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民主的不满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民主的不满的读后感10篇

2022-04-06 03: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民主的不满的读后感10篇

  《民主的不满》是一本由[美] 迈克尔·桑德尔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5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民主的不满》读后感(一):道德的浮标

  对于正确行为的定义,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对于利益的追求,更是多数人骨子里的渴望。为了更好地延续DNA,人们不会放过任何通向成功的捷径。

  但我们生活在法制社会,作为社会成员,少数人的行为可能影响到更多人类,对此,书中就真正明主展开了深刻探讨。

  书中多角度探讨公共哲学制定的历史背景,与代表人物。对现代人的想法进行深入剖析,用完整的理论阐述如何定义公正。

  曾读过《24个比利》,主人公真是存在,并且在当年因为“多重人格症”是否有罪引起社会上一片争议。实际上,从案件发生到审判结束,一直有人同情并支持比利,也有人恶意陷害甚至希望利用比利知名度提高身价。诸如此类的各种荒诞行为,却在当年真实上演。但是,法律终究是可进化的产物,人们也终于理解“多重人格症”那不可控的疯狂性。如今,想必很多人都了解并认同此类案例。但这种认知的改变缺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

  再比如,哥哥张国荣的离去,让无数人为之叹息。同性问题也一度刷屏着人们日常。

  没人想到,2015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以5票支持对4票反对通过了同性婚姻与异性婚姻平权的裁决。书中关于同性恋隐私性的话题也尘埃落定。截止现在,已有十几个国家承认同性恋的合法性,民众也多数接受此类公告,可见,公共哲学的存在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庞大的公众需求。

  反观国内,近些年由于网络的发达,很多法规无法适应过快的公众需求。譬如沸沸扬扬的南京彭宇案,已经让这个社会草木皆兵,“碰瓷”的出现,更是刷新着人们的道德底线。

  从本书中,我们能够了解公众心理,并看清人类关系里的规律,从而确保自己跟随大时代的发展而进步。

  《民主的不满》读后感(二):当共和主义遇上自由主义

  眼看着美国公共哲学在自由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桑德尔等一群人开始倡导复兴公民路线自由,复活公民共和主义理想。公民共和主义将重拾社会的良善,“公共生活应该表达道德理念以及形塑公民的道德品质”,个体的自由需要共同体的善作为基础与保护,自治的有序社会,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民主的不满》读后感(三):自由主义的误区

  本书来自于美国政治哲学家迈尔克•桑德尔,即那位在哈弗公开课上侃侃而谈“公正:该如何是好”的学者,原书早在1996年就在美国出版了,在中国也有两个版本,本书作为中信出版社16年的最新版,无论是排版和设计都很精美。

  本书其实在做一个论证: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如何才能达到一个黄金分割点,这并不单单是经济学或者政治学的理论,所以要建立完整的公民政治经济学才能全面的探寻民主的下一步发展。所以作者将结语归结为寻找一种公共哲学,这要求在卢梭、杰斐逊学说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

  本书成书于1996年,现在是这书的二十周年纪念了,书中对于自由主义盛行的坏处在之后的美国社会被一次次的印证,包括了经济上的次贷危机爆发,包括了美式自由民主所造成的911惨案。于是美国开始再次重视凯恩斯主义、开始关注公共安全而不是一味的纵容民主的肆意而为。可以说本书的很多理念是非常超前的。

  另外本书的很多理念很具参考意义,举一个例子:“从公民政治学的立场来看,自愿论的自由劳动观意味着追求降低了。”这里是在论证自愿论观念的局限性,它显然是把很多矛盾强行抑制下来,从而保证了表面的和谐,而并未从工资劳动的理念上去解决问题。简单说就是自由并不是劳动的意义,如何从秩序中获取最大劳动利益才是劳动的追求。

  本书一直给我们讲述着美国自由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涉及了很多理论,所以本书稍微有些晦涩难懂,需要读者慢慢理解,尤其是很多要带入当时的历史和年代背景去理解,而笔者也觉得自己还需要多读几次本书,才能更好的理解迈尔克先生的理念。

