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时间深渊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时间深渊读后感10篇

2018-05-01 20: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时间深渊读后感10篇

  《时间深渊》是一本由付强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3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时间深渊》读后感(一):当脑洞与逻辑结合在一起

  作为一个看书很杂的人,很早就接触喜欢上了科幻小说,八十年代资源匮乏,现在看着有几分稚嫩的《科幻世界》当时可是手不释卷地翻了又翻。科幻小说中展现的各种奇思妙想,人类在迥异于现世的世界中的行为心理都曾让我着迷。然而推理小说一直以来都并不太愿意接触,也许是潜意识里将其看作了“枯树搭成的花架”,但其实也怕推理小说作者自己都写不圆,最后逻辑漏洞百出,初期的奇异吊诡最后都变成了对认真看书的读者智商侮辱。这次由于朋友关系,早早便有机会看了《时间深渊》的稿子,做为一部科幻与推理齐飞,逻辑和情感俱重的小说,却是给人以新奇体验。从本书的创新程度个人感觉四星以上并不为过,还有一星则是自己对逻辑推理死理性派的偏执了。

  对于科幻要素设定无疑是非重要的。现在许多科幻小说在这方面比较随意,给出了一个设定,却并没有考虑到在那样的情形社会生活的其他相关方面和人们心态产生的合乎逻辑和情理的变动,虽然可以以软科幻做为借口,但难免有着田间老农想象皇帝一顿得吃十来个烧饼之嫌。这部小说在这方面就我所见,作者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和考证的,如有不嫌麻烦的读者甚至可以自己推推公式、看看相关文献来加以佐证。由于自己理科出身,对这点看着是相当舒服。但无疑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这也许会成为一个阅读障碍。当然,小说着重突出的关于时间方面的设定是本书最让人拍案称奇之处。时间的各种奇异流动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这些奇异流动在文章情节中的作用并非随兴的脑洞大开,写了就不管,在后期的解密过程发现接受了设定的情况下各个情况都合乎逻辑,浑然一体。这对于看多了管杀不管埋的作品而言,无疑让人眼前一亮。在推理方面,尽管初期不时有突兀之感,还好各种有意思片段让人感觉并不太枯燥,等到了最后的解密阶段,之前的突兀枯燥之处被一一揭开,看得人十分爽快,让人感觉之前阅读时的脑力还是有回报的。作者在书中并不仅仅是展示自己的脑洞,其中贯穿全书温情结局之时也让人心唏嘘,颇有硬派柔情之感。

  自己给出的五星评价来源于对于逻辑严密和脑洞大开两者令人满意的结合的偏爱。除此之外,本书也有一些让人觉得尚可改善之处。其中一点是对于人物刻画,如对话和心理的描述稍显生涩,有些地方类似动漫领域的脸谱化刻画,虽然可以看出作者努力想要在这些方面加强,但依然会时而感觉生硬。其中对于感情动机方面的处理,感觉可以更加自然一些。另一块则是对于其中的各种科幻要素和物理规律应用,有时给人以炫技之感,虽然有理背景的人读着很爽,但是不是所有读者都会买账则很难说

  这本书应该是作者的第一本出版的读物期待作者继续成长,带来更好,更出乎意料的好作品。对于喜欢科幻不惧专业名词或喜欢严密推理的人,不妨一观,定会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时间深渊》读后感(二):要有光

  首先声明利益相关:笔者是作者实验室的直系师弟,不过甫一入学师兄毕业离校,交集不多,好在有科学与科幻的共同爱好,拜读过不少师兄的短篇。本书是师兄的长篇处女作,砖狗无钱,仅以拙评一篇,答谢师兄厚爱~

  作为一名有节操的托儿,我给这本书五星:一星是与作者的私交,四星是瑕不掩瑜,于我个人而言这是一次高潮迭起审美体验,但可以预见的是,本书的评论一定会两极分化。如果这是作者主观选择结果,我只能说:请再次收下我的膝盖orz

