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05 21: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读后感精选10篇

  《日常生活中思维导图》是一本由[日]矢岛美由希著作,后浪出版公司·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读后感(一):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改善生活指导手册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我曾经是一个在生活中非常散乱的人,读了《断舍离》之后,变得有条理了不少,之后就开始对各种整理术产生浓厚兴趣,偶然的机会一个朋友跟我提起这本书,通过了解得知思维导图是由东尼博赞先生发明的,那我就想那这本书存在意义在哪里,它是讲出了之前思维导图中没有的部分还是怎么样呢,仔细看这本书,书名前加了日常生活中的,再往下看下去的时候发现作者解释了,之前思维导图多是为职场人员服务的,作者大胆的设想能不能把这个有用的思维工具推荐给更多的人,让他们用到更多的层面,从而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呢。其实很多东西看起来非常简单比如说,作者想到将这个思维导图用在生活中,但当一个人在一个确定体系当中,想到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需要对这个方法有着相当程度的洞察才行。

  首先说一下这本书的结构,第一部分是解释了何为思维导图、它的基础知识和涵盖用途。第二——四部分分别举了日常生活、学习、职场中的一些实例。第五部分是绘制思维导图的具体规则和一些小tips。第六部分讲了具体类型思维导图的画法。

  思路清晰,而且这样的架构有点巧妙,因为我没看过其他的这种类型的书不知道是不是大抵都这样安排的,但我觉得这种,实例在具体绘制方式之前的安排很好,先让你体悟到思维导图的妙处勾起了你学习的兴趣然后再教你怎么去使用它,这样比先教你怎么画再举些例子让你去体悟更好。

  在这本书中占得比例最大的就属实例了,那这么多的实例占据那么大的篇幅,是否有必要呢,个人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虽然每个例子只是个简单的小故事,但它呈现给我们的却不仅仅如此简单,它呈现给我们的是,这个工具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人带来的改变,还有很多人使用过后的切实的体验,这些例子不仅让我们更好的感受这个工具的价值,更能在我们自己的使用中带来很大的启发性,原来还可以这么用,这种介于理论实践之间的实例是必要且重要的,它是我们将理论运用到实践的一个桥梁。但是书中所举的案例中有一些是有些重复的,这算是一点小小的瑕疵吧。

  下面说一下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案例:

  第一个是日常生活篇中的“回顾自己的思维导图”

  故事主人公K先生用思维导图梳理了自己的时间,分为过去、现在、未来、跨越四个部分。在绘制过去这个部分的过程中,K先生被唤起了很多关于过去的宝贵经历,那些经历就像图画一样鲜明出现脑海里,虽然有些宝贵的经历我们并没有忘记,但我们也很少想起,思维导图帮我们将过去的那些宝贵回忆特殊的方式串联到一块,让我们记起是什么东西促成了现在的我们,这种关联性会产生一种类似于意义这样的东西,这种连续性会增强我们对人生的把控感,进而增强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这是思维导图的联想、发散思维功能的一个体现,通过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逐渐追溯到我们多年之前的宝贵回忆。

  K先生还提到,他在这张集合了自己过去、现在、未来的图上惊讶的发现,这三个分支之间分别相差10-15年不等,每条分支所写的内容竟然完全不同,这让他非常直观意识到,自己这些年来的变化,也让他意识到,人在不同的阶段所热衷的事物总会不尽相同。这点很好的体现了思维导图的总览全局特性,让人从当下、从小的格局里跳脱出来,站在足够高处,总览整个生活的脉络走向

  跨越,这一部分指的是,不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些原则或者信念,这一部分让K先生意识到,他一直以来确实是按照这些来做的,更加强化了自己对这些信念和原则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这一部分我个人认为也是每个人都需要去找出来的,这一部分就是我们不同于其他人的东西,也是指导我们在面对人生各种问题的时候如何去应对的东西,可能会随我们到生命尽头的东西,这一步分对一个人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一部分同样的也体现了思维导图在总览全局方面的特性。

