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希利尔讲艺术史(套装上下册)》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希利尔讲艺术史(套装上下册)》的读后感10篇

2018-06-03 21: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希利尔讲艺术史(套装上下册)》的读后感10篇

  《希利尔讲艺术史(套装上下册)》是一本由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16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希利尔讲艺术史(套装上下册)》读后感(一):美的教育

  这是一本关于美的书。虽然本来是给中小学生做做人文通识教材用的,不过我觉得这本书其实适合所有想对西方艺术有所了解的人。当然这只是对那些对这些内容了解不多的人来说啦, 毕竟这本书的内容对成年人来说还是少了点儿。

  书写得倒是相当吸引人,相信这也是它能畅销将近百年的原因吧。虽然是艺术史这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内容,却并没有写得晦涩难懂,而是尽力强调其中的轻松有趣。每个小节都以一个有意思故事或者是现象引入,介绍作品时候也会加上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或是关于作者、作品的奇闻轶事,这些都让这本书的可读性都大大增加

  除了这种引人入胜描述手法之外,更重要的就是书中的内容了。八十多个章节的内容,每一节都相当生动地介绍了一个艺术作品或一种艺术流派,图文并茂,还夹杂了一些作者为了便于理解自己绘制的插图特别建筑部分),相当直观地把内容传达了出来。

  在讲帕特农神庙的那一节的时候,作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说开始自己不喜欢帕特农神庙,后来站在神庙前终于发现了这座神庙的美。而一边的老人却还是觉得这座建筑不过如此。而这就是世界上有那么多难看的建筑的原因。

  那这个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觉得就是缺乏对美的欣赏。美并不来自创造,而是来自欣赏。如果是小孩子可能觉得这是一座又意思的建筑,但看不出它哪里又意思,但如果过了一辈子也没人告诉他这样就是美的,也不告诉他为什么这是美,那就他可能一辈子都觉得这座建筑不过如此了吧。

  很多小孩子从小被父母逼着去学音乐美术,但最终能够坚持下来的很少。我觉得问题就源于此。——有时候孩子还没有欣赏到足够的美,没能建立起什么是美的这个观念,这时候就让他学着去创造,去画画表演,就有可能既创造不出美,又让孩子失去兴趣。只有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美,才能更好的让他们学会创造美。

  而在读这本书过程这就是在接受一次关于美的教育。它能告诉你什么是美的,能让你更好地发现美。这样的话在创造美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更加游刃有余了。

  当然这本书也有一点小小的问题,首先是虽然题为《希利尔讲艺术史》,不过基本所有的内容介绍的都是欧洲美术,别说亚非拉地区的艺术了,连美国的作品涉及的都不多。而且既然是那么久之前的书了,书中关于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涉及的就很少了,而更多地专注于比较久远的作品上了。

  所以在推荐这本书的同时,我更希望能有一位中国学者抛下西方中心主义的观点,再补充上关于现代主义的内容(当然这部分可能对孩子来说有点儿难以理解),写一本新的给孩子准备的艺术史,让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关于美的教育。

  《希利尔讲艺术史(套装上下册)》读后感(二):教育应是一种软吸收

  艺术很悠久,艺术很浑厚,艺术是一种文化沉淀,艺术是无形的美的体现,艺术寄托着艺术创造者的情怀,艺术也是这个现实世界的另一种意向承载,艺术不是我们用肉眼就可以一窥全貌的,它要用心,心才是艺术世界的眼睛

  我们爱艺术,却不一定懂得欣赏艺术,蒙娜丽莎的微笑为何会迷倒众生,梵高的《星夜》表现了怎样的躁动与挣扎雕像《掷铁饼的人》承载着怎样的自然与动感之美,罗丹又是如何给一尊大理石雕像加上“思想”这个标签,那些屹立千年的“破房子”究竟又美在哪里。这些都不是别人可以告诉我们的,必须我们自己用心去发现。

  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一颗发现艺术、懂得艺术、欣赏艺术的心呢?首先要知道艺术的发展源头,通晓艺术的历史演变,懂得一定的艺术基础知识,在建立起艺术的整体框架之后,从生活中培养自己的艺术情怀。

  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的《希利尔讲艺术史》在绘画雕塑、建筑三个方面讲述了从古埃及开始,艺术的兴起、繁荣、更替,在这个过程中衍生出了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也逐渐走向成熟和多元化。

  以绘画部分为例,希利尔以时间发展为主轴,分别讲述了不同国家的绘画发展史,并结合一些著名画家生平,将深奥的艺术,浅析成一连串通俗生动的人文故事,语言幽默活泼,很好的抓住了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的兴趣点,使孩子能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了解艺术的源头和发展,书中适当穿插的画家名画再辅以幽默的讲解,更能加深孩子对图画印象提高孩子对艺术的领悟力。

