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恶意》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恶意》的读后感10篇

2018-04-21 21: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恶意》的读后感10篇

  《恶意》是一本由[日] 东野圭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6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恶意》读后感(一):从《恶意》中反思校园暴力

  你心里藏着对他的恶意,这仇恨深不见底,深得连你自己都无法解释。正是它导致了这起案件。这股恶意到底从何而起呢?我非常仔细地调查过,却实在找不出任何合乎逻辑理由。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啊!就算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的人生,也要达成目的。这真是惊人想法,简直前所未闻。”

  这也许是全书作者所要表达的最核心感情吧。或许也是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

  小时候,我们总会不经意间讨厌一个人,我们会拉着自己的小伙伴孤立那个人。当别人问起原因时,我们却找不出任何原因,我们就是讨厌那个人,就是看TA不顺眼,就是想孤立TA。当我们长大了,回想起这些往事,我们才清醒,才看清楚这样的恶意是多么的恐怖。或许我们的这些恶意并没有像小说发展成这样复杂而扭曲的杀人事件,可是我们的恶意却不经意间伤害了TA,也许这些恶意真真切影响到了那个人的成长

  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人性中的恶意:贪婪嫉妒...真是十分可怕的负面能量,让人寒毛凛凛。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

  这是野野口内心感情最真实写照。可是,这样的写照不也正是青春期中的我们的写照吗?我们本来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最后因为一些感情,一些小事我们闹掰了。我们不再是朋友啦。更遗憾的是,我们最后成了敌人,互相的伤害,互相的对抗。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一些人的帮助。可是,我们的内心世界并不只有“感谢”这么简单。我们在不断受到别人的帮助中,渐渐会否定自己,为什么自己不行,为什么自己就那么差劲,为什么自己的家庭不如别人,为什么自己的生活如此苦逼而别人的生活却如此光鲜亮丽。我们会嫉妒,会厌烦。然而,对于给予我们帮助的人,他们往往并不会察觉到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这些挣扎的感情。

  同样的,我们也会帮助别人。当你看到朋友处于迷茫中,困难中,当你伸出你的援手,倾尽所有。在那一刻,我们给予彼此的是笑容。可是,实际上,我们真的不知道,我们的善良,我们的热心,会不会被别人当作恶意。正是因为我们的善良和热心,所以反而给自己的朋友带来了伤害。

  在当下,我们的身边,或者是时不时在新闻中,总会出现一些让我们感到不可思议而又痛心的校园暴力。或许,面对校园暴力,我们真的可以想出很多方法解决。比如,加强有关校园暴力的立法、加强家庭教育开展有关校园暴力的教育活动主题班会小组活动等)。但是这些活动,究竟有没有真正的深入孩子们学生的内心。当前我们的社会是否太过于功利?很多没法用数据衡量的活动,往往得不到重视;而更方便衡量的活动,往往很容易得到政府(社会)的支持。当我们开展一些活动的时候,我们往往最看重的不是究竟这些的活动所传递的精神、教育意义有没有传递到孩子的内心(或许,我也不能否定我们开展这些活动的努力和一些成果。的确在这一方面的衡量,存在很大的难度,我们不知所措,但是就能因此而忽视吗?),而是看重活动开展后我们所做的材料、所做的简报。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一份错觉上。老师错以为自己可以教给学生什么,而学生错以为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重要的是,维持这份错觉对于双方而言是件幸福的事。因为看清了真相,反而一点好处都没有。我们在做的事,不过是教育的扮家家而已。

  这或许是小说中,最能打动人心的一段话。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究竟能够给学生带来什么?而作为学生,我们究竟能从老师的课堂上,学到些什么?作为老师,我们看着学生考出好的成绩,看到他们考出好成绩后高兴心情,我们似乎成功了。作为学生,我们每天上课,放学,做作业,有时候,我们乐此不疲;有时候,我们愤世嫉俗。我们到底在努力些什么,这些努力究竟有没有意义

  6月份是高考的季节,高考之后,整个社会的情绪将会变得如此复杂。有些人将会考上一些名校全家欢庆;有些人,高考失利,痛哭流涕。或许,我的观点有些极端,但在我看来,不论是欢庆还是痛哭,这些的背后都存在着一些“恶意”吧!

