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国速度》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国速度》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1 21:0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国速度》读后感精选10篇

  《大国速度》是一本由高铁见闻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2.00,页数:30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国速度》读后感(一):一部与众不同的科普著作——《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

  长期以来,铁路交通国人眼中一直是落后代名词。“春运”的一票难求、“绿皮车”的陈旧设备、硬座车厢拥挤不堪漫长的旅行时间。如此种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中国铁路交通的真实写照。正所谓“穷则思变”,当高速公路在中国四通八达,当民航机场在华夏遍地开花,中国铁路也迎来了历史性的变革。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书。用作者的话来说“不因在位而阿谀,不因去位而隐功”,全书真正做到了客观、真实、公平公正,是近年来难得的科普类佳作。《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 共分十章,用纪实性的文字故事性的描述为我们全景展现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按照作者的划分,1990-1998年是中国高铁的思想启蒙时代,又称为“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主要围绕着中国是否应该发展高铁,怎样发展高铁,以及京沪高铁该不该建,怎样建等问题进行讨论同时用大量笔墨展现了京沪高铁“缓建派”和“建设派”,“磁浮派”与“轮轨派”的各种华山论剑,着实令人印象深刻。1999-2002年则称之为“青铜时代”,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专的开工建设、国产动车组的研发高峰发生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以中华之星、先锋号、蓝箭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国产动车组型号。第三个阶段从2003 年开始,到2010 年为止,称为中国高铁的黄金时代,标志事件是“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大规模建设以及高速动车组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个阶段最伟大成就是奠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主骨架以及确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以及运营标准,这个框架与标准至今仍是中国高铁的基石。第四个阶段从2011 年开始,到2013 年夏天截止,称之为中国高铁的英雄时代。这个阶段中国高铁经历了降速与降标,经历了7.23甬温线动车事故,经历了国内外的质疑与非议,中国高铁在坎坷中艰难前行。当然这一阶段也并非一无是处实名制购票以及互联网售票的推行,在大大缩短了人们旅行时间的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购票出行。第五个阶段从2013 年夏天开始至今仍在继续,称之为中国高铁的白银时代。这一阶段中国高铁重新恢复发展势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回复并接近2010 年的水平,中国干线高速铁路重新恢复时速350公里的建设标准,运营高速铁路也分步骤稳妥地恢复到设计时速运营。这一阶段的另外一个重大成就是中国高铁重新赢得声誉,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实行“走出去”的战略,成为我们国家一张靓丽名片

  如今的中国,高铁网络日益完善,高铁动车已经成为深入人心。“高铁”业已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代表。2015年6月,中国标准动车组CRH-0503正式下线,标志着中国高铁开始引领行业标准,2016年7月1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高铁河南民权段创造了时速420公里的交会试验,创造了动车组交会速度的世界最高纪录。一个又一个令国人为之自豪成果,凝聚的是无数铁路人心血智慧。在此,向长期关注支持中国高铁事业的各界专家学者、铁路职工致以崇高敬意。同时感谢作者高铁见闻,您的辛苦付出得到的是广大读者的肯定和赞誉。最后,真诚的向大家推荐《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

  《大国速度》读后感(二):高铁三十年

  在享受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所带来的生活便利时,我们却很少会去深究那些科技的发展历程,面对高铁,我们也是如此。从前的绿皮火车,连接了学校遥远家乡,但是那漫长的旅途时光,以及恶劣的旅行环境留给人们却是一种将回家视为畏途感受。而今,乘坐高铁,从前十几个小时甚至二十几个小时的路程竟然只要五至六个小时就能抵达,车次的增加,车速的提高车票购买的便捷让出行成了说走就走的事情。高铁让家乡不再遥远,但在我们所不了解地方,高铁曾经经历了一场遥远的旅程,在那旅程中,有无数人为之奋斗,是他们的努力才给了我们今天的快捷与方便。在享受着高铁带给我们舒适时候,我们很应该去了解高铁的发展路程,去看一看那书写了高铁发展的《大国速度》。

