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写出我心》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写出我心》的读后感10篇

2018-04-29 20: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写出我心》的读后感10篇

  《写出我心》是一本由[美]娜塔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2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出我心》读后感(一):这本书我给不了五星好评

  评《写出我心》

  本书写作于1986年,至今已30年,书的扉页上号称本书成为北美教授写作及写作的人必读、必引进的经典,被列入美国高中读本。

  就是这样一本“闪闪发光的”书,让我无数次感到食不下咽,基于吃苦耐劳精神,最后还是剩下的十几页没有读完。

  先说说这本书的缺点吧……

  首先,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完全没有逻辑的人,她的确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真实的她的世界,这个世界如盘古未开天前,一切都是那么的混沌,她写作此书的目的无非是教授他人如何去写作,文章通篇只有一个核心论点,几乎每篇文章都在阐述,就是不论写得好或者坏,要成为一个作家,你就得多写,不停地写下去,要真诚的写,每一篇似乎都是在重复,论述方式语调事例等皆类似,让人昏昏欲睡,让人厌倦不已,阅读性非常差,这让我觉得与她参禅打坐十分关联哲学或者说宗教从狭义上讲,正是与理性、逻辑对立的,同样的一个问题,他们不停的出发,辩证,不停地出发、不停回到起点,一个理性的人就会被她毫无逻辑地绕圈绕得厌烦。

  其次,本书分了许多小篇,部分小篇甚至只有一面,分得过细,因为文章内容并不能很好地回答题目带给作者的疑虑,且像上面说的内容大部分在说无论如何要不停的写作,不停在同一个论点做同一种论述,实在不够吸引人。

  第三,作者实在是文采匮乏,她用一种口语化的方式去写,企图给人以娓娓道来感觉,但是这种毫不修饰的口语化加上没有逻辑、内容毫无层次叠加在一起,让读者实在很难想要读下去。

  再者,翻译水平也是欠缺,文中不知所云地方太多,一个好的译者也能妙笔生花,弥补原文劣势,可是本文译者真是让这篇残文雪上加霜啊。

  再说文章仅有的一些优点

  1⃣️看完这本书,你懂得就算你笔下长出来一坨狗屎,你也应该写下来,其他人可能开始也和你一样,甚至比你还差劲,我就觉得作者的文采比我的差了几个级别,我只是没有她那么厚颜地写书发表

  2⃣️成为一个作家,我们需要规律练习写作,循序渐进,就像跑马拉松一样,逐渐增加运动量,直至稳定成熟地跑至终点

  3⃣️作家并不是书写伟人明星的人,那些人早已有很多人写过,因而我们应该书写最平凡的人、平凡的事或物。

  4⃣️普通人只会说出自己事物感受,并不会通过文字描述他,让其他人也能分享到当时他的体验,作家就是能够把一切花为文字描述的人,有时候他们甚至能够让文字带来的感受强于实际的感受。不是作家描述了一件伟大事情,而是一件伟大的事情找到了作家这个载体表达他自己。

  5⃣️每日每夜写作的那些练习稿就像花农在花园里堆的肥,不屑的堆肥,在上面撒下种子,终有一日它会开出美丽花朵

  6⃣️一篇好的文章不仅动用了视觉,还用了听觉、味觉、嗅觉,这样才会让文章五彩斑斓、富于层次感。

  7⃣️写作不是小部分才华横溢的人的专享,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写作是每个人表达自己,与他人交流的方式。

  《写出我心》读后感(二):写出我心:一本初写作者必看的写作书

  你想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吗?你想以为写作谋生吗?你有写作天赋吗?普通人的写作素材从哪里来? 写作遇到想放弃的时候怎么办?

  这是初写作者在刚开始写作时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在娜塔莉的《写出我心》这本书,从心里角度诚恳切实地给了我们很多方法建议

  本书的主要内容可以用五句话来概括:

  1、 作者认为普通人都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通过写作来修行。

  2、 写作是不需要天赋的,是有章法可循的。

  3、 写作不是光靠灵感的, 要把写作当成练习。

  4、 时间万物点滴都可以是你的写作素材,你只需要写,写,写。

  5、 允许自己写出写出世界上最烂的垃圾,写完垃圾终会写出好作品,写作需要不断精进

  对于初写作者,养成定期写作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作者在重要的小细节上,也从亲身经历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举个例子

  惰性也是人的本性,在你还没开始当天的写作时,在写作之前可能会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推迟拖延,比如,我洗了碗再写吧,我收拾完家里再写吧,我再追一集电视剧再写吧,我上午逛街完下午再写吧,总之,在你没下笔之前,就不想做到书桌前拿笔写作,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作者给我们列举了她自己曾经用过的几个小计策:

