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永恒的时光之旅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永恒的时光之旅读后感10篇

2018-05-11 20: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永恒的时光之旅读后感10篇

  《永恒时光之旅》是一本由[日] 星野道夫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22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恒的时光之旅》读后感(一):永恒的人生

  出于对极地风景热爱生长于日本的星野道夫,只身一人去了阿拉斯加。20多年来,星野道夫用他的镜头记录下了阿拉斯加的极地风景,山脉河流、冰川、动物都成为了他镜头下的主角,这些摄影作品无一不在安静诉说自然伟大

  细细地翻阅,以前不曾熟悉的动物,都一一记住了名字,驯鹿、松鼠、灰狼、白大角羊、座头鲸,这些可爱的动物是极地的真正主人生活极端气候下的这些动物们,它们的生命是如此的坚强脆弱,正是这种生存的真实感,令每一幅作品都显得异常珍贵

  生活在极地的居民,让这片寒冷土地充满了温暖。那些长寿的老人们,在经历了岁月洗礼后,如同村落的守护神,守得这一方净土神秘圣洁

  阿拉斯加的夏季实在短暂,而所有的生命在这个季节奋力的生长。枫叶在一天之内变红,然后凋零。那些最可爱的花儿,都在夏季绚烂绽放着。星野道夫的镜头下,精准地捕捉到了所有缤纷色彩

  原始森林图腾柱,渡鸦的神话,让人类历史越加扑朔迷离。星野道夫与北方印第安部落和爱斯基摩人的长老们之间的对话,虽然并未触及到神话故事真相,但其中所隐匿的力量神圣气势,令人难忘

  掩卷闭目,每一幅作品都像在讲述一个故事,略过眼前。而作品的背后,是星野道夫对自然生命的敬畏喜爱,这种情感驱动着他忍受了一切严苛气候条件不适狂热地去追逐极地各种生命形态。他的这种勇气,不断地感染着我,原来热爱一件事情,就是毫不顾忌的去奔赴它。星野道夫没有常人犹豫和徘徊,就这么毅然决然的去了那片辽阔原野。我想,这就是滚动在他血液里的坚定吧!

  《永恒的时光之旅》读后感(二):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

  星野道夫是谁?

  在看过这本书之前,我完全不曾知道有这样一个日本摄影家,对摄影的浅薄认识不足以让我了解这位英年早逝大师——我想称他为大师绝不为过.当我跟随星野一起探访阿拉斯加的冰原,河流,部落和无人荒野时,就不得不对神奇的自然肃然起敬.照片忠实记录了阿拉斯加广袤大地上的动物迁徙和季节变迁,以及生物的繁衍生息,用星野的话来说,是北极自然的力量在维持着这个脆弱的平衡,任何人都无法创造出来.

  星野不是一位普通的摄影家,他对极地自然有着深深向往,所以选择人迹罕至的北极作为拍摄地并且一呆就是二十年.从他二十一岁第一次来到这里和爱斯基摩人共同居住,之后的二十年他的心再也未曾离开.在星野眼里,北极冰原或许是地球上最后的净土,在这里他所看到的场景和一千乃至一万年前都没有差别,时光仿佛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追溯的痕迹.书中星野多次提到死去的动物们,他的镜头也曾对准荒原上的驯鹿骸骨,他说这些动物由这片土地诞生,最后也回归这里.当骨头最终湮灭,就等于完成了生命的一个轮回,而自然就是在无数个这样的轮回中前进.

  从阿拉斯加到西伯利亚,星野的足迹遍布前人不曾到达之地,很遗憾永远的留在了西伯利亚,再也无法创造新的作品.但我觉得以他的想法,这也许算是个不差的归宿,毕竟他将半生奉献给了北极的自然,在这里离去就好像完成了属于自己的轮回,他也能永远地望着这片亘古不变的土地.