  当我们上了大学,却发现大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大学甚至还要过着比高中更苦逼的生活。我们在高中的时候,都有着明确的目标,所以,不管我们开心还是不开心,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总是动力满满,想着那个目标努力迈进!到了大学,目标没了,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所以,很多人每天过着无所事事颓废的生活。最初的欢庆,或者变成了“恶意”,我们讨厌这样无所事事的自己,我们讨厌上大学前老师给我们勾画的“天上人间”,我们讨厌社会,虽然高考表面上很公平,可是因为资源巨大差异本质上存在着多大的不公平。

  写到最后,我要申明,我并不是要宣扬什么悲观论,或者其他那些愤世嫉俗的负面情绪。我真正想要表达的是,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些“恶意”,这份恶意,可能是嫉妒,嫉妒你的朋友为何总是比自己出色;这份恶意,可能是抱怨,抱怨父母为什么不是社会的上层人士。这些恶意,通常我们都察觉不到,但实际上却对我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东西,或许注定是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优秀,我们不可能要求别人变差啊;父母并不是社会上流人士,所以不能给自己一个优越的出身,这就是一出生就注定的命运

  可面对这些,我们要怎么做?

  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去直面这些“恶意”,正视自己的内心。你得去承认自己的不足,得去面对自己的不完美是的,或许,别人真的优秀到你嫉妒,也许家庭的贫困让你背负很多重担,也许社会的黑暗面让你心灰意冷。但是,这些都是我们很难去改变的。我们当然有对这些不如意投之以“恶意”的自由,或许,也没必要去喝一碗鸡汤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的;或者说,要把这些“恶意”转变成“善意”。我只觉这些太难,正如社会再怎么进步,也不可能成为天上人间;我们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变得完美。只是或许我们可以让这些“恶意”小一点。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是多么的渺小,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出类拔萃。我们从小到大,一直在被比较,最后我们也慢慢变成了爱比较的人。我们努力变得优秀,最后却发现有些人永远也敢不上。小说中的“恶意”,我们也有。当小说读完之后,我真正地陷入了深思:

  我们心中所存在的“恶意”,是否有一天会爆发出来,这份“恶意”究竟该如何去宣泄?我想,这或许也是东野圭吾先生留给我们去思考问题吧!

  《恶意》读后感(二):农夫与蛇

  如果农夫救下的是一条脓包的蛇,而农夫又武艺高强,这渣渣蛇根本没法直接在被救活后撕咬他,后面会怎么样呢?

  你以慈悲心饲虎,那虎终究不会感化成食草的羔羊。

  对这本书受害者最大的敬意喜爱,是从侧面得知,即使在那样欺凌横行的校园,纵然遭遇无数恶毒之极的背叛与残害,他始终不曾屈服,少年昂着高贵头颅

  除此之外,是心怀写作梦想的少年,在污浊残酷环境中,笑容温暖,拜访孤寂的做烟花老头老爷爷后来垂垂老矣,口齿不清,但那翩翩少年的面容,他牢记于心。

  所谓恶人,不是摧毁美好,而是诋毁美好。

  他弱小,所以他猥琐。杀人杀得如此卑劣,正如年少时他为人走狗时的模样

  皎皎者易污,峣峣者易折,有些人生来不值同情,最不喜欢听的故事便是农夫与蛇。

  但是,你不去救,你怎么知道他是蛇还是报恩的仙鹤呢?

  我想那时年少,读中学的受害人一次次路过凶手家,微笑拉他上学,在路上面对我的质问,会这么回答我。

  一如他一生温柔

  《恶意》读后感(三):恶起意寒

  很久没有写过评论了,不知道会写的怎么样,今天早上刚读完这本书,晚上就来了,不知是“恶意”在我心中久久不能平复,还是那些隐于的人性给了我更多的思考。

  整部书最精彩部分是反转,其实我也有猜到,毕竟在野野口的自白书出现在书的中部,故事一定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然而我个人却认为作者在处理最后反转的动机时略显草率,就如他大部分的作品一样,在故事最后揭露出来的动机,给读者的感觉就像是临时编出来的一样,仿佛写着写着忽然就看到了什么东西,觉得不错,就加入到了作品之中。即使作者在前文中会有隐隐约约的铺垫,但这种铺垫并不明显确定的指向最后的结局,而只是一种趋势,想来作者可能也是在写到最后时才决定这么安排结局的吧。

