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5-13 21:2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读后感精选10篇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是一本由罗恩·科尔曼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3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读后感(一):爱是最后一道温暖

  如果某天你被疾病砸中,无处可逃,你会怎么办?是痛哭流涕指责上天的不公,还是萎靡不振接受命运安排?如果不是当事人,我们真的很难预测到自己究竟是坚强还是颓丧。克莱尔·阿姆斯特朗一家为我们生动讲述了克莱尔得知病情后,她与世界、与家人、与自我的矛盾冲突,讲述了这一个家庭在妥协与抗争、在自我与外在之间的冲突及和解。

  早发型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克莱尔的爸爸就是患此证过世,当克莱尔也被诊断患有此病症,她与妈妈露丝的冲突自然首当其冲。妈妈通过剪下报纸医学研究内容不断强化对疾病的抗拒与害怕,克莱尔则通过不断逃离妈妈来证明自己还是清醒、还有能力。不甚了解父亲、沉浸在父亲逝世阴影下的母亲故事也许远去,但它的影响并没有。这就是心理学上通常说的,原生家庭生活经历的冲突,当疾病再次出现,妈妈害怕再次失去女儿不愿意承认病情,这一环节的冲突成就了两人深入理解。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与父母产生了代沟、产生了隔离,虽然是通过疾病让彼此更深入,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与童年的和解、自我与原生家庭的和解。

  第二个冲突点在克莱尔与大女儿凯特琳之间,凯特琳是克莱尔未婚生下的女儿。当凯特琳被告知父亲从来不知道她的存在,当克莱尔发现凯特琳同她年轻一样未婚怀孕,这一历史重复成为了她们各自心头上的伤。也许,秘密曾经都被快乐依赖假象所遮盖,但没有不透光的秘密,当克莱尔与凯特琳共同将自己剖开在彼此面前,她们达成了母女身份上的平等认知与理解,当最后克莱尔在短暂的清醒时她既接受了自己即将变得软弱虚弱事实,也承认了女儿可以勇敢坚强、能够抓住幸福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和解。

  第三个冲突来自克莱尔与丈夫格雷戈之间,在渐渐模糊记忆中,格雷戈成为了克莱尔的陌生人,排斥、逃避成为克莱尔面对格雷戈的唯一反应。而爱上另一个男人莱恩,是克莱尔的逃避出口,这是除了小女儿埃斯特外唯一将克莱尔当作正常人的人,这一再被克莱尔强调,她的内心渴望认同感。最令人心酸的是,当克莱尔排斥他时,格雷戈隐忍的哭泣。最令人感动的是,格雷戈就是莱恩,虽然爱的记忆在渐渐散去,但是爱没有改变。这成为了第三种和解。

  当疾病降临时,不仅仅是得病的那个人承受痛苦,而是一个家庭随之而来的改变。

  因为害怕克莱尔出事而对她过度保护,因为害怕自己被疾病打败而逃离,因为被克莱尔遗忘难过,因为疾病而不得不揭穿的生活隐秘……这些都将是一场重大疾病可能给生活带来的毁灭性伤害,它不仅摧毁人的肉体,也摧毁人的内心。而克莱尔一家告诉我们,爱虽然会失去记忆、失去形式,爱虽然会有愤怒悲伤情绪,但爱才是我们最后的温暖,不仅抚慰病人身心,也抚慰悲伤的家庭。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读后感(二):唯有爱不会忘

  母亲生病的那段时间周围的人都心力交瘁,尤其在病床旁边照顾的我更是恨不得能够身受。好在肿瘤是良性的,手术以后母亲恢复得不错经过那段时间折腾担惊受怕,越发觉得身体健康才是最宝贵财富。所以读《我要渐渐忘了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更多的是替克莱尔的亲人们难过,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综合症让克莱尔渐渐忘记身边的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身边的人要不断的去适应她的这种遗忘,要不断的从其他地方把她找回来。

  就像我当年得老年痴呆的爷爷一样,曾经走失过一次,我们全家动员发电视新闻发报纸新闻到处贴寻人启示好几天终于把他找到,那种担惊受怕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他渐渐忘记身边的人甚至生活都不能自理。所以只能找专人看护他照顾生活起居

  英国作家罗恩·科尔曼所作的《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讲述的关于患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克莱尔一家的故事,作者细腻的笔调来刻画这一家人的点滴,女儿凯特琳的敏感,丈夫格雷戈对克莱尔深沉的爱,母女之间不曾提及的秘密等等,阿尔茨海默症就像是一根导火索,一点一点燃烧引爆炸弹。看似是一个普通的故事,但却涉及一个家庭三代人的情感纠葛,作者始终以一种平缓的语气在述说故事,却让读者觉得更加动容,那些细碎的生活时光夫妻子女间的情感交流才更加让人感动

