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被囚禁的女孩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被囚禁的女孩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5 21: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被囚禁的女孩读后感精选10篇

  《被囚禁的女孩》是一本由[美] 香农·柯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6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被囚禁的女孩》读后感(一):缺陷也可以成为一种武器

  无情型人格障碍也称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这类人情冷淡并且无法正常感知各种情绪。美国女作家香农·柯克的处女作《被囚禁的女孩》中的女主人公丽莎便属于这种类型。只不过,以往的犯罪小说中的歹徒通常都是无情型人格障碍患者,而香农·柯克则反其道行之,将受害人丽莎设定为无情型人格障碍患者。

  这种人物设定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感觉,而在故事中,“猎人”与“猎物身份的反转,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十六岁的怀孕女孩丽莎遭到歹徒绑架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少女那样惊慌失措。因为她无法产生各种情绪,并且还能根据实际需要对情绪进行控制原本,歹徒以猎人的身份捕捉猎物,可丽莎却能够绝地反击,利用囚禁自己房间中的一切物品制造了一个“死亡陷阱”。

  香农·柯克的这种设定,不只是塑造了一个性坚韧聪明过人的少女形象,更重要的是,她试图让人们明白:所谓的“人格障碍”,并不一定就会危害他人、危及社会。丽莎虽然缺少情感体验、缺乏对于情绪的感知,可正由于她的这个特性才能进行自救并协助警方一举擒获绑架怀孕少女、贩卖婴儿的犯罪团伙。

  可见,所谓的“缺陷”如果能够被人善加利用,那么便会成为一件利器。从这个意义上说,《被囚禁的女孩》让我们了解人类大脑的无穷潜力同时提醒我们,对于那些患有某种人格缺陷的人切勿戴上有色眼镜。毕竟人是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的生物。同样是无情型人格障碍,在某种环境下进行正确引导,那么患者就会成为像丽莎那样的人:不会被脆弱的情绪打倒,从而让大脑在冷静中一步步地思考,进而解决当下的问题

  在故事前面,作者交代了丽莎被人视为没有感情的“怪物”,可这个“弱点”在极端环境下反而成为了优势。受害人成功反击,绝对不是靠着一时的“勇猛”,而是在冷静的观察分析之后采取的手段。如果不是因为丽莎具有冷酷性情,那么恐怕她也会成为被抛入废弃矿井中的冤魂。

  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而通常来说,对于那些患有人格障碍等性格问题的人,大家总是习惯怪异目光来看待他们。比如故事里的丽莎,就经常因为性格问题而遭到别人的歧视。但是如果我们意识到,其实并没有什么缺陷一定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敌人”,因为缺陷也可能成为优势,那么我们也就不必对他人以及自己的某些“缺陷”带着那么多的恶意看法了。

  《被囚禁的女孩》读后感(二):哦!我的上帝呀!我到底tm看了本什么鬼!

  在微博上看到安利就马上买来读了 现在无比后悔自己的20块钱 微博上安利说的好像是什么女生应该读读 了解一下万一遇到类似的事可以如何应对(大概是这样吧好像 记不太清了) 但我tm看完这个书除了遭到了精神侮辱、懊悔浪费了我几个小时时间和20块钱以外没有了解到个鸡毛 这本书的简介应该是一个长得比静香美、学习比出木杉好、家里比小夫有钱、武力值秒杀胖虎、神奇道具比哆啦A梦能个的高中孕妇是如何打击犯罪的 而我这个失眠版的大雄大概能做的只有等死吧

  女主角从小的成长经历都是为了这次绑架以及逃脱后对绑架团伙的售后服务准备的 所有的罪犯没有一个出彩的 我甚至没法在脑子幻想出他们的样子 至于其他配角 除了是为了女主被绑架而存在就是为了衬托女主的玛丽苏人设而活

