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私的父母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自私的父母的读后感10篇

2018-04-27 20: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私的父母的读后感10篇

  《自私父母》是一本由[美]尼娜·布朗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一):摆脱原生家庭不利影响,一本操作性很强的书

  拿到这本书,首先被这句话吸引“父母不止给我们爱,还可能给我们伤害,我们要用有意义方式来正式应对而不是叛逆或顺从”。

  从小到大我都是父母的乖乖女,非常听话学习成绩又好,父母以我为傲,而且我也感觉到来自父母对我的偏心(我还有个妹妹)。自从我学了心理学,通过专业学习和看各种心理学相关书籍,尤其是父母教育、家庭方面的书籍,我也在不断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发现我的性格、甚至是情绪变化模式都与父母非常相像。父亲是一个不爱说话,非常勤劳节俭的一个人,在他人看来是有些小气做事力求稳妥,不敢冒险,对家人从不会用语言表达关爱。现在的我其实和父亲是一样一样的,特别改变自己,不在做一个对家人情绪易愤怒,易生气的人。

  此书对我影响最大的方面在于,我应该要用有意义的方式来正式应对而不是叛逆或顺从父母,要开始学会自己喜欢事情,对于不喜欢做的事情要懂得拒绝,而不是一味的被愤怒或不满的情绪所控制,造成对家人对自己的伤害。我一直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并得到家人的支持”,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在很多时候都不能如愿以偿,你发现父母总是不能和你站在同一战线,发现自己经常要做一些违背自己本意的事情,我们的大脑无形中受到了一股奇怪力量,来促使自己去做(事实完全没有人胁迫你),而做的时候又烦躁不安痛苦不已。原来,这样的状况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来自于你的父母,如果不慢慢地从根本上改变自己,来引导自己的孩子,这种影响还会延续到自己的下一代甚至下几代。

  这本书有很多非常实用有效的操作。例如:“负面情绪的背后是什么?”可以通过练习内心平静”来脱敏负面情绪,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这种方法不紧可以用在与父母的沟通中,还可以用于工作中、与人交往的任何让你产生负面情绪的情境中。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二):【书评人俱乐部】别人很难超越他们的界限来爱我们

  豆瓣曾经有一个话题,觉得什么是最大的谎言。看到这个话题,我脑中浮现出来的就是“我是为了你好”,我总是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你的行为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只有我自己知道,为什么你觉得好的,我就一定也觉得那是好的呢?好不好不是由我自己来判断的吗?

  前段时间,刷微博的时候,刷到了一部叫《小别离》的电视剧,在微博中的话题中,我不断在评论里看到:“方朵朵怎么那么不懂事,父母那么为她着想,她还那样”。当时我很好奇,就去看了那部电视剧,在看的时候,我脑中一直在想,所谓的懂事到底是什么?是不是孩子就不该有自己的想法,只要听父母的话就是懂事了呢?

  我们一路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父母的辛勤。他们操心我们吃喝,关注我们冷暖重视我们的未来,所以他们兢兢业业小心谨慎地为我们安排着未来。毕竟他们从他们的人生得出经验,知道什么是好,什么坏,所以他们想法设法为我们最稳妥的道路。似乎什么都被父母想到的,留给我们的就只剩下按照父母的意志一步一步地去走就可以了。毕竟父母吃过的盐比我们吃过的饭还多,所以我们明白父母的苦心,要听话。

  似乎道理都是对的,但是父母似乎忘了一件事,孩子是一个人,和他们一样,是活生生的,有着自己想法和观点的人,他们不是木偶,不会真的完全按照父母的意志去行事的。

  其实父母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有了“不听话”、“叛逆”、“不懂事”等等的这些便签,父母似乎非常不能接受孩子的想法跟自己不一样。所以他们企图用自己的权威批判孩子的行为,又或者用自己的含辛茹苦让孩子发现自己是错误的。本该其乐融融的家庭,成为了一个战场,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在竭力证明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误的。

  面对家庭,面对与父母的关系,我们总是有种一言难尽感觉,因为可能在别人眼中通情达理的父母,到了自己面前就是强势的、难以沟通的大家长

  当父母在质疑,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的时候,孩子们同样无比心塞,不明白自己的父母怎么会这个样子

  尼娜·布朗的《自私的父母》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团。我们的父母有一种破坏性自恋模式,所以才常常以为了你好,而控制孩子。其实不止父母,孩子在抗争的时候,何尝不是这种破坏性自恋模式的影响呢?