  1、 约文友,告诉文友一周后见面,必须拿出点东西让她看,我归结为用外界逼迫自己,就像老师让我们交作业一样。

  2、 一早醒来,告诉自己,十点之前干什么,但是一到十点,必须开始写作,这是自我暗示的方式,有一句话说,你自己给大脑下达什么命令,大脑是会执行的。

  3、 如果在家写不出东西,就换个环境不同的环境心境也不同,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写作,咖啡屋,书咖之类,优雅安静的西餐厅,都可以,之前还可以奖励自己美味食物

  4、 给自己规定一个月写几篇文章,要适度适量,在自己的时间能完成之内,千万不要超负荷,让写作成为负担

  书中还有很多初写作者刚写作时刚遇到或还未遇到的问题,帮你树立写作自信心,告诉你怎么面对烦人的编辑,告诉你无法下笔的时候怎么起笔,告诉你刚开始写不同文体的文章要从哪里下手,告诉你写作需要坚持不懈等初写作者的各种迷茫困惑,像一位初写作者的心灵导师,一步一步为你指路,引领你向前。

  《写出我心》读后感(三):《写出我心》读书笔记01|你独一无二生命历程生活细节都是非常值得去写的东西。

  今天读的是《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

  今天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很多时候我们认识错了,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其实我们应该做的事不要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我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命历程,生活细节都是非常值得去写的东西。

  写作并不是说人人都要写出伟大的小说,而是人人都有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的欲望。或者是说在我们碌碌一生。对我们所思,所见,所闻的一种记录觉悟。写作是一条小径。让我们在小径中和自己相处相知相守。这本书作者是一个禅师,禅修和写作相融合。

  不要觉得没有什么可写,你独一无二的生命历程,生活细节都是非常值得去写的东西。

  小时候作文让问你暑假是怎么过的,你可能很头疼,不知道到底该写些。但是现在的话会让你去回忆小时候暑假,当你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难忘记忆。请那些难忘的记忆都是非常好的写作素材。比如你天天会说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去池塘里捉虾子。一起去游泳,一起逃学,一起打架,一起恶作剧等等。回忆起小时候,现在的你会意识到你的生命中,曾经有过这么多美丽的时刻。但是当时你却不知道如何去把它们记录下来。那么同样的,当你在你20年30年以后,老了的时候去回忆你现在所生活时代,是不是也会有很多难忘的记忆呢?那么为何不从现在开始记录你现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事物呢,让你快乐的,让你悲伤的,让你有所思的,通过这些生活细节的记录,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如何去了解自己。用笔去表达自己的喜悦,所见所感,心中的信念。当你可以用笔和自己的心触碰,你会发现一个大写的自己,一个真正的自由

  逝去之事不可留。

  万事三平二满休。

  字句人间皆无惧。

  一生有爱无尽头。

  这本书谈的是写作,他也同样谈的是修行,用写作来修行。帮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清澈。从小到大我们上过的很多写作课,可能会要求我们,去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去思考老师喜欢什么样的作文?读者喜欢看什么样的内容?然后,我们放弃了自己原创想法和真实的感受,转而一味的迎合别人,与写作的本质背道而驰中国的叶圣陶老先生也说了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份。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 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但如果我们说的都是别人想听的话,那么我们怎么去持续的作文下去呢?

  在时光灵动的那一片刻。人人都看到的每根叉子顶端插住了什么东西。

  开始写你知道的事,开始相信你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相信你所爱的事物。坚持做下去。他便带你到你需要去的地方。

  这用写作来修行,帮助自己,洞察生活,使自己心神清澈。

  开始写作吧,手应当不停的写,不要停下来,不要去删除,不要担心拼错字,标点符号放松控制。别思考别想着要合乎逻辑。你的目标就是要竭尽所能回到初始的意念。不受任何的拘束。真实地去捕捉你心灵奇妙之处。而不是,假想你应该见到或者应该有的感受或者应该写下来的东西。初始的意念,藏有巨大能量。沉陷的心灵,对某一件事物灵光一现的最初反应。如果你去思考太多,潜在的意思会压住它。