  第二个是职场篇中的“用思维导图做讲座笔记

  在这一篇中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要有取舍的勇气,在用思维导图做笔记时,无需事无巨细的记下演讲者讲的全部内容,一是不是所有内容都对我们有用,二是不加筛选的记录会让自己找不到重点。这样就有点本末倒置了,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的目的本来是为了更好更多的学习知识,如果事无巨细的记下了所有的内容,但却学不到更多的知识,那思维导图的意义就不在了,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我们也需要去想一想,我们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用这个目的来调整我们的行为,以便于不做无用功或者南辕北辙的事情。

  最后总结一下书中提到的思维导图的功能:

  ①增加各个信息之间的联系/增强理解/帮助记忆

  ②联想、发散思维/增强创造力

  ③了解自己(包括发现已有思维的错误边界发现自己潜意识

  ④与他人更好的沟通/信息共享/更加了解彼此的想法

  ⑤增加主动

  ⑥专注当下

  ⑦总览全局

  ⑧跳脱情绪、将注意力放在要解决的问题上

  ⑨理清思路

  如果以上这些功能,有你需要用到的话,那么你需要看一下这本书。这本书大概也就不到200页,快的话不到两个小时就能看完了,应该说投入产出比还是非常高的,就像断舍离一样,很短小的一本书,但作用是很大的,甚至可以用奇妙来形容,有时候,我们真的不应该过度追求复杂,简单的东西里面,包含着很多我们需要用心体会智慧哲理。而且几乎每个功能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实例,让你更好的理解思维导图是怎样在这个问题上发挥它的效用的。

  关于思维导图的具体规则和画法,这个童鞋们,自己到书里去看一下吧,都剧透完了,你们就没得看了哈哈。我再说几句,关于思维导图,它只是一个工具,工具本身不能给我们带来改变,给我们带来改变的是我们去好好地利用它这个行为才能给我们带来改变。不说了,我要去画思维导图了。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读后感(二):限制我们的不是思维,而是方法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接触到的思维导图的认知来源于这种方法在职场上能提高工作效率,认为在工作范围内比如进行头脑风暴时运用得比较广泛。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无处不在

  失岛美由希用思维导图绘制的目录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读后感(三):你的思维导图其实还可以这样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书评

  思维导图大家都知道,可是提及思维导图的来源以及创建它的初衷你未必就知道了。那么思维导图究竟可以被用来干什么?也许你会说这么弱智的问题怎么就不知道了,不就是被用来整理信息,发散思维的么。是的,没错,你说的都对,可是这么牛的工具难道只能干这些么?一个个听起来很高大上感觉,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是否有用呢?这个就是今天想要和大家探讨的话题:思维导图可以是一个万能工具。《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这本书是日本一位保育员写的,她的名字叫失岛美由希。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很讲究条理的国家啊,讲究到什么程度呢?出门买菜有规划垃圾要整理分类,甚至就连上个厕所都要规划厕纸的长度。书的开头讲了什么是思维导图,它的由来,以及他最初的作用。它是由东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最开始的初衷呢是要做一个大脑的使用说明书,为了提高记忆力,最开始的介绍是一种有助于记忆和学习的工具,然而随着不断的推广和普及,它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被扩大,除了最开始的记忆和学习外,有人用它来管理日程,有人用它来发散思维等等,它的可能性已经完全超出了它最初的预想,由此真正成了一本“大脑使用说明书”,一种万能工具。那么它到底还可以干什么呢?书中分别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中的应用,教学中的应用,职场上的应用,使用思维导图的七条规则以及如何开始画一幅思维导图。大家如果对思维导图比较感兴趣不妨找来看看,这里我想要讲的是我所注重的点。

  “TEFCAS”,这是作者提出的七条规则之中的第七条,分别代表尝试行动,反馈,检查,调整和成功。这个不但是思维导图的制作指南,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成功指南呢?