  《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详细记录了中国高铁崛起的故事细节,全景展示了中国高铁的崛起历程。本书的内容可谓“高大上”,这样的题材在人们的印象里难免枯燥乏味,但是这本书却恰恰相反。作者名曰高铁见闻,自称见闻君,从这一称呼已经可见亲民的本色。在阅读中,那些不断出现的“接地气”的网络名词,比如压力山大、友谊小船说翻就翻等词语更是进一步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关系。但网络词语的引用有时又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内容上低俗化,而在这一点上,作者处理的非常到位。作者的语言平易近人,并不会刻意引发噱头与笑料,而是让行文在真实中保持着引人与震撼的张力,作者查阅大量资料,每篇章节后面都有数十条的引证附录,这些翔实的材料与作者通俗亲切的讲述,完美介绍了中国高铁风风雨雨30年的历程。

  1987年邓小平的访问日本之行,为中国带来了高铁的概念,到了1990年,《京沪高速铁路线方案构想报告》正式提出,中国的高铁之旅踏上了征程。但是从高铁建设的方案开始提出后,到中国高铁真正的建设,这其中经历的困难风波可不仅仅是一波三折。作者在京沪纷争,大提速与速度传说这几章里详细的叙述了高铁开工建设前遇到的阻碍。首先来自专家们的不同意见,这种并非出于利益而仅止于理念分歧,最让人无可奈何。在提出了京沪高铁后,国内的铁路专家分成了几派,有支持建设的建设派,也有建议暂缓的缓建派,大家都有自己理论根据,彼此纷争不下,而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的流逝了。如今再去看那时的争论,当然会觉得缓建派头脑灵活思想不先进,但是结合当时的情况,不论他们当时做出了何种选择,那些人的初心却都是为了国家。正是因为有那样一群一心为国的人,才能有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才会有中国高铁后来的成功

  去除理念之争,中国高铁的崛起之路还有技术攻关的拦路虎。中国自行研制过先锋号,中华之星,蓝剑等多种高铁列车,但是在实验或运营中,都不可避免的发现稳定性差,事故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高铁振兴只能是一句口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铁道部决定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但是这样的做法也遭至了反对批判,人们担心中国只能沦为制造商,而无法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中国的高铁成为了行业的标准,实现了自主性的研发。而这一切并非如今的三言两语可以说的痛快

  中国自2003年迎来了铁路的大提速与高铁的快速建设与发展,然而这一高速之路却在2011年踩下了急刹车,刘志军因贪污腐败被捕,温甬线723动车相撞事故,种种因素的加成,让中国的高铁之路又一次的慢了下来。在那时,人们质疑高铁的安全性,质疑高铁的技术自主性,质疑高铁的造价,质疑高铁的一切。时过境迁,我们可以从容的回顾那段往事。在见闻君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温甬线723事故的始末,也看到了刘志军曾经为高铁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功过对错,自有后人评说。

  中国高铁进入了严冬,但熬过了寒冬春天就在眼前,高铁在2013年重新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在国家的支持下,继续稳步发展。而此时高铁的技术已经创造除了自己的行业标准,成为了我国走出去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高铁的发展历程有欢欣鼓舞振奋人心时刻,也不乏灰心丧气扼腕叹息片段,但每一次的等待停顿都是一种力量积蓄,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中国高铁在经历数次蛰伏后,终于迎来了震撼人心胜利

  高铁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变迁的三十年。从这本书中,我们由高铁这一点看到国家前行之路的曲折,而这些曲折都无法组织国家崛起的决心。这一本《大国速度》,书写的也正是我们的国家精神,我们当为之自豪与奋进。

  《大国速度》读后感(三):中国高速铁路

  《大国速度 ,中国高铁崛起之路》是一本关于中国高速铁路的书籍,本书的封面是一个高速铁路列车的车头,俗话说的好,火车跑的快,全凭头来带啊,所以火车头才是最重要的,在火车头的上方是电线,都是这样的稳定的电力才使的火车可以平稳运行,再带给客户快速的同时,并且安全的把客户带到目的地。本书是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并发行的,书的内容让读者对于中国高铁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本书的作者有一个比较有趣名字,叫做高铁见闻。这样有趣的名字还是少见的,是专门为了中国高铁出生的吧。作者毕业于清华大学,是一名知名网络自媒体人,写了很多关于高铁著作的科普作家,在国内众多高校、中小学及其他单位做过高铁科普讲座,著有首部世界高铁发展史《高铁风云录》。活跃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圈,有“高铁科普第一人”之称,代表作品包括高铁科普动漫《高铁的前世今生》、中国高铁登陆纽约时代广场传播事件、车迷有约走进中车等活动