  《恶意》这部小说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东野圭吾行文方式典范。一开始会给读者模糊感受,每个人在心目中都会有自己认为的怀疑对象,随着故事一步步推理的进行,仿佛所有谜底都将浮出水面之时,却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这时,一些在前文可有可无情节开始发挥起了关键作用,一步步指向大家都没有想到的结局,称之为“反转”。但在我看来,像东野圭吾这样的推理大家来说,定是不能轻易的让读者猜出他的本意,因而要安排反转,让读者大吃一惊,以达到他需要悬疑效果手段。殊不知,这样的写作手法却不一定会让读者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反而,对于我这种十分喜爱柯南、福尔摩斯的人来说,东野圭吾的这种风格让我有种“被欺骗”的生硬感,仿佛结局是被硬生生地写成这样的,所谓的之前的线索因其太过晦涩并没有起到作者想要它们达到的效果。

  也许是我更喜欢福尔摩斯这样的现实派悬疑推理:侦探在一个个线索中一步步接近真相,每一条线索都是踏实可循的。但这也反映出了另一个问题,那便是东野圭吾对于人性的刻画

  之所以感觉东野圭吾作品的线索都是飘忽不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大部分作品凶手的杀人动机都是人性的黑暗面,而“人性”本就是不可捉摸的。以《恶意》为例,凶手最后被证明是由于害怕自己小时候做过的校园暴力事件被揭露,再加之对于好友功成名就的嫉妒,弃好友的恩情于不顾,泛起恶意。而这种杀人动机,没有仔细认真研究过凶手的生活经历,是很难得出的。这也是东野圭吾成功之处,将人性刻画得淋漓,带有血色却真实,以至于我今天看完《恶意》后,走在图书馆里,都觉得有无数的目光对我投来“恶意”,可能那个是我太敏感了,但没有源头的恶意,才是最可怕的。

  最后,愿世间能少些恶意,愿每个人都能活下去。

  《恶意》读后感(四):就是看他不爽

  这本才是东野圭吾最最最牛逼的作品,东野圭吾写作水平巅峰,超级无敌的推理神作,比白夜行嫌疑人x解忧牛逼的多。看了近50本他的书,已经非常的无味,然而这本2000年的作品却能把所有人吓出一身冷汗

  1、恶意因什么而起?“就是看你不爽”,这不就是很多人心中恶意最根本的体现吗??

  2、加贺和野野口修两个的智商对决比汤川石神的对决好看的多,两个人的对决描写堪称史上最完美的东野圭吾写的对手

  3、

  篇章的安排超出了我的预期,以加贺 野野口 以及第三方 多方的交叉叙述,逐步的展现出最黑暗的真相,对于读者的吸引力相当之大。

  4、反转反转和结尾的反转相当的精彩,体现出东野的实力

  5、野野口的手记相当的误导真相,把读者完全骗了,当然,我也不是没有想过那只猫,只不过原来只是为了杀猫实现自己的恶意,想想都可怕。

  6、这真的是东野圭吾写的作品吗,真的太棒了………

  《恶意》读后感(五):扑朔迷离的是杀人动机

  东野圭吾的小说总是不断反转,看到后面简直是寒毛直竖。此案有三重反转,一是野野口竟是凶手,二是野野口的杀人动机是不堪再被威胁成为影子作者,三是杀人动机竟是凶手精心编造的。此案的凶手处心积虑地编造了这么一个杀人动机,不仅杀害了日高,更毁了日高的声誉,而真正的杀人动机却是凶手难以启齿的黑暗心理——可怕的恶意。也让人联想到警察办案一般都比较重视找到凶手,但对凶人杀人动机的陈述却往往缺乏调查而轻信,而凶手总是会为自己杀人的事实寻找合理的解释,因此可能会伪造或加强被害人对自己的压迫,反而导致世人同情凶手而觉得受害人自作自受。本书正是把凶手这种恶意描写到了极致。正如文中日高的妻子所说,为什么受害者明明是我们,却反而受到大家指责

  《恶意》读后感(六):看到最后,发现自己低估了恶意二字

  这是第一次看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之前看过《解忧杂货店》和《沉睡的人鱼之家》,算是他的另外一个系列。所以并不知道他写的推理小说会如此精彩!远远超过预期。

  废话不多说,简单写写看这本书的心里路程,想记录一下。

  一开始猫被杀,以为这就是书名的恶意是要围绕此展开;

