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的读后感10篇

2018-04-25 20:5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的读后感10篇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地方》是一本由[日] 白石一文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一):这本书里既有故事,又有人生

  对于国内的读者来说,知道白石一文的不算多,《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是我看的第一本白石一文的书。看完就很喜欢写作风格准备把他的书全部买来看看。

  白石一文的风格是描述男女情感纠葛同时,并擅长在这些微妙关系中提炼人生的哲学。这本《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就围绕“存在”这一议题反复诘问。

  芹泽是大型食品公司的董事,他虽然事业顺风顺水,但始终放不下年仅三岁就离开人世妹妹,一直不愿结婚,进入所谓的“大人世界”。某日,芹泽再次见到曾经下属珠美,两人发生关系,即便这是珠美的圈套,但与她的相处,却给芹泽一度放弃的人生带来色彩。芹泽也辞去工作,参加旧时友人葬礼,渐渐对世界有了不一样理解

  作者正是要就芹泽辞职的状态变化来传达他的哲思:工作、情感到底能否证明我们在这个世界的存在;这短暂匆忙一生,如何度过才不至于浪费人们生而孤独,真的有相伴的必要吗?芹泽对感情的疏离使他保持了清醒思考,总是如局外人一般注视着这个世界。

  几位亲友的离世,让芹泽思考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剩下不多的时间,所以一定要做真正想做的事,否则会后悔的。孤独是人生的的常态,我们孤独地来又孤独地去,唯有遇到另一颗灵魂才能唤醒存在的意义。最终,只有我们能够治好自己的心病。

  看这本书的时候,正值一位亲人永远地离开了我,非常伤心,芹泽的朋友奥野同样是癌症突发而逝世,从得知病情到死亡不过是一个多月的时间,生命在眼前如烟花消逝,小说中告诉我:“突然有一天,祖父母双亲兄弟姐妹,不知道去了哪里。然而,那并不是死,就是字面意义的“走了”,他们会在某个地方,过着和往常一样的日子。只不过,我们不能再见到他们,跟他们讲话。”

  这本书既有故事,又有人生。被评价说:20岁读得进去,30岁读得明白,40岁读出共鸣。它让读者在深入故事的同时被引入其丰富的哲学世界,无论是什么年龄阶段的读者,都是一份最真挚馈赠。只要有一刻你考虑过作者所考虑的问题,这本书就值得一读。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二):找寻中慢慢懂得

  第一次读山石一文的书,在松江的钟书阁里逛的时候遇到的。对日本的文学知晓程度仅停留在村上春树,无论如何是不够的。喜欢新书,好像没有恶补的拙劣感,貌似有与时俱进中的错觉聊以自慰。当时吸引自己的是这本书淡雅封面书名《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的淡淡忧伤,流露出文字会是我喜欢的带有哲理但又不是一大口鸡汤流畅

  也许新接触一个作者的作品,应该先从成名作开始,否则风险太大;但又不想那么刻意,就在纠结中大胆地选了这本非熟悉作家的非成名作品,于是没有任何预定画面地开始读,也是好的吧。

  买的时候是预计在出差途中打发时间时看的,每次看几页。结果一天便读完,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几天清闲,也是前所未有的)。快餐式地通过文字观望了别人的故事和生活,像看了一部电影,淡淡的说不上深刻感觉,怕过几天忘记,强迫性地写几句。

  主人公是一个未婚的四十岁男人,因为五岁时父母因为专注于自身的工作疏忽对三岁妹妹的照顾导致高烧而夭折,自此父母长期异地分居不肯原谅彼此,作者也在破碎家庭独立生活,不愿意结婚,也不喜欢小孩子,对朋友亲人的感情漠然。过分理性让他身边没有可以倾诉对象,当然,他也一直不愿意这样做。直到他落入一个圈套,遇到原来的女下属,从以牙还牙到相互扶持,加上老朋友去世,母亲身体抱恙,让他从原来的世界走出来,对生命、婚姻友情亲情的重新审视,找到另一个自己。

  故事没有动人情节印象深刻,对话也很寻常,但开放性的结尾给人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不得不反思作者到底在表达什么。

  也许,是对身边人的善意,也许,是对亲情的重视,也许是对自己的释放,也许是对别人的宽恕

  无论如何,我是想去日本看看了。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三):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

  该如何概括这个充满了隐喻的故事呢?

  “人生不可能像梦里一样美好”:

  一个是商场的常胜将军手段雷霆,五十岁做到公司董事,却因为童年隐秘往事而无法去爱任何人,不婚、不繁殖,恋爱对象是不会要求和自己建立深层联系的已婚女性和风月场上的女人,独居并抑郁

  一个是对爱情没有要求、用婚姻换张长期饭票的女人,自知不擅长工作、切断了对爱的渴求,甚至连丈夫出轨、还因为小三而险些被开除时,都能够清醒地给丈夫的上司设下仙人跳的套、替自己保证长期饭票的有效性。

  “事态的发展让我感到莫名其妙。”

  这两个人相遇了,以最荒唐的仙人跳的方式。人生以超出双方预期形式展开,他们赖以为生的信念如同两面都有刀刃的盔甲,斩杀别人有多锋利,自己的痛苦就有多强烈。问君敢不敢脱下盔甲、暴露柔软肚皮,以手无寸铁代价、换自己不再为难自己?