  最喜欢情节是克莱尔对格雷戈越发害怕,然后遇到了另外一个男人让她心动,然而那个男人其实就是格雷戈,哪怕我忘记了你,再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依然还是你。这种感觉真的太美好了,兜兜转转爱不变。哪怕格雷戈比克莱尔小了那么多,哪怕她最后越来越怕他,但他依旧爱她爱得深爱得重。哪怕忘记了全世界唯一不能忘记的就是爱。

  真实人生大概就是这样吧,面对突如其来打击挫折疾病,每个人都难免会有惊慌失措,逐渐去适应去面对的过程就是在对生活发出的挑战的应战。只有一个一个去攻克才能看到希望。

  无论是什么样的困难,我们能做的就是勇敢的去面对,一如曾经在病床前哭得稀里糊涂的我,擦干眼泪又继续照顾母亲。一如我们一家慢慢接受爷爷把所有人和事都遗忘这个事实。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读后感(三):【书评俱乐部】《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由失忆开启的记忆之门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由失忆开启的记忆之门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出自英国女作家罗恩•科尔曼之手。在此,我们再次对英国女作家的超凡脱俗创作能力以及精细入微的心理情怀产生由衷的敬意

  这部小说核心关键词是失忆。在欧美文艺作品中,有两个非常重要幻想构架,一个是失忆,一个是穿越。隔三岔五,就会创作出一部这两类题材之一的文艺作品来。最近我们看到的好莱坞电影涉及到失忆题材的是2015年公映的《速度激情7》。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再次将失忆与爱进行了关联。而实际上,失忆类文艺作品很多,但失忆能够与爱相结合的作品并不是很多。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里对失忆的运用,让我们想到好莱坞电影《初恋五十次》。这部电影里表现一位女性只能拥有一天的记忆,心仪她的男人,必须每天在第一时间里讨得她的欢心,让爱维持一天。也许这样的爱的方式很累,但却带来了一种浪漫,因为一个失忆者的眼里,每一次的爱都是新鲜的,绝不会有左手右手麻木疲惫感。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中的女主人公克莱尔,四十多岁,学生时代,未婚先孕,选择生下了女儿,三十六岁的时候,结识了小她十多岁的建筑工人突破世俗偏见,结为夫妻,又生了第二个女儿,正当他们享受着幸福人生的时候,克莱尔突然患上了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简称为失忆症,这意味着她将渐渐地忘记这个世界。这种失去,最可怕的是她不再知道她的情感,她的亲人,这后面的所有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个爱。一个失去爱的人,是何等的可怕,那么,她也将不再成为一个人,而完全可以等同于一个禽兽,一个行尸走肉。

  小说中正真实地再现了克莱尔失忆之后带来的痛苦。从爱这个层次上,她觉得丈夫格雷戈成了一个陌生人,而与陌生人同床共枕,给心理上带来的是一种严重不适应与别扭。从开始拒绝到分床而睡,再到最后驱赶丈夫离开家中,克莱尔对爱的脱敏带给家人的是一种可以说是同步于死亡的痛苦。

  小说围绕此,写出了一个欧•亨利式的峰回路转的结尾。受到失忆症胁迫的克莱尔,在咖啡馆里遇到一名叫莱恩的男子主动与她搭话,之后又主动陪她散步回家,从而在她的心里又激起了新的爱的感觉。后来她主动联系莱恩,互诉衷肠,莱恩成了她的心灵支柱,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莱恩出现在自家的庭院里,两人情不自禁地搂抱在一起,但她理智地提示到此为止。小说最后的谜底揭开,这个自称莱恩的男子正是受到妻子失忆症困扰的丈夫——格雷戈。

  这个故事,其实与《初恋五十次》的构思如同一辙,它想说明的是,一对曾经相爱过的人,如果他们的爱的记忆被抹去,那么,他们再次相遇时,仍会宿命般地再度恋上。这是一种最为美好的人生设想,实际上,失忆症与爱的主题相关连的时候,它打造的是一个人生再来一次的可能,或者说打造的是人生中永远不可能碰到的“下一辈子”。当我们期待人生可以回头,或者可以遥想下一辈子的时候,我们总是抱着今生今世的爱情以及亲情等爱的情感能够在下一辈子继续享有。可以说,失忆是另一种形式的穿越,这里,变化的不是时间,而是人的意识,因为人的意识的失去,使失忆者变相地穿越到另一个新的空间中。就像本小说中,克莱尔重新遇到莱恩的时候,时间并没有跨越,但是她的记忆失去了,于是,她跨越到了另一个崭新的陌生空间,她所遇到的人和事,都是新鲜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失忆”与“穿越”实际上有着息息相关密切关系,它们如此热门地出现在文艺作品中,就是因为这两种方式,给我们提供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的缺憾,可以通过“失忆”与“穿越”轻松一刻地获得弥补。这种幻想如影形随,正是因为人类的幻想中,有着很多的一部分,来自于对往事的追悔,以及对未来的假想。“失忆”与“穿越”帮助人们弥补了缺失后悔,这正是这两种幻想元素大行其道休戚相关原因

