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05 20:3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经典读后感10篇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是一本由[奥] 茨威格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416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5-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一):《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这是一个典型的茨威格故事

  女性视角、爱欲挣扎细腻到略觉重复冗长心理描写……

  故事情乏善可陈、毫无悬念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女人遇见一个男人,愿为他倾其所有,她却只是他转瞬即忘的过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也可套用这句话,不同的是,在这个故事里,C太太遇见那个男人时是42岁,因此她的一腔热情,不是源自青春女生的迷恋,而是因为她孀居之后空虚寂寞平淡无奇生活。至于故事开头的饭桌争论——一个女人会不会只和一个陌生男子相处短暂时间,便抛下自己的一切跟随他而去——历史行进到现代,已不再是困扰人心问题答案是什么,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争辩,多的是更眼花缭乱新闻可供佐餐。

  引发我兴趣的倒是这位C太太20年后的样子

  “一位白发苍苍的娴静高雅的英国籍老妇人……她端庄地坐在那里,对人人都同样和蔼可亲,她很少说话,不过对别人的讲话总显出兴味盎然的样子,单是她的神情体态就给人一个赏心悦目印象:她那雍容高贵的仪表流露出一种心敛意宁的奇妙风采。她对所有的人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同时又很巧妙地让人人觉得跟她特别亲近;大部分时间她坐在花园里看书,常常弹奏钢琴,很少见她跟别人同在一处,或者热切地参加我们的谈话。我们都不怎么留意她,然而她自有一种奇特力量笼罩着所有的人。”

  我想说的是:一个人无论她几十年如一日过着多乏味的生活、无论她几十年如一日受着怎样的内心煎熬,随着岁月的打磨,依然可以变成赏心悦目的样子——温雅、娴静、和谁都不亲近地待人和善(虽然书中如此安排实为加强反差),这是不是很有趣,它能让现世受着煎熬的心安宁下来,不再蠢蠢不安,不再沦亡。

  嗯,明天,我们读《一颗心的沦亡》。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二):女人的荣誉

  这本书里的所有故事基本上都在讲述关于女人的荣誉、自尊情感感情这种事情书虚无缥缈,难以琢磨,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可能在偶然之下成为它的阶下之囚,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在那个绅士风度骑士精神还没有灭绝的年代,女人也有自己的准则名誉。茨威格写了许多失足的女人,但是却没有因为一件事抹杀掉她们其余的品格

  每个人都有一时糊涂时候,男人可以浪子回头金不换,女人为什么就不可以?可能也就是这样,所以他并没有将那些女人的结局引向绝路。就连死去的女人也会被保护住她最在意的东西,名誉。

  看着茨威格的文字,你会重新发现感情的美好灵动还有对世界保留一丝希望,对于未来多了一点儿盼望。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三):人心窥视者——茨威格

  谜一般的心理事物对我有一种不安的支配力量,那些奇奇怪怪的人,仅他们的在场就能燃起一种去认识他们的激情

  1.灼人的秘密

  想要来一次艳遇的男爵瞄准了猎物,却没想到被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拦腰截断。

  从伙伴敌人,从热切到冷漠

  茨威格笔下这个孩子经历了一次成长,也从自己的小小世界里走了出来。

  故事里的男爵是如此地丑陋,在一个孩子眼里,他原是一个伙伴,可是后来却是如此不堪,玩弄人的感情,被揭穿后,只剩下羞愧。

  与其说这个孩子破坏母亲的一次艳遇,不如说是这个孩子拯救了母亲。

  茨威格对于孩子的心理刻画精细入微,好像我们就是这个孩子,心都在跟着他突突地跳起来。风景空气仿佛都能感受,一切是那样的真实

  ———————————————————————————————————————————

  对于爱的威力,如果只是根据起因,而不是根据其产生之前的张力,不是根据那空虚而黑暗空间——这空间在心灵发生大事件之前充满了失望孤寂——来判断,就必定会判断错。一种超重的、没有使用过的感情已在这里期待着,现在它伸开双臂向第一个似乎赢得他的人扑过去。