  选择时刻到了,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这本书里的所有人,一共三个路数:

  其一,因为童年的变故丧失对人的信心,无法去爱任何人,一方面灵魂受着孤独的煎熬,另一方面无欲则刚,于是男的叱咤商场,女的钓得金龟。

  其二,以爱的名义(或许还有一点爱的残留),让人和人的关系回到利用和被利用,责任和推卸责任,过着追求事业高峰的现充的生活(却也是对自己不配得到的爱的逃避)。

  其三,接受了被爱即可能被放弃、被杀死的风险,放下自己曾经一度紧握在手中的武器(无论是灭七情六欲或是世俗意义的成功),听从内心的呼喊,开始尝试去爱。

  这三个路数里的前两个,无不是萨特的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人无法孤立存在,他人总是想要利用我、把我从一个自由主体变成他人的客体参照物;人渴望自由而不愿被他人利用,唯一反客为主的办法就是抢先利用他人,“我藉着将他人对象化来肯定自己,然后他人又将我对象化来肯定他自己,然后我又将他人对象化来肯定我自己… 如是下去,没有了时。故萨特认为, 人际冲突交通失败必然的结果。”

  白石一文借“我的父亲”之口说,他“崇拜克尔凯郭尔和雅斯贝尔斯,极为反感海德格尔,对萨特则不屑一顾。” 故事里的父亲其实还是落入了萨特的魔咒,然而“我”最终通过四次濒死经历(第一次因仙人跳而失去事业;第二次遇上地震而考虑放弃租房独居生活;第三次青年好友的事未竟而身先死;第四次另一好友坠机幸存放弃晋升回到家人身边)打破了这一魔咒。破咒的方法是“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式的以柔克刚类似耶稣基督被钉上十字架或释迦摩尼把魔鬼利剑化为漫天的花,却也是克尔凯郭尔和雅斯贝尔斯所指明的通往第三类设定的唯一道路——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够伤害你;除了你自己,也没有人能够拯救你。正如白石一文借父亲的著述、引用雅斯贝尔斯说:“人不仅是经由生物遗传,更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

  这说的,是“我和我自己”的关系。

  第一和二个路数的人要想向三转变、自我拯救,需要依靠自我的力量。这一变化的核心动力有两个:

  其一,世上没有意外,只有潜意识的渴望:“人会鬼使神差做出一些事来,可即便如此,这些鬼啊神啊,并不是由外而内的,它们早就在我心里住着了。” 你以为你冷若冰霜、无欲则刚,可是对他人和对自己的爱是一体两身,杀灭了一个另一个也随之熄灭,无论意识多么努力地贯彻无欲则刚,潜意识仍然会把你导向能让爱发展起来的方向,因为那是灵魂唯一能活下去的方向。遵从他,停止沉浸在巨大的丧失中,把自己的碎片一一捡拾起来,你能活。继续淹没于巨大的丧失中,疲于对抗它,你会死。

  其二,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治好自己的心病;如果内心虚弱,现在的你没有力量治好自己的话,就去找寻从前的自己,让他帮你疗伤。

  萨特说,人心中总是有个理想,用来对照出现状的种种缺失,于是总是处于一种 “ 缺如 ”(lack) 的状态。人是自己创造自己的,对自我的认知总是用一种历史的眼光去看——永远是从后往前,不会是从前往后。所以主人公“我”总是抱着妹妹的去世不放,那个巨大的缺如让他可以给自己一个理性的解释,把不断对抗丧失,也不断消耗自己的生命力的行为合理化。

  白石一文借女主人公珠美之口,在她从相互利用的婚姻中脱离时说:“不管是男人也好,财产也好,工作也罢……总之,都太计较眼前这一点点东西了。就好像视力越好,就越喜欢关注眼前的事物根本没有眺望远方的习惯。”她后来放弃了长期饭票,开始考护士资格自食其力。而主人公“我”则决定代替过世的好友、回到学校学习创意写作,停止“有很多事情碰都不想碰,却没有任何一件事非做不可”的人生。

  这两个人都在天堂与地域之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然而改变当然是艰难的,尤其是改变一个已经延续了五十年的生存策略

  动摇发生在圣诞节,“我”听以前的歌、用过去的自己对抗忧郁回忆起没辞职时的自己“工作曾经是你的救命稻草”的模样。“我”下意识地烫伤了自己(又是一次濒死经历),这一次得以通过在医院看到的婴儿,开始接受“完全依赖他人、如果他人切断联系就会死去”的无力、却也充满生机拥有未来的存在。