  太空船“深渊号”堕入宇宙中的时空陷阱神秘的超自然力量作用下,太空船内部不同空间呈现出迥异的时空结构,十二位各怀绝技的乘客在这个太空密室中上演了一出扑朔迷离的推理好戏…在不剧透的原则下,这就是我能给出的故事全貌了。推理元素是本书的基石,但是离开科幻设定,书中的一切密室和诡计都将失去立足点,这也是本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同为一名理工科宅男,看到无数熟悉物理学概念——时空不连续界面、闵可夫斯基光锥、黑体辐射、光声多普勒效应、CPT时空反演——被用以构建密室和诡计的核心,除了怀着“这他妈也可以”的心情随时准备跪舔之外,还不得不感慨“真男人,就该这么硬”!作者物理系博士身份无疑赋予了这些科幻设定足够的硬度和准确性,据说为了太空船上一块纳米线太阳电池细节描写,还特意参考了同组另一位师兄的博士论文,单这份谨严就值32个好评

  但不得不说,硬到咯牙,读者的食用体验肯定不会太爽;何况作者又“作死”地采用了平行时间线掺杂交叉叙事的结构安排(不算剧透,细心的豆友从目录中就可窥一斑),有点人为制造阅读障碍的意思——本来就够硬了,还炫技般地插入两条,我仿佛能听到师兄在电脑爽朗的淫笑…

  好在一旦跨过了这层心理障碍,全身心浸淫在故事的线索中,你会充分体验到智识碰撞快感,尤其当你不需要借助笔记便能从容厘清两条时间线、或是察觉到作者叙事中隐藏着的某个小trick时,那种“我最机智”的激越和满足,仿佛冲破捆缚反守为攻的感觉,酣畅淋漓、爽不自胜。然而作者毕竟给自己留了后路,两段叙事中完全没有提到造成“深渊号”时空结构紊乱的超自然力量,巨大迷宫仿佛只是为设定而设定,全然没有动机和因果,令读者无源置喙。直到故事最后忽然以上帝视角揭示在所有空间和时间的复平面上的所有因果,时间线收敛,结局,升华一气呵成…略显突兀的神展开让人不由得处于 “爽完以后一脸懵逼”的状态,个人非常欣赏这种不拖泥带水婆妈温存风格。而这样的结构安排,同时服务于人物的塑造:全篇下来书中的某个角色一直有说不出的吊诡,分明应是主角存在感却单薄如纸,直到结尾以上帝视角揭示她其经历,这个角色才像充气一样瞬间丰满起来,效果极其惊艳

  夸了半天,也客观地罗列一下小说的不足之处吧:

  科幻+密室推理奠定了全书的硬核基调,加之人为设定的阅读障碍,是笔者接触过的文学及影视作品中最为烧脑的故事之一,但是全篇的语言是日式轻小说风格,与严肃硬朗内容形成奇异的反差;人物塑造方面,角色不多,但背景和职业设定差别很大,且带有强烈的动漫脸谱感。这些大概都和作者身为二次元御宅族的特征有关,读者们是否喜欢,只能见仁见智

  另外一直困扰我的是,很多强调因果律的故事中,维持时间线唯一,依赖的是“巧合”,人物尝试颠覆历史的一切努力被各种意想不到突发事件阻击;本书中的因果闭环则是由主人公的主观意志决定,纵观全书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几乎所有被事件卷入的角色都在主观上尽力还原历史,而非被命运挤压着在历史不可更改的轨迹上滑行,这样的故事构建似乎缺少一点宿命感。我理解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为凸显结尾处的宏大设定服务,二是经典的那种“看似巧合却无能为力”的故事也确实考验笔力。

  以及从书中某一小段不可描述的情节中发现了师兄是“足控”的事实,强烈要求将此段扩写为一章……

  其实打磨掉所有的科幻设定和推理情节,抽丝剥茧出来,是一个纯粹爱情故事。作者自我介绍“自称死逻辑派、死理性派,却能被一首歌、一段剧情感动得稀里哗啦”,大概也有某种情愫在兹。2011年中,我来实验室做本科毕业设计,有幸参加了师兄的博士答辩。在致谢环节,师兄感谢了他的未婚妻,而彼时刚与初恋分手的我,猝不及防被秀了一脸…所以原来理工男的浪漫是这样的,谨于逻辑,忠于理性,却设想了一个弥散于全部时间与空间上的意识共同体,遍历了所有时间与空间的可能性,只为了找寻与他在一起的完整因果,所以他能感受到她周身散发出的神性的光芒,并爱上她。

  阿西莫夫的著名短篇《最后的问题》里,一代代人类求索着熵增是否可逆的终极问题,一代代AI孜孜不倦地搜寻资料以期解答,如是亿万年,在宇宙热寂、星河消亡的终点,AI终于集齐所有资料,学会了逆转熵的方向。祂说:要有光!

