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1 20:2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读后感精选10篇

  《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是一本由金性尧(选注)著作,后浪丨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5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读后感(一):深谷有奇香 宋诗一枝秀

  提起唐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毫不夸张的说,只要上过学就背过唐诗。那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谓妇孺皆知。“诗仙”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圣”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王”白居易“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奔放恣意,酣畅淋漓。除此之外,韩愈、孟浩然、王维、刘禹锡、李商隐相信这些唐诗大家也是无人不知。。。。。。虽不是诗人,说起唐诗,脑中也涌起数十家喻户晓名句及诗人。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几乎是这“诗”的全部意义所在

  而谈起宋诗,恐怕大家的反应迟疑:说错了吧,是宋词吧?不,这里说的是宋诗。恐怕大家就真的不知如何说起了。就连百度上,宋诗的页面也少的可怜,无论如何,宋诗的地位远远无法与唐诗相比。在历代文学评论家眼中宋诗也是不入流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家金性尧老先生在他的著作《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中讲到一个有趣例子:清人叶燮在《原诗.内篇上》举例:“苟称其人之诗为宋诗,无异唾骂。”可窥见宋诗地位之可叹可悲

  公元960年,残唐五代结束。宋太祖赵匡胤在 汴水边建立宋王朝,从此,诗歌也由唐诗变为宋诗。此时的唐诗已随唐王朝历经初、盛、中、晚四个阶段,晚唐诗已由登峰造极的唐诗盛世转入弱势,诗风也多哀愁迟暮。此时衔接的宋诗处境也很尴尬。王朝虽换,“殿堂仍在,石陛如故”,民间百姓的生活依旧,社会矛盾依旧。文化自然而然的也分为为朝堂服务、为百姓鸣疾苦、或自娱自乐自述情怀几类。宋诗也在此社会环境开始了它缓慢坚决发展之路。《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在前言中对宋诗的发展历程做了简述。

  宋初,王禹偁师法白居易形成的白体诗,诗风“警秀平易,尚存唐音”,可惜其能开风气,但自己作品成就却不大。其后以杨亿为代表的西昆派,模仿晚唐李商隐,“词藻繁丽,对偶精切,好用典故”,但却遗神取貌,毫无生命力,被以欧阳修为首的诗人诟病抨击。此后宋诗经历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相继主盟诗坛,诗风注重思想深度,长于议论,并有散文化趋向。又经历黄庭坚开创江西派,诗风激愤悲怆,由此发展出“中兴四大诗人”、永嘉四灵、江湖诗派等不同风格的诗派,诗的基调也从含蓄雅典、忧国忧民,渐转为淡泊伤感。而此时的宋王朝也演绎了一场由盛及衰的历史大戏。悠悠岁月中,宋诗一如深谷幽兰,静自开放。只是那奇香少有人知。

  作为唐诗的忠实粉丝,我对宋诗既陌生又好奇。但在阅读金老的《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过程中恍然,原来宋诗并不陌生,很多诗人正是我们熟知的词人,很多诗句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正如朱自清老先生所说:“读此书如在大街上走,常常看见熟人。”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王禹偁《村行》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

  “百年想望济时功,岁路何知向此穷。鹰隼奋飞凰羽短,骐驎埋没马群空。”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

  “天门夜上宾出日,万里红波半天赤。归来平地看跳丸,一点黄金铸秋菊。”苏轼《送杨杰》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黄庭坚《登快阁》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以上是我从《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中大概选了喜欢的诗人及诗句与大家分享,读来是否也有或荡气回肠意境优美朗朗上口之感呢?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缪钺说:“宋人为诗,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尽。”如此,宋诗也可谓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中一颗沧海遗珠。

  《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收录了宋诗三百三十余首。除了我们熟识的诗人,金老还选了一些“生面孔”的诗作,如“包青天”包拯;理学家朱熹;穿袈裟的诗人惠洪、如璧;西昆派代表杨亿。。。。。。孰优孰劣,自在读者心。 每一首都用平易清隽,言简意丰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广征博引的评注,广受读者好评,这也是本书自1986年出版以来一再重印的原因

