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为什么会发胖?》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05 21: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经典读后感10篇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是一本由[美]盖里·陶比斯著作,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一):略

  我认为是好书一本。

  其实在书的一开始作者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肥胖归根结底是由于激素失衡,而不是由于卡路里失衡造成的。1⃣️胰岛素分泌水平提高时,脂肪就堆积在脂肪组织中;降低时,脂肪从脂肪组织中释放出来,像燃料一样燃烧。2⃣️摄入的糖越多,越容易被消化,越甜,分泌的胰岛素就越多。后面作者就是逐步地使用很多实验数据证明这一事实

  简而言之,就应该少吃糖:任何由精制面粉加工成的食物面包、面饼、意大利面),液态糖类(啤酒果汁、苏打水),以及淀粉类食物(土豆大米、谷物)。

  同时,作者还提出糖类会像可卡因一样使大脑上瘾。减肥的过程就是消除对糖的渴望

  以我自己为例,我曾经参加过低碳饮食法的减脂营,确实效果很好,在两周内减去了4斤多。可是对于我自己来说,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副作用生理期的紊乱。在那两周之后,本来应该是我的生理期,可是生理期就是迟迟不至,等我恢复到吃白米饭之后,生理期才来;体重也是略微反弹。

  我个人认为女性的生理结构带来了更复杂的减肥问题,光是将碳水化合物减少一开始可能效果很好,但是会带来其他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二):略

  我认为是好书一本。

  其实在书的一开始,作者已经写得很清楚了。肥胖归根结底是由于激素失衡,而不是由于卡路里失衡造成的。1⃣️胰岛素分泌水平提高时,脂肪就堆积在脂肪组织中;降低时,脂肪从脂肪组织中释放出来,像燃料一样燃烧。2⃣️摄入的糖越多,越容易被消化,越甜,分泌的胰岛素就越多。后面作者就是逐步地使用很多实验数据证明这一事实。

  简而言之,就应该少吃糖:任何由精制面粉加工成的食物(面包、面饼、意大利面),液态糖类(啤酒、果汁、苏打水),以及淀粉类食物(土豆、大米、谷物)。

  同时,作者还提出糖类会像可卡因一样使大脑上瘾。减肥的过程就是消除对糖的渴望。

  以我自己为例,我曾经参加过低碳饮食法的减脂营,确实效果很好,在两周内减去了4斤多。可是对于我自己来说,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副作用:生理期的紊乱。在那两周之后,本来应该是我的生理期,可是生理期就是迟迟不至,等我恢复到吃白米饭之后,生理期才来;体重也是略微反弹。

  我个人认为女性的生理结构带来了更复杂的减肥问题,光是将碳水化合物减少一开始可能效果很好,但是会带来其他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三):执着人的发现:到底为何发胖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种人,他们坚信,前人做法是有道理的。还有一种就是恰恰与他们相反,凡事爱较真,非得查个水落石出,非得打破沙锅问个明白,不弄个子丑不算完,花费时间搞明白。而本书作者盖里•陶比斯,恰恰就属于后一种人。

  作者盖里•陶比斯 ,是美国最佳医学科普作者,其毕业于哈佛大学生理系,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健康管理学院工作。陶比斯对于人为什么会发胖的这一事情,却发现前人给的任何答案都不能满足于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疑惑,作者很执着,他调查不同时间,不同区域的人,发现,医生告诉的,甚至是世界卫生组织用同样的逻辑解释世界范围内肥胖的蔓延,少吃多动,摄入合理膳食,以此来达到减肥并非是事实。

  这个道理真是坚不可摧,而胖却依然存在,那么归根结底没有根除这一现状,就证明这个观点并非是万能,并非是正确的。

  引用毛主席的话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实践后并非如此,那么真理也就不是真理了。如作者所言,科学方法本应被用来防止虚假判断而被采用,那么科学方法往往会让人误入岐途。布鲁赫曾谈到肥胖说,在医治肥胖方面,医生不仅仅耍了个特殊把戏,那就是要求胖子们别吃了,尽管明知道他们做不到这点。

