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13 14:34: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读后感精选10篇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是一本由眠去 主编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4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读后感(一):所有的爱情都是美好的

  “ 是的,爱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他永远不会变才爱他的,而是,即使你明明知道他拥有摧毁你的力量,你也愿意相信他,敢把自己交给他。这种相信和勇气,才是真的爱啊。”拿起书,随手一翻便看到这句话,立刻被戳中。看了整整一个晚上,合上书的时候,东方的天际已泛白。

  这是一本关于电影和爱情的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谈电影(大多是爱情电影),第二部分是讲爱情(现实生活里的爱情小传)。看完第一部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爱情本身就是一场悖论,它源于生活,但它最美好的样子,却发生在它跳脱于生活的时刻,发生在它把你从俗世生活的平淡与琐碎里解救出来的时刻。无论两人是终成眷属,还是分道扬镳,甚至生死相别,爱情发生的时候,总是美好得不真实。电影里的爱情大多是the best or nothing,要么就不爱,要爱就要爱到极致,山崩地裂。

  那么现实生活里的爱情呢?

  看了第二部分,我觉得现实生活里的爱情,也许没有电影里那么跌宕起伏,主角也不一定是“男神”、“女神”,但却更打动我。爱并非一定得生离死别,电光火石,才会刻骨铭心。在外人眼里看似平常的爱情,也能让你的内心起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小小世界从此不再平凡,仿佛眼到之处都被罩上了一层温存而柔和的光辉。 比如此时窗外这颗树,你没有恋爱的时候它就是一颗树。当你恋爱了,它就是一颗美得让人窒息的树,你可以盯着它看好久。楼下那条马路也是,恋爱的时候你就觉得,这马路怎么这么可爱呢,走在上面的人怎么都这么可爱呢?

  这样的爱情,如果你已经经历,那我不必多言。如果还没有,祝愿你早日遇到。就算遇到之后再失去,也好过从来没有经历。

  书里一位遭受背叛,失去心上人的姑娘,写下这么一段话,“我恨过你 ……你留我一个人在黑暗里摸爬滚打满身鲜血而去管另外一个在阳光下晒着太阳看起来有点寂寞的姑娘。但是到那种恨慢慢淡了。因为每当我想要鼓起勇气恨你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你的笑容,想起你以为我关了一天机不知道我出了什么事的时候的担心,想起我生病了你来看我的时候眼睛里隐忍的泪水……谢谢你在那些日子温暖过我。虽然你拿走了很多。还是,谢谢。”

  所有的爱情都是美好的。

  不美好的从来都只是人心而已。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读后感(二):习惯与损伤

  几年前在一家公司上班,发现坐我对面的姑娘有个习惯,早上常会带一份槭风蛋糕和焦糖布丁来上班。起先我并不以为意,后来注意到她其实很少在早上吃,通常都会放在公司食堂的冰箱里。偶尔午休的时候,会带着耳曼听着歌,一口口吃着布丁和蛋糕,脸上洋溢着静谧而幸福的表情。

  有一次,我起得太晚出门太急,忘了买早餐。工作的时候嘟囔了一句肚子好饿,不久姑娘从冰箱里取了槭风蛋糕和布丁过来给我,说不介意的话,垫垫肚子吧。

  我很感激,连忙道谢。咬了一口下去,也许是太饿的缘故,也许是带有人情温暖的缘故,我竟觉得出奇的好吃。我从不是一个喜欢吃甜点的人,吃饭喜欢多放盐和酱油,早饭一般都是咸豆浆或豆腐脑,大饼也是吃咸的。这种槭风蛋糕,还真是第一次吃。

  好吃!我竖起大拇指,她笑笑。

  话说你为什么每天都买这两样呢?我顺势问道。

  她说,她刚参加实习的时候,租的地方离公司挺远,有时候会来不及买早餐,一次下雨天,早上又来例假,又没吃早餐,来到公司饿的咕咕叫。这时另一个实习的男生递过来一盒蛋糕和布丁,羞涩地说你吃吧,我吃过了就走了。那天所有的难受与心酸,却都因为这两样小小的甜点而雨过天晴。

