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海风下》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海风下》的读后感10篇

2018-04-18 21:0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海风下》的读后感10篇

  《海风下》是一本由[美]蕾切尔·卡逊著作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风下》读后感(一):《海风下》

  清新绿色封面,精装小开本,当《海风下》这本书躺在我手中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感官舒适。一本《寂静春天》让我们认识了蕾切尔·卡逊这位女作家,这一次她又带来了这部《海风下》。

  其实这应该算是一本科普类的书吧,介绍了很多的海洋生物,但是行文这却不见传统科普说明文的生硬晦涩,反而是以散文风格轻松写意的记述介绍了那些神奇海洋生物,以及人与自然互动。她的文字清新优美,抒情浪漫之中又不乏科学性的严谨,能把这二者如此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对于文字的驾驭功力,和她对科学知识深入了解。这样的文章比起那种传统的科普学术文字更能让普通读者接受,更容易引起他人的共鸣,从而引发更多人对于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这片海洋的思考,这样才能更加重视那些与我们人类共存的、同样经历过亿万年演变精彩纷呈的生物。人类只有去适应自然、顺应自然,与我们身边的其他各种生命和谐共存,才能让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与存续。作为一个环境保护运动的先驱者,作者想告诉每一个的读者也就这些吧。

  后来才发现这本书是海洋三部曲的第一部,好吧,你成功的把我引入了“坑”,非常期待后两部作品的问世!

  《海风下》读后感(二):读过

  说明: 1.本书评是对外研社方姓译者«海风下» 2016的书评,不是对其他出版社的、其他译者的、其它版本的书评。 2.因为被另一个徐姓译者的«海风下»的文风和选词伤害过,已经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过来,不受影响评价这一位方姓译者的译本了。就简单说吧。 ---------------------- 1.翻译质量。 请注意版权页面标注的“海洋生物-普及读物“里的“普及“,这个词告诉读者的是:适合最广泛的人群(潜台词: 不要期待太多)。其次,据Carson传记引用的书评,Rachel Louise Carson做到了把诗意专业融为一体,这是很难做到的境界(略带恶意猜测的说,如果真的把原文的诗意翻出来了,上架类别或许就是"精品散文"一类而不是"普及读物"了。)。而本译作,勉勉强强、差不多能靠得上专业的边,虽然没有入门,但至少在门边了。 2.译文的文风 本译作的文风相当稳定,除两三处选词有些突兀外,都维持了中等水准。全文没有什么出彩,也没有什么突兀。但文风不像Carson文风,偏专业了些。 译文没有译出原文的诗意,但译出了科普,所以可用于幼教。 3.特色 译本序是李大光写的,他也曾为«寂静的春天»出版40周年写序(多年前某期«三思»特刊上有这篇文章)。 海洋生物的专业名词解释约占全书页数的1/7(P243-281)。译者也许不专业(Miss Carson 是海洋生物学家),也许文学功底少了十几年或几十年的积累,但翻译这份职业,译者用了心、尽了力,是相当敬业的。 4.建议改进的地方 建议在以后版本的译文正文里加上专业名词的索引,这样可以告知读者,相应专业名词的解释在尾注或附注里的具体位置/页数。 5.评分 3星是相对于Miss Carson原文的评分。不是相对于其他版本译文的评分。

  《海风下》读后感(三):舌尖上的海洋 —读《海风下》有感

  文/dyonline

  先抛开内容不说,光听名字—《 海风下 》—就给人如沐春风,沉浸于广袤的海洋之中。一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特别有感觉,特别喜欢。然后看了关于书籍的介绍,说写的北美海岸的自然风光和生物,就更加激起我要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海洋,是地球的宝藏。地球上海洋占据了大部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矿产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生存所需的物资。尤其是对于我这样一个海洋石油勘探的人来说,我们企业文化就包括了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海洋环境,低碳绿色。所以,我想要了解海洋生物的生存境况生活习性等就更加地真切

  作者Carson,作为保护自然环境的先驱,为了给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子孙后代留下美好家园,著作了多本保护自然的著作和文章。看了开篇的序,才知道,原来DDT的禁用也是作者的功劳,顿时对作者心生崇敬。只有保护好了我们共同的地球家园,保存好生物的多样性,我们才能避免作者笔下的《寂静的春天》。

  作者从动物视角描述海洋动物世界,通过文字将人带入广阔的海洋,置身于天地之间,感受海风袭来,嗅闻海水味道,仿佛就是在看一部海洋动物世界的纪录片,通过文字的描述,想象文字背后发生故事,堪称奇妙