  小说采用了主观视角,忽略掉中性的客观叙事,为小说里设置的这个精制的悬疑创造条件。我们可以感觉到,英国女性小说家对心理刻划有着妙臻精微的共性特点。给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女作家,都会对异时异地的念叨着的人,产生出神入化的心理想象,从而在心灵的湖面上激起层层涟漪,如《蝴蝶梦》里女主角的神思总是四处游走,就像林黛玉被关闭在贾宝玉的门外听到里面的说笑声而产生的层叠的幻想一样。同样,也出于英国女作家之手的《火车上的女孩》中的女主角,在联想到离婚后的丈夫与新任妻子在他们曾经的爱巢里同栖共居的时候,心中也是酸楚连连。在本小说中,小说的主体叙事视有局限于克莱尔与长女凯特琳之间,其中克莱尔的内心联想,借助于一个失忆者的视角,留下了大片的迷障,这种迷障正是小说作者有意为之,构成了小说里叙事的盲点,当最后借用凯特琳的视角予以透视的时候,揭示出,克莱尔心目中的莱恩正是她的现任丈夫。视角的的存在,形成了小说里的跌宕起伏出人意料的结尾真相

  这是小说里与失忆主题紧密相连的爱的主题。克莱尔与丈夫再次相恋只能说构成了小说里的一个情节的逆转。至于小说的故事发展导火线,却存在于克莱尔与女儿凯特琳之间,这里构成了小说的故事主要线索。克莱尔上有母亲,下有两个女儿,她身为女儿,同时身为人母,当她意识到记忆即将失去的时候,她最为迫切的任务,是解开家庭里至关重要的记忆之谜。这就是长女凯特琳的父亲是谁。而与此同时,凯特琳也面临着克莱尔当年曾经遇到过的问题:未婚先孕。实际上,克莱尔与凯特琳作为两代人,都面对的是身为女人的自利性与身为母亲的利他性之间的困惑所在,克莱尔当年怀上身孕的时候,发现男友罗伯并不适合自己,自己也没有做好准备与他呆在一起,但是,她不愿意放弃肚里的孩子,也就是一个女人母性战胜了女人的利已欲望,她不计后果地生下了女儿。而今天,女儿凯特琳同样面对此问题,不过,凯特琳与母亲不同的地方,是她被男友抛弃了,是被动地面对着孩子。但是,无论是主动选择离开男友的克莱尔还是被动离开男友的凯特琳,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走上母亲之路,因为母性实在太过强大。母女两人构成了小说里的镜像对称的人生经历,在这种看似重复演绎着人生历程中,正可谓折射出作者所需要戏剧性。

  克莱尔想在失忆前找到凯特琳的生父,让女儿明白“我是谁”(《有趣的是,刚刚放映的《功夫熊猫》第三集里,熊猫阿宝也面对着“我是谁”的问题,电影由此拉扯出了他的真正的生父以及其真正的故园——熊猫乐园)。而这时的凯特琳也面临着退学、怀孕的人生困境,母女两人在失忆症面前几乎渐行渐远,但又是因为失忆症的突降,使解开历史疙瘩成为了可能。可以说,正是“失忆”开启了母女两个人对过去记忆的追访。克莱尔执意地欲让女儿前去认父,在生父拒不认女的情况下,亲自出马,找到前夫,当场对质,一场迫在眉睫的“秦湘莲”式的故事,在小说的温文尔雅的语境中,谱写成一支圣歌般的和谐天伦图。没有人去追究当年意外怀孕的对错,更看不到前男友现在家庭的强烈反弹,反而是前男友的妻子宽宏大量,调停化解,让孤女寻父有了一个融融乐乐的大团圆结局。小说内的主体心灵交锋,主要胶着在母亲与女儿对寻父认亲的态度上,并且因为她们相同的未婚先孕的命运,而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平等与默契,在此平台上,寻父便在母女之间,变得容易形成共识的多。因为她们都怀着相同来历的婴儿,女儿没有理由对母亲加以指责,母亲更不会指责腹有私生子的女儿,寻父是母亲的一次最后努力,而将来的某一天,女儿也会必然重演着母亲的一切。

