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私立医院》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私立医院》读后感10篇

2022-03-21 15:38: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私立医院》读后感10篇

  《私立医院》是一本由蒋松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3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私立医院》读后感(一):从私立医院看社会缩影

  早先在济源市采访时,曾在一座山上看到一个供奉医祖的庙。很简陋,但庙前的对联十分震撼人心。大意是,医生拿药时,能考虑到寒热相冲则是大爱的表现,开处方时,能够没有一点私念欲望才是真正的圣人。

  这幅对联对我的冲击很大。原因很简单。现代的社会,多的是斥责医生唯利是图,为钱开方的故事,这让秉承医德的人显得尤为珍贵和动人。小说《私立医院》恰好也就是社会中多种冲突的集中体现。

  首先是作者与医院这个小环境的故事。私立医院虽然是个医院,但到处都充满着大头头卢院长的关系户,也就是别人眼里的“二主子”:管食堂的亲姐夫,财务科的亲戚,医务科长是侄女,等等……这些人在医院里横行霸道,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目无制度,处处给反对者穿小鞋。这个小小的医院恰好是大社会的缩影。人情社会里,关系大于制度,而过多的关系势必会造成制度的难以执行,从而进一步造成体系的混乱。在这部小说里,最终也是卢院长自己出来亲自制止人情带来的弊端,却也收效甚微,最终被其拖累。反观这个现象在当下社会也十分常见,那么小说的结尾也许就是对未来的暗示。

  其次是作者(或卢教授)与卢院长的故事。在小说中,卢教授与“我”都是扎扎实实的医务工作者,讲究以医术服人,以医术为立身(院)之本。而卢院长恰恰相反,他走的是左右逢源的关系之路,在为患者开错刀的时候,不想到如何处理医术上的失误或测量上的不到位,而是赶快开酒席与明日宣判的法官“讨价还价”;在“我”进入医院之后,则立马明确了“我”走医术路线,卢院长走社会关系路线的方阵……的确,卢院长的做法在当下社会的确颇有路可走,收效明显,可以赚得盆满钵盈。但到最后,当代表着扎实医学技术的卢教授和“我”相继离开之后,才会发现这个私立医院失去了立身之本,而之前赖以维系的关系根本无法支撑医院继续运作。这也提示了当下的人们,再大的树荫也是从主干这个杆子上发出来的芽。没有坚实的枝干,又谈何壮大呢。

  古人常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可见人们认为,治理人际关系的协调与治理五脏六腑的协调一样伟大,一样充满功德。如此,治理个医院常常也能得到治理一个国家的道理。医院的人情、潜规则、利益的交锋,其实很多与当下社会矛盾冲突都有关联。在小说里,可以从处理中得到应对当下问题的办法,也可以通过阅读各个人物的结局窥测社会现象可能出现的未来。

  最后,小说的作者出自于一个媒体人。这就使得小说更具有真实性和记录性,以及媒体人从业多年的多角度和深入探究的职业习惯,让这本书有一种报告文学的意味。兼具专业性与文学性。值得一读。

  《私立医院》读后感(二):私立医院不能存私心,心怀天下才能得发展

  不同于以往歌功颂德、大团圆结局的小说,《私立医院》讲述了主人公受聘到一家私立医院当院长,一面努力整改医院管理制度,一面狠抓医疗卫生技术,最终在矛盾重重、不堪“重负”下辞职的故事。

  “医院搞创收,医生改经商。患者求活命,钱财被套光。”这应该是许多医生和患者的经历。主人公正是在德天医院陷入一场医疗事故官司的情况下,被卢院长“拉上马”的。在这位德天医院创办人卢院长的鼓舞下,带着一生悬壶济世的父亲对自己“早日回归医道”的期望,主人公胸怀大志、弃文从医,“走马上任”,成为德天医院的蒋院长。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火不是烧别人,而是烧自己。

  蒋院长上任的第一把火烧的是“制度”。

  刚接手德天医院,蒋便发现这个年轻的医院“十规九不全,百废待兴”,而众多的“皇亲国戚”又仗势欺人、有章不循。上任第一天,后勤部肖部长“突兀地站在门口,道:‘蒋院长,快到中餐了,待会你去宣布一个吃饭的制度吧’。”这突如其来的“逼迫”,让蒋“心里拿不定主意”。在就餐制度宣布之后,肖部长与医院唯一的学术专家卢教授的矛盾激化。卢教授因年纪大,不习惯在食堂吵闹的环境中就餐,肖部长便借机刁难以报私仇。而部门其他同事,因第一个“外人”领导的到来,有了信心和勇气去“闹革命”,这也是在对“二主子”们仗势欺人的行为表示不满。在化解这场矛盾的过程中,蒋提出:“今后制定医院的管理制度,我会充分考虑到制度化与人性化怎样协调的问题。”

