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1 15:38: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读后感精选10篇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是一本由蔡骏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读后感(一):最漫长的究竟是什么

  蔡骏写“最漫长的那一夜” 用他一贯的语气 说“我只同意前半句” ,我也这么想,最漫长的可能是一堂数学课、是青春、是革命里无返的岁月。而最漫长的那一夜,也不过是生命长河里一朵波澜的浪花。

  蔡骏的故事库里,放着许多关于夜的故事。人们总是在四下昏暗 万家灯火通明时,把自己的心掏出来补扯补扯。开篇第一夜就给你的心打了一剂多巴胺,兴奋又紧张。《白茅岭》雪山那一夜老狱警的束缚与19077号犯人挣扎宿命的碰撞,在这一夜的遭遇里既为群狼的攻击捏汗,又替他们在时代变革的命运跌宕,感到可悲。谁说主角一定会活到最后勿用担心生死这样的话?放在蔡骏的故事中,便不妥帖,他笔下的故事总是百转千回。《老闺蜜的那一夜》如果不是风雨交加,有些过往也许永远被埋在历史的长河。可如果不是历史上那一夜英国船长将铁皮箱扔进江里,你又如何看到《那一夜黄浦江上翩翩起舞的白雪公主》。如果不是青春的悸动,与你一起去走过的田野,你也领略不到一个如《凡.高》一样的少年与野玫瑰之间的爱恨情仇。

  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简单的以为,最可贵是蔡骏笔下的那一夜,就像是穿着悬疑外衣的雨人,走走停停,跨越时空,将历史的、现代的、身边的、甚至某个故事的片段,杂糅在一起,写成故事的故事。当你以为它只是个故事时,它却又狠狠的把现实的血淋甩在你面前,让你有种错觉的代入感,锋利尖锐而又真实切肤。字里行间细致入微的描述与娓娓道来的故事结构,紧凑有力。也许你看到主人公某个瞬间会联想到自己或周边,它可能激起你的判断力与审视思考,这是与其他悬疑推理不可比拟的地方。说他是中国“东野圭吾”不是没道理。

  回到标题,世间最漫长的究竟是什么?是你付出几个酷暑等来的录取通知书?是医院冷漠无情的一纸审判?还是那个懵懂少年手握褶皱的情书?漫长于人,如摆钟滴答,好似永远无尽头。我们常说,痛苦也好、绚烂也罢,都不过是时间问题。因而漫长,也不过是时间的表象,如果你因此快乐,便只觉时间如白驹过隙。如果你深觉痛苦,那漫长便不足以表达,因为你的心早已掉入深渊。漫长与否,引用书页的那句话“是默默忍受黑暗无情的碾压,还是破茧而出以生命的强韧绽放光华”,全在于你。“人间喜剧”与“悲惨世界”无时无刻都有人在经历着。

  世间万物,皆有千态。我在漫长的14夜里,逐渐领会。人性善恶,欲望洪流,朝向何方,在于你。也

  愿你在行过许多地方的桥、数过不尽相似的云后,仍能保持勇气,向阳开放。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读后感(二):长夜漫漫,不说晚安。

  很难想象有一天我会看悬疑类的书,并非胆小,而是太过注重于真实的感受,对于虚幻的东西有着本能的抵触,《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给了我巨大的惊喜,在翻开书的扉页时,深藏心灵中的孤独感仿佛被风吹散,那些失眠的深夜有了陪伴。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一共有14个夜晚的故事,就像小时候听过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每一个标题都有“一夜”的字样,14个小故事都发生在一夜之间。

  在夜晚,人与人之间处于隔离的状态,夜深人静,往往是意识清晰孤独之时,或是苦思白日的所作所为,或是追寻久远的记忆,或是徜徉于未来的冥想里,因此,晚间的故事带给人静谧的神秘感,让人为之着迷。

  更让我惊喜的是,《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中,在蔡骏老师的笔下,我找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一些罕见的职业,例如:“哭坟人”、“黄片审查员”、“赶尸匠”等都很极具色彩,我不禁感叹蔡骏老师的神思泉涌,让我可以更多的想象这些特别职业人的生活,是一种对生活的新的领悟与感慨。

  这其中还有许多熟悉的电影片段,巨著节选,歌曲旋律,将耳熟能详的地域与虚造出的人物置身于一个普通却不平凡的现实中,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所有带有现实感的细节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给人强烈震撼的画面感,蔡骏老师以自己的视角将他所经历的虚虚实实的故事讲了出来,每翻开一页,都像是在别人的人生中寻找自己的影子,都像是穿越于灵魂之间的旅行印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内,着实让人惊叹。

