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跟莎士比亚学编剧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跟莎士比亚学编剧的读后感10篇

2018-04-17 20:4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跟莎士比亚学编剧的读后感10篇

  《跟莎士比亚学编剧》是一本由J. M. 埃文森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跟莎士比亚学编剧》读后感(一):莎士比亚写作诀窍全攻略

  如果你还对莎翁的剧作念念不忘,当然,除了他的无与伦比华美语言之外,一个故事怎样编得好看,一个角色怎么立得起来的,这才是莎士比亚的必杀技。说得更动听些,莎翁是怎样创作内心世界如此引人入胜的角色的?是什么令他笔下故事如此浪漫有趣人心碎或是耸人听闻的?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他的作品能经得起时间考验,跨越古今

  深究莎士比亚的灵感之源,吓一跳总是有的。他老人家的三十八部剧作,有三十六部是“偷来的”!这样的说法有些惊悚,不过确是事实。《奥赛罗》取自吉拉尔迪•钦提奥的《故事百篇》,《哈姆雷特》改编自一个挪威传说,《威尼斯商人》改编自十四世纪乔万尼•菲奥伦提诺的《公羊集》等等,除了《暴风雨》和《空爱一场》外,所有的,都是改编。那么,问题来了,同样的故事,为什么一经莎翁之手就点石成金熠熠闪光

  《跟莎士比亚学戏剧》的作者J•M•埃文森对此得出的结论是,不要怕拆用别人的,但一定要写出自己特色,包括对传说、神话民间故事的二次加工,包括搜刮历史和厚着脸皮利用新闻,尤其是运用自己的经历,越苦越好。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J•M•埃文森将莎翁十四部经典巨作一一切割,将十四部经典剧作中最能代表莎翁创作特色的那一个点提出来进行深入讨论,十四部剧作形成了十四个单元。如《哈姆雷特》聚焦的是人物内心世界的构建,如何制造内心冲突,如何让人物做出意想不到选择,如何让角色在挣扎成长,在简单的角色雷欧提斯的反衬下,哈姆雷特的复杂深刻的内心世界更加扣人心弦,为了充分说明这一论点,作者还推荐了可做观摩的影片码头风云》、《无因的反叛》和《心灵捕手》来做相应的拓展和辅证。对《李尔王》的分析则从摧毁家庭视角切入,对家庭矛盾铺垫到无法重来的转折点,直至绝望浓重情感宣泄。同时推荐的是电影《教父》三部曲,作者认为它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以家庭为背景的电影,迈克尔从温良绅士一步步变成冷酷杀手,一直到第三部拥着女儿怀中死去的无以名状的痛苦,这些画面相信个人都会历历在目

  纵观全书,《跟莎士比亚学戏剧》突出的是一个“学”字,体例编排清晰简洁,一部剧构成一个单元,一部剧作加几部电影,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中心展开,在结尾处以“可记住的要点”、“可观摩的影片”以及“练习”三个板块展开,重点突出,一目了然,是学习戏剧和电影创作的一部简单明了的入门教科书。倘若用作创作入门,尤其对于有实操性需求的读者来说,最为适宜。对于搜寻上佳电影清单提升文艺清新气质大众来说,当然也可做一观。

  《跟莎士比亚学编剧》读后感(二):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1980年春天,曹禺以中国戏剧代表团团长名义,访问了英国,并且来到了斯特拉福。他曾说道:“我一生都迷恋着莎士比亚,梦想着莎士比亚,可是,竟到了古稀之年,才亲临他的故乡。”莎士比亚丰碑式的作品一直影响后代的戏剧大师,曹禺年轻时读过很多莎翁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尤其是戏剧情节的复杂性,曹禺深受其影响。

  两者有许多相像的地方,莎翁的戏剧被称为“诗剧”,天本向在《曹禺评传》中指出曹禺剧作具有“诗化现实主义特征”。且他们经常出演自己的作品,对剧中人物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哈姆雷特》与《雷雨》相比较的话,前者是王子复仇的故事,后者是描绘两家恩怨情仇,看似除了悲剧外貌似无比较性,但是细看之下,它们都是一个时代的射影,皆是以一个家庭里的矛盾来反映整个社会,家庭里面的每个人都有一个特点,充当着各个阶层的代表,写作手法上方面都带着古典主义时期的手法,即三一律,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人物,为一个中心服务