  哇哦,好温馨的故事哦,那后来呢,后来呢。我的八卦之心熊熊燃起。

  后来,我们就在一起了。姑娘又娇羞又愉快的回答。他说为了纪念让我们在一起的功臣,就每天都给我买一份槭风蛋糕和焦糖布丁,让我充满爱地过每一天。

  哎呦,好浪漫哦,但也好肉麻哈。我笑笑,她笑笑,公司的其他人也微笑着,为热恋中的小情侣感到美好。

  大概半年之后的某天,我发现那姑娘突然没有带蛋糕和布丁来上班了,我没有问,只想只是偶尔忘记罢了。然而从那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带过那两样。看着她日渐消沉的面色,我隐隐预感到,可能发生了不好的事。

  之后不到一个月,姑娘离职了,去的很突然。也没跟大家最后打招呼。像是逃离一般,从这个城市跑到了上海。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却又隐隐感觉到,发生了什么。

  后来的后来,我也离开了公司,搬了家。新家的附近有家蛋糕店,偶尔路过的时候,我也会买点槭风蛋糕和布丁,依然会觉得很好吃,只是有时候也会想起她,不知现在过得怎样。

  爱上一个人,总是让我们不知不觉间多了一些不经意的习惯。

  有个女孩因为前任喜欢看球赛,经常在笔记本上记录好球赛直播的时间,闹好闹钟,即使半夜很困也要陪着男友一起看。

  分开以后的某天深夜,提前设好的闹钟又准时响起,她迷迷糊糊间看了一下,习惯性地想叫身边人起床,等发觉身边早已无人,霎时把自己裹在被子里泪如雨下...

  有个话唠又愤青的中年商人,每次闲聊总是滔滔不绝,但每逢窗外下起雨时,却总是突然静默下来,望着雨滴发愣出神。他说,以前有个女朋友跟他约定,你话太多了,下雨的时候能不能闭嘴,不然我坚决不嫁给你。

  男人守约了,不过女人最终还是没跟他走向婚姻。

  还有太多太多不经意的习惯,看似不以为然,却都是曾经某个人的出现,带给我们的生命烙印。

  习惯一个人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对方的喜好厌恶,喜怒哀乐,都在相处的不知不觉中映入脑海。

  当失去一个人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那些习以为常的事情,同时也隐藏着伤害。

  书中有一段话——

  “失恋的人不要看重庆森林,但不是失恋的人又怎么能看得懂重庆森林。我们也许没有在一个晚上吃过三十罐的凤梨或者榴莲,但我想,我们的胃都曾经在某个夜晚抽搐过,好象装下了不止三十罐罐头。我们也许没有对着毛巾或者肥皂自言自语过,但如果那个夜晚肥皂和毛巾也能明白我们的言语,我想我们会和她们促膝长谈的。孤独到了深处,孤独就成了盔甲。”

  一段恋爱破碎后,最累的就是要丢弃一些已经融入本能中的习惯,要重新习惯一个人,真的很累。

  又要装着没事人一样,重新去感动,重新去熟悉,重新去了解,重新去配合,然而我们也清楚,也许这些重新养成的新习惯,到了某一天之后,又变成了生活的鸡肋。

  习惯永远带着损伤,让我们打磨成一个个不同的模样,去应对新的生活模型。

  爱越来越少,心也越来越冷。短暂的欢愉过后,是对天长地久不屑一顾的唾弃。

  一场电影过后,身边又是新的陌生人。.

