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的读后感10篇

2018-01-26 20: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的读后感10篇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地方》是一本由[日] 白石一文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一):存在于这个世界方式

  记得多年以前看《魔女的条件》时,有一句台词至今犹记于心:自由就是自己存在的理由。在滚滚向前的生活洪流中,是否你会在某一刻停下来,检视自己走过的足迹想想自己存在的理由,并且回望一下自己的内心,我想大多数人也许并没有如此合适的因缘,而这本《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无疑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

  白石一文用平淡的语调为我们讲述了中年成功男士——存实的一段短短的生活轨迹,在这段轨迹中,他遭遇了一次小小的骗局,接下来他辞去了工作,生活与内心因此发生变化,而他一直牵扯不断的是对于幼年即去世的妹妹思念,加上身边人们的遭遇,在读者眼前展开的则是一段不断变化的内心与生活画卷。每个人人生都是在变幻中向前的,尽管妹妹在实早早离场,她在各个存实心目中却留下了不可磨灭印象,也因此影响了存实之后的人生轨迹。尽管在存实的人生里,他取得了事业的成功,但是这样的人生是否算得上成功美满呢?而谁又称得上度过了完美的一声呢?是娇妻在怀却无法实现自己梦想早早离世的奥野,是在外打拼事业远离家人朋友的里中,抑或孤单一人事业有成有自己原则的存实,或者依靠他人生存却终于醒悟的珠美?我想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一定非常宽泛,也是因人而异的,但是他一定会赞成追求自己理想以及自我实现的人生吧,否则不会为珠美的人生安排那样的转变。

  在这本薄薄的书中,作者显示了对于情感文字极强的把控能力,他很少用到带有剧烈感情的词句,但是在淡淡的文字中我们依然会为其中所蕴含的情感所感动,存实对于妹妹在实离去的惋惜以及之后多年无穷的思念,母亲对于早夭女儿无时无刻的想念,都令人动容。尽管白石一文探讨了许多哲学上的问题,存在与实在人性天性、情感与疏离、生存与死亡,但是最终作者想要表达的却还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维系,是某种对于妹妹情感的映射,让存实留意到了珠美,并且有了新的情感联接。曾经摧毁我们的感情最终也在治愈那个受伤的自我。

  这是一本可以激发出读者无穷想法的书,在阅读这本书之后,可能我们每个人都会思考自己的人际关系生活状态与生活哲学。我们真的存在于生活着的地方吗?我们又究竟对这个地方以及身边的人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而我们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生活下去呢?或许这本书也是一个影响我们人生轨迹的拐点,让我们回看到自己真实的内心与生活的轨迹。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二):这里就是我们存在的地方

  老实说,读完这本小说之后,我没太明白到底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其内容又跟主题有什么关系感觉很浅,没有领会其深刻意义,心想这样的小说怎么会得直木奖呢?重新再捋一遍,方才领会其深刻含义: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那种名为感情的珍贵财富,一旦出现裂痕,不会立刻变得一文不值,它会一点一点不断腐败,直到最后,它会化作剧毒,将人们侵蚀并摧毁。

  小说篇幅不长,讲述了年过半百的大型食品公司的董事芹泽,事业有成却一直单身,与任何异性恋爱都没有超过两年。究其原因,是对他那年仅三岁就离开人世的妹妹的死因耿耿于怀。芹泽把这个世界分为有小孩的世界和没有小孩的世界两部分。“人一旦长大,就去到了没有小孩的世界,而绝大多数人,在成为父母后,又再次回到有小孩的世界里去。”他始终将妹妹的死归咎于父母的疏于照顾,因此一直不愿结婚生子,进入所谓的“大人的世界”。一次机缘巧合,芹泽与曾经的下属鴫原珠美发生关系,但这并非一场艳遇,而是珠美为帮助其在公事上犯错误丈夫不被辞退而设下的圈套。正直的芹泽没有选择妥协,而是在处理了珠美的丈夫小堺之后引咎辞职。辞职后的芹泽无所事事,为了打发无聊一直与鴫原珠美保持联系。直到有一天他参加旧时友人的葬礼,开始有所顿悟

  单就其写作风格而言,这部小说具有一定意义的通俗色彩,且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代社会商品市场化的阅读需求。从作者创作意图、文学表达或文体特征上看,呈现出鲜明的写实特色,勾兑出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本质

