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日日100》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日日100》读后感10篇

2018-05-13 20: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日日100》读后感10篇

  《日日100》是一本由[日]松浦弥太郎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2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日100》读后感(一):绝不是一本购物指南

  花多久才能攒够一百个好物件?这是我在翻开《日日一百》前的疑问

  四五岁时,我拥有了一个宝物罐子,那个年龄小女孩喜欢亮闪闪的东西,所以罐子里塞满了假珍珠项链金色钥匙链和各种小铃铛,每次有小伙伴来玩,我都会把“宝物”们一一拿出来展示,心里是满满的自豪感。

  等到上了学,我的宝物罐子扩展成了一整个抽屉,里面装着的不再是“浮夸的”亮闪闪的东西,而是对我有特殊意义的物件:朋友们送的圣诞贺卡生日礼物,期末考试后得到的奖品……很多东西当时舍不得用,现在也用不上了,比如一些小动物造型橡皮。每次回家看到自己一抽屉的“破烂”,都无从下手收拾

  当然,我的宝物里也不全是“破烂”,中考毕业爸爸送我的派克钢笔大学毕业时妈妈送我的单反相机,尤其是自己学会赚钱以后特别攒下的几样,是准备长久地用下去的。但是,想集齐一百个宝物,还差得远呢。

  我们的生活里充斥着抛弃型或是多合一的物品,用纸巾替代手帕,用纸杯替代玻璃杯,用塑料袋替代竹篮,用一部手机替代相机、电脑计算器、MP3和专业混音器……在选择物品时,便捷实用往往是第一要义,尽管很多是生活必须,却并没有因日复一日的“陪伴”与“付出”而获得我们的喜爱尊重

  而作为“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松浦弥太郎似乎能让人重拾对物的情感——并非单纯地占有,而是像和人相处一般对待物品。这种把物品当做伙伴感觉让我不自觉地回想起了小时候收集“宝物”的日子,因为“资源有限,每一样都会格外珍惜

  对于物品的选择,松浦也有着更加包容心态。他从不避旧物,还用着从爷爷手里继承的劳力士表,也会去世界各地的旧货店里淘二手货;他也不只看重品牌价格,虽然他开出的单子里有爱马仕、Henry Beguelin、Brook Brothers这样的奢侈品,但也有不少是Levi’s、New Balance之类的大众品牌,甚至是很多不知名的小物件;他更是不怕给日常生活添麻烦,还保留着老派的绅士作风,拆信刀、男士手帕等等一个都不能少,这种讲究或许在很多摩登都市人来看是有些古怪不必要的,但是松浦却乐在其中。

  乐在其中,正是松浦给我的另一个极大感触。收集物品并不算是件正经事,但他却从中发掘出了极大的乐趣,渐渐成了行家,并能够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这又让我回想起小学班里那些孜孜不倦地攒nba球星卡的男孩子,当他们把厚厚的卡片册拿来给同学们展示,并认真讲解时,脸上别提多自豪了,那是他们省下每个月的零花钱,一点点收集而成的,本是单纯的乐趣,却因“毅力”和“自制力”而成了其他小孩子眼中的“壮举”。

  小小的一百件物品,却塑造出了一个如此有趣丰满形象,也勾连出了人如此多的回忆。这本书绝不只是一本购物指南。它更多地传达了一种生活哲学:珍惜日常、打开视野,并乐在其中。人生并不只在于经历大风大浪,更在于享受点滴时光馈赠

  现在看来,暂时攒不到一百个好物了,但是并不妨碍我过好这接下来的一百个日日夜夜

  《日日100》读后感(二):金钱是一种不花费便不会增加的东西

  看《日日100》时,松浦君最为打动我的地方是他身上那种对生活稳定且长久的热情,会让我生出一股「要更认真度日」的劲头。

  在给人小费时,他会记得用好看的礼金袋装好,这份待人的郑重十分少见;外出旅行时,他会特意寻找有趣的小店,购买有特色的物品,比如到了伦敦,松浦就在英国皇室的御用帽子店里买了顶巴拿马帽作为纪念;日常用品购买前,也都会仔细挑选,甚至连园艺铲子、耙子这种园艺工具也不例外