  ———————————————————————————————————————————

  我们就像是看一场孩子与大人战争,男爵节节败退,最终落荒而逃

  埃德加做了一场梦,梦醒了,他走入了另一个时代

  2.恐惧

  关于偷情,有一部日剧刻画得极为深刻,名为《昼颜》。有人评论,一部讲述婚外恋的剧硬是给人一种初恋般的甜蜜

  偷情的人是罪恶的,他们从一开始就迈出了错误的一步,这是不被社会道德所允许的。

  所以,依莱娜,从一开始就受恐惧的折磨

  她无法享受快乐,因为她的快乐是建立在恐惧之上,不管她做什么,说什么,都是被套上了枷锁的。

  人群目光就像是刀子一般,他们或微笑或冷漠,像看透了一切,在审视着依莱娜。

  她渴望被解救,她渴望把一切摊开,把罪恶交付。

  可是,却一次又一次地无法做到,最终把自己逼到了绝路。

  好在,罪恶的尽头是救赎丈夫早已发现了一切,他已原谅了她。

  对于依莱娜,心里的伤无法复原吧。

  ———————————————————————————————————————————

  恐惧比惩罚还要坏,因为惩罚总算有了结果,不管怎么说,总比悬在那儿,比那种神经紧张、无尽无休的恐惧要好。一个罪人一旦受到了惩罚,他的心情就会变得很轻松

  我一直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一个人明知有危险也能去干那桩事,可是后来却没有勇气承认。这样没骨气否认,我认为比任何犯罪行为可悲可叹。

  ———————————————————————————————————————————

  3.热带颠狂症患者

  燥热夏日,在这样一个陌生男人的眼中是孤独到绝望后的炽热,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一行一行的省略停顿,脑中的一切在交织旋转,最后,以那个女人的悲惨死去告终。男人的癫狂无法得到解脱,只有在倾诉之后才慢慢领悟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混乱局面,但已经无可挽回了,一切都结束吧。

  奇怪的是,夏日的星夜在茨威格笔下竟是分外迷人

  4.一颗心的沦亡

  一个老人、一个父亲孤独自呓,最终猜疑不可解,将自己逼上了绝路。

  看似无比正常的人可能会因为一瞬间的打击,崩塌了整个内心世界,那一瞬间,在茨威格的描述里,是那样漫长,是那样焦灼难耐。

  人心会在不可知的猜疑中迷失,如果能鼓起勇气战胜自我的软弱大声地呐喊出来就好了。

  可怕的不是心冷,而是心冷之后的心死。

  哀莫大于心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倘若失去了爱人能力,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

  为了给一颗心以致命的打击,命运并不是总需要聚积力量,猛烈地扑上去;从微不足道原因去促成毁灭,这才激起生性乖张的命运的乐趣。用人类模糊不清语言,我们称这最初的、不足介意的行为为 诱因,并且令人吃惊地把它那无足轻重分量与经常是强烈的起作用的力量相比。正如一种疾病很少在它发作之前被人察觉一样,一个人的命运在它变得明显可见和已经成为事实之前也很少被察觉。在它从外部触及人们灵魂之前,它早已在内部,从精神到血液主宰一切了。人的认识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抗拒,而且多半是无济于事的。

  突然间,刚刚还是温暖、起伏的心房,一下子变得死一般的平静,冰冷、空荡荡的,阴森森的,不再听到心房的颤动声和血的流动声,一点儿声音也没有了,一切都死亡了。在缄默、不可理解的虚无中,他的胸膛像一具棺材一样,空荡荡,黑洞洞。

  ———————————————————————————————————————————

  5.拍卖行里的奇遇

  我和一个小偷的相遇,像是电影里快速闪过的镜头,它只存在于片刻,只是主人公漫长经历中的一瞬,却又是那么深刻地打在我波澜不惊的心里。

  我在观察这个人中享受着好奇心驱使下的窥视的乐趣,那种不为人所发现,而又将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快感,我时时刻刻从他的举止里找到解答

  像一个看表演观众一样兴致勃勃的我,没想到最终竟然也上台体验了一番,和一个小偷的互动让我既紧张又兴奋

  从一开始看到他独特样貌开始。我就开始猜测

  他是一个乞丐吗?不是,乞丐没有这样畏怯而谨慎眼神

  他是一个侦探吗?不是,这样破旧衣服侦探不会穿。

  他是一个小偷?对,是小偷!!!