  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似乎是带有某种病态、生活在封闭世界中不健全的边缘人。在这部作品中大量地运用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和被压抑本能冲动。芹泽的不婚,珠美的不育,小堺的出轨,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内心中被压抑的本能无法释放,孤独地、病态地生活着,无法进入并融入到现实世界中。

  芹泽的妹妹尽管早已去世,但却是小说的中心人物,影响着所有故事发展。从起初芹泽将不能对他人倾诉的内心世界毫无保留展现给珠美,以寻求精神抚慰,到最终两人开始交往,意味着芹泽对妹妹之死的渐渐释怀。至此,妹妹的阴影才开始慢慢散去,这里成了可以存在的地方。

  纵观这部小说,看似浅显,实则不落俗套,视角的新颖独特也是作者在创作上的一个明显特色。细细品读,令人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三):这本书里既有故事,又有人生

  对于国内的读者来说,知道白石一文的不算多,《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是我看的第一本白石一文的书。看完就很喜欢他写作的风格,准备把他的书全部买来看看。

  白石一文的风格是描述男女情感纠葛的同时,并擅长在这些微妙的关系中提炼人生的哲学。这本《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就围绕“存在”这一议题反复诘问。

  芹泽是大型食品公司的董事,他虽然事业顺风顺水,但始终放不下年仅三岁就离开人世的妹妹,一直不愿结婚,进入所谓的“大人的世界”。某日,芹泽再次见到曾经的下属珠美,两人发生关系,即便这是珠美的圈套,但与她的相处,却给芹泽一度放弃的人生带来色彩。芹泽也辞去工作,参加旧时友人的葬礼,渐渐对世界有了不一样理解

  作者正是要就芹泽辞职的状态变化来传达他的哲思:工作、情感到底能否证明我们在这个世界的存在;这短暂匆忙一生,如何度过才不至于浪费;人们生而孤独,真的有相伴的必要吗?芹泽对感情的疏离使他保持了清醒的思考,总是如局外人一般注视着这个世界。

  几位亲友的离世,让芹泽思考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剩下不多的时间,所以一定要做真正想做的事,否则会后悔的。孤独是人生的的常态,我们孤独地来又孤独地去,唯有遇到另一颗灵魂,才能唤醒存在的意义。最终,只有我们能够治好自己的心病。

  看这本书的时候,正值一位亲人永远地离开了我,非常伤心,芹泽的朋友奥野同样是癌症突发而逝世,从得知病情到死亡不过是一个多月的时间,生命在眼前如烟花消逝,小说中告诉我:“突然有一天,祖父母、双亲、兄弟姐妹,不知道去了哪里。然而,那并不是死,就是字面意义的“走了”,他们会在某个地方,过着和往常一样的日子。只不过,我们不能再见到他们,跟他们讲话。”

  这本书既有故事,又有人生。被评价说:20岁读得进去,30岁读得明白,40岁读出共鸣。它让读者在深入故事的同时被引入其丰富的哲学世界,无论是什么年龄阶段的读者,都是一份最真挚的馈赠。只要有一刻你考虑过作者所考虑的问题,这本书就值得一读。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四):找寻中慢慢懂得

  第一次读山石一文的书,在松江的钟书阁里逛的时候遇到的。对日本的文学知晓程度仅停留在村上春树,无论如何是不够的。喜欢读新书,好像没有恶补的拙劣感,貌似有与时俱进中的错觉聊以自慰。当时吸引自己的是这本书淡雅的封面和书名《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的淡淡忧伤,流露出文字会是我喜欢的带有哲理但又不是一大口鸡汤的流畅。

  也许新接触一个作者的作品,应该先从成名作开始,否则风险太大;但又不想那么刻意,就在纠结中大胆地选了这本非熟悉作家的非成名作品,于是没有任何预定画面地开始读,也是好的吧。

  买的时候是预计在出差途中打发时间时看的,每次看几页。结果一天便读完,也是前所未有的(这几天清闲,也是前所未有的)。快餐式地通过文字观望了别人的故事和生活,像看了一部电影,淡淡的说不上深刻的感觉,怕过几天忘记,强迫性地写几句。

