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读后感10篇

2022-03-21 15:36: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读后感10篇

  《托马斯·杰斐逊海盗》是一本由[美]布莱恩·吉米德 / [美]唐·耶格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224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6-1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读后感(一):正气在,希望在

  托马斯·杰斐逊无疑是19世纪不得不提的一个名字,尽管伴随着他的是毁誉参半。越是如此,这个人物就越值得深挖。许多作家替他作传,杰斐逊自己也写了自传,但或许,读过布莱恩·吉米德和唐·耶格的《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美国海权的崛起》,你会喜欢这个人物。无论是否曾对他有过成见,都能像认可一个朋友本质的善一样,接受他的行为。

  其实,在《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里,作者对杰斐逊的描写还不如海盗占的篇幅多,其中立下功劳的其他人物也很是耀眼。更何况,全书主旨是讲美国海权的崛起,并非个人英雄主义。可是杰斐逊作为运筹帷幄的统帅,始终很有存在感,没有他的坚持,也就没有了后面的故事。

  巴巴里沿岸四国的海盗猖狂,向他们纳贡是当时许多国家的共识,杰斐逊的对手亚当斯亦如是观。杰斐逊不愿如此,一来,他不愿向恶势力妥协,新生的美利坚应当骄傲地向世界宣告它的潜力,哪怕在细处也不落人后;二来,欲壑难填的海盗是不可信的,他们一次次出尔反尔,原本就没什么道德底线,与这样一群无赖谈合约随时会被坐地起价。当杰斐逊连女儿的安危都无法保障的时候,如何奢谈治国、强国、平天下?杰斐逊认为,只有自身强大才能赢得真正长久的胜利,对待恶势力就应当以暴制暴。可想而知,彼时的杰斐逊顶着多大的压力提出这个颠覆当时共识的看法。

  随着美国海军的粉墨登场,书中详述了几任将领和外交官与巴巴里海盗的斗智斗勇,其间夹杂着背叛和失败,最后总算赢来不错的结果。杰斐逊并未奔赴前线,甚至因信息的滞后,许多决策权是交给前线将领的。我们能读到他对于无能将领的失望,对木已成舟的无奈,但更多的还是对认定方向的坚持、对海军的信任。美国非但不再贿赂巴巴里沿岸,还反过来接受纳贡,美国海军从此改写历史,美国也由此向世界展现永不妥协的美国精神,走向崛起。

  相比之下,同时代的中国正相反,落后、挨打、退缩、迁就,一忍再忍换来的是得寸进尺的欺侮。兰德尔·柯林斯在《暴力: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中以校园欺凌为例,指出暴力团伙施暴的对象往往是懦弱不知反抗者,倘若对方还击,哪怕实力相差悬殊,也能争取一丝尊重。试想,如果19世纪的中国有一位中国杰斐逊,或许我们还能拾起中国曾领先世界的文明,重新崛起,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证明精神仍在。

  书中的杰斐逊虽然强权,却远非一个工作狂,他带着几许儿女情长,会为丧妻哀伤,会为女儿焦虑,还会为他的好cp亚当斯神伤。饶是如此,亦不减其可贵,倒更显得真实可爱了。好比鲁迅所言“怜子如何不丈夫”,在这里,是刚柔并济的浩然正气,正气孕育着希望。

  ——丙申年读布莱恩·吉米德、唐·耶格《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美国海权的崛起》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读后感(二):创建伊始的美国海军及美国海权的崛起 _____读《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美国海权的崛起》

  美国海军的创建缘于巴巴里海盗。独立后的美国经济发展急需对外贸易,而巴巴里海岸是对欧贸易商船的必经之处。在北非的这一海域海盗猖獗,多艘美国商船被俘。海盗抢劫商船货物,还扣押船员做人质,来索要巨额赎金,甚至还要求缴纳贡金,否则威胁要继续抢劫美国商船。

  面对海盗的威胁,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应该通过购买和平以及外交谈判等手段来解决问题。