  《民主的不满》读后感(四):诸君,且看这些翻译

  一些句子,试着把动词和不加修饰语的宾语名词部分连起来读。

  23

  平等自由主义者需要但其自身的措辞又无法提供的是……

  23

  ……共同体或成员资格的强势观念将会挽救并确定共享的伦理要求……

  30

  ……被认为是一种政治正义观的自由主义,能否不违犯它所责难的诉诸整体性道德理想的做法而提出该主张。

  38

  40-41

  41

  但美国宪政的出现带来了对“权利的普遍的、固有的、不可取消性质的稳步上升的强调”。

  42

  一些人质疑根本大法如何能够由普通立法机构来制定,并寻找能够授予立宪所要求的更高权威的制定方法。

  46

  毕竟,新的联邦政府不会“由从不知晓我们习俗与观念以及与我们的利益和繁荣无关的外国人来掌管”。

  47-48

  ……反联邦党人支持个人权利的论据与对各州特权的关心密切相关,而且往往是来自这一关切。

  49

  尽管列举权利清单并不能实现反联邦党人的如下目标,即……

  没有人比麦迪逊更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

  一个扩展的共和国将“使得全体中的多数人产生侵犯其他公民权利的共同动机的可能性大为减少”……

  49-50

  第三,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将会保证没有哪个政府部门能够超越法律限制“而不受到其他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督和制约”。

  50

  ……“控制各州政策的内部变革以及多数利益对少数及个人权利的侵犯”。

  50-51

  51

  ……侵害了这些具体权利的任何政府都应该被解除权力,这是恰当的。

  我看不到任何理由反对在这些问题上实行双保险。

  ……没有什么能够比看到他们加入我刚刚提议的维护安全的做法中来更为真实的证据了……州政府与全民政府一样有攻击这些非常宝贵的权利的危险,因此也应该同样小心地防备。”

  码头的所有人声称该市为公共用途夺走他的财产又未做出公正的补偿,违反了第五条修正案。

  52

  ……但最高法院直到1965年还没有因为违反第一条修正案而推翻一项议会制定的法律。

  在内战之前,最高法院执行《权利法案》反对议会的法案只有一次。……它裁决德雷德•斯科特的主人的财产权胜过《密苏里协议》。

  54

  ……离开我们制度的精神与结构太远”。

  ……一种解释“将会把法院变成对各州的所有立法、对其公民的公民权利永久的审查员,具有诸如它认为州的立法与这些权利不一致而使之无效的权力”。

  迫在眼前的“不过是这个问题,即……

  55

  路易斯安那州的屠宰场垄断侵犯了这项权利,这位表示异议的法官主张,这是现在受到保障反对各州侵犯的权利。

  ……最高法院仔细审查了各州及联邦的法律是否遵守了对第十四条修正案的扩展性理解……

  56

  “签订一项与其生意相关的契约的一般权利是第十四条修正案保护的个人自由的一部分”,最高法院持有这样的观点。

  ……但“要支持契约自由与私人财产权利而同时不承认作为运用这些权利之必然结果的命运不平等也是合法的,这是不可能的”。

  ……洛克纳案的法院保护财产权利与契约自由,无论市场导致什么结果。

  57

  58

  以权利的名义把最高法院浇铸为“各州所有立法的永久监督者”这一宪政变迁,将比为其提供第一次表现的正统经济观念活得更长久。

  59

  他一再坚持,法律的智慧对他作为法官来说,不是做出判决……

  ……

  请问,我还有必要继续看下去吗?