  于是就有了光——

  愿每个人都找到生命里的光。

  《时间深渊》读后感(三):【钛艺书评】从尝试到诠释——关于硬核科幻与推理的结合之实践

  阅读本文之初,我对于本文的印象是:付兄打算用自己在物理学方面长年研究和推理长期浸淫所获取的知识基础,进行一次把硬核科幻与推理结合起来的创作尝试。当时我认为本文的可读性和人物塑造尚可,因为付兄以前多次进行过长篇小说写作实践,所以本文的质量基于这些方面还是有保障的。而且我根据当时的故事情节觉得文章可能会在10万字左右进行结尾。但过了半年之后,我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再次读到付兄更新的手稿后,我发现自己犯了两个错误——

  1.这货已经有了20万字,而且还没有结尾的痕迹

  2.这压根不是把硬核科幻与本格推理的结合起来的尝试,而是一次高标准的诠释。

  是的,我说这句话的意思是,Abyss(时间深渊)不论在科幻界还是推理界,都是上佳之作,但如果只论结合了两者的优势进行跨界打劫的作品,我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有谁的作品比得上这本书。

  这本书是科幻与推理进行结合实践的最佳诠释。

  当然,不可否认,这个作品有些问题,这些问题都会有很多批评者进行诟病——文笔带有二次元风格,连人物塑造都有轻小说的既视感。而且这部作品还涉及非常多艰深的物理学知识,如果你想真正搞清楚这些知识,那可能要花很多时间。这也许是我这种读者的好处——我知道付兄对文中所有trick所涉及的物理学内容都进行了详尽的计算,他给我展示的每一页纸上的公式里的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我都懂,可是连在一起之后我就不懂了……所以我没有再去算一遍的兴趣,而是把这些设定默认为符合主角们所处时空的逻辑。至于二次元的文风,我只想说——你们听说过《命运石之门》么23333333……

  我经常把这部作品与《命运石之门》相提并论,不仅仅是因为这两个作品都烧脑且好看,重要的是,它们都用了不少篇幅用在铺垫上。这些铺垫在读到故事的后半段时会觉得非常值得,虽然我没有办法把读到结尾时的震撼感用很传神的方式表达出来——因为读到那一段时,我正在外地的操作台上捶桌子,操作工用异样眼神看着我,我却只能对他们说:“刚看完一本书,超级好看……”

  是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在你读到本书的结尾之前,我憋了半天也只能告诉你:“这本书,超级好看……”

  《时间深渊》读后感(四):套路的大设定,不套路的小诡计

  不好意思,我又来写原创推理的书评了。当然,这本书也是原创科幻,作为忠实的推理小说迷和不那么忠实的科幻小说迷,对于这样的双料小说,自然非常好奇。而波贝勒对这本小说也是推崇有加,更是史无前例地打出了五星,这让我对这本小说更加期待。

  我印象中的科幻推理,要么是西泽保彦的《死了七次的男人》,在幽默完成推理;要么是贵志祐介的《新世界》,主要目的是借用悬疑的元素来反映世界观;要么就是阿西莫夫的一些短篇科幻推理,基本是设定+设定相关诡计的形式;不管科幻推理有多少种千变万化的形式,有一点应该是共有的:诡计和科幻元素的设定,密切相关。这一点也很好理解,如果科幻元素和诡计毫无关系的话,那干嘛不写成平常的推理,而硬要套上科幻的外壳呢?