  当第一章以野野口的视角展开,没有想过他会是凶手,单纯以为会是邻居知道猫被杀之后的复仇,而恶意是说日高杀猫的行为。

  紧接着,剧情走势也是不断塑造日高恶的形象,抄袭友人的创意,强迫其当影子写手,害得妻子自杀……所以自己也愚蠢地以为日高十恶不赦,死不足惜,反倒是同情野野口;

  不过中途一直惦记着日高杀猫的那个事情,当时加贺在跟理惠对话时,反复问她野野口写的手记有什么特别之处时,一直没有提猫的事情(这算是bug吗?);

  当野野口第一次招供后,我以为事情真相大白了,虽然有些情节设计得还算巧妙,但内心觉得这只能算是很一般的推理小说吧;

  可是在看认识他们的人所说的话那一章时,明白了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禁猎地》中说以其中一个人为视角时,没有另外一个人的影子,这本书到底是谁写?日高的所有书到底是谁写的?我开始猜测是不是野野口把他们两个人的身份调换了再说,可是又有很多矛盾。还是说《禁猎地》中的两个校园欺凌者其实是日高和野野口他们两个,受害者另有其人?

  看完这一章,迷雾逐渐散去,可又有一点很困惑,文章一开头的日高杀猫一直在我脑海里烙下了印记(不得不说作者真的好高明啊!!!文章最后也有交代,估计大部分读者都跟加贺警官一样从一开始就被骗了,日高的形象是恶的)

  其实作者有通过加贺警官的角度讲述了另外一个校园霸凌的故事,给了我们提示,可是我当时真的完全没想到。“我就是看他不爽”

  最后的最后,才认识到自己真的完全错了!真正的恶意说的是野野口,说的是那股来根植于他内心底处最深层的恶意,人性之恶,现在想来,极其可怕。

  走出书店还是深深地震撼。

  等我二刷时,一定仔细探究这些人性的细节

  决定去把东野圭吾的其他几本书也看了,入坑了

  《恶意》读后感(七):反转再反转

  当你以为是结局的时候,案情又反转了,一直在反转。这不是一起简单的入室杀人案,而是由来以久的谋杀。我想主角可能是天蝎座吧,腹黑,嫉妒心强,记仇,自卑,他无法改变环境,只能忍气吞声的适应环境,比如对新家的不满,对学校暴力的无力反抗,甚至被逼参与了强暴事件。本书从当事人和加贺警官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推进故事的发展,作者的目的在最后才明了,让读者都造成先入为主的错觉,即对死者生前为人的不满,对嫌疑人的同情,这也是让加贺调查之初案件偏离的手段,一本拿起就放不下的书。本书也反映了当下校园暴力对个人成长及整个人生都造成的巨大影响,甚至反转人生。性格决定命运,在校园欺凌面前,他做不到他那样的勇敢,他始终是个弱者,忍辱之后是对保护他的这个人起了深深的嫉妒之心,“你心里藏着对他的恶意,这仇恨深不见底,深得连你自己都无法解释。这股恶意到底从何而起?”

  《恶意》读后感(八):深不见底的恶意,依然有迹可循。

  冬季,午后,没有阳光,凛冽的寒风咆哮。

  坐于桌前,手捧《恶意》打发无聊的时光,标签上写着:“无边的恶意,深不见底,有如万丈深渊”。未读之时,曾幻想里边是一个恶龙厮杀、机关算尽的小说;读罢此书,不知不觉改了想法:儿童的教育至今仍然存在问题,比素质教育更加急需解决的当为校园暴力问题。

恶意

  也好奇作者东野圭吾的多年经历与脑洞,能够写出如此文章的人,内心绝不简单,简直可以用老谋深算也不为过,以下是他的个人资料:

东野圭吾日本作家。1985年,《放学后》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1999年,《白夜行》获周刊文春推理小说榜年度第1名,《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2005年出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同时获得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以及日本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第1名;2008年,《 流星之绊》获第43届新风奖;2009年出版的《新参者》获两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第1名;2012年,《解忧杂货店》获第7届中央公论文艺奖;2013年,《梦幻花》获第26届柴田炼三郎奖;2014年,《祈祷落幕时》获第48届吉川英治文学奖。东野圭吾

  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读推理小说更是这样。总是会好奇嫌疑犯的杀人动机,而在这本书中貌似找不到杀人动机。一句“就是看你不爽”可以作为杀人动机吗?气愤之极、狗急跳墙之时或许可以作为杀人动机,但是面对一个处处帮你维护你的人,这怎么可能作为杀人动机?