  “我”从一个不和任何人产生联系、因而按照萨特的定义并不存在的人,变成了一个虽然“一点都不希望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形如家庭的命运共同体。即便要同别人一起生活,夫妻是我能够接受的最大计量单位”,但是已经能接受和某个人产生连接、成为夫妻的人。

  于是这两个原本都并不存在的人,现在,终于可以开始存在了。

  在那个“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诞生了存在的亚当和夏娃。

  ----------------------------------------------------------------------------------------------------------------------

  附情节大纲

  1 “实存”(我)还活着,而“实在”(妹妹IRUMI)因为父母和祖母的忽视而死去。大人们互相利用和推脱责任。

  2 走入从天而降的圈套:“人会鬼使神差做出一些事来,的确,可即便如此,这些鬼啊神啊,并不是由外而内的,它们早就在我心里住着了。”

  如果有老婆孩子的话会更患得患失;然而单身汉就算被设计陷害,也未必会任由摆布。

  主动辞职。

  3 珠美(MARUMI)=现充;利用。

  4 星期综合症;香代子:寻找过去的自己来疗伤。

  5 香代子的怀孕: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分为有小孩的世界和没有小孩的世界两部分。人一旦长大,就去到了“没有小孩的世界”,而绝大多数人,在成为父母以后,又再次回到“有小孩的世界”里去。

  6 珠美的妈妈虹子:人生不可能像梦里一样美好。“但是,健健康康的,吃得下睡得着,在我看来就是幸福的人生了。我长年跟受病痛折磨的人打交道,打心底知道健康有多可贵。”

  生(孩子)或者不生,总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

  要求珠美离婚:“人一辈子,要是只能依附其他人生活,自己没有经济能力这种生活才是最无趣的。”

  7 地震:我生活的这个时代,会被一百年、两百年后的日本人,称为怎样的一个时代呢?“天地变色的时代”,或许见证自然环境的异变。

  8 赶走无聊的好方法非买房莫属。和珠美看房。

  9 “无论释迦摩尼还是耶稣基督,都没有把性行为和结婚视为人生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来讲,生殖冲动烦恼根源,是让灾祸降临人世的深重罪孽,根本不是什么值得祝福的东西。”

  10 青年时代朋友的突然去世:“死亡降临的时候,唯独我们人类会受到远远超过肉体痛苦的、强烈的精神折磨。”

  11 拒绝珠美;选择独处。

  12 从青年时代朋友的突然去世中学到:“一定要做你真正想做的事,否则你会后悔的……”

  13 搬家;珠美来帮忙;珠美从相互利用的婚姻中脱离“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不管是男人也好,财产也好,工作也罢……总之,都太计较眼前这一点点东西了。就好像视力越好,就越喜欢关注眼前的事物,根本没有眺望远方的习惯。”

  14 生病;遇见珠美的前夫;前夫选择的婚姻是温暖而非相互利用的。

  15 艺术家母亲来到东京;妈妈每天都会想起“实在”;

  16 父亲的书;雅斯贝尔斯:“人不仅是经由生物遗传,更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

  17 母亲心脏病发;“实在”化身数不清的颜色里,已经长大成人;母亲和珠美的妈妈亲密起来。

  18 母亲把珠美看做我的女友;“彩虹化作美丽的圆珠。多年后我再次见到珠美,也曾从珠美身上发现“实在”的影子。”

  19 珠美开始考护士资格;珠美和我的母亲很像;我决定代替过世的好友、回到学校学习创意写作:“我有很多事情碰都不想碰,却没有任何一件事非做不可。”

  20 好友经历坠机、死里逃生,选择放弃晋升、回归家庭。

  21 圣诞节,听以前的歌用过去的自己对抗忧郁;回忆起没辞职时的自己:“工作曾经是你的救命稻草,而现在你辞职了,这根重要的线索也断了。”

  烫伤:一失“口”成千古恨;“不寻常的现象背后,通常潜藏着不寻常的原因。正如微小的失误带来微小的后果,严重的失误造成严重的后果。奇迹应该也是与之匹配的巨大力量作用的结果。”

  22 看病;

  发现和婴儿的深度联系:“话说回来,这好像是我头一回如此认真地观察婴儿的脸庞。我生活的世界里没有孩子。……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命呢?这时我终于想通了,为什么会盯着一个婴儿看那么久。在我心里,这个婴儿的存在是如此不可思议,无法解释。”

  孩子是依赖深度联系生存的,被切断联系意味着死亡。渴求深度联系的人=尚未长大的人;不得不长大的人=学会用利用替代联系的人;

  23 自我照顾 vs. 相互利用的人:“拖家带口的男人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存在从公司辞职这个选项,令他们变得不堪一击。”“不断帮助某个特定的人,会使你产生依赖情绪。因此,我一点都不希望把自己的生命交托给形如家庭的命运共同体。即便要同别人一起生活,夫妻是我能够接受的最大计量单位。”

