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10篇

2018-05-30 20: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10篇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是一本由户塚隆将著作,35出版的19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5-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一):好习惯人生加分

  好习惯给人生加分

  读《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

  文/宇过天晴

  创建于1926年的麦肯锡公司,是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同时也开创了现代管理咨询的新纪元。户塚隆将毕业于庆应大学经济学系,曾在高盛集团担任欧美及亚洲企业的企业并购顾问,之后在哈佛商学院取得MBA学位,转入麦肯锡公司。本书正是户塚隆将回顾自己在高盛、麦肯锡、哈佛商学院的工作和求学经历总结出的国际化精英具有的好习惯。

  书中一共总结了48个习惯,分为六大类来讲述,单独看每一个细微的小习惯好像并没有什么特色,有好多习惯也曾看过好多次,不过将他们分类以后就会发现每一个细节都有它现实意义存在,不像其他书籍一样大刀阔斧的讲理论、讲概念作者对每一个习惯的讲述都很简单直接,并没有太多的语言,举的例子也都是自己工作和学习时候遇到的问题,看这本书就是在看作者的成长经历。

  书中六个章节,首先说的就是人脉,关于作者说的记住每个人名字、不要回避和老板同事场合、每周和工作无关的人见一面,我都很赞同,我想说的是关于人脉,不应该带着功利心去结交,我们谁都无法预示身边人什么时候能带给我们帮助,我们应该发自内心地去挖掘别人的优点,如果处处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这样是无法交到朋友的。我们能做的便是带着一颗感恩的人,去结交不同领域的朋友,在人脉上投资时间珍惜每一段关系特别同意作者所说的珍惜超越厉害关系的人脉,就因为超越了厉害关系,才体现缘分价值

  如果一个人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只有人脉终究还是解决不了最根本的问题,这就要求磨练自己的内在和外在。一个人的外在包括健康体魄整洁的仪表,外在很重要身体健康自然不用说,没有好的身体怎么工作和养家糊口,仪表整洁并不是说一个人要打扮的多么漂亮,起码应该是大方得体,特别是在工作上,谈论项目或者接待客户的时候,仪表就是我们开口之前的介绍,我们的第一印象对客户来说至关重要。一个人的内在体现在工作上就是多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保养大脑最好的方法就是多思考、多读书、关注新闻背后的动向,特别是在网络普及情况下不要通过网络寻找答案,自己要先动脑思考一下。

  这本书是作者总结的工作经验,和工作相关的自然少不了时间管理的话题,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和理论方法有很多,作者却用几个小小的习惯就解决了这个难题,教你如何养成不被时间操纵的工作习惯。很多职场人士都会有这样的问题,事情太多,时间不够用,加班熬夜不说,工作起来家庭都顾不上。凡事预则立、不予则废,如果事前做好思想准备和to do list一切都要简单的多,作者也特意强调了这一点。

  工作中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便是沟通,想起自己工作初期,也有好多次因为和领导沟通不到位导致工作卡死,本书中作者不但强调了沟通的要点和准备事项,还强调了先发制人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不能等到领导询问的时候再做汇报,这样便失去了主动性,在被动形式下我们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很难和领导沟通出实质性的问题。

  在书的最后,作者还提到了为公司间接产生利益方面的一些细节,虽然有些工作我们只负责很小的一部分,哪怕是一份文件、一个表格、一次发言也好,也要认真对待,要将细节贯彻到底。

  关于离职这件事情,看到这句话:不从公司“退学”,力争顺利“毕业”,让我找到了共鸣。离职的原因有很多种,也不乏一些因为关系不和能力不足的原因,我也有过这些想法,不过最终还是选择留下来,我希望自己走的那一天得到同事的祝福,我是因为更好的发展离开的,我不要走的不光彩,我要顺利毕业。不管自己所在的公司是大是小,我并没有嫌弃他,双方是互利共赢的,公司为我创造一个平台,我就要为公司创造价值,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只是为我将来的生活做演习,也正是工作中的问题磨练了我,让我有更大的勇气走下气!

  如果你对以上很多问题还不知如何下手,我想这本书会给你一个指导,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对于工作对于人生都很重要,很多道理都是知易行难,如果想要工作和生活有所改善,我们需要做的唯有坚持,国际精英们都在坚持这些细节和习惯,何况我们这些忙忙碌碌的职场人士,相信坚持下来,这些好习惯定会为我们的人生加分!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二):名字过于鸡汤,差点毁了一本好书

  书名极其鸡汤,然而内容其实很干,或者说,过于干了。建议初入职场的同学仔细看看。 列出的点比较碎,但是很接地气,工作这么多年回头一看,很多经过不少的坑才总结出来的经验,其实在本文中都有涉及,认真地做到每一点,对于个人成长和职场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足的地方有两点,第一是由于涉及到了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内部的逻辑性上,略有欠缺,或者说,虽然通过章节结构搭了一个骨架出来,但是其中肌肉纹理是错乱的。读起来的时候,有小块吃肉的感觉,有营养但是不过瘾

  第二则是文中体现出来的对电子化办公的轻视和对传统笔记术的坚持。这个可能和日本的文化有关。就个人经验而言,键盘输入的速度还是要高于笔头的速度的,尤其是新出现语音输入法,更是笔记一族的得力助手