  《写出我心》读后感(四):《Now,please,go》

  我第一次读《写出我心》,是三年前的事了。 大学时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图书馆上上下下地闲逛,随手拿一本书出来,就能够站在原地看上一个多小时。《写出我心》——另一个版本,也就是我原本读的版本《再活一次》,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偶然被我拿在手里的。 而我原本是将它当做灵修书的。 那会儿我正沉迷读各色灵修和心理治疗书籍,试图以此来缓解抑郁。这本粉色的小书在一众厚厚的书脊中显得颇为显眼,我还以为是什么言情类的放错了地方,拿出来看了眼,封面的《再活一次》正下方用小字写着:用写作来调心。 我想,好吧,没放错。 于是我找了个座位坐下,翻开这本书。 当年看过哪些灵修书,内容早已是忘了个干净。我第一次读《再活一次》时在想什么,时隔三年,在没有笔记本于手边的情况下,也是难以回忆。 我只是之后又将电子版下载到Kindle里,在回家的火车上一边看一边写日记;又在发现出了新版之后,买下实体书摆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在建公众号时,将名称定为“写出我心“。 我从中获得什么? 这很难讲明。 因为这本小书和《故事》、《怎样讲好一个故事》、以及创意写作书系等等相比,着实算不上一本“干货十足“的写作指导书;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也并没有变得更擅长写作,乃至于更爱——毕竟在读这本书之前,我老早就清楚无论如何,无论是否以此为生,写作都会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从未想过放弃。 可以中断,但不可能就此终止。 那我又是因为什么对这本书念念不忘? 因为在走了很长的路,以至于不记得自己为什么会开始、不明白走向什么地方、迷惑于为什么以及又能如何时,这本书在开头便伸出一只手,将人拉回来,说: “从某方面来说,每一回坐下来开始写作,我们都必须重返初写者的心灵状态。说实在的,每一回动笔时,我们都在纳闷自己以前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每一回都是一趟新的旅程,而且没有地图。“ 有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写的东西一无是处,数年过去依旧零零散散毫无进步;想要达成“伟大的成就”,然而下笔之后又是觉得自己可笑可怜;写,但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写;不写,却又觉得莫名痛苦。 然而若是闭上眼睛,回顾很久以前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把笔记本写得破破烂烂,兴高采烈地做着梦,通关游戏后一边写感想一边哭,而当这感想变成铅字后又是高兴到从椅子上蹦起来…… 当我写下的文字越来越多,我却是愈发质疑自己和自己的文字。我也许可以按照写作书的指南按部就班地写,也写着一些故事,但这并不能代表什么。我可以告诉不知如何开始的陌生人:尽管去写。而我自己则是打开几万字的文档,又关上,心想:这是什么?这算什么? 而《写出我心》正是如封面所写:用写作来调心。 写,并不是为了从写作中得到什么,并不是为了创造生命的意义,并不是为了成就“伟大的人生”——回溯最初,这不过只是一个简单的初始,一场朴素光怪陆离的梦,一声笑,和一次嚎啕大哭。 这就是生活本身。 当我质疑写作时,我在质疑我的生活。我继续写,因为我还活着。 ——为什么要写? ——因为它在那里。因为我在这里。 因为痛苦而写,因为欢笑而写,因为热爱这个世界而写,因为觉得世界孤寂而写……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写作,看看这本书,它告诉你如何信任写作本身,如何进行最基础的练习,如何从杂乱的世界中开始第一步;如果你已经在写作,看看这本书,它让你保持警觉,明白自己的目标和感受,并且在这世界中写作。 以原书话语结尾。 “当我们忙于写作时,我们急于表达的所有那些燃烧发光的生命,都应当来自一个祥和的所在。 尽管死神正在我们身后嚎叫,而生命在我们眼前翻转不休,我们却能提笔便写,开始去写我们不能不讲的话。” “我不想死。”

  《写出我心》读后感(五):你写了那么多通稿,可你敢不敢写自己

  有一次和做书的同行们闲聊,感觉大家虽然都是驾驭文字的高手,可是一聊到要涉及个人化的表达,就好像都萌生出一种失去重心的犹豫,不知道方向在哪里了,而让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在于对袒露自我的恐惧,我在想,写东西如果不写点发自内心的震颤出来那写它有什么意思呢,我们不能总做让自己觉得无聊又不得不做的事吧。对于我们写惯了那么多鸡汤文、套路文、逻辑简单粗暴单刀直入的营销文案,是不是发现自己从来都没有真的好好写过一篇读过之后感觉自己还活着的文章,或者连文章都可以不是,它可以只是一堆牢骚,一堆废纸,一大篇文字堆砌出来的乱七八糟的你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鬼东西。也许我们都没有想过自己还可以这么干,有时候可能我们连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都不知道,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不带点套路可能连说都不会话了。

  前一段时间我开始读娜塔莉•戈德堡的《写出我心》的时候,我几乎照着里面的写作方法一一尝试下去,越写我就感觉自己越来越想发疯,越来越收不住表达的欲望,作者最让我欣赏的不是她让你获得了写作的技巧,而是让你转变思维,把写作看成一种生活方式去修身。