  主人公是一个未婚的四十岁男人,因为五岁时父母因为专注于自身的工作疏忽对三岁妹妹的照顾导致高烧而夭折,自此父母长期异地分居不肯原谅彼此,作者也在破碎的家庭独立生活,不愿意结婚,也不喜欢小孩子,对朋友亲人的感情漠然。过分理性让他身边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当然,他也一直不愿意这样做。直到他落入一个圈套,遇到原来的女下属,从以牙还牙到相互扶持,加上老朋友去世,母亲的身体抱恙,让他从原来的世界走出来,对生命、婚姻友情亲情的重新审视,找到另一个自己。

  故事没有动人情节印象深刻,对话也很寻常,但开放性的结尾给人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不得不反思作者到底在表达什么。

  也许,是对身边人的善意,也许,是对亲情的重视,也许是对自己的释放,也许是对别人的宽恕

  无论如何,我是想去日本看看了。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五):不愿离去小孩世界的大人

  “我一直认为,这个世界,分为小孩的世界和没有小孩的世界两部分。人一旦长大,就去到了‘没有小孩的世界’,而绝大部分人,在成为父母之后,又再次回到‘有小孩的世界’去了”。如果要用一句话叙述这本书的内容,我想我会选这句话;如果非要我为这本小说添一个主题,我的回答是“珍惜”。

  其实这篇小说剧情太容易把握了,相信每个看过它的人都能够讲出这个故事,但这篇小说与以往不同的正是如此,小说人物心理的变化才是重头戏。这让我想起了《赖宝日记》这本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差不多相比之下,这篇小说故事故事情节还稍显简单一些,但深度远远超过《赖宝日记》,而其载体正是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岁妹妹的不幸去世使得存实(主角)父母不合,最终离异,而存实也也因为挚爱妹妹的离世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直到大学毕业,进入职场多年还是不愿面对成人的世界,默默地守护着属于自己的“小孩的世界”。尽管谈过几次恋爱,与女性关系甚好,存实始终没有勇气逃脱自己的内心,一切事情的转机知道他的出现才发生改变……

  生活的正轨总是一成不变的,存实年龄轻轻就当上了公司主管,每天做着相同的工作,稳定的生活,以及守护着不愿离去的小孩世界。而珠美未与她相遇前也是每天无所事事,厌烦婚姻捆绑却毫无改变之意。两人相遇前的经历神似,都生活在自己的孩子的世界。一夜情的发生和圈套的陷入两人不仅没有成为仇家,更没有继续发展更深的关系,而是神奇般的成为了朋友。本再无机会联系的他们通过一次次的巧合际遇关联在一起,聊天,解乏,疗伤,谈心事……最后到彼此相知,“两个小孩”就这样一步一步的相互搀扶着走出小孩世界,尝试进入成人世界……

  虽是小说,却略带哲理风味,若说是一本哲理小说,又不带说教成分与晦涩难懂的词语。反之,翻开书时如沐春风,细细品味时爱不释手

  回味方显甘甜,细读才出真谛

  首先映入我脑海的是文中人物的设定,令人心旷神怡,桃李名扬天下的大哲学家父亲爱好艺术行业大师画家母亲,百无聊赖年轻富婆珠美,心地善良天性软弱的富二代,老实朴素护士太太……没有现实生活中的污秽不堪,每个人物都在过着自己本分的生活。文章中鲜有矛盾,情节的发展都在人物有条不紊地对话中进行了,但由于作者独特的观察视角,使这些聊天聚会琐事变得精彩万分,而对于“生”与“死”的考虑和思想也油然而出……

  除对妹妹的情感外,我从未看到过存实对生活的热爱,虽父母离异,但存实的人生道路除此之外一直都是顺风顺水。从最初的与香代子谈恋爱,到工作辞职,再到放松自己,准备买房,我一直觉得存实对待这一切的态度显得十分无所谓,这倒不是说他是一个纨绔子弟,而是感觉不到他对生活的热情,无所谓失去,更不想得到什么。

  与珠美的相处中,能感觉存实有了一丝变化,当然,有可能从对话中依然感觉不到存实对生活有什么追求和喜爱。但当听闻大学好友逝去的消息时存实很显然接受不了,正是因为关系太好,存实才下不了决心去参加好友葬礼,这时候的存实已经开始害怕了,这是件好事,因为害怕才会珍惜,珍惜现存已有的,把自己从小时幻想解脱出来,事实证明,爱情力量巨大的。

  在文章最后作者也神来一笔,交代了两人关系的确认,达到了文章的最高潮,这不仅是现实生活中肉体的交合,更是两人心灵的共鸣——放下过去,珍惜未来。正如封面所说;“既然我们如此孤独,何方来一个长久的拥抱”。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六):要不要参加好朋友的葬礼?