  第一步是尝试,也就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小马过河”,河水到底是“深,会淹死”?“浅,没问题”?还是“刚刚好”呢?每个人因为自己的经历,阅历环境原因即使是对同一件事也会有自己的不同看法相信谁?如何辨别?其实都是意义不大的,我们只需要自己去尝试一下就知道啦。

  “行动”,勇敢的迈出第一步是很重要的,在我们的现实中有很多的人,在看到别人的新创意新发明出来的被大家热捧的时候,总是会酸溜溜的来一句:我早就想到了。是啊,你是早就想到了,可是你什么也没做,所以你失败了,成为了Lose。而别人做了,还做成了,所以别人成功了。

  “反馈”,同样是做事,同样的努力,可是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成?有的人就是成不了,即使他更加倍的努力结果还是一样?因为他不会去看自己做的结果,不懂反馈,做了也白做!

  “检查”,它是反馈的补充,“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检查不仅仅是对事情进度的检查,还有对每一天的所作所为,也就是对于人生的自查,只有明白自己的缺陷和错误才有机会进步和改进,哪怕每天只是一点点,但是积累起来也是很可观的。

  “调整”,检查不是目的调整和改进才是!为什么我们知道几乎所有的的道理可是还是过不好我们的一生?原因就在于我们只是停留在不断的知道上,而从来就没有想过改进和调整。

  “成功”,这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的理解在很多人看来或许很肤浅,我的理解就是:达到了自己提前预设的目标就是成功。

  成功没有止境,所以这六个步骤需要往复循环,那么你的人生做到了几步呢?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读后感(四):直面混乱的生活,逃避还是应对?——当然是应对啦!

  想来很多人像我一样,拥有发散的思维、奇特逻辑天马行空想象力(来自内心绝对肯定)。我们可以想象整个世界,可以看到任何风马牛不相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可以理解连牛顿都理解不了的(属于我们自己的)原理。但是,我们却(常常)一不小心地把自己陷入混乱的生活:和男朋友冷战三天了他还没理我!一大波deadline正在向我涌来!天哪!明天出差,我要准备哪些东西!……

  喂,你有没有用过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那不是考试时才用的新式思维么。(某位用过陈华亭老师财管讲义的小二逼呆呆地抬起头。)

  哎呀,笨,日常生活里也可以用用思维导图的啦。在思维导图的运用中,最关键的是要敢于动笔,即第七规则TEFCAS——尝试(trial)、行动(event)、反馈(feedback)、检查(check)、调整(adjust)、成功(success)!然后才是思维导图的第一规则:好的纸张

  ——好的纸张,不就是画画图么?为啥还要好的纸张。(小二逼一脸的困惑。)

  笨!画画方格纸爽还是白纸爽?大纸爽还是小纸爽?纸横着放爽还是竖着放爽?!

  ——我喜欢大大的白纸诶,想到哪就画到哪,横着爽……

  聪明!第二规则是:中心图像随便画就行。

  ——随便画?我看别人画得好漂亮的。

  那你能画漂亮吗?

  ——啊,讨厌。

  明白了吧!第三规则:要画得五颜六色

  ——五颜六色我喜欢,我的备考书上都是五颜六色的荧光笔O(∩_∩)O~

  原因呢?

  ——原因是五颜六色的看起来清晰,而且漂亮!

  是的!我们的大脑更喜欢五颜六色的东西,黑白的东西它很讨厌的。第四规则:性感曲线理想

  ——性感曲线,你说的是哪些弯弯绕绕的线么?

  是啊。你用笔随性地画下去,流线型啊曲线美啊,随便你。但是画的时候呢,随着重要性的变化要有粗细变化,这样子既可以层次感,又方便观者迅速抓住各级重点。

  ——哦,明白了!

  第五规则:每个分支都要有个关键词

  ——这个我懂。我每次天马行空的时候都是一个词跳到一个词的,晚饭——红烧肉——猪八戒——西游记……

  对!第六规则:有一定的层次感。不过你刚开始,别太拘泥这一条。

  ——我懂我懂。层次感就是和你刚刚线条粗细变化一样道理。是不是就和生物分类门纲目科种属一样一级一级从大到小推下去?

  是的,不过你才开始,还是先把第五规则做好,先罗列一个个关键词。再就你最关心的关键词进行从大到小的延伸。你刚刚那么多关键词心里最想说的是什么?

