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奇想国的小豆豆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奇想国的小豆豆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7 20:2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奇想国的小豆豆读后感精选10篇

  《奇想国的小豆豆》是一本由[日] 黑柳彻子著作,新经典/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想国的小豆豆》读后感(一):大豆

  之前看过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那简直是一部难以被超越作品,写的是作者小时候也就是小豆豆的故事。这本《奇想国的小豆豆》不同于之前,这是一本散文集,前文的小豆豆已经长大了,不过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窗边的小豆豆》,因为那已经是经典,几乎无法被超越了。对于世间充满好奇,这样的生活每天都很有意思,虽然小豆豆长大了,但是顽皮淘气的她依然保留着那份童真

  黑柳彻子这个人生平几乎没有争议,也没有任何负面新闻,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都很尊敬她。她也受过伤害,但是乐观顽强态度使她更加有精神想想古往今来能有几个人像她这样呢。这本书也是她的随笔,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都是她自己的个人看法,对于了解她的思考方式有很大帮助。

  我是个孤独小孩,我是家里的独生子,我的父母对于我的教育事业可谓是下了全部功夫。尤其在我高考的前半年,他们俩连班都不上了,天天放学就督促我学习到半夜,没有朋友,除了笔纸以外再没其他东西。有人说,每天有父母陪着还孤独么,其实我们需要的是同龄的朋友,并且距离产生美,每天都在一起,就仿佛融合为一个整体,依然是孤独的。在我的童年,并没有遇到黑柳彻子的作品,让我感到很遗憾,现在看总是觉得有些晚了,时光一逝永不回,看来我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我的后代身上了。

  黑柳彻子的文章是一种陪伴,她能够让看过她的书的人对她打开心扉,能够让人增加自信。其实我们小时候再闹也没有小豆豆那么闹,这么像就足够了,她可真是幸运啊。巴学园给她带来了宝贵财富,而她又吧这笔财富转交给我们,这不仅是她的故事,也是我们心中的向往

  小豆豆把爱传递给所有人,从小就这样,长大了依然这样,她就像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小女孩。她看似幼稚,却比任何人都聪明,她在描写妈妈的故事中,总是多愁善感,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无论我们多么成熟,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永远都需要被呵护。其实我们如今所做的也是对父母的一种报答,只要我们快乐,他们也就知足了。

  《奇想国的小豆豆》读后感(二):永不老去的“小豆豆”

  在出版界,黑柳彻子绝对是一个传奇人物,她的自传小说《窗边的小豆豆》自1981年出版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了,累计售出750万本(这个数字还在变化中),连作者都说:“那真是一本不可思议的书,下至五岁的小孩,上到一百零三岁的国文学者,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是它的读者。” 这本书不仅让人们喜欢上了小豆豆,还引发了一轮又一轮关于教育话题讨论

  “小豆豆”不仅在日本广受欢迎,还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孩子们流传。在中国,说起《窗边的小豆豆》,很多人都会很了解地点头:“哦,知道,知道。我看过那本书。”估计很多中国读者还曾写过读后感吧。书中可爱的小豆豆,因为淘气被原来的学校退学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由一个别人眼中“怪怪”的小孩,变成了一个聪明、善良受大家喜欢的孩子。

  这么多年过去了,小豆豆怎么样了呢?算起来,她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呢。这些年她又经历了什么呢?百度上的资料如下:日本著名作家、NHK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畅销书作家,最受欢迎的电视人物之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社会福利法人小豆豆基金”理事长、“社会福利法人小步的箱子”理事、“日本文学俱乐部会员、“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日本理事、“岩崎画册美术馆”馆长。这么多头衔中,随便拿出一个都不可轻视,同时也让人迫切地想看看“长大”后的小豆豆的工作和生活。