  突如其来的猜测让这场窥视变得更加惊险,观察偷窃,在我的眼里,已经成为一次欣赏艺术挑战

  我跟着他,从耍猴戏的地方,到厕所,再到拍卖行。

  一个小偷,他的神态举止,他的狡猾贪婪,他的娴熟拙劣,我都一点一点地看在眼里。

  我好像也是那个偷窥的人,与书中人一样,捏了把汗。

  我们都是城市里的观察者和狩猎人

  ———————————————————————————————————————————

  我可以无休止地站在一扇陌生的窗户前面,在设想那个我不认识的人的命运,他也许住在里面,我能整小时地注视某一行行人,并出于毫无意义而又吸引人的好奇心跟在他身后,这同时使我完全清楚,在别人看来,我的这种举止完全无法理解,愚蠢至极。而他不过是我偶尔看到的一个人罢了。可这种幻想和乐趣比任何一部上演的戏剧或一本书的惊险篇章都更令我心醉神迷。很可能,这种超等的刺激,这种神经质般的目明耳聪当然是与突然的环境变化有关,只是气压的变化和因此引起的脑液的化学变化的一个后果而已——我从来不想去解释清楚这种十分神秘亢奋从何而来,但每当我感觉到,我往常的生活就像一抹苍白晚霞,所有平庸无奇的日子百无聊赖空洞乏味时,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我才能完全感受到我的存在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感同身受,这决不是夸张,当我这样说时,那是因为一开始,在最初几秒钟我对这个人在干的这种营生仅是冷静地纯事物性观察而已;但每一次心怀狂热的观察都会不由自主地激发情感,一再地与情感连接起来,就这样我开始逐渐与这个小偷融为一体了;在某种程度上我已进入他的肌肤,他的双手,我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他灵魂上的一个同伙,为什么会这样,连我自己也不知道,也不想这样做。

  ———————————————————————————————————————————

  私以为,茨威格一定像这样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观察着我们。

  他是我们,我们也是他。

  6.桎梏

  那个画家并不想去参军,他在心里剧烈地斗争。

  个人的自尊与正义,像是两个轴,在剧烈地拉着着他心里的线。

  他一步一步地想逃出自我的桎梏,却发现每一步都在走向牢笼

  妻子的话敲击在他的心里,使他更加难熬。

  但是,却禁不住地说出相反的话,做出相反的事情。

  钱钟书在《围城》里说,你以为你逃出了一座围城,却不知道自己早已深陷另一座围城。

  最后,风景,不,是他的心救了他,从桎梏中逃离。

  ———————————————————————————————————————————

  他们俩还一直没有说话。但是她温柔地拉着他来到窗前:外面是永恒大千世界,它对一个一时糊涂的人自寻烦恼根本无动于衷,世界为他闪着光,在无垠的太空中,繁星灿烂。他仰望星空感触万千,现在他懂得,适用于地球上人类的,只有一条法则:除了相亲相爱,任何东西都不能把一个人真正束缚住。他妻子挨着他的嘴唇幸福呼吸着,又是两人的身子由于极度欢快而挨在一起微微颤抖。但是他们沉默着,他们的心在万物永恒的自由中自由地翱翔,超越了混乱的词汇和人类的法规

  ———————————————————————————————————————————

  7.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光标题就让我喜爱的故事,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样,关于爱,关于暗恋的故事。

  茨威格对于女性的细腻心理看得明白透彻,那些我们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那些近乎于不可理喻冲动,那些属于女性的狂热,在他的笔下表现淋漓精致

  我们好像是脱光了站在他的眼前。

  他把我们的心都挖了出来。

  为了爱我们可以抛弃一切,这在所有理性的人看来,都是无法相信的。

  C太太为了将一个濒临崩溃的年轻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为了让他重新燃起对于生命的热情,甚至不惜失身与他,对于她而言,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就像一个孩子一样需要帮助,需要一个人来温暖他,可是,这寒夜暴雨,要浇灭他最后一点对于生的热望。