  《民主的不满》读后感(五):当共和主义自由成为一种乡愁

  文明是否一直是在进步的?自由主义时代的个体有多大程度上是自由的?中立,是政治哲学的最佳立场吗?儒家的复兴适合今日之中国吗?——这些问题时常在我脑海中回荡。因此,当我遇上《民主的不满》一书时,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又好似迷雾中的航船遥望见远方的灯塔,如飞蛾扑火般吸吮着来自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关于公共哲学理念的阐释,仿佛身置探讨自由的学堂之上。 如今的人们,常常对概念或观念不假思索的全盘吸收,对于自由的真正意义也不例外。受到自由主义的影响,今人对于自由的理解往往等同于个体的独立与不受外部力量的干预。但弗洛姆在《逃避自由》一书中就曾清晰地指出,“由于人们之间的关系日益残酷和敌对,在心理上感到更多的孤独和不安,人们由于忍受不了这种随自由而来的孤独和寂寞,乃至患上精神病,由此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逃避这种社会的自由。”这种名义上的自由权利,由于人对于自我个体的无法掌控和常识教育的缺位,宁愿回归组织化的生活模式,反而成为无根的自由,演变成退无可退的自由焦虑。 迈克尔•桑德尔正是观察到时代焦虑的两大来源——自治的丧失与共同体的侵蚀,因此重新向故纸堆刨根问底,通过回顾美国民主的具体历程,追本溯源地深入挖掘传统共和主义自由的本质内涵,并对比介绍和论证当代自由主义的自由实践,来展示“暗含在我们实践与制度中的公共哲学”的理想与困境。 正如迈克尔•桑德尔在《公正》中指出的“共同善”的道德进路一般,共和主义的政治理论将自由定义为“分享一个能够控制自身命运的政治共同体的自治”——即书中提到的“公民自由观”。由于需要政治共同体掌控自身的命运,就需要公民充分认同这些共同体,并根据公共善的观念来思考和行动。这又促使共和主义政治以培育公民的德行、独立以及共同理解为核心目标。以“自由劳动”主题为例,共和主义自由认为,“自由劳动是在更可能培养让公民适合于自治的那些品质的情形下工作”,而非像今天习以为常的认为“为挣工资而劳动”那么理所当然。 美国的开国先贤们对于共和主义自由的追求与探寻,让我想起了亚里士多德时期的古希腊,人们也充满了对于建立理想国的种种论证,但如今,“自治”、“自由劳动”这些概念恐怕早已离我们远去。随着二战后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野心形成、经济体的不断庞大和全球化流动的日益加强,美国人为自由找到了新的理解方式——“我们的自由并不取决于作为公民掌控那些影响我们集体命运之力量的能力,而取决于我们作为人为自己选择价值和目的的能力”——即书中提到的“自愿论自由观”。到了20世纪下半叶,人们已完全从争论“如何在公民身上灌输德行,以便公民有能力自治”,转变为争论“什么权利会有助于人们选择自己的价值与目的”。 因此,今天我们所熟悉并深受影响的“悬置道德判断、保护公民权利、反对政府干预、政府在良善生活问题上仅保持中立态度、权利优先于善”等原则,成为了当代自由主义的公共哲学。在我看来,这种公共哲学更像是人们对于无法找到绝对真理的一种让步。由于政治共同体的自治目标,肩负着对于“共同善”的界定、对于德行的探讨和明确、对于塑造好公民的计划实施等重重难题的破解,令人望而却步,而保护个人自由选择的口号,则远远比保护良善生活的价值,来得易于被大众接受认同。更何况,这种观念也迎合人的内在渴望——尊重人们选择他们自己价值的自由并得到充分表达,哪怕迈克尔•桑德尔认为“人们只有参与政治生活中,实现良善生活这一城邦最终目的,才能够实现我们的本质,达到我们的最高目标”。 在全书的最后,迈克尔•桑德尔观察到今日之公共哲学——“从塑造公民的抱负让位于增加繁荣成功以及分配成果这些更加世俗的向往”,正存在着将人类导向自我迷失的穷途之中。表面上人们拥有对于宗教、言论、隐私等一系列权利的自由选择,可是却因缺乏核心价值观而陷入网络精神毒品与极端自由主义的幻梦之中,以他人之叙事替代自我之理解。这些现象,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都是对弗洛姆“逃避自由”观点的最好印证。 在如今这个时代,当传统的共和主义自由似乎已成为一种回不去的乡愁,立足当下的自由主义自由观更只不过像是一种与现实和人性的妥协,我们是否还有可能寻找到满足人类更高渴望的可能呢?迈克尔•桑德尔的《民主的不满》一书,不再也不可能提供给世人一种现成的全能回答,它更像是一本问题集和资料库,引导我们去思考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公共哲学。通读全书,我能够给出的答案是:拥有自由,不能只是为了免除各种观念与强制力量的约束,更需要培养独立性与判断力等自治的能力。这也许得等待人们在拥有了狭义的权利自由之后,并再次堕入基本价值迷失的深渊,才可能产生自我反思的动力并接受灵魂重塑的挑战,从而走向真正的自由实践。 文/卢育涛 2017.01.14