  24 珠美来到我的新家。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四):再偏执的人都会被爱治愈

  这本书看的时间拉得比较长,一来是因为已经很久没有碰到自己想看的书了,所以看得比较珍惜;二来却是因为太珍惜,反倒看的慢,很慢,有种怕看完了,就没有一个念头了的那种慢。

  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封面的文案也做的不错,“命运不动声色,世界若无其事,孤独震耳欲聋”、“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那种名为感情的珍贵财富,一旦出现裂痕,不会立刻变得一文不值,它会一点一点不断腐败,直到最后,它会化作剧毒,侵蚀我们,折磨我们,摧残我们,不过,最终治愈我们的,不也是他们吗?”“最终,只有我们能够治好自己的心病”。

  这一次读日本作家的作品,却有了一种想看原著的想法,想看看他在文中的情感是不是像译者描绘的那样,说的话语,心理活动,是不是就像现在看的这本书中这样写的一样。这也一下子让我想到以前同学坚持看英文原著的习惯(当然,对于高中就已经吊炸天的英文水平,我只有羡慕嫉妒的份),也许某些英文词语所代表的感情也只能意会而不能明传,就像某些日文一样。

  其实我以为,这是一本孤独的书来着,没想到到最后,还隐藏着一个比较平淡的爱情故事。对于男主来说,珠美这样的女主,是最合适的了。他不需要女人多漂亮,多温柔,多善解人意,对珠美有着与香代子不一样的情感,多少有点妹妹在实的缘故。

  其实故事情节说起来特别简单,四五句话也就说明白了,第一:下属做出了有损公司利益的事,下属的老婆即女主找到男主,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顺便下了个套,与男主发生了关系,女主除了想解除下属的职场危机之外,还存有私心想报复下属的出轨。第二:男主腹黑到与下属同时辞去职位,来解除自己被威胁的情况。第三:中间穿插了男主儿时的故事,同时也是为男主这种性格产生的原因做出了解释。引出男主一生都难以忘记的妹妹,在实。第四:介绍了男主以前的相好,香代子。有种让读者与珠美与之比较的想法。以前好朋友的离世,以及一位好朋友,经历的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看淡职位,名利,回归家庭,回归平淡的生活,才是生命的真谛,同时让男主感悟到,既然人生如此短暂,还不如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第五:母亲的病倒,珠美的时不时拜访,情愫的产生。

  孤独伴随着男主,倒这种孤独又吸引着珠美一样。为孤独所累,却因为孤独带来爱而被治愈。这就是一种奇妙的事情。最后那句“你说呢?你以为,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有种,让人展颜的魔力。也许孤独患者的人,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的就是这种人吧。想念极深,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怕长久陪伴换来的是物是人非,所以不赋予真心,不强求任何一种亲密关系,也不会央求任何人做任何事,你与我在一起,如果关系没到那一步,你便会觉得我冷漠,无情。但偏偏不知,用情极深的也是这类人。庆幸,珠美了解男主。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五):无法倒流的爱——《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书评!

  读完这本小说,让我想起了在中国耳熟能详的一句老话: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寻!

  的确,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同样也无法阻挡已经发生的事儿。在明知发生的事情还未发生之际,我们能做到的唯有把这种所谓的“事故”降到最低限度,既不违背原则也顺应了事物发展的趋势。

  后悔这种感觉真的是很奇妙的,比如赢得了对手的挑战,对自己而言是非常渴望的,一种油然而生的胜利感十足地呈现在脸上。但这种感觉过后,就会有一种无比后悔的感觉浮出水面,但不论体育竞技还是职场里的较量,没有后悔的感觉跟随着自己,也就不可能有冲劲儿冲向终点,达到胜利的彼岸。

  后悔和压力有时候是成正比的,缺一不可。

  本书的作者:白石一文,荣获过日本直木奖、山本周五郎奖项,被评为继村上春树之后日本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这本书的文风轻快,能在对话中解读主人公:芹泽及珠美的心理波动及未来的预想。阅读起来没有停顿的地方,我仅用了四个小时读完全篇内容。对于喜爱日本美食的朋友可以参照主人公的生活方式,哪里有新开业的美食,第一时间请朋友品尝!

  值得推荐和自荐的是书中涉及了诸如:人生观、价值观、宗教信仰、环境保护和地震灾害等因素,特别是芹泽在老同学的葬礼的经历中明白了人为什么而活?又为什么而生的感想,让我很有启发和帮助。

  希望我们不要茫然不知所措地死去。

  依各人猜测,《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这本书好像没有写完的感觉萦绕心头。特别是对于主人公想要完成去世的奥野的电影梦而去学习电影编剧、芹泽的母亲的心脏病最后是否康复等,没有做出明确的答案。可能这也是作者留给我们读者思维畅想的方式之一。

  故事还在继续,结束的只是我们人生的某一段路途!