  《奇想国的小豆豆》 这本书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作者还是用《窗边的小豆豆》那种随笔的方式,记录下了她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也写下了她的感悟心得和祝愿。奇怪的是,虽然已经过了这么多年,虽然明明知道小豆豆现在年纪已经很大了,她做的工作很重要,也很不简单,但读这本书的时候,眼前浮现的还是那个有点淘气、可爱的小豆豆。 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书中时时流露出的那种天真和好奇吧。不管过了多少年,长到多少岁,“小豆豆”总是保持着那种孩子似的单纯可爱。在她眼里,圆滚滚的足球就是熊猫玩偶,即使被店员告知那是足球,仍然觉得不可思议。她对生活中细微事总是有着自己独特敏感和特有的“大条”——自己名字中的“柳”字写错了很多年却不自知,却能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笑点,并写出来和读者分享。新年里和家人聚会,看到弟媳头上漂亮的卡子就想要,回礼却让人啼笑皆非。参加巴学园石碑的落成仪式上,气氛本来庄重严肃,却被她那句“因为这位大叔也想拉带子”搞得来宾哄堂大笑。这种种孩子气的举动让我们忍俊不禁,这确实是只有“小豆豆”才会做出来的事啊。她那种有点“跳脱”的思维直线式的。就像她的合作伙伴高桥先生说的那样:“但是你其实一直在说b线的台词哦。”作者解释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这个人说话一直是信口开河,毫无章法。”我觉得,“信口开河”应该是“心直口快”的意思吧,想到什么说什么,“童言无忌”“天然无伪”!这是小豆豆身上最可爱的特质

  在这本书中,小豆豆不再上学,而是担当着很重要的工作,电视台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和很多著名的人在一起工作。可是,在她的书中,你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炫耀、得意和张扬,很多时候,她是带着一种学习和尊重的态度在写她的合作伙伴,带着自省写自己的工作。在小豆豆的故事里,你很难看到她和同事、合作伙伴生气,都是说对方如何好,成就如何大,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却是各种糗事。在《我的金婚典礼》上,作者就写了日本刚刚有电视机,她最初参加电视录制时的尴尬,这种自黑自嘲和谦虚的态度让我们顿时觉得,长大了的小豆豆看着挺厉害的,原来遇到大场面也是会忐忑,有时也会出丑啊,她还是没变嘛。

  不过,要说一点没变,也是不公平的。毕竟,经验阅历摆在那里嘛。她见的越多,走的地方越多,想的就越远,也会想尽办法解决。不管是对梅•韦斯特的思考还是去阿富汗调查到的关于妇女、儿童的情况,还是参加印尼海啸援助,都让我们看到一个深刻思索的“大人”,这是窗边的“小豆豆”见不到,也想不到的。但在这些现象背后,她的疑问和善良还是“小豆豆”式的,她对弱小者的同情美好的祝愿也一如小豆豆时的深切真诚

  我想,人们之所以那么喜欢小豆豆,不是因为那些事有多好玩,而是因为那些事件背后是一个孩子最本真的反应,是大人们最应该保护和赞扬的东西。而长大后的黑柳彻子依然被人叫做“小豆豆”也是因为她很好地保留了小豆豆身上那种最珍贵的东西——坚强、乐观、珍惜家人、真诚待友,给“生活在战乱贫困的孩子”带去欢乐和希望。她是孩子们的好朋友,也是读者心中永不老去的“小豆豆”!

  《奇想国的小豆豆》读后感(三):长大的长不大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和许多童书一样,创造了一个奇迹。故事中的小孩子永远都将是书中那样的年纪,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成长起来,可是小主人公却永远也不再长大。

  身为一个写作者,谁不想创造出一个这样的孩子呢?这个孩子,将会成为他或她永远的符号,让我们只要一提起那个小孩子的名字,就会想到那个作者,以及他或她所创造的故事奇迹。

  然而,尽管书中的小主人公永远都不会再长大,可是写作者却不得不长大,他们要工作要生活,也许热热闹闹也许平静平淡地度过以后的日常岁月,只独独把那个小孩子留在了那个永恒记忆里。可是,很多写作者其实并不会真的长大,他们的内心世界里将永远住着那个小孩子。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彻子女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在《奇想国的小豆豆》一书中,我们读到的将是长大后的小豆豆,也就是黑柳彻子女士的工作与生活记录,在她的文字中,我们将会读到那些边缘世界的孩子们的境遇,黑柳女士的工作是与爱分不开的,也会读到长不大的小豆豆在世界上走过的故事。

  我总认为,许多写作者,尤其是女性作者,其实内心深处都是不愿意长大的。越是有才华女子,其实内心深处对于生活越是笨拙。黑柳女士也是如此。你看她关于自己想事过于简单而带到母亲取笑的片段,就会明白,她是一个多么单纯与孩子气的女人。还有她在路过小豆豆儿时的校园前,因为不能前往细看而落泪的情节,就会感慨,小豆豆的时光对她来说有多么重要。以及她一直将自己的名字写错而不自知,直到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才发现笑话,又是让人多么感慨。看起来细腻与快乐的人,内心深处的那个小孩子是有多么笨拙。但也许是同为女人的缘故,我更能理解与感同深受,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她,总觉得,我们这样的人,是受了文字的恩宠,才可以单纯自在地做着孩子。