  让我想起之前采访过的一位咖啡店店主。她的店装修风格简洁明朗,我很喜欢,室内还种了一丛绿竹,长得郁郁葱葱,我于是在聊天中,忍不住赞叹说:「你店里的东西从沙发椅子台灯、靠垫都很好看呢。」

  店主一笑:「我啊,就是那种买个牙刷都要仔细考虑一下,找到最喜欢的才罢休的家伙。」

  这种「仔细思考后再消费」的态度还蛮可爱的。有人说过,「每一次你花的钱,都是在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我对这句话很认同。如果人们不愿意为好的东西付费,它们即使出现,也难以长久。要么成为一小部分人得到的奢侈物品,要么逐渐衰落,消失不见。

  松浦在另一本书《好物100》里和伊藤正子有个关于购物观的对谈,看得人颇有同感

  松浦:当你终于遇到心仪之物,无论多贵都会买吗?

  伊藤:当然没到要不惜贷款买下的程度,但是在感觉多少有吃力情况下,还是会咬咬牙买下来。

  松浦:这很重要。我认为咬咬牙勉励而为都是支持好奇心的一种行为。一个人能力容量只能由自己来培养,所以年轻时候,咬咬牙做一些貌似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私人投资,不仅可以促进自己成长,而且将来也一定会得到加倍的回报。通过赚钱买股票进行学习是一个方面,而选购一些有品位的好东西,让它们伴着自己的成长岁月,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我投资。

  伊藤:而且如果购得优良品,就免去了几次三番重复购买,有些东西甚至可以用上一辈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节约呢?

  说回《日日100》,坦白说,100件物品里,有些我并不喜欢。比如,我并不觉得那个藤条编织篮有多好看,也不爱那个彩条邮差背包,对松浦爱做的在陌生城市里捡有字迹的便签纸这种事也没有多大兴趣

  但我很喜欢松浦这种「认真对待自己喜欢」的态度。

  不管自己的喜好是不是别人眼里的怪癖,都能坦然追求,并分享出来,这是很赞的「做自己」的方式。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同类呀。

  我一直觉得,我们是被那些我们喜爱的东西定义的。

  说的更直白点,我们愿意为什么事情、为什么人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所以,要把时间、金钱、尽可能投资在你喜欢的人和物上面。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为自己的热情、好奇心付费。要知道,「金钱是一种不花费便不会增加的东西」。(松浦语)

  这种付费不见得是购买具体物品,也可以是购买体验。以及科学家已经研究证明,购买体验其实比购买物品更能让人持久快乐呢。

  ————

  我的微信公号

  「雅君的好用分享」(yakishare)

  《日日100》读后感(三):享受一份恬淡舒适

  蒋勋先生说过,将最为平淡的生活写出滋味来,便是最好的写作

  治愈系列,更是剁手丛书。要不差钱,或许我们多该选择有品质商品吧。有了情份的,应该称为是贴心之物品吧。

  这100物带着故事质感的东西,怎么这么多故事啊。反问自己,我那100件心心念念的物品是什么呢,数来算去,也只能硬邦邦的凑出10来件。这100件物品松浦先生积攒的精致生活的抽象表现吧,书中随处可见眷恋、还有爱惜。若是手头宽裕,定期置办些心动的负担得起的东西,常与它们相处,也算是提高了生活质量,或许还能享受一份恬淡的舒适。

  以上,便是从中获取的感受

  --剁手清单--

  018 菓匠 花桔梗寒冰

  021 干玫瑰

  023 Dr.Bronner's的有机神奇

  025 彩虹铅笔

  036 Anglepoise的桌灯

  068 玻璃花瓶

  “不知道这算不算家训,在屋里摆放植物是我从小就有的习惯。逛花店我家一项日常活动,一点都不特别,每个周末傍晚外出时,一定会绕到花店买一枝小花回家。按母亲说法,周末摆一朵花在屋子里,周一就会盛开,有漂亮鲜花庆祝一周的开始,让人心情也会愉悦起来。”

  090 香水

  100 种植,然后等待

  “我不想成为什么人,而追求成为怎样的人。”

  “每个人都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独自活下去。”

  《日日100》读后感(四):“菓匠 花桔梗寒冰”

