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沉心十年》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沉心十年》读后感10篇

2018-05-21 20:2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沉心十年》读后感10篇

  《沉心十年》是一本由沈嘉柯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沉心十年》读后感(一):努力请从今日始 ——读沈嘉柯的《沉心十年》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件事情认真做十年,定能把它做到极致。“朝着自己道路走,有计划,你会更快抵达梦想。”沈嘉柯曾经在他的散文集《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中这样写道。而这本新作《沉心十年》一如既往延续了他的这一理念

  以他自己的经历来说:从毕业至今,他保持了一年写作十几万字,同时他在报社杂志社都做过,担任过编辑、编辑主任主编,从2005年出版第一本书开始,到2015年已经出版28本书,从一个普通学生作者知名畅销书作家,也是符合这一规律的。且不论文学价值,单从数量上来说,便足以让人钦佩。其实分摊到每一天的写作中,量不不大,只有几百字而已,却贵在“坚持”二字,这才是最宝贵财富。说来十分惭愧,这一点我是做不到,总是给自己的懒惰借口,故此两年来我的写作一直处于只能赚到每个月菜钱的状态,连真正入行都算不上。

  看看我们身边,每一个成功例子,都付出辛勤的努力。爱迪生有句名言叫做“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他在试制白炽灯泡时,经过了1200次失败,一个商人嘲笑一事无成,他哈哈大笑说“我已经有很大的成就了,至少我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做灯丝。”正是凭着这种坚持,才有了我们今天万家灯火,如果当时他承认失败,不再试验,那人类用上灯泡的时间至少要推后五十年。

  后来的努力很重要。我们大家都知道“伤仲永”的故事,一个天才少年出口成章,惊艳四乡,被视做“文曲星转世”,却终因家人太过炫耀,整日带他拜访乡绅父老,错失了读书的好时光,最终一事无成。而“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我们从小听到大,讲得都是前人努力读书,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

  出于各种各样理由原因,我们无法掌控生活,无法按自己的喜好去求学、去工作面对生活我们总会有太多的无奈。但是无奈过后,日子还是会一天天的继续,不会有丝毫改变。既然如此,何不尝试着改变自己呢?或者会有不一样收获。“哪怕你的出身阶层很低,你改变不了世界,你还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让你所爱的人,所珍视的事物,更好地存续。让未来的自己,不悔现在的自己。”沈嘉柯的书中没有什么大道理,他总是这样慢声细语地讲述着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的道理。让你觉得他并不是什么大师,而是你身边的一上知心朋友,在你失意时候鼓励你前行。

  《沉心十年》不只适合青年人,也适合中年人去读,如果你还在为生命意义迷茫,那就读一读本书吧,相信你会找到不一样的感觉。沈嘉柯说:“人生真相是,斗志不灭,爱惜自己的健康积累能力,你还有下一个十年,千万别再荒废。”是啊,人到中年,我们已经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现在开始努力,我们还能有所成就,再浪费下去,怕是真的要一事无成了。

  《沉心十年》读后感(二):书摘:你看起来那么努力

  你看起来那么努力

  文/沈嘉柯

  大学时,我有个最为欣赏学长。心比天高,文笔洋溢,辩才无碍。毕业前夕,怀揣着理想上路,去了一家省级青年报做编辑。当时的他,已经是校园名人,拿过全校最佳辩手,风华正茂时刻,赶上那家报社创业初期,信心饱满信誓旦旦

  那份报纸的大幅广告贴满城市角落,一切都让人激情澎湃。他学习多年的法律知识,积累长久新闻敏感,还有那一笔好文章,一口好辩才,就等待着东风吹起。

  不料,报纸没办出生路之前,就抛弃了他们。中间辛苦几个月,做版、坐班、采访、写稿、编辑,全部成为了“实习”。

  没有签定正式的协议,也没有正式的洽谈福利待遇。当时唯一的解释是,为理想和事业开始,那么,必定要做出牺牲。报纸等待资本注入,等待咸鱼翻生。最后,刊号变成了另外一家传媒集团所有,这些年轻人,梦想破灭。

  于是他在毕业时候,回了家乡,一个位置在中部却算西部的山区自治州。混迹一年,困顿万分。再也想不到,会有这样的生活状态

  他是我的师兄,也是一个参考个案,对于还没毕业的我。我第一次近距离看见一个人的挫败和失意潦倒。哦,原来那些跟你猛谈理想和未来,看起来很牛叉的单位,说垮就垮啊,什么正规保障待遇都没有。堪称社会第一课。

