑色印刷字都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或许里面也有你我的故事。

  《坏一坏》读后感(七):愁容骑士的英雄主义

  堂·吉诃德是什么东西,堂·吉诃德是一位总把自己想象成骑士的疯子,在骑士精神早已消亡的时代,非要到处行侠仗义,被世人看作一个笑话。——《愁容骑士》

  对堂·吉诃德最初的印象,是小时候看的动画片里,一个小小的男人套着一副盔甲,提剑对着风车手舞足蹈。那个时候只觉得好玩,只当作《猫和老鼠》一般的喜剧片来看。很久后才懂得,其实所谓喜剧,不过是把其中最深刻的悲剧性以滑稽可笑的形式展现出来。

  随着年岁增长,眼中的世界与儿时记忆逐渐剥离,但那个小个子骑士的形象却一直刻在脑海中,时不时会跳出来闹腾下。相信每个人心中也都有这样的小人儿,挥舞着长剑,坚定地要守护自己最爱的宝物。只是岁月蒙尘,他们被遗落在某个角落,沉下心来,或许还能听到细微的叫嚣。

  这本书,讲得就是那些骑士的故事。他们天生瘙痒,亲身投入战斗,抗争被束缚的命运,保卫拥有的一切不被夺走,保护所爱的一切不受伤害。

  也曾有人说过,这种人就是一直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瞎闹腾。其实换个角度想,谁又不是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坚持,不过是与所谓的现实妥协和抗争的程度不同罢了。这之间并没有纯粹的好与坏,随波逐流抑或遗世独立,都是生命存在的方式。如若在习以为常的人生中看到另一种生存状态,不也是一件值得庆幸与开心的事儿。就像《蝉的歌》里写的,“你的人生,和我的题海,我的朝九晚五,我的钢铁森林,我的电器之音,我的工资条,我的房产证,究竟哪一种是梦,究竟我们谁该醒来。”

  其实初听凉炘的名字,以为是个写青春文学的美少女作者。之后又很巧地在朋友圈看到《女主播关闭直播后的一小时》,又猜测大概是个犀利、腹黑的文艺宅男。

  正式看文稿,接连两篇《在云端》和《蝉的歌》,行文中透出的青春热量,好像让人重回了十六七岁的日子,能感受到已经逝去的时光在体内复活。很多年没看这类题材,本以为自己早已不耐烦看这些,但意外能看进去。没有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利落精致的行文风格,满眼都是少年热血,天赋灵性。就像荒漠烈日下涓涓流淌的冰泉,爽澈心肺中又有冷意袭身,不由想到现实中的很多缺憾与无奈。《在云端》里的胖学霸因一个善意的谎言变身女神的故事,写尽了校园里的青涩张扬,年少时的直率残忍,恶意的玩笑与隐藏的爱意。那些都是我们曾经最好的青春年华。

  再往下看,会发现这家伙的脑洞可真大,画风也多变,青春、悬疑、美食、科幻都能信手拈来,几乎什么都能写得好看。莫名想到了周董的《范特西》,他说在那张专辑里,把所有风格都玩了一遍。这本书大概也是这样的存在,因此在取名时,曾陷入好大煎熬。所幸最后,柳暗花明,感谢锦鲤一样的王小波。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很多想说。但就像是那些藏在心里的情话,见了真人倒不知从何说起。那么就先到这里,在这个情怀可耻、丧即正义的时代,“我希望如若最后遇到像是黑夜中静谧的星空,那当初跋涉的这一路,崴脚的石子,走过的冒失的风雪,在此刻都成了过眼云烟,看着那片星空,心里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

  现实荒诞,不改初衷是英雄。

  《坏一坏》读后感(八):向所有战斗着的理想主义者举杯

  凉炘是不可能被标签化和符号化的,三言两语概括的蠢话也是不能说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那只能说一下新书《坏一坏》这样子。 拿到新书甚是欢喜,里面的文章十有八九看过,在每一个枯燥郁结或是平淡非常的日子里,一字一句郑重其事的阅读。这阅读更像探险,一路都是以睿智和自由作支柱的新奇风景。 一 他笔下侠骨柔情野蛮生长的女子,全是走路带风,胸中有血,泼辣极致的天蝎女子。又像是从江南水乡氤氲晨雾里款款行来的美人,水佩风裳,拥有干净面孔,细腻眉眼,清澈湖泊似的眼睛。