  死亡哪有多远,一个皱眉的时间,都会有人死去。

  一

  当然,这看起来是一个很耸动的标题,但我看完《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之后,真的认真考虑了这个问题。

  说起来,我跟白石一文笔下的芹泽存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不是很愿意结婚,在工作上有自己的坚持,辞职后考虑买一个一居室,“我把不麻烦别人当作自己的信条。我不会吝啬伸出援手,同时却极力避免获得他人的帮助。”

  在参加朋友葬礼这件事情上,存实心里是拒绝的,他有些抵触,但还是去了。我想了想,如果是真正在意的人,我还是希望能够去看一看对方,给朋友的家人一个拥抱。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过了二十五岁,所见的生死突然多了起来。

  这有好有坏。

  这两天微博和豆瓣上都在讨论一些人的生死,最先在朋友的广播里看到,任航跳楼了,后来又在刷信息的时候看到认识的人说他的诗和摄影作品。有时候想,一个有才华的人,可能在选择死亡之后,有人去惦念和追忆。如果是默默无闻的人呢,他的死去,似乎只有亲近的人才能真正被触动。而,时间入凉夜,最终会有凄冷又孤寂。

  如果我死掉,我还是希望能有人来看一眼的吧。

  你呢?

  二

  书中,死去的人叫奥野,是存实大学社团里最好的朋友,他们曾经合作过几个作品,还获过奖。但毕业后,各自有工作和生活,联络得少了。

  存实在另一个朋友那里,曾得知奥野得了癌症,余下的时间并不多了。但他并没有打算去探望,在他心里,“我贸然现身,强行把奥野拖入怀旧的氛围显然不合适,更何况奥野罹患重病,身体虚弱。我甚至觉得这么做亵渎了他们共同度过的三十年。我认为,只要人活着,就应该向前看。回望过去,等着我们的只有遗憾和忏悔,它们正张开硕大的嘴巴要把我们一口吞下。况且,死亡迫在眉睫,无论如何哀叹来路回首前尘,都已经于事无补。因为所有的善恶成败,终究会被死亡一笔勾销。”

  “如果他要见我的话,应该会主动联系我吧?在此之前,还是权当不知道为好。我打定主意。”

  所以,在参加葬礼的时候,存实受到了当时告诉他奥野生病的那个朋友的埋怨。

  我可以理解那个朋友,也可以理解存实的动机。

  但用普通人的想法衡量,存实的做法多少有些不近人情。

  可,去看了又如何呢?或许就是会让对方触景生情吧。物是人非这种事情,最能触痛神经,有时候比病痛更难消解。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对方的内心。以存实对奥野的了解程度,或许不见是最好的选择。

  我对作者白石一文的了解不多,只记得有一次用五月天的歌名写了一篇文章《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丁麟在广播里说,这句话的出处是白石一文的一本书,他在很早之前写过一本叫《我心中尚未崩坏的部分》,我并不知道,后来去查了查,还收藏了那本书。有缘的人,总会有纠缠不清的缘分,一点点缠绕,一点点靠近,后来就读到了这本书。

  白石一文的文字是不太一样的,流畅里竟然有很深刻的哲学思考。

  这也是,我既读得很快又迫不及待想要写点什么的原因。但我写得很片面,这本书更好的部分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亲人与亲人之间的纠葛,作者是一个冷静克制的人呢,写亲情可以冷冽,写友情也在生活的余温里撒上一把冷漠,写爱情的时候更是惹人瞩目,就像在食吃到的灌汤小笼包,看起来不热,但油汁烫伤了他的嘴唇,不是你注意就能避免的意外事件啊。