  在克莱尔与女儿凯特琳这两代人之间,小说里还写到了克莱尔的母亲露丝,这样,小说里共有三代女性,构成了小说里的纵深的人物背景,而这三代人之间最为深刻的关系就是爱。这就是一种纵向的关系,与克莱尔与丈夫之间的横向关系,构成了小说里的纵横交错的故事链条与线索。小说里的姥姥大约生于五十年代,恋上了一个大她十八岁的英国老兵,生下了克莱尔,露丝大概受那个时代女权主义的影响,洇染上了嬉皮士的风格,小说里借由女儿之口,说她当年参加过裸体舞,此说真假难辨,但说明了小说里的第一代人,那时的生活是放荡不羁的,但是露丝与几乎可以成为她父亲的男人结合后,却爱之愈深,在丈夫之后,缅之愈切,在得知女儿患了失忆症之后,立刻收敛了自己的自由生活,来到女儿身边。同样,克莱尔作为单亲母亲,把女儿抚养成人,需要克服家庭不够健全带给女儿的伤害,她努力用舞蹈、故事等等手段激起女儿的自信,让女儿得以伊朗地成长。这种爱在家庭里没有条件地传承着,其实第一代人对女儿寄予厚望,同样第二代人也是视女儿如珍珠,然而,身为小辈,其实并不是那种出类拔萃之人,但是在长辈看来,自己的孩子都是最为优秀的,小说里无论是姥姥还是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使用的一个词汇,始终是“以你为傲”,当女儿遇到麻烦时,长辈都是无一例外地给予无微不至的鼓励与扶持,正是这种没有条件的甚至带着溺爱的关爱,构成了小说里最动人的力量,就是亲情之爱,是天下最伟大的能量,是一个家庭里最珍贵的财富,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最有力的器具。

  小说正是从横向的爱情与纵向的亲情两个方面,编织了“失忆”激发的两种不同方式却同样温暖人心的爱的颂歌,让小说里洋溢着蜜糖般浓得化不开、甜得腻人心的温情脉脉情愫。但小说的缺陷也正由此产生,小说的格调太甜,生活的严酷性,被爱的力量一笔勾销,实际上,未婚先孕带来的更多的麻烦,小说里已经有所涉及,比如同学的讥笑、社会的歧视,但是,小说里都天真地用家庭的爱来予以融化,实际上单亲孩子的心理创伤,在真实生活中可能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人生,仅仅依靠表象式的温馨之爱来予以冲淡与化解,显然是一种天方夜谭。还有小说里最精彩的情节,就是丈夫扮作另一个人,重新走进失忆妻子的生活,在小说里信誓旦旦地写来,颇给人一种惊艳之感,但真实性让人怀疑,为什么记不起丈夫了,却能记起丈夫扮着的一个陌生人?所以失忆元素看起来很诱人,但它的过分运用到创作中来,却可能导致真实性的遗失。估计正是这个原因,在中国作家的袭用中,对“穿越”元素拿来毫不费劲,毕竟中国有悠久的五千年的历史,但“失忆”题材几乎是凤毛麟角,就是因为“失忆”涉及到的心理学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接受起来并不是没有阻隔的,所以我们的作品中多“穿越”而少“失忆”。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读后感(四):【书评人俱乐部】忘记,是一种残酷

  文/河北小珊 评《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

  忘记,是一种残酷。

  等待忘记,就是要不停的告诉自己也许很快就会记不起自己最亲爱的家人,忘记一些简单到不行的生活技能,也许一觉醒来世界就变得不一样,因此等待失去记忆,就像是幸福的人等待死亡一样可怕,是恐惧到极致的体验。

  我要渐渐忘了这世界了,这是一句多么凄凉的陈述,读过书中的内容,更能体会出这其中的悲伤、遗憾、不舍。

  故事的主人公克莱尔,一位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从来就不是一个顺从生活的人。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她的选择,都与大多数人截然不同。如今,与心爱的人一起慢慢变老,陪伴着孩子成长,不错过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成为克莱尔最简单的心愿。可是,即便这样简单的愿望,她也没办法实现了;亲爱的人、熟悉的场景、斑斓的过往,都将从她的生命里渐渐淡出,以她无法掌控的方式。