  我还记得金城武失恋时他对着罐头呓语,给自己和对方一个爱的期限,可惜,罐头始终是要过期的,爱情也要过期,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们吃饭,我们拥抱,我们接吻,我们微笑。

  不再渴望炽烈的付出与激情,不再相信不变的良人与爱情,唯有一点并不奢侈的希冀:

  爱我少一点,爱我慢一点,爱我轻一点,爱我久一点。

  让我在习惯与你平凡的日常中,一不小心携手老去。

  足矣。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读后感(三):我们相爱过,比什么都值得

  据说,喜欢一个人,会觉得对方身上有光环。

  我一直觉得这未免是太理想化了一点。

  不过看爱情电影的时候,的确是会发现当一个人喜欢上另一个人,眼睛里面会放出亮晶晶的光芒来。所以我想,那也许并不是对方身上的光环,而是你眼中飞扬的神采。

  据说,情深不寿。所以恐怕才会有这本书的书名,像一个小小的卑微的愿望:《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

  仿佛这样就可以手拉着手一直走,走到地老天荒也不厌倦。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看过的爱情故事。虽然不是每一个都功德圆满,但是至少过程充满了美感。哪怕忧郁,哪怕绵软。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当初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外表波澜不惊,转过身的瞬间内心里全都是暗涌。或者在很多个夜晚,长久地守候在某一条路上,只为偷偷地看她一眼。

  那些私密的,顽固的坚持。那些关于青春的,在旁人眼中看起来微小的悸动。后来是走散了,还是修成了正果?是兜兜转转找到你之后一个无言的拥抱,还是瞬间电光火石般的确信?

  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是什么在我们的生命里以寂静的姿态卷起了惊涛骇浪,改变了后面整个人生。

  哪怕只是陪彼此走了一段,曾经相遇过已经比什么都重要。即使有遗憾,也总好过什么都没有发生。

  嗯,我觉得是这样的,哪怕有很多绵长的疼痛,但是时过境迁之后,也还是会认为,总好过什么都没有发生。

  你看,所以我们那么喜欢看爱情电影。我们跟着电影里的人笑,跟着电影里的人哭,我们在电影里,看见了自己人生的倒影。

  电影里的爱情有欢喜,有错过,有无疾而终,还有生离死别。就像《剪刀手爱德华》,就像《这个杀手不太冷》。但是还好还有《春娇与志明》,告诉我们爱情就像便利店里的肉酱意粉,虽然有点咸,肉也不太多,但喜欢就是喜欢。喜欢就是觉得她好,她什么都好。

  足以让人觉得人生并不荒芜。

  不知你有没有看过宫崎骏的电影《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阿莉埃蒂最后没有和城堡少爷在一起,而是接受了和她是同类的小野人的桑葚。但是一畅一说:我不要小野人的桑葚,也不会嫁给隔壁张三。我知道最后的最后城堡少爷肯定不属于我,但是没关系,我还有方糖,他还有我留给他的发夹。

  这就够了。我们相爱过,比什么都值得。

  W小姐吴桐,畅销书作家。

  多重人格,时而高冷时而灭嗨,时而走温情文艺小清新路线。

  著有《那些荒谬的往事叫青春》,《幸好,没有在一起》。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读后感(四):谈情说爱可要趁年轻啊

  小时候,不懂什么是爱情,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为了爱情去争,去抢,去拼,去背天逆命。

  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姑娘看我的眼神飞翔,我看姑娘的眼神滚烫,世界开始打开另外一扇门,门后面有着懵懵懂懂的爱情,虽然大人们甚至我们自己往往不承认那是爱情。

  长大了,成熟了,懂得了世界的规则,玩转了对方的心思,开始计较了,开始想要付出更少,得到更多了。

  爱情渐渐变成加法,有没有房子,有没有社会地位,有没有未来保证,有没有奢侈的旅行,只要这些加起来得分到了及格线,爱情似乎就能发生。

  功成名就了,变老了,开好车了,在公司里当领导了,用得起名牌包包了,在某些个突然失眠的深夜,在无所事事的黄昏,无可救药地开始怀念年少时热烈到烫人的爱情。但是这个时候,爱情已经缺席太久,可能只能活在记忆和渴望里,再也不会回来了。

