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4 20: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精选10篇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是一本由曹萍波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4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一):植物生活

  在我们生活中,植物是到处可见。我窗外的荔枝树,路边随处可见野草野花公园荷花….. 其实植物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甚至是生命里面,如果有一天,它消失了,我会非常不习惯相信一样。本书讲植物,但不是教科书一样,讲述植物的发展史,形态,是那种随笔似的语言,去讲述这些植物,赋予它们生命,讲述它们的趣事发生作者身上真实发生的故事,我觉得很有意思,而且可以学到植物的百科知识

  本书分四章,分别是温、署、凉、寒,我理解的是这四个字分别代表一年的四个季节:春、夏、秋、冬。讲述每个季节特有的植物,比如春天有的海棠、杜鹃、丁香蔷薇樱花。在作者眼中,每一种花都代表一位性格各异的姑娘,海棠是高挑,明艳,丰满美人;杜鹃是带点尖牙利爪的小调皮;丁香是普通的南方女子五官都没有毛病,但组合起来没有那一抹灵动;蔷薇是素净、耀眼的冰美人;樱花是穿和服的日本句子,有种矜持的美。

  春天的植物,我最喜欢的是茶树,在书中作者写到,儿童时代我们对植物是没什么区分,在小孩子世界里,有的只是能吃和不能吃的,自由就是张嘴能吃,撒丫子就会跑。我那个时候也是这样,因为很少有自己零花钱,所以一般都跑到外面看,有什么免费的,吃的。书里也有说到茶片,看到里面写茶片和茶花的那段,就想到了自己小时候,在我们小孩子眼里茶树就是最好的零食,下过雨的茶花,里面有甜甜的汁水,一吸下去比现在的棒棒糖还甜,那种甜味是天然的,甜到了心里。有茶片的时候,总是和小伙伴成群结队去山上采茶片,把采到的茶片,擦干净,直接吃,脆脆的甜甜的,至今也还记得那个味道。对于茶片,总认为是茶树结的一种果实,直到现在才知道茶片实际上只是茶树叶的真菌感染。而书里面有很多地方讲述这种知识,让人恍然大悟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二):识得草木人心,超级值得一读!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许是水乡女子有着一颗七窍玲珑之心,才识得一草一木皆是情,曹小姐集52文于一册,每一篇可见其蕙质兰心,对世事的洞明透澈,读之如郎朗清风、徐徐而来,不免身心愉悦恍惚身在红尘之外。我们这一生漂泊不定,回溯扎根的土地,是来自童年回忆,在她的文中,可以拾到故乡影子,是儿时的人和游戏,儿时的花草和味道,儿时爬过的山涉过的水,儿时走过的路和每一个映在脑海里的场景,于是充满力量,于是初心依旧,于是感激。想来,我们的一生之中,寻得命定之物也好,遇见心爱之人也罢,亦或觅到知音,幸遇良师。都是“春夏秋冬,各顺其宜,温暑凉寒,各得其所”。这是一本床头书、旅途书、解忧书,作者似乎设了一个蠱,随手一翻,就会沉入她的世界。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三):满纸花香草药气,治愈我的心

  我也是钟情花草树木之人,出门看到花花草草经常会停下来好好欣赏一番。很喜欢拍摄沐浴在晨光里的花草,将它们美丽身影留做纪念保存下来。光线柔和,那些美丽的精灵身上披着晶莹露珠慵懒迷人。家中阳台上种了百八十盆的花木,有胖乎乎的多肉,也有长寿菊花、水仙、吊兰、绿萝、龙船花、石竹、薄荷等等,可惜由于自己管理不善,葬在手下的花魂也有不少,着实令我心疼叹息。它们坚强起来令人敬畏,有时却又那么脆弱

  记得在广播中听到过手工小姐曹萍波的几篇随笔,一篇是关于杠板归的故事,一篇是孤独的银杏,一篇是牛油果。一个个有灵性文字主播温柔声音播放出来,我很认真的听完了全部内容,从此便喜欢上她的文字。

  拿到这本书我的第一感觉是不俗气封面一种低调优雅之感,书页和书页之间的一抹淡紫色渐变更有一种淡雅之气。书中所写的花事是按季节分类的,“温暑凉寒”,来自于明代袁宏道《瓶史》的灵感

  这本书每天摆在床头,读上几篇再睡,便似心肺都被清洗过似得舒坦。没有无病呻吟,也没有矫揉造作,一切都恰如其分真挚朴实。在《荠菜芽里的童年》这一篇,曹萍波曾这样描述汪曾祺老先生的文字,”文字极其清新,像是有意无意地往里撒了细沙,风就顺势吹进了字与词间的缝隙。”殊不知今日,我也想借用她的这句话来形容她的文章了。

  世间草木皆有我所爱,我非常能够理解作者对植物的感情。世上的植物种类何止千千万,它们被我们欣赏,或拿来净化空气、或被当做食物药材,大自然赠予它们美丽的倩影、令人愉悦的芬芳神奇的药效,它们的外表性情历史由来传说,还有与植物相关经历小故事,都让我十分着迷。读过曹萍波的这本书,又让我对几十种不同的草木有了更深层的了解