  《民主的不满》读后感(六):美国的民主——《民主的不满》有感

  提起民主,目前在国内和国外对这个词的定义不尽相同。在中国大陆,人的民主是保证公民的人身权和生命权,这是最基本的民主,当然这在西方等国家的眼中这样的民主其实质是专制,我在这里就不详谈了(非专业所长)。反观西方国家,以美国为首的国家一直就宣扬自己的民主政策,也可以看到美国公民在世界其他地方往往因为自己一个人出事而引发全美国的行动,不知道这样的民主机制到底是怎样的。美国的自由主义到底有什么特点,在法律与民主两者之间是如何博弈的。这本由迈克尔-桑德尔所著的《民主的不满》就在探讨美国在寻找的一种公共哲学。

  在这本书中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隐私权的论述。在本书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最开始的《权利法案》中是没有提到隐私权的,那么隐私权是如何得来的?在美国老的隐私权和新的隐私权有什么区别呢?新老隐私权是如何交替的?我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作者的思路,但是遗憾的是我还没有看明白,书中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需要具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才能够理解的,所以在此我也建议大家最好看一些相关的入门书籍之后再看本书,这样比较容易理解。

  不容置疑的是本书在论述美国民主方面是比较经典的,如果对此有兴趣的读者我建议可以准备一本慢慢研读。

  《民主的不满》读后感(七):桑德尔《民主的不满》

  桑德尔是著名的学术明星,是哈佛最著名的博士。他在哈佛开设的本科通识课程“正义”,成为哈佛三十年来最受欢迎的课程,已经有超过一万四千名学生选修了这样一门哲学课程。创下哈佛大学的历史记录。在网络中他的课堂也以录像的方式广为传播。可惜我不懂英语,看过一段,也没听明白。

  桑德尔来中国做过几次讲座,一次是在厦门,一次是在北大,每次都异常火热,好像明星的演唱会,上千个座位座无虚席。

  根据他开设的课程,出版的《公正》成为世界级畅销书,接着又出版了《金钱不能够买什么》,两本书我都非常喜欢。而这一本《民主的不满》其实在学术界更加著名,是他的代表作,只是因为更加学术化,而不太容易读懂。

  《民主的不满》很厚,很理论,看起来也很沉重,不过静下心来,发现,还是带着很多桑德尔的特点,那就是里面还是有不少的案例,虽然没有畅销书多,但是也是有的。通过这些案例让我们看起来就不那么枯燥了。

  比如有一个案例讲的是一个美国的学区骑术一个孩子和监护人,因为他们拒绝向美国国旗敬礼而被公立学校开除。儿童的父母称向国旗敬礼违反了他们的宗教信仰。案件一直上诉到最高法院,大法官们判定孩子违法,原因当然有很多,法律是培育公民集体认同的正当方式,等等,反正一般人也看不懂。可是三年以后又有一个案件与此类似,也上诉到最高法院,美国采用的是英美法系,是案例法,这个案例竟然推翻了原来的结果。最高法院扭转了方向,判定可以不向国旗敬礼。