  《永恒的时光之旅》读后感(三):人与自然的关系

  能在五月遇到这样一本书是格外的幸运。看过很多游记,见过很多疯狂的人,也幻想过自己有一天可以和他们一样,背上背包,带上相机义无反顾地去远方追逐着什么。看这本书之前,我只知道阿拉斯加是极北之地,不知北美驯鹿的迁徙之谜,不知北美灰熊的王者之誉,不知爱斯基摩人与自然紧密相依的生活方式,甚至到现在才知道原来平日里能吃到的蓝莓和蔓越莓竟是生长在这样酷寒地带!星野先生所写的每一篇故事都非常简练,他用一张张精美绝伦的照片填充了文字之外的空间。起初我认为他的行为太疯狂,但是慢慢地看这本书,我终于能理解为何他离不开这片神奇的大陆。在大自然的运转规律中看清人这种生物所在位置,看清生与死,看清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人之为人是极为重要的。星野先生的不幸罹难让我倍感惋惜,愿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先生的这份杰作

  《永恒的时光之旅》读后感(四):直抵灵魂感动

  无意中发现了这本书。在众多以浓艳的色彩作封面响亮语句书名的摄影类书籍当中,它的平静温和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书的开篇,是本书作者星野道夫写给希什马廖夫村村长的一封信,那时二十岁的他想到阿拉斯加旅行。第二年夏天,星野道夫踏上旅程,从此结下与阿拉斯加的不解之缘,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他追寻着北美驯鹿的迁徙,追寻着人与自然的联系,追寻着渡鸦的传说。他的镜头下,有辽阔的高山河流,壮美的日出日落,形态各异的驯鹿、灰熊、地松鼠,还有眼神深邃的爱斯基摩人。

  看电影《夜孔雀》时,对影片出现的成都有一丝惊讶——与我平日里看到的不太一样,然后才发觉,导演在镜头里倾诉了太多对于成都的深情,才使得这份美感如此别致动人。在《永恒的时光之旅》中,我常常感受到星野想要表达的对阿拉斯加的情感。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动物,他都满怀爱和尊敬,以至于每一张照片都生动得满载着灵魂的光辉。星野写道:“这种无法通过言语解释的力量,总是让我想全力以赴。”

  星野在原始森林中寻找图腾柱时有一段小插曲有意思。他发现“一根用来葬人的图腾柱”上面“竟然还长出一棵大树树根贯穿图腾柱深入地面”,随后他联系海达族人的习俗“将图腾柱的顶端挖空,将死去的族人葬在里面”,推测是鱼鳞云杉的种子偶然掉落在图腾柱里吸收人的养分而长成了大树,从而又支撑着图腾柱屹立不倒。更有意思的是,天下霸唱的《鬼吹灯》里也有类似描述:胡八一前往献王墓的路上发现一株老榕树,老榕树作为陪陵安葬着一位大祭司,除此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也丧命于此,全都成为了老榕树赖以生存的养分。

  星野常常提及时间流逝。阿拉斯加这片净土,总能让他产生置身于远古时代错觉,北美驯鹿年复一年的迁徙,与数万年前别无二致。“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与一千年前,不,是与一万年前一模一样世界。”“无数次的相遇离别,都徒留无限感慨。每当细数这样的经历,仿佛更能体悟如蜉蝣般短暂的人生。”关于生死,他也写下了许多思考和探讨,包括“波涛不惊的死亡”,回想起逝世的运输机驾驶员时,他写:“罗杰热爱这片土地,也将自己的生命奉献于此。我们都是爱上某个风景,怀抱独特心情,有时必须赌上自己的人生才能完成梦想的人。”这话精准得仿佛来自未来先知——1996年,星野在拍摄棕熊时遭到棕熊攻击,不幸罹难,年仅43岁。书中,他好几次心有余悸地写下危险时刻,大多数与熊有关,甚至在最后的日记里他还记录了一头熊的出现。

  他有时会提及二十一世纪,有期盼,有怅惘;有时他会标注出时间,简单的几个数字一下子就会把我从他的极北世界中拉回现实,不舍又痛心感叹:他的生命只剩最后三年了。

  附录中,亲友提起他的死亡时,字里行间哀而不伤,饱含对星野的爱与怀念。最后的年谱里,他二十岁独自远赴阿拉斯加追寻梦想时稍显稚嫩脸庞在四十岁时已经饱经沧桑,眼神却是从未改变的坚定而柔和。他为人与自然的艺术理想而奉献了生命,可以说是虽九死其犹未悔,但不知道他会不会有一丝遗憾呢?毕竟他还一直惦记着渡鸦传说啊。