  《自私的父母》书名就能让人想到,父母对于孩子的种种影响力,甚至会让有些人产生一种父母背锅的心态,因为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所以现在我们才会被童年创伤影响。然而翻开书,却能发现,尼娜虽然阐述了很多父母带给孩子的创伤,但是更重要的却是让我们看到一种了解自己,面对那个受伤自己的方式。不可否认,父母的作用力,但是面对生活,我们依然有选择权,依然可以为自己负责

  当我们可以客观公正的看待自己的时候,也能明白,别人很难超越他们的界限来爱我们。父母如是,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也是如此。所以我们需要让自己建立一个坚韧的心理边界的时候,我们可能就能真正尊重其别人和自己的不一样。

  《自私的父母》就像一个工具箱,向我们展示了很多能让我们能更加客观看待自己的方法,帮助我们建立坚韧的心理边界。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三):自私的“遗传”

  看过《自私的基因》,认同一个人类准则(能不能扩充到全生物,还有待商榷):能活下来的人都有自私的基因,并且身体不过是基因的载体。确立了这个大框架,再来看这本书,就能相对客观一点了。

  我只谈其中感触最深的两点:

  1.亲职化

  亲职化是父母和孩子角色的对调。孩子的个人需求因为父母的需求而被牺牲。孩子会牺牲自己的感受照顾安慰,关注甚至引导父母的理性感性需求。

  我有一位朋友A,A是老来得子,所以家里对他的期望很高,要求也很高。导致了他现在很容易压力,即使平时考试基本前三,他依然觉得自己很差劲(是真的认为,不是谦虚)。而一旦到了正式考试,他就倍感压力,最后成绩总是达不到平时标准。不仅是学习上,生活上也是如此。他的情绪过于敏感时刻关注别人,琢磨他们的感受,非常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与尊敬。与人交往时情绪容易忽然激烈起来。

  优点就是,对于父母和朋友,他总是充当奶爸的角色,照顾各方,尽心尽力。这本书的亲职化内容我已分享给他,认识起因,就是改变的第一步。

  2.比父母更恐怖

  我的一个表姐B,从她外婆开始(她外婆的事我是从母亲那听说的),总是与自己的儿女关系紧张,谩骂甚至大打出手。对孩子漠不关心,只关注自己的感受。一遇到事情失败,把责任全推给他人。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所遭受心理上的摧残之大。然后,B的外婆去世,现在B与她母亲又重蹈覆辙。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B的女儿——我的侄女,也已经开始学着B嫌弃自己的外公外婆,有时候还会恶语相向。

  相对于基本不可能改变的私自的父母,放任不管的“自私的环境”,更令人担忧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四):所谓的孩子“性格上的遗传”实际后天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花了两周的时间,认真读完了这本书。原本以为这仅仅只是一本普通类似心灵鸡汤的书,读完之后,才发现它其实是一本非常具有操作意义的可以疗伤类的书籍或者说是一类育儿书籍,书中有很多的测试题及各种量表,如果你认真做完其中的每一道题目,认真看完题后的每一段分析,你会发现,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也是你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你会懂得了如何对待你的父母和你的孩子。

  成年后的我们,一定有在某个时刻思考过,关于“自己为什么会成为自己”的问题。很多人说,遗传真的很神奇,你不喜欢你的父母对待你的方式,可是你一不小心就以同样的方式在对待你的孩子,或者走向另外一种反面的极端。《自私的父母》很详细的分析了每一种性格的背后,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以及你该如何避免自己受到伤害的方法。

  此书对我影响最大的方面在于,我应该要开始学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不喜欢做的事情要懂得拒绝。我一直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我总能呈现出我该做什么的状态”,事实上,我们很多人在很多时候都不能做到如此洒脱,你发现自己经常要做一些违背自己本意的事情,我们的大脑无形中受到了一股奇怪的力量,来促使自己去做(事实上完全没有人胁迫你),而做的时候又烦躁不安痛苦不已。原来,这样的状况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来自于你的父母,如果不慢慢地从根本上改变自己,来引导自己的孩子,这种影响还会延续到自己的下一代甚至下几代。这一点又充分明了所谓的孩子“性格上的遗传”实际是后天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通过《自私的父母》这本书,我们了解了“父母不止给我们爱,还可能给我们伤害”,知道了父母对我们性格养成中影响的方面,我们就能利用这本书中的一些技巧顺利化解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更好的处理与父母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五):是自私还是大爱

  除视自私的父母是一个巧合,然而吸引我的是“自私”两字,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郎朗文字中总在歌颂着父母的无私——砸锅卖铁为了孩子读书、为了孩子成人、为了孩子有一天飞上枝头成龙成凤,有谁又会把自私这样的字眼和父母联系在一起呢!