  书中写尽时代变革中的束缚与挣扎,将低微被命运裹挟的都市人群所经受的煎熬、挣扎与无助的状态写得十分真实,也将那些强大反差对比出的大写的人塑造的令人震撼。

  黑暗中,生命是最脆弱的,也是最顽强的,有一种无形的手牵引着人身体内潜藏的力量,让他可以厚积薄发,让他可以轰轰烈烈,在浮躁不安的社会里,命运的轮盘在给每一个灵魂的选择,是要靠着隐忍苟且还是坚韧不催的证明自己存活着,是默默忍受黑暗无情的碾压,还是破茧而出以生命的强韧绽放光华?如此简单而深奥的问题,我们需要深思却也明确该选择的到底是什么。

  夜深了,我们不说孤独,长夜漫漫,我们不说晚安。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读后感(三):人生如漫漫长夜 但终会迎来黎明

  我爱看书,但不喜欢看悬疑,因为我胆小,会害怕自己害怕。知道蔡骏,是因为我前女友。她是一个胆子很大的女生,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会让她觉得害怕,她什么都敢尝试,她总说人是世界上最高等的生命体,没有什么值得可怕的。她很喜欢读蔡骏的书,她说蔡骏的悬疑不一样,不俗气,甚至有些浪漫色彩,但是又不虚无,能读到现实的人性。

  2015年底,当得知《谋杀似水年华》被拍成电影,将于2016年情人节上映时,她高兴得直接在商场的人来人往中跳了起来。我们一起规划情人节的计划,看这部电影被列为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之后的那段时间她又重温了那本书。这一切都让我很惊讶,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写出如此具有吸引力的悬疑作品。因为我知道蔡骏的书迷绝对不少,这让我开始产生了兴趣。

  然而,现实生活的发展多数亦如故事一样跌宕。2016年刚至,她父亲病重,作为家中最大的孩子,她不得不回山东老家照顾。我两的恋爱史里便多了十几天的异地恋时间,只有十几天不是因为她回北京了,而是因为我们分手了。她说,她想留在济南工作,这样离家更近,方便照顾父母。她希望我也去济南,希望我们将来在济南买房子结婚。我不是不爱她,我也不是没有考虑过到济南买房,只是她的态度让我觉得她丝毫没有为我考虑过,我们之间没有爱的浪漫、只有爱得责任。我没有作出回答,她也不再追问,我们就这样淡了联系,直到那天晚上,北京下了2016年的第一场雪,她打电话跟我说了分手。

  我不习惯没有她的日子,我下了班无法独自面对空落落的房间。我收拾她留下的物品,仿佛每一件都能勾起我两之间的回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她留下最多的东西就是书了,几乎都是蔡骏的,我想起我们还没来得及去看的电影,我在一个无比寒冷、寂静、痛苦的夜晚翻开了《最漫长的那一夜》。于是,我开始沉溺进蔡骏的悬疑世界里,带着想念。长的是深夜,短的是人生。有些黑夜,只能独自度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我开始读懂这漫漫长夜,19篇有关黑夜的故事波谲诡异、亦真亦幻。从悬疑到怀旧,从青春到爱情,从“变形金刚”到“哆啦A梦”,从“北京一夜”到“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些与我们记忆和成长息息相关的故事写尽了我们这代中国人的命运际遇。

  句尽文结,意犹未尽,我和蔡骏都知道,夜还很长,人生还有很多种。于是,我开始最《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

  终于,不负等待,该有的还是会来。《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有14夜的故事,带入感极强,每翻阅一页都有种步步为营的感觉。就像我们自己在经历的人生悲喜剧,告诉我们命运如茧,将你我牢牢缠裹。在最漫长的那一夜,每个人都面临选择:是默默忍受黑暗无情的碾压,还是破茧而出,以生命的强韧绽放光华?

  书中写尽时代变革中被命运裹挟的都市人群,在困境中无助、焦虑和挣扎的状态,如一把把刺向绝望的希望之刃,直刺社会各阶层的痛点。虽然极端环境会扭曲人性,但每个人都有选择,有出路,以及无限希望。在此,我学会了勇敢面对。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给了我更多共鸣,贴近生活,却又充满悬疑,让人生生对生活产生出期待来。我在读书的时候还是会想起我的前女友,想起她对我的好,想起我们在故事中或者是在生活中的点滴。我会永远记得她答应做我女朋友的兴奋一夜,我们一起花前月下的甜蜜一夜,她生重病我担心的惴惴一夜,她跟我提出分手时的痛苦一夜,没有她在北京的漫长夜晚。感谢那些漫漫长夜,都是生活的恩赐;感谢蔡骏的文字,都是心灵的慰藉;感谢《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让我想起我的前女友,并且只是想起而已。

  回到我的故事:好在2月份就是农历新年,我在家人的陪伴中渐渐走出伤感。年后,我还是决定回到北京,北京有我放不下的工作、有我不忍舍离的朋友、当然还有我和她当年立下的誓言。我回来后将她的东西收拾好寄回给了她,她表示了感谢,我们像朋友一样联系了起来。我们知道我们心中不再会起波澜,至少我们都放下了。

  她告诉我,她父亲的病好了。过年的时候她在家人的安排下相了亲,现在和相亲对象谈恋爱。那人是济南人,在济南做生意,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并且对她很好。从她的字里行间里我感受到她很甜蜜,我为此高兴。

  今年五一,她结婚了,她邀请过我,但我终究没去参加婚礼。我送上了真挚的祝福,从我们共同的朋友的朋友圈里看到婚礼现场的照片,她笑起来还是那样美,我知道他们现在很幸福。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读后感(四):你的身边是否会发生这样的故事?