  事业重要,升职重要,过精致的生活重要,可在漫长的人生里,跟一份轰轰烈烈的爱情比起来啊,这些似乎都不重要了,可惜的是,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往往已经是过尽千帆之后,我们老了,爱情也老了。

  归根结底,一句话,谈情说爱还是要趁年轻。

  男人正当年少,甚至稚气未脱,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你扑进他怀里的话,他能横抱着你飞起来。不在乎整个世界,只在乎你今天为什么皱眉头。不会包容你的缺点,甚至会和你在马路上激烈的争吵,吵到他脸红,吵到你哭泣。但你的眼泪又让他心疼,后悔自己的冒失,不该说狠话,跑过去狠狠抱你,你要挣脱,他抱得更紧,直到你完全放弃了抵抗,融化在他怀里,像是冬末的一块冰融化在整个春天里。

  男人会对你许下无数个诺言,周游世界,在世界最高点劈头盖脸地亲你。明明穷的要死,但还是愿意花两个月的生活费给你买一份堪称奢侈的礼物。

  不懂技巧,横冲直撞,但年轻人火力壮,数量弥补质量,两个人躺在风里,对世界对未来有无法无天的幻想。

  姑娘花容月貌,刚刚发育,像是昨夜里才半熟的水果,汁水淋漓,笑起来春风化雨,要是她穿上裙子,整个世界流光飞雪,男人都愿意为了她发动战争。她自己还是个孩子,却神奇地对男人母性大发,想要给你当姐姐,当妈妈,当信仰,当伤口,当回忆。

  姑娘出席了你人生中重要的第一次,启蒙了你,度化了你,重塑了你的世界观。

  姑娘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她会突如其来的伤感,怕未来来的太快,你走的太远,会和她走失。一来,她希望你功成名就,梦想成真。一来,她又怕你跑得太远,飞得太高,她自己都追不上你。

  她想和你相依为命,不在乎你是个穷小子,愿意跟你挤出租屋,在清晨的小旅馆里刷牙的时候,依然美得不像话。

  她把所有能拿得出来的爱都给了你,身心相依,甚至允许你对不起她。

  年轻的男女爱起来恨不得让所有人都见识,爱情让两个人都独一无二,天下无敌。

  虽然年轻的时候,我们都笨拙,但爱情是最不需要聪明的事情。

  你笨,她也傻啊。

  年轻最重要的使命不就是爱与被爱吗?

  而爱与被爱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经历回忆,这些回忆珍贵到无法替代的程度,不管将来你多富有,多有权力,这些回忆都安放在你心里的最深处,像是一个隐藏的泉眼,无论世界多么干旱,只要泉眼醒来,就能春风化雨。

  有了这些回忆,将来才能跟儿女吹牛,教育他们,爱起人来不要脸,不要命,无法无天,尽情尽兴。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这本小书,有一个看似不合理,却非常深情的名字。就像是一个姑娘在你耳边,轻声对你说,你可以把你对我的爱,分期付款给我,每个月给最低还款额就行,但是还款周期是一辈子。

  然后,你侧过脸去亲她一口,豪气干云地说,老子愿意。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读后感(五):给你个理由,光明正大的聊爱情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你可以和别人晒恩爱,吐槽老公,八卦绯闻,但让你认真的聊“爱情”,总有点不好意思。

  这就是我不太敢看《一半的重庆森林》这篇影评的原因。

  10年前读大学,看完《重庆森林》,哎呦喜欢的不得了,写了篇文Po在豆瓣,点击率还不错。

  前阵子,天地出版社的编辑向我邀约,把文章收录在这本影评集里。

  所以我又认认真真看了一遍。

  看到我想当年对电影的感悟,咳咳咳,主要是爱情感悟,虽然我现在还是认同的,但是看自己滔滔不绝聊了电影里的王菲和梁朝伟后,内心还是慌张的,略……有一种偷窥少女日记的感觉。

  不夸张的说,这本书收集了很多类似的影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空,通过不同的电影,大聊特聊爱情。

  而和别人聊些自己生活中的感情事,都没有这么大的热情和洞察。

  毕竟还是有点幼稚。

  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里柯景腾的一句台词,“我也很喜欢当年喜欢你的自己。”

  你也喜欢那个有点幼稚的自己么?