  21日,回到村里结婚。结婚前两日才回到家里,结婚的一切准备都是爸妈妹妹和我妻子操办的,至于我本人,只要人到就可以了。婚后第一天,在院子一角,我看到那个妈妈当年结婚时陪嫁的箱子,桐木,黄漆,但因为岁月的洗礼而早已色彩斑驳。我问妈,怎么把箱子扔掉了?妈说,你结婚整理房间时,这箱子太破旧碍眼了,而且里面有些地方已经腐烂了,所以扔掉让你爸什么时候劈了烧火吧。记得老妈曾告诉我,这是她结婚时陪嫁来的,而且曾经也是姥姥的陪嫁品。小时候,妈妈给我们一家人纳的布鞋总是做好后放到这个黄箱子里。大学毕业时,老妈跟我说,我现在老了,快纳不动鞋底了,等我给你做好五十双布鞋就再也不纳鞋了。我当时还嘲笑她,现在谁还穿布鞋啊,直接买不就行了!老妈当时说,等你老了穿吧。如今,那为未来的我容纳五十双布鞋的黄箱子终于被丢弃了!

  中学时,总是习惯把一切用过的东西都收集起来,用过的文具、买的书籍、别人递的纸条、给别人写的以及别人写给自己的情书······毕业后收在纸箱里,堆在墙角。直到一年过年时整理房间,才发现墙角堆积的物件不知不觉中都已破烂不堪,书籍被老鼠啃得支离破碎,纸条变得潮湿,情书上落满尘土······一气之下,把破损的东西卖的卖、扔的扔。

  许多你想着以后用得着的东西,放下后就在也不曾拿起;许多你认为会好好在一起的人,你也会很少联系,只是偶尔在心底记起。松浦弥太郎在书里说道,任何东西都有坏的一天,我会选择修缮后继续使用丰富而专注的人生会就此展开。或许,对于那些小物件,我应该选择好好保养而继续使用,那样才不会最后丢弃了过往

  《日日100》读后感(五):一份普通人梦想清单

  梦想清单or 遗愿清单 从年初就开始制作呀,写呀,画呀。可是一番折腾下来后,发觉自己居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为我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高品质的吃、穿、住、用、行——可悲呀!

  曾几何时,我效仿别人买各种时尚杂志闲时翻阅,可我还是发觉一个问题杂志多半是为赞助商做的广告,你会迅速在里面迷失自我,搞不清楚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到底什么才是品质之选。

  直到遇到松浦弥太郎和他的《日日100》,我才彻底沦陷了!

  他被誉为是全日本最懂生活品质的男人,他开独立书店,他是《生活手贴》的编辑,知道他的名字也有几年了,可直到翻开他的书你才会发觉,这些头衔都是来成就他的品味的。

  长期国外生活浸淫出他的超凡品味。

  他会跟你娓娓道来诉说美国家庭都离不开有机神奇皂;

  他最喜欢淘货的地方是国外的跳蚤市场,并且热衷淘晾衣夹;

  他外出旅行从来都是自己走到哪里把地图手绘到哪里;

  他用模仿丁丁的穿衣打扮来喜欢《丁丁历险记》;

  他下雨天穿雨靴,度假穿rainbow的夹脚鞋,走远路穿法兰克的鞋,运动穿NB1300,平日就穿J·M·Weston的golf系列;

  他说一个钱包不要用超过两年,而且要选能力范围内最好的;

  他最津津乐道引以为傲的是徒步穿行纵贯美国加州东部的内华达山脉约翰·缪尔步道,并且此次徒步经历让他发掘出了始祖鸟的防风衣和美利奴羊毛衫的妙处,最可爱的是徒步时他带了一套桧木漆碗和汤勺做护身符,没错,护身符;

  他会告诉你一块劳力士古董金表的故事,原来这种金贵的东西传给儿孙的不仅仅是财务还有温馨的回忆啊;

  他喜欢用仲村旨和的木砧板盛饭,哇哦;

  他会为了蜂蜜喝光光而出国采购,他泡花草茶爱的是茶汤的颜色

  能入他法眼的书都是精彩绝伦的',而且好多绝版孤本;

  他诉说花瓶和陶器的来龙去脉时,会让你相信物品和人也讲究宿缘……

  这100件有故事的物品,会把你感染,让你忍不住打量自己的生活,有几件是令你怦然心动,有几件是你凑合买回来的呢?