  黑柳的工作与电视有关,在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到过许多非常艰苦的地方,战争贫穷愚昧灾难的地方,都深深地打动着她的心,令她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努力。那些战争中的孩子,经历了难以想像的悲伤痛苦,他们默默地出生又默默地消亡,他们与苦难仿佛双生子。饥饿战场、伤病、死亡、性侵、海啸、灾难,这些字眼构成了他们的生活,他们无法选择。黑柳一次次深入那些地带,冒着生命与病患的危险,只为了给世人记录下这些真实情景,在她的内心里,又住着一个坚定的充满爱心的小豆豆。

  《奇想国的小豆豆》不能算是童书,它是小豆豆长大后的生活延续,让我们看到那个可爱的小豆豆,如今在这个世界上认真地充满感情存在着。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小豆豆的影子,书中的小豆豆永远也不会长大,可是真实的小豆豆长大了,她的爱是博大的。

  《奇想国的小豆豆》读后感(四):诚天性之潜感,顾童心兮如疑。

  我的妹妹才12岁,过年的时候她捡到一条小狗,家里人都不让她养,可她就抱着不放,对周围的人说,“以后它就是我的孩子了”。成年人眼里的小野狗成为了她珍爱的“孩子”,就连玩耍时,都会讲“我们是朋友了,它不会咬我的”。读这本《奇想国的小豆豆》的时候我也不禁在想,恐怕我真的老了吧。

  《奇想国的小豆豆》读后感(五):长大后的小豆豆

  黑柳彻子在扉页写到:“在这本书中,我写下了小时候就在想的事,还有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感”。一如大家熟悉的窗边的小豆豆,亲切,真实,不被拘束。孩童之眼与幼时对世界的好奇心最为清澈,折射着如今长大的小豆豆。

  彻子如今有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日本理事、作家、节目主持人等身份,但她依旧是小豆豆,没有因为各种职称而改变那颗真挚的心。在最后一章《孩子们都去哪了》,彻子去到了印度尼西亚发生过重度海啸的亚齐省。从机场到海边大概三十分钟的车程路上,竟没看到一个孩子。此时海啸席卷这座小城已经过去一个月了。满目疮痍景象使人恐惧悲伤,就连孩子的身影气息都不曾寻得,多么让人悲哀啊,小豆豆为这样的景象流泪,同时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致力于灾区的建设

  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妇女们严禁外出工作,违反者有牢狱之灾,甚至牵连性命,女性不能接受教育,大家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动荡不安。孩子们被剥夺放风筝自由天空没有那五彩斑斓图画飞舞,欢声笑语也被噤声。五年后,这象征着自由的风筝再次由孩子们放飞在蔚蓝的天空,自由和安稳再次降临。

  而塔利班统治结束以后,彻子在喀布尔一所公立女子学校里见到了积极向上女孩子们。优雅的女子校长开心的向她表达能再次教学孩子们让她感到无比开心。在塔利班统治时期,这位女子校长为二十个女孩子组建了地下教室,在教学设施被摧毁,孩子们躲起来求学,专注认真。这景象让彻子想起了小豆豆在巴学园的经历,孩子们一心一意地求学,比起大人来,没有太多的事情分散注意力,更能专心学习。学校里的女孩子长大后不愿做家庭主妇,她们有梦想,这经过塔利班禁锢后的生活里,变得强大,自立。

  保持思考,保持真实,勇敢表露大人们遮掩躲藏的情绪。在她的眼里你看不到躲闪和犹疑,只有那双清澈的黑眸让你感到生命的活力与对世界的好奇。长大后的小豆豆没有丢失这些美好的品质,而是更加地将爱倾注与世界各地。这也是黑柳彻子的魅力所在。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这些美好品德,只是前行路上,别丢失,应当作珍宝,一路呵护。

  《奇想国的小豆豆》读后感(六):国华书院阅读导读第111期:《奇想国的小豆豆》

  讲序:国华书院阅读导读第111期

  代 码:111-180317

  书 名:《奇想国的小豆豆》

  作 者:黑柳彻子

  译 者:贺 静

  时 间:2018年03月17日(礼拜六)