  没有什么比这种打击,更加让年轻压抑痛苦功成名就成为泡影

  该怎么办?这个学长一整年的沉淀反思,他重新开始寻找理想的时候,给自己重新人生规划

  他言之凿凿,跟我说,他要选择自己可以读的专业,选择自己学得好的学科,上北京,拜会导师。他情绪制作,表示要回来和师弟们在一所普通大学上晚自习,读书。他想选的专业是国际航空方面,国内研究成熟,尚在起步,导师是这个领域权威。若能够读上,跟对方向,大有可为

  但是,他半途放弃了考研,又去了某个热门大型网站。我很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是因为那网站许诺高管位置,还有不菲薪水

  去了之后,他发现好多红红火火事件都是策划炒作,很低级庸俗。他又觉得跟自己的理想差距太多。于是他又回去家乡的法院,做了两年,觉得气闷,跟周围格格不入,放眼望去都是混日子的庸俗。

  他辞职,去了响当当的某个大电视台,在外包机构片子。常常深更半夜打电话给我,给我们当年玩得好的其他同学倾诉,又倾诉。

  眨眼,十年过去。

  他混不下去,辞掉工作,离开北京。想在我们的母校所在的城市,重新开始。但是这个城市已经日新月异,没有他的位置了。去高校,他学历不够。去媒体,他嫌弃省市媒体低就。重新考研,已经没有耐心

  他在北京混过,帝都这样的地方,掉一片树叶,都能砸中一批大官和顶级名人。他出入结交的是哈佛学者,采访的是北大清华最牛的学者,目睹的是身价亿万的国际企业家

  可是,这跟我们自身有什么关系呢?

  刚好我在职业生涯的中途,兼职做过一份中央级报纸的通讯员。他所能看见的赫赫人物,我也见识过。今天飞北京采访部长,明天飞南方参加商业会议。但我很明白,这些经历,只是因为背后的平台金字招牌。离开了平台,你自身有多少价值才显现出来。

  很多人就迷失在了这样的浪潮中,依靠大平台,左右逢源。离开平台,什么都不是了。

  一个清醒的人,应该在平台里学习到的,不是谈资吹牛,我跟谁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而应该提高自己的本事,打出自己的名号,拿出自己真正的作品

  人生不该只有世俗评判标准金钱权势和成功不是单一的。然而,一个人十年过去仍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也没有为自己积累起应该有的职业江湖地位,那么,我们只会觉得,他的心太浮躁

  仔细交流后,我发现他没有一件事认真做满三年。不管是编辑记者,还是纪录片导演,不管是法院书记员,还是网站公司部门总监眼界开阔得不能再开阔了,人却再也无法静下心来,像古人说的那样“三省吾身”,觉察真正想要什么,能做什么。

  这中间,他还像个真正的文青那样,云南丽江、厦门、西藏等等,独自去旅行。然而,旅行就是旅行,并不会一下子就让人脱胎换骨,该面对的,不会少。他没有长期稳定工作,没有准备结婚固定女朋友,当然也就没有考虑买房,没有考虑买房,就没有积蓄,没有积蓄……离开电视台回到家乡,他想做生意,他让母亲失望了。毕业这么久,工作一换再换,还要家里支助做生意?

  他来找我,住了半个月,白天深夜都在谈人生

  我劝他,到了选定自己的职业,沉下心做好的阶段。他却问我,有没有兴趣一起做生意开一家图书公司?我哑然。

  扪心自问,我怎么敢跟这样不定性又天真的人一起开公司?

  我们一心为理想寻找一双可以飞登天空翅膀。却不知道,理想需要的,只是一双踏实的脚板。如果你真的去看看身边的这个世界,也许你会发现,你的判断,也许真的太固执稚气

  后来,我所经过的道路,我和我的同学们所经过的道路,虽然细节不一,却大致差不多

  我们在大学可以激情,可以指点江山,却没有意识到,你能够指点江山挥斥天下口头盘点历史人物现世高手,恰恰是因为,那是一群孩子呆的地方。

  人们对于没有真正长大的孩子,总是宽容的。因此我们自信膨胀,以为自己就是济世之才,就是国家栋梁。顶不济,也能够混个人模人样。

  有时候,放弃错误的理想,比坚持正确的理想,难上一百倍。但是,在无数不确定命运,最后被事实证明过后,我们还能够那么坚定地,认为自己是理想主义最后的拥趸?