  我真的觉得跟真这本书和这个人都相见恨晚,忍不住把里面的几件物品纳入了我的愿望清单,还打算作者所有的书都买回来时时翻阅。有了这些图文,你根本需要自己再去制作梦想清单,这就是一本普通人的愿望清单啊!

  最后以作者的中肯建议结尾吧!

  1、愈是不会示人的东西愈要用好的,这会令我们的心灵更加丰富。

  2、一周买一次花。我很重视生活中摆放有生命美丽的东西,并且爱惜它们。

  3、不要养成根据价格来判断价值的习惯。贵的物品自有贵的理由便宜的也有便宜的道理

  4、对自己身边的东西,都要当作是自己重要的朋友,认真对待。

  5、任何东西都有坏的一天。我会选择修缮后继续使用。丰富而专注的人生会就此展开。

  6、吃用心做的美味食物。

  7、越是年轻越应该花钱。不然等到四五十岁时买到劣质品会被笑话。

  8、为了过上好的有品质的生活,我们应该尝试很多失败。

  《日日100》读后感(六):精致的瞬间

  于一个有着致命弱点的处女座患者而言,堆积如山却在关键时刻无以抉择的衣柜和落满灰尘而又不忍割舍的闲置都有足以令其疯狂的魔力。所以,除了每年必行的换季大换洗之外,我总要强迫症般地无数次把衣柜的所有衣服翻出来,然后再一件一件按照“这个要扔掉”、“这些要送出去”、“这些可能还会再穿”等等标签给重新分配包裹一遍,然后总会以“我脑子真是坏了怎么买了这么多没用的衣服”“我买这件衣服时候到底在想什么”“以后再也不能瞎买了”这类无休止的自责收尾。但直到下次大清理开始时,才又悲剧地意识到,“买”就像一个幽灵一样贯穿在我日常的生活中。

  买而无用,买而无脑,买而成负担,买到我再也无法简简单单地从拥有一件“精品”的惊喜中获得快感。从几十块钱的包包,买到几百块钱的真皮手袋,然后到几千块钱的轻奢,一路见证着自己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包包的增多并未给原本就并不精彩的生活增色多少,看见了好的还是觉得漂亮,还是忍不住在心里喊一句“我想要”。好的那么多,要的就永无止境。我发现,对于拥有“心爱的物件”,我并未变得快乐多少。或许那种快乐都特别短暂,短暂到等不及下一次下一个更心爱物件出现就消失了。

  我总尝试着反思这个问题,关于“拥有”与“快乐”、“占有”和“满足”之间关系的问题。相比我的买无止境、喜新厌旧,我的先生却有另一种生活态度。家里衣柜里他的衣服每个季节的最多一洗一换两套,内衣、袜子多一些,每年也就集中采购两次,分为春秋采与冬采。对于衣服他的要求很简单,指定的品牌,消费承受范围内挑最好(最贵)的,买肯定会穿而且只能穿的,穿到不能穿时再买新的。正因为这样简单,我觉得先生过得比我满足。15年的冬采,是我非求着他去买几件新衣,我说就当我送你的。我们搭车走很远到他指定的品牌店,然后在我的怂恿下逼着他换了里外一身,刷了我一个多月的工资,这种经验在他的生活中不可能很多。所以,我的先生许久时间都处于“又惊又喜”的状态中,他知道我对自己不会慷慨成这样,以至于他始终觉得“欠我一件贵重的礼物”。我很享受给他带来的惊喜与满足,但我知道我不可能有先生一样的快乐。

  是的,我们对物质的态度不一样。最近我学到两个关于时尚的词语“Normcore”和“Effortless chic”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很经典的案例,即Steve.Jobs和Mark.Elliot.Zuckerberg与他们千年不变的穿衣风格。时尚界对此的诠释除了衍生出可部分译为“极简主义”的上述两个词汇之外,更升华出了心理学甚至成功学层面的含义,“单调重复”如何为成功人士释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当然,对于品牌主义而言,所谓“极简主义”背后跟着的应该还有“精致化”、“大师作品”、“个人定制”和“标签”等词汇。所以,我几乎很容易就理解了我先生的满足感,以及松浦弥太郎在《日日100》里所流露出来的对每一个具体“物件”的浓浓情意。