  本书主要全景式展示中国高铁崛起之路。让读者能够清晰的认识中国高铁的发展现状,作者追求真实,不虚美,不隐恶,客观反映事实;这样的著作在当代这个浮躁社会是比较少见的,所以原汁原味,真正的了解中国高铁的发展之路。作者对于高铁了解非常透彻

  不因在位而阿谀,不因去位而隐功;作者绝对不会因为主观意识而刻意的炒做,而是实事求是的探究中国高铁崛起背后的逻辑。这是一篇非常真实详尽的记录篇章,是全程的真实记载

  深度内容独家披露。这样的内容具有唯一性,也是非隐秘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书写的,

  大量高铁崛起过程故事,首次独家披露;在本书中,作者力求真实,详细描述了高铁的发展,

  不让历史被改写,不让真相被掩盖。让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一般,去感受这一段发展的历史,

  作者看似在讲述故事,但其实是以故事记录历史,从细节探究真相。这样的书写手法,可以让历史更真实的展现在读者面前,犹如故事一般讲述传奇故事,解读崛起历程,这样使得读者看起来不是那么死板,不是那么枯燥无味,更容易被读者接受,更容易轻松的掌握历史,

  在本书中,作者对话风云人物,探究成功之道。

  本书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详细记录中国高铁崛起故事细节,采用全景展示中国高铁崛起之路;并且好文章深度内容独家披露;采取讲故事的方式以故事记录历史,从细节探究真相。全书内容详实,纪录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自主创新、高速发展,最后成为高铁强国的全过程。

  《大国速度 ,中国高铁崛起之路》是一本非常有用的书籍,可以让读者足不出户,就了解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史,对于中国近年的发展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非常喜欢这本书。

  《大国速度》读后感(四):“铁老大”的小时代

  (文/慕灵珊)

  这里,有你不知道的中国高铁崛起之路的秘密

  这里,深度挖掘高铁发展进程鲜为人知的故事;