  分享一些心得给写了多年通稿的小伙伴们,希望大家在今后写作的道路上可以更无拘无束的做自己。

  如何开始写第一笔

  用初始意念写作。“初始的意念藏有巨大的能量,呈现心灵对某件事物灵光一闪的最初反应。但内在的潜意识压抑往往会抑制它们,我们因而生活在第二手、第三手想法的世界里;思索再思索,再三地远离了和初始灵光的直接联系。”下面有几条用初始意识写作的规则,必须切实遵照,因为你的目标就是要竭尽所能回到初始的意念,回到能量未受压抑阻挠之处,回到心灵实际所见之地,而非你以为它该见到该有的感受。

  1.手应当不停地写(不要停下来重读你刚才写的那一行,那只是在拖时间,并在设法掌控你正在说的话)。

  2.不要删除(那是在编辑你写的东西,就算写出来的并不是你原本打算写的东西,也随它去)。

  3.别担心拼错字、标点符号和文法(甚至别去管是否把字写出了各自,或超出线)。

  4.放松控制。

  5.别思考,别想着要合乎逻辑。

  6.直捣要害(倘若你写出了可怕或太过赤裸裸的东西,那就一头钻进去,其中说不定蕴藏了很多能量)。

  这几条规则下来,是不是感觉像是一种催眠式的无意识写作,其实不管是催眠还是写作,目的都是为了能和潜意识沟通,达到释放心灵的状态。

  “初始的意念亦未受到“自我”(ego)的阻碍,我们内在的这个机制一直设法要取得控制,想证明这个世界是永恒、充实、持久且合乎逻辑的。然而世界却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时时在变动,并充斥着人类的苦难。因此,一旦你表达出不受自我约束的东西,文中也会充满能量,因为它表达了世事的真相;你的文章并未负担自我造成的包袱,你乘着人类意识的波浪前进了一会儿,并用个人的细节来表述这趟旅程。” —— 娜塔莉•戈德堡

  不要停下来,不要怀疑自己

  你就只管在那不论用什么姿势什么工具也别管为什么你只需不停的写啊写啊写。我跟到这里的时候,感觉自己写出来的东西仍然不够疯,不够傻,不够乱,总有一种力量带着我走,让我词要达义,下笔之前又想了几秒。可能当你开始动笔以来,脑子里就一直有一个永远都闭不上嘴的编辑在对你的文字挑三拣四,喋喋不休的说你的不是,于是我想摆脱这股劲儿,我写道:我现在只想死,我怕写完看到自己惨不忍睹的语言我更想杀了这个人。如果当你被脑子里的这个编辑痛扁,并且开始怀疑自己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声音当耳旁风,让它吹过去就好,不要理会它,因为当你听信它的时候你必定会停下笔,呆立不动,你的初始意念早就被你放跑了。我最初很怕在纸上袒露自己,因为袒露让我没有安全感,可是当你进入编辑状态的写作中,这种感觉不如不去写,在怀疑自己的这个过程中,你已经完成了一整套收起真实的条件反射,于是你每次写作,必怀疑,怀疑之后必停笔, 你也许永远也捕捉不到自然的事物透过你流露于纸上的坦然。

  不知道写什么,鼻子前面的东西都是素材

  有时候你会发憷,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其实眼前所有你看到的人事物,所有出现在你鼻子前面的东西你都可以拿来写上几句,比如,刚看完的几页书,摆在你面前的仙人球和绿萝,还有刚和你聊过天的朋友,眼前有什么就写什么,不要犹豫,把它们的完完全全的展现出来。

  我今天看到了“心生怜悯”这一章,我本打算继续边读边练习,但是我正巧赶上生理期全身长满戾气,我发誓,我要写出世界上最傻逼,最疯的语言来,结果我在书的旁边空白处记下一小句话的感受,我是这样写的:我没有恻隐之心,有的只是愤恨的情绪,很想死,却不敢死。从很久前就总这样想,可是我不甘心抛下这一切,总觉得它有可能变好,这是我不敢死的根本原因。

  我看到我的字丑的像一只一只爬的到处都是的蟑螂!看到它们心里反而涌出一股难以形容的快感,我继续倾泻下去,我写道:“为什么我总可以不开心?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让我不开心。为什么是我?上帝为什么要把我造成这样?我开始发觉自己发脾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看起来很讨厌很想远离这个人。有时候我总想去做点有攻击性的事,可是我不敢,但却总把这种攻击型的情绪发泄在一些事情上,我绝对不是一个有侵略性的人,具有强烈侵略性的人喜欢干涉别人的想法和行为,甚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自尊感之上,而我的这种攻击性一般都出现在当遇到一些对我产生侵略倾向的人或事上。”这一段文字看起来是不是唠唠叨叨看似有逻辑但是其实像个爱发牢骚的大妈在你耳边叨逼叨叨逼叨,越读越想撕纸。你get到重点了,就是这效果!眼下在干嘛你就把它写出来,跟着你写的东西走,它会带你去你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地方,等你停下笔的时候,你才意识到原来这一会儿都有这么多东西从你身边略过了。