  于是陶比斯大胆地用精准的逻辑和实验结论扭转了多年来的减肥误区,作者用他的执着,为我们揭开发胖的真正原因,他为我们证明科学没有绝对说法,找出是我们不会因为多吃而发胖,而是饮食中的糖类使我们发胖,是糖类最终决定我们累积的脂肪。发胖是由激素失衡,而不是卡路里失衡造成的。所以只要我们限制糖类的摄入,就可以达到减肥成功并且可以不反弹。

  本书一共分为二大章节,第一章节阐述所有医生告诉的减肥真理的真正面目,第二章阐述发胖的真正原因,只要我们离远富含糖类的食物,因为它们糖,易被消化,越就可能胖,避免食用,就避免发胖。随后,作者还为我们附上食物升糖指数表,无糖饮食减肥指导,非常方便,让我们可以在大吃特吃美食时候,也可以拥有完美健康的体重。

  也正是因为世界上有许多陶比斯这类人,我们的世界才变得不同,就如牛顿,别人都没有发觉苹果落下有什么不同,而他却最终发现万有引力。作者所做的一切,只是因为,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体重才是真正重要的。封面大胆的采用黄色,用此来告诉我们:不再要再节食了,照着这样吃,一样可以拥有完美的体重。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四):对减肥的思考

  我觉得这本书的作者做了许多的调查研究和实验,他列举了大量事实,来推翻肥胖是由于摄取量多于消耗量导致的这一理论。在过去人们生活贫困认为运动不好的,而现在你可以看到很多人穿着五颜六色内衣大街上跑步,那么我们真的减肥了吗?并没有,书中给了一个数据,和一个公式计算我们的摄入量以及消耗量,我们可以看出想要减肥,你所要做的运动时大量的,可是这仅仅只是维持体重。而在运动之后,很多人会因为胃口好而吃了很多高糖分的事物,这些只会是你陷入恶性循环

  要想减肥,就要选择低糖,鱼鸡肉等肉类,水果,来安排。文中也有指出,一味地节食,只会使得你的饥饿感加剧,最终又开始暴饮暴食,而且对于蛋白质也不可以减少,这有可能导致心脏病。书的最后有说健康的食谱,我认为本书很好的揭示了人们减肥失败的原因和对肥胖的误解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五):为什么有人喝水都胖?

  本文根据三本书内容整理《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谷物大脑》以及一本德文书《肥胖症从哪儿来》,本文不保证科学细节的百分百正确,但能给想减肥的人一点提示。因为文章比较长,干货比较多,我会同步到我的微信公众号“菲菲读书”,方便大家收藏。另外,本文中有时候会说“碳水化合物”,有时候会说“糖”,其实糖类物质都属于碳水化合物,包括果糖、白砂糖、蜂蜜以及能产生葡萄糖的主食。只是为了叙述方便,我有时候会用甜食代替碳水化合物,望大家谅解。

  (方便大家收藏 本文将同步至微信公众号 菲菲读书, 输入关键词 减肥 就能获取本文啦。)

  从今以后,我们不要再指责胖子们的意志力了!发胖也许只是因为他们的激素发生变化,贪吃也只是出于无奈

  1. 脂肪细胞内存的脂肪其实有两种,一种是脂肪酸,一种是甘油三酯。脂肪酸体积小,可以自由出入脂肪细胞,是我们身体的重要能量来源,吃了饭后,脂肪酸会增多,人会胖一点点,饿了后,因为游离的脂肪酸被作为能量来源消耗了,人会瘦一点点。甘油三酯体积大,常年囤积在脂肪细胞内,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比如胰岛素水平低的时候),才会分解。

  2. 胰岛素是人身体内唯一一种直接主宰脂肪囤积的激素(当然,它是通过各种酶来完成脂肪的存储和提取的)!所以你的胰岛素水平,直接作用于你是否易胖!简单来说,胰岛素高的时候,身体趋向于囤积脂肪,胰岛素低的时候,身体倾向于消耗能量,此时,摄入的能量会立即被直接使用。