  汪涵的为作者写的荐最后一句特别深得我心,“萍波这满纸花香草药气的文字,也是可以视可以嚼可以读可以疗俗病的良方了”。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四):摘记

  1.我不知道小时候的经历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也许遭逢种种,就像一张形态各异的网,成人之后,它们就是种种戒条,以及种种处境。我时常觉得,我这一生似乎都黏附在某些个节点之上,以至于无论我有多么怀念那些天真无邪年代,也都不再想回去了。2.对于不被称作美女的我来说,她的那种天然的漂亮,是我学生时代里最大的幻想。之后,它删除了我的微信发现这个以后,我反而面色平静下来,终于意识到,一年又一年,长风过了一阵阵,当草木从裂缝里长出,如今群山盖满,我们真的长大了,再也回不去。从那天以后,我不在为自己的不漂亮而烦恼,所有人的命运之中,都不可避免的深埋着某些与生俱来无能为力,它们平日里不声不响,只在某些结局时刻,才让人看清楚。原来这世间草木繁盛再凋零,却也生生不息,当月影摇曳,我们才懂得,人世间的每一个今生今世,都不应被辜负。3.人在孩提时代最不喜欢苦,可人生之中,却一定要有一段时间学会苦,正如最美妙的茶,都强调苦后回甘,人也必须在尝过苦之后,再回头体会甜。4.自从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我想要填满的就不再是身体的胃,而是精神上的不满足,这种不满足来自于焦虑沮丧、虚无,以及壮志未酬,来自于一切自身以外的无所依靠。5.植物一颗一颗都自然朴素,没有一个发窘的表情,没有手足无措神态,它们不奉承,不逢场作戏,显露的是世界本真模样,唯有草木山石、日月星辰,才是大赏。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五):草木之间皆有情

  “青瓷瓶插紫薇花”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诗作。若是记忆不差,这也是去年从《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看到的一推送专栏文章的题目。作者从杨万里的诗句入手,将平日里能见到的紫薇花记录笔尖纸端。字里行间与作者有关的生活点滴以及与花草树木有关的史料趣事。细腻文字的交织下为读者呈现一篇带有科普和文学并举的文章。扫了一眼文章署名,曹萍波。一时间,文章和作者名字入眼并入心。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购买每一期的《三联生活周刊》都增加了几许额外的期盼。茉莉、银杏、麦冬草……这些或熟悉陌生的植物在她的笔下变得生动立体了起来,哪怕是那些被名家描绘过的植物在她的笔下写出了不落俗套的新意,读罢文章,总是不免猜想作者可能是上了岁数的饱学之士吧,否则,如此多的典故怎能如数家珍

  带着疑惑上网检索。得出了和心里猜测差距较大的答案。作者是在媒体工作的90后湖南姑娘。不觉惊叹令人瞠目的知识储备,随便一些古典著作中的典故,就被作者信手拈来,揉入文中。难怪曾经的央视主播邱启明在作者新书推荐语中这样写到“不识她的人绝不会想到这些文章出自一个90后之手,毕竟植物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是人到中年后才会特别流连和感化的,显然她很早慧。”评价的恰如其分。想来和我有同样感受的读者也是大有人在

  她的新书《万物赠我浓情蜜意》是她散间各类刊物文字的结集,她以温、暖、寒、凉四个篇章将51篇文章分别归类。一篇就是一种植物、一篇就是一段岁月感悟。特属于女生情感笔触,也为笔下的花草树木增添了几分诗意内涵

  作为地处塞北的读者,平日里能够见到以及认识的植物种类自然要远远少于生于江南水乡的作者,因此大部分的文章更可当做一本物候学的科普读物来读,而作者所描述部分存在与身边的苍耳、丁香等植物,在勾起内心共鸣同时,更感叹俯首之间皆学问。从年前购得本书后就时时在灯下捧读。流畅如诗般的清丽句子,令人折服。

  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的神经渐渐变得粗糙敏感,往往常会对忽视周遭润物无声美感,而实际上身边寻常树木的破绿、开花、结果,都是足矣让我们放轻松、慢下脚步欣赏的自然之美。

  已是冰雪消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时节,向作者学习拥有一颗亲近自然的心与细微处体察生活的美好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六):草木生活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 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 汪曾祺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了植物,也许源于奶奶家那一院子的花花草草。奶奶是一个爱花之人,也许是因为不想辜负这一份爱意,院子里终日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即便到了冬日西风萧瑟,屋内也不能少了植物的身影,窗台上的一大盆蟹爪兰正开的艳丽热闹

  在内心埋下的这份草木之心,在大学时候,发挥的淋漓尽致。从小生长在北方的我初到南方,加之专业上的需要,有一段时间基本上每个周末都会去植物园走上一走。随时捡起掉在地上的叶子,收拾干净加进带着的本子里,回去好做成标本。那时候,一起同去的学姐,有一本自己的标本本子,十分羡慕。

  课堂上要学习的专业课,让我有机会接触和认识更多的植物。当拿起这本书翻看的时候,简直有点雀跃。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从纸间跳跃而出:贴梗海棠、西府海棠、连翘、迎春、玉簪、含笑、玉兰、大丽菊、栾树、苦楝......这些在课本上的不知看过多少回,在植物园认过多少次的植物,和作者一起叫出它们名字时候那种心情,不爱植物的人是很难体会的。但如果你恰巧内心有那么一处花园,那么不说,你现在应该也会清楚明了。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七):读花写草,方是山河儿女 ——读曹萍波散文集《万物赠我浓情蜜意》 文/苏仁进