  在第一篇里,通过鸟类的迁徙,看自然界有趣食物链,沙蚤被沙蟹捕食,沙蟹又会被鸟类捕食,最后沙蚤又吃沙蟹被鸟类吃剩的残骸。嘲鸫模仿其他鸟类的鸣唱逗配偶。原来动物们的生活也是那样逗趣!在第二篇里,作者通过一只鲭鱼—斯科博— 的视角 ,将看似平静海面道出了如此多的生存竞争。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副生命蔚然的海洋世界。都说鱼的眼睛没有什么用,但是在作者笔下,却能感觉到鱼眼如此强大功能,以及不同的鱼原来会反射出不同的光,这个就没有具体考证过了,很是有趣。在第三篇里,作者则以鳗鱼的视角,描述了冬季里完全不同的一个海洋世界。此般,透过不同的生物以及它们的习性,我们可以从作者的笔下读到更多海洋世界的奇妙。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感触油然而生

  加上这又是外研社译作的书籍,不知道什么原因,对某些出版社由来已久好感,包括外研社,所以就爱屋及乌,并且本书确实也是一本非常不错的激发人们关心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原滋原味的书籍。书的结尾,作者还别处心裁地设置了《词汇表》章节,这个对于认知大自然实在大有裨益,尤其是对于教导小孩子。特别推荐大家来阅读这本书!图 1 封面

  《海风下》读后感(四):自然的见证人,奇妙的海洋世界

  一口气读完了雷切尔.卡逊的《海风下》,好似亲历了一场海滨之旅,看了一场海洋自然世界的惊心动魄生态变迁,让人难忘、惊叹,还有对环保的深思。雷切尔-卡逊被誉为“环保运动之母”,曾出版赫赫有名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开启世界范围的环保运动。初识雷切尔-卡逊,也是因为她的《寂静的春天》一书。蕾切尔•卡森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以自己调研和考证告诉世界,污染、杀虫剂,农药烟雾化学物质等正给人类生存造成巨大危害:“人们恰恰很难辨认自己创造出来的魔鬼。”这本著作也唤醒了人类的环保意识

  作为著名的博物学家、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的文字生动美丽,她的海洋三部曲《海风下》、《我们周围的海洋》、《海之边缘》是科普写作典范系列散文语言细腻华美,文字澄透读来有韵味。《海风下》一书中,雷切尔.卡逊精心构建了从海滨到远洋到海底的生物世界。作者将过去十年里的积累,凝结于这本美丽而梦幻的海洋世界里,作者说,“我深信海洋中的生命的故事值得被人们知晓,这些大自然的生命值得呈现和书写”,并说,“它们在人类最初来到海边,海心惊奇地向外眺望之前就已存在;在人类王国崛起与没落期间,它们继续着自己的生活,跨越了多个世纪时代。”诗意的表达灵动的呈现,无论是生命的奇迹还是生命自然选择的艰难,都让人不断感叹生态世界的奇妙和自然法则残酷。这里的一个个生存故事,就像是一首首生命的赞歌。

  关于生灵之美,作者抛弃了人作者类常规时空度量,极力用想象力延伸出人类无法感知之处,竭尽全力展现这个无人声的动态世界。在雷切尔.卡逊的笔下,依次出场的生物有上百种,全书精装本,后半册还有大约40页的词汇名,介绍这些并不为人所知的海洋动植物们(当然,如果能配上图就更棒了)。这些像黑剪嘴鸥、菱斑龟、老鼠、大蓝鹭、西鲱等等渐次出场的动物们就像随着镜头一点点走入我们的视线,彼此相爱相杀,鲜活无比。比如,黑剪嘴鸥这一节,“它们有时候就像夜幕上闪现的一抹黑影;有时候又像一群幽灵,如燕子般在空中盘旋,露出白色胸部和闪烁着微光腹部。”“大蓝鹭站着一动也不动,脖子弯曲、贴近肩膀,悬在半空的喙时刻准备着刺穿从它两腿间快速穿行的鱼。”洄游的西鲱鱼群,虽然每条鱼都能产下十万多颗卵,但其中只有一到两颗才能在充满危机河流和海洋里存活。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因人类的活动,这些美好正在慢慢消失,这真让人难过

  《海风下》读后感(五):一些看法

  《海风下》共三个部分,分别是“海之边缘”“海鸥之径”“河海之交”。“海之边缘”说的是滨鸟们的迁徙,“海鸥之径”和“河海之交”则是通过描述鲭鱼和鳗鱼的成长轨迹,来探寻海洋的风貌。作为一本自然科学类的书,蕾切尔写得有点偏主观了,很多情绪词套用在鱼鸟身上虽说让情景生动了不少,但终究不合适。为了迎合大众而去揣度未知领域,或者是为了迎合自己的内心而把人类的情感带入海洋世界,都有些唐突了。 重点推荐一下“海鸥之径”的情节,这部分在三卷里算是最“冷静”的描写了。没有怜悯,自然也没有厌恶,“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自然规则在杀戮中展现得淋漓尽致(看的时候很有画面感),蕾切尔却硬是用环境描写淡化了这其中的冷酷和血腥,算是温和处理了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