  ——呃,晚饭……我饿了。晚饭——红烧肉、糖醋排骨、油爆大虾——肉要去哪儿买、虾哪买新鲜……

  哈哈,别装了,还要买,还要做起来。直接说吧,哪家的红烧肉好吃。

  以上就是思维导图的七个规则。思维导图是生活的一个工具,可千万别把它看得太高大上了。但是它啊又没有你想象的那样简单。画思维导图的一个最重要状态就是轻松。别管好丑,下笔就去画,这是轻松。一开始画个中心图像,在画图时你能放松自己,这也是轻松。画线条时不讲究画得横平竖直,扭啊扭的线条也能让你放轻松。只有放轻松了,你才可以放任你的思想流淌,从一个关键词跳到另一个关键词,也利于你打开自己的心扉,看清自己最深层次的想法。轻松状态下的发散性思维利于画图者说出自己真实想法,探求自己心中被日常琐务掩盖掉的观点、灵感。

  但是,如果只顾轻松,思维导图就会流变成一张胡乱涂抹的草稿纸。因此,思维导图的第二个关键点来了,就是层次感!线条的粗细变化、还有关键词从大到小的延伸。有了层次感,以后看自己画的思维导图才能找回自己当初的思路变化,和心情的变化O(∩_∩)O~毕竟,没有一点逻辑的痕迹,是很难记得自己当初为什么会有那么迷人奇特的想法。层次图下的逻辑性利于画图者整理自己散漫的思维。

  对于新人而言,轻松是最重要的,但是稍稍熟悉了一点后,就要对自己提出层次要求,不然画了半天草稿纸,发现自己的思路还是一团乱麻也是蛮苦恼的呢。

  思维导图啊,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工具。在思维导图里,我们就发现:逻辑思维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啊并非对立词,他们在一张五颜六色的图画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我们也发现日常生活里处处能用上思维导图。一个长期的计划、一个突发的状况、一个陷入僵局的谈判、一个抓破脑袋都想不出头绪的难题,在思维导图里,都能看到着手的地方,一点一点的,长期的计划被分解了、突发的状况有了应急方案、僵局随着双方的敞开心扉被打破了、难题也能自信满满地写下“答”字了。

  ——这本书啊,既跟我们讲了思维导图最最基本的规则,还给我们介绍了别人的用法,最后还介绍了其他可能的用法,对于一个思路混乱的联想者来说,还蛮有启发意义的呢。(小二逼摸摸脑袋羞涩地笑了。)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读后感(五):思维导图:你脑中有屎它都能看出来

  在没有买书之前,我以为思维导图很好用,能导出思维,训练逻辑,带领我走上思想的巅峰,让我比我以为的我更强。知乎上有人声称思维导图在提高工作生活的效率上有奇效。我看得多了就以为是真的。

  于是在网上看到《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后,没啥犹豫的就加入了购物车,毕竟是日常生活中能运用,要是工作起来能事半功倍,生活起来能如鱼得水,那我就掌握了一门黑科技啊。

  在看完书以后,我依然不知道思维导图是个什么鬼。豆瓣8.2评分让我有些懵逼,是我傻还是打分的没看过好书?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跟名字契合的书,如果书也分派别,这本一定是写实派。

  书名叫《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整本书用了一百一十多页(总共193页)介绍日常生活中用思维导图的例子,从日常生活篇、学习篇、职场篇三个类型介绍他见过的别人画的思维导图,还附图,作者您真是个见多识广的人,复刻记忆的能力也贼好。

  看完大大小小十多个思维导图以后,我只能说日本人真闲,购物你画思维导图,教孩子图书你也画,还有人当日历一样记录每天的行程,如果有个思维导图教,这些人一定都是忠实的教众。

  后来我也想明白了,什么思维导图不思维导图,真正能让这幅图看起来有用的是你的思维(千奇百怪的例子还是有用的),所想即所得,画的再好看没意义,你脑子里有坨屎导出来的不可能是朵花,最好的情况也只会是变成有分叉的屎。

  这本书我毕竟还是有感情的,花了买书的钱,用了我半天的时间,终于到了要说出我对这本书的评价了——

  去了解下思维导图没坏处,但千万不要买《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这本书。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读后感(六):用逻辑征服世界,用天真打动爱人