  春节过后的一个早晨,窗外正下着雨,雨有些大,隔着两层玻璃,也听得见雨点打在树叶上的声音。手机屏显示,此刻的即时气温是5℃。这个读数,和我的体感是一致的,露在外面的手,有种想随时缩进衣袖的企图。这是有雨的长沙冬天,最典型症状潮湿而阴冷。幸好,冷的只是天气,此刻,我正在读一本名字比物候温暖的书:《万物赠送我浓情蜜意》。这是一本关于树木花草的随笔集,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曹萍波,湖南广播电视台90后新锐女记者。据图书处的同志说,这是中南出版传媒今年重点打造的一本书。

  我看书有个习惯,理论书籍学术专作,先看目录、序言和绪论,了解它的逻辑结构和体例,然后再细读内容。若是文学类图书,尤其是诗歌散文随笔这类比较懒散的书,就是翻到哪里,便从哪里开始看,看得下去,就接着看,若是不大抓人,可能就不看了,或者暂放一边,若有机缘,再行召见或翻阅。这次也一样,随手翻到的一篇,叫《诗经里开出来的花》,篇名很讨巧很别致,写的是使君子这种植物。这植物我不了解,使君子这名字,我也是第一次听说。文章的第一句话差不多是跳到我眼前的:“在阳朔一家咖啡馆屋顶上,看到平生仅见的最大的使君子时,我几乎是吱吱叫着的。”接下来读到的,是这么一段:“中国人是每年只要进入农历五月,就开始集体恐慌,是为古人所称毒五月。”“人的遗憾归于人,植物却并不需要忌惮毒月,可能是天地之间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寒暑光阴都被它吸取了,这份天地阴阳之滋补难以估计,于是也就变得更为强大一些,拿使君子来说,每年毒五月对它而言,反而正当开花时节。”面对这样的文字,我想,即便是在流火般的毒五月,也舍不得犯困而耽搁读书的吧。

  随后翻到的一篇,写的是石榴。作者并没有一上来就谈石榴,而是先谈节气:“我相信如果没有节气,人们过日子就会变成一种冗长得繁重的负担。”“旧时的节日那才叫节日啊,像一枚枚闪闪发光的纽扣,牢牢的钉在时间的宽袍大袖上。解开一枚扣子,就能窥见一寸世事的肉身。”仅是这两篇读下来,我就不再企图随便抽检和试读了,而是规规矩矩地依照编排的指引,从头到尾读下去。我不知道,阅读过程中,是被这些草木拽住,还是被拈惹这些花花草草的文字拽住,或者,是被横行在字里行间毫无规矩的灵气拽住。

  全书共52篇文章,每篇写一种植物,按礼拜计,刚好是一个物候年的时间。无论你是植物控还是植物盲,书里呈现给你的,想必都是一个此前从未结识过的世界。你若是和植物控,有植物方面的专业素养,你可以在这里看到花草树木别样的风华和习性,它们虽然还是在自己的门纲目科属种亚种变种里,但已然有了不同的气质和面貌,在一个打破了动植物界限、跨越了生命疆域的世界里,除了能够感知凉寒暑热四时变化,它们还会笑还会哭,有欢乐也有忧愁;有眉眼低垂的孤芳自赏,也有壁立千仞的无欲则刚。它们不只有根茎叶脉花萼果皮,也有腿脚翅膀天空梦想;你甚至都会觉得,自己从前对植物的认知,是不是发生了偏差,或者产生了习惯性忽略。而如果你是个植物盲,那么正好,你可以随着作者的视角,走进花园,踏入原野,徘徊路边,俯首脚下,从此,这视野之内的一花一草,你都可以像喊自家或邻家孩子一样,喊出它们的名字,知道它们的来处和去向。原来,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气,会撒娇,会任性,会有自己的品性和操守。从此,你开始心有戚戚,只为拥有了一个更广袤的世界。

  但是如果你以为徜徉在这书里的整个过程,不过像春天踏青一样,背个照相机,举根自拍杆,东瞧瞧西望望,便可悠哉游哉,领回满园春色,那就不免有些辜负了。阅读好作品,很多时候不可以太分心。因为书里的很多地方,你不仅得要聚精会神,还得屏住呼吸,才可登堂入室,领略到最美的风光。先不说文章里时时冒出的既冷僻又鲜活的词章字句,光是引文中触及到的古书古籍,就不下几十种,诸如《尚书》《周易》《诗经》《楚辞》《礼记》《山海经》《黄帝内经》《尔雅》《吕氏春秋》《史记》《世说新语》《本草纲目》《说文解字》《齐名要术》《花经》《茶经》《南方草木状》等等,看到都会令人有种并腿立正的肃然。典籍里的先贤们,或蹲于高处,或逗留云端,或静候枝头,只等作者一个轻盈的手势,便翩然而下,适时而至,点染在灵动的纷呈的文字里。至于其他诗词歌赋、历史掌故、逸事风物,更是俯拾皆是。你都不知道,到底是这些资源丰厚了文章的底蕴,张扬了作者的学养,还是作者的才情,滋了这些冷冰冰硬梆梆的典籍和掌故,让它们灿然起身,水灵灵笑盈盈地雀跃在你面前。这种雪落无声的人文氤氲,使书里的花草树木,早已脱胎换骨,旧貌新颜,律动着一种优雅的仪式感。