  想要读懂桑德尔的这本书当然不容易,但是你一旦沉下心来去阅读,收获是非常大的。

  《民主的不满》读后感(八):审思叙事能力,追寻公民德行 -基于迈克尔.桑德尔著《民主的不满》

  审思叙事能力,追寻公民德行

  -基于迈克尔.桑德尔著《民主的不满》

  与其说是因为迈尔克.桑德尔在网易公开课的《公正》令他被多数中国学生熟知,还不如说因为他的《民主的不满》让我们理解美国政治。看似民主的美国,实际上也面临着民主的不满。这种不满并非自由主义所解决。民主自由是美国建国者一代的理想。培养和维持公民品德就成为美国重要的政治思想。《民主的不满》中迈克尔.桑德尔自己所写:我的目标是,把暗含在我们实践与制度中的公共哲学识别出来,并说明这一哲学中的紧张是如何展现在实践中的。关注隐含在公共生活中的理论,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诊断我们的政治境况。这样可能会揭示美国民主的困境,这一困境不仅表现在我们的理想与制度之间的鸿沟中,也存在于这些理想自身以及我们的公共生活所反映的自我形象中。

  民主的不满的核心在于控制力的丧失以及共同体的侵蚀。这是作者提出的强而有力的观点。现代经济生活组织起来的可怕规模,以及建构控制这种规模所必需的民主政治权威的难度,这都构成了让人难以畏缩的障碍。这种困难关联两种挑战,第一是设计能够治理全球经济的政治制度;第二是培养足以维持这些制度的公民认同,也就是为这些制度供应必需的道德权威。桑德尔做出了判断:能否回应这样的挑战,目前还不清楚。

  不得不提的是,鉴于以上的论述,桑德尔对于当代世界做出了判断,主要意思是:第一,当今世界,资本和商品、信息与图像、污染与人口,以前所未有的方便跨国界流动,政治必须采取跨国形式的治理。他指出,即使是欧洲共同体-超国家治理最成功的实验-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能培育起足以支持政治和经济整合机制的欧洲认同。第二,民族国家一度希望,将认同与自我统治联结起来。民族国家要求其公民的忠诚,因为它行使的主权表达了人们的集体认同。第三,正在塑造我们生活的全球媒体与市场引诱着我们走向超出边界与归属的世界。这个世界,存在着一种日益剧增的危险,也就是无论是就个人而言还是集体而言,我们都发现自己陷入碎片式、没有故事的处境。叙事能力的丧失将意味着人类主体性的最终丧失。因为没有叙事,过去和未来就没有延续性,因此就没有责任、没有共同作用统治我们自己的可能性。

  应对这样的场景,怎么办?桑德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政治制度落在后面,不适合大规模社会的生活。商业以及交通新的方式通过了熟悉的政治边界,在相距遥远的人们之间形成了互相依赖的网络。”简.亚当斯评论说“相互依赖的机械事实毫无意义”。桑德尔赞成亚当斯的观点。他指出这样的说法切合当今世界:把交通与相互依赖的网络转变成值得维护的公共生活,这是道德与政治事业,而非技术问题。桑德尔禁不住推测,提出一种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全球治理,并培养相应的全球感,也就是世界主义的公民身份。这种世界主义的公民身份的核心是要求超出民族的忠诚形式。康德主张把人作为独立他们特征的理性来尊重,并把道德与此联系起来;马克思则认为人作为族类的团结是最高的团结。桑德尔意蕴中赞美了启蒙哲学家孟德斯鸠关于世界主义伦理作为道德理想的表达。桑德尔也指出了试图以公民身份来挽救民主,要注意两个限度。第一是不能指望没有跨国政治制度而控制全球经济;第二是也不能指望没有培养更广泛的公民认同而维持这样的制度。