  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的高管孙路弘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讲到逻辑和沟通能力的话,大意如此:

  这个世界属于有超级沟通能力的人,然而超级沟通能力属于有超级逻辑能力的人,这个世界就是通过逻辑能力来实现弱肉强食的规律的。世界上所有的成本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沟通成本,而沟通背后的逻辑是绝大多数人的问题。

  一件事,你怎么想,如何说,怎么做。对方是否能够听懂,听懂了多少又落实了多少。看似简简单单的日常琐事,却无一不在考验着人的逻辑和沟通。

  让我们来计算一下每周说出/听到类似下面这些话的频率---

  “脑子里想着要买牛奶的,可是要买的东西太多,列清单的时候居然忘掉了...”

  “一下子这么多事,脑子全乱套了,不知道要从哪里开始...”

  “我说了那么多,他居然还是没听懂,心累...”

  “我想到了A,想到了B,就是没有想到C,它就这么发生了...”

  这些问题只是因为记不住,或是想不到吗?其实并不如此。

  我们的大脑看似总在高速运转着,但是当它以无序的模式运作,并没有发挥出它的最大效能,在大多时候,它只是机械性的在完成“任务处理”,而没有将信息进行合并,总结和分析,导致费更多的力,却做了更多的无用功。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东尼.博赞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总在浪费着自己的大脑潜能,并且抱怨着,脑子不够用了”。

  那么如何能将大脑进一步的开发?提高逻辑和沟通的能力?

  东尼.博赞祭出的大招,就是他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思维导图,作为促进思考的利器,和辅助表达的工具,它被誉为“大脑万用刀”。

  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这把刀,开发自己的大脑,提高逻辑水平和表达能力。日本作家矢岛美由希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中,为每一个人量身打造了思维的利器。

  1. 思维导图是什么?

  思维导图为我们提供的是一种逻辑视觉化的效果,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主题都可以被不断细化,深化,分解成为这样一副导图,帮助我们理清逻辑,梳理重点,发掘更多的可能性。

  它是以特定主题为中心延展开的思路和分析,可以适用于生活中各种或大或小的场合和情景,小到购物,饲养宠物,做笔记,大到制定旅行计划,择业,商务演讲。

  它可以长成这样: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读后感(七):思维导图让学习更轻松

  孩子不是天生就爱学习,也不是天生就会学习,学习是有方法的,这方法不能靠孩子自己在黑暗中摸索,我们成人有义务有责任,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方法。

  我们会发现,孩子在学习方面总会有说一说动一动的问题。说到底,就是因为孩子缺少计划与目标。如何为孩子制定良好的计划,如何让孩子学会自己制订计划,思维导图可以帮上大忙。

  思维导图的起源已久,是由东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他自己在学生时代即发现了人的记忆力之间的差别来源于正确的记忆方法,以致后来发明了如今影响世人的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原本用于记忆和学习,但后来无数人的尝试令思维导图有了更广泛的作用。在(日)矢岛美由希的《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一书中,思维导图就被用到了更多更广的范围内。工作、生活、学习等等,思维导图梳理了人们头脑中杂乱的信息,几乎成了一种万能工具。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读后感(八):如何打造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会有层出不穷的想法,很多人开始学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等方法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有效管理,提高个人的生活水平和品质,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看《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之前我一直在学习PPT,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逻辑思维能力对做好PPT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在逻辑能力提高方面就是先画出PPT的逻辑图,但每次我都画不好,表达不清楚,在查阅PPT大神们的微博、写的书里面有提到思维导图,很多疑问促使我要去了解思维导图。《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的作者是日本培训师矢岛美由希,从书中得知最早的思维导图源于英国,创始人是东尼•博赞,这本书的作者也是受了博赞的培训并将思维导图这种方法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场景,输出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作者在接受培训后,吸收思维导图的知识,并运用到生活中,得出的理论到实践的经验,像在看读书笔记一般,但这本书简单易懂,里面有大量的思维导图的插图,展现了一个人思想脉络和思维导图的样子。对于刚接触思维导图的人来说,很值得一看。结合我自身情况和感受,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本书。