  在《哪一抹夏夜的幽梦》一文中,作者写到:“哪一瞬间,几枝睡莲于我,就像是睽违已久的故人,很久不见,我们早已能够心平气和地相对而坐,说彼平生。我爬起来,走到它跟前,想了又想自己这些年走过的路,如果不是那年高考失利,或许我会去更好的大学,然后遇到完全不同的人,成为一个与当下完全不同的自己。嗳,可见人生的每一个细微的岔道口,都会导向截然不同的道路,也说不出是高兴还是伤感,总之突然想哭。”在谈到木槿时,作者又写道:“原本,我对花茶是没有太多兴趣的,何况木槿已经足够美,根本无需用功效之类的特质再去取悦世人,但它偏偏很是实诚,实诚到花、果、根、叶和皮,无不可以入药,入茶。于是我想,植物的世界里,施惠于人的最高境界,也不过就是这样吧?清丽、细密、均衡,明明对自己的高挑身姿和花瓣质感都作了严格的造型规划,却连供人咀嚼也在所不惜。”到了五色梅,“不管世人如何嫌恶,从来都不会不安,可能它早已心知肚明,那些能说出名目的琐事,其实都不值得不安,世上的不安不是冲着实处去的,不安应该要用来对付未知的生命,或者即将被占领殆尽的生存空间。它既已千里迢遥来到异国他乡,除非碰上灭门绝种的大灾大难,否则,后半生都不会有什么悬念了,既然不会大富大贵,那么不如保持好的心态, 至少也能衣食无虞,再说了,植物一经生长,一整套生命的 程序都平平整整在那儿摊着呢,要不安干什么?还不如过一天算一天,哪怕又贱又苦,也要奔着各种花好月圆去嘛。

  以上提到的植物知识、学养和底蕴、因植物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也许还不足以成为你喜欢这本书的借口和动力。因为,植物知识,它肯定比不过植物学专著;学养和底蕴,它肯定比不过国学典籍;生命的感悟和思考,它更比不过哲学家的箴言录。诸如此类的大典华章,好固然是好,都是可以让人醍醐灌顶肃然起敬的东西,但到了散文里,也只是甜美的原材料和贵重的辅料,要做成可口的文字大餐,还需要大厨的手工和魔力。那么,这些之外,是什么可以让行色匆匆的读者停下脚步,静心品读这些文字呢,我想主要的,甚至唯一的,便是可读性。可读性这东西,还真不大好说,或者说可感可觉,但不好言说。它是一种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轻松、愉悦,不知不觉就读完了的那么一点朦胧又不朦胧、清晰又不清晰的意蕴,可以说是才气和灵气,也可以说是文字的魅力和张力,总之就是那么一种暗暗的牵引力,把你朝文章的下一行句子下一个段落里拽和拖。如果一定要硬性归拢一下,我以为就本书而言,其可读性大约有这么一些:灵动之美,圆润之美,器局之美,意境之美。

  这灵动之美,处处可见。书里的每篇文章,文字都极为生动,好似长着翅膀,在惬意地飞翔。作者用词奇谲乖张,精灵古怪,能冷词热用,又不落俗套,好像是被充沛的雨水和负离子包围着,时时处处都有意外的灵气在汩汩冒泡。譬如文字里的修辞,大胆奇特怪异之余,却又很贴切,一点也不硬不隔。比如,形容垂丝海棠是“总能美得人狠狠一激灵,眼睛都恨不得伸出手去摘”,“反正是所有的光芒一齐涌来,所有的恰好全都凑齐,美得叫人愣怔失语”。写高考过后孩子们放松的心境:“如此悠闲,守着满满的一天星星,好像只要心头无事,便可以任性地把满天星星在眼睛里逐个摁亮又摁灭。”这样的灵动,好比把懒洋洋的文字从字典里一个个喊出来,吹一口气,就成了漫天飞舞的蝴蝶。

  在协调圆润方面,作者似乎有一种特异的万能胶水,能将植物知识、文史典故、生活经历和生命思考,圆熟地捏成一个血脉相连的机体。在其笔下,植物让文章有了生机,文史让文章有了底蕴,生活让文章有了质感,哲思让文章有了深度,而通透的灵性和才情,则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所有的气流相互融汇,相互滋润,又相互提携。谁也不缺位,但谁也不越位,便有了一种恰到好处的流畅和圆润。这种马踏飞燕般不着痕迹的功夫,需要老成而老道的打坐和修炼,而作者却只是个90后小姑娘,不能不让人有种刷新界面的惊叹了。就像她在三联生活周刊开的“物候志”专栏,每周一篇,阅读量低则5万,高则10万以上。而大量留言当中,感叹最多的便是:如此老道的文笔和通透的人性,怎么也想不到出自一个90后之手。