  卢梭把政治共同体想象为没有分化的整体,从而坚持公民应该坚持服从公益。托克维尔则强调了像乡镇这样介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政治体对共和主义政治的益处。社区的治理也成为了应对上述困境与培养公民认同的最好途径。杰斐逊提议将县划分为区,作为地方自治单位,区将允许直接的政治参与,力图确保每个公民在公共事务中发挥政治认同,实现民主自治。桑德尔指出,当今时代特有的公民德行是,有能力在加诸个人身上时而重叠时而冲突的义务之中找到出路,有能力与多重忠诚引发的紧张一起生活。桑德尔梳理了美国政治思考的方式,重视“德行”、“公民德行”。每种德行都有腐化或败坏形式。为了防止这种德行的腐化,桑德尔指出,现代的公民德行就在于复杂的自我认同结合在一起,很容易出现两种形式的腐化,第一是原教旨主义倾向。第二是,漂向不定型的、变化无常的,没有故事的自我,这种自我不能把各种串结的认同编织成连贯一致的整体。

  追寻叙事能力,挽救民主,要注意两个限度,并且要防止现代的公民德行的腐化。碎片式、没有故事的处境,人类叙事能力的丧失直接导致失去过去和未来链接的能力,没有了责任和共同作用。反抗漂向无故事的状态是桑德尔推崇的做法。

  《民主的不满》读后感(九):民主有何不满,我们为何阅读

  认识迈克尔·桑德尔这位国际知名政治理论家、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比较巧合,是因为前不久他的妻子琦库·阿达多和他共同出的一本童书《巴巴央和魔法星》。当时的感觉是这本书比较怪,和一般绘本不同,不太像给小孩子看的。

  当看过《导读手册》之后才明白,原来这是一个国际性的故事计划,旨在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困境和人际交往问题。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才注意到,作者琦库·阿达多的丈夫迈克尔•桑德尔的鼎鼎大名,以及他的《公正》一书和创下哈佛大学听众最多历史记录的课程《公正——该如何做是好?》等等。

  虽然在这本童书中迈克尔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了妻子之后,只通过精心设计《导读手册》来分享自己在儿童教育方面的理念和实践,但我们不难看出,一位始终把目光放在自由、民主、公正研究上的哲学政治家的学术追求与教育理想。于是,我决定读一读《民主的不满》(而迈克尔将书题献给妻子的做法也不得不让人感慨这对伉俪的深情)。

  《民主的不满》副标题为《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是迈克尔就当代美国现实中的民主——美国人据以生活的理论,和公共哲学中的民主的区别,进行的梳理和识别。迈克尔试图通过关注隐含在公共生活中的理论,来帮助诊断美国的政治境况,揭示民主的困境。因为这一困境不仅表现在美国人的理想与制度之间的鸿沟中,也存在于这些理想自身以及美国人的公共生活所反映的自我形象中。

  这样的描述听起来似乎有些复杂,毕竟属于专业领域的知识我们很少触及,更不要说又是关于高深的哲学、政治,乃至美国历史。不过,《民主的不满》最大的特点就是紧贴现实,例证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读者很好地理解作者想要阐述和表达的思想。

  虽然这并不一定可以为我们所用,但至少可以帮助我们去看清历史、认识现实,任何国家的自由、民主、公正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与政治前提,任何我们想要认同的理念和制度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越多的了解它,就可以越客观理性地做出判断,进而更好地去把握自身。

  阅读此书最大的感受就是,专业性强的书籍必然难以快速、愉悦地去翻阅。但一定程度的深度阅读,反而可以促进我们的思考、坚固我们的精神,深邃我们的思想。就迈克尔·桑德尔目前在美国的影响力来说,《民主的不满》还是相当值得一读的。专业人士可以当做很好的参考资料,非专业人士也可以适当翻阅了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练就一个“坚硬的下巴”,无论阅读还是实践,相信必会有所收获。