  这里,用细节还原一个个铁路人的传奇风云。

  《大国速度》,不虚美,不隐恶,作为一本纪实文学,客观反映中国高铁的历史,干货满满,同时,文字描述兼顾科普性与趣味性。

  《大国速度》读后感(五):记忆深处的火车故事

  读了《大国速度》,突然唤起了内心深处关于火车的记忆。那是很长很长的一个故事。 那是2007年9月,南方夏天的炎热还没消散,我满心期待要到那3000多公里外的地方去,那是经历了残酷高考、志愿落选,补报志愿后得来的惊喜。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拿到的那一刻,早已经不管怎么离家那么远,全是喜悦和期待。于是,开始盘算怎么去那么遥远的地方。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远门。 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一次远门,他们从来没去过那么远的地方。无疑,乘坐飞机是最快捷的方式,但无论是对于当时我的家庭境况还是当时人们首选的出行方式来说,飞机都不会成为首选。所以,我们选择了火车。 台州经济发展不错,但是公路发达,铁路的建设已经是很后来的事了。买一张火车票要到宁波去,当时选择的最近的火车站。那时候没有网络售票,需要先跑到宁波火车站去购买。印象很清楚,我和父母三个人的火车票是父亲一个人去宁波买回来的,早上去,下午回。据说排队排了很久,终于还是没能买到硬卧,只有硬座。 2007年9月4日,在父母的陪护下,三人拎着无数个包北上。出门前邻居都在路边目送,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那个吉林,在很遥远的北方,人生地不熟。第一次坐火车的我,很是好奇。以前从外公外婆妈妈口中略有耳闻,说坐火车要跑,跑慢了火车就开走了,不等人,而且大包小包都是从窗户递进去。想想就是很壮观的景象。在宁波火车站我们等了几个小时,(为了不误点,一大早就从家里出发)上火车后,硬座是面对面的两张椅子,一共6个人。我和父母坐在一排。对面的人早已经想不起来了,印象中很少会搭话聊天。 这是我第一趟火车之旅,也是爸妈的第一趟长途火车,历时40个小时,从宁波到吉林省吉林市。那个硬座车厢是从来不熄灯的,什么样的人都有,吵吵闹闹的,感觉很压抑,也感觉很不舒服,坐的不舒服,吃东西的时候也总感觉被人盯着,所以在那么一个大闹市一样的车厢里,整个人都感觉是不自在的。一路上我们不断感叹着真远,也真神奇,开了这么久,一个一个城市过来。晚上我们就眯会,白天就透过车窗看外面风景。沿途途径的城市大致都差不多,进入辽宁、吉林之后,就会发现很多不同了。车内也开始变凉,车窗外的农作物由水稻变换到了小麦,房子也都是在田野中一幢幢矮房,都是一层的。在南方已经很少有这样的了。然后田头就有一堆堆的泥土堆,北方尚还存在的那种古老的葬法。开始感叹南北方的不同。终于在第三天早上到了吉林站。一阵寒意袭来。 过了几天,父母把我在学校安顿好,就准备回程了。为了省钱,又买了硬座票。出发前我才意识到,这次我在离家3000多公里的遥远城市,突然有些哽咽,父亲伸手示意我握个手,我边握手边扭头,还好没在他们面前哭出来,进寝室就哭得一塌糊涂。后来,我才知道,那次妈妈回去之后在床上躺了一天,膝盖肿了,原因就是坐硬座火车,一直没法好好休息,累的。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关于火车的记忆,是那么远又那么近。连接了生我养我的故乡和如今被我称为第二故乡的北方。 求学离家较远,往往都是选择放寒暑假的时候才回家。第一个学期放假的时候,是通过老乡会会长买的票,不用操心,买了卧铺票。第二个学期暑假放假时,几个浙江的同学一起去买票,早上四点去买票也没有买到卧铺,只能坐硬座回来。也就是这一次的硬座票,让我们在后来都跟着学姐买起了飞机票。 那一次硬座的经历,真是至今难忘。从吉林到宁波,一共40个小时。从宁波到吉林的火车叫K78,这个数字我一直不会忘记。那次的硬座,人超级多,有些人那一张报纸,往座位底下一铺,整个人溜进座位底下,只留一双脚在外面,也有很多人挤在了洗手间,洗手台上都站上去了。坐在靠窗的我感觉透不过气来。第二天中午12点的时候到了济南,好多人要下车,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结果山东这个人口大省,上来更多的人,我直接傻在那里了。手里的泡面撕开了,愣是被人流逆行,走不到那个接开水的地方,一路上只能啃面包,压抑的空间里,干脆连东西都不想吃了,真是一口都没吃,只是感觉很反胃。27个小时之后到达南京。这时的人才少了些,终于可以好好呼吸下了。同行的老乡坐在跟厕所挨着的那个座椅上,但是一直憋尿憋到了南京,因为挤不进去厕所。。。这次回家,我们同行的几个都受到了一万点暴击。从那以后,开始跟着学姐学买机票。把3天的路程压缩成了1天。从长春飞到上海,再从上海坐汽车到浙江各地。 那两次火车之旅是在2007年、2008年。 隐约中记得是2010年,吉林到长春的动车通车了,而且有经停飞机场,出行就更方便了。很是欣喜,离家那么远,回家的路越来越方便,时间越来越短。也记不清是哪一年了,可以在网络上购票,之后去取就可以。简直就是经常出门人的福音啊。如今,经常选择高铁出行,如此便利的今天,我也几乎快要忘记了10年前出行时候的辛酸。看《大国速度》,将埋藏在心底的那种对于火车、动车、高铁的记忆重新唤起,原来这10年,一晃而过,我也从坐火车,到坐动车、高铁、飞机,可以说见证了火车发展最迅速的一个阶段。置身在这段历史中,不曾觉得什么,或许以后跟子孙后代再提起这段岁月的时候,他们会难以想象当时我坐火车的情景。但,这却是我真实经历过的,深刻留存在我记忆深处的,关于我们这个年纪的火车故事。 现在,我在离家200公里的地方上班,周末没事就回家,选择最便捷的高铁出行方式。短途买票很是方便,我经常都是去自动售票机那排着队,然后打开手机,买票。等轮到我的时候刚好取票,完全根据自己到站时间来买,不用担心误车。 PS:我有收集出行火车票的癖好,这个癖好就是在一次次往返浙江和吉林两个相隔3000多公里的城市间形成的,我喜欢将这些车票留存,都是这些年的活动轨迹,其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晓,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见证。