  艺术精神是要从小培养的,因为那时孩子的心智才刚刚张开,正如饥似渴的吸纳着世间的一切,他们对世界充满幻想新奇,这个时候教育者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给孩子灌输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发现,学会思考,希利尔充分考虑到这点,他了解传统教科书弊端,所以完全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编纂这套书,他没有把艺术当成是一种严肃庄重课程去讲解,而是告诉孩子艺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他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孩子懂得多少艺术知识,而是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艺术的思维,以及艺术的整体框架,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打下文化和精神基础。

  一个教育者,首先应了解孩子的心理,一本好的教科书,首先要能够被学生喜欢。教育应是一种软吸收,而不是硬灌输。也许我们这一代已经被传统教育绑缚了枷锁,只但愿后来的教育者们,能够多像希利尔去学习,了解孩子的真性情,不强硬灌输而是以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知识,这样才是真正的良性教育。

  《希利尔讲艺术史(套装上下册)》读后感(三):锻炼一双学会欣赏艺术的眼睛

  ——评《希利尔讲艺术史(上)》

  文/R郭郭

  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当中,寻找微笑的源头;在欧仁•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当中,发现自由的可贵;在莫奈的《麦堆图》中,探索光线色彩画作中魔幻的变化。在各种艺术品当中感受到的美,带给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也在心灵上播撒下了美的种子。美无处不在,我们只是缺少欣赏艺术的眼睛。

  作者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并且创建了卡尔沃特教育体系。希利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枯燥的艺术史常识,用孩子们不厌烦的语言,重新编写了这套《希利尔讲艺术史》,这套书一共份上、下两册,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描述绘画,第二个部分介绍雕塑,第三个部分细说建筑。非常适合中小学作为学习艺术史的基础读物

  《希利尔讲艺术史(上)》这本书,就包含了第一部分的绘画和雕塑的一小部分,其余的都在下册当中。希利尔在讲绘画这方面,从穴居图开始出发,以时间轴作为绘画这个部分的副线,把各个时期中不同的绘画风格、绘画材料、绘画人物、绘画派别等方面,做了一些简单的科普介绍,将欧美的艺术历史轻松自然地展现出来。

  作为对于艺术历史的知识比较匮乏的人来说,这确实可以算得上是初级的入门读物,这本书不仅适合给中小学生看,也特别推荐给没有艺术历史知识的成人阅读。这本书出现的一些著名的画家的名字还是耳熟能详的,比如画家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拉斐尔、特纳、“后印象派画家”保罗•塞尚、凡•高、高更等,但书中对于凡•高的生平,特别是“割耳朵事件”的叙述,我还是持有保留意见的,蒋勋先生描写的凡•高的生平与希利尔的叙述有出入,有兴趣的可以对比一下。

  教育家希利尔除了写这本《希利尔讲艺术史》之外,还有《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和《希利尔讲世界史》,相信也是非常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这一系列书籍推荐给7-10岁的孩子,他们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当然,家长们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学习,有机会可以带到当地的博物馆参观,让孩子在不同的画作或是雕塑面前,寻找艺术之美。

  学习理论的知识,都是为了服务实践当中的。如若日后,当我们看到一幅画作或是雕塑的时候,不再只是单调评价,这个画作是属于油彩还是水墨,或者雕塑属于青铜还是陶土这种粗略地表白,而是我们能够在一幅艺术品面前,读懂作者创作它之时的前世今生,并且能够对作者的其他作品如数家珍地描述出来的时候,我们才算真正锻炼出了一双学会欣赏艺术的眼睛。这或许才是学会欣赏艺术之美的意义吧!

  《希利尔讲艺术史(套装上下册)》读后感(四):轻松走近欧美艺术历史的殿堂 ——读《希尔利讲艺术史》

  印象中,历史是沉重的,更是遥不可及曾经过往存在

  现在,一本轻松愉快解读欧美艺术历史的书,把大人小孩轻而易举地领进艺术的殿堂,故事的妙趣横生,故事的引人入胜,故事的绘声绘色,原来,历史也曾经这般活色生香、桃红柳绿。

  大部分读者对于希尔利还比较陌生。希尔利,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毕生都在从事教育工作,蜚声中外的卡尔沃特教育体系就是他构建的。基于此,他在了解孩子的心理的基础上,摒弃教科书冷冰冰的说教和毫无趣味的疏离,将历史、地理和艺术读物一一加入故事好玩元素,创作了趣味盎然的历史艺术故事读物。