  《民主的不满》读后感(十):【笔记】民主也要受到约束,否则会偏离民主的初衷

  1p

  当代人习以为常的核心观念,在历史的思想传统中往往是是歧出的新路,于是其是否真的具有超越时空的合理性,也变得可疑起来。

  4p

  自治的丧失(loss of self-government)和共同体的侵蚀(erosion of community),一起界定了这个时代的焦虑。

  5p

  自由在于选择我们目的和价值的能力,尊重个人,强调宽容。

  8p

  亚里士多德:法律不同与契约,后者只是“人们互不侵害对方权利的保证”,法律是会使城邦成员更为良善、更为公正的生活规则。

  9p

  亚里士多德:城邦的最终目的是良善生活,社会生活的制度只是这一目的的工具。只有作为政治联合中的参与者,我们才能实现我们的本质,完成我们的最高目标。

  11p

  哲学也许可以迁就我们的道德热情,但政治就是与硬邦邦的事实打交道的。把理想看得太认真,容易让对改革的热心超过对理论与实际之间距离的尊重。

  12p

  困境不仅表现在理想与制度之间的鸿沟中,也存在于这些理想自身以及生活所反映的自我形象中。

  21p

  无负荷的自我的人的观念太稀薄了,只为他们选择去承担的责任所约束,而无法反思自身处境的存在并担当起来。

  26p

  在任何给定的情况下,除非对相关的实践作出道德判断,否则我们不能确定宽容是否正当。

  31p

  为了政治一致而试图从公共领域中悬置我们的道德与宗教论证,可能会导致政治话语的贫乏化,并侵蚀自治所必需的道德与公民资源。

  32p

  哲学有虚弱之害,其错误会在实践中表露出来。

  33p

  共和主义关注的是公民的认同,而不只是公民的利益。某些气质、归属感和承诺,对于自治的实现来说都极为重要。

  71p

  至少在原则上,以与自由主义对中立性的渴望相一致的方式,民主过程很适合于约束市场经济。

  87p

  即使是细微的压力,也会削弱每个人自愿选择信仰什么的权利。

  90p

  既然我只能相信我被说服的事情是真的,那么信仰就不是强迫所能得到的东西。强迫能产生伪善,但产生不了信念。

  90p

  杰斐逊:信仰不是选择的问题,并不取决于自己的意志,而是不由自主地服从向他们的心灵呈现的证据。

  90p

  约翰·洛克:不是人类的力量所能履行的事情由法律来命令,这是荒谬的。相信这个还是那个是真的,并不取决于我们的意志。

  91p

  良心自由与选择自由不是同一回事:良心下指示(conscience dictates),而选择做决定(choice decides)。

  91p

  91p

  宗教信仰之所以值得尊重,不是因为其获得方式——通过选择、启示、劝说,还是习惯——而是因为它在良善生活中的地位,或者从政治的观点看,该宗教信仰促进造就良好公民的气质与习惯的倾向。