  年谱翻到1996年,我以为会就此停留,没想到还在继续。1997年至2012年的部分,是星野的摄影作品出版、展览情况。他的生命终止于1996年,然而二十年过去了,他的作品仍然携着他的灵魂,继续讲述着他独一无二的生命。

  临走前大家一起吃饭时,我向所有族人致上诚挚的谢意。我说:“I respect your way of life。”【对于你们的生活方式,我感到万分敬佩】没想到他们回答我:“这是我们唯一知道的生活方式。”

  ——星野道夫

  文/木棉同学

  《永恒的时光之旅》读后感(五):另外一个维度的世界

  每个人拥有两种不可取代的大自然,一种是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共生共存的自然风景,可能平凡无奇的小河,一小片森林,也可能是随着微风摇摆,生长于路边的小草;另一种可能是我们从未造访过,位于遥远国度自然环境。我们知道它就在那里,它的存在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摘自 第31页/北美驯鹿之旅 /《在阿拉斯加生活》/大阪早报 / 1966年 6月 6日(我很奇怪这年星野道夫才14岁,怎么摆进了这本书?)

  Anyway, 读到这里,脑洞才开始打开(抛去我的探索频道画面)。宇宙复杂性,世界的多元性,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在3维的世界里体验此时此刻风景,而星野用他的相机,用他的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另外一个世界的场景,勾勒冥冥中3维以外的世界存在。这个世界如此广博,又如此寂寞;如此荒芜,又如此生机盎然;如此宏伟,又如此脆弱...。这个世界,是我们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不会亲身踏足,甚至不会出现在梦中的世界。 她会是一个永恒的世界吗?好吧!至少让她定格在胶片与文字中。

  .S: 理想国的出品没得说,对的起读友这79块大洋,也对得起星野的努力

  《永恒的时光之旅》读后感(六):以生命认识生命

  与其说是时光之旅,不如说是真真正正的生命之旅。

  “我们都是爱上某个风景,怀抱着独特的心情,有时必须赌上自己的人生才能完成梦想的人”。17岁只身一人从日本去美加度过40天,19岁看到一张阿拉斯加的航拍照片,20岁写信给爱斯基摩村落,自此踏上这一段永恒的旅程,直至“当人生将走至终点,我希望我的生命能结束在阿拉斯加。”

  带着对极地的风景、动物和人的热爱和执着便只身来到这片极北之地,我想做得到的人还是有的。生于斯而死于斯的固然有爱斯基摩人等族人,对极致美景充满热爱而来到阿拉斯加旅行甚至短居固然也有,但像星野道夫这样的,应该是极少极少的。但即使对于星野道夫而言,让他踏上这片土地应该也是从风景和动物开始的。

  正如星野道夫所说:“生长在阿拉斯加的各种生命形态,都在严苛的自然条件中努力求生,就是这种坚韧不拔态度深深吸引了我。坚强与脆弱兼容并蓄,令人一刻都无法放松的自然环境充满魅力”。

  所以,书中有一大半的篇幅,也是星野道夫40岁之前,描绘了他用生命观察到的阿拉斯加的春夏秋冬景色很美,动物很萌很萌,如果书能不散我想那该是极好的,散架的书还是很影响观感的。

  极地的生活,其实也是很矛盾的。肢解动物的场面很血腥,但跟我们吃猪牛羊似乎又没什么不同……他们还需要一番搏斗,一番适者生存

  但真正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星野道夫开始去寻找图腾和渡鸦神话,即便语言障碍,也愿意用心感知。从热爱事物到热爱文化,最后不惜用生命去深究它,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才好像看到了这个追随着梦想奔跑的人,骨子里对这片极地的热爱,即便化为这片极地的一粒尘土无怨无悔感情。我是不相信,这样的某种程度而言的外来人口会有多少。摄影家今森光彦说“依循大自然运行道理的爱斯基摩人尊重生命,却也必须捕杀动物维持自己的生命,所以当自己走完人生旅程时,就让身体回归尘土、滋养大地。北极圈的广阔原野有一座巨大齿轮,生命在夹缝间流转。从这夹缝中找出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联,就是星野兄最想做的事情。”