  一、什么是思维导图。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对知识管理、时间管理、手账、PPT都有些了解和接触,已经行动起来了。在IT行业工作中,我也只会化框架图,流程图。看到这本书之后,原来还有这么好的工具,把自己的想法绘制出来,思维进行发散,脉络清晰,条理并且有助于记忆。

  到底思维导图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心智图。思维导图是适合我们的思考工具,因为它就是我们的思维,那些线条就是我们的心意。生活中遇到什么麻烦,画一张图,顺着自己的心意去解决,结果一定会出乎意料的神奇。静下心来,认真的看这本书里面的插画,让困惑和问题发散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思维发散,方法也出来了,有利有弊,思路清晰,体会到了画图者的心情。

  通过观察思维导图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心里话、意图、见识、思维方式、品味等各个方面。通过思维导图让人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扬长避短。思维导图还作为有效沟通的工具,解决了“不擅长主动和周围的人沟通”的问题。用这种方式传达给周围的人,增强自信心。并且还是“分享”的好工具,找出双方的差异和共同之处,使沟通更加顺利,避免了依赖和对抗的情绪发生。很有趣的是思维导图还能消除育儿中不安,促进夫妻之前的和谐、提供亲子之间的对话沟通,降低沟通隔阂,并且很容易让人坚持下去,大家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

  二、思维导图怎么用

  这本书里面讲述了日常生活、学习、职场三个方面使用思维导图的案例。

  在日常生活方面:如何应对紧急情况的思维导图,通过画出思维导图,分析大家的心情,缓解了紧急情况下的气氛,并找到解决的办法;用思维导图制作购物清单,大部分人都是以列表的形式做购物清单,若往写好的分项列表上补充内容难免会影响列表的整齐度,强迫症患者很难接受呀,而思维导图只需要轻轻松松延伸线条即可,美观,协调;画了思维导图,当回味的时候也有种“彼情彼景”的功效;用思维导图开家庭会议,还能这么用,家里面吃什么也要画个思维导图来沟通,家庭旅游计划、暑假计划和娱乐活动都可以用,直观有效,愉快、温馨。

  在学习方面:孩子学画思维导图,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心情,能理解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和需求,家长可以针对性的去解决,促进亲子之间的愉快交流,慢慢的体会了孩子的成长轨迹;用思维导图构思作文,很不错,发散思维有个点到面,点到点的作用,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用法,逐渐掌握使用思维导图的时机,整理自己的想法,实现梦想的有力工具;画思维导图还能让我们明确任务,考前复习,从面到点,直观的找到问题,很快解决困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知识集合起来,促进记忆,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有把握,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作者的创造力。

  在职场方面:画思维导图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升职业技能,书里面也指出职场中的压力大部分来源于沟通不畅,思维导图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增进同事间的沟通,避免误会和隔阂。2014年开始我就掉进手账坑了,在做手帐的过程中,简笔画,框架,符号,字体,排版,内容都有练习,画思维导图在手帐的作用从书找答案吧很有趣。现在是“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了,收集共享信息的思维导图,让信息梳理的井井有条,解决突发事件、做讲座笔记、演讲、总结发言、调整工作内容、实现计划、谋划未来而制定的思维导图,体会这个工具的精妙之处。

  大家拿起笔来,动动手,画出心中梦想的蓝图,体会思维导图的意义和伟大之处,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形成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三、7条规则教你学会画思维导图

  前面分享了思维导图在应用中的很多优点和功效,到底怎么画思维导图呢?“没有规律,臣妾做不到啊”,有的人会讲:“这不简单我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怎么漂亮怎么画”,我只能说“你太天真了”。古训讲:“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下面书中介绍了7条规则来教大家画出“规矩”的思维导图。带插画的书的好处就是更加直观,看书中的插画更深刻的体会这几条规格的运用,避免弄错“规则”。

  1、 寻找笔感好的纸张。种类、规格和朝向(摆放方向);

  2、 中心图像。内容、时间和大小;

  3、 五颜六色的颜色。唤起流畅的思路;

  4、 分支。形状、粗细和长度;