  制度的不合理,一方面在于管理者没有充分考虑员工、患者和医院自身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关系户”的风气太浓。这是管理的两座大山,不搬,就不能有好的管理。

  这烧到自己身上的第一把火,让蒋深感压力。要管理好这样一个杂乱无章、乌烟瘴气的年轻医院,自己到底行不行?

  蒋院长上任的第二把火烧的是“检查”。

  长久以来的不规范管理,使德天医院的各项卫生、安全指标不合格:一年的住院病案有百分之九十没有按时撰写;医疗废水排放的消毒、日检以及医疗废物处理登记等事情,也有一年余没有做;药品采购批号登记的事情也是个空白;关于医务人员的资格证也只有卢院长夫妇知晓;许多处方是非资格证执有人开具的;现在牙科门诊的审批手续没有办;泌尿科、肝病专科属违法对外承包给社会游医的科室;医疗垃圾被肖部长当废品随意变卖,中饱私囊……这一块“遮羞布”即将被这场卫生局的大检查揭开。“德天医院这一回,是不是难过门槛了呢?”

  为了迎合即将到来的检查,一伙人也是“急来抱佛脚”。作为受过正规训练、有过丰富经验的卢教授此时也是无奈:“我以前就多次叮嘱过:要把常规工作做好,病案当天完成……”随即,病历补写、档案清理、污水处理、制度规范等工作在蒋院长的安排下进行。但这种流于形式的做法,并不一定有效果。假病案、骗医保,是自掘坟墓的行为。“如今国家正在逐步提高市民福利,着手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医保系统,一些人却浑水摸鱼,合伙搞起了‘挖社会主义墙角’的勾当。青天白日郎朗乾坤下,医药业居然趁火打劫国家医保资源,违规违法的行为大行其道,想起来也是真让人痛心和失望……”主人公的这一感慨,是作者在抒发自己对目前医疗行业通病的担忧,也是广大患者的心声。看病难、看病贵,其实就是部分医药业工作者监守自盗造成的,以一己私利毁众人的幸福和健康。

  这第二把火,烧得急,但余火不尽,随时都有烧回来的可能。医疗行业,人命关天,来不得半点虚假。靠投机取巧,虽一时太平,甚至一时风光,但终不是长久之计。基础不稳,磐石也是会倒的。

  蒋院长上任的第三把火烧的是“招人才”。

  在蒋院长眼里,卢教授是德天医院唯一的仁医和纯粹的学者。卢教授在迎检时说:“我一生清白,坚持不说假,不造假,不做违心事……”这个严谨科研、正直做人的卢教授曾是“江边医学院的知名教授、附一医院高干科的主任,一生颇有科研建树,算得上国内医学界的知名专家。从前国家领导人来省会视察工作,或国外元首光临江边市,都是由他担任首长的临时保健医生。”但最后,纵然对科研满怀热情,这德天医院的技术权威也不得不因为卢院长投机取巧、蝇营狗苟的作风,医院腐败、谋利的风气而离开。“我这个老朽退休十几年,怎么就看不懂现在的医院都变成这样了呢?”在与公立医院的竞争中夹缝求生的私立医院,常常重利不重信誉,这也是私立医院难以立足、难以留住人才的原因之一。

  从市内科主任罗医生到省人民医院外科伍护士长,在来来回回招贤纳士的过程中,蒋院长对招聘的博弈深有感触。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私立医院招人难。蒋曾在迎检大会时感叹:“全院人员挤挤攘攘到了会议室,我才发现了医院职员中‘银发人才’与年轻一辈春、秋两色分明,缺少的就是中年医生。由于国家职称评定尚没有做到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一视同仁等诸多原因,私立医院几乎无法吸引到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