  至于器局之美,书里写的虽是花草树木,披露和展现的并不只是微情小义,更有大情大义。一树花草,在繁华的植物界,是渺小而孤独的;一个人,在喧闹的人群中,也是如此,然而,在某时某刻某种机缘中,当这两者轰然对视,便有如雷鸣电闪,山河起立,视野也遽然开阔起来。印在封底上的一段文字,可能是关于这一点的最好的昭告:“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想过一种有季节感的生活,遇见一篷干花,一把狗尾巴草,一泡陈年的老茶,一棵捱雨的梅子树,一截落满青苔的阶梯,一段樱花浪漫的山路,或者一袭叶尖的白雪,都或欣喜不已,这个中意味不好形容,就像突然有一天,少年人历得风尘,原是一树青果子,夜来风雨,正在生涩着担心着,晓来望去却忽然有些熟了,于是顿悟和感激。”

  最后是意境之美,鲜活的画面感,涌动的情绪波,是阅读中获得的另一种感觉,它能让你读着读着,就忍不住陷身其中,左摇右晃,伸手便可触摸到花瓣的肌理,接住叶片上的水珠,思考比花柔弱比梦深远的生命。比如她写含笑,“灯光遽然亮起,满眼都是年轻肌体闪闪的光泽,像一片一片狂热的小小的发电机,呼啦啦地蓄着势。”再比如她写海棠,“既有完美的肉欲的身形,又有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姿色。盛装时是宇宙洪荒,柔媚处有切切梦呓,必须是集合女皇、战士和女人于一身,才能开出来的花,其明艳大气之不可方物,简直是东方花木的极限。”

  我想,正是这些美好,综合担当了全书的可读性。加之作者仿佛有一套极其敏锐的感官系统,于是对每种植物的形、香、味、品,都抓得极准,转化成文字后,便无不水灵鲜活。丁香的香,是“不圆融、不通透、甚至过于刺激,隔着很远就能被它醒脑和召唤,对于路人来说,如同一场快速的下坠。”红枣煮甜酒的香,又是“揭开锅盖时云蒸霞蔚,亮亮堂堂的,香味飘出去有一站路,简直整个巷子的狗都会叫起来,此起彼伏,锵然成韵,像是大户人家派头。”

  行文至此,按作者在书里的说法,已经有些“碎碎念”了,那么,就索性用书里的话来替本文打结,以便使这篇读后感更加接近原生态:“草木是什么呢?草木是季候的甜美句点,是年份的诗词断行,它见证过人们坐在谷仓里痛饮春醪的沉酣时刻,也目睹了人世间最宏大无常的生死歌谣。当人生变成一条有去无回的缥缈长线,而幸好草木有 陪伴,四季有轮回,它们在每一个人的命途上结绳记事。所以草木不是草木,草木是你需要刻度,刻度也需要你。是相爱的人必须记得,是相知的人等待回首,是远行的人要回到故乡,遭逢那记忆深处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瓦。”

  刚刚,鸡年正月十七日午时,本文正要收笔时,看到湖南广播电视台周石星先生一小时前发的微信,转发了中央二台《第一时间》栏目的“今日推荐”,推荐的图书便是《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这本书。在转发这段视频时,周石星先生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夫曾曰:马栏山文章写得最好的,非曹萍波莫属。号称人才济济的马栏山人似乎并不服气。待《万物赠我浓情蜜意》一出,这位90后的小姑娘,就秒杀了所有的所谓才子才女。予谓不信,可以去买一本书看!”我以为周先生这段文字的精准和力道,远远超过了我前边的所有文字,故特叨光借用于此。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八):我真的从不怀疑,人生一定是在能够收容所有的异见之后,格局才骤然间变开阔的

  从重庆到石家庄的飞机降落时,《万物赠我浓情蜜意》刚好看完,一抬头,笼罩着雾霾的石家庄灰扑扑地摊开,我也心灰意冷。然后,就在快出机场路时,公路边突然闪现出金黄色的丛丛枝条,刚好冒出公路栏杆让我瞧见,立即有一股活力慢慢涌动而且激荡起来。这种因植物而转化心情和感受的能力,尤其在你读完《万物赠我浓情蜜意》后,会悄悄增强。

  一直不知有这本书,去年央视推荐的《草木缘情: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已算是有关植物类比较好看的书了,但令我失望的是这本书还是知识介绍太多了,力图“左手文学,右手科学。编织结草搭建起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全书笼罩着正统的味道,让人感觉还是在学语文,单纯的介绍文学中的植物,但缺的是人与植物的互动和交流,所以我都是去图书馆借来看的而没有买。而这本书,才是人与植物的真正交融,相依为命、相知相守、互诉衷肠。幸运的知道这本书,归功于我关注了三联生活周刊的微博,某次,读到了物候志中的《桐花万里丹山路》,惊见植物与感情的完美结合的文字,读到最后,才知道这些文章已结集成书。