  正当盛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正是享受生活的年纪,她就要渐渐地失去所有的记忆,这是命运跟她开的一个巨大的玩笑。克莱尔虽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但她依然决定,正视这正在迈入的未来,竭尽所能去生活。也许不是所有努力都能换来别样的结局,但每一束微弱的光,都有希望温暖这个寒凉的人生。

  这本书除了让我感叹克莱尔的勇气之外,更让我思考人生的价值。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保尔柯察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当然,后面一句话是一个革命者赋予自己的责任,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但不虚度光阴这一点到任何时候都是适用的。在生活中除了懒惰,还有懦弱,这两种情绪足够拖延着我们梦想中的进程,让我们最终荒废时光,铸就遗憾。人活着并且有思想、有梦想的活着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得、幸福的事情,还是那句话,活在当下,过好今天!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读后感(五):子非鱼,焉知鱼善忘

  素来听闻鱼的记忆只有七秒,所以前段时间看备受争议的电影《大鱼海棠》,还以为是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的故事,结果大鱼竟然什么都记得,硬是成就了王子公主幸福生活的结局,也算大跌眼镜。

  按照鱼的记忆只有七秒的标准,我更愿意把小说《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看作大鱼的故事。

  不能自理,丧失自由

  书中的“我”,克莱尔,患了阿兹海默症,不停地忘掉东西,越忘越多。有时我会替克莱尔担心,怎么这样就把事情给忘了?如果她烧菜,却忘了自己在烧菜,可能会导致屋子被火吞掉;如果她开车,忘了怎么开车,可能会遭遇车祸身亡;如果她遇到坏人,会很危险,遇到好人也不见得安全,因为她很可能把好人当作坏人,误伤好人。总之,克莱尔只能凭借七秒之内的人性本能去面对生活,用直觉判断自己在什么地方,要做什么事情,与之接触的是什么人,困难一目了然。

  让克莱尔感到痛苦的事中,有一件是不能继续教书,因为她戏剧性地开车撞到学校的邮筒,让人知道了她患病的事实。不能继续教书其实是一种象征,放在法律的语境下,就是“丧失劳动能力”,伴随着的下一句当然就是“生活不能自理”。

  要勇敢承认自己将来的生活只能依靠别人是很难的,尤其对于一个要强的女人。这不只是在众人面前用嘴承认不能自理,也要在心中承认自己确实如此,而且事情不会逆转。那种心理负担,就像我们看到路边的乞丐,为什么有时心生怜悯,有时却嗤之以鼻。因为有的乞丐肢体残疾、身体功能不全,没有任何能解决自己温饱的办法,只能靠别人救济而活,想想便觉得心酸;而有的呢,好手好脚白白净净,连块疤都没有,脸上抹点黑泥,身上穿件脏衣,便想将别人劳动挣的钱化到自己碗里来,这不是惹人烦厌吗?阿兹海默症的病人正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或者说情况更加特殊,他们有时候能生活自理,而大部分时候都不能自理,所以他们要一边接受别人的怜悯,一边又要经受别人的烦厌。

  不能继续教书还意味着生活圈子的进一步缩小。克莱尔为了证明自己仍然识路,曾赌气往家门外走出一段距离,然后果然忘了回家的路。事实上,患病以后,她也就基本告别人际交往了。即使终日待在家中,她也要用尽心力来记住自己的母亲与女儿们。这是一种自由的丧失。

  忘掉世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即使小说用第一人称,讲了许多克莱尔善忘的事情,有的好笑,有的令人心酸,我依然难以想象那种渐渐忘掉整个世界的感觉。平常人善忘,不过类似玩拼图游戏偶尔找不着一块拼图了,对整个拼图图形的认知还在,三观尚全,不至于惶然失措、进退维谷。而克莱尔的情况是,少年无论如何豪横,而今也是痴钝若寒蝇,把自己的过往经历,连同自己的个性通通忘掉,明明人群中那个背影再熟悉不过,却只能干笑着说“那人好像一条狗”。

  奇妙的是,这本书为了让读者体验克莱尔善忘之痛,从头到尾给人一种丢三落四的感觉,但却没有任何不适之感,反而觉得很新奇。比如,克莱尔会忘了自己结过婚,和别的男人搭讪,然后低头看见手上戴着婚戒吓一跳;又比如,她会忘了母亲在她口袋里放的手机怎么用,在图书馆里拿那个发出声音的东西无可奈何,受到别人投诉。忽略掉病情带来的悲怆气氛,这些实际上是很有趣的体验。

  有时候会想,罹患阿兹海默症的病人到底有多少时间沉浸在病痛带来的苦楚中。大多数时候,他们就像初生的婴儿,探索着未知的世界,记忆短得光要搞清楚自己是谁都已经不够用了,意识到自己有病也会马上忘掉,真的会为自己善忘这件事而难过吗?当然,克莱尔是个例外,她倒是很清楚地记得自己病了,唯一不容易忘掉的就是这件事。但是这样想着,我突然不为那些病人们感到难过了,他们不过是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虽不一定是他们想要的,但他们也不太记得自己想要什么了。

  真正困扰阿兹海默症病人的东西,其实,几千年前的濠梁之辩已经说得很明白了。那些爱着克莱尔的人,不知道她如何善忘,却要忧心她的善忘给她带来的痛苦,这就是她痛苦的源头吧?