  以下是作者提到的工作习惯,以及个人的评价

  1. 对超越利害关系的人脉保持信赖人际关系就会得到发展。

  评论:对于人际关系,过于功利性的去结交朋友,只能以利益交换,而真正的朋友往往是在你没有想到的时候,会给你资源上的帮助,所以一方面是扩大人际交往圈,另一方面则进一步说明了读MBA的必要性,因为你的同学会遍布各种行业

  2。 发展人际关系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三个快速记住他人姓名的窍门:自我介绍时说出对方的名字;.在提问时说出对方的名字;告别时说出对方的名字

  评论:这是一个非常实用技巧,目前我的方式是在会谈的时候把名片按照对方座位顺序排列,在会谈中尽量多次的进行人和名字的配对。这种方式似乎作者并不以为然。不过以上的技巧确实可以加入。

  3. 对交谈抱有诚意,并真挚地提问,关于籍贯、个人经历的话题是非常有效的沟通方法,还可以对对方的工作提问得更详细一些;人们对那些关心自己的人会自然而然地产好感;要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自己首先应该真心关心对方;应当带着探究心和好奇心提问,更关注从这次碰面中自己能学到什么新东西

  评论:没话找话说和真正关心对方,是很容易分辨出来的。

  4. 要清晰地记住与对方相处的时间

  评论:这一点非常赞同,然而这一点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5. 交往时最重要的是敢于突破目前的关系,试着选择不同的场所和时间。相处时注意变换场合,尽可能地在不同场合或环境下相处,是一种很有效的交往方式,不刻意逃避与公司前辈上司喝酒的场合,办公室以外的地方进行交流才显得非常宝贵

  评论:在职场上想要交到真正的朋友,同级之间是比较难的,上级和下级往往是意想不到收获,然而,仅仅希望通过工作内容的交流就获得友谊,过于天真。所谓三个一起,是经验之谈

  6. 不管多忙,每周都要跟与工作无关的人见一次面

  评论:箴言,过去做的不好的地方,现在正在力图突破。

  7. 让公司之外的人脉发挥作用的三种方法:一周之内最少安排一次碰面的机会;与值得信赖的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人见面;.如果对对方有好感,那么就约定近期再见

  评论:泡妞的三部曲吧,不过如果泡妞都能用,这的确是非常好的方法。

  8. 真诚表达感谢的人,会让你感觉到他身上潜藏着的自信

  评论:请人帮忙,其实是有效推进人际关系的路径

  9. 在阅读书籍和报纸时,思考的时间应该大于阅读的时间,这样才会产生一定的效果。在实践“1∶3”法则时,你首先要着眼于每一章的要旨并将其写出来。当你完成阅读后,整本书就被浓缩成了十几段概述。

  评论:有效读书的方法论,对于非消遣性的阅读,是有效手段,即将书从厚读薄。

  10. 读报纸时,读完后思考人们对这则消息反应;读报纸上的新闻,注意各条新闻的登载方式,至少一次读两份报纸

  评论:网络时代,阅读的碎片化和个性化带来的是思考的惰性,通过这种方式,可能能有效的避免一些刷屏的时间。

  11. “So what?”和“Why so?”。在需要得出某种结论时,询问对方“那又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这种询问方式可以由表及里地挖掘出问题的本质

  评论:连问5个why,有下属来问的时候,往往这么回答,对方就知道自己的答案了。百试不爽。

  12. 用纸和笔整理想法这一过程,有以下三个要点。1.先写出头脑中浮现的想法,2.不要介意逻辑构成、因果关系、优先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3.不断审视整理

  评论:用脑图可以有效实现这个过程。

  13.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提前10分钟到场

  评论:没有办法对了

  14. 不要一大清早就查看邮件,.在清晨工作开始前一小时,不去理会其他工作,把时间用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或需要思考的问题上。查看邮件这件事不要安排在一大清早,而是要延后到外出的车上或是下午工作效率低的时间段。提前一天整理好第二天需要完成的工作清单,只需在清晨确认一下即可。

  评论:非常具体的建议,和目前的状态比较类似,不过头天梳理工作的确更为有效。 早上一来最重要的事情是去占据领导的时间。

  15.工作繁忙时,先停下来,整理好眼前该做的事。在整理该做的事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优先程度,二是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并以这两点为中心,对眼前的工作进行梳理,工作忙不过来时,先从优先程度高且花费时间的工作开始

  评论:这一点说的不透,其实就是重要性-紧急性原则

  16. 做笔记的方法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随时把笔记本放在身边,·开会时以及与对方进行洽谈时要随时做笔记,作为一名商业人士,带笔记本参加会议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做笔记有三个益处:1.备忘;2.整理发言内容;3.显示听者理解了发言人所说的话

  评论:虽然对于会议记录这块,我认为可能电子化手段更方便,尤其是当你还有一个逢会必有纪要的原则时。但带笔记本这件事本身是一定要坚持的。

  17. 接到任务之后,当场确认任务信息,明确5W1H,要敢于不断追问,和上司进行充分沟通。接到工作任务后,5分钟内马上开始安排进程,在这5分钟的时间内,首先应该做的事是再次确认上司的指示。然后制订出工作计划,并对完成工作需要的时间进行预判。最后将手头的工作一一完成。