  其中的诸多玛丽苏情节我真是翻着白眼看完的 说实在的 这本书就很青黄不接 当小说看的话平淡无奇一路开挂 当自救手册看的话也是过于主角光环 反正我的话就算看一百遍这书 等到了真被绑架的那天也会尿裤子

  整本书读起来十分无聊 因为这基本上就是一本基于玛丽苏或者霸总类小说的框架而成型的书 女主角无比冷静 十项全能 成绩优异 那个男警察天赋异禀眼神好且过目不忘(可能是黄蓉他妈转世) 当然这些也可以用大脑开发的比常人要多来解释 但是给我的感觉更像是用过修改器的游戏一样 越看越无趣越看越恶心 而且很多都是为了凸显人物而按排出的剧情 比如 从小接受教育就是“有困难找警察”的我很难理解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在自己弟弟被绑架后选择自个蹲点而不是找警察或者成年人,而且作者给出的理由在我眼里都太牵强了 再比如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把绑架想象的太简单了 还是单纯的主角光环 女主被绑架就是为了逃出来的 就差写个智力障碍来看着女主了

  读的时候能经常读到作者的嘚瑟 也是挺符合玛丽苏这个本质

  至于翻译真的是干涩的可怕 读的我想睡觉 但的确翻译是件难事 我翻译的话能翻译通顺就阿弥陀佛了 但还是希望译者以后加油吧 毕竟我觉得好的翻译读起来应该像是火车一样 一节接着一节 特顺畅 而不是晚高峰时的二环路

  如果是初中的我大概会很喜欢这个小说吧 想变成文武双全白日梦女孩

  最后 没准我没花那二十块钱来买这书的话我能给2星,身为一个穷鬼,想到自己花的冤枉钱就痛苦到窒息

  《被囚禁的女孩》读后感(三):谁才是猎物?——《被囚禁的女孩》有感

  lue编辑

  猎手与猎物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就是一场猎与被猎的关系。对于猎人来说,成功猎捕到猎物之后就是一场收获;对于猎物来说,被猎人抓到基本上就没什么下场了,结局有很多,但是基本上都不好。例如在狮子老虎猎捕羚羊的时候,身为猎物的羚羊被抓到的唯一下场就是死。可以说对于猎人而言,基本上是根本不害怕猎物的,因为猎手对于猎物来说就是天敌一般的存在。但是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是针对的不同物种来说,如果是同样的物种,例如目前最聪明的人类,那么情况就不太一样了。在人类中的关于绑匪绑架人质的情形中,绑匪无疑就是猎人,而此时的人质无疑就是处于弱势地位的猎物了。一般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人质能够顺利逃脱绑匪的魔爪就已经算是非幸运的了,但是在《被囚禁的女孩》这本书里作者香农·柯克则完全颠覆了这一惯例,在这部小说里面,你会看到猎物与猎手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绝对了,也不再那么简单了。

  在这本书中作者采取了两条线索并进的方式来展开,这样有利于使我们读者能够全方位感受这一绑架事件严重性。由于本书是一部悬疑类的小说,所以悬念安排好坏其实也决定了本书可读性的强弱,作者无疑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整个故事以最开始受害者被绑架的女孩多萝西事后的回忆开始,从被囚禁的第4日开始回忆,作者直接采用了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进行描述,这样更容易让身为读者的我们引起情感上的共鸣,那种氛围更能够够感同身受

  这个故事的情节内容比较简单就是一个怀孕的未成年少女在出家门的路上,突然被莫名的绑架,然后被关在一个三楼的房间里长达三十三天的故事。可以说如果一开始就将女孩的身份交代清楚的话,可以说本书的那种悬念感就会降低很多,所以作者在交代多萝西的所有身份之前,首先就通过多萝西本人将自己被囚禁的地方的环境进行了描述,可以说身为读者的我在看到作者的这些描述性的文字的时候我很难想象,一个未成年少女怎么能够逃脱出去。明显被囚禁者和绑匪的力量相差悬殊,作者为了弥补这一切,对于被囚禁者多萝西的人物设定也启用了加强版模式,多萝西的情感控制能力相当强,而且观察事物以及思考能力也是非常的突出,这些通过很多细节性的文字就可以发现,例如:“反复地默念着一路上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包括一些平时可能根本不注意的细节,直到每一个画面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里......2.4分钟后,风暴就袭来了......”可以说这些描述性的文字出现在刚刚被劫持的女孩身上是令国人不可思议的,明显这个女孩也不简单。