  文/江离 2016年8月7日 本文系原创,转载请豆邮。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读后感(六):【书评人俱乐部】如果忘记全世界,却不能忘记你

  从收到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接近两个星期了,每次翻看的时候都会忍不住落泪。这的确是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

  人到中年生活中会面临很多,年迈的父母、亲爱的爱人、可爱的孩子,还有忙碌的工作,充实的人生,这些都是我们正常人每天都在经历的事情,可是于克莱尔而言,这些生活在逐渐的逃离她,从最开始的记忆到最后的记忆,就这样一点一滴的逃离的她的生活。

  记得最深的一个场景是主人公因为母亲没有经过她的同意而搬进她的房子,住在一起,而逃离,在雨夜,在路上,她做着一件事情:走到路尽头,转身,回来。可是,天越来越黑了。周围的房子看起来都一样,路的尽头也不像我想的那么近。这么孤单,这么落寞。这一刻我想克莱尔应该是想念母亲的,希望母亲能过来找她,不论是递过一件外套还是来一个拥抱,都可以让克莱尔在这个雨夜不再寒冷!

  她有爱着的女儿,无论是凯特琳还是埃丝特都是她的小甜心,小天使。在看到描写凯特琳出生时的能感觉到克莱尔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人带着孩子,是那么的温暖,那么的阳光!正如文中说的因为我和你在一起,我们就是全世界,这才是最重要的。

  她有爱着她的格雷戈,确因为阿尔茨海默病在不断忘记,可是她依旧记着婚礼,那是他和她的婚礼,也是爱的见证。在不断遗忘和找回的过程中,克莱尔也在不断的努力成为自己。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却不能忘记你!

  很多时候母亲对女儿的感情都是无法割舍的。正如我的母亲一样,到了更年期,很多事情要重复询问多次,确定没有问题后才心安。比如出门的钥匙有没有带,手机有没有装在身上,父亲的要有没有按时吃,这些简单的问题都要反反复复一遍遍检查。最初的我是很不耐烦的,认为母亲年纪还没有多大就这样了,以后会不会成为负担!直到有一次我外出,母亲电话里带着哭腔说把我送给她的手机弄丢了,我才知道,原来她不是担心东西没有了,而是担心无法联系我,担心我在外面不会照顾自己。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啊。

  如果我要忘记这个世界,却不能忘记你,我亲爱的妈妈。谢谢你用你的所有来爱我!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读后感(七):唯爱永恒

  之所以决定读这本书,是因为我深切的感受过阿尔茨海默症带给病人家属的痛苦与无奈。我爷爷的两个弟弟都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一个早就去世,一个已严重到连我爸都不认识的程度。我爷爷去世的很早,死于肺结核。不知道活久些的话会不会也得这个病。近年来我的记忆力也衰退了,当然可能是随着年龄增大出现的自然症状,但在心里真的是有这样的一个阴影在的。也许是我想多了,我当然也希望是自己想多了。因为这个病是太无奈太无奈的。这也是我现在愿意写些东西的原因。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故事,从头至尾弥漫着伤感,无奈,也记载了快乐的过去,及对未来的不可测的悲哀。患者是个中年女士,有相爱的丈夫,两个可爱的女儿,还有一个洒脱乐观的母亲,可以说祖孙三代各有各的平凡却精彩的生活。但猝不及防的病痛打破了他们的平静。这个病是这样的:每一天,每小时都会从患者的大脑中永久的剥夺一些词,一些人名,一些事件。当克莱尔刚刚发现这些症状时,她不肯面对与屈服,她总能有办法掩饰过去,不让别人发现,因为她智商很高,是个数学老师。可是当她一觉醒来不记得哪只脚该穿哪只鞋的时候,她再也掩饰不了。终于有一天,她痛苦的告别了她的教师岗位,爱她的丈夫在她眼中已然成为了经常出入她家的一个陌生人,她还忘记了小女儿的名字,后来听到她母亲唤小女儿时,她把这个名字深深的记在心上,反复偷偷练习,算是又找回来了吧!她不能再给孩子烤爱吃的蛋糕,讲故事,去公园游玩,因为每一次她尝试做这些时,都会酿成一起起的事故,不是弄丢了女儿,就是弄丢了自己,或者差点被满厨房的瓦斯熏死。她的母亲告别了自己独立的快乐生活,搬来照顾她及这个家。并且与克莱尔一起去寻找离家出走的大女儿,去帮大女儿与亲生爸爸相认,反正就是只要克莱尔想做的事,妈妈都帮她完成,任何境况,与她共同面对。尊重她的想法,并且帮她实现。不会因为她是个病人就剥夺她任何的权利。母爱永远出现在任何一个需要它的时间与空间,并且无怨无悔!她的丈夫是最痛苦的,枕边人变成了陌生人,但他没有放弃对她的爱。在家外,她把他当成了另一个人,并且愿意倾诉心声,于是他便想方设法的通过她的“幻象”来接近她,关爱她。大女儿想着如何帮妈妈照顾同母异父的妹妹,保持这个家的完整。小女儿开始给妈妈讲故事了。。。。一切的一切都因为心中有爱,病痛也无法掠夺的爱!适合事情都会被遗忘,唯有爱永恒!