  3. 胖的人吃完饭往往没有精神,瘦的人,吃完饭会有运动冲动实际上,不完全是因为胖的人懒得动而变胖,而是他们的身体倾向于将能力囤积起来而不是使用出去,所以他们无论吃多少,都不会有能量满满的感觉。哪怕他们吃很少一点,身体也会吝啬的去存储能量,而不是把它用了。也正是因为身体倾向于把大部分能量储存起来,无论吃多少,胖子们真正可利用的能量依然少,所以他们会越吃越想吃。所以,人不是因为吃得多而发胖,而是因为身体趋向于存储热量而不是消耗热量导致了贪吃。

  4. 胰岛素水平为什么会高?如果接触糖尿病人就一定能了解这个常识: 因为血糖有毒,当血液内葡萄糖升高时,身体会分泌胰岛素来通知各个身体器官帮忙清除掉血糖。肌肉肝脏通过糖原形式存储血糖,大脑直接消耗葡萄糖,脂肪则出来帮忙把葡萄糖转换成甘油三酯存储起来。所以,胰岛素就像一个监督者。可惜高压之下,必有反抗。如果长期血糖偏高,胰岛素偏高,各个脏器就不听胰岛素的话了,形成“胰岛素抵抗”,因此,胰腺不得不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胰岛素水平会更高。如果家有糖尿病遗传史,则很可能最后胰岛素分泌功能被完全破坏,得糖尿病: 血糖高,但无人监管,因为胰岛素水平很低,身体出现各种并发症。(注意,任何激素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除了血糖外,其他体内的激素也会对胰岛素水平产生影响,本文仅限于讨论主要矛盾:血糖和胰岛素的关系

  5. 所以,控制血糖才是减肥的关键!控制好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让自己从一个易胖体质变成易瘦体质。

  6. 血糖的控制可以参考食物的升糖指数GI值。鉴于糖尿病已经成了流行病,关于控糖的书籍也很多。

  7. 低血糖怎么办?其实,我们的祖先因为是狩猎者,而不是耕种者,几百万年的进化时间内都是血糖很低的,因为他们获取碳水化合物的机会很少。但他们为什么不会像我们一样,一低血糖就头晕?那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只有两种能量来源: 葡萄糖和酮体。酮体仅仅在胰岛素水平低的时候会出现,但是,可惜的是,一方面,很多人身上长期的高胰岛素导致酮体不足,另一方面,我们的大脑却不知如何使用酮体,于是,没了葡萄糖,大脑等于没了能量来源。但我们的大脑真的不能使用酮体吗?可以的!因为每个新生儿在加辅食前都是靠母乳,母乳的主要成分不是糖,而是脂肪!母乳的脂肪进入婴儿体内会被分解成酮体,婴儿的大脑会有这种持续不断的能量来源。它比几个小时代谢完的葡萄糖稳定多了。可惜,现代人一旦葡萄糖没了,就赶紧找食物,而且本能会趋向于找碳水化合物或者甜食。

  8. 为什么妈妈孩子更容易胖?原因很多,一个重要原因是: 很多胖妈妈的很多器官也有胰岛素抵抗,血糖和胰岛素水平都较高,导致婴儿在母体内也有了一定程度胰岛素抵抗,从出生起,身体就已经习惯积累脂肪了。

  9. 由于不同的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也形成了各种体型年轻女性在雌激素作用下,下半身的脂肪对胰岛素更敏感,所以容易下半身发胖。在压力激素影响下,会导致上腹部对胰岛素更敏感,导致上腹部肥胖。一般中老年妇女更年期后因为雌激素减少,会慢慢上半身肥胖。这都是由于激素变化导致的身体各部位对胰岛素敏感不同。(当然,体型很大程度上也受遗传因素影响)

  10. 年轻人和长身体的青少年肌肉对胰岛素更敏感,容易干吃不胖,因为肌肉帮忙分担了很多处理葡萄糖的工作。上了年纪,肌肉愈发退化,甚至肌肉也会产生胰岛素抵抗,脂肪会承担更多的处理工作,所以很容易就吃胖了。