  看这本书时,真是舍不得看完啊,若一目十行则真是暴殄天物。我不但晚上细细地看,这两天连早上也早起看,6点多就起床;包括今早,11点半起飞的飞机,我仍然6点就早起8点就到机场,就是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这本书。面对作者超凡的文字表达能力,简直让人感叹世间竟有如此的才女,写出了人类所有的感觉,那些人人都会有的感悟,但只有她能恰到好处、恰好其分地替你说出来。我也是植物控,但就是写不出来对它们的怀念、赞叹和喜悦,当有人能替你表达时,你的心中充满了对她的敬意,就像当你木讷时,有人及时地替你表达了感谢之情。按理说,我早已过了那种少女才有的多愁善感,但她的文字,却能疗愈我的所有成长的沧桑重回单纯的童年。

  虽然我也喜欢植物,但没有作者研究得深入,作者阅读过好多书哪!所以好多诗句或植物故事都信手拈来,插入得恰到好处,比如“名”和淫羊藿名字的由来,比如“勾芡”的芡来源于鬼莲,比如夹竹桃因叶似竹、花似桃而得名,比如用狼毒纸誊写的经文,因含有毒素,老鼠不咬、害虫不蛀、千年不腐;而小小的莼菜,竟然引出“人生最重要的是能够顺从自己的想法”的终极感受!还有就是对许多相似的植物都能抓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我却只是单纯的喜欢,或是因怀念童年时那段自由自在的生活而起。

  所以,整理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时,我主要整理的是能体现她的那些非凡的文字表达能力的文字,以让我能慢慢品味。首先是对植物的描述:

  一植物

  1 泡桐

  唯一的抚慰倒是,每次推开宿舍窗户透气时,一树高大的泡桐会轰轰烈烈伸到脸前。

  2 橘子花

  那条路上夹道种的全是橘子树,那种饱满的丰腴的白色花朵一簇簇地压坠在枝头,我永远记得香,一种厚厚的香,那香里有晨曦与晚风的质感。

  3 海棠

  比如麻叶海棠,花捏上去薄薄脆脆的,有玻璃质感,单看姿色其实很平淡,一旦开足了凑成花穗,就浑然地有了气场,一簇一簇变得娇媚而挺括。西府海棠,树形特别美,它就像自然这位设计师的心头宠,主枝侧枝都被造型成了最好的形态。再如垂丝海棠,总是美得人狠狠一激灵,眼睛里都恨不得伸出手去摘。还有不高不矮的树形,足够你闻到芬芳,也足够你仰望,反正是所有的光芒一齐涌来,所有的“恰好”全都齐凑。

  4 丁香

  丁香的花序是最粗糙的,就是由简陋的花朵复制粘贴而成的。

  5 藤椒

  第一口(混有藤椒)茶汤进入,喉头仿佛点着了落日,你只消闭上眼,从头发梢开始,一种细密的乡愁会嘶嘶啦啦地烧遍你的全身。

  6 栾树

  也不呼朋唤友,就独自一个人,与那一片栾树,去相逢,去寒暄,去仰止,去沐浴它的恩情。而那些上了年纪的树,其实就像上了年纪的人,不仅仅携带着岁月的痕迹,也带着自身在漫长光阴里熔炼出来的性情。

  7 杨柳

  最热闹的是杨柳,嫩叶像一件鲜绿色的薄纱,披拂在天地之间。

  8 蔷薇

  直到看到它们(野蔷薇)真正的怒放,才知道,占有它根本就是一种反人伦。任由花开花谢,管它云卷云舒,才是对它最大的爱。白蔷薇经雨,或许算这世界上最令人茫然失语的一种情形吧?人类的语言系统里找不到那样的一种心疼和悸动,去描摹那一刻的战栗,即使勉强为之,也必定有殊难匹配的无力。

  9 玉兰

  在植物界,或许玉兰算不上拔尖的漂亮,但一定是惯见好东西的角色,所以它从来不需急不可耐地用金粉金沙粉饰自我,只需展现植物的原始神态就够了。要知道,植物真正的原始神态,必然包含着生物最强烈的初始欲望——比如花形要硕大,色泽要洁白,气韵要高贵,要长在人类不能轻易够得着的高度,仅供瞻仰。

  10 荷花

  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荷花,像我小时候在故乡见到的那样野性和纯粹,在那一望无际的自然水域之上,它们的每一场盛开,都像穿越一个乱世。

  11 栀子

  当面对栀子花说出“香死了”这三个字的时候,我大约停顿了有一秒钟,因为我突然惶恐,惶恐生命中的很多痛苦都是起源于此:那些被匆忙说出口的赞美。

  12 辽叶

  辽叶既然是药,它的味道理所当然地就带着些清苦,这是治病救人应该有的庄重和肃穆——我觉得,这一刻,作者似乎化身为一本正经的老医生!