  既穿插幽默和通俗,又点缀趣味和知识。对于渴望了解世界的孩子来说,这套书无异于天降甘霖。关于绘画,关于雕塑,关于艺术的犄角旮旯、点点滴滴,作者娓娓叙来的方方面面,毫无置疑都将会提升阅读此书的孩子的艺术鉴赏力。有了这样的熏陶,文化特质和艺术气息氤氲周匝的感觉,一定很棒。

  乏味抽象化作具体生动,干瘪沉闷变成饱满热情。艺术的魅力是在不知不觉中润物细无声的。就像孩子的长大,每一天都比前一天长大一点点,我们几乎觉察不到。但是半年、一年甚至几年后,孩子的变化就天翻地覆了。知识和趣味的有机融合满足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也抚慰和宽解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的心。

  就算对艺术一窍不通的人,手执这样一本轻松品味艺术作品中的韵味和趣味的书,也能循序渐进地走入艺术瑰宝的殿堂诗意徜徉。突然想到一个绝妙的词儿:化繁为简。细细一想,由浅入深,化繁为简,当读者情不自禁地被书中的情节和插画吸引时,希尔利的用心良苦正在于此:美,存在于一切中。

  那些神秘莫测的世界级的名画,在希尔利信手拈来的讲述中,一点点变得生动和清晰,一点点变得立体和有趣,艺术的魅力就这样濡湿读者的心。于高深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和品味到美的魅力、简单的质朴扑面而来的艺术气息,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原来,外国人从小就是这样解读历史和艺术的,无关乎他们一个个幽默风趣活得轻松自在,懂得享受生活乐趣呢!

  轻松走近欧美艺术历史的殿堂,有机会,能够站在巨人肩膀上得以欣赏和学习,何乐不为眼界开阔了,视野拓展了,孩子的进步与日俱增。这,正是家长盼望和企及的呀!

  《希利尔讲艺术史(套装上下册)》读后感(五):讲给孩子们听的艺术史

  讲给孩子们听的艺术史

  文/果子

  艺术的殿堂神秘高远,一向被大众认为那是有天赋之人的舞台普通人只能瞻仰和崇拜。在那个文字还没普及宗教胜行的年代,绘画或雕塑的作用最初只是教宗们为了传播理念,教育更多的信众,慢慢才变成各种欣赏趣味。事实上,我们从早期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在那个蒙昧的时代,神是人的化身,神是那些裸露的,没有穿衣服人形。在那个严守教规的时代,裸露是神与人的唯一区别

  慢慢翻阅整个艺术史也会发现,从不精确的描摩到那些传奇将神拉下神坛的画家,或者是被称为被上帝吻过和雕塑家们常常会有一些让我们后人惊讶赞叹的神作。

  比如贝尼尼,他让凝固与坚硬的石材焕发了灵气,那些炫目的动感,那些前无古人的动感肢体语言,以及作品中表现出的魄力早早远远超越前辈,-----他创造了穿越时光始终不朽的神迹。科尔纳罗礼拜堂那件《圣特雷萨的沉迷》,化虚无为现实,让不可见成为可能。而《阿波罗和达芙妮》惊惶失措的达芙妮边奔跑边向神祈祷,在阿波罗追到她的瞬间,神实现了她的祈祷,达芙妮的手指身躯正慢慢变成了月桂树。作品生动如一场戏剧,悲与喜的情感纠葛在那一瞬间达到高潮鲜活得让人震憾。

  艺术里那些有血有骨的故事,那些几乎超越想象的创造,那些历久不衰的神话,如此迷人,如此让人沉醉。事实上,当你静下心来用心欣赏便会发现,艺术其实并不高冷;相反,她可亲,情感强烈细节真实绝无仅有,直抵人的内心----他们与生活的距离如此之近,甚至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灵魂

  《希利尔的艺术史》(上册)主要讲述艺术中的绘画和雕塑两个部分,希利尔选取了一些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重要作品,以新颖的角度,有趣的话题,生动的讲解,以及幽默的表述,专为孩子们讲了一个又一个艺术的故事,这是艺术的盛宴----也是非常有趣的艺术史!当然,如果你是学院派的艺术史专业师生,或许会说,这本书里的故事,都是奇闻逸事,周边的边角料,既不系统也不全面,但是,要知道希利尔以奇制胜,面对的受众是那些对艺术好奇如同一张张白纸的孩子们。