  评论:太对了。 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肯定会有一定的误解,如果不重复一遍收到的指示,往往白做。任务到手后,立即启动,第一时间告知领导进展,当我自己做了领导以后,对于工作布置出去就没有回音,也是非常苦恼的。

  18. 回复邮件的速度=别人对你的评价回复邮件时需要注意的三点。1.把回复邮件的时间当作你的名片;2.当回复邮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时,最好先发送一封言简意赅的邮件告知对方;3.当需要整理思路时,要敢于搁置一晚再回复邮件

  评论:及时回复邮件,哪怕是我收到了这样简单的话,也会让对方感到心安。同时邮件又是一种能形成证据的重要文献,所以一定要慎重。有教训的。

  19. 向上司报告联系、交谈时要先发制人,沟通的基础就是在上司提问之前进行汇报、联系、交谈,重要的是,要在上司催促之前就自己去做汇报。和上司的意见相左时,应在汇报、联系、交谈时穿插假设,先发制人

  评论:全书有价值的建议。之前有这么做,但并非一以贯之,搞定上司是让你的职场觉得顺利最重要的因素。所以没事去领导办公室坐坐,真的不是拍马屁这么简单。

  20. 让上司挤出时间的能力是工作的关键,上司工作繁忙,你应该让上司挤出时间来了解你的工作情况。三个让工作繁忙的人挤出时间的技巧。1.充满自信地让上司“挤出时间”2. .随时做好与上司沟通工作状况的准备,3.简练地说出沟通事项

  评论:这里有个例子,关于如果没有及时去找,老板就飞走了,这样的事情,职场非常常见,所以随时做好准备,然后尽可能早的找老板沟通个,让他知道你在做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21. 接到任务后,即使只完成了70%,也要在第二天一早就向上司汇报:1.早晨的环境非常安静,可以沉着地进行沟通,2.可以及时调整工作方案,3.可以超出对方的期待值

  评论:还是在说和领导的沟通,职场没有什么事情比这件更重要了。2018-02-09 23:00:23

  22. 要将自己的资料视作“自己的产品”,将发言资料的颜色控制在3种以内,与其重视外观,倒不如注重内容,在准备资料时,首先,应该准备好充足的信息;其次,考虑文章整体框架的制作,用黑色与白色两种颜色制作资料;最后,再对需要强调的部分配色。这才是准备资料最为理想的步骤。

  评论:准备PPT的重点,和下面一点一起,是写PPT的原则。

  23. 手绘草稿有三点好处。1.可以集中思考;2.重新制作的速度比较快;3. .将重点放在资料内容上

  评论:写PPT时不着急写,用post-it写草稿,确认每页的内容和结构,然后再写。尤其写大材料的时候,几个人每人一个部分,更需要这样。

  24. 每页资料都涵盖一条信息,还有一张支持该信息的表格,“一张表格,一条信息”的关键是具有创新性的构思,而不是思考怎样加工手头的数据、引出信息。首先,要想使信息明确、被大众认同,就要思考需要什么样的辅助信息。其次,通过借阅资料或是网络检索来发现有用的信息,以此为依据制作成图表。最后,如果不存在类似数据的话,你可以重新取材,或是将不同内容的数据组合起来,制作证明资料内容的图表。

  评论:麦肯锡的确是这个风格,我也认可这个风格,一页只说一件事,说多了,听众就偏了。

  25. 两种注意细节的方法。1.注重统一感; 2.最后阶段无视资料内容,机械地校对资料

  评论:照做就好

  26. 两个在会议中展现自己的技巧。1.充分做好会议准备 2. .想一想自己能够做出的贡献

  评论:最水的建议了,不准备好去参会,想啥呢。

  27 总结会议要点需要具备三个技巧:1.不要一味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要站在听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2. .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出大家的意见;3.抓住意见的本质,做出书面总结

  评论:逢会必有纪要,必有执行事项,必有落实检查和完成反馈。

  28. 外国人开会时,巧妙引导对方转换到自己的思维模式中去,才是最聪明的做法,英语说得再流畅,不如提高表达的逻辑性

  评论:这哥们一定和老外有过痛苦经历,心有戚戚焉。

  29. 私人笔记”不离身,进行明确的目标管理

  评论:最难做到的一点。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三):职场人需要践行的工作习惯和做人之道

  因为职业的特殊性,我总是能接触很多青少年。在漫漫时光中,在年华流逝中,陪他们成长。接触的人多了,就很容易给人分类。在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大概有两类人不容易成功,一种是很努力但是不会做事的,一种是会做事不会与人相处的。前一种是不开窍,后一种是不着道。当然那种既不做事又不努力的人是没有资格成功的,不在讨论之列。我是20岁才慢慢开窍的,现在正在慢慢“着道”。而这本《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就是为我这样职场新人而写的,帮助我们开窍,帮助我们着道。

  作者结合自己在高盛集团、麦肯锡和哈佛商学院工作和学习的经验,把高盛、麦肯锡和哈佛商学院所推崇的成功要素大致整理为四大要点,细分为48个习惯,穿插一些大众熟知的小故事传达给大家。这四个要点是:

  1.重视投资人脉;

  2.不断充实自己的外在与内在;

  3.保证每天定量完成任务;

  4.以宏观的眼光看问题。

  不管是4大要点还是48个习惯,都是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职场人需要知道并且践行的。这48个习惯展现了身在职场区别于校园的两大核心,一是圆满的完成的自己的工作,不给他人添麻烦;二是与人相处之道。职场关系与其他关系的区别是,职场关系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关系,所以它更加的脆弱,更加需要呵护。在职场中,要更多的学会如何尊重他们,要想成为精英,更是需要不断进步。

  然而这本书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强调的不仅是职场生存之术,更重要的是职场生存之道。比如第一章如何投资人脉中,作者不是在教我们如何钻营,二是如何真诚的和人相处,要懂得为他人着想。第二章磨练内在和外在,其实是在教我们要做一个高素质、对自己有要求的人,这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纵观古今中外各类精英,都是严于律己的人。第三章养成不被时间操纵的工作习惯,是在强调时间管理。日本是一个特别强调时间管理的国家,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多不胜举。一个合格的职场人必须是会合理管理时间的,这是工作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凡此种种,作者在书中通过一些自身或者他人的实例,向读者阐述这些习惯的重要性,在我看来,是在引导大家成为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而不仅仅是如何在工作中获得成功。

  有一句话叫我们知道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大概作者也料想到我们知道很多职场习惯,却仍然难以坚持。所以他说,最重要的是“读书,举一反三,加以实践”。知道只是学习的第一步,执行的程度才能衡量学习的成效。然而我们仍然需要读这样的书,好让我们在快要放弃的时候提醒自己是怎样走到今天的。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四):【蜡翼·笔记】不从公司辍学,力争顺利毕业

  0p 常识+价值观+准则: ①重视人脉投资; ②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与外在; ③保证每天定量完成任务; ④以宏观的眼光看问题。 2p 逢请必去,珍惜超越利害关系的人脉:你要相信直觉、兴趣、命运、人生、缘分等,把生命中的点点滴滴串联起来。对每一个人际关系心怀感恩,而且这种情感不但要存于内心,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传达给对方。 5p 读MBA的价值: ①收获友谊; ②开拓视野; ③获得自信。 16p 尽可能地在不同场合场或环境下相处。 20p 前辈和上司是帮助自己拓宽视野的绝好指导者,所以应该敬慕并积极追随他们,接受其建议。 23p 不管多忙,每周都要跟与工作无关的人见一次面。 39p 别把“对不起”挂在嘴边(<10%),要多说“谢谢”(>90%)。 45p 读书后,要花三倍的时间思考;读报时,要思考“大家的反应”。 50p 比起新颖的想法,要更加重视坚定的意见,这就需要具备支撑这一意见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即使是一个很普通的见解,如果有足够能力的论据来支持的话,它也是宝贵的。 65p 不要忽视洗手和漱口;两周护理一次裤子(熨出裤线)和鞋子(鞋跟保养)。 72p 给人以干练感,服装整洁比个性更重要。 81p 不被时间操控:提前10分钟到场、效率低的时间段再查看邮件、提前一天整理好第二天需要完成的工作清单、下班前收拾好办公桌。 90p 在头脑最为清醒的时间段,不要将精力投入到操作性的工作当中,这样才能有效利用时间。所以,将花费脑力的工作放在清晨去做。 105p 将笔记本放置在三秒钟就能打开的地方。 107p 接到任务后,当场确认任务信息,5分钟内安排进程。 112p 回复邮件的速度=别人对你的评价;如果回复邮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那就先发送一份言简意赅的确认函告知对方。 117p 沟通的基础,是在上司提问之前进行汇报、联系和交谈;“谨慎疏通”地穿插假设来说服对方。 122p 让上司挤出时间的能力是工作的关键:因为人都喜欢被需要,上司也很高兴听到精简的汇报,从而感到自己被下属信赖。实际上,上司即使再忙,也不会刻意避开那些选准时机来与自己沟通工作的同事或下属,反而会对那些人产生好感,并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 126p 接到任务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得汇报(中期报告): ①早餐环境安静,可以沉着地进行沟通; ②可以及时调整方案; ③可以超出对方的期待值。 131p 在能间接产生利益的资料及会议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132p 要视自己的资料为“自己的产品”:考虑给对方留下的印象、颜色控制在3种以内、注重内容而非重视外观。 146p 明确提供价值的源泉:要根据资料的目的来确定运用方式。如果对方是潜在客户,资料就需要突出宣传公司的实际业绩这一点,让对方安心。 151p 如果在会议上不发言,那么这跟缺席一样。 178p 一个人不是成了部长之后就能掌握领导能力,而是有了领导能力之后才会赢得统帅团队和组织的地位。 180p 不从公司“辍学”,力争顺利“毕业”,前任同事和经验都是宝贵的财产。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五):职场达人的葵花宝典

  可以用“职场达人必备手册”来形容这本书的价值。不要被书名中的“精英”所吓倒,也许你会觉得自己离“精英”这个称号还相差甚远,但它会告诉你怎样才能聪明的赶在别人前面爬到巨人的肩上去欣赏大好河山。