  从《荒村公寓》起,我读蔡骏的小说也已经超过了10个年头。长篇小说看起来更为刺激,短篇小说看起来也不乏趣味。《最漫长的那一夜》系列是蔡骏从微博上连载,最后集成书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每一个故事都不长,各有风味,或是喜剧,或是悲剧。故事中的主人公有蔡骏的同学、玩伴、亲人,更有读者熟悉的叶萧警官、小枝等等。

  正因为熟悉,每每读蔡骏的小说更有亲切感。在《最漫长的那一夜》第二季的后记中,蔡骏这样写道:“到了‘最漫长的那一夜’系列,我仍然是一个叙述者和亲历者,还有俞超、李毅、白雪,以及命运多舛的叶萧警官。未来的一到两年,我将继续书写他们的故事,也是我和你的故事。”我想,也就是蔡骏一直坚持这样的风格才会让他的小说更为读者所喜爱吧。

  这本《最漫长的那一夜》第二季,一共有14个故事,其中印象颇为深刻的是《老闺蜜的秘密一夜》和《哭坟人的一夜》。一个讲述了信任,一个讲述了陪伴。

  《老闺蜜的秘密一夜》读起来很是真实,里面讲述的是蔡骏妈妈和她的闺蜜之间的故事。其实,很多优秀的小说又何尝不是从生活中来的呢?生活又何尝不比小说精彩呢?故事从蔡骏跟妈妈和她的闺蜜一起去看住在精神病院里的闺蜜开始,层层悬疑铺天而来。精神病院的病人逃亡,假装成医生,破开闺蜜心中藏着的秘密,曾经交好的人的心中增加了一个有一个的隔阂。信任是人们相交的关键,也是破坏关系的利剑。当信任一丝丝的瓦解,那人与人之间只剩下假真情了。正如故事的结尾:“对了,我也相信,我妈、青青阿姨、小东阿姨,她们三个人,余生里,再也不会有任何来往和联络了。”

  看《哭坟人的一夜》时,总会有疑问,作者是不是看了《世界奇妙物语》而选择采用时光穿梭的方法来叙述一个感人的故事,特别是结尾的那句:“这辈子,我陪你过,我陪你哭。”爱情,不就是这样,因为相伴,所以长久。可是,结婚之后,或是因为工作,或是因为孩子,或是因为亲近所以会忘记一些事情,以为习惯就是这样,可当对方离去,却又有些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陪伴对方一起做一些事情。看完故事,更多的感触就是:活在当下,且行且珍惜。

  虽然每篇小说中或多或少有些悬疑的色彩,但是,我总觉得生活中这样的故事也时常会发生,你的身边是否会有这样的故事呢?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读后感(五):透着生命力的传奇以及那一夜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年,冰冷荒野中相遇最漫长的那一夜,赶尸匠老头,将毕生绝技,毫无保留的秘传给了这个孩子。

  透着生命力传奇的视角,亦真亦假、虚实结合,蔡骏的文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也许我得承认我又被他故事里的情节给欺骗了,续《最漫长的那一夜》的后续篇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阐述所看见的事和人,漫漫长夜,少去了第一季的刺激和恐怖,更多出一份耐人寻味的思考和纠结。

  白茅岭的老狱警,与狼群狭路相逢的肝胆和勇气至今让我深陷其中,在百乐门,在大世界,在跑马场,还有提篮桥,处处留下了老狱警的传说,结局却在白茅岭--油尽灯枯,人之将亡。黄浦江上的白雪公主,说破了就是现实版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的故事,但无可否认的是故事的套路并没有你想象中的简单,因为你不知道肖凯对白雪的爱,你也不懂黄浦江底的藏宝箱是什么。

  亲眼目睹母亲老闺蜜的秘密一夜,让我想起了《阳光姐妹淘》,夏春花那句:“惹我们一个人就是惹我们全体。”和母亲年轻时和老闺蜜同甘同苦有如出一辙的感觉,天潼路799弄59号,一条线贯穿了整个故事的起和终。抗美的悲也许就在1977年与1978年相交的冬天,那个值得拿一切来交换的考卷成了最悲凉的梗。