  《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读后感(二):唐音远去,悲歌难再?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出塞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两首诗共同之处很多,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是抒情,都写到了河山,都提到了朝廷(王师、春风)。宋诗盼望着王师,唐诗盼望着春风(皇恩)。然而,两者的格局和气象却大不相同

  唐朝是中华国力最强大时候,四夷宾服,万国来朝。唐朝有足够的实力去征战四方。在唐人心中,有一种唯我独尊优越感。所以唐诗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宏大的格局和气象。

  但宋朝则不然。宋朝是中国国力最弱的是一个王朝,尤其是南宋,偏安于江南一隅,延口残喘。而宋人的地位也卑微,心中多郁结之气。所以宋诗给我们的印象,往往是一种报国无门英雄气短的感慨经过以上的比较,是唐诗优,还是宋诗好?相信大家心中自有答案

  明人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之说。唐朝因为国力强势,无论是抒情诗还是言志诗边塞诗,都是强劲有余,婉约不足的。也因此成就了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但是如果我们一味的尊崇唐诗,而放弃宋诗,也不完全正确。因为宋史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也独有它的味道

  宋朝虽然国力微小,尤其是到了南宋,但是他的物质财富却非常的可观。南宋的军事力量虽然不足,但是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却非常惊人。除了向西夏和金人纳贡之外,宋人仍然有大量的金银供自己去吃喝玩乐。北宋时,虽然国家积贫积弱,但财富都集中到了民间,清明上河图,即是一个例证。在这个物质生活水平之下,宋人崇尚享乐,出现了很多描写田园生活的风物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描写的是自己做杭州太守时,看到的西湖美景

  西村 郭祥正 远近皆僧刹,西村八九家。 得鱼无卖处,沽酒入芦花。

  这里描写的是农村渔人闲适的生活。

  剑门道中遇微雨 宋陆游 身上衣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爱国诗人陆游不是只会写投笔从戎,上阵杀敌的壮怀激烈诗句,同样他也会抒发一些轻松愉悦的生活情调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退居金陵时,他所写的田园诗。其中并没有说自己退居时的郁闷,反而流露出的是一种怡然自得心境

  宋诗继承唐朝的余音,明白如话,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虽然不高,但也有他自身的可取之处。而宋诗数量繁杂,其中的精品很少。我国的著名古典文史学者金性尧,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据他多年以来对宋诗的研究曾经选编了宋诗三百七十首,加上自己的一些点评,配以对作者简单介绍,组成了《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这本书堪称宋诗研究的入门之作。

  在《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这本书前言里,金性尧就对宋诗进行了点评和对其中部分著名诗人进行解说,评价每个诗人的亮点和短板,可以作为我们理解宋词的一个简单引导

  毛泽东曾经说过,读宋诗,味同嚼蜡。他直言不喜欢宋诗。

  宋诗到底是什么滋味呢!请读《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听金氏评诗,别有风味

  《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读后感(三):在古诗词里,有你所爱的一切美好中文的样子

  有幸读到《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不多时便有众多反思,其一是:

  我们为什么要读诗?

  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人自从高考之后,大脑就被写入了一个“失忆”的程序,渐渐把那些应试知识还给了老师,尤其是大学内不再涉猎的,文理无一幸免。在“忘却”的这一过程中,最无辜被抛弃的,应该是古诗文

  今年三月初,为了不让我的大脑越来越迟钝,或是记忆力坏掉,我在微博立了一个flag,说是每天背一首唐诗,后来范围也就变了,不拘泥于诗也不限朝代,有时一天几首,有时几天一篇,到现在记在脑子里的大约有四十多了。这些天下来,初衷早已抛在脑后,而因对它的喜爱坚持下来。

  诗词带给我的惊喜很多,我几次灵光乍现把它应用在我的日常作业里,效果不错。例如即兴口语表达要求表达一个“在微信上过母亲节”的漫画,我用一首《游子吟》开场,成功拖延了我原本就撑不起的节目时长;纪录片课上要求写关于浙江的桥的策划,我又把柳永的一首《望海潮·东南形胜》用在了解说词部分,自我感觉十分良好……怎么说呢,平常无心积累东西有了用处,感觉很奇妙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如果学以致用可以作为读诗的原因之一,那么其二则是古诗文带给我的,更多的,关于汉语“简而美”的震撼