  可从作品的细节写法上来看又完全不同,莎翁的开头要有力,从《哈姆雷特》到《莎士比亚》再到《麦克白》,三者的开端带有一种联系,而曹禺的《雷雨》则是不同,《雷雨》深入浅出、层层推进的手法,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吸引之感。但是两者无疑,在起伏、转折的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一气呵成的无缝衔接让人一口气读完,依旧意犹未尽

  而比起后者,前者的手法更值得琢磨,书中引用了14部作品,进行一步步的剖解,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一层层如剥丝般的解析。从故事、场景、人物这三者来探讨他引人入胜的原因。如《哈姆雷特》中内心挣扎的制造转而到电影《无因反叛》里吉姆与内心恶魔抗争

  预言、伏笔与转折的手法,在《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上完美诠释,倒叙上给予读者幻想之感,伏笔给予迷惑之想、一重又一重的转折上,让人预想不到结局,在观众以为朱丽叶的假死可以避免预想上的结局,没想到一重转折罗密欧竟然随之自杀。这一层层的解析之下,不得不感叹莎翁手法的精妙。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代入了现代电影的案例进行比较解析,在章节的末尾处,还有总结与推荐电影观摩与三个写作练习,以学习编剧的话,这本书适合领进门,从莎翁的写作视野观察自身的编剧能力,从作者视野来校正内容框架。编剧们若想提升写作技巧,除了向莎翁请教,别无他法。

  《跟莎士比亚学编剧》读后感(三):也是秘籍

  莎士比亚剧作真正读的人不会太多,即便是朱生豪译想来也是如此,英文版更是,经过几百年变化,也是英国的古文了。但是莎士比亚却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们的影视文化,古旧册页里斑驳文字熠熠生辉。从某种意义上说《跟莎士比亚学编剧》这本书,意味着对莎士比亚剧作的采精摘尤。 这本书是如何拮取莎翁精华呢?开宗明义,倒也精到简练,并没故作玄虚,直接选取了《哈姆雷特》这样著名的作品做范例,“出乎意料的选择能吸引观众。人物做出的选择越是让人好奇,观众越想关注角色,看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不管怎么说,这些出乎意料的选择必须符合角色的性格,揭示角色最真实的、本质一面。”“Be or not to be!”面对哈姆莱特的多疑性格,作者做了很精到的剖析。角色因内心冲突而挣扎会使观众产生同情,同时也能构建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制造内心冲突,让你笔下的角色面临重要抉择,正反两面的理由要同样充分,“让角色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挣扎和成长,这有助于构建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这无疑是哈姆莱特的人物塑造最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对莎翁作品进行剖解,作者还有意识的选取了一些著名电影的相近例子,剧作和电影的比较阅读,一方面让书的内容更加丰富活泼,另外一方面也是活学活用。“许多写作指南都会告诉你要为角色找准一个动机,确保角色的发展不会偏离应有的路线。但我们从《哈姆雷特》《无因的反叛》《心灵捕手》和《码头风云》中看到的是,有时会不把角色限定在一个一成不变的动机上反而会更好。让人物在内心冲突中挣扎,随着股市的发展,他们的成长和改变便会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样的解析更为直观,也避免了空而论道,不能放在实处的弊病。 另外,这本书也可能纠正或颠覆了长久以来我们创作和观影的旧有观念。“许多编剧担心用预言的方式为高潮铺垫会破坏意外的效果,其实并不会。”莎士比亚的作品在开篇透漏了足够多的内容,但并没有让人扫兴,《罗密欧与朱丽叶》节节都预示着悲剧和伤逝,可读者就是有信心如是观之。预言和伏笔成了铺垫高潮的重要手段使用预言和伏笔来铺垫是写出合理结局的关键。预言和伏笔并不会破坏结局的意外效果,反而会起到加强的作用。这样的启示其实也让人想到《红楼梦》的创作,没有铺垫,高鹗的续写恐怕无从下笔。 书中在每一章都采用要点+可观摩的电影+练习的模式,有没有一点教科书的感觉离开课堂多年,乍一看带那么点亲切。当年不愿做的作业,现在开始思考和完成,也是人生的一点趣味所在。人还就是如此,在对的时期做不了对的事,不对的时期时时记挂。嗨,扯远了。当然莎士比亚的年代已经久远,对于人类智慧的书写和传承在一部小书中传布,翻过后是种幸福,这书是所谓秘籍吧?