  另一种声音则是建立自己的海军,正如杰斐逊所说的“通过战争的方式实现和平”。

  主张用和平外交手段解救被俘船员的亚当斯尝试和的黎波里大使会晤,当听到的黎波里大使对他们抢劫商船行为的解释后,亚当斯感到的是“心冷齿寒”。而且当时美国的国力根本交不起赎金,很多船员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奴隶生活,更交不起水涨船高的贡金了,更何况购买的和平根本靠不住。这一切促使美国终于决定组建自己的海军了。

  美国的第一舰队终于出发开赴地中海,但是由于美国不想发动全面战争,因此舰队指挥官得到的授权有限,只是监管美国商船的安全,加上信息传递不通畅,连对方是否对己方开战都不清楚,仅仅靠封锁海港,成效微微。

  随着杰斐逊总统获得了动用武力的授权,另一个舰队再次开赴地中海,但是由于主帅任用不当,不仅没有什么作为,而且出了很多丑。

  在更换了得力的舰队司令后,美国海军终于有所作为。当战舰集结到摩洛哥的港口后,摩洛哥与美国签署了和平协议。当“费城号”触礁被俘后,为了使“费城号”不被敌方所用,偷偷将其在海盗眼皮底下炸毁,解除了对己方的巨大隐患。紧接着美国海军和的黎波里海盗短兵相接,打的一度非常惨烈。

  但是远在海上的美国舰队的炮火无法给岸上的黎波里的防御造成威胁,因此伊顿的主张即“只有地面战争”才能迫使的黎波里的统治者接受和平条款,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伊顿和几名海军陆战队队员领导并开展了神奇的沙漠之战,最终迫使了的黎波里的强硬统治者签署了和平条约。只是当初,伊顿对的黎波里统治者的哥哥哈梅特做出了支持其统治的许诺,才得以依靠当地的力量发动了地面战争,但最后由于里尔单方面和的黎波里统治者签署了和平协议,地面战争只能“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站在美国的角度反正和平已经达成,其他的无关紧要,但是对于那些参与或支持地面战争的当地民众和哈梅特来说,该是多大的打击?甚至是场愚弄,即使美国过后也作出了一些补偿,比如释放了一直当人质的哈梅特的家人等。

  此后当海盗再次挑衅时,情况完全反转了,该海盗国提供赔偿金了,并且要立即释放囚犯,并保证美国船只自由航行。美国海权真正地崛起了。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读后感(三):《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艰难崛起的美国海权

  文/吴情

  最近几年,中国和周边国家就海洋问题产生了诸多摩擦和冲突。海权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随着国际贸易的深度开展及海洋开发的不断进行,似乎越来越显著。自航海大发现时代起,原本隔绝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了漫长且不断加速的全球化。马汉的《海权论》的发表,无疑是宣告海洋时代的来临的一个标志:掌握海洋霸权,也即意味着掌握全球霸权。当今,大洋彼岸的美国,毋宁是海洋上的佼佼者。不过,美国并非自诞生之日起便一跃而夺魁首。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美国海权的崛起》(Thomas Jefferson and the Tripoli Pirates: The Forgotten War That Changed American History),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主持人布莱恩·吉米德、作家唐·耶格合著,一部考察了美国海权崛起之初艰难过程的作品。吉米德和耶格注意到,独立战争取得胜利之后,美国这一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国,在国际事务上无太多发言权,且其海外贸易(主要是同西欧的贸易)屡屡受到巴巴里海岸海盗的侵扰,既蒙受了经济损失,新生政权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又面临挑战。如何解决贸易中的海盗问题,使贸易正常运行,成为摆在当时美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巴巴里海盗主要驾驶的是小型船只,凭借灵活机动,往往能很快靠近美国商船,上船作战,多数美国商船刚意识到危险便以束手就擒告终。美国政府中,如何对待这帮日益猖獗的匪徒,出现了不同的意见。有人主张以战争的方式为贸易保驾护航,有人则主张通过金钱买来和平;乔治·华盛顿政府和约翰·亚当斯政府,都相继采用了后一种方式,尽管那意味着高昂费用(海盗的贪欲永远无法满足)以及对海盗这一非正义行为的变相容忍(政府对此毫无作为),更何况海盗劫掠商船的行为已践踏了美国立国的自由根基,这从作为大使和美国人的杰斐逊的愤怒——“自由国家的公民在出海航行时竟然会遭受此番恐惧和不公”——中可见一斑。