  三

  这本书里提到,雅斯贝尔斯的《哲学入门》里说:“人从何处获得指引,对于人的存在至关重要。因为人并不像动物那样单纯遵循自然法则,一代一代繁衍生息,持续不断地重演自己的生命;人的自由,连同人类存在的非确定性,恰恰为人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人们成为他能够成为的样子。也就是说,人能够像自由运用任何一种物质那样,自由地运用经验存在。于是,人类拥有了历史。换言之,人不仅是经由生物遗传,更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传承而成其为人。人的经验存在不单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人的自由也是需要指引的。”

  我想,人人都想要获得的自由都需要指引。那其他方面,人们其实也都会希望能够得到可靠的帮助吧。

  懒惰的人类啊。

  精明的人类啊。

  可怜的人类啊。

  可惜,我也是这样的人类。

  在很久之前,我曾在微博上发起过一个提问,大意是问大家什么是三观,你的三观是什么?

  我查阅过许多资料,但对三观的解释太模糊了。而我又时常听到节目里、书籍里提到这个词语。我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对生活的个人理解,也有对宏大问题的看法。但总觉得自己没有成熟的三观,或者,它们是脆弱的,一点都不坚固,总是被击碎重塑。

  有一段时间,我跟一个天大毕业的前同事聊天,他喜欢历史,以为我也是,所以在长达四五个小时的聊天里,会把某个城市的兴起变迁讲得淋漓尽致。我多少有些底子,不会接不上话,不至于让聊天变得尴尬。

  但这个过程中,我会有自己的想法,历史都是相似的啊,或许过去的某个时间段,有人和我生活得非常相似,想法也是,甚至容貌也很相同。

  她会不会想要不要去参加好朋友的葬礼呢?那时候是奔丧对吧,是不是必须要参加呢?如果不想参加她要怎么办?

  另外,你或许会问她是另一个我吗?

  不是。她就是她自己。我也是我。

  所以,不想被生活同化的话,还是要保持对自我的探索。

  这会让我想起《大裂》里那几个挖黄金的学生。真是诡异和荒诞的笔触啊,但他们就因为有了这一点点的坚持,变得与那些只知道打架惹事的人不同了。

  那我们就继续读一点书,坚持那一点点不同吧。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七):珍惜转瞬即逝的生命之光

  这个世界,分为有小孩的世界和没有小孩的世界两部分。人一旦长大,就去到了“没有小孩的世界”,而绝大多数人,在成为父母以后,又再次回到“有小孩的世界”里去。我细细地品味着白石一文的这段话,他想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意思?他想要传递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呢?

  第一次读白石一文的作品,也百度了一下他其它的作品,他的小说多写男女情感纠葛,并擅长在这些微妙的关系中提炼人生的哲学。这就是生活赋予他的财富吧!曾经失去才懂真正拥有,经历坎坷才能明白人生,突然失去才能倍加珍惜。生活中经历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恚,求不得,放不下,会让我们明白我们活着的意义,我们存在的意义。人生在世,既然无法事事如意,更要珍惜那些转瞬即逝的生命之光。所以,即使颓丧,最终却总是让人感受到一丝互相救赎的温情。

  存实五岁时见证妹妹在实肺炎病逝,从此便留下挥之不去的阴霾。如他所说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那种名为感情的珍贵财富,一旦出现裂痕,不会立刻变得一文不值,它会一点一点不断腐败,直到最后,它会化作剧毒,侵蚀我们,折磨我们,摧毁我们。年仅三岁的妹妹撒手人寰后明白的真相,自此也和父母产生了忽远忽近的隔阂。

  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由于一次“小失误”落入下属妻子珠美的圈套,被要挟平息下属被解雇的危机。最后,他辞掉了董事的职务。也正是此次事件,在他与珠美的点滴相处中,让他看到了人生中还有另外一种色彩。一直以工作为生活的中心,与人鲜有交集,当他真正闲下来后,开始变得无所适从,开始怀疑人生,甚至对人的存在产生前所未有的质疑。他不禁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审视生活给予他的一切。

  在实的去世,父亲的去世以及好友奥野患癌症离世,他明白了生命在眼前如烟花消逝,存实在悲痛之余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以及我们究竟应以什么方式存在。人只有在离世的那一刻才会感叹以前没有为了理想而活,没有为曾经有过的想法而付诸实际行动。人生一世,生命短暂,活出独属你的精彩,不为来人世白走一趟。