  真的,那是一种遗憾。在我们成长当中,居然没有人告诉我们,你在追求理想之前,多半要经过沉默无闻的那种生活,你要生活的如同水浒李逵说的:嘴巴里谈出个鸟味。

  你要自己坐热板凳,成为不可取代的职员才能不断进步。

  你在炼成火眼金睛之前,可能被很多老板拿理想情怀这些大词忽悠欺骗,之后才会沉淀出坚韧心志,才能够培养出洞悉本质眼光

  你既要赚钱谋生,独立自主养活自己,也要不断充电,不断学习,更上一层楼。你越是积累,就越多财富,越多能力。

  你要埋头苦学,把同事和朋友优点经验,一一吸收,琢磨消化,才能够将你所得到的间接的经验,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自己的本事。

  你要搞清楚自己的条件,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能力,你才会真正知道,你自己,究竟在这个世界上,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上,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以后,会抵达什么样的成就。

  我们的成长,就是在一滴一滴的失败中总结和矫正的。我们仰仗的评价标准,曾经是那样脆弱。把每一张试卷做到拿一等奖学金,会因为不会用打印机,被大老板视为笨蛋

  运气也很重要,但谁也不知道是否属于你。你得时刻准备好,等风来。风不来,你还得换一个有风的地方。

  20岁到30多岁的十年,是一个人积累和定型的时期。十年里,你做了什么,就会把你塑造成什么人。

  十年时间,把我塑造成了一个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作家。我不比商人有钱,我也不比大学教授更加有学问,我没有官员的权势。但我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为之努力,并且得到它。

  十年时间,在法院的同学,已经走上中层岗位,在大学的同学准备评副教授,在媒体的同学基本都是副主编,甚至公司安心上班族的同学,也买好房子车子老婆孩子过自己的小日子。

  人各有志,没错。但你真的喜欢你志向吗?还是说,只是因为它满足你的短暂虚荣

  理想不需要一双高蹈而不切实际的翅膀。只需要一双结实的,理性的,以及心态安稳的脚底板。一步步踩着地面走。但愿我的学长,从此把握好自己,开始新的生活。不要再看起来那么努力那么折腾那么富有才华,其实荒废了十年珍贵光阴

  人生的斗志不灭,爱惜自己的健康,积累能力,你还有下一个十年,千万别再荒废。

  选自《沉心十年: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

  《沉心十年》读后感(三):不辜负青春这段岁月

  《沉心十年》,青春最炫丽的十年人生。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的十年,是一个人积累和定型的时期。十年里,你做了什么,什么就会把你塑造成什么人。亦如本书作者沈嘉柯,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从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一步步走过来,做过记者,当过杂志主编等,如今已是出版过二十多本书籍的畅销作家。

  别人的成功,不可复制,那我们就从成功之人身上学习成功的方法

  开篇序言就是一篇充满斗志的成功故事。一位学长十年前是同学里最穷的一人,十年后他成了同学中靠自己赢得总资产最多的一位。这其中当然有他的辛勤汗水,刻苦努力,这样才能一步步走好自己的人生。文中说上等阶层的品质有三个:自我约束能力强;更看重未来;愿意为更好的未来牺牲当下的快感。这三个观点是引用一位学者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要过好自己的人生,争取未来的幸福,确实的需要良好的约束力,为未来计划而行,很多事情不是随心而为就可以的。

  让心沉静十年,用心做好哪怕一件事,这个道理现在的年轻人都懂,但很多人不想等十年那么久,大家都想快快成功,快点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大家拼命奋斗向前,只想早点功成名就,但很多都是事与愿违现实不是那么容易成全梦想。

  不要怕浪费时间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阿甘正传》就是最好的证明。只要认定自己心中想做的事,坚持做好它。结局都不会太差,这无关智慧与能力,只在恒心行动

  书中有很多比较有实用性有价值的观点,仅提以下几个观点,

  1、你的脚停在哪里,心就会安顿在哪里。

  2、当你不被看好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继续前行,因为如果这个时候你放弃了,就活该让人不看好了。

  3、 理想和情怀是用来埋头努力去实现的,不是用来天天挂在嘴边上,让人同情让人笑的。

  总的来说,书中章节的标题就是精髓,

  文中有作者为他的来信者解答疑问杂惑,我们从中感受到生活的多样与矛盾;也有作者自身的成长经历,向我们展示他真实的人生轨迹;附带两篇影评或者影人评论,也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了解不一样的名人影视。