  第三把火烧过,蒋院长不得不感慨自己对世事人心的“愚钝不敏”,对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的差别待遇不满。曾胸怀大志的他,在这种人情大于制度的体系里已开始慢慢动摇。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所以医人不得恃己之长,经略财物……”“民营医院现在业务做不起来是事实,是自己不走正道、不自爱、唯利是图造成的”。再者,医院不应该是医生和患者的战场,而是医生和患者一起与病痛斗争的场所。要想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务必摆正姿态搞科研,端正服务态度做医院,这才是阳光正道”。而医道、人道与商道也不一定非得对立,人性和道德是我们生存的最后底线。总之,私立医院不能存私心,心怀天下才能得发展。

  当然,除了这些,本书还有很多看点。比如,卢院长和卢教授的学术之争,高价广告的破产,生病的蒋院长选择到公立医院治疗,蒋院长因母亲被公立医院“宰羊”而与主治医生对质,卢院长周旋于各种商场、官场关系,德天医院内部的人事斗争,靠社会捐赠来假公济私的社会慈善……对于种种的社会现象,作者写得既真实又大胆。《私立医院》没有华丽的词藻,但确实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精彩小说。

  《私立医院》读后感(三):病态的医疗生态圈 急需一剂良药

  近几年“官场/纪实文学”风靡一时,读者非常之多。我个人觉得这一类小说读得多了之后,会慢慢产生雷同感。

  但看完《私立医院》之后,我只能说这部小说写得非常新颖。显然这也是一本属于“官场/纪实文学”范畴的作品,但是他的深度我觉得超出其他的同类型作品。一般的官场/纪实文学主要描述官场或职场生活中的尔虞我诈,步步钻营等,人物的性格相对来说前后区别不大。而《私立医院》虽然也有这些元素,可我认为作者在书写本书的的时候,也将精力聚焦在了另一个方面:人物心灵的演变史。整个故事不只是肤浅的停留在表象,而是触及人的内心深处。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心路历程的变化,描绘了他对社会、医疗现状的妥协、适应和反思。

  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弃文从医”,出任“德天医院”院长后的一段心路历程。

  主人公的父亲济世悬壶五十余年,离世前噙泪留下遗愿,希望儿子能回归医道。虽然着墨不多,但我们可以探知主人公的父亲应该是一位深受中国传统价值观影响的人,直到死去他都一直坚守了自己的价值观。而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主人公也同样具有父亲的品质,希望以自己的医学知识、管理才能造福社会。于是,带着父亲的遗愿,主人公经过一番“运作”,摇身变为一家私立医院的院长。

  在他上任院长以后,想做点改革,却处处碰壁。大把的“皇亲国戚(卢院长夫妇的亲戚)”、政府关系户以及医院内的竞争者(秦院长之流)都在阻挠着他的一腔热情。想要建立透明化的管理模式,可是新的医院制度还没建立,就让他窥见医院内的“假病案”黑幕:

  “这些补写的病案,都是把别人的住院本拿过来作住院账目,而不是真正住院的假病案。说白了,这就是挂床‘假住院’的套保骗保行为。骗保是违法犯罪行为,医生们当然就不敢轻易答应签这个字了。”

  “来个癌症病人,先介绍到外科给他们做手术,让外科把手术的钱赚到了,再把病人转到化疗科化疗,然后再转到放疗科放疗,等这些科室的钱都赚到了……”

  如果一开始时,主人公“蒋院长”还对改革医院制度、肃清医疗乱象抱有信心的话。那么随着日渐融入其中,接触的“内幕”越来越多,他的心里也慢慢开始“堵得慌”了。他在心里痛呼着“医院利用救死扶伤忽悠病人和家属,大搞创收之时,医者应有的仁慈之心哪里去了?对于这些晚期的癌病患者,对其积极治疗也许只是出于人道主义的临终关怀,但医院不能趁火打劫啊!”

  可是他又能如何?腐败的滋生,是要温床的。在笑贫不笑娼的今天,恐怕好人难活。不愿意随波逐流的人,成了大家的眼中钉。人毕竟不都是圣人,都会一定的私心的,面对大把的好处,不动心才怪。所以主人公经过一番挣扎后也选择了妥协:招揽漂亮的妙龄女性或者美少妇,深入到正规的大医院内部去,去找泌尿科的医生,让他们暗地里把前列腺病人推荐到私立医院来,然后给与丰厚提成。不惜高额费用,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投放虚假不实的广告等等。