  那么绑匪能够像对待之前的那些受害女孩们一样对待多萝西吗?这一次的猎物会和之前一样吗?可以说,这一次情况出现了反转。而作者在描述这一切的时候还通过另一条线刘罗杰探长对对本案件的侦破过程进行展开,相当于从内外两个方向同时推进,到底最后女孩是最后成功自己逃脱并化身为猎人来猎杀这些绑匪和丧失基本道德底线的买家们还是刘罗杰探长及时赶到阻止绑匪杀害女孩并将这些违法分子绳之以法呢?就请读者们尽情享用这场悬疑大餐吧,相信你一定不会失望的!

  《被囚禁的女孩》读后感(四):活着,就是最大的筹码

  文/叶子

  生而为人,我们都是带着自己的命,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界。接下来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生活,也许名利双收,也许一败涂地,但最终我们能带走的,也不过就是这条命罢了。所以,人生在世,活着,就是最大的筹码。

  一个年仅十六岁的怀孕女孩丽莎,在某天上学途中,无端遭到绑架。所幸,绑匪目的在于她未出生的孩子,所以,未遭遇杀害的丽莎,在自己活着这个最大的筹码基础下,不断增加新的小筹码。在被绑架的日子里,丽莎镇定地观察并记录绑匪的作息时间,秘密搜集有助于逃脱的物品。最终,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战。不仅使自己获救还救出了另一个女孩并抓住了绑匪。

  上述故事出自香农•柯克所著《被囚禁的女孩》一书。猎物利用一切可以帮助自己的物品,一点一点的设下一个死亡陷阱,静静等待猎人的踏入,完成一场完美的绝地反击。

  全书进展缓慢,大多是通过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来完成叙述,较为直白枯燥。直到女主人公反击之日的那天,就好似过山车前那段平缓的路程终于走完,突然开始垂直下落,读者的心情也随之跌宕起伏。反击的进程一波三折,很容易就抓住读者的心脏节奏,这段可称为全书最刺激精彩部分,也是猎物与猎人角色终于反转的有力证据

  这场猎物与猎人角色完美对调的反击中,女主人公丽莎对自我情绪的控制几近完美,这是她在这场反击中,除了生命以外最大的筹码。究其根源,女主人公是无情型人格障碍患者。这样的人情感冷淡,本书中女主人公甚至可以自由控制相应的情绪,就像开关一样。这样的人原本是很可怕的一类人,但是本书却打破这个这个常规认知,让我们见识到这种性格的魅力。这就像作者在女主人公极其弱势的情况下,依旧让女主人公运用智慧,将猎人与猎物角色精彩反转。

  情绪之外,女主人公还拥有智慧和缜密的思维这两样不轻的筹码。陷入困境后,女主人公没有绝望坐以待毙。而是从被绑架的第一秒就开始运用智慧记下自己的处境,分析情势,运用一切手段获得自己逃亡计划中需要的物品。并运用缜密的思维设计了一场绑匪必死的陷阱。书中描写的一些环境分析,身高体重侧面计算,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有些困难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样的知识,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现实中。所以书中女主人公的遭遇以及反击几乎可以称得上是独一无二的。

  但我想,作者写出这个故事,并不是为了这独一无二的故事性。而是让我们更好的看见每一个缺陷的背后,都有可能是一次命运的赐予。在遭遇危险时,只要生命还在,那就不要放弃,请务必拼尽一切努力,为自己的存活做一次殊死斗争。毕竟,斗争失败失去生命,总比绝望接受死亡要好说不定,你会打开你的那一扇生之门。