  过渡在脑中的画面,有种难辨真假的纠结,就好像蜡像馆里的杨过和小龙女,JACK与ROSE,唐僧与女儿国国王,贾宝玉和林黛玉,永尾完治跟赤名莉香,都敏俊与千颂伊,全都埋葬在残垣断壁下,粉身碎骨,各自变成泥土,再也无法分开。而蜡像馆里的老头和她的阿诗玛翡翠耳环血肉相融。这些跃然而出的传奇人物都在那一夜透着生命力演绎完美。

  我最喜欢的一章估计是《珂赛特的眼泪石一夜》,“世上再无冉阿让”。借雨果的《悲惨世界》,法国的塞纳河,珂赛特等不来的冉阿让。珂赛特的眼泪石价值连城,可人心啊,悲凉的让人捂着都热乎不起来。珂赛特说:“我希望跟着冉阿让亡命天涯,然后在跟马吕斯结婚。”真是个好归宿啊,这故事因他而生,也自然要到他而止。原来故事里的《悲惨世界》其实是现实里最悲凉的人心罢了。

  思考着蔡骏写进时代变革的束缚与挣扎,有多少人读懂了,故事尚且悲凉也能感知温暖,循循渐进的故事情节像一帧一帧拼凑出的影片,故事过于新奇却又不脱离现实,才是他笔锋光芒之处吧。他巧用古今文人典故,运用的恰到好处,故事的虚构往往就在于有支点支撑,在剖析人情世故,在那一夜所感知的事与物,人与情,都自始至终贯穿全文。

  这里有我最喜欢的情话:这辈子,我陪你过,我陪你哭。宁小军和聂青青,“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喜欢那段:他会给她表演电影里的哭,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小女孩玛蒂尔达,《人鬼情未了》里的黛米.摩尔,《乱世佳人》里的费雯.丽.....只因为他想让她感知悲伤,却也因为她没有眼泪而伤悲。

  我不知道我是站在什么角度审视这部作品,用不上完美无缺,但一定无可挑剔,命运如茧。

  透着生命力的传奇,你能猜透那一夜发生了什么?

  :作品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豆邮或511184905@qq.com,谢谢。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读后感(六):在最漫长的那一夜,神祇降临

  2005年被称为中国悬疑推理小说年。在丹•布朗《达•芬奇密码》等作品大热的驱动下,大量推理小说被引进出版,同时国内也涌现出大批原创推理作家作品,如蔡骏的心理悬疑、成刚的精神悬疑、小汗的医学悬疑、鬼古女的校园悬疑等等。作为其中的领军人物,蔡骏用其一系列心理悬疑小说链接起历史与现实,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现实感毫无违和地融合,作品蕴含浓郁的东方神秘氛围和人文气息,注重探寻悬疑恐惧之外更重大的命题。从《谋杀似水年华》开始,蔡骏向社会派悬疑转型。而这次他的新作《最漫长的那一夜》第二季则明显预示着,他在社会派悬疑的路上已经越走越宽广。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二季中,他不仅写出了大时代下躁动的欲望,无常的命运,历史的鬼影幢幢,现实的光怪陆离,是所谓写尽我们的“人间喜剧”与“悲惨世界”。更是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在时代变革中束缚与挣扎,倾听他们梦想和爱情升腾继而破灭的声音。蔡骏喜欢将主人公放置在极端情境下进行命运抉择,通过曲折离奇的故事,体现人性、社会及历史的复杂幽暗,彰显人所应该拥有的强悍生命力和自由意志。

  《老闺蜜的秘密一夜》中,三位老闺蜜一起看望住在精神病院的闺蜜抗美。探访结束,一场暴雨将她们困在精神病院的小餐馆里。这时来了一个人,自称是抗美的主治医生。他咄咄逼人地问:当初是谁掉包了抗美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将她害到今天这个地步?

  在这个暴雨夜,三位老闺蜜平静的生活瞬间被划开了一个豁大的裂口,往事翻腾,似一锅沸腾的水即将冲开盖子,那些无奈的、不堪的、酸楚的隐痛浮现,令人不知如何面对。在那个特定年代,她们四个人的生活被“文革”“知青下乡”等大词搅乱,滑向不同的轨道,无法回头。小说中,抗美的疯也似一个巨大的隐喻,作为四人中最大的受害者,她遭受家破人亡的重创,发疯,住进精神病院,远离世人。而其他三人照常过着平静的现世生活,将伤筋动骨的沉痛往事深埋心底。历史是疯妇人,被隔绝于现实之外,黯哑无声;而现实则在既定轨道前行,带着一肚子秘密和心事。

  蔡骏巧妙地用一晚讲述了四个女人半生的故事及此后命运。小说末尾处,真相揭开,令所有人都意料不到。它是命运开了一个残忍的小玩笑,而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就建立在这些残忍的玩笑之上,四分五裂,冷暖自知。