  想通了这一点,那些死后发现自己又在同一天重生拥有灵异的力量、或是小行星上太阳是从西边升起的这些设定,都有可能成为破解谜团的关键线索。科幻设定毕竟不是随手放在桌上的头盔,也不是随手打翻的咖啡,就算作者想用再多红鲱鱼来掩盖,科幻设定本身还是很明显的;从这点上来说读者也有了能向作者挑战能力

  既然藏不住,那就干脆大方方地展露出来吧。《时间深渊》就是这样一本大方展露设定的科幻推理小说。从结构上看,这本小说是一点也不传统的暴风雪山庄模式,在未来,人类已经在银河系很多行星上建立了殖民地,星际往来也越发频繁,这个时候几位各怀绝技的人陆续登上了移民太空船深渊号。但在旅途中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深渊号同地球失去了一切联系,而船上的精英们也陷入了自相残杀境地中。然后,科幻设定开始大放异彩,他们在破案的过程中,竟然发现太空船上不同房间时间流逝不同,所以他们不但要和身边人的斗智斗勇,还要提防无处不在的时间陷阱。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一定是作者熟练运用物理学原理来构造出的一个个小诡计。读完之后和波贝勒讨论了一下,他觉得这些物理学定理之类的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非常不友好,人为造成很多阅读障碍。但我觉得这些诡计才是本书的精华所在,因为以前没有人能够想到用这种诡计来写推理小说,看到一半的时候我大概能意识到一部分真相,但到了最后还是被作者的宏大构思所折服。时间诡计一是很难想到,二是想到了如果没有扎实的科学功底也很难演绎到。从这个角度说,作者无疑的出类拔萃的。推理小说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地球上的诡计基本都被写得差不多了,所以很多新颖的诡计只在科幻小说里面才能实现,这就是诡计无限延伸的魅力所在。有志于推理小说写作的朋友也不妨看看这本书,可以开拓诡计设计的思路。

  可惜这本书没处理好的地方在于动机。看到二三十页我就知道这本书肯定是暴风雪山庄,看到一半我知道这里面有密室元素,而且谜团一定和流逝的时间相关。但到最后一章之前我仍然不明白凶手为什么要这么做。上帝的第一推动如果解释得不好,还不如想西泽保彦那样,干脆就不解释呢。很遗憾,对于这样的动机,说实话我不太能接受,尽管这是现实生活最可能出现的形式,但在看小说这件事上,相信读者都希望看到惊奇的动机,而不是走在路上无差别杀人的做法。这本书是作者厚积薄发的成果,书中小诡计非常多,单独看每一个都非常精彩,但最后组合在一起,感觉像战神金刚里面合体的时候,最后的头部没有组好。把小诡计精炼一些,最后的动机再修改成更合理的方式,这本书会更完整。

  这本书感觉宣传方向主要还是从科幻小说的角度来的,但个人认为小说在推理方面比科幻方面更优秀,毕竟大设定已经在一些科幻小说中看过类似的,但是小诡计此前在推理小说中未曾得见(至少我没看到过类似的)。希望这本书能被科幻小说读者喜爱,也被推理小说读者喜爱。

  :顺口问一下,作者是明星韩雪的忠实粉丝么?

  《时间深渊》读后感(五):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本书是生日的时候,朋友送给我的,当时我们相隔上千里,在微信上互相挑挑捡捡,看了鸡汤书,励志书,然后我和朋友说我过了迷鸡汤的年纪了,买一本科幻小说吧。然后就买了这本。

  不知道什么时候,呵,很老套的句式吧,大概是走出校园开始吧,我想自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自己算是个愤青吧,虽然没有什么才华,但是傲气还是不少的,整天看不惯这个,看不惯那个,不喜欢逢迎,讨厌走后门,相信自由正义,虽然自己现在想起来嘴角还会带笑,我刚才是真的笑了。而现在呢,才出来几个月,就越发的觉得自己是多么可笑。

  我很疲惫,是的,我还很年轻,就开始疲惫了,以前自己还会去读一些书,在学校还多多少少在学习,但是在这里,在这个倒完夜班的白天,我睡不着,也不想看剧,看综艺,更不想看书,学习,仿佛对什么都失去了兴趣,但是躺在床上,时间又实在难熬。出租房里就我一个,外面车水马龙,人人都在忙忙碌碌。

  前几天和姐姐们聊天,聊毕业了是留在外面还是回家,我姐说在外面孤身一人,难免会觉得很孤单,我想我实习跑了这么远,已经尝到了孤单的味道了。

  和以前大学舍友聊天,还是聊这个问题,她问,你怕不怕?我说,我怕。出来了才知人情冷暖,已不是躲在象牙塔里嚷嚷着怎么样怎么样的孩子了。

  我姐说不要觉得20几岁很小,等毕业了,一安定下来,就可以开始谈恋爱了,谈个几年,就可以结婚了,千万不要剩下来,在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