  整篇小说野野口修不断设局,将警方指引到错误方向,将死者的形象丑化,将自己置于一个受害者的位置,自己身患癌症,死之前也要拉一个垫背,这种心理是嫉妒吧。在《白夜追凶》中,一个身患绝症的病人认为上天不公平“自己热爱生活却身患绝症,有些人如寄生虫却身体健康”,强大的嫉妒心让他自我膨胀,代替上天来提前结束他人的生命;无独有偶,许多许多推理小说都有这样的情节,这是心理疾病心理学的范畴,作者只不过是将事实展示出来罢了。

  在《恶意》中,却不是因为患病产生的嫉妒心,这应该是从幼年慢慢积累形成的。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同样地,一个人过分的好、超常的优秀,总会让身边的他人感到嫉妒。死者日高邦彦人格异常伟大,最起码野野口修是这么认为的,所以我看你不爽,我讨厌你,恨你。感觉你抢走了我的一切,在你身旁你就是太阳,而我黯淡无光,没有一席之位。

  无论你多么善良多么伟大,无论你是不是帮助过我,无论你是多么地优秀,这些在我看来都不是你的优点,反而恰恰正是我痛恨你的原因所在。你为什么要这么没有人格破绽呢?为什么当时我欺负你你还帮助我呢?为什么你可以提前实现我的作家梦想呢?为什么你要帮助一个欺负过你的人介绍编辑呢?

嫉妒心理

  你人格越伟大,而我,就越痛恨你。

  为什么同样生而为人,我们的差距却这么大?我接受不了这个事实。

  于是我选择在我生命结束之前,杀死你。布局损害你伟岸的形象,让你带着骂名遗臭万年;而我,是一个被世人记住的优秀的作家,一个无辜者,这样我就很满足了。这种病入膏肓的思想,真是让人不知该说什么好。

  东野圭吾注重孩子的内心成长,他的观点是:人心中的恶念终究有迹可循。诚如张爱玲那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谋杀案一般都可以以人性的缺点结案。同时这种缺点自幼年起,就可能一直跟随着我们,比如《白夜行》中亮司幼年看到那样一幕、《恶意》中野野口修受到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近几年总有一些掌掴同学的视频流出,还有老师体罚孩子、侮辱孩子的视频曝光。愚以为校园暴力按照对象可以分为同学之间与师生之间,按照方式可以分为身体暴力和言语暴力,前不久的新闻,携程幼儿园老师打小孩的视频流出,人心惶惶,这么小的孩子是善良的,凭什么要经受你们的暴力!昨天江苏丰县的新闻,一个十岁小女孩喝农药自杀,留下遗书说“老师不让参加期中考试”,认为人生没有意义便了结生命。这可是一条生命啊,一个没经历世事的孩子能经受住多么残忍的言语,你不能用看待成人的眼光来对待孩子呀。在孩子眼中,多小的事都可能是大事,因为他们所知甚少,并没有成人这般的阅历,一句校园冷暴力便终结了一条生命,残忍至极!

丰县小女孩遗书

  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人间的天使,是人间的四月天。如果一个孩童的内心变得残缺不堪,成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如文中谈及阅读时的观点,“简单来说,现在的父母自己都不看书了,却一味逼着小孩去读。可是由于自己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也不知道该给孩子看什么才好,结果只能把政府推荐的图书硬塞给他们。不过,那些书通常内容生硬又无趣,只会让孩子更讨厌书本。这种恶性循环应该会周而复始吧。”这段话可以类比、举一反三,你大人做不到的事情让孩子去做,可能吗?你大人平时大大咧咧喝酒赌博,还妄想教出好孩子,可能吗?

  大家都是从九年义务教育过来的,没经历过也看到过校园暴力吧。校园暴力有如一株罂粟花,有百害而无一利,然而随着浮躁的社会风气助长,如蒲公英四处飘散落地生根,腐蚀着孩童的稚嫩的心灵。这二年来,有许多名牌大学生,专门研究孩子心理进行素质教育,我认为这是非常值得赞扬的,“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是初升的太阳,孩子的心理发展异常重要。如果有一天孩童心中充斥着“恶意”,我想国家也无富强可言了。