  在与巴巴里海盗的数次交涉中,华盛顿政府和亚当斯政府总体上采取金钱购买和平的政策,但是期间偶尔的武力展示对海盗取得了更佳的震慑效果;似乎,在美国国父一代人的观念中,和平,远比捍卫利益来得更为关键、也更为现实,特别考虑到美国政权初生、不宜树敌太多。与四个北非国家间通过外交手段解决冲突,美国第一批外交官的表现堪称谨慎、机智和卓越。可(官方默认许可的)巴巴里海盗的行径从未收敛,不计一切的和平,真的有其内在价值吗?初生的美国,确实没有可能及潜力以战争手段妥善解决这一切?

  在这样的背景下,托马斯·杰斐逊于1800年成为美国总统。杰斐逊不同于华盛顿和亚当斯,在他就任总统期间,对待巴巴里海盗,不再是单纯地听之任之一味忍让;美国海军的发展,尤其是大规模军舰的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上。因美国商船几次三番被海盗劫持,美国政府从而派遣一批军舰远赴直布罗陀海峡维护安全。虽然几经波折坎坷,在和平与战争之间摇摆,但新生的美国,最终还是凭借军事实力,取得了预期结果;而争夺海权的时代,即将来临。美国海权崛起的故事,在教科书中不如美国革命般“重要”,但它实为理解美国的一个基点。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读后感(四):大炮政策下的外交

  在18世纪,许多沿海大国都已经认识到没有海军就意味着国家安全没有保障。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而崛起,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从而改变英法两国的力量对比。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将军在1890年将“海军力量的战略意义”总结为一条基本原则,他指出“以贸易(指商品输出)立国的国家,必须控制海洋。夺取并保持制海权,特别是与国家利益和海外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然而在1789年托马斯·杰斐逊任美国国务卿时,“他的国家还没有海军。最后一批’大陆海军’的军舰在独立战争后被抛售。”

  如今美国早已在世界霸主的地位上高居多年,一直被国际认可为难以取代的强国。然而谁会想到,在1783年刚签署完巴黎合约没多久的美国,作为羽翼未丰的新兴国家其国际地位也曾一度卑微过。美国福克斯新闻频道早间节目主持人布莱恩·吉米德与作家唐·耶格合著的《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美国海权的崛起》,从1785年的美国商船被巴巴里海盗劫持开始讲述了一个美国海军崛起的故事。那时候的美国,需要比其他欧洲国家缴纳更多的贡金去向海盗“购买和平”。而被扣押的海员成为奴隶,他们一直在期盼着能得到祖国的解救。在海盗们狮子大口头且贪婪无厌的经济压力下,武力手段被迫提上日程。

  整个海军的崛起,杰斐逊在其中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创建海军是他一手促成的。然而全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杰斐逊这一视角去看代美国海军崛起的契机与过程,反而将视角更多的放在从1801年四艘战舰启航,到1805年美国与的黎波里签订《和平友好条约》的四年时间在这片巴巴里海域所发生的每次战舰出航故事。将历史放在三位舰队总指挥官及各舰长的性格与战绩,还有与海盗周旋谈判的各位负责人的经历上,使得这本书的趣味性大大增加。和平总是来之不易的,欲血奋战常常是战争的代言词,当钱不再能购买到所需的和平时,战争就登场了。而战争,许多时候也是为了争夺经济利益。战舰只是在海上巡逻,并不能起来震摄作用。只有真刀实枪的打起来,才知道谁是真正的海上主人。有的海军期待着有战争好体现他们的英勇,而莫利斯准将似乎只是带着出海巡游的心态去指挥他的整个舰队。

  纵观美国海军的崛起,美国当时的外交政策也尽收眼底。面对建国初期的“中立宣言”,并没有好战的分子将战争作为他们解决问题的首选。然而像美国政府最后选择与哈梅特签订合约,攻陷德尔纳镇,托拜厄斯·里尔又“任性”的独自签约,似乎都可以从中看出美国政府外交政策的部分渊源。而勇气同样是这个民族热衷于宣扬的品德,海军战士的英勇在烧毁“费城号”篇章得到最激烈的展现。而海军的崛起、美国的崛起,正是靠着这些勇敢的每一位成员。