  总的来说,本书章节的标题名就是精华,其中也有许多人生哲理,也需要读者自己一一体会。本书开篇激情昂扬的斗志经历十分吸引人,看后仿佛打了一升鸡血,但后面越来越平淡的生活见解也能让人放松下来,静心欣赏一个个平常又真实的人生故事。

  不管是激情昂扬的工作节奏,还是随心平淡的生活,不管是十年奋斗,还是几年迷茫,一切都只为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过的更幸福。心安处就是幸福港。

  《沉心十年》读后感(四):能够沉心十年的人都令人非常佩服

  十年转瞬而逝,而能将一件事坚持到十年之久的估计少之又少。只有像 人寿 保险那样,强制你每年存一笔钱,一直存十年或者十五年,直到终身。你自己的钱财你不得自己做主,你若是中途取出,就意味着损失。所以,这样的有损失才能强制性让你一直坚持下去吧。十年, 36000个小时,这是假设一人一天10小时有效时间,十年下来也不过10*30*12*10=36000小时。中间当然还有各种发呆,烦恼,徘徊还其他事的时间,所以,能在十年中将一件事坚持下来,太难。

  所以,能够沉心十年的人都令人非常佩服!

  本书作者讲述了沉心十年的经历,文字平淡真挚,自有一番温润。沈说,生活里的人,往往都不在你心里,然而在你心里的人,往往都不在生活里。即便是亲人,也不过是远方的一丝牵挂而己。生活的其他事也不过如此如此而己。清醒而不冷淡,认清这世间残酷的真相,然后温情而自持地生活。坚持人世的自我存在的原则,沉下心,让自己不急躁,不浮躁,不迷惘。这样,也许最终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也许有人说,自己不曾后悔过。

  《沉心十年》读后感(五):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

  lt;图片1>

  lt;图片2>

  lt;图片3>

  沈嘉柯老师 您好

  已经记不清第一次阅读您的故事是什么时候了,但几乎每一期都有看,喜欢您的文字,再您喜欢您文字里的感情,时隔每多年后,当我再看到这本《沉心十年》的时候,一看您沈老师的书,想都没想的买下了,买完后在等待收货的这段时间一直有一个声音在我脑海里响起,“十年”“未来”“现在”这三个词是那么的沉重,那么的近而又那么的远。在阅读的时候更是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在告诉自己,这么多人的十年,这么多人的现在,你找着自己的十年了吗?您还是自己的十年路上吗?您感谢过自己十年前的决定吗?等等……很多很多的问题,不约而同的出现在脑子里,心里,让我也有一种冲动,“从头再来”。

  “你要搞清楚自己的条件,自己的个性,自己的能和,才会真正知道,你自己,究竟在这个世界上,站在什么样的位置,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以后会抵达什么样的成就”当我看到这里时,十年了,我提前恋爱了,谈累了,也就结婚了,现在也是刚刚怀上孩子,可是没有稳定的工作,欠了一堆的信用卡,这就是我的十年,这十年来我也在不停的学习,也有一棵伟大的梦想,但生活的路子让我越来越迷失了自己,只是觉得到了什么点就做什么事,没钱了,那就出去工作吧,恋爱了,谈累了,那就结婚吧,没钱,孩子怀上了,总不能打了吧,就要着吧,没钱当没钱的活法,可说到感谢?说到十年,我只有一个“后悔”如果人生可以重来,这条路我决不会再选决,如果真要说感谢,那就感谢现在自己,感谢这本《沉心十年》再次让我有了新的计划路线,让我在迷失的森林找着了北,也许下一个十年,我就会离我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书本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的贴近生活,那些人那些事,就好像自己或是自己身边的人一样,只是从沈嘉柯说出来和我们自己去发现却是两个不一样的结果,就像“爱的三种教育”里的三个故事一样,我就是第一个故事,可我从小到大,我都 一直在恨自己的亲生父母,可心里深处又有N次的想和他们相认,由里有一种恨,还有一养父母的情在,所以这种心情只能一直压在内心深处。这让我又不得不想起,起初看沈老师的文章时一种想法,当你在阅读别人的故事的时候,你一定会告诉自己,这样的事情我一定不会让它发生在我身上,当你在闲聊别人的故事的时候,你一会满嘴的都是讽刺。当你在听别人的故事的时候,你一定是漠不关心,事不关已。慢慢的,就你就会别成这三种人,一种是:不断改变自己,成长自己的人,一种是:随波入流,过过口皮子隐的人,另一种就是:高傲自大的人。