  而我对生活环境之外的人事物或是当地文化的喜爱,都是浅尝辄止,我就是一介俗人,我连1/5个星野道夫都做不到。阿拉斯加所彰显的生命力,是与极端气候抗争的,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生命力;我所喜爱的生命力,是细水长流的,孕育万物的生命力。书中所描绘的所展现的极致的爱我可以崇拜可以理解可以向往,但我更爱我原本所爱的。

  小笔记

  1、白人开垦美国是一部灰熊的虐杀史,阿拉斯加已成为灰熊目前生存的最后一块净土。

  2、雄驼鹿吸引雌驼鹿用的是尿液……

  3、竖琴海豹真的萌翻了~

  4、北极熊只吃海豹的脂肪,不吃肉。北极狐看准了这一点,一直跟在北极熊后面,捡拾剩下的食物

  5、其实在极地,除了动物,还有别的吃的么?

  6、屠杀后会把鲸鱼下巴推入海里,“明年还要回来喔”,是因为认为鲸鱼的下巴骨是有灵魂的。

  7、北极国印第安人有一句古老谚语:没有人能掌握风与北美驯鹿的行踪。

  8、星野道夫的朋友说,星野几乎不说听来的故事,只谈自己的故事。(这也是因为自己的生命本来就非常丰盈吧。)

  《永恒的时光之旅》读后感(七):在远方生活 | 读书随笔:星野道夫《永恒的时光之旅》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触动人心的书了。

  虽然有很多人把高晓松这句话作为座右铭: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每个人的“远方”,却是截然不同的存在。

  有些人的远方,是用来抵达的。而有些人的远方,只是用来想象的。也有些人的远方,是用来逃避当下的。还有些人的远方,是用来晒朋友圈的。

  只有极少数人,远方是用来生活的。对这些人来说,眼下即是远方。星野道夫便是其中之一。

01

  星野道夫是日本国宝级摄影师和旅行作家,二十多岁时,他只身前往阿拉斯加追寻极地风景,之后旅居阿拉斯加二十年,拍摄冰河、极光、驯鹿、棕熊等大量生态作品,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了这片极北之地上,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1996年,43岁的星野道夫在俄国堪察加半岛拍摄时,不幸遭遇棕熊袭击身亡。《永恒的时光之旅》这本书收录了星野道夫生前未公开的摄影作品,以及西伯利亚绝笔日记。这本书在豆瓣评分9.1,是豆瓣2016年度艺术类榜单第一位。

02

  书中提到星野道夫和阿拉斯加的机缘颇为戏剧化。大学时星野在古书店偶然看到一本阿拉斯加摄影集,便深深的被吸引了。影集中有一张爱斯基摩小村落的航拍照片,标注是希什马廖夫村,他给村长寄了一封请求拜访的信。希望能亲自去看一看,居住在世界尽头的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一封没有详细地址,没有收信人姓名的信,信中村长(Mayor)这个词还是刚从英文字典中查的,能够送达的希望渺茫。星野道夫自己也没想到,在半年后,他真的收到了村长的回信。去远方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

03

  在希什马廖夫村生活的三个月,影响了星野道夫的一生。

  十九岁的星野跟随当地人在北冰洋猎海豹、割驯鹿角,还有第一次见到熊、和太阳永不落下的极昼。这些体验为星野之后重回这片冻原埋下了伏笔。

  大学毕业后,星野做了两年动物摄影师助理,然后便重返念念不忘的阿拉斯加,一边在阿拉斯加大学攻读野生动物管理学专业,一边拍摄当地的自然景致和居民生活。

  之后的许多年里,星野道夫只身一人,沿着阿拉斯加的山脉旅行,在原始森林里扎帐篷,观察并记述着他所看到的一切。

04

  星野在阿拉斯加的照片和文字陆续在日本、西方国家的杂志上刊登,引导着人们思考现代文明对北极生态的影响。

(图:星野道夫镜头下的北美驯鹿)

  北美驯鹿是北极生态圈的核心,它们以地衣类植物主要食物来源。可是北极圈一带陆续开展大规模资源开发项目,环境破坏将影响地衣植物的生长,继而影响到驯鹿生存。星野担心,今后北美驯鹿会不会也像曾经遍布美洲大陆的水牛一样,有一天在地球上消失。