  也许这就是我们喜欢看电影,谈电影的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名正言顺,光明正大的聊爱情,聊青春,聊些日常生活有些不好意思聊的事情。

  -----------------

  阅读更多有意思的书,和有故事的地方

  请关注公众号:yanzhewuyi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读后感(六):所有的爱与电影

  所有的爱和电影

  当你略微长大一点的时候,看到曾经和你一样大的人在做着你曾经做过的事情,恨不得大叫一声,哦,那个人怎么那么傻啊,我原来在别人眼里就那么傻啊?当你真正成熟的时候,看到这样的事情,不禁会会心一笑,哦,年少轻狂啊,其实也令人艳羡啊。所有的过往,所有的爱,所有你曾经经历过看见过的事情,在世界的某一个角落,仍旧在发生着。就像经典的电影,无论何时,总是叫令人难忘。

  读眠去第一本影评集子《把所有失眠的也都给你》的时候,里面有一部分的电影没看过,一边读影评一边看电影,感受电影的魅力,体会着眠去精彩的文字。如今,这一本由眠去主编的一本有关爱情和电影的《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里面不但有犀利的影评,还有许多有关电影的彩页,《大话西游》,《重庆森林》,《罗马假日》……回顾经典,遥想当年,伤情,感怀,还有未曾逝去的时光,一帧一画之中,翩翩而来。

  当年在看周星星的《大话西游》的时候,总是不很明白,只是跟着无厘头的搞笑大笑而已。因为,少年的心事,怎么会了解爱的真谛?当经历了一番世间的洗礼,当你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原来,那些爱,那些苦涩,那些甜蜜,都在那一滴泪里。当你云淡风轻地谈论过往的时候,你会懂得,“那个人好像一只狗啊”是多么寂寥而又伤感的心。“那落寞的大圣身上烙印着我青春时所有的梦想……”越是经历丰富的读者,越是能体会周星星电影中,那无厘头中,夹杂的人生的无奈与感悟。周星星将自己的经历和梦想都写进了电影,就像他的最新的《美人鱼》,永远在复杂的人生中包含着美好的童话。

  永远也忘不了《罗马假日》中,那个美丽的少女,翩翩佳人,仿佛世界上没有忧虑与烦恼,那一年,多少人喜欢上了罗马,多少人把奥黛丽赫本当做了梦中情人,那是一部电影,也是一个时代。公主与一个穷小子,定格了电影历史上永恒的瞬间,一个瞬间,就是一个经典。永远的罗马假日,永远的奥黛丽赫本,无人能超越,这一个永恒。

  这个世界除了爱,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用心。爱使我们更加珍惜生命的美好,这一本电影书,带着你寻找生命中那些值得你停留的美好的瞬间,还有你未曾注意到的,曾经的美好。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读后感(七):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七夕情人节的时候拿到这本书,一看书名,“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想起李敖说“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意思相近。

  我觉得这是一本很适合送给自己喜欢的人的书。里面没有任何爱情理论,也没有复杂曲折的爱情故事,想从中学习恋爱方法或者读到心碎故事的读者,恐怕要十分失望。这本书更像一个记录,一个公用的日记本,或者说一个群。在这个群里,大家彼此不认识,谈论看过的一些电影,其实在谈论曾经暗涌过的一段心情。

  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外面风平浪静,心里波涛汹涌。可惜,通常是自我折磨。每一次遇见,都被渲染出层层叠叠的意味;每一回闲聊,都引申出天马行空的猜想。这一步,没有勇气迈出的这一步之前,在独属于自己的时空里明明已经走过好漫长的一段路了不是吗?梦里走了很多路,醒来还在床上。爱情通常是这样,是被细细折起来的一把折叠伞,期待的大雨迟迟未下,我们只好躲在窗帘后面,自己悄悄地看一场电影,把雨下到电影里。