  《沉心十年》读后感(六):书摘:让十年后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

  让十年后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

  作者:沈嘉柯

  人生有巨大的不确定性。

  我从小就挺宅,不爱跟其它孩子玩, 17岁那年开始,我在法律系的教室,听到各种故事,很多让我瞠目结舌。大学时写作很顺利,也只是笔头功夫。

  然后毕业去了一家心理学杂志。我纯属好奇。

  我并不知道,我打开了人间的潘多拉盒子,见到深深海底才有的奇异斑斓。

  当时,我的单位硬性规定必须值夜班接咨询热线电话,当然了,夜晚回家不方便,会给50块钱的车费补助。

  我们好几个同事不乐意,说,为什么不邀请社会义工参与呢?

  领导回答,社会义工根本没有知识背景,有的自己都有问题,不像你们天天熏陶,有基础。

  但是当时的我们,写一篇文章几百块,谁也不乐意浪费时间在这件事上。

  不过,我又有一点好奇心。我之所以选择这家杂志工作,就因为怀着对他人的好奇心。说得俗一点,其实是一种写作偷窥欲。

  说不定有精彩故事呢?

  就这样,我怀着不满,讨价还价协商后,愿意一周接听三次,并且增加我的编辑版面,相当于间接提高补助。

  在深夜,我开始跟全国各地无数千奇百怪的人谈心谈人生,各种你能够想象到的奇葩人士边缘故事,时间久了,便司空见惯。用术语来说,叫脱敏。

  比如动不动就有人打过来,哭着嚷嚷要自杀,准备放弃一切。至于失恋的,被父母抛弃的,说自己破产的,层出不穷。

  有的故事,让你难过落泪,有的故事,让你愤怒。但这些情绪都得控制好。一般我会接到了问题,按照电话咨询手册的标准回答来应付。应付不了,请他们接着明天打电话。

  也有纯粹是无聊搞笑的人,电话一打过来,就唱歌,问我唱的好听吗?说自己有个梦想,成为歌星。我只能忍住笑,闲聊几句,建议他不要耽误他人宝贵的求助时间。

  当然了,我会把搞不懂的问题,隔天询问那些知道怎么回事的。

  后来我又玩票性质当了半年记者,一会儿飞去北京采访高级官员,一会去小城市参与医学会议,一会儿去山村了解最底层人的生活。

  最终,我变成了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后来,我去很多的大学和知名企业做讲座。登台讲座浑然忘我,从不紧张,效果奇佳。我自己都想不到,我当年接热线电话,会锻炼出表达能力。

  那些我不喜欢的,我厌烦的,我抗拒的人生阅历,一点点构成了我。不知不觉,居然功夫就上了身。一出手,还很吓人。

  十来年以后回顾,我发现我做过很多事情,有过很多积累。

  不管是压力之下被迫去做的工作,还是我自己兴趣爱好去客串的事情,我都去做了。

  十年前我扇动翅膀,构成了当下的我。

  我有个老友,现在做编剧,跟我聊天,说起一个事情的感慨,2008年的时候,在一本给年轻人看的杂志写东西。那杂志。当时有个模特歌手在上面开专栏,到了2014年,这个歌手靠演戏开始走红,而且红的一塌糊涂。未来确实让人难以预料。

  如果李易峰当时熬不住,转行了呢?如果李易峰太迟钝,一直唱歌一直跑龙套,没有学习也没有进步呢?

  他的颜值一直都很高,为什么必须等到一场受欢迎的电视剧,才红起来?还有的人演了很受欢迎的影视剧,人却依然不红。

  这大概说明,颜值只是个基本条件。必须拿出作品来。

  有了作品,也只是一个契机,还必须融合时机运气。这个时候,他的颜值获得了最大化的发挥。

  我最近还常常看金星秀。这个人的生命太过传奇,她跳了半生舞蹈,年轻时候恐怕也没有想过自己会开脱口秀,还那么红,国内电视节目同时段收视率第一。但是,她出国的经历,跳舞的经历、打工的经历、遭遇飞机上歧视国人的空姐,最后都变成了她脱口秀的重要内容。

  没有这些多年积累的东西,她拿什么来秀?