  而对于C太太,这个年轻人也让他重新找到了爱的感觉,她几乎疯狂地盼望再见到他,却没有想到,自己所做的一切,自己对于眼前的这个男人而言,连一个女人都不算。

  他的眼里,除了钱,别无他物。

  她眼里的光,瞬间熄灭,只想逃离。

  ———————————————————————————————————————————

  世上的人大多数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像尖刺般狠狠地扎进头脑里,他们绝不会昂奋激动的;可是,一旦有些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是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即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于是他们一反平日少管闲事的习惯,趁着机会大大发泄一通。

  然而,时间终是有最力量的,年龄对于一切情感自有一种奇异的磨蚀作用。人若想到死期将至,死神的黑影已经罩上了人生的旅途,一切事物就会显得模糊暗淡,不再那么明锐地刺激感觉,他们那种摧残身心的力量就会减少许多。

  ———————————————————————————————————————————

  8.旧书商门德尔

  昔日为人尊敬,对世事漠不关心,只一心研究书的老书商,战争来临后,却在集中营中被击垮。

  他就像是混乱的战争年代里所有那些洁身自好的文人墨客一般,被恶劣的人性,被残酷的现实狠狠地摧残。

  茨威格写这篇,大概也是对于战争的控诉吧,作为一个作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眼前所有的美好在一瞬间崩塌,却无能为力。

  他在最后的临终遗言中写“我的力量在无家可归的漫长流浪岁月中业已消失殆尽。

  我像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在漫长的黑夜之后还能见得到朝霞,而我,一个格外焦急不耐的人先他们而去了。”

  对于作家而言,最难过的是看得透彻吧。

  把人性的丑恶看得太深刻,终有一日,也会对这个世界空了心。

  希望善良的人不会被遗忘。

  ———————————————————————————————————————————

  人们之所以写书正是为了在死后仍能成为人们的朋友,并以此保卫自己,免遭众生之敌——归于幻灭和被人遗忘的危害,然而我竟有好几年忘记了旧书商门德尔。

  ———————————————————————————————————————————

  08/11/16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四):女人的悲歌

  《灼人的秘密》,以儿童的视角去观察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世界,去探索去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

  一场未得逞的艳遇,一对母子的和解。

  男爵,“他是这样一种年轻人,他们标致的面孔常使他们获得成功,他们心里总是为一次新的相遇,一次新的经历做好准备,他们总是急不可待地憧憬那未知的艳遇,……他们的身上集中了狩猎者各种强烈的本能:侦察、兴奋和心灵的冷酷。……他们总是充满激情,但不是恋人那种高尚的激情,而是赌徒那种冷酷的、谋略的、危险的激情。”

  母亲呢,“她觉得,她的感情越来越不能理解了。残酷得灼人的恐惧在追逐着她,把她抓住,但就在逃开的时候,她同时又为他没有这样做而感到惋惜。她多年来下意识渴望的事情,很可能会在这种时刻发生。从前这种艳事她总是在最后关头把它摆脱开了,可对它的气息她爱得如痴如醉。这种巨大的、危险的艳事,这种不是转瞬即逝的撩人的调情。”

  狩猎者与半推半就的猎物的追逐中,唯一的障碍来自孩子。天真的孩子在懵懂中将母亲从一种无益的艳遇中拯救了出来,并在一场恶梦一样的经历中从童年进入青年时代。

  “自从他知道生活是多么丰富以来,他对它不再感到焦躁不安。他仿佛觉得今天是头一次看到赤裸裸的现实,这现实不再被童年的千百个谎言遮蔽,而是呈现出它全部难以想象的、危险的未来。他从来没有想到,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痛苦和欢乐竟然到处可以相互转换。而一想到他面前还有许多这样的时光,生活还深藏不露地等待着他惊喜地去揭开它的面纱时,他就感到快乐。现实生活的绚丽多彩,和对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的朦胧预感的突然袭来,使他第一次相信他理解了人的本质,即使他们彼此 充满敌意,他们也都相互需求,被他们所爱又是多么甜蜜啊。”

