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余罪 1-5(第一辑)》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余罪 1-5(第一辑)》读后感10篇

2018-04-28 21: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余罪 1-5(第一辑)》读后感10篇

  《余罪 1-5(第一辑)》是一本由海南出版社著作,平装出版的2016-7-1图书,本书定价:1412,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余罪 1-5(第一辑)》读后感(一):人生机遇真的很奇妙

  终于,看完了余罪1--8全集。一直想写点什么,却不知从何而起,就这样搁置了半个月,还是决定留点痕迹

  我一直都是个很后知后觉的人,网络上炒的很红的电视剧《余罪》没有看,倒是在电子书上觉得书名有意思就囤了下来。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我想,这是目前为止看过最精彩过瘾的警匪类小说了。因为追这个小说,害得我的视力在半个月内直线下降。所以提醒大家,再精彩的文字,也要适度休息保护好了眼睛才能看更多想读的书。

  从年初开始,我断断续续在看《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十一期间,我追完了法医秦明五部全集。之后在同事推荐下看了丁墨的《如果蜗牛爱情》、《他来了,请闭眼》和《美人为焰》。接下来就是《余罪》。基本上都是犯罪案件刑侦相关的。《福》讲述故事毕竟离我们时间空间都很遥远,大部分侧重从细节中破案;法医秦明侧重从法医的角度去破案,专业性太强;丁墨的基本侧重犯罪心理学,都是惊天大案,也比较血腥。还是《余罪》最贴近生活实际人物语言性格、故事情节都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一个最不像警察流氓痞子,在警校还未毕业之时,就被选为卧底,成为破获毒枭大案;在反扒队,从一无所获创造传奇,破获机场大案;被流放偏远乡镇,从不想管到破获系列偷牛悬案、追回十八年前的杀人犯;到了总队又再次去羊城卧底,从劫车案中剥出经济案……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能闪闪发光。可能从目前的体制上来说他吊儿郎当、毫无警容警纪,根本不符合现在的警察形象。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把看似细小的案件办成了大案铁案。

  我想他之所以能跟其他警察完全不同,有很大方面来自他独特培训经历----监狱学校。不是那种见习生,而是实打实的,接茬到的还是老奸巨猾的大毒枭。当然他从小成长的一些经历也帮了他不少,从小跟随单身老爸水果也让他习惯了察言观色,去揣摩对方心思底层的生活更让他学会了如何保护自己。包括后来他到了总队后经常去监狱走访。这些都让他更加了解犯罪心理,在破案的生活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在审讯的时候知道如何突破对方的防线。他可能会用下三滥的手段让嫌疑人迅速交代罪行,但也是罪尊重罪犯的,比如他在对待傅国生这个毒枭时用82年拉菲和鹅肝,对偷牛案最高策划感情追忆,对盗窃高手的楚慧慧……都展现了他的与众不同

  他这样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光靠自己,还有一群嘴上总说他贱却总站在他一边的兄弟们。没有哪一个案件是可以凭一己之力办成的。他很好的利用了各种资源。当然这也是因为他重感情,在乎兄弟。在羊城流浪的时候他第一个找到兄弟们,有福同享;兄弟被人袭击住进医院,嫌疑人却被相关领导包庇,他不惜以身试法,用袭警的罪名钉死对方,为此险些丧命;因为陪自己抗督查而丢掉工作的协警们,被他安排了新工作……正是因为他看似粗旷中的细腻面,才有了那么多愿意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

  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还是许秋平。如果是余罪是千里马,那许就是伯乐了。余的品质再好,如果不是许大胆决策不拘一格人才,余会有现在的成就吗?不说别的,就目前的体制,如果不是许三番五次暗中保他,不是他暗中各种警力资源支持,余罪能办案办的那么漂亮?就经费这一项来说就不太现实。因为我lg是基层所民警,据他说好多案子不是破不了,而是没有经费(我也只是听说哈听说,不必较真)。基层所一年经费是按人头来算,一个正式编制的民警一年两万,一般有编制的能有多少,还要负责协警的工资……其实真正能用到办案的经费很少,就算用现在各种规定那么严能像小说里面那种肆无忌惮的用?小说中写到每次查案就有领导说情打招呼,其实也是办案阻力,余之所以能硬气到底,也是许的态度鲜明。如果不是许给了余特别的警营训练课,给了他各种不同岗位的历练,余也走不到后来的高度

  余在后面的很多案件中都展现了他精湛的偷东西技能,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技能。虽然很下三滥,但是在关键时候很起作用,比如那个劫车案最后剥出的黑警因为各种证件被余偷走无法证明身份最终被遣送回国。他也是因为到监狱中学到了玩硬币,后来破偷窃案遇到黄三,最后高人指点才练就此技艺。人生的很有东西都是机缘巧合。