(图:星野道夫拍摄的跃出水面的鲸鱼)

  阿拉斯加的海洋物种丰富,由于当地政府的保护,除了爱斯基摩人以外任何人禁止捕猎。虽然躲过了滥捕的危机,沿海油田开发却对它们造成了更严重的冲击。开发时产生的噪音可能影响到听力敏锐的鲸鱼,随之而来的漏油问题也会危及到海豹等一系列海洋生物链的安全。

(图:阿拉斯加冬季的极光天幕)

  为了拍摄,星野曾在森林中过着长期的露营生活。晚上搭起帐篷,升起篝火。火焰摇曳,火堆啪啪作响中,内心平静的星野饮着热咖啡,写下当天的日记。

05

  除了观察阿拉斯加的自然生态,对当地人生活方式和文化的研究,在当时恐怕也没人像星野这般深入。

  比如关于爱斯基摩人的狩猎生活,书中有一段讲述星野跟随村民猎捕鲸鱼的经过。

  白令海的冰间水道上,爱斯基摩人划着皮舟,追赶正在迁徙途中的北太平洋露脊鲸。获胜的消息传回岸上,村民全员赶往捕捉鲸鱼的海域,合力将鲸鱼拉回。之后的仪式令人印象深刻,充分体现了爱斯基摩人取之于自然,敬畏自然的态度。

  捕鲸成功后,瞭望台上便传来古老的歌谣。一个老婆婆站到空无一人的冰丘上,面向大海缓慢地跳舞,据说是自古传下来的献给鲸鱼的感谢之舞。

  村民们围在鲸鱼的尸体旁,像疼爱孩子一样拍拍它的身体,开始祷告。鲸鱼逐渐被肢解,最后只剩下巨大的下颌骨。所有人聚在一起,将鲸鱼的下颌骨推进大海,齐声大喊:“明年还要回来喔!”

(图:鲸鱼的肋骨静伫在海边)

  星野还游历了许多古老荒岛,拜访各个印第安部落,倾听长老们讲述时间长河般的人生旅程,和关于渡鸦的神话传说,追溯阿拉斯加狩猎民族的起源。

  1993年,星野在加拿大北端的夏洛特皇后岛找到了先民的遗迹——仅存却早已腐朽的图腾柱。 木雕的图腾柱是一万多年前,印第安人的祖先所创造的文化。遗憾的是,木质会随着岁月逐渐腐朽消失。

(图:原始森林中古老的图腾柱)

  星野过世后,阿拉斯加为星野道夫设立了纪念图腾,永远纪念那个高洁的灵魂。

06

  星野道夫的照片通常给人一种平和、浪漫、宁静的感觉。但照片背后,却充满了疲惫和孤独,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大部分时候,星野一个人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长途跋涉,独自露营时几度险些遇到野生动物的袭击。

  在阿拉斯加南部的哈伯德冰河,星野和向导两个人遇到冰墙崩塌,海啸卷走了他们的船,只能在拼命保命后等待救援。之后救援的船到达,星野为了观察不断崩裂的冰河,仍决定独自留在岛上。

  小时候看动物世界,就非常敬佩那些能够跟拍出动物生存和迁徙的摄影师,为了一个镜头,他们可以在荒野中等待数月,远离舒适的都市生活,以自然为家。这种专注力和献身精神,恐怕是现在浮躁、焦虑的社会最缺少的吧。

07

  在这个时代,去远方已经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们可以随时毫不费力地让身体上路,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许多人热爱自然,向往远离都市的生活,但真正能够留在远方,将其变成生活本身的人不多。

  也许我们一生也没有办法如星野一般生活在远方。但是,也有人在当下的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远方。

  九十二岁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专注做寿司六十年,毕生追求创造完美寿司,他的那间只有10个座位的寿司小店,不就是他的远方?

  上海有一位“木痴”王震华师傅,放弃安逸的退休生活,日夜在一间城郊民房中,埋头钻研鲁班榫卯技艺。花5年时间,不用任何钉子和胶水,打造了全榫卯结构的天坛祈年殿微缩景观。他那间简陋的城郊民房,不正是他的远方?