  《白茅岭之狼一夜》是书中纯文学色彩最为纯正的。白茅岭,一座荒僻的监狱,常有狼群出入。一个大块头的犯人半夜疑被狼咬死,年轻犯人夺枪出逃。风雪夜,老狱警踏上一条生死未卜的追凶路。蔡骏的文字在这篇小说中得到最理想的呈现:语言干净简洁,场景和心理描写节制传神,老狱警和逃犯的对白暗藏机锋,张力十足,以及不经意间的伏笔埋设,都精彩巧妙。阅读过程就如看一部犯罪悬疑电影般畅快,这么硬汉味儿十足的小说出自自带文艺闷骚气质的蔡老师之手,还真是令人惊喜。

  这十四篇小说很丰富,有悬疑,有人性,有社会,有科幻,有青春,有深情。要说最大的共同点,则莫过于几乎所有主人公身上,都充溢着一种现代人早已缺失的生命力和自由意志,而这也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在《最漫长的那一夜》第二季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都是那些疯狂的怪人:执着寻找白雪公主的肖皑,直至葬身海底;男孩高凡爱上卡门,为爱痴狂,最后复仇之刃竟然指向心爱的卡门,只为尊严和爱不被侮辱;少女珂赛特沉溺于《悲惨世界》不能自拔,执意寻找她的冉阿让,最终把自己活成了悲惨世界;蜡像馆的老头,极度钟情于阿诗玛杨丽坤,为此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祭。黄片审查员萨德侯爵天赋异禀,将无数个夜晚献给了伟大的扫黄打非事业,因为阅片无数,写得一手好文,成为一枚网红。然而,一次地铁偶遇,他看到了她。自此他单调的生活被戳开,洞口亮了一束光。他迎光上前,但光背过身去。他走上天台,展开双臂,像六翼天使迎风飞翔……

  生活如一张大网,被网罗其中的人只能窥其一端,那只操控网绳的大手不由分说,抛、撒、收、拉,你在其中翻滚,踉跄,栽了无数跟头。若有幸成为漏网之鱼,或许有更大一张网在对你虎视眈眈,或许你会得到了整片海洋。蔡骏最喜欢写的就是这些漏网之鱼们。他们心中都住着一个神祇,这个神祗可以是信仰、是爱、是自我、是使命感……而他们就是虔诚匍匐的信徒。他们偏执,甚至疯狂,他们追着这道神圣的光,一直往前走。即使被光芒灼伤,被光芒覆盖,那又有什么关系,因为自始至终都活在光芒里,这就足够。

  《白茅岭之狼一夜》中的老狱警,曾经是上海滩的传奇人物,时移世易,他被放逐到白茅岭这个荒僻之地。雪夜追凶,他以一人之力威慑狼群,不仅查明大块头犯人的死亡真相,也救回了被狼群虏走的男孩。“二十多头狼,四面包围,八面埋伏,最后注视着他离开。狼群猛烈呼吸,一对对湿润的鼻孔,向雪空喷着热气,嗅着并记住他的气味。他继续走,它们一动不动,连对峙都算不上。”在人性萎靡的当下,蔡骏却写出了令人肃然起敬的大写的人。即使深陷糟糕的环境,但凭着那股强悍的生命力和自由意志,他们就绝不会被环境所毁灭。这种既接受宿命又毫不放弃的精神是《最漫长的那一夜》中主人公的精神标签。

  在这个欲望和生命力日益稀薄的年代,有多少人,是在一种混沌的黑暗中,靠着隐忍和自我安慰终其一生。他们的欲望就像烟火,瞬间涨开,但又转瞬熄灭,只剩冰冷的灰烬。当你在黑暗中度过最漫长的那一夜,或许你需要做的就是静观内心,等待神祗降临,看到你生命中的光。

  毫无疑问,蔡骏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在《最漫长的那一夜》系列,他完美地阐释了什么叫悬疑即生活。生活中许多看似寻常的事,细思之下都是一场悬疑恐怖大戏,蔡骏真是最懂个中三味的作家。

  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悬疑剧,足够复杂,不知什么时候会柳暗花明,真相揭晓,只能凭着一股劲儿摸索着向前走。而人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自保,或谋利,或报复,人为地制造出种种悬疑。《老闺蜜的秘密一夜》中,假扮成医生的精神病人,一句并无任何根据的质问却勾出四闺蜜之间的故事。《白茅岭之狼一夜》中,年轻犯人为复仇,设计杀死大块头,并伪造现场,制造狼杀人的假象。

  关于悬疑和现实的关系,蔡骏有清晰的认识:“跟悬疑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故事我觉得更有力量。那么这种力量是一把匕首,悬疑是文学的一把匕首,暗合了鲁迅先生所说的投枪与匕首,与这个社会结合。”

  在《最漫长的那一夜》第二季新书发布现场,金宇澄评价蔡骏的小说:“看似传统,实则变化多样,是上海作家中把纯文学与流行文学结合得最好的一个。”这一评价非常准确。能把严肃沉重的历史和现实放在悬疑小说的框架里,而且写得这么好看,且小说自身的厚重感和丰富程度丝毫没有受损,两者相得益彰。蔡骏的小说已经不能以简单以“悬疑”二字概况了。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读后感(七):《长寿公园的凡·高与卡门一夜》——卡门对性,为何如此随便?