天真的孩童

  ——丁酉鸡年 辛亥月 庚戌日读《恶意》

  《恶意》读后感(九):恶意

  从阅读的有限的作品来看,东野圭吾特别热衷于在写作手法上创新,如《白夜行》中每一章,都以一个特定人物的故事主线展开,类似于《冰与火之歌》;《嫌疑犯X的献身》,开头便将案件基本事实与嫌疑人交待清楚,有悖于推理小说直到最后一刻才将谜底解开的惯有模式;《圣女的救济》则较为传统,情节展开中规中矩;《解忧杂货铺》虽有一条贯穿其中的故事主线,但通过时代背景的大幅变换,让人读起来有穿越不同时空之感。

  而小说《恶意》则以警探加贺和作家野野口轮番叙事的方式,将案件真相真真假假徐徐揭示,可谓是写作手法的又一次创新。然而又创新就有风险,如果说《嫌疑人X》的创新方式大获成功,那么《恶意》则略显失败。主要在于这种写法读起来特别容易让人感到像阅读别人书信,容易无聊,容易无趣,甚至有时会有种窥探别人隐私的反感。

  具体到情节,除了《白夜行》以事无巨细的手法镶嵌进了几十年来日本社会经济的变迁外,其他小说仅从叙事背景的角度来看都略显单薄。然而,一本伟大的小说,正在故事中无处不在的时代细节。

  如果讨论人性,至少就目前所读过的小说来看,无一不是极端的不真实的人格:《圣女的救济》中真柴绫音为了杀害丈夫,能长达一年费心费力守护厨房的过滤器;《白夜行》中桐原与雪穗能将爱情隐忍几十年而不公开见面;《嫌疑人X》石神要为一个基本等同于陌生人的女人献出生命。而《恶意》中,这种不真实感更加强烈,有人竞会因为自卑,而要费尽心思哪怕同归于尽也不惜毁灭对方的生命与名誉。

  回归到小说本身,叙事手法的失败加上人格刻画的极端失真,辅之以东野圭吾的写作加持,导致的唯一结果就是谈不上好看,也不能说难看,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恶意》读后感(十):自卑与嫉妒是我对自己最大的恶意

  父母散发出来的负面情绪,使得你同样轻蔑周遭的人与环境。在校园暴力里,你被这些你所不屑的人狠狠欺压,不但没有还手之力,而且为了逃避欺压不得不加入暴力团队。他也是你所不屑的,但他顽强抵抗着暴力者们,还试图将你也救出泥潭。甚至多年后,他成为了你梦想中的作家,就连那个校园暴力者也成了一名画家,而你,不过是个生命即将结束却依旧一事无成的人。那个你所轻蔑的人,哪儿都比你过的好。这种对比与落差,使你内心深处不由自主地充斥着自卑、嫉妒和满满的恶意。当有一天这种恶意被释放出来,毁掉的究竟是谁。

  人与人如何相处,是一个无法找到标准答案的难题。若基于人性本恶的说法,亲人之间、朋友之间、爱人之间、同事之间,甚至是对待陌生人,如何压抑住内心深处随时会产生的恶意,以善待人,这是个需要不断思考解答的难题。

  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是每一对父母必须解答的难题,它所造成的影响可能会伴随孩子的一生。父母都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尽可能全面正确地去引导孩子,但是结果是否能达人所意,却是无法完全控制。谁也不知道,那一步些许的差错,会造成怎么令人遗憾的结局。我努力期盼着你能尽可能完美地走完自己的一生,唯恐由于自己所不知的某些原因,造成你终身的遗憾。

  “同辈压力”,从字面意思来看不难理解。你不会过分嫉妒那些从一开始就与你相距胜远的人或事,但有些人,一想起来就会让你的内心深处或多或少地产生自卑、嫉妒,如果处理不好这种情绪,那便是深深的恶意释放出来,最终毁掉自己。因为那些人就生活在你身边,是你触碰得到的存在。他可能是你邻居家的孩子,明明同样写作业学习,考试成绩却永远将你甩在身后;他可能是你的高中同学,明明平时成绩差不太多,他考入了985、211,而你却名落孙山;他可能是你的大学校友,明明在校生活还不如你丰富精彩,他找到一份好工作月入过万,而你却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吃等死……明明你们一样大,明明他曾经还不如你,但是现在的生活里,你却不如他。这就是来自同辈的压力,切实存在的最让人无法轻易挣脱的压力。如果妥善处理,压力变动力,你会变成更好的自己。如果一味沉溺于自卑,你会深陷泥潭,一点一点杀掉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