  这一本书就像是一个容器,把电影里下过的雨悄悄接盛起来,还有电影外的那个你流下的眼泪。多少爱情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然而曾经存在过的总会留下线索,留下痕迹。自己散落流失的痕迹,原来这本书里收集有。

  所以我觉得把这本书送给一个你喜欢的人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像是多年后,跟那个曾经让你开口说话就紧张得词不达意的人再相遇,不再会自我演绎出一部电视剧的各种剧情和桥段,终于可以随意聊聊天:“嘿,一起看部电影吧?”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或者,我也可以爱你少一点,爱你久一点。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读后感(八):只要足够真诚

  收到书后,就放在厕所放纸的隔板上,想着每次上厕所就读一篇。就像再看一遍电影一样。

  今晚上完厕所时翻了几页,就一下子全翻完了。

  一些长长短短的影评。

  之前特别爱看影评,每次看完一部电影,第一时间跑来豆瓣看影评,想知道关于影评关于导演关于演员关于的道具更多的信息,想看大家的想法,然后在心里点头,对对,我也是这么想的呢。后来就不爱看了,总觉得越来越过度解读。

  这本书里收的电影就几部没看过,读的时候就把那几部影评跳过了。

  有一篇关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的影评我很喜欢,一部电影如果足够真诚,足够直接,我一定会去支持。

  全书翻下来,就像再看了遍甜蜜蜜,再看了遍志明与春娇,特别想看李冰冰夏雨的独自等待。

  最后第一次收到样书还是超级兴奋嗒,这本书如果改个名字会更好。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读后感(九):一本新书引发的怀旧--我的豆瓣往事

  当我看电影和写观后感足够多时,就不太看豆瓣的影评了,豆瓣已经很少有影评可以打动我,启发我,令我击节赞赏,或者拍案而起,或者,最起码给我一些对理解电影有帮助的信息。上次看到耳目一新的影评是徐皓峰的《刀与星辰》。还有一篇马小盐写的《太阳照常升起》的影评。

  豆瓣风格的影评常常被人嘲笑不知所云。因为太多是自身感受,让人觉得离地,无病呻吟,记得还有人曾戏谑过豆瓣影评的样式。

  这有什么好嘲笑的呢?它并不是无病呻吟啊,我们的确有病才呻吟的啊。你不能理解文艺青年,说明你不曾文艺。一个未曾文艺就犬儒的混蛋,庸俗不堪的家伙,有什么理由嘲笑文艺青年的幻想乃至空想呢?

  因为不可抵抗的成长,成熟,我现在已经不再是文艺青年,不知不觉中,告别那个时代。可偶尔我会怀念自己的文艺青年时代(看到本书后面的短评:卢十四管这个时期叫做卢太太的少女时代),就像初恋一样,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不真实,没有结果,但是美好的一塌糊涂。就算变得理性,成熟,每天90%的时间都在写代码养家糊口,我还是会在看到好的电影时全身过电一样热血上涌。看到好书好文字时热泪盈眶。我们文艺青年就是这么永远纯真永远热泪盈眶。

  这有什么值得嘲笑呢?我现在写东西还是这种模式--会给你讲我自己的故事,其实我是在谈一本书,一部电影。并不是为了谈自己,一本书,一部电影,和我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物质。你不能说我是在谈自己。这是个看脸时代。美女代入自己写一篇影评书评,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流传更广。

  自从习得updike的书评原则后(链接),我一直都严格遵守,我觉得这个原则实在是太好了--既保护了读者,保证不会太过浪费读者读一篇评论的时间。又保护了作者,在你写不出读后感观后感时,不妨按照这个原则从一到五做一次。就写成了。这个原则才是本质,其它的都是表象。