  把想写的东西列一张表,方便随时动笔

  当你突然大脑短路,忘记自己前几天冒出的想法,你可以在笔记本里留出几页纸,专门记录你刚一闪念的写作主题,每次一想到有什么写作构想就赶紧写下来,下一回当你坐下来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便可从表上随便抓个题目开始自由发挥。这里有一些写作构想可供参考:

  1.说说透窗而来的光线质感。

  2.从“我记得”写起,写很多细微的往事。

  3.选一样给你感受强烈的事物,不管感受是正面还是负面的。

  4.在不同的地点写作,比如自助洗衣店、公交站、咖啡馆,写下你周遭所发生的事。

  5.告诉自己你早上做了什么,所有细枝末节审视一遍。

  6.今天你看了一部电影,对电影里的一个角色你很想说几句。

  不要试图让自己成为什么,不要逃避真实感受

  有的时候在你动笔之前你就会想要给自己写的东西贴个标签,下个定义,你希望自己写出一个人人都可以接受都会喜欢的东西,这便是写通稿人类的强迫性职业追求,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你写出真正的自己,不要逃避你的感受去伪装成一个人人都认同的道德楷模,那不如还是回去写通稿吧。就比如我非常不理解那种人,明明遇到很倒霉的事却还要装作很乐观,我就曾见到一个刚出了事故一条腿断了的人,疼的龇牙咧嘴却说这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好在没有死掉。我想说,这么他妈的倒霉怎么能是幸运呢,那是不是真的死掉你就满意了!没有死掉你还感谢上帝,感谢他只让你断了一条腿,而没把你带走是不是?这种人的这种想法我觉得只出于两种原因:第一种,装得很乐观,其实内心藏的全是情绪垃圾;第二种,精神胜利法:自我麻痹,每天都在用一些鬼都不会信的谎言来催眠自己!

  其实很多时候除了那些通稿,真的很想写点丧逼文,那些传达虚情假意的文字,让人垂头丧气,没有丝毫惊喜可言。我们一贯对写作的认知都处在写作要讲究整体和结构,写之前就知道自己要写什么——这种认知是非常耽误人的,一旦什么事让你上纲上线讲究结构层次,给你定时定主题,你就一下子脑子进屎啥都不会了,像马桶堵了一样,闹心又无可奈何。那种一上来就要你直奔主题的套路文章都是给头脑简单不想思考的蠢东西消化神儿的,这类东西特别扼杀想象力和创造力。要想杀死一个艺术家就告诉他如何用技巧和结构去完成一部计划已久的好作品。呵呵,好作品从来都是灵光乍现的瞬间捕捉,是你在长时间堆肥似的无意识行文中猛然开悟的那一瞬间。

  娜塔莉•戈德堡在《写出我心》中这样写道:“能力好比是地表底下的水,无人拥有这水,然而你可以汲取。你努力下功夫汲取,它终将归你使用。”你只管去堆砌文字,毫无保留的袒露自己,在越写越深入潜意识的道路上你会慢慢拥有一颗谦卑的心,你并不很熟知的另一个人在被你慢慢挖掘出来,那便是属于自己的原创力,这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你在日积月累的每一次打动自己的过程中汲取来的力量。你会心生感恩,继续勇敢的写作。

  给自己一个放任的机会

  我写东西的时候,总是时不时的换各种姿势,经常是一只脚盘在另一条腿上,或者直接盘腿坐在椅子上,如果有可能我应该会把脚翘到桌子上,那样更舒服,在办公室也是一样,只是趁同事们没看见的时候而已,长时间保持正襟危坐的姿态会让你误认为自己是一个优雅有教养的人,其实这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真正的优雅和教养,那都是虚伪社交的场面做派而已,别太当真,私下的你可以是任何人,只要你装逼装累了,你可以成为任何你觉得舒服的样子。但凡那些让你看起来像个人的规范和指导,都是阻挡你挖掘自己的绊脚石!