  因为,活着就是你最大的筹码。

  《被囚禁的女孩》读后感(五):译后记

  译后记 本书的作者香农·柯克并不是一名职业作家,而是一位有十几年法庭工作经验的执业律师,她同时还在马萨诸塞州的萨福克大学学院兼任教授。《被囚禁的女孩》是香农·柯克的第一部小说,但一经问世就大获成功,不仅横扫了包括本杰明·富兰克林图书金奖、全美最佳图书新书奖、美国最佳悬疑小说奖在内的数项图书大奖,而且获得了评论家和读者的一致好评,数度登上各类读者最喜爱的图书榜。《被囚禁的女孩》已被译为多种语言,在十六个国家出版发行并多次登上各国的畅销书榜,由其改编的电影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香农·柯克仅凭此书便成为国际悬疑小说作家协会和美国推理小说作家协会的会员。 柯克写作本书的灵感源于她在书店里偶然看到的一本著作,那本著作从精神医学角度详细介绍了无情型人格障碍。柯克在法律界从业多年,虽然她专攻的领域并不是刑法,但也已经耳闻目睹了各种犯罪案件的审理。在各类案件中,常常会出现具有无情型人格障碍的罪犯,他们十分危险,具有高度攻击性,性情冷酷,不能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地感受各类情绪。事实上,许多推理悬疑小说中的罪犯也正是这类人。但是,柯克突发奇想,假如反过来,这样的人成了受害者,那会怎么样?于是,柯克塑造了一个特殊的人物形象,那是一个被绑架的年轻女孩儿,她怀了孕,孤身一人被囚禁在一个小小的房间里。她面对的敌人是身强力壮的绑匪,对方想抢走她的孩子进行非法贩卖。因此,从身体上来讲,这个女孩儿是处于弱势的受害者。但是,令绑匪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女孩儿拥有十分强大的心理,她有一种控制情感的能力,用她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大脑里有一个“情感开关”,可以根据需要来开启或关闭包括爱、恨、恐惧在内的各种情绪感受。一个冷酷无情的受害者,拥有科学的思维和成熟的心智,从被绑走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暗暗寻找周围可用的武器装备,不仅时刻谋划着逃脱,而且还盘算着如何对绑匪进行复仇。在这个过程中,在某些相对的环节中,究竟谁是罪犯,谁是受害者?二者之间的界限甚至渐渐变得模糊起来。这正是本书选材的独特之处。由此所决定,读者对本书的阅读体验也就完全不同于阅读一般的悬疑小说,比如情绪的紧张、情感的共鸣以及明确的情感倾向性(或同情或厌恶)等,这些体验自然还是会有,但感受可能完全不同了,因为这位受害者是如此强大,她甚至把一次令人发指的绑架孕妇、贩卖婴儿的行为变成了一个有趣的逃生实验,她不仅能自救逃生,甚至还在自己逃生的过程中帮助其他受害者,她不仅能很清醒理智地协助侦探人员,而且甚至比侦探人员更为专业而成功。因此,读者的阅读过程也就变得不再揪心,而是具有一种很强的观赏性。应该说,这是一个颇为神奇的阅读体验和过程。同时,假如一个人无法正常地体会各种情感,那么就会被称为有情感障碍,但是本书的女主角可以自由控制是否要体会某一种情感,一切情感对她来说都是可以随意开启和关闭的,那么,这究竟是一种障碍,还是一种天赋?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被绑架的受害人也显然令这个绑架案变得不同一般,从而让读者的阅读体验变得充满趣味性。这是否代表了悬疑推理小说的某种新的趋势呢?这就有待读者评说了。 在笔者看来,这是一部小说,但又非一部仅可列于悬疑小说的通俗文学作品。它也是一部探索人的大脑发育和成长的心理学著作,或者也是一部涉及犯罪心理学的精神医学著作,甚至是可以从中了解身处险境而自我拯救和逃生方法的综合性著作。