  不管是《红虾》里面的吴清涟,还是《兰州莎莎》的莎莎,抑或是《愁容骑士》的沈清,《七号公园》的辛蔚,无一例外。

  二 这里说一下楼上几位没有提到的,“北方美食资深学者”的名头那可不是乱说的,你说谁还没点品鉴美食的能力,不就吃嘛,谁不会?但要你写出来,还写得看书的人就凭那么几段话儿把没见过没尝过的美食在脑海里还原,连纸张也似沾染了食物的香气,引得读者垂涎欲滴食指大动,恨不得立马跳下床奔向后山横扫小吃街以解肠胃之苦的就不多了。

  这还不算什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到凉炘这变成“一切食语皆人语”。

  吴清涟是鲜香的麻辣小龙虾和野山椒。

  莎莎是坚韧劲道的蓬灰拉面。

  沈清是酸甜的橘子。

  沈念念是回味无穷的红柳烤肉。

  苏姑娘是幽清甘雅的茶叶。

  寄情于食。实在高明。我粗浅地概括一句就是:这些姑娘都如食物一般美味。个中滋味,则需您亲自品尝与体会,我就不赘述了。

  三 小说有两个层面,早期的凉炘作品,不按这本书的顺序排列的话,诸如《七月公园》《蝉的歌》《在云端》,犹如优美的近代诗,是诗意的对个体命运的考察和关怀。

  而后期的小说开始在更深层面展开关于人的生存状态、人的生存希望、以及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思想和驳难。

  看《小森林》就一目了然:“首先我不能站在远处抒情,在土地上红花盛开、人民笑逐颜开时,说一些玲珑剔透的句子。在土地上满目疮痍、人民颠沛流离的时候,写一些隐晦愤怒的哀伤。也不能像王队长一样,什么都太懂,什么都不管,并把这一切归为命运。这两个活法我都活不来,我天生瘙痒,必须亲身投入战斗,保护拥有的一切不被人夺走,保护温水湾里我爱的一切。” 号角已经吹响,战斗势在必行。 《愁容骑士》、《文机器猫的人》、《另一把羊角匕首》这一类与现实对抗的文章里,能看出作者总是同时观照,构想两个不同方向的观念,命题或形象,不断进行质疑、诘难,在肯定与否定之间不断往复,在旋进中将思考引向深入。他凭直觉把握着油滑和幽默的尺度,将浮泛世态讽刺推进到对深沉命运的探讨。

  颇具智性色彩和使命意味。

  五 认识凉炘之前,我不知道文笔可以有这么多层次:颜色、温度、比喻、节奏、情感……简明扼要,切中要害,而且不卖弄,十分近人。写文确实是要靠一点匠人精神的。尤其是文笔跟语言,要像锻造刀刃一般,无论你是喜欢重剑无锋,还是花饰华丽的袖剑,抑或吹毛断发的匕首,都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

  “二十几只赤红色的大虾,在泔水里刺破了凝固的油皮,缓缓陷进去,被破碎的葱叶子、带毛的碎猪毛,以及发了霉的烂皮蛋所淹没。冒出数个粘稠的大泡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拎着包大跨步跑进去,跑进我盛夏里的蚊子王朝,跑进我下雨时的水帘洞,跑进我冬天里的广寒宫,跑进我美好的选择。”

  这些都是顶好的,既赏心悦目,又能一击致命的。你挖破脑袋搜肠刮肚也想不出比这更好的能形容当时情境的句子。

  所以凉炘说他读王二之前是不太看书的,这绝对是屁话,他的文章,不无脑煽情,也不耽溺于各种细节描写。看得出来文笔经过了很深的淬炼,有轻有重,有舍有留,如《兰子河边》里古典底蕴不经意流露出的雅致,很是沁人心脾。这些肯定是少不了古典文化诗词的浸染。而诸如《听reality的女人》的软科幻,《十七楼房客》的双重人格,是绝离不开电影艺术滋养的。

  六 王小波是凉炘的精神骑士,让他来到生活的阳面,提笔战斗。 凉炘则是我的精神骑士,是我艰苦跋涉于无垠瀚海,陡然望见一盏火也似的明灯。 希望你也能在这本书中找到自己的骑士,他清爽,磊落,充满智慧,充满奔跑般的自由。与你并肩作战。