  98p

  普遍化的倾向并不总是能很好地保护信仰自由。它混淆了偏好的追求与义务的践行,因此遗忘了宗教自由对良心上有负荷自我的要求的特殊关怀。

  111p

  哈伦:一个人的粗俗言辞却是另一个人的抒情诗,这也是常有的事。

  118p

  杰克逊:言辞就其自身不应该受到惩罚,而只有在作为该受惩罚的罪恶的原因时才可以论及惩处。

  123p

  悬置对某些言论的不赞成再多大程度上是合理的,取决于关于言论与社会实践关系、个人认同与群体认同关系的相互竞争理论。

  129p

  瑟古德·马歇尔:一种关系的丰富性,来自于这一自由,即一个人不得不去选择这些高度私人化关系的形式与本质。

  131p

  沃伦&布兰戴斯:媒体在每一个方向都越过了适当及体面的明确边界,闲言碎语不再是无聊与邪恶的消遣,而变成了生意,有人勤勉而厚颜无耻地追逐。

  158p

  自由主义预设了两个难题;一个涉及对人的尊重的概念,另一个涉及在善的观念间持守中立的主张。

  161p

  通过悬置道德判断、赞美自给自足以及放松自我与其角色之间的关系,法律在各种生活观中并非是中立的,而是以无负荷自我的形象彻底改变了传统制度。

  163p

  公民身份不只是法律地位,还要求某些习性与倾向,关心整体和共同善。但是,这些品质不能被视为是给定的,而是要不断地培养。

  164p

  在契约概念盛行于当代自由主义的时候,契约与现代经济和政治生活的实际组织开始关联甚少。

  166p

  断言权利优先于善这一版本的自由主义,不能维护与自治密切相关的那部分自由。

  173p

  共和主义:不能把公民德行当作是理所当然存在的。相反,公共精神是脆弱的东西,很容易受到诸如奢侈、富裕和权力这些腐败力量的侵蚀。

  173p

  本杰明·富兰克林:只有有德行的民族才能获得自由。当国民腐败堕落时,他们更需要主人。

  174p

  约翰·亚当斯:造就人民的品质,正是伟大政治家的分内之事。消除民众的愚蠢与恶习,在民众身上创建尚欠缺的德行与能力。

  180p

  麦迪逊:允许利益团体进入体制的理由并不是要让他们来统治,而是要解除他们的力量,即提高相互抵消的可能性,这样无私而明智的政治家才可能不受其妨碍进行治理。

  180p

  汉密尔顿:公民生活比商业追求是更高的召唤,称颂不是由物质收益而是由荣誉激励的立法者理想。

  189p

  经济学是政治学的婢女,而不是相反。然而,政治独立并不必然带来经济独立。

  234p

  奥里斯特斯·布朗森:工资是魔鬼的狡猾的伎俩,维持了奴隶制的所有好处而没有当奴隶主的花费、麻烦与不名誉,从而照顾了温柔的良心。

  268p

  到了世纪之交,激发改革的观念从公民的理想转向了自愿的理想,从政治经济学的立场来看,这意味着追求降低了,并伴随着日益增长的无力感。

  274p

  在这个全球相互依赖的世界上,即使最强大的民族国家也不再是他们自己命运的主人。

  280p

  查尔斯·库利:庞大的商业机构,一般说来,尚未人性化;能够证明这是真正的好事,取决于我们在让它成为有生命的、有意识的,道德的的方面成功与否。

  281p

  工业体系在协调许多个人努力的意义上是一个合作结构,但除非个人对整体感兴趣,并把整体的活动看作他们自己认同的表达,否则工业体系就不构成真正的共同体。

  287p

  布兰戴斯:托拉斯不是自然经济力量的结果,而是法律偏袒与金融操纵的结果。

  293p

  威尔逊:分散的经济权力,对于维护那些能够培养自治必需品德的共同体来说是必要的。

  299p

  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应该根据倾向于促进还是削弱自治所需要的道德品质来评价。

  302p

  新的消费共同体比传统的邻里共同体“忠诚度更低,作用也更浅”,但却是普遍存在,甚至主宰了政治形势。生产者高度分化,但消费者的角色是不多的(如低端/中层/奢侈)。

  308p

  从公民身份,到消费者福利的转变,让共同体失去了其成员作为独立的思考者与管理者对组织的贡献。

  327p

  一旦公民考量被丢在后,除了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外,集权就不再会那样引起反对。

  329p

  经由垄断企业合并,人民正在失去掌管他们自己经济福利的权力,此时也失去了掌管他们政治命运的手段。

  337p

  政治话语中变动的词语,造就了各种悖论,以及奇怪的意识形态伙伴。

  362p

  凯恩斯主义对合计需求水平的关注,让政府对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的内容持守中立。

  367p

  隐含在生活方式中的理想与自我形象,往往会逃过依据这些理想与自我形象而生的人的注意。

  409p

  尽管福利可以减轻贫困,但福利并不能让人获得道德能力与公民能力来分享充分的公民权。

  412p

  道德强调诚实与开放性,管理强调效率与能力,二者都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431p

  随着排斥倾向的减弱,强制的危险就会增加。

  448p

  新出现的不平等日益在隔离人们的生活方式。富有的专业人士逐渐退出公共生活,组成“同质化的飞地”(homogeneous enclave)——私人化社区、高端俱乐部。

  459p

  共和主义的成功复兴不在于消除政治争论,恰恰相反,而是激发政治争论,更直接地面对并努力克服我们时代对自治的障碍。

  460p

  在当今,政治即使只是要维持下去,也必须采取跨国甚至全球的形式。否则,经济力量将不受以民主方式核准的政治权力的约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