  最后引用一段作者的原话:“虽然很可惜,但你的人生只剩下三十年不到的时光。所以,一定要做你正在想做的事,否则你会后悔的……”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六):《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书评

  最终,只有我们能够治好自己的心病。

  ——题记

  一通有目的的电话,一场有预谋的会面,一次疏忽,他被人威胁,下属的失误,他却引咎辞职,不想被人威胁,更不想连累公司。

  意料之外,他解答了一直以来埋在心底的疑惑,妹妹的病,从小咳嗽开始,没人注意,也不会留心,直到病发去世,他们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

  人生中一个小小的失误,经常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很多事情,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前因已有,后果难逃。

  不再忙碌,不再行尸走肉,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认知,曾经陷害他的女人,他不怨亦不恨,今天的局面,看似被动,实则主动,这也许并不是他想要的,却也是最适合的。

  人一辈子,要是只能依附其他人,自己没有经济能力,这种生活才是最无趣的。

  是了,在这世间,唯一靠得住的只有自己,想要依附他人,想要不劳而获,简直痴心妄想,无论什么,想要的就要自己去争取,舍不得放弃,就一定要得到。

  最终,她放弃了不属于她的男人,放弃了安逸麻木的生活,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自己的征程,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

  一场意外,他们相识,他放弃了工作,治好了心病;她放弃了婚姻,收获了自我,两个孤独而寂寞的灵魂,无声中悄然靠近,彼此吸引扶持,最后的最后,他们寻到了心灵之伴侣,来了一个长久的拥抱。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七):珍惜转瞬即逝的生命之光

  这个世界,分为有小孩的世界和没有小孩的世界两部分。人一旦长大,就去到了“没有小孩的世界”,而绝大多数人,在成为父母以后,又再次回到“有小孩的世界”里去。我细细地品味着白石一文的这段话,他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想要传递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

  第一次读白石一文的作品,也百度了一下他其它的作品,他的小说多写男女情感纠葛,并擅长在这些微妙的关系中提炼人生的哲学。这就是生活赋予他的财富吧!曾经失去才懂真正拥有,经历坎坷才能明白人生,突然失去才能倍加珍惜。生活中经历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恚,求不得,放不下,会让我们明白我们活着的意义,我们存在的意义。人生在世,既然无法事事如意,更要珍惜那些转瞬即逝的生命之光。所以,即使颓丧,最终却总是让人感受到一丝互相救赎的温情。

  存实五岁时见证妹妹在实肺炎病逝,从此便留下挥之不去的阴霾。如他所说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那种名为感情的珍贵财富,一旦出现裂痕,不会立刻变得一文不值,它会一点一点不断腐败,直到最后,它会化作剧毒,侵蚀我们,折磨我们,摧毁我们。年仅三岁的妹妹撒手人寰后明白的真相,自此也和父母产生了忽远忽近的隔阂。

  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由于一次“小失误”落入下属妻子珠美的圈套,被要挟平息下属被解雇的危机。最后,他辞掉了董事的职务。也正是此次事件,在他与珠美的点滴相处中,让他看到了人生中还有另外一种色彩。一直以工作为生活的中心,与人鲜有交集,当他真正闲下来后,开始变得无所适从,开始怀疑人生,甚至对人的存在产生前所未有的质疑。他不禁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审视生活给予他的一切。

  在实的去世,父亲的去世以及好友奥野患癌症离世,他明白了生命在眼前如烟花消逝,存实在悲痛之余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以及我们究竟应以什么方式存在。人只有在离世的那一刻才会感叹以前没有为了理想而活,没有为曾经有过的想法而付诸实际行动。人生一世,生命短暂,活出独属你的精彩,不为来人世白走一趟。

  人来到世间,免不了要经历工作和情感,我们到底该如何存在于这个世界里,如何才不虚度年华,如何才能拥有更温馨的亲情,如果才能拥有更甜美的爱情,如何走向更完美的人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当我们闲下来,用足够的时间去清醒的思考,我们会对生活中的一切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他和家人的相处,他和珠美的发展不正是在向我们表达这些嘛。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有时看似是磨难和苦痛,但是也是这些不完美最终治愈了我们。

  白石一文的小说让我们在迷茫的大海里重新找回自己,让我们在冰冷孤独、黑暗不见光的无重力世界用自己脑壳上那自体长出的触须微弱发光。其实只要人活着,比什么都强,努力向前看,大步朝前走,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必然有我们存在的道理。

  生命短暂,珍惜转瞬即逝的生命之光,发挥你的光和热,让你的人生活得更精彩。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八):爱上孤独——白石一文

  孤独这个词就好像是牛口中的草一样,在文艺青年反复的咀嚼下提起来总让人感到几分羞怯。而这个词却正如同其所指一样,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秘而不宣。也难怪科幻小说家刘慈欣有“主流文学是人类的”‘超级自恋’”的言论。不过这样的结论还是令人难以接受,读者们依然可以从白石一文这样的文学家的作品中重新审视自身的孤独,审视那与漫长的人类史如影随形的孤独。