  这个故事,读后,我就在想,为什么卡门是这样一个在男女关系上如此随便的人,还有这个爱画画的男孩子,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会随便杀人的人。

  没有什么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变成现在的样子,一定是有原因的,可是这些,作者没有很明显的写出来告诉大家。

  卡门只在七岁时见过父亲,后来父亲到底在哪里,众说纷纭。而卡门的母亲在开一发廊,和卡门之间的故事,蔡骏也没有写很多。卡门如果不喜欢高凡,就不会和他一起出去玩,可是她后来却跟着高凡最喜欢的美术老师跑了,还和老师发生了关系,如果不喜欢这个老师,应该不会离开吧,也不会和老师发生关系吧。可是当高凡一路追来,最后杀死了正在和卡门野合的老师时,卡门竟没有一个正常人该有的反应,她只是把正在流血的老师,从自己的身体上推下去。

  后来当他们彼此重逢,卡门的种种的表现都可以看得出来,高凡在她心里还是和别的男人不同。可是这种不同,并没有使她放弃继续和别的男人随意的在一起。

  卡门被高凡杀死,美术老师被高凡杀死,往前推,理发店的那场大火,烧死了卡门的母亲,还有理发店雇的三个女孩子和两位客人,可是大火烧尽后,天蒙蒙两,为什么高凡就知道去那里喊卡门,而卡门真的出现了。穿着睡裙,嘴角挂着微笑。这是巧合吗?

  未必吧。这场大火或许就是高凡为了卡门而放的。这样一个理发店,真的只是做简单的理发工作吗?那一开始提到的暧昧的灯光是怎么回事?年纪轻轻的卡门却和同龄的女生不同,穿高跟鞋,不止打扮成熟,这个女孩子在初中时被高凡喜欢,也是因为一身的气质,而那种气质,不该是一个初中女孩子该有的气质,太成熟。

  只有经历过太多事情的成熟女人,才有可能是那个样子,一个小小年纪的女生,正常情况下,不该是这种气质。所以说,卡门的生活经历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她和其他生活在正常环境下的孩子不同。

  高凡去找卡门,他是去哪里找呢?是卡门的家吗?不是,是那个发廊。

  说明卡门没有可以住的屋子,只能和妈妈住在发廊。这样的发廊,又做生意,又住人,放学后的卡门,晚上回家,会看到什么呢。发廊的小妹叫高凡进去,高凡为什么不进去呢。

  这种腼腆和凡作为一个小男生的性格有关,但和这个发廊的环境有没有关系呢。一个对性这么随便的女孩子,到底经历过什么,才会这样对待身边爱自己男人。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读后感(八):闷炉里的灰烬

  得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正趴在从南至北的列车上,车厢里很闷热,只有开动时才从上空飘来一丝冷空气。

  我拿出书,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翻过去。

  这些故事本来应该距离我们很远,听上去甚至有些荒诞离奇,比如蜡像与人的情感,即死物与活物之间的生死相依,比如人体某一处器官产生了变异,比如自称是神的老人化为天鹅翱翔在空中,比如活人驱使着十二个死人不远万里只为叶落归根,又比如不同时空的种种经历等等等等;但同时,这些故事又距离我们那么地近,如同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半真半假地讲述着他前半生的经历,他能清楚地记起那一处场景,记起对方临死前的一瞬间,记起当时的气味以及明暗光线,殊不知那些人、那些事通通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狭长的火车车厢里,你不知道哪一个人曾经经历过曲折离奇的夜晚,你更不知道谁正在经历着。

  这就是最漫长一夜故事,包含了三分真七分假,将真相全部掩藏在白日里的星辰中,只有坠落的一瞬间才会露出一丝丝端倪。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其平实,故事情节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戏剧般夸张的对白,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更没有畅快淋漓的江湖恩怨,就像一块闷炉里的灰烬,你瞧着它的色彩,感受着它的温度,揣测它的前世,探知真假缘由。

  书上说:“而在这列车之后,跟着一群老头老太,沿着漫长的铁轨,排开绵延不绝的队列,仿佛天上的银河。每个人都平举双臂,以三千公里的时速,双腿飞跃着前进。

  在回家的路上。”

  卧铺车厢里的灯突然灭了,我看了一下表,已经到十点熄灯的时间。外面漆黑一团,在广袤无垠的田野里忽然闪过许多流星一般的微弱红点,像是火,又像是光,像是一群老头老太举着大红灯笼,在回家的路上。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读后感(九):对于最漫长的那一夜,我都看到了些什么。