  我深刻的记得,前三年我堂弟在老家举办婚礼时,我二爷爷高兴的神情。那时他已经得这个病有几年了,反正是不记得我了。趁着这个喜事,家里人特意把他从天津接回来回老家看一眼。他坐在轮椅上,从下车精神就很好,嘴里不停的发出声音,那一定是快乐的声音!他会忘记很多事情,老家的地名,回家的路径,家里人的模样,但我相信,从他下车的那一刻,家的感觉一下子就回来了,快乐与喜悦充盈在他的每一个细胞。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是永恒存在在生命中的,永不消逝!所以,任何的病痛都不是可怕的,只要我们心中还有爱!

  这篇文是我流着泪敲完的,关于这个话题,我还有很多的亲身感触,不说了。人生无常,爱永在!珍惜吧!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读后感(八):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

  我想尽量用双手写字,直到我忘了手指的用途...

  然后…… 迷雾会弥漫过来,那点知识会消失吗?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不想做事。我要做的一切,都伴随着失败的可能性。可是,我现在还是我。我的思想还是我。我不在是我的,那一天,什么时候到来?

  或者,是不是我——真正的我——想让我们都不用承受分离的痛苦。不过,无论理由是什么,都是因为我。我闭上双眼,感受到眼皮外的亮光。我记得我对他的爱,我记得那种感觉。但是,当我回首这段时光,似乎这些都发生在别人身上。如果我现在赶他走,那从长远来看,也许这些记忆的伤害能少些。

  ……

  可能,病的并不是我自己。而是我的身体里住着两个灵魂...就像小说的两条主线一样,从过去到未来,从未来到过去...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读后感(九):即便忘记这个世界,也从没停止去爱人

  在电视上看过一则公益广告:一位患上老年痴呆症的父亲不记得儿子长什么样子,不记得家门口在哪儿,但在儿子带他去饭店吃饭时,他却把盘子里剩下的两个饺子用手拿起,往口袋里装。儿子觉得丢人,可老父亲却说,这是儿子最爱吃的,他要带回家,带给儿子吃。

  是的,他可以忘记全世界,却依然不会忘记爱自己身边的人。

  在英国作家罗恩·科尔曼的《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一书中,女主人公克莱尔被确诊罹患了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痴呆症),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克莱尔不仅变得非常健忘,不能给小女儿读故事,因为她已经不认识字了,而且经常走丢,甚至连电话如何使用都忘记了。无疑的,克莱尔的病给她的家人带来了很多麻烦和忧伤。可在这麻烦与忧伤之中,也充满了昂扬和乐观。

  因为,在克莱尔的身边,有许多爱着她的人,同时她也爱着这些人。不论是她的家人,还是偶遇的一位男性朋友,他们都用自己的爱给克莱尔带来温暖。这种温暖,看似平实,却最不易坚持。因为要照顾一位患有痴呆症的病人,会在日常生活中耗费很多心思。但琐碎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击溃这些人,尽管克莱尔对自己发怒、对母亲发怒,但当她很无助地蜷缩在母亲的怀抱里时,她表现出了最为真实纯粹的一面。

  人,只有当她忘记许多事情时,才能卸下戒备之心;而当一个人开始遗忘掉大部分经历时,她才能做一个纯粹的自己。克莱尔所到之处皆引来一片麻烦,可当她陷入麻烦之中时,那些陌生人传递来的爱和温暖却总能帮她从麻烦中脱离出来。