  地 点:吕梁·國崋書院

  主 讲:杨国华

  标题:好奇的青蛙

  在中国,提起黑柳彻子这个名字,未必有人知道她是谁,但提起《窗边的小豆豆》,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对,黑柳彻子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小豆豆是黑柳彻子的昵称,《窗边的小豆豆》讲的是她的童年。(这本书我们曾经推荐过,可参阅《国华书院讲书预告第52期<窗边的小豆豆>》。)

  今次,我们推荐《奇想国的小豆豆》,讲的是她成年后的一些故事。

  一个人童年和成年的关系,就像一棵树在地表以下部分和地表以上部分的关系,二者互为映射,既可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可以透过树叶看见它的根须。

  21岁时,黑柳彻子在日本NHK(日本放送协会)演出,第一次在荧屏上露面。43岁时,开始主持访谈节目《彻子的房间》,开播至今,创下了同一主持人,同一节目,播出次数最多的吉尼斯世界纪录。48岁时,发表《窗边的小豆豆》,引起世界级的影响,在很多国家出版发行。三年后,51岁的她出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奇想国的小豆豆》中,有几篇讲的是她作为亲善大使,出访阿富汗、索马里、塞拉利昂这几个国家时看到的情形。

  阿富汗之前讲过很多次,这一次重点讲索马里和塞拉利昂。但关于阿富汗,我还是有话要说。

  1、阿富汗:建立思维层面的海外基地

  在《奇想国的小豆豆》中,塔利班曾经禁止孩子们放风筝,禁止女孩上学,禁止妇女工作。塔利班倒台后,这些女孩如饥似渴的学习。

  小豆豆说,这个世界上,最想自立的女性一定是阿富汗女子了。任何事情,只要禁止它,反抗的愿望就会越来越强烈。

  如果你不想让一个孩子爱上学习,那就强迫他学习,直到他非常反感为止。

  我们之前阅读过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胡赛尼的三部曲:《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群山回唱》,对阿富汗可能有了一些印象。

  今次,小豆豆作为职业媒体人,第二次到访阿富汗,我们看去的角度不再是小说视角,而是新闻视角,这会给人更加真实的感觉。

  过几周,我们将会推荐另一本关于阿富汗的小说。

  见我推荐这么多关于阿富汗的小说,有人可能会疑问,为什么如此看重阿富汗?

  其实真没什么。

  阅读就像侦探,找到一条线索,感兴趣就深入研究下去,仅此而已。

  但如果非要说出个为什么,也并非没有。

  不说阿富汗的历史有多么迷人,也不说她在世界地理格局中的重要性,单单是让孩子跳出中国历史观,以世界格局重新思考地缘政治,对扩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打开他们的思考格局,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跳出去,总得有个落脚点吧,所以我就选择了阿富汗。

  用“选择”一词并不太准确,因为这个想法并不是我之前就有的,而是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慢慢认识到的。

  如果你对阿富汗有足够了解,在你的知识储备中,她占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哪怕仅仅是情绪上的,在你思考问题的时候,你就不太可能顽固的只是站在自己的文化背景墙前面,而是会换位思考,跳出去看待自己的国家和历史,我相信,这将对孩子未来有很大的帮助。这是大的层面。

  在小的层面,多元思维的熏陶下,对于医生收红包,教师恶言恶语,恶劣手段拆迁,菜贩子为保鲜喷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等等这些现象,你不会急于在情绪上攻击对方,也不会急于在道德上去谴责对方。

  你会从人性,个性,从他的性格,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以往的经历,他所在社区环境,社会制度,国家历史文化层面,去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

  也就是说,你看人看事不是看穿着打扮,也不是看年龄职业,更不是看道德品质,而是会用制度背景,文化基因的显微镜去分析人和事。

  2、索马里:割礼

  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的最东端,作为拥有最长海岸线的非洲国家。这里一向名声在外,除了战乱,还有战乱的副产品——海盗。

  事实上,是发达国家,比如日本,大洋捕捞船队把索马里近海鱼群捞干净了,为了生存,专业渔民就变成业余海盗了。

  另一个事实是,这里最早盛产香料,早在在1418年左右,中国明朝的郑和船队就访问过索马里,甚至还留下一部分可能是老弱病残的随船兵员,所以今天在索马里有郑和村,从他们的习俗中能看出有中国人的痕迹。