  许是最近读了一些书的影响,我开始有了新的欣赏文字角度,也会在自己的文章中更注重精简字句,揣摩用词、手法。渐渐地我发现不说废话、在文章中不出现重复的词也是要下功夫的,也感受到了自己词汇量的匮乏,用来用去总是那么几个。

  我便循着前辈指导去古诗文中寻找答案。古文寥寥数语却别有洞天,用词之细腻精致,往往让我叹为观止,引发脑部高潮

  李贺的《将进酒》一篇,前几句将色彩运用到极致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如我自己略有所感的张九龄《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最后一句中的“何求”总是背成“何需”,细想来,“需”占据主动,“求”略显被动,用求而不是需,其洁身自好情感更加强烈

  再如杜甫《赠卫八处士》用天上星辰比喻与人相交: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节选)

  如我们较少接触的李白的“思妇”诗《春思》,最后一句捕捉到的那个春风吹动帘帐的心颤瞬间: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

  郜元宝老师在他的《时文琐谈》里时常谈到两种行文风格,一种叫“烂熟流丽”,与之相对的为“生涩朴讷”。古诗文中也存在这两种风格。

  说到烂熟流丽,脑海中首先浮现的便是王勃的《滕王阁序》,开篇大气绮丽,文采飞扬,全文更称得上一个瑰玮卓荦!(然而我要死要活还没背下来全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再说后者,古文中唐诗宋词汉赋还有诸多记、序名篇,是最常被提及的。而宋诗,完全可以说是在唐诗和宋词的夹缝中生存,在他们的伟岸阴影下默默闪光的一颗遗珠。生涩朴讷,非宋诗莫属。

  这就要说回我最初提到的《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

宋诗承替了唐诗,并产生了不少名家与流派,以其吹万不同、吐故纳新特色,在诗坛上各领风骚。就其中一些优秀作品来看,不在两大特点,一是对待人民态度,一是驱使文字的本领

  在这本书里,作者金性尧选注了300余首宋诗,“我选本书,大体上亦是让大家多在大街上看见熟人,不过,又保留一点余地,让读者进入小街僻巷,和陌生人见见面。有重点保证了‘主’,又有控制地吸收了‘次’。”每一首诗我们都能看到作者介绍、诗文、注解、说明,足见作者的用心

  确实,我们在《金性尧选宋诗三百首》中,可以见到不少熟面孔,如苏轼、陆游、王安石、欧阳修、李清照,都是我们学生时代好朋友。其实宋诗离我们不远,陆游的我们算是懂得多一些的,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还有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

  另外,大家都读过岳飞的《满江红》,但他也有写景的小诗《池州翠微亭》。岳飞此人上马能战,坐案能书的威武大将军形象呼之欲出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还有我们童年回忆包拯包大人仅存的一首五言律诗,可谓吉光片羽。作者言包拯之诗艺术性略差,但“以人存诗”,看了包黑炭真真是生涩朴讷至极了。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 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

  我不禁想,我们是不是有时过于注重了语言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其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的外在体现应该有的美感。逻辑和思辨固然十分重要,说话的艺术也不仅仅是人际交往的学问,还是文学、美学。

  生活中不缺少抖机灵与意识流的社交语言,时而运用粗浅的文字游戏博人一笑,时而直抒胸臆一泻千里而不知其所止……我对此并不否定,自己也时常乐在其中,我只是想,我们可以适时回归到语言的本质。诗词所体现的那种节制美、雕刻美,恰恰是我们可以去学习的。

  当然如果真像古诗词般地去交流,不免难接地气,有掉书袋之嫌。遇同道中人则已,否则必定曲高和寡。但是对精致语言、丰富词汇的追求,对优雅表达的追求,对时代面貌深刻凝炼的反思,都值得学习,古诗文能给我们的,一定不止几个生僻字那么简单。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