  11. 长期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肌肉对糖原的存储能力,所以马拉松运动员往往吃大量碳水化合物却不易发胖,除了他们消耗大以外,肌肉比普通人更强的糖原储存能力也绑了不少忙。

  12. 肥胖者不应受到谴责,应当受到谴责的是肆无忌惮宣传甜食以及甜味饮料食品企业,以及现代饮食文化这个大环境

  13. 控制碳水化合物有多难?非常难!对甜食的喜好是我们的本能。甜食进入体内,大脑会分泌令人愉快的多巴胺,这个机制和酗酒、抽烟甚至吸毒没有两样。这也难怪甜食会越吃越爱吃,越吃越上瘾。上瘾程度越大,戒断越难!

  因为最近在宣传内分泌与体型的知识,收到了很多热心书友的提问,在此列举一二,也欢迎大家提更多问题。目前我还在读更多相关的书籍和研究报告,希望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库,帮助更多人一起克服“肥胖”这个世纪顽症。

  问1: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酮体相较葡萄糖有优势的话,为什么我们要在进化中选择葡萄糖?

  答: 因为酮体是消耗性的,消耗脂肪获取能量。葡萄糖是积累性的,外源获取,没使用的转换成脂肪存起来。 进化过程中,我们大部分时间出于饥荒,因此一旦有机会积累葡萄糖,自然喜欢的。注意,260万年进化时间中人类一直是依赖酮体的(昨天也有在书上看到240万年或者300万年,总之是很长时间,大家不必拘泥于具体数字),仅仅最近一万年有了稳定的葡萄糖来源,才依赖葡萄糖的。可惜,身体的进化适应需要几万年时间,所以我们本能的爱葡萄糖不等于身体能适应大量的葡萄糖,这也是现在肥胖症和糖尿病急剧增加的根本原因。

  问题中“进化选择了葡萄糖”的说法不准确。每一个新生儿在加入辅食前都是依赖的脂肪和酮体,母乳的主要成分是脂肪而不是糖。我们的身体从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并不是葡萄糖成瘾者。

  问2: 方教主说过,酮体呈酸性,成为主要能量来源时会在血液中大量蓄积,容易使血液酸碱度降到正常值下,导致酸中毒。另外,酮体是由脂肪酸降解而成,而非脂肪。危害在度娘百科词条“脂肪酸”有提到,维基国内难登,没有看那边怎么说…

  答: 问题非常好!这个问题在那本德文书中被作为单独一篇来进行讨论:很多医生都把轻度痛症和酮体酸中毒混淆了。酮体酸中毒只会出现在糖尿病人(而且是完全无法分泌胰岛素的I型糖尿病人)身上或者出于用药等原因。自然酮症是非常轻微的,我自己尝试的短期生酮饮食完全没有达到酮症状态。轻微都没达到。有严格的控制碳水化合物的人,持续三个月,才能实现比轻度稍高一点的酮症。你说得对,酮体确实呈酸性,而且过多有害。但仅仅是有病的人才会有此症状,读的这两本翻译成中文的书也特意讲到了病理性酮症和自然酮症的区别。没加辅食的婴儿都是自然酮症,有些哺乳期妇女也是,自然酮症原本是很普遍的现象。

  问3: 不是说跑者饮食以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为主嘛?而且我也很喜欢吃面食。这理论好像有点颠覆啊。