  《跟莎士比亚学编剧》读后感(四):创作永无止境——《跟莎士比亚学编剧》书评

  了解莎士比亚,就是从那部经典文学巨著《罗密欧与朱丽叶》得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戏剧中最悲惨的一部,一对恋人家族世仇而被拆散,这样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给这部戏剧带来了独特感染力

  莎士比亚是一名独特的创作天才,不仅超越了语言、文化、时间和距离的阻隔。爱情、家庭、权利战争,这些都是莎士比亚在作品中深入探讨的社会问题。

  创作,不仅需要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去观察社会的方方面面。人物的内心和性格、动物叫声肢体语言、植物生长和繁殖环境等,都是需要用眼睛去目视,去用心思考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刻画精彩的人物命运

  我本身也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一些编剧的技巧和经验打算有朝一日,也能够写出一部浪漫、有趣、耸人听闻的作品,但自身经历和经验的缺乏,致使创作的作品,不堪入目。

  但自从通读《跟莎士比亚学编剧》这部书的内容的时候深深的被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折服,书中不仅罗列了如何创作引人入胜的角色、如何构置场景和人物,每一章都从改编自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攫取电影案例,并阐明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每个篇章,从莎士比亚众多的优秀作品中选取某部,来为编剧和导演们剖析编剧所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例如:

  第一章:哈姆雷特

  构建人物深刻的内心世界

  第二章:罗密欧与朱丽叶

  高潮是必然的,但又无从预测

  等等。

  本书的作者:j.m埃文森,曾荣获“金和声”编剧写作奖、“女性电影人埃利诺·佩里”写作奖等多个奖项,并在“橱窗”剧本写作大赛名列前茅。现居洛杉矶,目前任教于加州马布里的佩珀代因大学授课,屡获殊荣。

  无论你从事什么方面的创作,《跟莎士比亚学编剧》为写作所提供的金科玉律,都会让你变成优秀的作家

  ——苏珊·赫维茨·阿尼森,动画剧《南方四溅客》编剧。

  不顾一切,就为了把故事写好!

  :)

  《跟莎士比亚学编剧》读后感(五):戏剧性的创造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他是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他的代表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威尼斯商人》《驯悍记》等。他的作品风格多变,早期是理想主义,中期是现实主义,直到晚期是浪漫主义。艺术特色题材丰富,情节生动形象典型,是对于编剧来说最官方导师

  《跟莎士比亚学编剧》读后感(六):隐藏在莎士比亚作品中的秘密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卓越文学家之一。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同时代的本•琼生称莎士比亚为“时代的灵魂”、“我们舞台奇迹”,“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在《西方正典》一书中,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认为莎士比亚是西方经典体系的中心:“无论怎样,我们不能抛弃莎士比亚,或抛弃以他为中心的经典。我们常常忘记的是莎士比亚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我们,如果再加上经典的其他部分,那就是莎氏与经典一起塑造了我们。”

  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和两首长叙事诗,创造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生动人物,比如思想深刻而忧郁的哈姆雷特,正直勇猛却又充满纯真的奥赛罗,功勋盖世却野心勃勃的麦克白,以及为爱献身的朱丽叶、手段狠毒的夏洛克,等等。无论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每个人物都是如此的真实可信,都是那么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以至于有人认为,莎士比亚把整个世界搬上了他的舞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