  说到底,远方与空间位置无关,更无关世俗的评价。而是自己所热爱的,愿意持之以恒地投入,不计回报地付出的,我们各自心中的那片净土。

  平凡如我,文字的世界,又何尝不是我的远方?

书中一些有趣知识、难忘片段

  1、阿拉斯加丹奈利国家公园的游客中心,有一个警告地松鼠的告示牌,上面写着:

各位地松鼠们! ……你们若是继续吃人类给的食物,就会越来越胖、行动迟缓,总有一天会被金雕或熊吃掉……

  2、座头鲸猎食前,鲸群首领会先带领其他成员唱歌。然后采用一种吹泡泡的方法猎食:一群鲸同时吹出气泡,泡泡浮出在海面形成圆柱形的水墙,将猎物统统关在水墙里。

  3、把耳朵贴在白桦树干上,可以听见树根从大地吸取水分的声音。

  4、星野在西伯利亚拜访楚科奇族时,看到当地的孩子们和驯鹿、海鸥相处融洽,人们和大自然如此亲近,于是对当地人说:I respect your way of life.(对于你们的生活方式,我感到万分敬佩。)

  没想到他们的回答是:“这是我们唯一知道的生活方式。”

  (完)

  以上内容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第二人生SecondLife

  原文地址:在远方生活 | 读书随笔:星野道夫《永恒的时光之旅》

  第二人生SecondLife:关于读书和旅行,关于转变和成长。欢迎扫码关注~

微信号:SecondLife2017

  《永恒的时光之旅》读后感(八):星野道夫,短暂却璀璨

  星野道夫,19岁因为国家地理与阿拉斯加结缘,43岁,在阿拉斯加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部作品的魅力不在于记录了多少阿拉斯加的自然风光,而是在于传递出对于生命和价值的思考和衡量。最初对于阿拉斯加的了解是源于恋人的一个愿望,她很快就要踏上北美留学的旅程,我们一起计划了很多以后的生活,当然大部分都是关于旅行。其中之一就有阿拉斯加,我们对于阿拉斯加的了解是肤浅的,只知道阿拉斯加有传说中的北极极光。听起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虽然喜欢户外的我也对遥远的未来表示过怀疑,不过依然对这有些朝圣意味的阿拉斯加充满了期待和敬意。

  星野道夫的生命轨迹的确传奇。灵魂回归自然,身体归置尘土。很难想象在那个年代(1952-1996),日本的教育可以让人们有精力和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理想。衣食住行,财迷油盐这些即是大部分老百姓的平日生活。独自去一个陌生的国度生活足以需要勇气,而且还把自己的家安置在了一个原始的甚至蛮荒的阿拉斯加,跟爱斯基摩人为邻作伴,更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为了拍摄北美驯鹿的迁徙和轨迹,星野道夫的付出是巨大的,在拍摄很多珍贵的生命瞬间,好几次差点丧命,但在星野道夫的笔下却如此轻松。似乎他本人对于生命的理解使得他面对死亡有不一样的从容。星野道夫说人来源于自然,也终将归于尘土,这是万物于大自然的统一。41岁,星野道夫于星野直子结婚,两人一起定居在阿拉斯加,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也拥有常人不曾拥有的浪漫。后来道夫离世,妻子帮他整理了这部作品,并且发表。星野道夫的一身短暂却璀璨,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而拓展生命的宽度的最真实的写照吧。

  《永恒的时光之旅》读后感(九):一个人灵魂的欲望就是他命运的先知

  花了一下午的时间看完了星野道夫的野外摄影集《永恒的时光之旅》,该怎样度过人的一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道夫在极圈以北的的阿拉斯加找到了答案。

  说来奇怪,一直喜欢搜集和荒野有关的故事和电影,也许是感召到身体中隐藏着野性的呼唤本能,看过《荒野生存》、《走出荒野》、《追捕野蛮人》、《荒野猎人》...许许多多关于人和自然的故事,每每看完身体里的冒险因子就激涌到不行,大概是体内的雄性激素在作祟吧。