  带着这样的好奇,我翻开了书本,然而跳入眼帘的是一个心理学的世界,它没有优雅动人的文字说满普天下的道理,反而是从一个边缘科学角度去分析我们是怎样的父母?是啊!我是哪一类父母呢!我从天鞭策着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到底是要她去做自己,还是去做那个我未曾完成的自己?

  翻开了第一页,哦!自恋型父母!原来,出现自私的情况是因为我们都有自恋的情结存在,自恋其实本身并无好坏,但是它却像一个点映射出我们对孩子的态度,映射出我们日常处理和孩子关系的行为模式,读着读着,我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父母,仿佛拿着一本工具书,去寻找那个真实的自我,我想知道我到底是怎样的父母?我开始寻找答案,我到底是让孩子做自己,还是我所希望她成为的那个我。书中的第7也开始,你留下了自恋父母的概念:夸大自我、特权感、缺乏同理心、自我延伸、贫瘠的自我。。。等等,看着看着,我也才发现原来“所有的孩子的不是其实是家长的不是”这句话的真理所在。长叹一口气,继续翻阅。

  脉络清晰的书本像一条流动长河,从自我开始是否收到伤害,延伸到我和父母的关系,然后解决我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来自父母的伤害,帮助我理清头绪以后,调整好自我再从自我成长中反省我与孩子的关系问题。书自从拿到手以后,我真的读的很慢,看着平时没有概念化的生活,我细细品味,原来一切生活的喜怒哀乐都存在成因,只是因为我们没有一本索引书,所以我们才把它当成理所当然。长吸了一口气,再慢慢品读,少了鸡汤的过分鲜香,笔者更像是一个教授循循善诱

  闭上书本,里面的逐字逐句都淡落在我的脑海里,不知道从读书的第几天开始,当“你要听话”这样的句子在脑海里开始打转不再脱口而出时,当“你一定要这样做”的字眼慢慢淡出了我和女儿的世界时,我发现它改变的不是我,还有我和我可爱的女儿的距离。似乎我们现在拥抱的时间比半个月前多了1个小时,似乎我们两个人说笑的时间更多了,似乎她开始说爸爸妈辛苦了,我想一切或许才刚刚开始。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六):关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父母的不二解读

  这可是在国内有着很大影响力的书。关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父母,这本书是不二选择。内容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父母有怎样的表现?怎样产生的这种病态自恋?对儿女有何影响?受影响后会怎样的影响成长和生活?应该怎样疗愈自己?很全面、很专业的解读。

  儿时受到的伤害会一直持续到成年,这些伤害间接、隐秘地影响着你的思维方式、感觉和行为。你在婴儿时期可能受到了一些伤害,不得不将这些伤害埋藏在记忆深处,这些记忆很容易被提取,因为你存储它们的时候还没有语言能力,所以它们对于已经发展出语言能力的成人来说不容易理解。这就好比新型号计算机无法读取用旧型号计算机语言存储的信息,因为新型号计算机没有相应的旧程序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七):【书评人俱乐部】《自私的父母》书评

  《自私的父母》一书由【美】尼娜•布朗撰写,由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作序推荐。起初,我以为这本书只适合父母读,怕会感觉到枯燥,实际上,它更适合每一个人读,因为在书里头,每一个人都能够与真实的自我进行探索。本书详细地讨论了父母破坏性自恋心理的种种特征及严重程度评估,分析原因并提供详细对策,从而帮助受过伤或者仍在受伤的人们获得勇气和力量,疗愈童年的创伤,与孤独和苦闷告别,重塑全新的自我。