  记得在初入职场之前,身为经理人的堂哥曾传授我几条职场之道,比如,上班要提前20分钟在办公室坐好,整理一天的工作计划并在早间向上级汇报工作;尽可能快速记住每一位同事的名字并存留他们的电话号码;和上级汇报工作要简明扼要,先挑重点,上级感兴趣或有疑问之后,再详细讲解;接到新任务要马上执行不懂立刻与上级沟通,不要拖延到第二天再去处理或询问;要加强身体锻炼,要拓展朋友圈跨行业拓展人脉等等。现在回想起来,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经验,这些方法属实使我的职场之路顺畅很多。

  更令我为之兴奋的是这本书恰好也提到了堂哥说的这几点。作者将自己在著名的高盛集团、哈佛商学院、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职场成功经验与我们分享,分别从两方面展开:一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性并且在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事,二是虽然大家都知道,但是想要继续实践并很难的事。

  这本书介绍的职场经验不仅可以使我们在短期的工作中取得成效,还可以使我们自身得到提升,在未来脱颖而出。

  如果你不甘于现状、如果你野心勃勃、如果你想赚更多的薪水、如果你想得到上级的信任、如果你渴望平步青云,那么,专心研读这本书,它会给你超乎想象的惊叹!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六):向麦肯锡学习思考和工作

  职场是一个很特别的社交场所,专业能力重要,但是方式和方法更重要,

  工作的一些软技能,特别是一些工作上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会带来很大的改观。

  麦肯锡这一系列的书籍有很多,可以帮助了解如何用一个框架化的东西面对工作。

高效能人士的特质

  作者户塚隆将回顾了自己在高盛、麦肯锡、哈佛商学院的工作和求学经历,分享了在高盛集团、哈佛商学院、麦肯锡咨询公司学到的工作成功要素经验。

  他发现身边的国际化精英都具有共通的特质,坚持着常人最容易忽略的细节和习惯,比如:

开会必定发言利用周末投资自己读书以后,用高出阅读3倍的时间思考用独特的方式规划职业生涯每天坚持用一连串的优秀习惯磨炼和反思自己思维导图

  探究世界精英们反复累积的成功要素,就会以发现成为世界型人才为目标的商业人士,首先应该掌握的学习技巧和思考方式,而在高盛、麦肯锡和哈佛商学院所推崇的成功要素大致可以整理为以下4点:

  第一,重视人脉投资。

  第二,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与外在。

  第三,保证每天定量完成任务。

  第四,以宏观的眼光看问题。

  进一步,将这4点细分为48个习惯。

  这里列举给我印象深刻的几点:

用三个关键锻炼瞬间思考的能力

  把事情整理成三点,更容易让人重视、记住和接受,会锻炼下面的几个能力:

  1.论点分解或总结 → 逻辑推理能力

  2.区分优先性 → 时间管理能力

  3.加强说服力 → 交流能力

在会议上不发言,就和缺席一样

  参加会议发言是你的义务,而不是你的权利。

开会时要坐在白板前

  坐在白板前,或者说坐在更前排,可以更方便的及时进行交流,在白板上涂抹。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七):麦肯锡精英的工作习惯

  出处: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jA3OTM0MA==&mid=211308289&idx=1&sn=baf944317c312ed7070f49954ed4f736#rd

  微信:read01 (文章中的很多链接只能在原文中查看)

  刚翻完一本新书《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作者是日本人,在高盛和麦肯锡都干过,总结商业精英的一些工作习惯,书中的内容跟以前很多书籍的知识点形成互补,象笔记术这部分前几天的黄金三分法中就提过。

  书中是48个工作习惯,我挑出一些比较有兴趣的习惯,分享一下。

  ## 正文 ##

  书中谈的内容不少,但很多地方不够深入,在书中内容的基础上加入一些个人观点和以前的相关文章做为补充。

  ### 人脉 ###

  **记住姓名**

  发展人际关系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记住别人的名字能让你的名字更宽广,在交往时,将记住他人名字放在第一位,有三个窍门,在初次见面时有三个机会可以称呼对方:

  - 在自我介绍时说出对方的名字。

  - 在提问时说出对方的名字,比如:XX,你是哪里人?

  - 告别时说出对方的名字,如:XX,今天非常感谢,期待下次见面

  可以聊聊籍贯和个人经历,多问对方的事情,并真心关心对方。清晰的记住与对方相处的时间。

  注:在中国,见面之后通常会交换微信,以前的文章聊过一些建议。还可以通过手机APP快速扫描名片,自动发封介绍邮件到对方邮箱。

  **扩展阅读:**

  《头等舱里的谈话课》一本很不错的沟通书籍

  如何在初次见面中保持好印象?