  然而蝇营狗苟换来的只是一场空,丝毫没能改变德天医院经营惨淡的现状以及堪忧的行业风气,最终他选择了离去。

  “我抑郁的内心又像新压了一块恐惧的石头。我禁不住的又想:家父如果在天有知他的儿子‘回归祖业’却做着如此人不人、鬼不鬼的院长,他一定会生气的痛骂我吧。”

  纵观全书,作者以大量的篇幅描述了当下医疗行业的黑幕与龌龊风气,但也不遗余力的刻画了主人公从坚守到妥协,再又由妥协回归到坚守的过程,细致的刻画了他心灵的转变过程。作者把问题摆在的桌面,并在文末借卢教授之口开了一剂良药,引发我们的思考:

  “务必摆正姿态搞科研,端正服务态度做医院,这才是阳光正道。”

  《私立医院》读后感(四):私立医院的谎言

  魏则西事件如火如涂的时候,《私立医院》也来合力批露了私立医院管理混乱和黑暗浑浊的一面。从一个医生的博文里我看到一句话:如果你不是医生,你至少认识一位医生朋友。魏则西轻信百度上的一条搜索,然后去到一家解放军医院,花光了所有的钱才知道真相:他其实是来等死了。他死了,才发现这家医院背后的巨大谎言。

  《私立医院》讲的也是类似的故事。为了利益,为了生存,私立医院找出各种门路。医院里的内幕是触目惊心的。可是怎么办?

  其实人有好人坏人,医院也有好坏之分。

  “医院搞创收,医生改经商。患者求活命,钱财被套光。”这样的事儿蒌见不鲜了。你能渴望人类有多高尚呢?在赤裸裸的金钱和权争面钱,谁都不是神仙。每个人的生存都很困难,医生也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辛和困难。如何保持医院里的正常秩序?

  只能靠健全的制度。

  书中弃医从文,又决定回归医道的蒋医生正是在德天医院陷入一场医疗事故官司的情况下,被卢院长“拉上马”的。在这位德天医院创办人卢院长的鼓舞下,带着对父亲的愧疚之心,“走马上任”成为德天医院的蒋院长。

  蒋院长上任烧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烧的是“制度”。这项改革是一个良好愿景,现在的医院无法做到完全透明,医生用药也存在各种诱惑,各种医疗业务人员在医院里串来串去,高价药和医疗设备都在高利益而且变得很复杂。公立医院都有着一些问题,更别说私立医院了。

  第二把火是检查。医院需要专业的体制和体制下严格的流程。诊治和病历等许许多多的细节都需要严格的流程把关。

  第三把火是人才。好医生才是一家医院的生存之本。

  “务必摆正姿态搞科研,端正服务态度做医院,这才是阳光正道。”这句话是有份量吧?可是做起来不容易哦。年轻的大学生魏则西走了,他用生命暴露出来的院院和互联网+之间的新问题,只是在网络上沸沸扬扬几天,很快就是销声匿迹了。世界总是存在很多迷雾,真相是那么难被一件又一件的晾晒出来。

  《私立医院》读后感(五):百度一下会死啊?会!

  没看这本书之前,还真不知道私立医院的起家就是靠着一个所谓的治病良方,然后一招吃遍天下。可悲的是在医院技术信息如此透明化的今天,一个普通人想要全面了解一个病种,确实是非常难做到的……

  今年一月份“血友病贴吧事件”的一把火没有把医疗利益链烧醒。现在又见“魏则西事件”,哎可真是什么钱都赚,真是什么人都坑,想想真口怕!

  言德不言利的医院,一旦加入市场竞争,就一切都变味了。为了创造市场利益,不惜给患者带来永不能改变的创伤。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卫泽西事件,将莆田系医院推到了聚光灯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还能有人这么没节操的赚钱,而且甚至将其当成了谈资和骄傲的资本。

  如果医院市场化后,其逐利本质是不可避免的。但问题是,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人财两空。因此,私立医院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就是因为它触及到了人的最基本的需求,对健康和安全的需求。买个假货并没什么,因为我也可以不用。但治病救不行了,治不好就game over了。

  但不可回避的是,这样确实能让医生提高收入,让学医的同学多年的付出获得相应的成果。毕竟他们也要生活,他们也要养家。市场化发展医院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治病通常是刚需,如果这个都是只盯着你的钱的话,那确实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人需要道德,这也是为什么人能走上顶层的原因。尊老爱幼,已经深入刻到基因里去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发展下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