  在你想写字的时候拿起笔或是打开电脑,随便敲几段文字或是迷迷糊糊的随便奋笔疾书几分钟,不要怕惨不忍睹或写的太好而无法直视,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即使那都是垃圾,也都是一堆可以长出美丽花朵的肥料,不要怕被自己讨厌,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写出来的东西是沮丧,灰暗的,可是写完以后你感觉自己完全是一个快乐阳光的人。快把垃圾抛给这个世界吧,留自己一片干净清澄的梦想空间!

  你要记住,这样的文字并不是全部的你,而是一瞬间,一个当下的你,可能是有一只苍蝇刚刚从眼前飞过的你,你下一秒可能变成了另一个样子,别去在乎这些,只管写下去,写着写着,你就知道你想写什么了。

  《写出我心》读后感(六):写出我心》读书笔记02|期待着要写出伟大作品的话,写作带给你的永远只有最大的失望和让你迟迟无法动笔。

  今天读《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

  今天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写作不要自己给自己设限,增加包袱,这样非常不利于写作。

  写作之初,如果我们去思考太多,去考虑太多的条条框框,那么我们从一开始就等于是戴着镣铐在跳舞,不能尽兴。

  举个《写出我心》的书中的例子,《写出我心》的作者说,如果他当时最初的想法是:“我把喉咙上的雏菊割掉了”,这是当时浮现心头的想法,但如果听潜意识的去思考,那么他可能就会说:“我的喉咙有点痛,所以我什么话也没讲。”这两种写法是到最后去看的话,第二种是多么的普通无趣呀。

  因此,一旦你表达出不受自我约束的东西,你的文章中就会充满能量。

  因为你表达的事实的真相,你的文章并未负担,自我造成的包袱。你在自由驰骋。所以当你感到情感洋溢,能量充沛的时候,不要停下你的笔,持续用你的笔记录生命的细节,并洞悉这些细节的核心。就去写下你当下那一刻最真实的感受,即使会让你痛哭流泪。但会让你痛哭流泪,你也要勇往直前的探究真相,写下来,写下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要知道,能够让你痛哭流泪的,当你写出来的时候,别人也能同样的感同身受。这不就是我们很多时候要追求的引起读者的共鸣,感动读者的技法吗?

  我们现代人读古代的诗词还会非常感动,体会得到古代诗人心里的感情,难道是因为古代诗人知道几千年后的我们的的心理,提前做了预判,然后按照预测去写下千古流传的诗词?我想一定不是,只是诗人在那一刻切实的记录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然后把这份最真实的感受通过文字的技巧表达的淋漓尽致,让穿越时空的读者读了以后都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写作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写作也像跑步一样,我们要养成习惯,每天都去坚持练习。

  《写出我心》里面说到写作练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学会信赖自己的心灵和身体,并培养耐性,不具侵略性的态度。你是写作也是这样,我们必须保持开放。信任自己的声音和过程。如果过程良好,结果也会良好,你就会写出好的作品。坚持当下的这一刻,不如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然后把它们写下来。写作练习就像是每天锻炼身体的肌肉一样,也不可能一天两天就长出肌肉,必须持续不断地去练习下去。那么如何持续不断地练习下去呢?就像刚刚前面说到的,你每天生活都会有变化,每天你都会有喜怒哀乐。那么我们就,记录下,这些生命的细节,记录下你的喜怒哀乐。所以你就不会没有素材可写。不会去刻意的寻找素材。

  写作时,不要说我将写作一首诗。不要对自己,有,期待。而是要说,我有写出史上最烂的垃圾的自由,给自己空间没有目的痛快的。期待着要写出伟大作品的话,写作带给你的永远只有最大的失望。同时那份期待也会让你迟迟无法动笔。

  不要再为老师或者他人的眼光而写,你要为自己而写,不必顾虑任何限制。让你的内心得到自由和许可。

  《写出我心》读后感(七):写作是一种生命的态度

  读这本书主要因被它的名字吸引,它还有个更吸引人的副标题--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作者写此书时已有十年的禅修经验,她说,我们越是觉知自己的心念,就越能在写作中寻得心安。如此,普通人的写作,是自我聆听和向内的静观。回到能量未受社交礼仪或内在压抑阻挠之处,记录心灵实际所见所感,而不是心灵以为它该见到或该有的感受。