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态度是极为严肃认真的,她在本书的“致谢”中特别交代了自己有关交叉神经的可塑性、交叉神经的改变过程等科学知识背景,又在“题记”中特别引用了卡尔斯等人在一篇论文中的话:“大脑发育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强大而具备自我组织的进程化网络在逐渐展开的过程,其间还包括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这可以视为本书主要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论基础,因而也可以视为本书全部故事情节的逻辑基础和理论支撑。正因有此严肃认真的科学基础,本书尽管只是一部虚构的悬疑小说,但却具有探索人的大脑发育和成长奥秘的重要意义;而在这样一个形象化的展示和探索过程中,不仅使我们对人类大脑的功能、潜能和可塑性有了更充分而全新的了解,而且也提示了一种面对险境,人们应当如何思考、如何处置、乃至如何逃生的方法。因而,尽管书中的主人公看起来与一般人是很不相同的,具有非同一般的心理力量,但实际上,她的心理力量的来源、她思考的方式以及处置方法,都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高人侠客之道,也非徒供茶余饭后谈资的趣味之说,而是具有切实可行的榜样力量,具有可资借鉴的成功之术。我们不知道这是否作者的初衷,但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有意义的悬疑小说应该是可以具有多种功能的,读者既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作多方面的解读,自然也可以从中得到多方面的有益启示。 从写作手法上说,本书也颇有自己的特点。在通常的推理悬疑小说中,常见的叙述视角要么是罪犯,要么是侦探。但是本书却择取了受害者与侦探两个视角,全书以一种“双人回忆录”的方式展开故事,从被绑架的女孩儿和调查案件的探长这两个人的不同视角来看待同一段经历,读来也别有趣味。在两条故事线索分别展开的过程中,它们自然各有惊心动魄之处,而当两条故事线索渐渐汇合时,各种出人意料的情节又不断涌出,从而尽显悬疑小说的魅力。而且,本书的一个颇为独特之处是,当看起来故事早已有了结局,小说应该可以结束了的时候,其实还有很大的篇幅等着读者,事实证明,这些篇幅并不让人觉得沉闷或蛇足,而是移步换形、一步一景,仍然充满情趣,仍然赏心悦目,甚至给人一种大喜过望的满足。应该说,这既是一种小说的写法,更显示了作者充分而体贴的读者角度和立场。此外,本书还探讨了一些颇为深刻的社会问题,比如大自然的正义和人类法律的正义:人类法律的正义是否跟大自然的正义是一致的?在不一致的情况下,是否该为了人类法律的正义而放弃大自然的正义?归根结底,大自然的正义究竟又指的是什么?身为一名律师,柯克既给出了她自己的答案,同时却又提出了更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悬疑小说的翻译有时属于文学翻译,有时则好像是非文学翻译。就本书而言,作者有时以富有情趣的笔调描绘人物、交代情节、铺写故事、展开对话,自然是文学的笔法,而有时则以严谨细致的逻辑进行推理,甚至展开一些类似科学的探讨,或许就超出文学的笔法了。虽然笔者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和翻译此书,希望不仅传达出原著的韵味,而且尽量使其符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为减少读者的阅读障碍,笔者还尽量加了一些注释,以使读者能够不劳四处搜求便可顺畅地阅读此书,但由于时间紧张,以及才学所限,疏漏与错误在所难免,还请读者以及本书的原作者不吝指正。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在翻译过程中,得到原作者香农·柯克女士的不少帮助和指点,也得到新华先锋文化传媒公司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编辑多方面的耐心指导,谨致诚挚的谢意! 戚悦 2016年6月初稿于北大燕园 7月修改于加拿大温哥华