  在我所知道的人中,第二位可称为“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的便是白石一文,第一位则是尼采。相比于难以企及的超人,白石一文笔下的人物无疑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他也曾在采访中提到:“或许,中国读者对作品的评价,会高于日本吧?比较中日两国,我认为,中国的人们更脚踏实地地生活在这个时代。我的小说是写给那些在激烈的竞争中摸爬滚打,在烦恼中苦苦挣扎的人们,如此说来,也许中国的读者会对我的作品更有共鸣,不是吗?”我们同书中的人物一样在激烈的竞争中摸爬滚打,在喧哗中几乎湮灭了自身,可恼的是越是如此,我们内心中的那抹孤独反而越像是以喧哗为养料在不断滋长着。我们孤零零地降生,又孤零零地死去,从出生到死去也不过如此而已。白石一文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在混沌中无意间找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比如《一瞬之光》中香折的出现,《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中奥野的去世。这些文学化的际遇,给了或许不曾有过这种体验的读者一个重新认识孤独,接受孤独,最后爱上孤独的机会。我想这便是白石一文通过作品传递给读者的一丝温暖。“孤独没有尽头,孤独是一辈子的事,若无法爱上孤独,唯有熟练掌握暂时缓解孤独感的方法。学会心存感激吧,出现在你生命中的人们会是缓解孤独感的良方。反之,唯有爱上孤独这一条路。”

  孤独有两面,一面是上面所说的我们自身的孤独,另一面则是人与人之间互相无法理解的孤独。就像萨特的《禁闭》中那样,我们真正了解的只有自身,没有第二者;而真正了解自身的也只有我们自己,同样没有第二者。大人无法理解孩子,男人无法理解女人,我无法理解你。这也解释了白石一文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于婚姻与家庭的不信任,对于第二者的心理描写只通过主人公单方面的猜测展示给读者。但白石一文所做的却不仅仅是向我们指出这样残酷的现实,他还告诉我们,我们虽然无法避免地孤独着,却依然有相互拥抱的能力,依然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温暖。无论是浩介与香折,还是存实与珠美,这样便已足够,足够温暖。

  可见,存在与孤独对白石一文的文学创作起到了多么深远的影响。正如他自己所说,自己受加缪《局外人》影响很大,存在主义的思想在白石一文的笔下随处可见,在《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中,身为存在主义哲学家的父亲为主人公和其妹妹起名为存实与在实便可见一斑。白石一文自己也说过“我心中总是难免感到悲伤,如今的世界对哲学这门学问太过轻慢。现代人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哲学思考对我们是多么重要。”所以在新作中才有了对哲学如此直白的引入。而另一方面,白石一文的新作如《你是我的命运》、《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无论是与存在主义文学的《局外人》、《禁闭》等相比,还是与他中期的作品如《我心中尚未崩坏的部分》相比都要柔和得多,个中原因他也曾提到是自己上了年纪,对很多事情都变得宽容的缘故。白石一文认为,小说是越写越好的,也就是说,小说家需要通过作品,慢慢磨练“写小说的技巧”。希望自己不要过于依赖“职人”般的技法,尽可能抛开“专业”的束缚,不断尝试全新的写法,把匠气的那部分拿掉。

  白石一文新作中那种不同以往的柔和,我想就是把匠气拿掉后,磨练出来的那部分最值得读者欣赏的部分。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九):你找到适合结婚的那个人了吗?

  芹泽存实一直坚信,这个世界,分为有小孩的世界和没有小孩的世界两部分。人一旦长大,就去到了“没有小孩的世界”,而绝大多数人,在成为父母之后,又再次回到“有小孩的世界”里去。

  小柳香代子却反驳称,可是我觉得,你所谓没有小孩的世界,活在那里的反而都是小孩子。因为不存为人父母,人始终都还是个孩子。所以,你所在的世界,不过是由一群不愿长大的人组成的世界罢了。

  这是白石一文在《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中绝妙的辩论。

  是不是需要一个孩子呢?

  这似乎是十分困扰一对男女向前迈进一步的大问题。

  两个人一起生活,终究不需要太多的焦虑。不想打扫,没关系,沙发和床足够干净就好;不想做饭,没关系,外卖和楼下的小店就好;不想睡觉,没关系,电影院和酒吧开业就好;不想再继续走下去,没关系,收拾了旅行箱,离开就好。

  开始和结束,都可以洒脱、放肆,让自己的感觉全然爆发,不留一丝遗憾。

  可是当一个人突然提出:“我们生个孩子吧!”