  全书分为十个章节,每一章都是以前一章的内容为基础,读完一章并完成本章练习后再继续读下一章,这是比较好的阅读顺序。我就是边看边用铅笔做题的,思路会因此而更清晰,每一章的练习作答,就是我内心真实的个人写照。如此安静,屏息阅读,不用担心有人发现自己的内心,作答也变得更加从容了。比如第一章节中关于“破坏性自恋型父母”的特征,作者列举了“夸大自我、特权感、缺乏同理心、自我延伸、贫瘠的自我、寻求关注、寻求仰慕、情绪贫乏、嫉妒、蔑视••••••”等一系列来描述自恋型父母的特征,测出来的结果是我的父母仅有少数破坏性自恋模式的行为,然而,紧接着,在“亲职化关系中的子女”的测试中,我的测试结果却是我的行为和态度提示了相当程度的持久负面影响。当时特别惊讶,虽然自己能感受到自己内心有严重的创伤,但具体从何而来,之后我要如何克服,却没有人告诉过我。总是表现得小心翼翼,特别害怕周遭的一切,边做测试边难受着,唤起了太多不快的回忆。

  这样的感觉千万不能再越陷越深了,否则难以走出,而作者也很明智,接下来第二章节就讲解“面对伤害,该如何自我肯定”,事实上,从第四章以后都在告诉我们该如何化解这些困境,当中列举了很多方法和策略,读者可以自行观之。

  其实,读这本书时我最大的感受便是要敢于做真实的自我,努力化解父母曾经有形或无形给的伤害,也不要去怪罪父母,而是知道该用哪种合适的方式与父母相处,也许,他们也很迷茫,并不知道他们伤害了我们,此时就要求我们去做一个智者。

  或许您和父母之间的问题和情感看上去不可能消除和割裂,但请振作精神:你无需一直深陷其中,你可以一步步采取措施,使自己更好地应对自恋型父母伤人的行为。虽然自恋型父母抑制了你的成长和发展,但是,你可以从现在开始成长。毕竟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八):没有人不是自私的

  现在越来越发现,读一点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其实是蛮好的。因为它可以将你长久以来的困惑给你一个很简单的答案,你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原来如此啊。

  所有的父母都是自私的,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给了你生命,给了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机会,含辛茹苦养育你成人,他们的一切都给了你,从这个角度讲他们是无私的。可是,他们会以一个成年人的姿态来要求你做这做那,或者不要做这做那,你负责给他们长脸,负责懂事,负责做他们手中的木偶。上学的时候不准谈恋爱,一工作就立马催你结婚。本身自己的婚姻状态就一团糟,还不许你离婚,什么都是为了你好,可是你却感觉快被他们的爱勒的断气。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明显意识到父母给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会侵蚀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感。经常吵架或是家庭气氛紧张的家庭,子女多半会恐惧婚姻。因为就算你有多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你会变成他们的样子。生气起来会和他们一样说脏话,是你经常从你母亲骂你父亲那里听来的一样的脏话;你会把你的怒气发在你的男朋友身上,就如同从小你的母亲把怒气发在你的身上一样,甚至她还会打你。

  我在这本书中学到以下几点,用来改变我敏感、易怒、焦躁的性格。

  1、我不需要照顾他人。随着父母渐渐上了年纪,我越来越不放心他们做一些事情,老觉得他们做不了。今年送我弟上大学,我也是提前一个月已经开始焦虑的睡不好觉,各种叮咛。其实我忘了,我上大学的时候不也是他们送的我吗。当一个人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保护欲和照顾欲,通过被别人需要来达到内心的满足。所以我要摆正心态,我没有照顾别人的义务,别人也没有被我照顾的需要,只有这样双方才不会受伤。

  2、我得到的就是我所想要的。如果你觉得自己永远也得不到你想要的,那么你就有着自己不能胜任的信念。我从小到大基本没受过挫,学习很好,人缘不错。唯一受挫的便是爱情,爱而不得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但是我不会沉迷其中,如果想法也算是恋爱的话,那我绝对是个花花公子,我喜欢上一个人很快,但是如果他不喜欢我,我会立马开始讨厌他。所以转变观念,我得到的就是我所想要的,比“我想要的可是我得不到”一定会幸福的多吧。

  3、不要被别人的情绪感染。当你和一个怀有敌意、愤怒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你会变得紧张,说话刻薄,行为唐突、无理?那是因为你可能吸收、感受了别人的痛苦、愤恨、恐惧等等,进而对自己造成了伤害。你要建立自己的心理边界避免捕捉他人的情绪。你会与他人感同身受,但不会内化这些感受。你可以让别人与他们的情绪共处,而不必掉入他们的陷阱。如果我上大学的时候懂得了这个道理,我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4、降低你的脆弱感。如果你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父母不可能变成你梦想中的完美父母,伴侣不会变成你梦想中的完美伴侣,他们不会改变,也不认为自己需要改变,你的痛苦就会大大减弱。你希望他们改变的渴望和愿望是徒劳的,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爱你。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要找不痛快,要上枷锁,你明知道和他争吵是没用的,他还是会抽烟会喝酒,那你为什么还要白费口舌呢?