  跑者饮食未必是健康饮食哦~ 就像健身的会食用大量吃蛋白质(事实是他们的身体每天根本吸收不了那么多蛋白质),其实是不健康的~ 跑者多吃碳水化合物是为了获取最便宜最便捷的能量: 葡萄糖。可惜葡萄糖在体内存储很有限,血液里的会在胰岛素的通知下通过脂肪、肝脏和肌肉代谢掉,其中肌肉是作为糖原存储,肝脏也是,脂肪细胞会把它们变成脂肪以备不时之需。我们跑步过程中除了正常利用脂肪酸功能以外,最喜欢的是肌糖原,但肌糖原非常有限(如大家常说的慢跑20到40分钟的储备量),所以其实严格来说,跑者根本无需吃太多碳水化合物,因为有效存储受身体硬件限制,其余都变成脂肪了,反而不容易利用。网上有碳水化合物推荐量,是根据体重来计算的,非常好,我这种体重轻的人运动后100g碳水化合物都完全足够。所以实际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远没有人们想象的多。

  问: 百度大致看了一篇文章,生酮是给大脑供能的吧。没说也是给肌肉功能啊。有点晕了,这是不是生物化学啊,我科学白啊。

  对,酮体的确是给大脑功能的!酮体是脂肪分解出来的。肌肉在人静止或运动的时候都还可以使用脂肪酸,可惜,唯独大脑不可以,因为脂肪酸无法通过大脑的血脑屏障。所以,除了葡萄糖,只有酮体可以给大脑功能。昨天在德文书里看到,持续运动特别长时间后,如果期间易用的游离脂肪酸外加如果葡萄糖补充不够,也会进入酮症状态(估计马拉松30k撞墙后的最后一段)。所以如果大脑有好的使用酮体的能力,能更好的让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头脑清醒。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六):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 你可能没办法立马接受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恩,到目前为止,真的没办法给一个确切的答案。

  我,毫无疑问,是我生活圈中的微胖代言人,并且,肉肉义无反顾地继续堆积。我曾经刻意忽视这个问题,那是因为我发自内心认为:NO!我不是个胖子,我只是刚好有点肉而已。

  但是!残酷的现实如此醒目地写在体检报告:偏胖,请定期运动节制饮食。

  自那以后,减肥大业开始。在减肥开始阶段,毫不犹豫选择:节食。吃太多会长胖——这是大部分人都认可的一个观点。作为一个天生对厨房对吃的有一股天然热情的人,抗拒美食显然是一件极有难度的事情。节食失败后,我迅速发现了一个论坛,里面有无数人减肥成功,并且她们不吃药不节食,她们靠的是什么?

  没错!控制饮食+坚持运动!

  卡路里理论是每一个渴望减肥的人都熟知的定律。减少摄入、增加运动,你就能拥有完美的身材。我们大部分人的日常饮食都超过1800卡路里/天。在这个理念下,我必须每天将自己的饮食控制在1200-1300卡范围以内,并且最好日均消耗500卡热量,这样的执行能让我降低体重。

  经过3个月断断续续的实践,略见成效,体重下降2.5kg,然而,这个数值实际上是一个很空洞的数字,要知道,每天起来去趟厕所就有可能少1kg,随便一餐饭不吃,也可能少1kg。

  那么这个方法真的无效嘛?不,我打从心底里相信这个理念,因为体重的轻微变化并不能说明什么,重要的是:围度下降了!原先看着蓬松的肉变得紧实、大肚腩也变成了小肚子,小肚子慢慢变得平整。虽然后期执行再一次证明了我的意志力是多么不靠谱,但是这个理念深入我心。

  但是,《我们为什么会发胖》的作者盖里•陶比斯却再一次打破常规的理念,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

  整本书很厚,但是不难读,它甚至被我简单分为两个部分:

  一、为什么卡路里理念是错的?

  二、为什么我们会发胖—吃太多糖类。

  节食不能减肥,恩,我深信。

  运动不能减肥,没错,确实是这样。

  单纯的节食会让人体产生饥饿信号,意志力坚强的人能一直保持节食,持续瘦身,但是,不提节食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伤害,人生在世,那么多美食,不是每个人都能抵御得住。遇到我这样的减肥人,最终的结果是:看到好吃的难以控制饥饿感,反而吃的更多。

  运动,是一种很好的消耗热量的方式,持续的运动能让人的身体保持健康和好看的线条。然而,运动消耗了大量的能量需要及时补充。所以我们常看到,经常运动的人并不意味着身材纤细。大量的肉没有消失,它们只是变成了更加紧实的肌肉而已。