  对于没有做好准备的另一方(不论男女)而言,仿若晴天霹雳。说好一起拉着手,中间却要多个小朋友。一个突如其来的生命,意味着终身的责任。愿不愿意扛起来,能不能扛起来,都时时刻刻考验两个人未来能不能继续走下去。

  所以青涩的爱情是你我之间的浓情蜜意,不断地付出与分享,而成熟的爱情就是相互博弈,掂量过后的让步与所取。

  是不是施加压力,让对方同意要不要一个孩子也许都是太自私的表现。没有水到渠成的爱,就没有在未来相互分担压力的前提。

  毕竟,一个孩子会给一个家庭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给了读者太多负面信息。

  芹泽父母之间的半生怨念,小堺夫妇名存实亡的婚姻,成宫被前夫百般纠缠,存实陷在妹妹早逝的伤痛中不可自拔……

  人生处处都是不如意的事情,一个小小的失误,经常会酿成严重的后果。

  如果遇人不淑,未来的婚姻将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所以,找到一个适合结婚的人,是年轻男女心心念的一件大事。

  什么样的人适合结婚呢?

  老一辈讲究,挑女婿要挑老实厚道的,挑儿媳妇儿要挑会过日子的。在他们眼里,这种质朴的内在,才是让后辈婚姻稳固、家庭幸福的关键。

  曾经也曾有人质疑,说老实厚道意味着没有灵光的头脑,以后的日子少不了受穷。不过我爷爷还是坚信,优良传统不能丢,要不赚了钱也花得不安心。

  老一辈的择偶观可能并没有给爱情带来太多的滋润的土壤,但是给勤劳致富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似乎现在看来,这种古板的观念有些可笑。

  但是,每当我们被问起理想中的TA应该有哪些品质,我们的回答一般都是:有责任心、忠于彼此、要孝顺、有学识……列出来的种种要求,大体还是没有超越老一辈的框框,只不过换了更为具体的表达。

  无论是恋爱还是结婚,我们都听了太多的抱怨。男人挣钱太少,不够养家,女人抱怨太多,不够温存;男人浪荡在外,不顾家庭,女人小肚鸡肠,不识大体;男人冷漠,没有爱意,女人尖刻,没有柔情……或多或少,每家每户都有抱怨。那些令人钦佩,举案齐眉的伉俪,背后也有不愿让人觉察过节。

  只不过,我们想要得到的太多,想要付出的太少。

  小堺珠美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

  为了维护丈夫在公司的一席之地,可以把自己作为武器,虽然她对丈夫并没有太深的感情。而被她威胁的芹泽董事,却不惜两败俱伤,辞去董事的职务,决然不会低头。

  从这一刻起,两个人之间的有一种微妙的感情,并没有敌对和仇恨,反而带着一些欣赏和吸引。他们都不愿接受生命中多一个小朋友,多多少少都有着一些来自家庭的影响。

  如果生在一个没有太深爱意的家庭,肯定会萌生“家庭关系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想法,而带着如此想法的人,多少都会禁锢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不愿接纳太多人进入自己的世界,也不愿把自己放在陌生的世界。

  所以善用文字的白石一文写了一句令人心寒的一句话:“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那种名为感情的珍贵财富,一旦出现裂痕,不会立刻变得一文不值,它会一点一点不断腐败,直到最后,它会化作剧毒,侵蚀我们,折磨我们,摧毁我们。”

  婚姻之中的感情,恰恰如此。

  有人会劝你,别着急,时间会改变一切,忍一忍,谁家的日子不是这么过的?

  一个人的本性真的会改吗?

  游戏人间的TA不会因为婚姻的一纸契约放弃花花绿绿的世界,十指不沾阳春水的TA也不会因为共同的生活甘愿洗手作羹汤。时间只会一次又一次压低对TA的承受底线。渐渐地,总有人被迫默默扛起来自家庭的压力,而压力越来越大、再也没有下降空间之时,两个人只得如陌路人般,连再见都不愿多说。

  婚后无尽的抱怨,都不如婚前擦亮双眼。

  故事的最后,离婚之后的珠美走进了存实的家中,和烫伤嘴唇的存实一起度过了圣诞节。

  白石一文给了一个共度春宵的悬念,可我却很想知道,这两个看上去都不适合结婚的人,最后究竟会如何相互妥协。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十):我们都有一种叫做孤独的病

  我阅读的日本作家并不多,只是众所周知的村上春树,东野圭吾以及一点川端康成。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是我第一次接触白石一文,日本直木奖、山本周五郎奖获奖作家,被认为是继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后日本中生代的重要作家之一。

  我一直认为,尽管名号很重要,但与一本书的缘分更重要。你喜不喜欢它不是因为有没有声名显赫,而是它对不对你的路。甚至你可不可以一口气读完它,以至于感觉相见恨晚。我想我是很喜欢这本书的,尽管它整本书有着一种并不是很明媚的压抑感,一直到全书的最后一刻才稍稍松了一口气。但它是有种让人着迷的魅力,因为它触及着人最深的灵魂,让人思考着生活以及生命,我们平日里看不到的感觉不到的瞬间,细腻敏感,清淡超脱。就孤独与死亡,谈谈想法。

  孤独

  本文的主人公芹泽,大型食品公司的董事虽然事业有成却一直保持着单身,与任何异性恋爱都没有超过两年,更不用说有个孩子了。在芹泽的世界里,只有“有小孩”和“无小孩”之分:“人一旦长大,就去到了没有小孩的世界;而绝大多数人,在成为父母后,又再次回到有小孩的世界里去。”而这一切,都缘于当年芹泽的妹妹之死。