  人来到世间,免不了要经历工作和情感,我们到底该如何存在于这个世界里,如何才不虚度年华,如何才能拥有更温馨的亲情,如果才能拥有更甜美的爱情,如何走向更完美的人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当我们闲下来,用足够的时间去清醒的思考,我们会对生活中的一切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他和家人的相处,他和珠美的发展不正是在向我们表达这些嘛。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有时看似是磨难和苦痛,但是也是这些不完美最终治愈了我们。

  白石一文的小说让我们在迷茫的大海里重新找回自己,让我们在冰冷孤独、黑暗不见光的无重力世界用自己脑壳上那自体长出的触须微弱发光。其实只要人活着,比什么都强,努力向前看,大步朝前走,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必然有我们存在的道理。

  生命短暂,珍惜转瞬即逝的生命之光,发挥你的光和热,让你的人生活得更精彩。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八):不发生关系的关系

  一、不友好的亲子关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总是有意的躲避父亲,害怕建立一种对话。比如说他会提自己的身体大不如前,我只能听了以后上网查资料给他一些饮食或药物的建议。我深知,我假装不关心不在意是因为我没有能力去承担某种责任。我也想说:“爸,您身体不利索就不要工作了。;爸,您很久没体检了吧,咱找时间去查查指标吧……”可是,金钱呢?还有家里大大小小等着解决的各种状况呢?

  我也不想生养一个孩子,当我老了,我会有望子成龙的渴望。孩子还小时,我怪自己没有能力给他领先的起跑线,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也从自食其力慢慢转变成把对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也许有一天,我也会坐在饭桌上,喃喃身体的不适,好像暗示着什么。

  二、只恋爱不结婚

  婚姻的世界是1+1绝不等于2的定律,首先你会和对方的家庭建立关系,其次是Ta的朋友、同事、七大姑八大姨。你总不能说:那是你的亲戚,我不伺候。你要顾及的不是心里痛不痛快,而是对方的面子你有没有给足。

  其实当下已经有许多不婚族在为自己的独立自由得到大众理解而发声了,他们开始毫无避讳的约炮,反正这种“不负责任”是达成共识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女性也意识到了经济独立的重要性,没有依附,就不会没有地位。更多的人站在中间徘徊,无法接受身体的开放,想恋爱又害怕步入婚姻。

  三、友情的超重

  能够做到不管多长时间不见面不联系,但对方一出事就跳出来帮忙的朋友,上辈子一定是夫妻。只可惜,夫妻是一夫一妻制。于是就有朋友会埋怨你很难约,或者为你某一次处理事情的方式感到失望。不得不承认,朋友之间是存在着隐性的标尺的。会随着时间渐行渐远,尤其是如果你把太多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事时,就会有其他人替代你的位置,同样的你周围的人也会走一拨旧的来一拨新的。

  三、不发生关系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一旦发生关系,不管是亲人、朋友、同事还是恋人,就一定会理不清的难题。我一直都在思考世上有没有可能实现超独立人格,正如这本书的标题所示,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从全世界路过。

  小说中的主人公存实算是接近这种状态了,母亲追求艺术有自己的生活,父亲逝世多年,单身。在他身上几乎不存在任何“”责任“,所以当他被珠美威胁时,他可以坦荡荡的离职不受他人控制。人生中的每一个决定都是自己说了算,买房、是否创业、不结婚不要孩子……我甚至有些羡慕。

  然而小说的结尾是,珠美到家里照顾受伤的他,留下一句“你以为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呢”。

  也许,最后都会结婚,也会生子吧。或许,人生的正轨应该是不去想以上总总,顺其自然的走到哪算哪。

  正因为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被捆绑着责任和义务,洒脱才显得那么遥不可及。生活是需要勇气才能前行的,例如与各种人发生关系的勇气。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九):平淡乏味也许就是人生常态