  那么,究竟怎么样才能减肥。作者从源头开始搜寻。

  我们常说:有的人,喝杯凉水都会发胖。当然,现实没有那么夸张,但是,为什么同样饭量的人,有的人胖的那么快,有的人确实一个名副其实的瘦子。盖里•陶比斯认为:那是因为胖子们摄入了太多的糖分。

  糖分摄入太多导致发胖,这是无稽之谈。平日里最不爱吃糖也不爱甜品的人怎么也会胖呢?我的减肥营养师grace曾经就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因为你吃饭吃太多!

  不吃糖并不意味着你摄入的糖分少。

  100g米饭(蒸)的成分为:淀粉(碳水化合物)70%,蛋白质12%,脂肪1-2%等

  一个100g的面包的成分是:蛋白质:8.30 克,碳水化合物:58.10 克,脂肪:5.10 克,水分:27.40 克,膳食纤维:0.50 克

  上面两组数据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都超过一般以上。而碳水化合物是什么?

  百度百科这样解释——碳水化合物亦称糖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葡萄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等都属于糖类化合物。糖类化合物是一切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糖分是人发胖的源头。食物的构成很复杂,但大多数都包含大量的脂肪和糖类。南方人多吃米饭,米饭中含有较多糖分,因而更容易变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不爱吃肉的人却满身肥膘!

  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减肥理念,它很新,新到我们可能无法立马接受,但是,这样一个全新的观念却能给无数减肥的人带来新的福音。它产生于一组又一组的实验中,完善于无数人的实践中,最终成为一种科学性出现在盖里•陶比斯的这本书中。

  不过,只知道肥胖的源头只能算入门,真正要变瘦,还要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减少糖分摄入,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当然,减肥之路上,运动和一颗坚持的心必不可少!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七):其实作者只是从生理学角度揭示了我们为什么会发胖

  读完了作者告诉了我们,我们为什么会发胖?那是因为糖类使我们变胖,糖类摄取越多胰岛素就会分泌越高,脂肪就容易囤积,而且每个人囤积脂肪的能力不一样。

  作者否认了“肥胖是由过度饮食引起的”,其实作者真实意图只是表明人那些肥胖患者是因为摄取的过量含糖的食物才会引起肥胖吧

  其实作者还是说得有道理的,只是反对他说想减肥,少吃多动不是切实可行的办法。确实,只运动不注重吃那么可能会成为一个结实的胖子,所以7分吃,3分练。这拘话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有的肥胖是基因的原因,那种是病。不讨论

  节食不能减肥,这是现在都能达成的共识了吧。一旦恢复饮食,反弹更可怕。这我有深刻体会。

  lz不是胖子,但也不是瘦子,被大多数人称为刚刚好。但是腿部脂肪,胳膊粗还是很明显。曾经lz也瘦过 103斤,因为各种原因有三个都都吃的很少,瘦到了92左右。其实不锻炼少吃瘦会明显感觉身体素质不如胖的时候好。

  上班之后,有段时间天天在家跟着下厨房app做吃的,还买了烤箱。于是乎今天所有的人都说我胖了。最高体重有52.7kg

  所有lz决定减肥,决定运动。早餐和中餐跟以前一样,没有特别节制。但是晚上会注意饮食。陆陆续续坚持了大半个月,体重稳定在了50kg左右。有几天出差在外面吃小龙虾,吃大餐。期间还吃过烤鱼、窜窜、火锅。可能是因为注重饮食结构。和就算大吃之后也有去运动,所以可喜的是体重并没有升高,还是稳定在50kg

  减肥推崇健康,不是不吃,而是要调整饮食结构,怎么吃,而且要吃得好。有几天天天一个水煮玉米、一根黄瓜、一个水煮蛋。发现就超级想吃火锅、烤窜、等等之类的

  减肥的路还在继续,继续研究怎么吃,坚持做运动是王道。

  有胸有屁股的有肌肉的姑凉才是好看的姑凉,加油吧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八):有趣