  文/左康

  看完此书,我想到了冯巩在2010年春晚的相声《不能让他走》。他尝试把网络流行语引入作品当中,为了更加亲民。效果如何我不清楚,反正之后就没这么玩了。

  而在小说中引入流行语,常见于网络小说,一般作者的态度应该是审慎,慎之又慎。

  严肃作家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中写到:“我在写作《兄弟》时,曾经对流行语的选择犹豫不决……二十多年的写作让我深知叙述是什么,如果小心翼翼地少量使用流行语,那么流行语在叙述里的效果就会像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一样,与其这样,还不如大规模地使用流行语,这叫虱子多了不怕咬。”

  显然,作者践行了余华的观点。

  按照书中的体例,我一个一个故事都说一点感受。

  第20夜的故事,是个很沉重的题目,可惜最后没有力度,完成度太低。第一人称的优点是代入性较强,但缺点是有些地方得借他人之口。作者在文末直接解密,多少有点遗憾。

  第21夜的故事,比较完整,设计比较机巧,但是在最后几页,感觉作者在赶车。那么迅速地泼洒而出,有画蛇添足之嫌,这些都不是最致命的,致命的是太狗血。白雪前后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看到一个一米八的男孩就跟他走了。才第一次见面,难道爱情敌不过身高吗?作者很想讲好一个故事,可惜表现出的是很无力。最成功的可能是主人公的同学肖皑,取名多少用了点心,皑皑白雪,脑洞开得不错,白雪就是白雪公主。要是能写成现代版的白雪公主的故事也不错。

  从这个故事开始就可以很清晰地洞察到作者的写作意图,讲网络流行语引流进文本,来使故事更有说服力,更加接地气。

  我有个偏见,不懂幽默却去幽默,读者不会发笑,反而会很尴尬。是笑呢还是不笑呢。

  第22夜的故事,和前一夜的故事想做的努力一样,出现了作者自己的真名,企图让读者认为这就是真实的故事。关于这一点,作者在后记中提到了:“大约2006年,有个朋友告诉我,说在我不同的小说里都出现过叶萧、小枝、春雨,当然还有我自己,正好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人物再现的手法。我对于文学理论并不是很懂,我只是想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依然是第一人称,这是作者的习惯,为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除此之外,这个故事设计精巧,准确地把握住了读者的心里,胃口吊足了,才在末尾给出答案。就像我读了好几页,正烦闷之际,只见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23夜的故事,主人公是梵高的现代版,一个欣赏他的少女,为了他的画作能卖出去把自己的肉体出卖了,最后被一个杀手杀害。仍然是到最后一刻才解密,之前的种种纠结在那刻都得到了了结,情绪也得到了释放。以梵高开始,以梵高结束。文中的隐喻相当明显,人物的对应关系也很清晰,“旧瓶装新酒”,写出了新意。这样的故事还会继续发生着,在每个时代。

  第24夜的故事,虚拟与现实的相互穿插,加上《悲惨世界》式的对话,既古典又现代,把一个失足少女的悲伤故事剖开展现,破碎的家庭,没有温暖的气息,通读下来,让人寒意陡生。

  第25夜的故事,讲述了黄片审查员萨德伯爵之死,萨德伯爵对黄片有自己的认识,且有很久远的阅片历史,然后得到了审片的工作。但他却陷入了对电影的审美,不可自拔,以至于被构陷,被辞职,被自杀,这一切的荒谬在于人们的不理解,正是价值观的冲突,使得主人公成为牺牲品。又是一出引古喻今的好戏,从中可见作者的阅读,观察与思考。

  第26夜的故事,用了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故事模型,人物都换成了中国的影视人物,老头对杨丽坤的爱恋,至老不渝,感人肺腑。从结尾“老头和阿诗玛融为一体”,看得出作者很喜欢喜剧,文中人物的对话也充满欢乐气氛。

  第27夜的故事,荒诞不羁中却透露着作者对生死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尸体们未必不能归乡。中国最后一个赶尸人驱尸归家,世界变成了丧尸的世界,不再生儿育女,打破了生死交替的自然规律,通过这样的历程和混乱反映了作者的主张,生命无常,顺其自然。

  第28夜的故事,一个关于珍惜当下的穿越故事,作者巧妙地安排了未来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的对话,来提醒自己甚至说是提醒读者不要错过爱人,场景描写既魔幻又虚实相生,感人至深。

  第29夜的故事,用熟悉的场景,建构成一个荒诞的故事,一起奸杀案,当事女孩凭借朋友圈劫后余生,主题凸显。在聊天的过程中又不动声色地描绘各种人的点点滴滴。让死人说话就是揭露人的真实,而这部分真实,是活着的人所忽略的。这个故事出发点很轻巧,构思精致。