  所有的这些如潮水扑过来,仿佛让我对自己更加失去了兴趣。

  看科幻小说,可能是以前的自己留给自己为数不多的兴趣了吧。

  世界纷繁复杂,人如蝼蚁般漂浮生存,科幻小说就如同美丽的伊甸园一样,进入了里面,那就不要说不真实,不现实,不够惊艳,因为我们已经见过了太多现实。

  时间深渊这个世界对我来说很可爱,读到罗星刚入住深渊号,一切都还未发生之前,我很满足,甚至不想看到后面的故事,就这样,大家相安无事,各自在太空中游走,真是再美好不过了。

  啰啰嗦嗦一大推,如果有人手残点进来了,不要信我说的,因为我还在和家人和朋友说我怎样怎样振作,是个上进的美少女,绝不会颓唐到无所事事。

  以上。

  《时间深渊》读后感(六):难的是细节,找的是共振

  这是一篇作者的创作感悟。

  做设定并不是一件难事。在类型文学的各个领域都随处可见“设定党”,他们大手一挥,洋洋洒洒几万字的设定稿便能糊你一脸。科幻设定特殊一些,但由于笔者职业的积累,做科幻设定虽不能说信手拈来,也绝不会比构思一篇科研paper更加困难。

  难的是“用”设定,特别是“用好”设定。

  设定要与故事紧密结合,展现其存在的意义。小明与邻家妹妹小红谈恋爱叫做青春文学,人类王子小明和精灵族公主小红谈恋爱叫做奇幻,射手座小明与麦哲伦星系的小红谈恋爱叫做科幻——这种说法没有错,但不过是类型文学的一张皮;青少年面对时代的不安与悸动、不同种族的恩怨纠葛、太空的广袤与苍凉,才是“核”。此其一。

  与故事结合后,设定还需有充分的展现。降维攻击的设定绝不是刘慈欣首创,而敢于正面描写整个太阳系降维过程的作家却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对作者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双重考验。此其二。

  特别的,当结合的双方是“推理故事”与“科幻设定”时,这个过程简直是在作死中寻找乐趣。笔者绝不敢妄言自己做到了什么程度,却能拍着胸脯说一句:我做了,认真的去做了。

  对于这部作品而言,难点在于细节的设定。

  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困难的细节是时间线的匹配。作品中给出了许多数字,例如时间的2倍、4倍、指数函数形式流逝;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角色要如何行动,才能够完成剧情的预期呢?例如,“兰兰此时经过走廊,会不会遇到舰长?”、“罗星在自己的房间中休息多久,可以遇到狄安娜和白剑的事件?”、诸如此类。这些问题是无法通过想象解决的,需要静下心来,一点一点的推敲。

  另一处重要的细节是科学事实的合理性。读者可以不去体会作者的苦心,但作者不能把读者当傻子——这是笔者一直以来的信条。《元年春之祭》中生僻的汉字有上百个,但作者并没有因为读者不认识这些字而有半点马虎。这是一种专业的态度。具体到《时间深渊》的故事中,例如角色们用到了脉冲激光枪,而脉冲激光器的波长并非连续可调;因此在设定激光波长时,必须参考现实中固体脉冲激光器的参数。再例如,故事中用到了布拉格衍射、黑体辐射、谐振腔等概念,那么发生衍射的X射线是怎样的波长、衍射角是多少、单晶钛的晶胞参数如何、黑体辐射会达到怎样的温度、多少频率的音波能够发生谐振等,都是需要严格服从物理学原理的。物理领域有句话叫做“shut up and calculate”,OK,算吧。

  说完了设定,再来啰嗦两句人物。

  看过的朋友一致认为,人物的二次元属性很强。这是因为我本人就是个二次元宅,ACG在过去和现在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来也一定还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叙事能力,笔者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啃严肃文学的名著,时至今日也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可如果让我回过头来表现这些人物,我仍会选择他们现在的性格。

  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理工宅、一个二次元宅。

  读书就好像谈恋爱,对的是电波,选择无关乎对与错。一旦对上了电波——在物理学里,有个名词叫做“共振”——一部作品就会成为读者的挚爱,即便这部作品在其他人眼中不过尔尔。

  如果能够与您共振,那将是我一生的荣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时间深渊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