  “贪婪本身不能诠释索取的疯狂和残忍。”然而,大炮却成阻止贪婪的利器。在和平年代,谁也不想抗起大炮。只是我们都知道,只有具备抗起大炮的力量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或许这是强大的另一个名词解释。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读后感(五):崛起的美国源于对每个人的尊重

  书名叫《托马斯·杰弗逊与海盗》,相信了解美国历史的人都肯定知道这个独立宣言的起草者,美利坚国父,第三任总统。都说美国是一个建立在契约上的国家,她的创立者们通过自由联合,构建法律,把美国从无到有,根据宪法而不是强权统治诞生出来。从这个角度上讲,杰弗逊甚至比华盛顿更伟大,因为华盛顿打下江山,地位相当于刘邦,朱元璋;而杰弗逊用起草法律的方式奠定了美国四百多年的思想底座,这就好比是孔老夫子一般了。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读后感(六):美国海军的血泪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的书名看似是在讲述一位伟大名人的故事,但其实是在描述一个海军建立前的血泪史。

  作者布莱恩·吉米德,主持人;唐·耶格,美国作家。本书主要讲述了美国未建立之前与海盗的血泪史,以及终于在重重困难之下,美国建立了海军,而巴巴里海战的胜利,也让人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在内容上,书中大约分为两部分内容,以人物来说,托马斯·杰斐逊的两次重返政坛前后,接手建立海军;以海盗方面来说,从猖狂到战争失败。从写作风格来说,本书通俗易懂,不是很厚,但故事性强,翻译流畅。

  书中的开始阐述着海盗的猖獗,而作为美国一方一味的妥协,1802年以前,美国海军几经挫折,其实都是由客观的环境造成的,而不是领导的失误。风暴、疾病、海滩等多种因素都造成着船只无法完成人物,海盗才非常猖獗。托马斯·杰斐逊为了海上安全、经济的扩展,再也无法容忍无休止地与出尔反尔的海盗谈判,1802年2月,美国海军扩大了规模。随着新舰队的装配,杰斐逊终于有了火力和权利捍卫美国利益。

  巴巴里海战是书中重要的战役,1805年,杰斐逊与巴巴里首领签订了条约。巴巴里和平虽然有缺憾,但确实是一场胜利,而对于杰斐逊本人来说,四年之久的战争结束也结束了他的时代。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不仅是一个人的时代,更是美国海军的血泪。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读后感(七):落后就要挨打

  今日如此强盛的美国,原来其历史也有那么一段曲折,可见万物的共通之性。不得不说有时武力确实可以更有效快速的解决一些问题,只是武力需要的后备支援却不是说说话就可以达到的。《托马斯杰裴逊与海盗》一书让我认识到什么叫做自强不息国富民强,海盗猖狂时期的恐怖小说揭露的仅仅是其一角,而现实在此书中却真实展现,多么可怕的事情,就是你成为俘虏,然后就要接受俘虏的待遇,年复一年没有归期的俘虏生活想想都知道有多可怕,可是那些有头脑的人,不仅仅靠自己头脑获取职位,并且靠其头脑能够更好的生活。作为一个领导者,要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如果渎职,很显然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如果果敢勇猛并且有个很好的搭档,那真是天作之合值得庆幸。有一种信仰和追求真的是人生的幸事,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搭档,更是万幸。美国海军从无到有,再到对自己国民起到保护的作用,历经的波折远比书中所说艰辛万倍,美国从给海盗进贡,被海盗任意宰割凌辱,到反过来接受海盗的进贡,说起来简单的过程,实际却是那般的艰辛。我们都说少年强则中国强,这句话的深刻道理在本书中似乎更能鼓舞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这句简单的话,在本书中更是得到很好的诠释,朴实的话语总是浸透着哲理,深刻的理解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就如一本书给我们的启示总是那么无法言尽一样,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思考才会进步。不管是海盗的话题更吸引我,还是美国海军兴起更吸引我,亦或是其他,此书都值得盛赞。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读后感(八):美国走向世界霸权的第一战