  13 昙花

  我觉得每个人的一生,都应该去看一场昙花开,看它如何陪伴和慰藉你的日常,看它如何石破天惊地绽放,然后从命运的裂缝处一跃而下,只有这样,才跟自己和解。从此,窗外有雨,枕畔有花,平静风流了此余生。

  14曼陀罗

  我见到它们时,它们正貌不惊人地开在毫不起眼的寻常院落里,隐藏了自己复杂的身份,低垂着头,安然寂静,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迟暮美人,年轻时曾颠倒众生,待岁月蹉跎时,归隐故乡。

  15 三角梅

  它那种永远也花不完的肆无忌惮的精气神儿,几乎可以从春开到秋,蛮横和活泼得令路人侧目,以致于每阵熏风吹过,仿佛一片兴头头的大火撩了原。那些上了年纪的老房子,多数都有九重葛(三角梅)的身影,它们趴在那些风雨剥蚀的房屋门墙上,像是跟倔强的命运握手言和了,从此不再想闯荡世界,只愿在此老朽一生。

  二感悟

  1 那时她才13岁,但她的身体里那种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力量,早已显山露水。她的男朋友,安静、隐忍,看起来也单纯,身上的气质像雪,有一秒钟将21世纪的校园变回20世纪80年代的能力。

  2 所有人的命运之中,都不可避免地深埋着某些与生俱来的无能为力,它们可能平日里不声不响,只在某些结局时刻,才让人看清楚。原来这世间草木繁盛再凋零,却也生生不息,当月影摇曳,我们才能懂得,人世间的每一个今生今世,从来都不应被辜负。

  3 我真的从不怀疑,人生一定是在能够收容所有的异见之后,格局才骤然间变开阔的。

  4 遇到了某个人,经历了某件事、某个瞬间的闪念,就会发现,自己正在一点点地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前进,正因如此,活着才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5 而植物,一直就是我建立的这个躲避烦躁、寻找寂静的堡垒,它们总是无声地收留我,理顺我的毛发,让我勇敢地无数次地返身归到冗杂、烦躁的日常生活里,保持平静的力量。只有与它们(植物)对视时,才能让我离开紧张不堪的现实生活,进行一场短暂的、安全的逃亡。

  6 春花秋月,你可以欣赏,但更需深知它生不带来死不带走,唯一的占有它的方式无非就是相对无言,然后一生都忘不掉,某年某月某天,它在风里头的样子。以及风一过,它的花香得人没处躲也没处藏,直令人双膝一软,恨不能扑进花丛。

  7 暌违多年的草木,再相逢时,真是叫人肝胆熨帖啊。

  8 她的人生几大苦一样都没落下,就像人家说的,出身与命运相勾结,布下取人性命的连环套,但她都顽强地从中走过来了,而且几乎不跟人诉苦,偶尔一句也是云淡风轻,始终不让自己身上散发出一点苦味儿。

  9 如同坐在故土的门槛上,一切的老式经验,无不深深埋在市井小民的生活细微处。

  10 我娘从来不会教我什么大道理,但她已经把精致传递到我的心智与味觉中,从而让我更加快意于自己细小而伟大的生活。

  11 是真的,美好的植物名字从来不是藻饰,它们都是诺言本身。

  12 外婆开始烧水做饭,屋顶的炊烟像待叙的心事,袅袅地朝天空倾吐。

  13我相信如果没有节气,人们过日子就会变成一种冗长的繁重的负担。

  14 怎样判定好书,就是能让初读如同重读,而每一次重读又都如同初读。判定喜欢的植物也是如此,如何判定自己与它有缘分,不过就是与它初遇如重逢,而每一次重逢又都如同初遇,那种一重一重的、不断开出来的、新簇簇的惊喜。

  15于是,他们往往一有机缘吃到童年记忆里的东西,就像火药接上了那根引线,顿时就被抚慰到了。

  16 总之后来的后来,我如约上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看了很多花花世界,甚至爱过好几个人,他(父亲)仍然在围着我的人生而活。——这道出了中国传统式父母的现状,央视的那条广告“等你长大了,妈妈就幸福了;等你结婚了,妈妈就幸福了”,不知要毒害多少人!

  17 正如一个人所读过的书,很多时候就像一种因,它们会潜伏在这个人的命运里,可能终生混杂在记忆中,但一旦有某个机缘重新遇到或想起,它就会变成一种古怪的、难以形容的果,与这个人产生一种既亲熟又背道而驰、既互相厌烦又彼此信任的联结。

  18 要知道,活在这个暴戾的世界里,给别人的情绪染色,往往是赢得喜爱或关注的最快捷方式,因为在情绪的深渊边,拉人一把或推人一把,准能让人一辈子记得你。

  19 虽然一切的讯息都无限宽广,但到了她那里,她能够将它们一一听取,然后拉长、擀细、揉捻、抽丝,最后织成云锦——作者对一个人吸取并运用知识的比喻令人佩服。

  20 所以相似我,只有当你有能力俯瞰众生时,真正的选择自由才会出现。

  三其他

  1 前段时间查过关于乌头与附子的知识,说乌头是四月采,附子是八月采。但作者在书中说母根是乌头,侧根是附子,两种说法有些区别。还有,对于木芙蓉,作者说它们似乎有变色的能力,说好的白色,开着开着就变红了。前段时间看过华南植物园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是说它们一天之内由浅变深,至少3种颜色,虽然两种说法也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因此,我都还需要去考证一下,不为对错,只为安顿自己,毕竟心存疑虑就不能很好地爱它们。

  2 书里不但有歌,还有我喜爱的作家刘瑜也适时出现了“凡是能令你烦躁的,必然能帮你抵抗抑郁”。《关于故乡的一些计算》这首歌的歌词,可能只有在农村里生活过的人才能看到它的美:几只鸡构成一个/小有规模的黎明/几只鸭跟着竹篮子/去浣衣/是谁在钟敲三下时/成为女人。。。。。