  妹妹三岁时,死于父母的疏忽。从而一个家庭分崩离析。芹泽是有深刻的童年阴影的,五岁的他清楚的记得妹妹的生命在他眼前一点一滴的流逝。他一直生活在那种痛中。他对这个世界有着不信任,有着冷漠疏离。他觉得:“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那种名为感情的珍贵财富,一旦出现裂痕,不会立刻变得一文不值,它会一点一点不断腐败,直到最后,它会化作剧毒,将人们侵蚀并摧毁。”

  芹泽一直处于这种病态的孤独与压抑感中,他极度缺乏安全感,人生不过如此吧,除了工作的寄托,还能有什么呢?直到一个事件,芹泽与曾经的下属鴫原珠美发生关系,但这并非一场艳遇,而是珠美为帮助其在公事上犯错误的丈夫小堺不被辞退而设下的圈套。正直的芹泽并没有受到威胁而包庇,他辞职了。

  圈套未必不是人生的转折,与珠美的交往中,我们逐步看到他的敞开心扉,以及改变.芹泽的童年阴影,不婚,珠美的不育,小堺的外遇,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病态的人生。他们的内心都有与这个世界不相通的点,封闭在自我世界里。

  这是一种名叫孤独的病。也许我们都曾有过。

  黄昏出去散步。路边的大梧桐树叶子依旧茂密,深深浅浅的黄色遮蔽天空。树木结出墨绿色的果实,麻雀在蹦来蹦去。草地上一些不知名的花朵在绽放,黄的,紫的,被夕阳的余晖洒上了金边。

  这是貌似静静的又安然的一天的结束。你能感受到一天又将尽了,四时的变化。时间,是种很玄妙的东西。

  有时候,你感觉这是你的一天,有时候,你会感觉你的一生也就这么度过了。感觉生活有的时候挺没意思的,会涌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人生来孤独,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完全全了解另一个人心中的感受。说到底,人终究是精神动物。我们的精神生活还是主导我们生命的源泉。有人一直在追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其实从哲学上回答人生没有意义。我们只是这茫茫宇宙中的一份子,从开始到消失,最终归于尘土。而我们却要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份意义,一份活下来的勇气。既然终究面临一样的结果,为什么我们不快乐,积极,向上,美好的度过?

  既然我们都如此孤独,为何不相拥在一起取暖,来一个温暖的拥抱。

  死亡

  书中芹泽对于生命的思考也很深刻。他最好的朋友奥野得了癌症,他曾一度冷漠到都没有去探望他,直到很快去世。他一直在思考死亡。只要人活着,就该往前看。死亡迫在眉睫,无论如何哀叹来路回首前尘,都已经于事无补。因为所有的善恶成败,终会被死亡一笔勾销。

  也许他不是冷漠,只是不愿意面对。离开又怎样,看到了最后一面又怎样。他通过奥野的一生来思考,我们的每一天究竟该怎样度过。

  奥野没有走他喜欢的电影路线,而是因为一些原因忙于奔命,做了自己不是那么喜欢的事业,也算是忙忙碌碌小有所成。可当生命即将结束的那刻,回想一下,这一生快乐吗值得吗?我们为什么不去做自己人生中最喜欢最热爱的事情呢?

  死亡与人每日相伴,生命很脆弱,每天都有人死去。还有,不知何时就会离开这个世界的你自己。我们不断告诉自己要活好每一天,但往往会缺乏对死亡那一刻来临的心理建树。不敢面对这个问题,不想接受亲朋好友的离去。其实,这些来源于内心的恐惧也要靠自己内心解决。

  让你的心安宁下来,放下无关紧要的“责任”忙碌,鲜明的想象自己死亡的景象:观想死亡时的感受、痛苦、悲惨、无主、亲友的忧伤,了悟自己一生中已经做和未做的事情。我们应该冷静的想到,死亡是真实的,会毫无预警的降临到你的身边。

  一位濒死的妇女接受采访时说,她以前从未想过死亡竟然如此真实,所以恐惧不已,现在她知道了,她只想对在世的人说一句话:“认真看待生命和死亡。“只有懂得生命多么脆弱的人,才能知道生命多么的可贵。如果你连了解都不去了解,就糊里糊涂地过一辈子,然后死去,那样挺不值得的。所以,把生活在世上的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做你想做的每一件事,不要有丝毫遗憾。就像摩西奶奶说的“真正的爱自己,不是牺牲时间和精力去打拼辉煌的未来,而是在当下,努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和有趣的事情,让自己的内心充盈着喜悦,让现在的每一天,都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度过。

  不管如何,在本书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切渐渐明朗起来。我们看到那个封闭的芹泽,好像在走出阴霾。人生还有一些值得追寻的,那就是爱与快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