  文艺青年时代,每个不眠的深夜,看看书,看看电影,兴奋的写下心得,放上网,等着人点击,回复,分享。热烈的讨论,偶尔有媒体拿去用,会觉得开心。现在已经完全没有这种感觉,现在我写东西完全是为了表达自己,不那么想参加讨论了。这主要是因为人越老时间就变得越宝贵,你会本能的选择更有意义的事。豆瓣封杀我的东西也越来越多,我也渐渐的自绝于豆瓣---表达自由是我不可妥协的原则。三观不合,只好分手。但是每天还是会点开看看,看到有人在我七八年前的文章后面回复,就再看看自己七八年前是个什么样的二货。

  大概在今年初,收到一封邮件,一位友邻在编一本书,希望用我豆瓣的一个短评。我看了一下,第一感觉是:太雷人了吧。我那句短评是关于蒂姆.波顿的电影《僵尸新娘》的,全文如下:

  蒂姆.波顿的电影都挺好看的。

  嗯,如果后面不是署名『林愈静-顾家男』而是属 『毛 S新S宇』,可能更合适。

  但编者认真的用豆邮和我讨论是否能用这个短评在他编辑的书里,并提供样书和稿费。我觉得好搞笑,然后答应了。之后就把这事儿忘了。

  昨天,很意外的收到了样书。这一两年收到不少出版社寄书邀约,90%都以没时间读为由推掉了。编辑仍执意要寄,也只好原封不动的捐给香港的慈善团体(诸如救世军,Box of hope,宣明会之类)同时我觉得出版业真是挺难做(在这个屌丝手机满天飞的时代,去年统计结果,中国人平均一年读7本书)

  这本书选的电影,非常典型的文艺青年视角(90%以上我都看过,有的还不止一遍),而且评论简直可说是豆瓣风格集大成(想嘲笑的人,可以尽兴!)。

  阅读风气如此低下,国内气氛又如此肃杀,编辑们还有什么可以做呢?用一句老套的文艺青年的理想主义的祝福:为了爱,这个永恒的主题,人与人的相遇,人与书的相遇,人与文艺电影的相遇。

  谢谢古牧,这是我有史以来单字稿费最高的一次事后约稿(含标点符号)^_^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读后感(十):在略显尴尬的年纪谈情说爱

  在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谈论很多事情就显得刻意和矫情,比如梦想,比如爱情,梦想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么会实现,要么就真的只成了一个梦,当然大多时候它依然是个梦。而爱情呢,是不是也是一个梦?这可真的不好说。

  我曾经写过很多自以为是的情感文章,在我曾经的文字里,我说爱情是友谊点燃后燃烧着的火焰,我认为爱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产生和消失,也所谓什么外在的匹配和条件,这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因子,决定了两个人是否携手的唯一因素。

  小的时候我们都说渴望爱,希望有一天可以遇到一个完美的人,带着自己前往新天新地,那个人像是拯救自己的英雄,让自己脱离原本枯燥的生活环境,又像是一个老师,教会自己之前从未明白的道理,更像是一个友人,又比真正的友谊多了几分亲密,也像是家长、医生,只要你想,那个人可以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

  长大后想的爱情和曾经截然不同,或许是社会太复杂,让人心也变得如此莫测,我们所期待的那个人不仅仅是想象中的完美,他需要真的足够好,好的颜值,好的身材,好的谈吐,好的人品,如果有好的家世好的背景那就井上添花,最不济也需要门当户对,当我们放弃了一些爱的标准后,我们又拿起了新的观念。所谓的匹配,其实从来没有消失。

  当已经到了适婚年龄,甚至开始被人称之为是剩下的那一位时,在这样一个略显尴尬的年纪里,再来谈情说爱,是不是也有点尴尬?你或许说没有时间,你或许说没有精力,你或许有千百种理由拒绝和旁人谈一场真正的恋爱,可到头来却什么都没遇到。

  有时候我在想,这到底是谁的错呢?我们从来没有放弃爱,内心深处依然相信爱,可为什么总是遇不到那个对的人呢?我曾经看过一些文章,上面说你只有变成更好的人才能遇到更好的他。我也听家人说只要那个人对你好家里也不错就可以尝试往结婚谈谈,我还听朋友说别急,你需要的是慢慢等待。

  可是想想那篇文章,变成更好的人是否有一个终极目标?问问家人,那个什么都好的人又凭什么看得上自己,再和朋友谈谈,什么都不争取,对的那个人或许已经被别人捷足先登了呢?