  《大国速度》读后感(六):用速度说话

  这是一本有关于中国高铁的发展史,本书的作者对于高铁的研究可谓十分专业,任何事物的发展史都决定着它未来的形态,了解这些历史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我们现在的生活,并且这里历史大都是很有意思的。我认为新闻和历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如果只是看新闻,那么你只是知道了发生了什么事,却不知道这些事为什么发生,其实这样一来跟什么都不知道没什么两样。

  这本书中的内容十分官方,实事求是,高铁一路发展至今经历了十分坎坷的道路,但无论如何,最终我们都能自豪地称之为中国高铁,这是一段崛起之路,是一场速度的较量。铁路的提速是具有被动性的,在没有高速公路和民航的时,人们只能选择铁路客运作为交通工具,但是时代不同了,竞争也就随之产生,铁路再不提速,于情于理人们也不会再去做了,于是大提速开始进行。这些细节在书中都有体现,包括其过程与面临的困境等。

  现在坐火车难免会分不清楚,有特快,有高铁,有动车,之所以有这些名称都是有特指的。动车就是把带动力的动力车与非动力车按照预定的参数组合在一起,因此可以概括的讲,动车组是自带动力的,固定编组的,列车两端分别设有司机室进行驾驶操作,配备现代化服务设施的旅客列车的单元。带动力的车辆叫动车,不带动力的车辆叫拖车组.动车组技术源于地铁,是一种动力分散技术。高铁的铁轨是专用的,动车组是在原来的普通铁轨上的,相同之处就是火车都是和谐号列车。说白了就是,和谐号在专用高铁车道跑就是高铁,和谐号在普通铁轨上跑就是动车。正常情况下高铁只是跑客运动车,不是客货混运,所以速度快。

  运输是一个国家富强的表现,速度不容小视,加快速度也就意味着省下了时间。但是一味地加快速度也不是办法,因为还要考虑到安全性,尤其是发生了那次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之后,不得不开始对高铁实施减速控制。对于这次事件书中也有详细的讲解,包括当时铁道部被撤销等,证明着这次事件的严重性。

  其实于我而言,我更喜欢坐小时候的绿皮火车,虽然慢,但是沿途的风景却能看得很清晰。时代的进步有时是残酷的,我多想回到那个慢速的时代啊,可惜不可能了。

  《大国速度》读后感(七):不易的高铁——《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 》有感

  lue编辑

  谈起高铁,在国内估计就没有人不了解的吧。可以说中国的高铁技术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出名的,甚至在其他很多国家中国还参与了当地高铁项目的投标建设,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高铁技术已经能够和日本德国等在高铁技术方面已经相当成熟的国家一起竞争,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因为毕竟曾几何时中国高铁技术在起步阶段的时候还要靠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家引进技术才能发展。

  虽然现在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了中国走出国门,展现自身魅力的一面旗帜,而且在国内也方便了很多人的出行。但是国内外的许多人多余中国高铁的发展史是基本上不了解的,而且由于铁道部的政企合一的性质,对于新闻媒体的反应可谓是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就导致了很多群众对于高铁认识的误区。例如之前就有自媒体等报道过高铁票价高,就是因为高铁上的设备采购价格成'天价';还有前几年发生的动车追尾事故,当时国内外的舆论基本上就是一边倒,对于高铁乃至铁道部都是严厉的批判,甚至出现一些埋车头是为了毁灭证据等谣言......

  从以上的种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高铁技术发展的不容易,但是如果你知道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铁道部就已经有计划开始发展高铁技术的话,那你是不是更加吃惊,那个时候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舆论的压力,相反火车运力不足还经常受到人们的责难,这里面高铁技术发展受阻所遇到的困难又是什么呢?在这本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高铁见闻编著的《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 》就将中国的高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曲折发展史为读者进行了详细地梳理。

  在本书的十个章节篇幅里的纪实性的文字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高铁技术在中国从一开始被提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受到了极大的阻力。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高铁技术一出炉,即使铁道部内部已经达成一致,但是在上报中央高层领导审批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很多的不同意见。例如其中的'缓建派'在京沪的代表对于高铁技术的阻挠,使得以铁道部为主的'建设派'受到沉重打击,高铁建设一拖就到了21世纪。大家如果认为这就完了的时候,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本书中你可以看到'缓建派','建设派'中的'轮轨派'和'磁浮派'之间的华山论剑,民间的老百姓当时是不可能知道这些信息的,但是在高层可以说在围绕这一问题那是争论的相当激烈,最后'轮轨派'能够成功,也花去了差不多十八年的时间,这还是在当时行动力执行力非常强的铁道部高层官员的带领下做到这一步的,如果换作现在的美国国情的话,可以说是基本没有希望能开工的。