  松浦弥太郎被认为是“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这个懂生活的男人在《日日100》里用100帧照片搭配100幅文字讲述了有关100个物件的100个故事。而正是这个最懂生活的男人引发了我对物质与满足感的思考。松浦用最平常的语言描绘他生活中重要的100件物品,读者在他的文字和图片语言中,能感受到他对拥有这些物品的那种喜悦和满足,每一件物品都被他赋予了生命,无可替代。当然,这里面也有那些像产品导购一样引起读者购买和占有欲的品牌产品,如我从不知道的“世界最好用的护手霜品牌——Aesop”。这些也定是批量生产的,但在松浦的日常里,他以极大的诚意使用“最好的”手霜,并把这种使用变成一种颇有仪式感的追求,似乎有种“自此之后一切护手霜都成了过眼的云烟”。这种执念我认为应该就是一种“精致的追求”。

  在纷繁的物质世界里找寻一个“最心爱的”物件,可能会是一场无望的跋涉,但认准了那个“最好的”确实一件极其简单的事情,哪怕这个“最好”是被别人界定的最好,可你又怎么知道它不真的是最好的呢?我既“懒得”去找寻更好的,那就认定我选择的不就好了,爱我所选,并像对待知己和伴侣一样呵护它。当物件也有了温暖的生命,有了陪伴的温度,成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那又何尝不是一种满足和快乐呢?

  我想,在我还在今天因为包装靓丽而试用这个品牌的手霜,明天又因为别人推荐而试用另一个品牌的手霜的时候,我的先生放弃了所有选择的烦恼而直接用一瓶大宝轻松缓解身体各部位的保养问题的时候,他无疑是幸福的。当然,也许一瓶低价实用的大宝于他的生活而言,没有松浦弥太郎使用Aesop护手霜和Dr.Bronner's液体皂那种显而易见的精致与考究,但他对物质的需求简单到令人发指的态度却是我学不来的“姿态”。我羡慕他们对“简单”的追求,也羡慕他们对占有物质的“轻视”,对自己认准的物件的“执念”。

  当会拍照的松浦弥太郎一次次按下快门,摄取陪伴他生命左右的每一个物件的美妙姿态的时候,想必他是珍重而又欣喜的,那该是一个个有灵魂的“精致的瞬间”。

  《日日100》读后感(七):如何成为世界上最有趣的人,过世界上最有趣的生活?

  【引言】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提问:“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将近两万的关注度让人不禁感叹,在朝九晚五疲于奔命的生活中,“有趣”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啊!而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反应是,如果这个人也玩知乎,那一定是邀请回答的不二人选——

  他是作家、出版人、书店经营者,他用对待人的态度郑重地对待每一颗铅字每一页图文;他是特立独行的思想家,足够怪咖也足够清醒;他是生活美学先行者,再日常的细枝末节都充盈着他的情怀与巧思。

  生活中的每一处角落都浸透了他的记忆,每一件小物都凝结着他的故事,他就是松浦弥太郎,日本最懂生活、最有趣的男人。

  【“随波逐流”是最糟糕、最无趣的活法】

  十八岁,高中辍学,揣着一张机票的钱只身赴美;三十岁回到日本,在东京的书店一角有了自己的柜台;三十五岁,开着一辆载满了古书旧刊的卡车四处漫游,摇身一变成为最浪漫的traveling bookseller;三十七岁,在中目黑开了一间最有趣的二手书店,书只有两千本,但每一本都有自己的性格;四十一岁,人到中年第一次就业,竟让一本老奶奶杂志温柔蜕变成发行百万册的殿堂级生活宝典……

  一路走来,始终独立于主流之外的松浦,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赋予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将自己的经历、趣味、美学和品味浓缩其中。他认为,有魅力的事物都有一个共性:怪。而这种怪,就是有趣、就是人性化。“人是一种有趣的生物,于是,就会‘怪’。每个人不是都有‘怪’的地方么?只不过大家平时警言慎行,而退去伪装都是‘怪’的。”

  •位于中目黑的COW BOOKS书店•

  《日日100》读后感(八):“人一旦了不起了 就希望有张跟自己土地一样大的书桌 但其实桌子越小越好 这样才能更专心地工作”