  第30夜的故事,亦幻亦真,不刻意代入,却又让人不自觉地代入进去。看到最后,仿佛感觉“他”就是神,飞翔在天空中。故事以印度老爹的身份线索来推动,虽说是单线,但是流畅自然。

  第31夜的故事,弱化了故事情节,用口语化的态度来讲故事。一件简单的事娓娓道来,包装有对未知的思考。

  第32夜的故事,很精彩的一个故事。用了五个假设,最后才道出实情。原来年轻夫妻扼杀了一个生命,艾米莉还没出生就已经死亡了。假如生了下来,她的人生有多种情况,而这些都不存在了。前面四段貌似多余,其实是为了铺张造势。

  第33夜的故事,表达了对科技发展的畅想,VR设备可以让我们回忆起过去,但可惜的是,过去是我们永远也回不去的过去。充满了对科技对生活的影响的思考,这让我想起了英剧《黑镜》里各种“意想之外,情理之中”的故事。

  说了这么多,对于最漫长的那一夜,我想我是客观的。它们的每一夜故事,都写出了一种人生的形态。我们从中看到他人,也看到了自己。但愿你在最漫长的那一夜,能够看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光芒。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读后感(十):命运各异,似懂非懂

  悬疑,我简单的理解为一个侦探或者警察在破解一个又一个错综复杂的案件,亦或是一个心理变态的人在做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却又毛骨悚然的事情,留给被害人甚至是旁观者心理阴影。有时候一些悬疑类的书籍似乎只是让人害怕或者给人一种恐怖之后的快感,其实没有任何意义。但是这本书不能简单地说是悬疑,它包含太多的东西,就像书面上的那句话“命运如茧,将你我牢牢缠裹。”这句话的背后并不是十分纠结和复杂的故事,也不是像电视剧那样设计很多巧合,很多曲折。当你一个一个故事读完之后,你会发现经历了一场很奇怪的体验,没有想象中的恐怖情节,没有作者刻意的营造的恐怖气氛,只是简单地14个故事,只不过它并不平凡。

  《最漫长的那一夜第2季》主要讲述了独立的14个故事,每个故事并不长但是很精彩很吸引人,作者在简短的故事中讲述着他想表达的一切:社会、人性、道德等等。我平时是一个读书很快的人,但是读这本书却不自觉的去认真的、仔细的读着每一个句子,慢慢探究着,深怕错过某个细节,就会与真相擦肩而过,陷入困惑。同时,你会觉得每个故事的主人公都在等待着某种救赎,或者某种提点,或者你感觉你看懂了一切又好像什么都不懂。

  “白茅岭之狼一夜”,是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读完第一遍之后有太多疑问,比如老侦探给囚犯讲了什么?囚犯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心里在想什么,他是不是放下心里的某些沉重的东西,是不是安心了?老侦探的后半生为什么会那样?于是又从头开始读,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渐渐懂得作者其实给了答案。故事折射了很多,比如人与动物之间的生存法则,人与人之间的生存法则,甚至是一个人与自己之间的生存法则。或许你会发现更多的东西,你会有更多的疑问,你可能会感叹极度愤怒和伤心的狼吼,也可能会感动于囚犯在无意间找到狼窝里的小孩后的眼泪、、、、、、 读完之后会感觉有很多为什么但其实又真的问不出来,会思考会发问,但是就是不会觉得故事的结局不合理或者不公平。

  “宛如昨日”,一个可以让你重现曾经遗忘的记忆或者可以让你在记忆中改变一些事情的科学研究成果。参与实验的人可以重现被遗忘的记忆或者曾被自己忽略的细节,仿佛身临其境,但是当他们试图想要在记忆中抓住曾经失去的或者扭转命运的时候就会被困在里面,仿佛是一个漫长的梦,但是却找不到回到现实的出口,最后才发现自己其实已经被改变但是记忆还是记忆。究竟是记忆试图抓住我们,还是我舍不得抛开过去的羁绊?是我们有太多放不下才迷失自己还是有太多想要的才弄丢拥有的?

  故事读完了,但是思考没有停止,看完这本书似乎是一次灵魂层面上的交流或者游走在灵魂之间的寻找。与每一个故事的对话就是一次寻找,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问题的答案,甚至是寻找一个让自己解脱的出口。我试图想把14个故事大致的分成几类,以便我更好的表达我的观点,比如纯情和悲情。但是每个故事都包含太多的东西,不同人的会看到不一样的故事,你会感叹主人公的悲惨也会为故事中的温情所感动,你会赞同作者所说的“人间喜剧,悲惨世界”,有些人把自己的生活弄成了悲惨世界,有些人把悲惨世界改变为人间喜剧。

  第一次接触蔡骏老师的作品,不得不说已经被深深吸引,想要去了解他的更多的作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