  多看阅读看最近做活动,10几元钱可以买到8本书套餐。第一本就是《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

  一般谈到杰斐逊时,想到的往往是他作为美国开国先贤之一,对自由民主价值的捍卫和辩护,以及作为汉密尔顿的政敌,主张州权,反对更大的联邦政府。

  本书反映的是杰斐逊的另一面:在他的主导下,美国组建了一支花费不菲的远洋海军(毫无疑问会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这可能与他一贯主张的理念是违背的),在几千英里之外的敌国军港进行封锁和战斗。甚至派出了一支陆军部队,试图推翻敌国政府并扶植亲美的代理人(说好的自由平等博爱呢?)。看到这一面,才会理解他们所说的“人人生而平等”,这里面对“人”的定义应该是“信仰基督教的男性白人”。东方的异教徒以及密西西比的印第安人必须下地狱!

  不论如何,这本书写的很精彩,我认为主要的看点有如下几点:

  一是美国建国之初的种种艰难。打赢独立战争仅仅是个开始,战争花费不菲,欠下大量外债,保障对外贸易是挣钱还债的关键。最大的挑战是地主海南岸的几个伊斯兰教王国的国家海盗行为:海盗公然掠夺公海上的商船,赃物作为贡品奉献给国王和奥斯曼帝国的哈里发。而建国之初的美国,穷得叮当响,既负担不起一支强大的护航舰队,也负担不起高额的“过路保护费”,甚至连制服俘虏的赎金也凑不齐——幸运的经过10-20年也许会被家人赎回,大多数不幸之人会死于劳役和恶劣的生存条件。

  二是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在1800年前后,基督教世界虽然在经济和军事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并没有强大到吊打伊斯兰世界。书中提到,即使英国、法国这样的海军强国,依然要给伊斯兰国家支付高额的“过路保护费”才得以保障通行安全。面对海盗的骚扰,美国的第一反应也是交一笔“岁贡”。这与我国历史上的一些场景非常类似,比如北宋向辽国支付“岁币”,用真金白银来“赎买”和平。在这之后,基督教世界步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伊斯兰世界的好光景从此不再。

  三是美国怎样迈出了世界霸权的第一步。不论这一步的目的是怎样光荣正义(为了保障自由贸易),当坚船利炮带来的巨额收益远远超过自由贸易时,尤其当战争发生在遥远的欧亚大陆,接下来注定会有第二步和第三步。比较有趣的就是美国的出海远征和英法绥靖的对比,仿佛是一百多年后世界大战的预演。

  《托马斯·杰斐逊与海盗》读后感(九):国家实力的确立

  杰弗逊与亚当斯这对亦敌亦友的对手,在如何对待海盗问题上态度迥异。杰弗逊希望依靠武力解决,获得新生国家的尊严;而亚当斯则希望通过外交途径,以金钱换和平。杰弗逊通过竞争成为美国第三位总统,武力统一提上议事日程。

  武力统一涉及舰队、人员和策略,无一不与经济和国家实力相关;但是说到底是人的因素决定了结果。将军的选择,决定了是否有效的战略选择;船员的选择,决定了战略是否能圆满完成;而策略与勇气的结合,最终决定了局势的改变。

  美国海权由任人宰割到优势的确定,说明对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和被认可,绝对不是基于祈求和缴纳贡金获得的,而是基于国民和政府的勇敢无畏,对国家的热爱,以及由此带来的硬实力附带而来的。

  作为当今时代第一个民主国家的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审时度势,所言所行堪比同时期甚至任何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今天,战争留下的军事遗产依然不可忽视。它见证了美国海军力量被异邦海域逐渐认可。它见证了美国国旗第一次在西半球土地上迎风飘扬。它见证了美国海陆两军的首次协同作战。巴巴里战争对于美国海军来说意义非凡,“到的黎波里海岸”被写入了美国海军陆战队赞歌,而马穆鲁克剑也于1825年成为了美国军官制服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走进21世纪,这些广为流传的故事——美国与好战的伊斯兰国家之间的对抗,有着新的历史意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