  等人的凌晨一点 在24小时书店看完这本书 安静的书店里 看到一些 想读书单上的书 最后拿起的是这本 比起情节连贯 故事曲折的哪些 短小独立的小篇章 再适合辛苦之后不免有些疲乏的凌晨时分了 当我只花了一个小时 看完了一个人很重要的一百件物品 不知道这样算不算是有失尊重 之前看过一本类似的 叫做一个人的月光 张小娴的 一个喜爱在家写作的女性 一个乐于环顾世界的男性 各自的钟爱 大概是不太一样的视角 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这些 重要的物品吧 每个东西都意味着很多 我看在眼里的往往只是故事 毕竟那些特别的人和回忆 其实是对于作者而言 独有的宝藏 徒步所用的防水风衣 被赠与的护身戒指 还是跳蚤市场淘来的几手宝贝 未必会拥有同样或相似的玩意 未必会寻着作者给出的商家信息 未必还会被哪些故事感动 但是知道 有那么一百件 甚至是更多的东西 对某个或更多人而言 很重要 那是他亲身行走之后的经验 是他满怀期待得来的珍品 是他认真生活的不将就印记 等 重要的不是看过之后记得些什么 而是 知道了 从此也要去发掘 自己生活里的细节 那些被承载也被忽视的往事 那些来之不易我的独家

  《日日100》读后感(九):细腻情感寄托

  1.作者应该是个情感细腻之人,将生活中所见所看所用的物品都描写出来,何时何地如何为何等的信息都能告诉读者100种物品于作者的意义。有人说,懂得生活的人拥有最大的乐趣。作者关注生活中的物品,自然有其乐趣。

  2.读完全文,其实并没有完全能理解100种物品对于作者的全部意义,但是,在其中也有所共鸣,有所启发。比如说,卡片盒和卡片纸可以上课或日后工作的时候用,会觉得桧木漆汤匙、本种子剪、长谷川真美的汤匙好特别,想要有Aesop护手霜想吃健康谷片,想用水彩颜料组或装饰或绘画或涂鸦,想自己种一棵尤加利草用尤加利精油,想自己做好看的饼干和好吃的果酱,想从失物和围裙中听到特别的故事,以及在《陨石之床》(中村正常)、《丁丁历险记》(比利时漫画)、《瓦尔登湖》、《流失的阿达默》、《岩本素白全集》《素白随笔》《纽约客》《杜桑传记》中发现更多乐趣,在詹姆斯 泰勒的《你有一个朋友》中听到另一番风味的曲子。当然,也有一些句子引人深思。如:对自己身边的东西,都要当做是自己重要的朋友,认真对待。又如,不要养成根据价格来判断价值的习惯。贵的物品自有贵的理由,便宜的也有便宜的道理。

  《日日100》读后感(十):日用即道

  《日日》这本小书是在钟书阁买到的,文字简简单单,质朴自然。最让我喜爱的,是作者“留在身边一辈子的 是那些一旦缺少就令人难过的东西”、“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都有专属于我的‘故事’”的态度。每天和人打交道最多的,其实是生活中的各类物品。它们虽是“死物”,却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整个人的气质。

  从前的我,是一个非常不注重生活细节的人。日子被我过得无比粗糙,特别是在上海生活的那几年。因工资低微,囊中羞涩,又对各类物品尤其是衣服有着可怕的渴望,我在淘宝下单,买了无数99包邮的呢大衣,9.9包邮的T恤。每当穿着它们去上班,都会被客户翻白眼。而且因为质量不好,容易起球、撕裂,购买的数量越来越多,我却永远有种“还不够”的错觉。说实话,买来当抹布的衣服价格总和真的足够我去购买一件稍微正规点的品牌大衣了。

  那段时光我回忆起来总会感觉有些微不堪。我是自卑的,垂头丧气的,精气神从各个角度在坍塌,人也胖得不行,也亏得当时的男朋友不嫌弃。

  如今生活条件比起那个时候好了很多,也逐渐地有兴趣去购买、使用一些美好的器物。虽说价位依旧“低端”,但因为购买时几乎都是基于自己发自内心的喜爱,在使用过程中确实也充满了愉悦的感觉:Lamy钢笔、三宅一生菱格包、手作粗布笔帘、盘扣棉袄、棉麻衬衫、九口山笔记本……

  其实我依然是那个不会打扮的糙人。可我真的发现,自己自信大方了很多。也许每个人都应该感谢“物质”,热爱“物质”吧。有些时候,对“物质”的追求也是对更好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对更好的审美的追求,对更好的自我的追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