  收书后我就迫不及待拆书拜读,书封上写着白石一文是继村上春树后日本文坛中生代的重要作家,是直木奖得主,我查了一下直木奖在日本每年颁发两次,到现在历经80多年了,应该是日本比较高的奖项,而直木奖引进中国的并不多,也是冲着这个噱头,我用一下午时间看完。反复看去,我好像根本没弄懂作者的意思,我想着我在读几遍,回来再写。积了好几本书,今天准备补完所有书评,我几乎忘记我读过此书,再次翻来,看了开头,人物情节在眼前摇晃。

  故事讲的是,男主人公芹泽是大型食品公司的董事,他虽然事业适逢顺水,但是始终放不下年仅三岁就离开人世的妹妹,一直都不想结婚,进入所谓的“大人的世界”,某日,芹泽因为工作的事件早成的问题与下属的老婆发生关系,他知道这是一个圈套而已,可是让他觉得很舒服。故事的结局花好月圆,男女主人公好像在一起了。

  日本人的东西感觉有一种慢,不简单是各种有仪式感的程序性的行为,在书里,在文字间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作者对场景的描写,对内心的设问,一章一般就是一个场景,与母亲,与同事,与朋友,初读的时候了无生趣,作者没完没了的纠结于自己的妹妹死亡一事,对孩子和婚姻的抗拒,自己的有感而发,甚至借别人之口对世间常态的感叹,看的人心烦意乱。可是细想,每个人的人生不就是如此,不停追问过往的不好,不敢直面未来,我们讨厌这本书,其实就是讨厌自己的人生,他写出了我们平淡乏味的人生常态。

  看到最后,男女主人的花好月圆,很自然而又不突兀,而之前并没有着力描写两人暧昧,就是同写别人的笔墨一样多。可是最后的结局并不让人意外,因为很贴近生活的叙述,就我们身边的朋友一样,相熟了很久突然就在一起了。

  讨厌这本书,因为它写的就是我们,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写的就是我们

  《这里是没有我们存在的地方》读后感(十):【百味书屋】我们的存在

  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就有种亲切感,啊,原来没有归属感的不只是我一个。我也曾想过用什么去证明自己的存在,只是简单的“我思故我在”显得过于敷衍,如果关掉手机不工作不出门不和别人交流,我与这个世界的联系还剩些什么呢?我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命运从来不动声色,世界始终若无其事,自己的世界里孤独震耳欲聋。白石一文看简介是继村上春树后日本文坛中生代重要作家,但他的作品我是第一次接触。他的笔触有着日本人固有的细腻,会用很大的篇幅讲一些看似与情节发展不相关的事情,然后在之后慢慢指引出它们与情节发展的关系。看完这本书,我几次想要提笔写书评,却总觉得思路没办法总结。看日本小说经常会让我有这种感觉,好像有很多话想表达,话到嘴边又感觉还差点什么。

  书里让我有共鸣的是书中的“我”把世界分为有小孩的世界和没有小孩的世界两部分。人一旦长大就去到“没有小孩的世界”,在成为父母后,又再次回到“有小孩的世界”里去。我不由得去想自己在哪个世界里,照理说应该是“没有小孩的世界”,可是心里却又有个固执的念头:不想成为无聊的大人。那这样说来其实我哪个世界都不属于呢,搞不好“没有小孩的世界”里反而是一群不想长大的小孩呢。

  对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书里是这么描绘的“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的那种名为感情的珍贵财富,一旦出现裂痕,不会立刻变得一文不值,它会一点一点不断腐败,直到最后,它会化作剧毒,侵蚀我们,折磨我们,摧毁我们。”这段话很像曾经看到有个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就像一张纸,纸皱了怎么抚平都没有用。感情是这么脆弱,你一个不小心也许就已经造成了伤痕。可是如果你肯用心地修补,即使不能恢复原样,你还是可以维护住感情。能修复感情的也只有感情了,就像书中的“我”一样,童年时妹妹的死一直是梗在心口的伤口,即使强迫自己去假装看不见机械地生活,内心的伤口始终不得痊愈,隐隐作痛。而在与曾经的下属重逢后发生的一系列事,让他原本想要一个人硬撑的心慢慢发生改变,偶尔依赖一下其他人的感觉其实也并不坏。中间有很多曲折可是最后结果很温暖这样不就足够了吗。

  开头说到的“用什么证明我的存在”,以前那个颇为矫情的我甚至还用这句话做了QQ的签名,而朋友的留言让我很温暖,她说“我来证明你的存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