  从1840年开始,索马里先后被意大利、英国、法国瓜分,成为他们的殖民地,首都摩加迪沙的建筑风格就有很强烈的西方建筑色彩。

  1960年7月1日,索马里完全独立。

  九年后,也就是1969年,索马里国民军司令——西亚德•巴雷,通过军事政变上台。

  到1991年,西亚德被推翻,索马里陷入内战,到今天还没有完全太平。

  1997年,索马里人——华莉丝•迪里——世界名模。在她职业生涯最高峰时,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爆出自己儿时经历生殖器切割习俗,即割礼,震撼全球。

  同年,华莉丝成为废除切割女性生殖器官的联合国大使。

  什么叫割礼?就是在女孩四到八岁之间,切除女孩外生殖器。

  先切除阴蒂、再切除全部的小阴唇、大阴唇,接着切除阴道内侧的皮肤和肉,最后用线缝合起来,只留下一个火柴头大小的洞,以便排尿和排出经血。

  整个切除的过程中,没有消毒措施,不打麻药,随时做,随地做,没有刀具就用石片,没有医用缝合的针,就用植物上的刺,在上面扎出小孔,再把线穿进去,没有线,就用植物的细藤缝合。

  客观上缺医少药,主管上也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几千年来都是如此。流血过多而死,伤口感染而死,不计其数。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禁止?或者你觉得索马里人,尤其是当妈妈的怎么就能狠心让女儿接受这种割礼呢?

  传统,当我们提到这个词的时候,要想到,传统给人的并不都是好的。

  索马里的男人,认为女孩的生殖器是肮脏的,只有进行割礼,女孩才会变得纯洁。不进行割礼,嫁不出去,没人要。

  男人是从男孩长大的,如果有女孩还没有进行割礼,他会说,你肮脏,我不和你玩。

  妈妈也经常会给小女孩说,等你进行割礼后,你就会成为真正的女人了。

  小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割礼,还经常缠着妈妈说,我什么时候进行割礼。

  有的妈妈会说,她也觉得残忍,但是没办法,大环境就是这样,不割将来嫁不出去,彩礼要不上价。不割就会被驱逐出村庄,就会被认为是妓女,荡妇(如果你心里对这两个词有蔑视,那将是另一个层面的割礼)。

  这和我们多像啊。

  咱们这边不进行割礼,但有另一种形式的割礼。

  妈妈会经常说,我也觉得孩子补课补到这种程度不好,但是没办法,大环境就是这样,不补课将来考不上大学,就进不了体制内。

  有妈妈发现儿子做数学,经常只看一半题目,就把答案做出来了,她说自己也知道这是机械重复训练的结果,但是,没办法,大环境就这样。

  所以,当你觉得索马里的割礼是残忍的时候,其实,你的思维上的割礼和那个差不多,大家都是半斤八两,没必要五十步笑百步。按照你让孩子补课的逻辑,你应该是举双手赞成进行割礼的。

  3、塞拉利昂:血钻

  塞拉利昂,台湾翻译为狮子山共和国,大陆和香港译为塞拉利昂共和国。

  1462年,葡萄牙航海家辛特拉发现此地,适值风云突变,雷电交加,山谷隆隆作响,宛如雄狮咆哮,就以狮子山命名该地。

  1787年,英国废奴主义者G.夏普把一批获得自由的黑奴送回塞拉利昂。这些黑奴在沿海居住下来,并把这里叫做自由城,这就是今天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Free town)的由来。

  1971年,塞拉利昂成立共和国,同年与中国建交。

  二十年后,也就是1991年,塞拉利昂发生内战,持续多年,2014年,政局基本稳定。

  发生内乱的原因之一,就是钻石。

  这里盛产钻石,为争夺钻石开采权,各路军阀混战。

  军阀为了壮大实力,就必须购买军火,钱从哪里来?开采钻石,没有矿,硬抢,没有工人,掳掠,由此造成平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

  钻石开采出来,没有合法的销售渠道,就偷运出国境,交给邻国变卖。前利比里亚总统就是这么干的,他们国家并不生产钻石,却是国际钻石贸易的大卖主。

  2006年,由美国著名导演爱德华•兹威克执导的《血钻》,就是以塞拉利昂1999年内战为背景,钻石贸易背后的一片血色。

  钻石是好东西,却不是所有的好东西都能带来好运气。

  塞拉利昂国民,终其一生,从未见过钻石的好。

  钻石,晶莹剔透摆在展柜里,几万,几十万的卖给富人,可是他们永远不会知道,自己买的这颗钻石到底是不是合法开采的,因为你的钱,极有可能资助了战争贩子,尽管你可能并不知情。

  4、好奇的青蛙

  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本土之外,有很多军事基地,中国现在开始也有自己的海外军事基地,这样做显然有长远的战略考量。那么,在思维领域的世界版图上,你是否建立了自己的海外基地?你是永远只从本土出发去考虑问题,还是可以借用海外基地发散思维?