  《被囚禁的女孩》读后感(六):谁的受害者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圣经》

  对于身处黑暗的人来说,光在哪里?神又在哪里?

  一个16岁的女孩,身怀有孕,在上学途中被绑架,家里人以为她离家出走,警察也是无所作为。身处黑暗中的她,没有神谕、没有帮助,无人知晓她所面临的困境,她该如何自救,又该如何拯救自己的孩子?

  这是小说《被囚禁的女孩》的背景设定,也是一个不一样的女主角的逆袭之路的开始。作为受害者的女主角,从被绑架开始就没有一般人的惊慌失措,虽然作者在阐述时把这一反应归结为女主角特别的大脑构造,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或者是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个警方提示上都有说,遇到危险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这是活下来的重要条件。然而,冷静并非救命稻草,只不过是拯救个人的前提。在女孩儿的眼中,一切事物都可以被好好谋划布置,成为她逃脱计划的一部分。她见到了之前被绑匪迫害的女孩子们的尸体,也知道了她们曾遭受怎样的对待。当人无法称为人,恶魔的本性暴露无遗,女孩的复仇之心也被点燃,她用死亡作为礼物,迎接那些只配生活在地狱的人。而且,复仇远没有那么容易结束,对绑匪来说,生活的苦难才刚刚展示出来。

  可以说,这是一部读起来很解气的小说。女主角虽然有开了挂的嫌疑,但并非真的无所不能,她独特的心理也并非万能药。她也会害怕、会担心、会恐惧不安,真正解救她的,是信念,是她对孩子的爱。她的勇敢源于无路可退,也源于她的背后就是她最爱的人。让人不禁想起《哈利·波特》系列里邓布利多说过多次的话,“是爱拯救了你。”是的,在这本小说里,也是爱拯救了女主人公和她的孩子。你会看到,她在夜里偷偷地割床垫、拆围巾,你会看到,她装作懦弱,强迫自己呕吐来获得一点漂白剂,你还会看到,在对方撕扯她的头发、威胁着要杀死她的时候,她努力藏好一根皮筋,而她所做的所有努力,帮助她完成了一个三重保险的死亡陷阱,也成为她逃出后帮助别人逃生的武器。在她做这些的时候,我不禁想问,神在哪里?光又在哪里?最鲜明的对比,莫过于同样被囚禁的另一个女孩,她颤抖、害怕,甚至在遭遇敌人时只知道尖叫,却忘了想法设法拯救她自己。

  神有没有来,那只蝴蝶是神吗?无人知晓,但光明确实不是神说说就有的,而是女主角自己找到的,是她自己努力凿开了围堵自己的黑暗,让光射进来。可是,我们虽然得到了光,但黑暗也还在那里,我们看到坏人在法庭上惺惺作态,试图逃避处罚,他们会用鳄鱼的眼泪欺骗法官和陪审团,甚至在看向被害人的时候毫不掩饰自己的冷漠和毫无歉疚。我们无法理解心怀这样的恶意的人到底是如何想的,也无法弄明白他们是否在行迹败露后真的忏悔了,但恶行所带来的后果却已经清清楚楚地展现在众人面前,被刨开肚子仍在水里的尸体、医院里满墙的血迹、被卖掉不知所踪的孩子,无一不昭示着那些残忍的真相。女主角在律师母亲的帮助下,试图让这些人受到应有的惩罚,也利用自己的智慧,继续着自己的审判。

  书里面当然也有好人,比方说刘警官和他的搭档,比方说那个发现坏人行踪的老农民,因为有他们,女主角和另一个女孩才能最终获救,他们的手中应该也有光吧。

  作者作为执业律师和教授,采用了“受害者”和“加害者”两个身份的变换这个设定,让我们一开始对加害者恨得牙痒痒,但读到后面,又不禁为他们担心,因为他们将永远受到女主角的惩罚。这样一种别样的情感转换,确实有些新意。而女主角最后的选择,未尝不是很多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映射。这本书中的主角,堪称“最理想”的受害者,这里的理想,是指她对敌人、对困境的反击,是指她成功拯救自己并让对方受到惩罚的行为。对于这样一本小说来说,抛开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和读起来酣畅淋漓的情节,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是,每一个陷入困境的人,都请不要放弃,坚持住。