  《跟任何人都聊得来》一本写给内向性格的沟通书籍

  **试着选择不同的场所和时间**

  这次在午餐见面,下次可以选择晚餐,这次晚会,下次可以喝咖啡。尝试在工作和生活等不同场合接触,能接近双方的距离。

  **不管多忙,每周都要跟与工作无关的人见一次面**

  通过跟不同行业的人聊天,能从不同角度体验和了解信息,还能跳出当前的视角。

  - 最少每周安排一次公司之外的见一次面

  - 与值得信赖的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人见面

  - 如果对对方有好感,约定近期见面

  你对超越利害关系的人脉抱有依赖,人际关系才能会到发展。

  注:对这条建议做下补充,最好定期的留出时间找人共进午餐或晚餐,跟一个人聊几分钟通常没有太大的意义,最好一对一或一对二,进行30分钟或1小时以上的深度聊天,能让双方进一步加深了解和交换看法。

  扩展阅读:

  《人脉力》笔记

  《坂田笃史的超人脉术》笔记

  linkedin创始人教你职业规划

  ### 培养思考无固定答案的习惯 ###

  在中国和日本的考试制度中,学生非常习惯一个问题都有标准的固定答案,最在商业环境,应该培养自主思考能力,从现实中问题,并得出自己的见解。

  ### 读书术: ###

  读书后,要花三倍的时间思考。按章进行总结,并且按逻辑构成列出来,摘出主要信息,最后总结出自己的理解的含义。这点我到是一直在这样做,阅读完做笔记、写读后感和思维导图都是不错的方法。

  ### 通过新闻来培养市场感 ###

  市场是根据需求和供给来确定价格,买方和卖方根据对将来的预测确定买卖价值和买卖数量。

  当你看到一条新闻时,要思考人们对这些信息有什么反应,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读完后思考人们对这则消息的反应。**比如下周的股市有可能会影响历史,你认为是空方还是多方能赢,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你可以把对这条的预测来写入日记,看看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等过段时间,大局稳定之后,看看你的预测是否正确,推导过程是否正确。我相信有些人碰运气能踩对,但推导过程能正确的非常少。前几天说过的决策日记,大家可以试试。

  **注意报纸上的新闻,注意各条新闻的登载方式。**不同新闻在报纸的位置和方式也是不同的,这里有一些很细微的差别。就象有些人可以通过看人民日报和新闻联播就能判断大势。

  **至少一次读多份报纸。** 不同类型的报纸对同一事情的观点是不同的,比如你可以同时看国内外不同媒体的报导,了解和熟悉世界各主要媒体之间的差别,并为自己预测做出判断。

  ### 比起创意,要重视坚定的意见 ###

  要使自己持有的意见足够坚定,就需要具备这一意见的逻辑推理能力。

  麦肯锡的顾问每天都会制作逻辑清晰的图表,这并不是为了企划案来准备资料,而是为了理清逻辑思路,推导出可信的结论。

  在推导时,尽量别依靠网络“作弊”,要独立思考,找出答案。如果你总习惯利用网络来找到解决方法,时间一长就很难区别思考和搜索,而不会进行主动思考,当你遇到一个新的情况时,很难找到解决方法。

  要让思考成为习惯,每天都不间断的进行练习。

  ### 利用纸笔来思考 ###

  别整天电子设备不离身,纸和笔可以处理电子设备不能解决的问题。作者遇到难题时,只带纸笔去咖啡厅待上30分钟,在纸来写出解决方法。

  跟上级或同事讨论时,事先列出疑问,带好笔记和笔进行讨论。这样讨论时,论点明确,并且会对方觉得你很重视,有备而来。看看网络上金三胖的图片,你会发现他身边的人都通过笔记+笔,记录来表示对金三胖的重视。

  整理过程:

  先写出头脑中的想法

  别介意逻辑、因果关系、优先顺序和语言表达方式

  不断审视整理,比如使用金字塔结构,必要时用图表表示。

  这一步可以有 A4工作法来代替。

  扩展阅读:

  使用A4纸笔记法100天就能增加逻辑思维

  使用A4纸笔记法100天增强逻辑思维(2)

  ### 用三个关键锻炼瞬间思考能力 ###

  把事情整理成三点,更容易让人重视、记住和接受,会锻炼下面的几个能力:

  论点分解或总结--逻辑推理能力

  区分优先性--时间管理能力

  加强说服力--交流能力

  ### 健康 ###

  书中特意把健康也列为一个关键能力,非常赞同这个观点,通过各种运动来增强身体也是我反复推荐的。

  ### 着装 ###

  服装整洁比个性重要。在咨询、投行、金融行业,不一定要非常昂贵,但你的着装应该给人带来一种干练感。

  仪表整洁从鞋子开始。老外对于鞋子非常重视,重视到有不少人把自己擦鞋当成一种放松的方式,如纸牌屋的男主角。以前我的个人习惯是见客户之前,一定会把皮鞋打油或去擦鞋,穿上一双干净的皮鞋会提高自信。

  好皮鞋最好一天一换,不穿的时候,用木制的鞋撑并鞋撑起,这样鞋就不会变形,能延长寿命。

  日本有专业的压裤线机,作者建议单人男人去买一台。个人建议出席重要场合前最好把衬衫和西服去干洗和熨烫一下。

  ### 时间管理 ###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提前10分钟到场。

  20多岁时,将精力放到眼前的工作上。30多岁时,将周末的半天用来自我投资。这个建议,跟作者的职业有关,麦肯锡的咨询顾问一般会经常加班,空闲时间非常少。但对于普通人,100天时间管理行动的三条建议中就有一条每天坚持一个梦想番茄,在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是花上30分钟。