  谈写作,离不开练习,无论基础与天赋如何。作者把写作比做烤蛋糕,仅有生活中的细节即写作材料是不够的,得添加你的热力和心的能量,全身心地抚触它们,记录下你的感受。而这些每天坚持写下的内容如同堆肥,终将绽放美丽的花朵。练习的原则就是写在当下,坐下来,不管此时脑中有什么思绪,写出来,不期许不设限,让自己痛快自由地表达。练习的过程,让我们学会信赖自己的心灵和身体。保持开放的心灵,日常生活里因人或事的触动而产生的构想或题目,都可以成为写作内容。对于新手,可以从书里列出的题目开始:1、说说透窗而来的光的质感;2、从“我记得”写起;3、选一样给你感受强烈的事物;4、回想你真心喜爱的某个地方,想像自己就在那里,环顾周遭的细节,一一写下来;5、写关于“离开”;6、最初的记忆;7、曾爱过的人;8、居住城市的大街小巷;9、描绘某个亲人;10、写写游泳、星星、最害怕的一次经历、改变你人生的文章或书籍;11、拿本诗集,随意打开一页,抓一行抄下来,从这句开始写……悲催的是,尽管理论上有写不完的东西,我们要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是惰性,惰性以头脑里多个打架的声音来呈现,不妨给它们几分钟,记下它们的发言,然后,该写的时间到了,坐下,写!!

  写作不光靠脑袋思考,还要用视觉、嗅觉、味觉及感受力,打开感官关闭脑袋专注聆听,不带成见地接纳万事万物的本色。借由写作,我们审视自己的生命,端详生命的肌理和细节,犹如通过写作再活一次。而生活中,让我们感到富足的并不全是那些用来交换金钱的时间。

  在练习和敏锐的感知之外,选一位热爱的作家,读遍他所有的作品,并一再重读,直到了解这位作家如何行动如何静止以及如何观看。不必担心自己模仿复制他人,你能热爱,意味着你内在的能耐被唤醒了,别人的作品中,哪一部分合乎你的本性,那一部分就会变成你。

  因为禅修的经历,作者认为写作和禅宗讲的“空性”是结合在一起的,每个人都能创作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它是更有效和方便的调心方式─追逐心念,然后放它们一条生路。

  写作是一辈子的事,正如“知道自己是谁,在这世上应当做些什么,然后切实地去完成自己的责任”是一辈子的事。

  《写出我心》读后感(八):别想那么多,就是写!

  这本书应该是在时间的缝隙中看完的,全书分成了好多好多的章节,感觉作者是在以某种逻辑在阐述着说明着她认为的写作中重要的一切。

  先看的序,只要序不是很长很无聊我一般都喜欢先看书的序。正如作者自己在序中所言,很多事情的道理都和写作一样,后文中也确实证实了这一点。

  对于写作若说从本书中得到了什么,那么本书并未教给读者们任何写作的技巧。只是鼓励读者们别想了别犹豫了写吧,写出自己的故事写出自己的感受,不要让无数思绪和感情胎死腹中,一味地批判自己和找借口是无用的,写起来才会有爽快的感觉,不论写出来的是好文还是牢骚,都是作品。

  喜欢的句子:

  #对啊,我还活着,还没老成墙上的照片。

  #我觉得,并不是人人都想写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但是人人都有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的愿望——或者在碌碌一生中,对我们所思,所感,所见,所闻的一种记录与觉悟。

  #爸爸坐在厨房的餐桌旁,不怎么爱说话,手里拿着一罐百威啤酒。

  #我好像变呆滞了,因为我并不再认为生命存在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开始用眼睛,用心去感受万物之间的联系,感受万物与自己心念的接触,然后将这一切跃然纸上。

  #ACCEPT LOSS FOREVER

  E SUBMISSIVE TO EVERYTHING , OPEN, LISTENING

  O FEAR OR SHAME IN THE DIGNITY OF YOUR EXPERIENCE, LANGUAGE, AND KNOWLEDGE

  E IN LOVE WITH YOUR LIFE.

  #读中小学的时候,我是个曲意承欢的模范宝宝。我想让老师喜欢我,我学习逗号、冒号和分号;写起作文来,句句清楚分明,然而既乏味又枯燥,文中不带一丝个人原创的想法和真实的感受。我只是急于把我以为老师们想要的东西拿给他们看。

  #我很开心有人想要了解我

  #如果你不害怕自己内在的声音,也就不会畏惧别人对你的批评。

  (诚然,最清楚自己心中恶意的坏心思的就是我们自己,最能从苛刻的角度批评自己审视自己的也是我们自身,那么如果连自己对自己的审判都能接受的话,还有什么惧怕他人眼光的理由呢)

  #说话时便说话,行走时便行走,死亡时便死亡。

  #因为要学,所以教

  #衣服终究会晒干,远方的某个人会把他们叠好并收进屋里。在此同时,你也将继续埋首写作。

  #用你的写作占有你想要的任何事物,然后放手,任其离去。

  #留心观察自己,我们分分秒秒都在变动。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我们随时都可以从凝冻的自我和意念中抽离出来,做全新的出发。写作便是如此,它并不会冻结我们,反而解放了我们。

  #别光讲,展现出来。别光告诉我们你很愤怒,向我们展现是什么让你愤怒。

  #你务必宣示清楚自己的来处,并深入检视你的根源。宣扬并拥抱它,或者最起码的,接受它。

  #真相到头来并不会害人

  真相使得这师姐变得

  更清楚分明

  #我也曾在写作班上讨论恶劣的诗作,花二十分钟痛加批评。这太荒唐了,根本是浪费时间,好像拼命打一批死马,想叫它再上路奔跑。

  (不要生无畏的气)

  #——你为什么不再写文评了呢?