  所以,希利尔的讲解与那些大部头的经典艺术史,特别是像《詹森艺术史》、《世界艺术史》、《加德纳艺术史》这样的艺术通史,必然不同。如何让孩子们有趣味,感到好玩有意思,又能兴致勃勃听了一个又一个,才是希利尔关注的重点,所以他的开篇常常非常生活化,甚至每一个话题都是精心选择。比如,两个荷兰画家,三个英国画家,六个威尼斯画家,或者画家中的穷人们,瓶瓶罐罐上的绘画等等,看到这些,作为成年人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也想知道这到底说的是谁?是什么事?用孩子们能够接受的语言讲解一些基本的艺术故事,希利尔做到了,所以不足为奇,《希利儿艺术史》成为流传广泛,再版多次,畅销不衰,并深受好评经典作品。

  《希利尔讲艺术史(套装上下册)》读后感(六):近距离了解艺术

  凡是跟艺术扯上关系,无一不高大尚,似乎非普通人所能接触到的。其实艺术是反映现实但是却高于现实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文学等等。简单的说艺术是来源于生活的,却高于生活滴。

  本书的作者维吉尔•莫里斯•希利尔,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其毕生从事教育工作。因为了解孩子,懂孩子,所以创作了一套跟故事一样的读物,流传至今。

  艺术史分为上下二册。开本不是很大,儿童拿在手里正好。纸张很厚,印刷很精美,字体恰好适合眼睛正在发育的儿童。配有精美的图画,名作均标有作者,现在所处,物有所值。

  本次阅读的是上册共分39章,作者并没有通篇讲述艺术如何如何,而是采用如同聊天一样的方式,从上课在课桌上涂鸦开始聊,打电话的人拿着笔也要画画涂涂,这是人的本性,聊到绘画,最古老的图画,从古埃及讲到两河流域,两个地方绘画的共同性与不同处,再讲到与之隔着地中海的希腊,那里产生许多的雕塑家和绘画家,特别有名是一批画愚人画的画家,就是画得让人信以为真。而希腊盛产瓶瓶罐罐也是艺术品,因为很多人在上面绘画。地中海旁边还有一个意大利,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就是意大利人,从这里讲到基督教徒,讲到画家,说了文艺复兴。

  从佛罗伦萨到威尼斯,从佛兰德斯人至荷兰人,德国到西班牙,跟着希利尔不仅艺术了解,顺便把地理也复习了,我和孩子都可以根据这些提示,自己手绘简易地图,孩子兴趣很高。当然除了这些,还讲了一些绘画的技巧,如湿壁画,蛋彩画,都是盛行于文艺复兴时代,为画家重要的绘画技巧。还有一些名胜景点,如比萨斜塔等。

  孩子的口头禅就是讲个故事听听吧,细细想来,还真是这么回事。作者的艺术史,就是在讲故事,大人跟孩子讲故事,自然,舒服。人名不好记,不要紧,作者给我们一些提示,方便让我们记忆,真的是很有趣。作者把艺术的神秘面纱为我们摘下,让我们欣赏到艺术的美,让我们近距离接触到艺术家,了解他们,他们也是普通人。

  艺术家反映的是生活,描写绘声绘色的是艺术形象,无论是绘画,还是雕塑,都凝聚着他们的思想情感。如《椅中圣母》,《最后的晚餐》都有绘画大师内心的思想情感在画作当中。艺术终会服务于生活的,如作者告诉我们如何分辩真古董和造假滴,艺术是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的,至少买东西可以分辩一下,不会上当受骗了,可见艺术并非离我们很远。

  关于某些作品,作者也告诉我们,看实物,跟看照片是二种感觉,如果有机会,应该去博物馆亲眼看一下,感受一下绘画者当时的心境以及创作时的激情。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讲述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当我们在本书上看到湿壁画时,孩子很快就想起来,之前曾读过《重返文艺复兴》里有提到过。当我们在本书上看到许多城都是以人名而起时,也在之前曾了解过,孩子更喜欢希利尔讲的。

  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侧重点,有自己的特色,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作者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以一个正值学生期,以爱好动爱画为切入点,聊天时,每次话题的转换从不显唐突。时至今日,我们再来读这本书,希利尔讲解的艺术史对于上学的孩子来说,仍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好的教育,永远不过时,好的书籍,永远爱读。

  《希利尔讲艺术史(套装上下册)》读后感(七):希利尔的艺术课

  所谓艺术,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是挂在卢浮宫博物馆里冷静微笑的蒙娜丽莎,是冷冰冰的大卫科波菲尔,永远是那么遥远而神秘,很难用去认识和理解他们。怎样用通俗易懂的语向大众普及艺术知识是近年来艺术教育工作者们所涉及到的重要课题。