  《恐惧》书摘:恐惧比惩罚还要坏,因为惩罚总算有了结局,不管怎么说,总比悬在那儿,比那种神经紧张、无尽无休的恐惧要好。一个罪人一旦受到了惩罚,他的心情就会变得很轻松。p89

  成功且宽容的丈夫,天生任性,娇生惯养,因有像样的财产而毫无他求的妻子,孕育出轨的温床。想到了那个敲诈勒索的女人是丈夫对妻子的折磨,没想到这是丈夫挽回迷路妻子的手段。妻子在怕丑闻暴露的恐惧折磨中知道了过往平静生活的可贵,丈夫以宽容包容妻子的回归,真的是皆大欢喜吗?

  《热带癫狂症患者》,与《恐惧》中的伊莱娜一样,为了掩饰出轨,为了所谓女人最后的颜面,不惜代价。不过荷兰富商夫人的运气比伊莱娜可谓差之千里。在流产中丧身,不得不求助自己厌恶的医生掩饰死因,最后连同棺木葬身海底。

  已婚女人们,看看婚外情的后果吧!好吧,在现今这个道德混乱的时代,出轨已经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了。好好享受吧。

  《一颗心的沦亡》,亲情的沦丧。

  书摘:正如一种疾病很少在它发作之前被人发觉一样,一个人的命运在它变得明显可见和已成为事实之前也很少被人察觉。在它从外部触及人们的灵魂之前,它早已在内部,从精神到血液中主宰一切了。人的自我认识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抗拒,而且多半是无济于事的。p154

  《拍卖行里的奇遇》,可以叫做“一个扒手的一天”,话说这个扒手也够倒霉的,转战两处,一无所获,还被抓个现行。哪天我也去老公园9路车站台看看能不能碰到个把扒手行窃的现场。

  书摘:一九三一年四月,一个奇妙的清晨,天气好极了,空气潮湿,但却又充满了阳光。它像一块软糖那样,好吃得很,香甜、凉爽,湿润和光亮,过滤了的春天,纯净的臭氧。在斯特拉斯堡林荫大道的中心,人们惊喜地呼吸着从草原和大海飘来的芬芳。一阵暴雨,那种任性的四月阵雨创造出了这种喜人的奇迹,春天经常是与它们一道以一种极为顽皮的方式宣告它的来临。p196

  永远喜欢恶作剧的现实总是能找到令人愉悦的花样,因为现实比那些善于虚构的作家更为勇敢。现实敢于毫无顾忌地把异乎寻常与卑微可笑并列在一起;心怀叵测地把普通的人性与令人惊奇的人性并列在一起。p213

  在共同的世间所有形式中,在赤身裸体时,在严寒酷暑中,在睡眠中,在精疲力尽时,在肉体遭受磨难时,把人区分开来的东西就消失了,把人类分为有德者和不义者,分为圣贤和罪犯的人为范畴就不存在了;剩下的就是可怜的野兽,永远是野兽,尘世上的生物,会饥渴,需要睡眠,知道疲倦,像你和我,像所有人一样。p215

  《桎梏》书摘:人应该为自己的思想去献身,而不是为别人的癫狂去送死。p250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女主人公在四十岁的时候,出于一种高尚的感情,去挽救一个素昧平生的赌徒,却由于瞬间激情的驱使而失身于这个她连姓名也不知道的男人。一段往事埋藏多年,述说似乎是一种不错的解脱。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在临死选择给曾经所爱的男人写信。而在《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女主因偶然的机缘向陌生人讲述。

  书摘:世上的大多数人幻想能力十分迟钝,不论什么事情,若不直接牵涉到自己,若不像尖刺般狠狠地扎进头脑里,他们绝不会昂扬激动的;可是,一旦有点什么,哪怕十分微不足道,只要明摆在眼前,直截了当地触动感觉,便立刻会使他们大动感情,往往超出应有的限度。于是他们一反平日少管闲事的习惯,趁着机会大大发泄一通。p263

  时间终是最有力量的,年龄对于一切情感自有一种奇异的磨蚀作用。人若想到死期将至,死神的黑影已经罩上了人生的旅途,一切事物就会显得模糊黯淡,不再那么明锐地刺激感觉,它们那种摧残身心的力量就会减少许多。p319