  5、 语言(词语)。“1分支1词语”的规则、分解分出新灵感、用“联想”开拓思维、

  6、 层次化。刻意为之则适得其反。“分层”和“排序”的方法。

  7、 “TEFCAS”-尝试、行动、反馈、检查、调整、成功。

  这7条规则在书里面都详细的介绍了方法,一边看一边画,只有实践了才能体会,没有想象中的简单,也没有想象中的难,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方法,不是为了画而画,不是为了漂亮而画,最终思维导图是为了以一种让自己舒服、直观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来解决生活各方面的问题和烦恼,找到方法,消除它,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趣,更美好。

  四、总结

  古语说:“他山之石可以供玉”,这本书不仅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列举日常生活、学习以及职场中的大量案例,这些现场的经验可以直接拿来用,可以用书中的方法,也可以自己创作思维导图。真是一书在手,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琐事全都迎刃而解了,划算、实用,给我们点燃了提高生活品质路途中的一盏明灯;一书在手,让我们动起手来,学以致用吧,说不定能有让自己惊奇的事情发生呢。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读后感(九):怦然“行动”的思维整理魔法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总是能在各种书评里看到思维导图的身影,当时觉得如此清晰缜密的架构,必然是花费了作者相当多的时间,直到我自己也接触了思维导图。

  东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创建的思维导图,通过BBC的节目广为人知,到现在开始活跃于国内各大网络,从最初主要应用于特殊领域,流传于职场之间,到由矢岛美由希女士发展应用于日常生活,思维导图不断发展渐变成思维整理的工具,这个工具需要怎样应用呢?

  一、何为思维导图

  1.创始人东尼·博赞,以希腊记忆术(将记忆对象与周围事物结合起来记忆)为基础

  2.以一个中央主题,通过粗细长短的线条,将主题逐渐分解细化,可纵观全局,亦可记录关联关系

  3.对比目前流行的列表记忆方式,思维导图更便于补充,延展的分支更利于灵感的触发

  4.由于借助线条和颜色,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品位的工具

  二、思维导图七大原则

  1.“纸张”上:横着的A4纸,纯白色,避免横线方格纸影响思维

  2.中心图像:图像非图画,拳头大小,通过图像进行联想想象,调用右脑

  3.使用颜色:五颜六色,推荐钢笔或水性钢笔,流畅书写

  4.延展分支:性感曲线,粗中细,词语长度和线条长度平衡一致

  5.词语:主支简明,1分支1词语,可重复,分解灵感

  6.层次化:先想点子后分类,通过不同规律进行排序

  7.TEFCAS:Trial(尝试),Event(行动),Feedback(反馈),Check(检查),Adjust(调整),Success(成功)

  三、思维导图应用

  1.最初的几幅可以从自我介绍、兴趣爱好切入,挖掘感兴趣的事物,发觉新想法

  2.应用于管理日程,可代替待办事项表(书中用了一整章详细举例介绍了应用于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

  3.中心图像可采用简易画法,文字配以颜色、条纹、花边、立体效果等,或借助手边实物进行临摹

  4.应用于自我了解,了解自己的愿望,思考自己的愿望(WHY/WHAT/HOW)

  5.应用于多人沟通,理解价值观的多样性,拒绝“理解不了→否定”,多人参与绘制,互相了解尊重,消除隔阂

  四、我的个人实践

  看完后迫不及待地提笔尝试,由于在阅读中对自我介绍的应用那一节十分有共鸣,因此先从自我介绍开始,然而客观条件有限,基本原则没办法一一对应。

  1.纸张不符合A4及以上白纸;

  2.除了主支的线条有所差异外,其他都一样粗细,且多为直线,每次添加支线时总是觉得是一条直线延伸,而非有层次感;

  3.主支布局不科学,导致无法空间不够(虽然根据支线延展来说,还是可以画得下的);

  4.整幅导图只有黑色,略无生气。

  以上导致画图期间畏畏缩缩,虽才思如泉涌,下笔却略有顿塞。以此为反面例子,希望各位能更好地在七大原则下应用思维导图。

  虽然有以上提到的不足,但是亲身实践带来的效果终归是不一样的。刚好当时和男友有些想法上的摩擦,于是我将这幅半成品发给他,通过提问回答,让彼此更了解,也约定好以后有什么分歧,尝试利用这个方式进行沟通,毕竟言语的沟通总是或多或少带有情绪,有时候会适得其反。