  在大人的世界里,一切都是着急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但看起来,一切都是错的。

  有些时候我们会把很多事情归结于旁人或者这个时代,我们谈理想的覆灭是时代的错,因为这个时代不需要梦想,世界是如此残酷和现实,我们谈爱情的消失也是时代的错,因为这个时代太过功利,人心又是如此贪恋。可是这个时代里有你也有我,还有无数和我们一样普通的人,我们批判时代的错,恰好也是在批判我们自己。

  可我们又错在哪里了呢,错在追求成功么?错在遵守游戏规则么?错在要求爱情宁缺毋滥么?都不是,在我看来,我们唯一的错,就是我们在这场游戏里,慢慢丢失了我们曾经以为永远都会拥有的东西。

  有人说,当一个人不再单纯时就是成熟了。也有人说,当一个人长大了但依然有着最初的纯真和坚持,才是真正的成熟。或许后者的说法会更加让人心安一些,我们都在成长的过程中丢弃了一些什么,也愿意自欺欺人地相信我们依然拥有,或许爱情的求而不得不是我们的错,但它却是我们的教训,告诉我们曾经无意中的那些失去。

  曾经我们全心付出却换不来一个人的厮守,长大后我们渴望付出更少得到更多,但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能量守恒的磁场,你的付出都说不定前功尽弃,何况还在固步自封。你深刻明白所谓的职场和生活中的游戏规则,这个世界没有捷径可走,又什么期待在爱情中什么都不做,就渴望是一个幸运儿呢。

  眠去主编的这本小书里,就说到了关于爱情的这点,无论是电影也好,文学也罢,任何的艺术形式去歌颂爱情,从来都不会在说爱情的触手可及,也不谈爱情到底有多容易,它们总是一边在说爱情的伟大和珍贵,一边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桥段产生意外,虽然最终多大都以圆满结局,但是中间的过程可比普通人要复杂很多。

  或许我们都是如此,只有在经历过太多之后,才会明白自己拥有的是多么可贵,我们也只有在失去爱情后,才能明白爱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太多的电影告诉我们爱是这个世界永恒的主题,但这个主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要渐渐被我们遗忘了。

  或许也是因为如此,所以那么多的电影和小说中反反复复提到爱,而这些在我拿到的这本书里都提到了,它有一个很有趣的名字,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细想是不是带着一点不合理,还有一丝无奈,但爱情不就是轻易可以说出永远但却很难做到的事情么。

  永远这个词总挂在嘴边就显得略微卑微,相比之下永恒反倒更显得像是一个梦想,我们都以为永恒是永远,像是永动机一样地提供和输出,但永恒带着精确的计算和模式,它有迹可循,永远却是一个变量,因为谁都不知道哪里才是终点,包括爱情。

  我看这本书时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那么喜欢绕着圈子谈论爱情,后来我明白了,我们已经到了一个略显尴尬的年纪,张口闭口情爱会显得略微幼稚,仿佛爱情是给孩子准备的,电影里也说,小孩子才说对错,大人要看利弊。我们所谈的爱情,开始用利弊进行分析,用其它条件来衡量,或许这就是成长?亦或是成长的代价?

  所以,有了那么多文学影视作品来歌颂爱情,它让我们知道谈论爱情不是一件羞于开口的事情,只要你愿意,任何时候任何年龄段谈论爱情都不为过,只要你还愿意拥有它,并且愿意为它付出你的真心。

  真心才是爱的唯一,是爱的永动机。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