  割礼。这种恶习在索马里,在非洲,甚至在西方很多国家都有(非洲移民)。全世界大约有1.3亿女孩和妇女受过割礼,直到今天为止,每天仍有约6000名女童被执行割礼。

  他们的恶习,我们能看得见,我们的恶习,我们看得见吗?

  那天,有家长跟我说,她邻居的孩子小学三年级就去补奥数,现在成绩很好,邻居告诉她,你孩子四年级了,再不补奥数就迟了。她非常焦虑,说自己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无语。

  但想起一句索马里的谚语,叫做:“骆驼中最后一只骆驼跟最前面的那只走得一样快。”

  钻石。当你站在富丽堂皇的钻石专卖店的时候,展柜里一颗钻石,或许就是索马里某个钻石矿采出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站在污浊的河水里,筛选了半个月发现的。打死他父母的子弹,或许就是你的那笔钱购买的。

  广告词说的非常准确: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到最后,钻石仍是钻石,我们成了泥土。

  还是李白说的通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不读书,你永远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也永远不知道自己身边发生了什么。

  有可能就像井底之蛙一样,以为自己眼前的几平米泥地就是整个世界,以为头顶的一小圈蓝天就是宇宙。

  每个国家的历史与现实都是一面镜子,这叫做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井底的青蛙,如果有机会趴在井沿边看一看,我觉得它不会再愿意住在井底吧。

  关键是,谁给它一个机会?或者说,看到每天有水桶下来上去,难道就不好奇吗?

  还记得《窗边的小豆豆》中那个得了小儿麻痹的泰明,小豆豆最要好的朋友,是他告诉小豆豆做演员必须知道的事情之一就是要读书。

  小豆豆说自己很小就开始读书了,但是我并不像泰明那样,他家里的书架上,摆着许多书,泰明把自己读过的觉得有趣的书一本一本借给小豆豆看。

  如果说,小豆豆是井底的青蛙,那泰明就是那只每天上下的水桶,关键是,小豆豆抓住了机会。

  我每周推荐一本书,就像那只水桶,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青蛙抓住机会了,但是我相信,总会有人抓住机会的。

  你的阅读面有多宽,你的课堂就有多大,你的视野就有多广。(文/杨国华)

  《奇想国的小豆豆》读后感(七):童心不泯,奇想更远

  《奇想国的小豆豆》是一本构思巧妙的书,这本书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讲述了小豆豆长大后的故事。 其实,小豆豆就是这本书的作者——黑柳彻子,她是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角度,来描述自己的故事。另外,黑柳彻子还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例如:《窗边的小豆豆》、《小豆豆与我》、《丢三落四的小豆豆》、《小豆豆频道》、《小豆豆丢失的记忆》、《熊猫博士小豆豆》等等。 长大后的小豆豆,仍然童心未泯,她依然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为了看焰火,她不知多少次跌进河里。在她眼里,圆滚滚的足球就是熊猫玩偶。但走得越远,她的疑问就越多:拥有那么多钻石的国家为何是最贫困的国度?阿富汗的天空为何没有风筝飞舞?索马里的街上为何听不见孩子的笑声? 小豆豆长大后学业有成,成了一位著名的女演员,她还去了阿富汗旅游,可是,那时正是阿富汗战火纷飞的年代,有的儿童瘦骨如柴,有的人失去了亲人,还有的人的家被海啸冲毁了,……读到这里,我的心里一阵痛楚,我完全意想不到,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有的国家竟然还是满目疮痍,并死去了那么多无辜的人。 虽然小豆豆小时候非常顽皮,上学的时候还退过学,但她有一颗善良的心。当她在巴学园里遇见泰明的时候,就和他成了好朋友。泰明因为得过小儿麻痹症,经常被同学嘲笑,但小豆豆却一点儿也不在乎。可惜的是,泰明去世了。直到长大,小豆豆还在惦记他。如果他知道小豆豆成了女演员,一定会非常开心的。我从这里体会到了友谊的珍贵,以及小豆豆的这份同情心。 小豆豆对家人,她感恩和珍惜;对朋友,她真诚而温暖;见到那些生活在战争和贫困中的孩子,她会带去欢乐的希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