  自我介绍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读后感(十):思维导图:如何更好地改变你的生活

  我们都知道,普通人只发挥了大脑潜在智能的10%,而爱因斯坦之所以那么聪明,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大脑潜在智能开发程度比普通人高了几个决定性的百分点。

  电影《超体》里面,女主人公露西因为一次偶然的原因,大脑的潜能被开发到100%,从此发生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可以瞬间学会英语,可以用脑电波“隔空移物”,还可以任意改变形体。

  虽然只是科幻片,我们也无法像爱因斯坦一样将自己的大脑潜能多开发百分之几,但是我们可以学着使用我们的大脑呀。连手机电脑都有使用说明书,大脑怎么会没有呢?

  《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导图》就是一部生活版的大脑使用说明书,它不仅对记忆和学习等输入知识的过程有所帮助,还能用于管理和事项确认,成了一种万能工具。

  1.什么是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帮助大家超越“自我思维极限”的“用脑方法”,通过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加深思维的过程。最开始只是在职场人士之间流传,随着影响力的逐渐扩大,渐渐被大家应用到了日常生活中。

  2.思维导图可以干什么?

  日常生活中:制作购物清单、开家庭会议、回顾思维过程、应对紧急会议、家庭旅行计划

  学习中:构思作文、明确任务、考前复习、教小孩学汉字

  职场中:制作思维导图手账、收集共享信息、解决突发事件、为演讲做准备、调整工作内容、实现计划、规划未来。

  3.思维导图七要素

  ①“纸张”上

  ②画“中心图像”

  ③使用“颜色”

  ④延展“线条(分支)”

  ⑤ 在上面写下“语言(词语)”

  ⑥“基层化”

  ⑦“TEFCAS”

  4.如何制作一副简单的思维导图

  tep1:纸张——寻找笔感好的纸张

  ①种类:先选纯白色

  ②规格:根据个性选择A4或A3纸

  ③摆放方向:根据眼球的转动选朝向

  tep2:中心图像——不需要漂亮的“画”

  ①不需要漂亮的“画”

  中心图像里,“内容”最重要。没必要把它画成漂亮的“画”,只要用颜色和形状将自己的“心中影像”如实反映出来即可。

  ②标准是一圈大小

  中心图像的大小在直径五厘米左右,太小不方便延伸分支,太大剩余空间就比较紧张。

  tep3:颜色——总之就是要五颜六色

  每种颜色没有特定的颜色,没有规定必须以哪种颜色开始或结束。总之就是要充分使用各种颜色。

  在用笔上,只要笔感流畅平滑即可那样可以激发流畅的思路。

  tep4:分支——性感曲线最理想

  ①性感的分支:分支的流畅和思维的流畅是相辅相成的,画出流畅的线条,兴致和干劲都会有所提升。

  ②明确区分粗细:中心图像最先伸出的“主支”最粗,下面的耳机分支以及三级分支尽量使用不同粗细的线条。这样一眼就可以看到哪些分支的单词更加重要。

  ③注重分支与文字的平衡:词语短,分支短;词语长,分支长。分支和词语十分平衡,方便一眼就读取信息。开始的时候可以先把线条画短一些,不够再加长。

  tep5:语言(词语):为每章起一个标题

  要明白,线条上写的不是文章,而是词语。词语也有粗细变化,用以表示词语的重视程度。

  切记“1分支1词语”,即一条线对应一个词。

  tep6:层次化——刻意为之则适得其反

  初学者一定要优先“把想到的东西全部写下来”,然后,先“分层”,再“排序”。一般,画着画着就会自然而然进行分类和排序了。

  tep7:TEFCAS——总之先试试看

  T:尝试(Trial)

  E:行动(Event)

  F:反馈(Feedback)

  C:检查(Check)

  J:调整(Adjust)

  :成功(Success)

  思维导图不一定都要画成完整思维导图,根据“绘制目的”,选择适合的形式即可。不论何种形式,只要帮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它就是一份好的思维导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