  有一部电影叫《蝴蝶效应》我当时看的时候,当科幻片看的。但多年以后,我却另外有看法。伊万总希望能通过改变自己的过去,来造就满意的当下。但事实上,过去就是过去,牵一发而动全身。

  男主角每次回到过去修改,都会导致一连串的时空扭曲,事情的发展跟着改变,失去控制。

  蝴蝶效应的故事源头是气象学家,说南美州的蝴蝶煽一下翅膀,通过种种因素,就可能引起亚洲地区的一阵台风。

  这个故事本身在气候学科研究里,是不大被承认的。蝴蝶扇动风暴的概率极小,受很多因素影响。

  但对于人生来说,正是被一个一个的转折所造就的。人跟昆虫不能机械类比,人的力量和未来,一旦开窍上道,汲取知识和智慧,勇猛精进,不可思议,超过想象。

  我们在这世上,选择什么就成为什么。你是什么,你便选择什么。人被塑造,也自己塑造自己。做过的事情涌出的念头,构成了此时此刻的我们,再走向下一步。

  十年前,我是一个怀有好奇心的人,我也是一个想要摆脱既定生活的人。

  我放弃父亲本来找过的关系,没有去枯燥的单位上班,我放弃了一个本地网站大佬的邀请,去了心理学杂志,想搞清楚心中的各种困惑。我很早就买房,然后又放弃工作,选择自由职业。

  就这样,我一步一步变成了现在的我。

  如果当初我完全拒绝了深夜值班电话,我或许就一直埋头编辑稿子沉浸写作,不怎么跟外界进行语言沟通。

  而现在,很可能,我会在一场又一场的讲座之后,成为一个演讲达人。

  深宅写作带给我宁静,跟自我的对话与沉思。而讲座,我在很多次现场面对面的交流中,遇到很多有趣的细节,很有特别的现象,甚至碰撞出很多奇妙精彩的火花。我得以验证思索结果、修正观点、继续累积阅历。

  人本身,才是最大的资源宝库。

  人生可以规划,并且要努力,但不该死板僵硬去执行,也不要拒绝尝试改变。

  最终,我们都会完成自己的一生。如今我很清晰明确自己要什么,并且朝着方向走下去。如果沿途还有惊喜和改变,我也会凝视它,思考它,审视它,选择它。

  荣耀声名、经济回报,都是附属而来的,辅助我们获得更多的人生自由和内心满足。

  我一直怀着这种笃定。

  选自《沉心十年: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

  沈嘉柯作品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沉心十年》读后感(七):十年一觉嘉柯梦

  十年一觉嘉柯梦

  文/方木鱼

  过来的这一年,沈嘉柯发力很猛,接连出了好几本书,《世界那么大,还是要勇敢》、《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hey,我真的好想你》。就在4月的《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本书里,我读到了沈嘉柯的励志故事。

  看沈嘉柯写《你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心里痒痒到不行,他写:“中学时,我特别爱好文学,崇拜作家,看各种文学杂志。”这简直是我的写照嘛。但沈嘉柯比我勇敢,“2002年的年底,离毕业还有半年,我提前去了一个心理学刊物求职。”这也是我不如他的地方,也许正是这份“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决绝,注定了沈嘉柯会有一个虽曲折却终光明的未来。

  沈嘉柯接着写。

  2005年,我在自己23岁时买房了。

  2007年的时候,我辞职了。

  2008年的时候,我又开始看房了,下手买了一套小公寓,用来收租。

  2010年的时候,我开始收租了。

  2011年的时候,我又去了一趟厦门,在大家都很想去的那个岛屿上,轻轻松松、认认真真地玩。

  读完这篇文字很长时间之后,我心里酸酸的,为什么人家沈嘉柯可以呢?为什么我这个文学青年却只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生活的底层世界里轮回呢?