  提前1小时到公司,这时的效率最高,放到要事上。别在这时查看邮件和上网,这点跟我以前的建议类似,在10点半完成三件要事。在精力最充沛时完成最重要的事情。

  提前1天准备好第二天工作清单。

  整理好办公桌

  吃好早饭。

  观察一个人周一上午的工作状态,就能判断出他的能力。

  注:这部分的建议跟我以前的时间管理建议类似,我说的能更详细一些。

  ### 沟通 ###

  笔记本应该能在三秒中内打开

  **接到任务后,在进行当场确认**

  先明确5W1H(对谁,做什么、何时、何地、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怎么做),当时向指标示者请求任务的详细信息。

  5分钟内马上开始安排进程和计划。有疑问立刻确认。

  ### 管理上级 ###

  学会让繁忙的上级给你挤出时间。做好随时沟通的准备,在汇报简练一些。

  最好在第二天一大早进行汇报。即使只完成70%,也要汇报。

  ### 其它 ###

  沟通时间注意好细节。注意资料的统一感。

  参加会议一定要发言,要提前做好准备。可以使用白板进行沟通

  ##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 ##

  @始末

  今天正好是我坚持100天行动的第50天,可以说这个是很有意义的记录,正好一半,过去50天,我想如果非要一个领域做到,那就是读书/电影/和学习这3项是每项没有打折完成。

  我当初的一周一本书和一天一部电影,确实是这段时间完成的,但是书评有写,影评没有。健身也只坚持了30多天,健身的效果是总体今年3月开始到现在减重10斤。

  我想我们做一件事起初都要结果,健身为了快速减肥,看电影书为了有更好的谈资,可后来变成习惯你发现其实不是的,就是喜欢,单纯的喜欢,因为这些喜欢让你变好了,身体健康了,瘦了,丰富了你的精神,让你自信了等等。我想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泊

  应该是很意外地发现了这个公众号,然后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因为想得再多,不如马上开始行动!而百日计划,正好符合我目前的状态,可以很好的指导我的减肥行动。40岁的女人,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很高兴,能在这样的正能量中将“万事开头难”的前十天坚持下来!加油!为健康的身体!

  ------------------------------------------------ --------

  我是warfalcon ,微信(read01)的目标是让你成为行动者而不是阅读者,不定期分享一些五花八门的读书笔记和书评,每天更新。

  - 想每年读完100本书吗?

  - 想在100天内培养一个好习惯吗?

  - 想搞定拖延和注意力不集中吗?

  关注我,让你成为一个行动者,跟几十万读者一起成长,欢迎参加100天行动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普通如我的人眼中,麦肯锡就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那高大上的气场所散发出的威慑力不可小觑,也雾里看花的了解过很多关于它的似假似真的传言,想当然的认为在里面工作的那些衣着光鲜、精神干练的职场精英们必定有着优于常人的聪明头脑或者工作方法与习惯,对他们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读完这本书后,一直笼罩在眼前的迷雾才被揭开,让我看到了真实的麦肯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刚开始读的时候,对于书中谈到的很多工作习惯都觉得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比如初次见面记住对方的名字,时刻礼让他人,保持用纸笔记笔记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习以为常的论调,习惯到已经司空见惯懒得去执行。读的深入些后才醒悟到,麦肯锡的精英们与常人不同之处就在这里。这些简单实用的工作方法我们都听过,但是基本就是春风过驴耳,听过就算,不会认真对待,更不会真的去做。而他们则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不折不扣的执行。

  在所认识的各色人中初次见面就能记住他们的名字或职业等信息,在第二次见面之时就能脱口而出对方的名字,这对于对方来讲是极大的尊重。记笔记也是同样,我们都以为记笔记是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在开会或者与领导同事面谈某些事情时都很少会用笔记,但是麦肯锡的精英们则时刻保持纸笔在三秒钟就能够到的地方,开会时一边听一边整理出思路,将有用信息记录下来,这对于防止漏掉信息,整理思路,提高逻辑思考能力很有助益,同时也能表示出对事情的重视。想想,你的同事带着笔记本来找你,你肯定会觉得她是敬业的且有备而来的,对你们将要谈到的事情是重视的,对你也是十分尊重的。这样的同事你会很自然的产生好感。

  独立思考,彰显纸笔加大脑的强大合力。在网络如此发达的现代,很多人面对问题都条件反射般求助网站,在各路网站上查找答案或信息,所以很多时候面对问题少了思考的环节,只是机械而被动的在查找固定答案而已。然而,工作中的很多情况都是开放的,不会有所谓的固定答案。这让不会独立思考的人惆怅不已。而麦肯锡的精英们则充分彰显了独立思考的价值,他们把查找答案这类行为视为作弊,他们不依赖网络,不依靠他人的经验,用纸笔为工具,从零思考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已经如一日三餐一样的平常,这样的习惯也造就了他们独特的工作风格和高效的工作效率。

  细节彰显素质,认真才是王道。当你接到上级的任务后,是不是立即确认任务以防止理解错误,确认后是不是立即着手安排?收到同事的邮件后,你是不是在6小时内予以回复,即使不能立即回复,是不是也先发邮件来说明情况?你准备的资料是不是简洁而有说服力?在开会前10分钟,你是否已经到了会场?发放资料前,是不是认真检查过细节?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细节,这些你是否都注意到?