  道夫写他在拍摄逝者遗骨时,都会先双手合十祈祷一番以表敬重,不知道是不是在拍摄的过程中被摄去了太多灵魂(未开化的土著人认为拍照会摄走一个人的灵魂),道夫43岁便早早的离开了我们,很是令人惋惜,其实细细想来,道夫的独立人格从他十七岁第一次的自我追寻之旅中就已经开始(道夫十七岁的时候,用半工半学,家里资助的钱独行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旅程共计四十余天。)也许对他来说,生命在地球上的消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尘归尘,土归土。

  比起他在极恶环境下仍保有的生活勇气和热情,更令我感动的是道夫在追逐本性使然过程中作为旁观者静静记录自然的谦逊态度。通过道夫的文字和图片能感受到他性格中的平和与从容,或许是上帝不愿意再让道夫承受一丝一毫肉体上的磨砺,或许是造物之主不希望道夫把这片纯净的土地过度的曝露在众人眼中,不使这片流传着北美驯鹿之歌的“迷幻岛”被工业化的荒流裹挟着席卷带走,便取了他性命。种种的种种,必然中的偶然,皆是霍姆斯所言:一个人灵魂的欲望就是他命运的先知。

  星野道夫在日记上记录:不断更迭的季节,让我真实地感受到朝无尽远方逝去的时间直流,不禁惊叹大自然运行时分毫不差的精准度。年复一年,无数次的相遇别离,都徒留无限感慨。每当细数这样的经历,仿佛更能体悟蜉蝣般短暂的人生。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在这永恒的时光之旅。

  《永恒的时光之旅》读后感(十):在暧昧男基友床上看完这么超脱的书真的好么?

  星野道夫这个名字真是马克了很久很久在书单里,但是没有时间看。

  但问题是这样的,星野道夫本人的作品和传记真的很戳心窝窝,每一个对荒原有着念想的人大概都会被这样的经历所打动。不过这本书观感不直接的原因有二,一是由遗孀整理出版,与星野本人对书籍的把握感觉还是不一样;其二是由台湾译者翻译再由内地出版社出版,风味上面其实是有失特色的。

  书籍是对星野主要经历和主要拍摄内容的大致介绍,略有不得劲之感,可能需要再去找他自己的专题影集来看看。阅读时间不长,一晚足矣,留下最深印象的主题有两个:死亡与时间,无痕迹的自然与被烙印的人。

  【死亡与时间】:之所以不是死亡与生命,其实是一方面星野始终在讲述野生生命时刻面临着生死瞬间,然而却不像人类执着于这种生死带来长久的忧虑,那是一种极为超脱,回归于生命本身节奏的状态。另一方面是星野叙述的故事大多是在个体生命结束后(比如驯鹿和苔藓,鲸落与鲸骨),和自然之间的存在状态。生命这个词,在个体上表现得如此豁达,实在是太治愈蝇营狗苟的人类了;而在千万年的叙事诗里,感性的感受中生命和时间融为一物,自我消失了,万物同一。

  【无痕迹的自然与被烙印的人】:在宏大的荒野里,自然本身也会留下一些惊叹的场景,比如花海中的驯鹿白骨或是风暴中站立的北极熊。但是人类在举目望去干干净净荒野中留下的痕迹实在是太像神话中的神迹,比如海边朝天竖立的鲸骨群或者密林中残存的木图腾柱。星野在追寻海达族和渡鸦传说的时候,会联想到印第安人、毛利人或者台湾原住民,总的来说那是一种很久远的部族信仰体系。野性,让文明世界中的人其实不那么容易去触摸原始信仰的力量。宗教的世俗化已经很大程度上学会了安抚人心的技巧,可原始信仰会让人正视人自己在自然中的力量,会闻到血闻到花闻到雷电和山川。即使是星野拥有这么广博视野的人,在讲述到远古人类从白令海峡迁徙到美洲时,也不可避免的会提到或许有一支队伍是从日本渡海而去,因此留下了与印第安部族同样的图腾信仰。这种浪漫的推测当然并无不妥,只是会让我想到人们对于起源的执念,人们会带着自身所受的文化痕迹回溯过去。而沉默的自然其实毫无偏向。

  很好读的一本书,但好评是给题材的偏爱,书本身的采编和翻译应该还有更好的选择。恩,看完直接进入贤者时间了,┑( ̄Д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