  普及艺术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触觉,让她们对艺术和艺术品有一定形象话的记忆和认识,这对她们成长过程中吸收艺术的精髓,培养艺术气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每天埋头读书,鲜少接触到与艺术有关的知识和书籍。名画、雕塑、建筑等等与艺术相关的东西印象里都是历史课本里的零星介绍。所以从小就对艺术品没有欣赏的兴趣和能力。长大了,工作了,却想着去学一些小时候没有条件学到的东西,看一些小时候没看过的书。

  为了打发业余时间,也为了给小侄女做一个学习艺术的好榜样,最近就一直在学画画,也看了一些绘本和漫画,最近看的就是这本《希利尔讲艺术史》。

  《希利尔讲艺术史》是美国儿童教育家希利尔教育系列三部书的其中一部,另外还有《希利尔讲世界史》、《希利尔讲世界地理》。这一系列图书有很多版本,我读的版本是南海出版社2014年11月版。

  《希利尔讲艺术史》版本分上、下两册,上册,内容绘画、雕塑以及建筑。该书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故事,讲述作品诞生的过程、艺术内涵及代表性意义而不是简单介绍那些赫赫有名的艺术家和他们流传千古的作品本身。只能说,希利尔不愧是一名成功的教育家,细节之处都能够准确把握儿童心理,用讲故事这种方式吸引儿童的兴趣和注意力。

  就像讲孩子们都憧憬的埃及金子塔,作者先是以比较谁的房子老为开头,接着金字塔,然后再将胡夫金字塔、金字塔的建造、艺术特色等等知识丰富起来,一篇小文章,满满都是记忆点。

  这样语言特点的小书,其实受众面是很广的,中小学生可以完全无障碍而且有兴趣的读完。家长可以根据内容给不认字的孩子讲名画,建筑和雕塑的传奇故事,相信孩子也会感兴趣的。

  总之,是一本开拓孩子眼界,拓宽孩子视野的好书,值得推荐。

  《希利尔讲艺术史(套装上下册)》读后感(八):化繁为简学艺术----评《希利尔讲艺术史》

  艺术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今时今日的孩子们在学习文化功课的同时,我觉得同样需要了解艺术文化,提升艺术修养,掌握艺术知识,培养艺术鉴赏能力等等。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学会欣赏,学会热爱,学会对美的进一步追求。

  一部围绕着培养孩子们艺术知识和艺术鉴赏的经典读本《希利尔讲艺术史》就此出现。尽管这部作品出自于美国教育家之手,但是我觉得它同样适合中国的孩子们翻阅和分享。虽然“艺术史“的背后有着很多的话题和内容,但是本套丛书很是出彩地呈现上了易为孩子们接受的方方面面。难怪乎本书的编者推荐《希利尔讲艺术史》是最受孩子欢迎的百年趣味读物。

  原因何在呢?通篇的翻阅过程中,我发现以下几点相当值得关注。这部上下两册的图书将原单调的关于“艺术”的讯息转化成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片段和场景。借助着平实的方式,却是更加生动直白地展现着人类艺术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亮点所在。原本抽象概念的艺术于瞬息万变的故事和图片的交相辉映下闪耀着熠熠生辉的光芒和精彩。毫无疑问,如此“化繁为简“的形式用来诠释艺术是再好不过的方式和方法了。借助着本书的阅读,我们的孩子们不仅仅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他们也可以情不自禁地被书中的艺术作品所吸引。哪怕是身为家长的我在阅读时也觉得欣赏到了很多以往自己不曾感受到的艺术魅力。虽然我是个艺术的门外汉,但是我却发现借助着作者的分析和讲解可以轻松地品味出里面艺术作品的精妙所在。以往在这些高深的艺术作品面前,我完全是一窍不通地无从感受和品位其中的美。但是我觉得现在自己很是自在地可以借助着作者的讲解拿捏这些人类艺术的瑰宝。同时,我觉得这套书册多种形式的表现手法也非常地不错。“百余张创意十足的美绘插图,更生动流畅的百科内容,更全面丰富的知识讲解。”这是以往很多的艺术书册无法实现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的孩子可以信心自足地品味到“化繁为简”的精妙艺术。于其中,他们可以感受人类艺术的光芒四射;于其中,他们可以由此及彼地培养艺术情操;于其中,他们更可以激发起对艺术的热情和向往;于其中,他们同样可以足不出户地开拓视野。圆拱,城堡,乡村教堂, 摩天大楼----美不胜收的艺术盛宴在此淋漓精致地为我们倾力上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