  撰文整理刘萍 2017年3月22日

  http://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088228826217049&mod=zwenzhang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九):植物性格,满纸花香——读《万物赠我柔情蜜意》有感

  植物性格,满纸花香——读《万物赠我柔情蜜意》有感(1099字)

  作者:苇眉儿

  张九龄写过这样一首诗:“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有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曹萍波的《万物赠我柔情蜜意》一书,再次诠释和解读了张九龄诗句中的“草木有本心”这句话,她钻入草木的世界,一点点朝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前进,留给自己一个通道,切换给读者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和天地。唯有草木山石日月星辰,才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好的奖赏和赐予,如果你懂,如果你愿,如果你爱。

  植物之于我们,一棵一棵都朴素自然,草木才是凡夫俗子的我们毕生寻求的永恒答案。历史的长河中,任何人的一生都只是短短一瞬,须臾,刹那,只有草木,世世代代年年岁岁生生不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这个晴好春日我执一卷《万物赠我柔情蜜意》在手,深切感受到,人类渺小,如草芥,如蚂蚁,如虫豸,世间的轮回,草木的荣枯,星辰的运转,自然界的规律是这般循环往复,二十四个节气永不知疲倦厌烦。正如哲人所说,我们所见的是暂时的;我们所未见的,才是永远。“我在世上已经了无牵挂,只对于时序节令的推移,还不能忘怀”,《徒然草》中如是说。所以,我愿意走进自然,敬畏自然,深入曹洪波的《万物赠我柔情蜜意》的花是花人是人中,学习书中叙写的植物性格,掬一捧花香莹润心田。这一刻,知足,丰盈,宁静,且美好着。

  细细读来,此书既是有关花卉的随笔,更是博物百科知识;有文学的价值,有美学的意义,更有修为中同生长共绽放人与花一期一会的相逢有缘。那些个花花草草,视之怡情,食之养生,读之清心。草木情结,人格隐喻,在作者曹洪波的笔下读者能够从花草树木的身上见人性、见命运、见历史、见修行,可触摸,可细嗅,可交谈,可促膝……解读花语,诠释初心,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在一棵树下,在一株草尖,在一朵花中,都必须永葆谦卑姿态。

  佛陀云:“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丛林,稻麻竹苇,山石微尘,一物一数,作一恒河,一恒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内,一尘一劫,一劫之内,所积尘数,尽充为劫。”这一刻,读者尽可自己去顿悟,去警醒。

  春日,陌上花开,一朵一朵的花,骄傲绽放,但却静默如迷,令人亵渎不得。虔诚唱出心中的歌:“房子还是这么矮,樱花树已长得高高,向着晴朗朗的蓝天,亮出一身活泼泼的花……这是邻居家的树啊!听春风敲锣打鼓,正把花枝送向我的窗户。”

  植物性格的清澈简单,满纸花香的清芬盈心,趁春日晴好,一起跟随作者曹洪波的步伐,去爬树,来赏花,透明敞亮地畅游这世间一番吧。人世间的喜乐哀愁都会如约而至,该睡睡,该吃吃,生老病死是最美的结局。春风敲锣打鼓,正把花枝送向我的窗户。渐入佳境的感觉,真好。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读后感(十):如果你也热爱植物,应该不会讨厌这本书。

  关于植物的诗,很喜欢两句。

  一句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一句是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一句言其生命力,一句写其性格。

  “离”这个字,很多人不喜欢,因为下意识会将它与“离别”、“离愁”、“离人”等伤感落寞的情绪、意象关联起来。但如果用它来形容植物,比如“离离”,会陡然摇曳出一种繁茂浓密的鲜活,生机勃勃。

  “草木有本心”,这“本心”为何物,就要说到我最近买的这本书了——《万物赠我浓情蜜意》。

  作者在提到大家忌惮的有毒植物时说,“人活在世上,尚且要有性格,植物怎么就不能?”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借植物移情抒怀,但到底,有多少“本心”是别人强加的,又有多少“本心”,是植物自己的呢?

  “万物赠我”,“万物”是主语,是施者,而“我”,只是受者。以一个受者的姿态,去平视或者仰视万物,才不会让主观情绪蒙了自己的眼。能赏其形者,不一定知其本心,能知其本心者,必不忘其形。

  喜欢这本书,大概就是因为作者眼中、笔下的植物,有形亦有性,有情有义。

  她写荷花:

  “大概是有点儿像一个看透了红尘的僧侣,行过乱世,归于迷津,而辽阔无涯的水域,就是它的桫椤。”

  她写夹竹桃:

  “同时拥有这样古怪的气味,却又有清新凛冽的外貌,简直像一个同时怀揣着枪和玫瑰的女人,奔赴前路的陷阱,要去杀人,或者爱人。”

  她写凌霄花:

  “懂得顺势和借力,然后一心一意默然生长,寂静向上,在最广袤的天空里延展自己的时空。”

  可归根结底,植物是植物,人是人啊。我们从草木身上学到的,可能不是草木的道理,只是人的道理。

  我们爱植物,可能是因为,在想弄懂它们的时候,我们反而慢慢懂了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