  如果说《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沈嘉柯过去一段时间生命的总结,那么这本《沉心十年: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则是他对自己成功的一个披露,一个对未来的计划。

  在书封上,沈嘉柯写,“十年后,你想成为怎样的人?沉潜十年,不急躁,静下心,只要努力,你终会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是啊,未来总是在不经意间就会到来,但是很多人可能在麻木中习惯了“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本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以一种对未来挖坑的方式去活在当下,那么,你要注意了,因为明天很快就会到来。

  在书的第三章《有种人更快抵达梦想》里,沈嘉柯讲了一个故事,他讲他小时候想要一个电子游戏机,那种古董级别的,无数80后深切缅怀的那种,他说他没有靠任何人,自己捡了一个暑假的蝉蜕皮,换了一部电子游戏机,在文章的结尾,他写:“别等,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去追求的道,大概这是一生的信念。”

  是的,想要就去做。但是记住,别以对未来挖坑作为代价,要让十年后的自己感谢现在的自己。

  《沉心十年》读后感(八):沉心修炼

  《沉心十年-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收到书看到封面就极为喜欢,沈嘉柯又一慢时光心灵成长力作,随书所赠明信片与书本前面彩色图片相符,唯美的图片配触动心弦的文字,满满的正能量,大爱。

  沈嘉柯的作品这是阅读第二本,他总能用看似平淡的贴近生活的小事例,娓娓道来心灵鸡汤般朴实道理。序言的十年之后,梦想抵达,十年,看似遥远,岁月如梭又极快,现在一提,十几年的高中同学,八年的大学同学,岁月洗礼带给我们什么,成熟、堕落、抱怨.......你还有不忘初心的梦想吗?你的自我约束力还在吗?

  美国尼克松和里根的顾问提出上等阶层的品质:自我约束力强、更看重未来、愿意为更好的未来牺牲当下的快感。我们会抱怨当下社会现实的残酷,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残酷性,当你不努力时,会被残酷的社会淘汰;当你有危机感、能力满足不了野心时,你是自暴自弃呢,还是愿意为更好牺牲当下,我会选择后者,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只能改变自己,让自己生活的更好,让未来的自己,不悔现在的自己。有时我会想毕业将近十年,好可怕的一个数字,每天碌碌无为,无成就,无一技之长,焦虑,读完这篇,找到自我,脚踏实地的努力,不抱怨不放弃。

  你的心安顿在何处,读这一篇时,主角的身影总会不自觉的和我家妹子重合,妹子辞职后自我放逐4个月的慢旅行,她不是为了旅行而旅行,喜欢的一个她会放慢脚步慢慢欣赏,在旅途中认识全新的自己,在旅行中封面阅历;起初家人反对不解,休假旅行即可,没必要辞职,我保持中立,每个人都有一个环游世界的心,她只是做了其他人口头说无行动的事,佩服她的勇气,旅途归来后与她聊天,心态截然不一,旅行也是一场人生修行。正如沈嘉柯:人有两个故乡,一个是自己出生的地方,一个是脚步停留下来的地方,在停留下来之前,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多的去看这个世界,去听心中最微妙的声音,你的脚步停在哪里,心就会安顿的哪里,心安,而后定。如同我家妹子,她在旅行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不会为曾经为完成的梦想遗憾,心定。

  210一段话不知你有同感不:与同事泛泛之交,每天确三分之二的时间与他们度过,而最重要的亲人,每年只有几个节日能与其相聚,生活里的人,往往都不在你心里,在你心里的人,往往都不在生活里。我也沈嘉柯一样,看法相反,这段话却有同感,同事之间我们会认真维护这段关系,他们只在生活中,确不太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家人我们从不会伪装,甚至觉得烦,无论如何争吵他们都是牵挂。有些情,不以物理的尺度衡量。

  《沉心十年》带给我的感想颇多,沉下心来,让自己强大,不急躁,只要努力,终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十年之后你会成为怎样的人?努力在眼前,让青春不再迷茫。

  《沉心十年》读后感(九):大巧若拙的人生书

  大巧若拙的人生书

  2015-12-08 北京晨报

  ■闲话书事

  把人生的真切心得,包裹在励志书的形式中,让读者既有优美的文学阅读体验,也收获了实在的经验参考。

  十年可以成就一代人,每一代的年轻人都经历过迷茫,然后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上世纪80年代的那一代的青年,投书《中国青年报》,询问人生的道路为什么越来越窄?