  请相信,光没有来,但光在自己手中。

  《被囚禁的女孩》读后感(七):复仇的恶魔天使

  文/ 海蓝蒲雨

  她是天使。她有着聪慧的头脑,缜密的逻辑思维,不放过任何细节的超强观察力,如同电影般回放的记忆力,最重要的是她有能够完全控制住情绪的开关,收放自如,犹如被安装了程序的机器人。

  她是魔鬼。她有着有仇必报的性格,冷漠并且毫无畏惧之心,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倾尽全力地演戏,或者活灵活现地撒谎,用恐吓的态度吓退敌人。她像一个毫不留情地女杀手,等待着猎物上钩。

  她就是作者香农·柯克笔下塑造出来的复仇恶魔天使。香农·柯克是执业律师,通过接触很多无情型人格障碍的罪犯而触发灵感,将无情型人格障碍移植到了受害者身上,创造出了这样一位独一无二的她。同时,通过受害者以第一人称“我”的诉述,和侦办此案刘罗杰探长的回忆,创造出了两种不同视觉上的身临其境般的感官感受,也加快了悬疑故事的进展和电影般的影像感。

  当故事进展到三分之一的时候,被这个才16岁的怀孕少女面对囚禁的困境如此冷静而缜密的思维震撼住。她冷静沉着,不害怕不乞求,透过松垮的蒙眼布记住路线,用演戏的方式获取自己所需的“越狱”装备,及时地打电话跟警察报备囚禁地址并且要求不声张不通知记者,她从一个被囚禁者翻转成为了案件的指挥者。这样的转变,犹如“春雨润无声”般细微,静水流深般划过我们的心房。

  她以自身的现状告诉我们,当被囚禁的时候,哭喊是无用的,自救才是硬道理。先保持冷静,压制住内心的恐惧和害怕,用眼睛或耳朵来记住路线,查看周围的环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筹划计谋,在适合的时期出击。

  当她逃出来在厨房里发现沾有D字母的盘子的时候,故事发生了大反转,瞬间炸裂开来。原本平缓克制地情节一下子变得跌宕起伏开来。作者香农·柯克在开头埋下了一个炸弹,在中间以不经意的姿态将现状炸裂开来,变得异常有趣儿了。误以为只有一个囚禁者,突然话锋一转,心脏在胸腔里突兀起来,跳动变得急不可耐,仿佛想跳到书里跟她一起去探寻这个秘密。

  原来,囚禁者不止一个。

  这个有责任有担当的女孩儿自然不会一走了之,她决定拯救跟她一样被囚禁的可怜女孩儿,计划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最糟糕的是另一个囚禁者的现状堪忧。她毅然决然地决定拯救她们两个,不,是四个人。无论是拿到面包车的钥匙,让多萝西跑走她独自一人面对绑匪的哥哥布拉德,还是在车子里抢夺他的手枪,都带有冷酷冷静的女侠风范。丝毫不用为她担心,她总是有办法能够解救自己。

  我还从她那里学了一招。当车子落水千万别先白费力气,一定要等车子完全进水,两边的压力对等的时候才能够推开车门。感谢丽莎。希望我一辈子都用不到这个知识。

  当丽莎面对冷血医生在法庭上作证的时候,她竭尽全力地表演然后撒谎了。在法庭上面对圣经宣誓所说的话都是真话的时候,丽莎却意外又意料之中地背叛了誓言。而作为律师香农·柯克在描述这段情景的时候,她是站在受害者的立场上进行描述的,面对深恶痛绝的罪犯,她选择了正义对抗。这样的作者是可爱的,她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去阐述她对于犯罪者的态度,甚至用这种方式去打破法律体系的禁锢。

  当案件结束之后,故事并未结束,丽莎的正义之旅还在继续,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想要逃脱的罪犯。亦如这个故事一样,结束了吗?恰恰相反,故事才刚刚开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