  《旧书商门德尔》与《看不见的收藏》一个是活的图书馆,一个是“幸福”的收藏家。两个完完全全沉醉在自己世界的人。

  书摘:这种狂喜入迷的喋喋不休的赞赏足足有两个钟头。不,我无法向您描述,看到这一二百张白纸或粗劣的复制品是多么令人难过,但这些白纸和复制品在这个悲惨的一无所知的盲人的记忆里却是那么真实,他能丝毫不爽地顺着次序赞美着、描绘着每一个细部,十分精确;这看不见的收藏,虽说早已散得一干二净,可对于这个盲人,对于这个令人感动的受骗的老人,却依然是完整无缺啊,他幻觉中的激情是那样强烈,几乎使我都开始相信他的幻觉是真实的了。p192

  书摘:我愈是想努力抓住这种回忆,它愈是狡猾地溜走;如同在我脑海的最深处飘忽地若隐若现地游动着一只闪光的水母,苦于无法将它捞起和抓住。p322

  这位奇人除了书籍以外,对世上的任何其他东西都一无所知,人世间的一切现象对他来,只有把他们变成铅字,然后组成书本,才实际存在,仿佛这样才超脱了凡俗一般。p327

  对于门德尔来说,能够把一本珍贵的书捧在手里,就像有的人和女人幽会似的,对他来说,这样的时刻就是柏拉图式的爱情之夜。只有书,而不是钱,才对他有控制力。p330

  《逃向上帝》,书摘:没有一个道德的秩序能通过暴力而强行建立起来,因为每一种暴力不可避免地又制造出暴力。p359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五):提纲式的读后感,便于自己回忆

  我最喜欢的是《恐惧》、《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和《旧书商门德尔》。

  提纲:

  《灼人的秘密》:让我想起自己幼时也曾拥有一种对成人世界的不甘的愤恨,也曾在向大人说话的间隙参杂令他们不安的语调和词语。我透露我知晓这秘密的风声,又引而不发,借掌握他们的恐惧来满足自己一类幼稚的需求。那时,我是个年少的暴君,在儿童心灵未形成明确善恶观念的晦暗地带窥视着成年世界的一举一动。也就是这些恼怒,傲慢,夹杂着自以为是的嘲讽的时刻,带我一步步走向成长,这之后我才能明白所谓“灼人的秘密”是什么,顺理成章地也拥有了几个,并最终无奈地原谅了一切。

  《恐惧》:太过于真实,对女主的描写令我对她的恐惧感同身受,全书中唯一一篇落泪的文章。然而不满意这样的结局。一个女人如果不爱她的丈夫,那就不要嫁给一个比自己聪明的男人,更不要为无聊安稳的生活做出背叛之举。否则就要在他的报复,在他和你的良心对你不间歇的精神折磨中屈服。最后回到他身边时,你已然又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然而你已不再属于你自己,你和他再也不是平等的,你成为了他精神上的奴隶。

  如果要反抗生活,那就反抗到底。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温柔,我透过文字看见的不是四十二岁的女人而是一个少女,她是那么柔情似水,纯洁无暇,用一整颗心,所有的奋不顾身来爱一个青年,一个还没长大的孩子。

  短评主要指的就是这篇。

  《旧书商门德尔》:读书人的悲剧,精神生活的永恒和纯粹,对专注的敬佩。

  “我们生活中所有独一无二的和强大的东西,都只能产生于一个不顾一切的内心的专注、高尚的偏执和神圣的狂热劲儿。”

  《逃向上帝》:从一个作家看到另一个作家,看到一个时代的精神,和婚姻生活怎样毁了一个伟大的灵魂。

  其他:作者受战争折磨之苦,对战争的痛恨,作者悲惨的结局令人唏嘘、遗憾和愤怒。

  其其他: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企鹅合作的经典系列装帧颜值高,纸张很厚实,颜色偏黄,阅读体验超好。还要谢谢不错的翻译,让我感受到茨威格字里行间的激情。

  无可挑剔的五星好评2333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