  这个问题到底成立与否,我的看法是,成立。每一个个体的年轻人,相对于庞大的社会,显得很渺小,但是,在一点一点了解社会,了解自身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以后,逐渐就会获得信息的认知,做出比较靠谱的判断。

  时代变迁,现在分工细化,谋一份饭碗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发展得更加好。今天的年轻人,依然疑问,人生到底该怎么走?而读书,读有针对性的书,就是获得信息认知的最好渠道。沈嘉柯的这本《沉心十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字,为一代年轻人答疑解惑,完全不同于那些空洞的励志书。

  他笔下的例子都很有代表性。告诉年轻人要懂得规划、懂得爱、懂得自己,让心灵得到成长,青春不再迷茫,生活更加美好。书中从金庸小说里张三丰的故事,引申到年轻人出社会,要摆脱“抱大腿”的依赖心。从你看上去很努力的浮躁,点出十年规划的意义。板凳要坐十年冷,自己把板凳坐热,功夫才是自己的。看起来这很笨拙,一旦练好本事,有所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前几年的90后创业热,一些大学生动不动多少风投,年纪轻轻就很会编业绩吹牛,这两年泡沫散开,水分剔除,我们才发现,不管是创业还是求职,踏实锻炼能力,磨炼手艺技能,才是根本之道。沉心十年,远比浮夸出风头捞钱可靠。这是价值观的回归。

  沈嘉柯谈到他去一所名校做讲座,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问他怎么办。他说,“大多数人年纪太小的时候,因为逆反心理,个性很顽固,不喜欢就极其厌恶。因为偏见,并没有认真了解那个专业的全部,忽略了这个专业的背后也会很有趣。就算挖不出乐趣,哪怕是打迂回战术,你也可以保证本专业不挂科顺利毕业,再学个有兴趣的第二专业呀!”

  还有的青年比较自我,不愿意接受社会压力,甚至想出家,在沈嘉柯笔下,也有对应的回答。沈嘉柯在佛协会刊开过专栏,学过法律,又从事过心理学媒体工作,知识面的丰富,令他可以从不同角度思索问题。

  不过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用文学家的细致心观察生活。谈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思索,写的其实就是活泼生动的散文。不止青年,中年人读来都很适合。把人生的真切心得,包裹在励志书的形式中,让读者既有优美的文学阅读体验,也收获了实在的经验参考。这是现在图书的有趣进步,文学完全可以以非文学的形式抵达读者。

  ●刘一霖

  《沉心十年》读后感(十):十年沉心

  十年沉心

  沉心十年,让未来的你感谢现在的自己。至少沈嘉柯是这样说的。

  好像现在会流行很多的鸡汤书,到处都是励志的句子,是有一些读完之后会觉得激昂一阵子,生活状态甚至也会有所调整。可是不长的时间过后,这句话随着记忆规律被忘掉,心情也渐复平静,生活又恢复了原样。那个时候总觉得即使只是一阵子,也比没有过好。

  沈嘉柯是老熟人了,起码对我来说是的。我看过他的一些演讲,却觉得像我们班主任开班会:热情会被激起来,计划也会定下来,但是,说到底,还是个坚持的时间问题。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好是在一个非常迷茫的时期,浑浑噩噩,做不出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选择。经常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不知道应该怎么走下去,整天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木木然的过下去。

  好像天空和大地从来没有变化,就像我心里那口井水,波澜不惊。

  沈嘉柯的书就在这个时候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用一抹亮眼的橙色,像热带鱼一般,游进了我的心底。我向来喜欢橙色的,它介于黄色和红色之间,不太热烈,也不太冷清,都恰恰好。

  如我所想,书里面还是有插图,有古典风情镂金钩边的咖啡杯,有一方高楼大厦掩映下的天空,有从朝阳中飞出的看不到机头的飞机,有枫叶的影子烙刻在石头上。我想,我身边也是有这些美景的,只不过我已经好久没有去注意了。

  这本书我从开头的图画序言一直看到最后一页,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舍友们在旁边吵吵闹闹,我却恍如不闻。这种酣畅淋漓的读书乐趣已经很少有了,但是这本书做到了。

  沈嘉柯告诉我,改变自己也是一种成功,十年看似很长,但其实很短;人生中最经常出现的就是“蝴蝶效应”,所以不要放弃每一次扇动翅膀的机会;人人都有喜欢的事可是人人都有应该做的事。

  时间是一种很奇怪的事,长短迅疾总不定。像杨过等了小龙女十六年,最终等来了大团圆。没有人会认为杨过这几年过的轻轻松松,知道他愁肠百结,辗转难眠,却也不知道他究竟是怎样辗转,怎样百结。也许我们从来都把自己看的该死的重要,不敢去闯,年轻的好处就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到了夕阳无限好的时候,也已经无心看风景了。

  十年,是一个跟自己的约定,到时候无论是不是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起码要努力的赴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