  与丁墨的甜蜜风不同,这部小说里面余罪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女人。刚开始几部就是各种暧昧各种乱搞,后来不知道怎么很快就结婚了。最后更奇葩的是为了破案居然有个3……哎,反正感觉里面的爱情很混乱,估计也是小说的噱头之一,不然也不符合这个痞痞的形象。

  喜欢警匪类的可以看看,这样的小说一般适合囤电子版,在高铁或者火车汽车之上消磨时间的好选择

  《余罪 1-5(第一辑)》读后感(二):活有余罪,死有余辜~

  自从毕业之后再没有读过这样的长篇,结缘是因为炒的很火的网剧,顺便说一下张一山演的真心不错,有余罪的感觉。看了网剧忍不住想看这部小说了,看的是电子版的。看完第一卷时我以为整本书都是讲余罪的特勤生涯结果画风一转到了反扒队,以为会顺风顺水,结果被弄到了羊头崖,以为会就此沉沦,结果又遇大案,就这样反反复复……贱人的世界啊,本来看到第七卷已经觉得很圆满了,不想看第八卷,后来经不起诱惑继续往下看,发现第八卷也不逊色,交代了些许以前的坑:为何有如此奇怪名字~总体来说还是一本可以看上一看的书

  《余罪 1-5(第一辑)》读后感(三):这是看完余罪网文第八卷完结篇之后的书评

  追完出版社净化阉割后集结出版的那几本后,当时的感觉是:哪里不太对。一个金手指全开的草根英雄,纵然呼风唤雨撒豆成兵。这些文网上大把有,这本书的影响这么大,不应该一味地鸡血打到底的虚high。于是写了短评:

余罪最精彩的就在前4部。后面的4部拖泥带水bug遍地主角光环太盛。常书欣说,一个草根英雄的故事,最容易让平凡老百姓有英雄侠客梦的代入感。这就话太到位了。余罪再牛掰也是一个小混混,金庸老了老了把韦小宝改成一个悲剧,郭靖可以成大侠在于格局

  相比侠之大者,中国更喜欢爱草根英雄。从《水浒》到《西游记》到《鹿鼎记》。一群热血中二男大杀四方,一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把体制社会冲撞的一塌糊涂,这种破坏性和恶趣味,让每一个不得不屈从现实的老百姓,在虚无想象中,幻想与男猪脚经历这些趣味人生,全能自恋得到极大满足快意恩仇的激情刺激大脑神经,肾上腺素分泌加快,大脑神经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不用嗑药,人生快乐也能来得就这么实现。所以有一个词儿:精神海洛因。

  从科学上讲,人生必须有多巴胺,但多巴胺不能太多。若想活的长久,也不能老是人生得意须尽欢。从创作的角度讲,一本好书,人物创造,贵在长时间的沉淀后对生活的提炼。快意恩仇也好,失魂落魄也罢、甚至死水微澜,都可以,只要成为提炼生命认识的高度和厚度的一种手段,都是好的。

  如果大闹天空的孙悟空没有被如来佛按在五指山下,如果梁山108个好汉一直在那里打家劫舍、胡搅蛮缠,这些书、这些人物早就烟消云散历史尘埃里。一个草根英雄,遇战则胜、逢赌必赢,一直走上行之路,如同酗酒,一味high到头的结果是宿醉后的倦怠失落和无意义感。这种感觉,无论是故事主角,还是代入感十足的看客,都是会死人的。

  还好,上网搜一下,发现果然没讲完。出版社的8卷,才对应网文的第7卷开头。于是网文继续看。

  网文第七卷《真实谎言》,开头仍然是各种胡闹,直到马鹏惨烈地以死明志求大解脱,终于刺激到了余罪。到最后部分,余罪用一个决绝的方式,倒逼组织。许平秋受马秋林启发,猜破余罪的小心机,率领全体警队和智囊团各出奇招从检察院捞人,终于赢回了余罪的忠心。余罪从身到心重回体制。林宇婧下嫁。余罪回总队升特训处长(科级)。羊城特训损友帮将星闪耀,风光无限。

  故事如果停在这里,老实说,还是有遗憾

  好在看到了第八卷。这一卷里露面的余罪看起来更像被现实辖制下的我们了。余罪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肃穆、越来越防御、表面越来越嗜血无情,内心却长出了一尊佛。这是一个档案里有污点,可能仕途到此的人;这是一个在数次凶杀大案中屡次判断失误,声誉降到新低的人;这是一个结了婚、被房贷压着,被老婆骂着,生不出孩子家长催促的人;这是一个必须接受曾经肝胆相照、共赴艰难的“最佳损友帮”不断离开的人;这是一个被心里的魔障被逼到无法后退的人……。