  或许,当我们能够有所遗忘的时候,才能够有所得到。得失是平衡的,生命从来不会辜负谁。虽然做一个纯粹的人,从来就不是什么容易的事,但我们可以在人生的路上学着便行走、便忘记。克莱尔是因为患病,有些记忆才离她而去。这是她无法掌控的。但我们,却应该明白,人生中的一些可留可不留的记忆,最好就不要留。心头的挂碍太多,人生便难免沉重。尽管克莱尔患病之后的生活并不轻松,但她至少还能够去爱。而我们呢,因为心头的挂碍却连爱人的能力都没有了。从这一点来说,克莱尔并不可怜,真正可怜的是无法做纯粹的自己,也无法继续爱别人的那种人。

  真实的人生,总是苦乐参半的,就像患病后的克莱尔的生活那样。说不上特别糟糕,但也不是特别好。可这又如何?至少,她即便忘记了全世界,也依旧有爱人的能力,对于一个人来说,能够纯粹地爱别人,这岂止是一种能力,这分明就是一场修行。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读后感(十):一个独立女性的自白书

  如果《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是一个影视剧的话,很容易被归类为家庭伦理剧:一个患病母亲,帮助孩子找回失去的自己。然后剧末,一句矫情话点睛:我可以忘记世界,却没有忘记爱你。

  但实际上,我觉得这更像是一个女性励志剧,或者说,是职场外的、生活版的杜拉拉。

  或者说,这就是一本一个独立女性的自白书。

  《我要渐渐忘记这个世界了》讲的是,克莱尔是一个好强倔强的女孩子,从不规规矩矩墨守成规。在二十岁的时候意外怀孕,但她清楚地意识到,交往的男友并非自己真爱,不可能白头偕老,共度一生。于是悄然离开,退学,独自生下孩子、抚养孩子。带着孩子,她努力工作,渐渐成为一个大学老师。三十多岁的时候,与一个年轻她十几岁的的建筑工相恋,不顾世俗压力,结婚在一起,又生下一个女儿。正当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的时候,她却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渐渐忘记了周遭的世界。大女儿凯特琳因为多年世界里没有父亲,敏感自卑,竟然走上了母亲一样的道路:大学期间,被男友抛弃,意外怀孕,退学,并决定生下孩子。在寻找生父中,渐渐明白了当年母亲的选择,终于释然,最后还和一个摄影师男孩子相恋。

  你看,小说中的克莱尔,跟中国小说中的职场女强人杜拉拉,是何其相似: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不妥协,不气馁。遇到合适的时候,毫不犹豫选择去做,牢牢掌控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经历,诠释着现代女性的独立。

  如果有最受欢迎的角色评选,我一定会选克莱尔。而她最让我感动的,依然是,在婚恋中,忠于理想,面对现实。

  在当代中国,尽管人们的观念已经大为开放,但是,奉子成婚的依然不在少数。而对应的,八零后的离婚率,已达到百分之四十,就是说,十对结婚的夫妻中,就有四对离婚的。

  这或许就是中英女性的区别:英国女性很清楚恋爱与婚姻的区别,恋爱的未必适合结婚,结婚的也未必适合恋爱。如果一个人,能够相恋并适合结婚,才会真的去结婚,而不会被外在的所绑架,哪怕孩子都不行。孩子不是婚姻的捆绑,也不是婚姻的必备。两个人的结合,一定是因为爱情,因为适合,因为快乐,而不是因为孩子,更不会因为物质金钱。

  小说中的克莱尔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很清楚当初交往的男孩子不是真爱,即使意外怀孕,依然不想为此牺牲自己的一生,于是离开。她放弃了被生活胁迫的生活方式,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在以后的日子里,虽然艰难,但到底是自己选择的,自己喜欢的,所以她快快乐乐,并且活得有滋有味,叱诧风云,轰轰烈烈。直到后来遇到年轻的建筑工,她找到真爱,不顾世俗的压力和眼光,结婚生子。

  什么叫独立?我觉得,独立不仅仅是依靠自己赚钱生活,依靠自己处理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而且,独立还是,清楚未来道路的慢慢兮修远,却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哪怕遍体淋上,伤痕累累。

  小说《杜拉拉升职记》的结尾,是杜拉拉堪破红尘,退隐江湖。至于她的感情生活,依然扑朔迷离,但似乎是一个比较光明的结局。而这个小说,似乎是杜拉拉的续集:二十岁的小姑娘虽然退学,成为了单亲母亲,但是却活出另外一个风采。这值得所有女人学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