  可能有些细节你会觉得无伤大雅,所以没有注意到,但是这些细节都是麦肯锡的精英们十分重视的,因为他们认为细节就是张名片彰显他们的素质,代表他们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即使是一份简单的资料也代表了公司的形象,代表了对客户的尊重,他们容不得半点差错。所以,越是一流的专家,工作态度越是认真甚至苛刻,对于细节越是重视。

  这本书提到的工作习惯还有很多很多,但是让我觉得很有收获的就是以上三点。

  作为一个工作将近三年的老菜鸟,这本书提到的很多工作习惯我大部分都了解,但是一直没有重视起来更没有实践,想想自己在工作中走的弯路出的错流的汗,真心觉得不能再对这些简单的道理视而不见了。即使不会像麦肯锡的精英们那样优秀,但是起码比以前的自己有长进也不错嘛。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九):我们学过很多方法,却依然不能拥有成功

  2014年的7月24日,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上映,从预告片的时候我就对其中的一句台词印象深刻,那就是: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想人生就是这样,总归是要自己去工作去生活,去爱去疯狂。没有人也没有任何道理可以直接解释人生。

  那么关于如何成功,如何拥有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如何提高自己的某项技能等种种成功学问题,我们都可以从豆瓣、知乎、百科、书籍等很多很多渠道获得指导意见和实用方法。只是,我们学过很多方法,却依然不能拥有成功。

  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个人觉得有两种原因:一是【不会】,二是【不想】。

  所谓【不会】,就是指人们在学到方法之后,发现这些方法和技巧是他目前力所不能及的,他根本就没有能力去执行和实践。需要提高技能之后才能运用此类方法的状况。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这本书提到的很多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大多比较容易执行和学习,均属于一些小习惯起的大作用,所以本书中针对学习者"不会“的内容并未涉及太多,如果非要举例的话,那就是【让上司挤出时间去听汇报者精简的工作报告】,这一点对于总结能力比较差,工作汇报比较啰嗦的同事来说应该是个硬伤,很可能会出现好不容易挤出上司的时间之后却汇报了一些毫无重点无关紧要的工作,白白耽误上司和自己的时间。对于这些问题不是单单靠改变工作习惯可以提升的,还需要汇报者多多阅读和总结,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总结汇报能力。

  所谓【不想】则是指人们学到方法之后,明明觉得方法很简单,自己也具备这样的能力去改变,可是仍然会出现一种临阵退缩或者当场忽略的情况,造成改变工作习惯时出现【主动不想】和【被动不想】的状况。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这本书提到的很多日常容易被忽略和”不想“的习惯。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关于第一章投资人脉里面提到的【发展人际关系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书中说道”HBS的简·里夫金博士负责MBA课程中的《企业战略论》,在这个课程中有90名学生,博士却都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并且也由于授课较好,所以学生都非常喜欢上他的课,而他的课程是抽签决定的,只有运气好的学生才能选修。作者在本书的第一章节花了很多的笔墨去讲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对发展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也是让别人感觉备受尊重的一个简单方法。

  看这本书的同时,我每天都要去医院进行针灸治疗,所以我通过学习之后会有意识的去观察每一个医生和护士的工作胸牌,这样在下次见面时我就可以直接称呼对方为XX大夫,即使对方表面没有反应,但我想他们也是更容易接受这样被别人称呼名称和职称的组合的。

  比如书中说:要礼让他人,保持心胸宽广。

  比如书中说:要花三倍于读书的时间来认真思考每章节的要旨。

  比如书中说:要守时,要提前十分钟到达现场。

  比如书中说:要快速的回复邮件,即使再忙也要告诉对方答复的时间。

  比如书中说:要在会议上积极发言,认真思考,仔细记录。

  所以上面我提到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书中提到的习惯也是非常简单的习惯。但是至于你读完书之后是否有意识的改变和学习,是否愿意把它当成一种习惯一样的去坚持,就取决于自己了。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吸收学习到的知识并且坚持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养成自己的好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克制自己,把【不会】的变成会的,把【不想】的变成想的。也许拥有成功的人就会更多一些。所以,应该好好思考为什么我们学过很多方法,却依然不能拥有成功。

  《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读后感(十):日本精英的工作习惯

  首先我的差评不代表本书不好,只代表于个人的益处较少。kindle上读完,读了几本时间管理的书,感觉时间管理还要放到具体情景中才适用。比如麦肯锡的工作习惯,有的公司因文化不同使用这类工作方法也未必就好。比如我之前工作的地方做ppt喜欢色彩丰富图案炫酷复杂的,换岗后部门领导反而比较反感ppt做的太花哨,要求文字简洁表达清晰就好。

  这本书里还讲了些日本人与其他国家商人主要是西方人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点,这些不大适合国人,看来本书主要是为日本人写的。还有人脉积累和人际处理方法也主要是在西方的环境下适用。总之是本讲“术”的书。刚入职场的人如果不是进入了麦肯锡这样的公司,生搬书里的工作和人际处理方法会造成邯郸学步的错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