  回想第一卷许平秋找到这群奇葩,哄着骗着赶到羊城集训时,老老少少是多么的兴趣盎然、快意恩仇,那时候的余罪,仍然保持的少年人的单纯生机,换句话说,就是少年心性,重情义、爱热闹、直率张扬、睚眦必报胸无大志,最大的理想是回家当个狐假虎威、吃拿卡要的片儿警,告慰一下老爸的良苦用心就行。到了第二卷余罪被骗进大牢,身上的戾气和反社会性被极大的激发。许平秋找到一把好刀子,开刃、磨砺、淬火、历练,余罪也从此与他所向往的平凡普通市井生活彻底告别。

  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微妙。许秋平识人用人,也心冷手黑,好刀当然要拿在自己的手上,小团体彻底打散,余罪限制使用。许平秋的算盘里,余罪是最好的暗器,只能待在特勤,唯我所用。余罪知道自己无可凭借,生存法则唯有“拼命”两字,但就算是棋子,余罪也要做得清清楚楚、光明正大。第三卷到第七卷,余罪各种不服,就像中二的孙悟空,选好走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但是,这条路同样也是不归路,再罪恶的事,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干的,对抗罪恶的唯有比那些人更加凶悍、狠毒、狡诈、阴险,又必须承受人性脆弱孤独愧疚和煎熬,警察这个职业,就是把自己的血肉放在光明黑暗之间的刀剑和盾牌,,压榨着人性,也淬火出承受与担当。马鹏的死,如同卡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余罪自己戴上了,咒语就藏在心里,念与不念,都在那里。

  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就算被生活和命运一再甩到尘埃里,余罪从来输得起,从来不缺从头再来的勇气,他嬉皮笑脸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却从来没有被这个世界所裹挟,在他的心里,有最朴素的人性道义天地良心

  余罪的迷人之处,在于他的复杂性——最狡诈之处却有情有义,最凶狠之处存着慈悲、表面猥琐心里却世事洞明。我一直很奇怪这样的人士怎样生长出来的,直到常书欣终于写到了他的身世之谜。余罪一直以来对于真相偏执,直捣黄龙的不罢不休,源自从他天生感受到出生之时就活在一个巨大的谎言里的愤怒与憋屈。终于知道余罪隐藏在最深处的良善从哪里而来——面对生存的艰难,最卑微、最猥琐的水果老爹在余罪面前硬生生活出最淳朴仁义道德,成为余罪心底里最后的光明和底线

  做事追求结果,“责任”二字都是别人的事,但过后会把责任又捡回来,做人更是节操碎一地,但最后会把节操又拼回来,在理想与现实中间腾挪,虽然疲惫不堪,余罪越来越活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那份独特。第一卷里,吃了两记耳光,他会带着一帮损友找上门去打回来,第八卷里,莫名其妙卷入纷争,被四个大汉堵在胡同里突袭,熟人朋友担心他会纠集人马反扑回去,他一声不吭回家陪老婆滚床单。他终于从一个小混混蜕变成为一名真正的刑警,洞悉世界的罪恶,凭着阎罗手段,在混沌堕落的世道里,拼命维护着最后一点血性和脊梁,活出了格局。

  常书欣写的结局里,许平秋退休前,余罪终于进了特勤处,但这一次是接任原特勤处长任红城,应该是为一年之后破格刑侦总队长准备。余罪沿着他的革命路人脚步,衔接得正好。

  在我的以为里,故事的最后,怎么也应该是,一辆车开进省警校,一个身材消瘦眼光锐利的人下车,一转眼,看到操场的某处,一个偷窥着时机准备浑水摸鱼小子……新一代的传承开始。

  《余罪 1-5(第一辑)》读后感(四):《余罪》书评

  天生“劣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这对余罪来说是好还是坏呢?

  余罪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家境并不富裕,以靠父亲卖水果为生,这样的家境和生活环境把他“培养”成一个流氓,其实一点儿也不奇怪。他平时吊儿郎当,鬼点子多,油嘴滑舌,爱和人打架,还善出阴招,这些流氓特质使得他与惩恶扬善人民警察形象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命运就是那么地奇妙,让他遇到一个不走寻常路的领导,经历了一场与众不同的卧底选拔,莫名其妙地成了最后的赢家,开始了菜鸟逆袭之路。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与堕落仅一步之遥的警校学渣,最后却成了警界新星。从这一点来说,余罪提着脑袋伴在“君侧”是值得的。

  如果没有许平秋,如果没有那场特殊的选拔,毕业后的余罪会做什么呢?是子承父业跟着老爸卖水果,还是加帮入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流氓?亦或是花钱买个职位?但无论怎样,我想以余罪的个性他是不会老老实实正正经经地“出卖”他的脑力和体力的,他会以最为捷径的方式过活。他有见识有胆识,又有异于常人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思考力,他像一匹有野性的千里马,幸而遇到了他的伯乐, 将他荐给“君王”。但毕竟伴君如伴虎,看似风光的生活却也不好过,在阴谋与血腥中他尽快地成长起来,越发地沉稳与老练,也更加地懂得警察的含义。

  命运给他一堆白纸,他却写出了一段传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