  ——干嘛花时间去谈论你不喜欢的东西。

  《写出我心》读后感(九):无聊吗?去写作

  写作在学生时代被当做一项被动的任务,限制在条条框框的架构中。那个时候,为了高考的命题作文,我们疯狂的练习作文的结构,几乎是先把框架打好,在往里面填内容。

  读过本书之后,终于发现写作还有另一个功能,那就是打发无聊的时光啊。就像那个时候写空间日志,只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不管他文字如何,逻辑通不通,是不是合乎语法,有没有取悦读者的修辞。尽管写,和自己对话,把细节喷发出来。

  少用形容词,最好是不用。为什么?一切的形容词都建立在具体的细节之上。热爱这个食物,欣赏这个人,同情这个小动物,总有个细节触动内心。

  我想念过世的老人,是因为奶奶香喷喷的肉丝面。

  《写出我心》读后感(十):写作之禅

  写作之禅

  2017-3-23 7:02:34

  读了娜塔莉·戈德堡的作品《写出我心》,我不禁要为她喝一声彩。此书是我读到的教写作的课程里最好的一本。

  娜塔莉·戈德堡是位禅者,极富禅修的经验,所以,她的写作课同时也是正念禅修课,或者说,这本教材的最重要之处,不是单纯的写作,而是“用写作来修心”。从写作中,人向自己开放,包容自己。正如禅师们经常说的“只管打坐”,娜塔莉也会告诉我们,只管写,数量胜于质量。生活的经验仿佛一堆垃圾,而只有不断的“发酵”才能把垃圾变为肥料,从肥料里培育出丰满动人的鲜花。人的潜能之大,是连自己都无法相信的,然而如何开发自己的潜能——超越自己?须知自己成就自己,自己也抑制自己,那种不自信的观念,自我苛求的习惯,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人的创造性,唯有沉浸于创造过程之中,人的精神方能自由驰骋,这个创造过程可以是写作,也可以是绘画,可以是讲演和艺术表演,但它不能受到刻意的阻滞。在读此书时,我也在同时练习太极拳,以前练习时,我往往会自我否定,总认为自己的动作不对,但现在我不这样看了:为什么要纠结于此琐屑之事?只管打拳就是了。我并不是为了获得太极拳冠军而练拳的,我是为了健康,为了体验动静一如之道,若是,则动作之标准与否固然有重要性,然而此重要性却并非绝对,太极也好,绘画也好,音乐也好,都是我们通向自己内心,与自己对话的途径。

  深深地进入并且理解自己,是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前提条件。惟其能层层深入,体验到灵魂的高贵而自由,而后方能从腐土堆中灼然盛放其花枝。片桐禅师言:“小小的意志力成不了事,必须拿出庞大的决心。庞大的决心并不单单只有你在努力,整个宇宙都与你同在。”当我们层层深入于内心世界,就知道它是一个巨大广袤的宇宙,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海,中国古人所言“受命于天”“我心即是宇宙”“上下与天地同流”,绝非虚谈。世界上的大作家,如托尔斯泰、马尔克斯、雨果、鲁迅……,他们的成果之所以能如此丰硕,并不在于挖空心思的咬文酌句,而是找到了那一眼源头活水,面对着的是此时此地真正的自己,从一片真心流出来的都是真境界。所以,他们也会有读者读来不那么精彩的作品,但所有作品叠加在一起,则是崇山峻岭,是大河奔流,谁还在乎崇山峻岭中的石头长得不好看呢?谁还会在乎大河奔流中有些泥沙呢?

  我们诚然并非大作家,然而我们自己的内心,却并不是空寂而枯索的,平静而单调的日常生活之下,是涌动着的生命波澜。生活是无限的宝藏,有待于开掘者的努力,佛家言:功不唐捐,正可用于此处。只管打坐,总有开悟的那一刻;只管写作,总会有打开内心宝藏的那一刻。虽然“那一刻”永远只是瞬时,但在这一闪念间,永恒之门,便即开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