  《坏一坏》读后感(九):苦难的影子

  注:从来没有写过书评,也不会写书评,就尚且把它当作一篇无知少年初逢桃花源,在喜悦且自省的情绪下的口出狂言吧。故以下内容仅限于个人理解,若有理解不当与作者原意相背之处请及时给予建议,以免误导他人影响欣赏凉炘作品的阅读体验。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勇士这个字眼范围极广,为了国家英勇奋战的军人是勇士;为了真理潜心研究的科学家是勇士;为了家庭默默付出的平凡父亲也能称之为勇士。当然每个人对勇士的定义是有所不同的,就我而言我认为在文学方面鲁迅是一位勇士,王小波是一位勇士,凉炘亦是一位勇士。同时我也希望自己可以跟在他们的身后成为一名合格的勇士。

  在我读过的凉炘的作品里,最令我喜欢的当属《我与蓝口红以及骑士王小波》个人认为该篇开头就没有像短片小说应有的那样设置悬念,但反到更加的令我有读下去的欲望,因为我能从他简单的语言中清晰的体会到那种90年代生人特有的苦难。描写苦难的作者有很多,用悲剧来表达艺术的手法也并不是多么的高级,但是这篇文章却与传统的苦难描写有所不同,具体的不同我也难以用我空洞的语言来形容,只有在读过之后细细品味方得一丝真意。

  在此文中作者提到了一个观点-苦难无关时空,想必这点每个虚度时光的年轻人都能体会的到,但作者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能完完全全真真切切的描写出此时此刻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那种令人难以察觉的苦难。鲁迅写封建和抗战时期的苦难,他是他们内个时代的勇士,王小波写文革时期的苦难他也是他们内个时代的勇士,然而到了当下我们缺迟迟没有听到苦难的声音,难道苦难真的就此销声匿迹了么?若是没有看到凉炘的作品或许我真的会这么认为,所以我认为凉炘能写且敢于写当下的苦难,这本就实属不易,他也应该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勇士。

  就此我也提出一个观点 ,谁要敢说凉炘写的书是畅销书、青春类读物,我就和谁急。因为只要你读过他的作品你就会发现什么是文学,以及畅销书和文学的区别。

  不过大家不要因为我说了这些义正言辞的话,就认为凉炘是一位枯燥古板的作者。他的作品里往往都是运用一些幽默滑稽的方式来表达对虚伪的苦难者的讽刺,和对真理的渴求。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注意细节的人,从他作品里的景物、环境、细节等描写都可以看出他文笔的细腻之处,相信初读他作品的朋友都会有一种“他一定是一个清纯甜美的女作家”的感觉。不过当你快读完一篇作品的时候,看到他对主题的升华,却又是针针见血令人难以忘怀。我爱极了他这种坚定中藏着温柔的文风。

  我爱乐府诗集里的刘兰芝,爱曹雪芹的林黛玉,爱鲁迅的祥林嫂,爱王小波的陈清扬。爱那一个个面对苦难时无声反抗的模样。但与之相比我更想尝尝贺兰山下阿莼的豆汁,见识一下少女骆非池寂寞的背影,看看辛蔚在七月公园写的《太阳海星》,和青海姑娘在兰子河里游上一圈,若是在能吃到吴清涟做的红虾那更是死而无憾了。正如同莎莎的意义一样,我爱那些凉炘笔下美好事物的缩影,更爱他笔下的哪一个个面临苦难时敢于划破虚伪的勇士。

  直面当代的苦难,并能通过文字把苦难变成美好,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凉炘。一位真正的勇士。

  《坏一坏》读后感(十):看着书名 都没勇气进去了

  这个书名 有点弱啊 走什么路线? 有点儿像我中学读过的狗血言情小说。

  不过内容应该是惊艳的,毕竟 你电脑被你用到全是烟灰,一间屋子,除了电脑和床 只有放烟蒂的水桶。

  不见太阳 你喜欢黑夜

  不错 不错 出书了 恭喜 不喜欢社交网络还特地注册了账号百度人肉一下你

  花了一个月想起来 你到底叫什么

  搜凉忻 想不起来忻的偏旁是什么

  只记得你说你女儿以后就用这个名儿。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