  如果读者以为看到这里高铁发展就顺利了,那也大错特错了。在这期间国内的技术攻关与引进国外技术两条路线也是争论的十分激烈,在书中的文字中身为读者的我也隐约感受到了当时建设高铁的困难,不受人理解。例如书中在谈到党铁道部高层震荡的时候,发生动车事故之后收到的一边倒的责难,金融行业对资金的严格管控等等,使得高铁在国内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举步维艰。

  现在每天乘坐高铁的客流量已经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高铁在中国如何从无到有,里面的发展史,里面的推动人物我认为作为老百姓的我们都应该去了解一下。本书的问世可以说填补了中国高铁发展史的一个空白,推荐本书给每一位读者。

  《大国速度》读后感(八):从无到有的高铁征途

  交通是商业与繁荣的根本,货物运输、人文交流,都是需要交通的发展。这是本介绍中国高铁的书,与西方的发达国家不同,中国的高铁起步很晚。这本《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全景式的展现了中国高铁崛起之路,是科普作家高铁见闻继《高铁风雨录》之后又一本力作。两本书都是讲述高铁的发展,不同的是《高铁风雨录》讲述更多的是高铁发展背后的大国博弈和历史事件给高铁发展带来的影响,是以世界铺开讲述高铁,而这本《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把目光放在中国,渐进讲述中国高铁的风雨飘摇与辉煌。

  世界一共有三次高铁浪潮,第一次是日本,第二次是以法国、德国、英国等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第三次则是以中国、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美国、澳洲等,自此世界各地开始高铁之路。交通是国家的经济、人文发展之本,且修建高铁能够节约资源、减少土地使用面积、减少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社会效益显著,以及能够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等。这里不得不佩服日本,在战败之后,国家还可以飞速的发展起来,走向世界科技、商业的前列。

  1978年老邓访问日本,这时的中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在访问时老邓参观了松下、日产汽车等公司,乘坐新干线列出从东京都京都,在日本亲自体验了“现代化”。在乘坐新干线时,老邓谈到感受时说:“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自此坚定了中国修建高铁之心。1990年《京泸高速铁路路线方案构想报告》正式提出,因此,中国正式走上了高铁的征途。

  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任何提案都会经历波折,《京泸高速铁路路线方案构想报告》也不例外,在第二章京泸纷争中,作者高铁见闻详细描述这其中的困难与阻碍,其中的一个问题是各个专家的不同意见,在书中主要论述中主要是理念的纷争,当然有没有利益之争,作者在书中并没有表达,这里保留意见。这并非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来自技术的阻碍,中国自行研发过中华之星、先锋号、蓝剑等列车,但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问题,后来有考虑过引进国外技术,但是得到了反对,后来再不断研发的过程中,中国实现了自主性研发,也因此中国的高铁实现了世界标准。

  除了以上论述外,高铁见闻还在书中详细叙述了723甬温线高铁事件。让我们了解真相并非人云亦云的那样。这是本讲述中国高铁崛起发展的书,里面所含的内容并非只是速度,在深层次中隐藏着中国的骄傲。中国在废墟中重建,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自主创新、高速发展,最后成为高铁强国、世界强国的全过程。

  《大国速度》读后感(九):大国名片

  现如今人们出行,动车、高铁已经是优先选择,其便捷、舒适、高效的乘车体验,早已不是十几年前的绿皮火车可以比拟的。高铁,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发展水平和科技实力的象征,一张代表国家形象的名片。甚至“和谐号”已经成为孩子们的心头爱,手头必备的模型、玩具。我们不仅看到了、享受着铁路运营行业的飞速发展,内心也同孩子一样,提起高铁,难掩骄傲和喜悦之情。

  我国高速铁路能够取得如今的瞩目成就,背后是凝结了几代人、三十年的努力拼搏和汗水的。高铁见闻在《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中,带领我们回溯了三十年的高铁发展历程,细数了高铁发展往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