  最重要的是,你没有取悦他人的义务,也没有防止别人失望的义务。做好自己分内的事,饿了就吃,困了就睡,爱自己爱家人,自私就自私吧,又不犯法。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九):适合长期安静探索自我自我更新的书

  快读完本书的时候,才突然注意到本书的中文名字是“自私的父母”,但英文却是“Children of self-absorbed”(直译为自私的孩子们)。很奇妙的一种体验,不知是该给翻译人一个差评,还是该给一个满分好评。哈哈,没错我相信你读完后也会有这种类似的微妙感受的。

  讲真,是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的,但读毕回味一下,却更像是一次对自我的探索与寻求。因为里面充满了各种可以实操的方法和练习,让遇见真实的自己不再是那么抽象又不可捉摸。很多很多都摆在桌面上,更准确说,是摆在自己面前的由自己亲自完成的纸面上,自己可以随时拿出来,用直观的方法完成对真我的探索。虽然过程可能五味俱全,但我敢保证,你是安全的,因为没人会看到,甚至作者也不会知道你写了什么,想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你是会有所收获的,因为你会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这条路,是如何走过来,又该如何更好的走下去。

  你可能注意到了,阅读本书你还需要很多工具在身边,比如纸、笔之类的。如果你更想深入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我很不建议你把本书当做一本在地铁上浏览的报纸杂志——一个安静和独处的环境会跟本书更搭,相信我。

  好评,适合长期收藏,不时翻看做练习。

  《自私的父母》读后感(十):做不自私的父母和孩子

  父母生养儿女,带给孩子的不止有爱,还有伤害。每一个小孩子都是从天真无邪、一尘不染的白纸,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有时候,我们可能不自觉或没有意识到,某些行为和心理,已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道路埋下一颗绊脚石。本书作者妮娜布朗创造性的提出了“破坏式自恋模式”这一新名词,来形容父母一系列看起来难以解释的行为态度和影响。

  本书中,通过一系列测试和小练习,让读者亲测父母是否存在破坏性自恋模式,是否自我无形中受到了伤害,受到伤害的我们的态度和行为是怎样的,如何与自恋型父母更好的相处,进行自身的调整和转变,掌握让理想自我变成现实的自我的策略,更好的习得亲子相处的模式,获得自信美满的人生。

  在我们身边确实存在一类父母,他们强势,说一不二,他们有能力在外打拼事业帝国,在家庭上也打造顶端优势,他们的孩子从小功课第一,争取永远不会犯错,每天活在父母的重压之下,突然有一天,他们的孩子有的长大了,变得暴躁和叛逆,最终与家庭决裂。自恋型父母夸大自我,特权感强烈,情绪贫乏,自大,沉浸在孩子的荣誉里忽视孩子的正常需求和愿望,以至于孩子也会形成一些缺陷型的人格,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低沉、烦躁、易怒、攻击他人等。已经在自恋型父母下长大的孩子可以通过学习本书,克服障碍,争取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避免自恋型父母的模式出现在自我的身上,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树立榜样。

  通过改善情绪,加强心理边界的坚固性,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发展自我肯定,接受自己的缺点,建立自我防御机制,帮助他人,敞开心扉接受美好的东西和健康的思想,减少自恋的特征,注意聆听,分辨各种想法和情绪,尊重自己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读这本书时候,我也在测试,通过得分情况,我很庆幸,我的父母只表现出少数的破坏性自恋模式的行为,在亲密关系中自己也没有遭受到严重的自恋创伤,或许有一点需要摒弃的旧思想,比如需要他人更多的认可、追求完美、过度负责等。读完本书,我已经在草纸上列下了需要改进的事项和改进的方式方法,争取塑造一个强大、完整的自我,一个生活有意义有目的和有价值的人,一个人际关系令人满意、经得住考验的人,一个生活在融洽的亲子关系氛围中的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