  #读书.03月.06.28#2018年3月27日,用微信读书,花了4小时46分钟看毕《我们为什么会发胖》。我是实用主义者,最近胖了,所以开始看减肥的书。很精彩的一本书,不管结论正确与否,推论的过程确实很有意思,也涨姿势。作者花了半本书来论证“长胖是因为多吃少动意志力不坚定”的观念是多麽的错误,通过节食的方法来抵抗千万年来老祖宗遗传下来的基因是多麽的愚蠢,然后用了半本书来说明糖才是胖的原罪,最后结论就是,远离糖,才是远离胖的根本方法。读来真的很享受。作者的观点也很颠覆,首先肥胖不是能量不平衡造成的,也就是说不是你摄入的能量多过你消耗的能量造成的,因为人太复杂了,不是简单的能量平衡问题,其次,我们不是因为贪吃懒于运动而发胖,而是因为我们发胖了,所以我们才贪吃而不爱运动;我们发胖,是因为内分泌,罪魁祸首就是胰岛素同学,帮凶就是糖。你每天吃的那些精细米面、点心、糖果、饮料,减少甚至杜绝,你就一定会瘦。以前也看过一些低碳水减肥的书,但是这本书论证的观点很好玩。值得再试,胖子。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九):又上了一次标题君的当

  我很认真的想过减肥,真的是很认真的想过。尽想象力的最大可能,对多动腿,少动嘴深信不疑,事无巨细地给自己制定每天的运动计划和摄食标准,煞费介事的规定着不同时期的目标,从上学期间到放假以后,从多人同减到一人单捡,在可以的范围内,一日三餐(或一日两餐更或一日多餐)具体吃什么,全天不同时间做什么运动跑几圈,微博上大大小小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挨个收藏,相关微信公众号关注了个遍,郑多燕现在安安静静还躺在我的手机里…可是有什么用呢,我没有坚持住,终于成了一个四处探求快捷减肥秘方的时间比减肥的时间还要长的人。

  结果这位仁兄告诉我你一直信奉的多动少吃的观念是不管用的!都是遗传搞的鬼,然后只要做到零糖分就可以了……他是哈佛大学生理系毕业的,在很多科学杂志任过记者,是减肥方面的科学专家。真想看看他的身材是怎样的,每天是否严格恪守书中所讲的内容。普通老百姓怎么可能不摄入糖分,不是糖那么面粉稻米土豆粉条呢?好吧,我做到了不是糖分,那么我每天疯狂摄入大量的卡路里,脂肪等等 呢?若有把这本书奉为圣经并能做到的人啊,要么太闲,要么太有钱,要么就是又闲又有钱。

  说得好听点我把我减肥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还眷顾着世上千千万万的美食,说不好听点就是懒和馋。但是我不会将之归结为老天就是让我这么胖,呼吸都会胖一斤的理论,要是这样,胖妹永远宅在家,暗无天日,只能面对电视机里的完美哦吧添舌意淫,抱着漂亮的S码的裙子,什么都不做,幻想永远不可能成真的事情,那是失败者中的失败者吧。

  通过看如何减肥的多年经验,我要诚心诚意地告诉你,吃药针灸抽脂什么的都没有少吃多动来的划算和实在,这本书告诉你的就更别说了。瘦子瞧不上胖子,胖子或羡慕或嫉妒或恨瘦子,但是别忘了,除了一小撮怎么吃都吃不胖的瘦子之外,更多的还是在背后默默坚持努力的瘦子。我看到的更多是有人七年没有吃过主食,有人成年未享肉滋味,有人一直锻炼才保持!了她的体重,成功的路上总有失败,减肥的路上总有反弹,你那点破代价算什么,有什么资格羡慕嫉妒恨,我看到的最励志的姑娘只会说,连自己的体重都无法掌控的人,怎么掌控自己的人生,也有菇凉把消极的减肥变成了积极的运动,爱上锻炼的同时,也获得了应得的身材。

  我始终相信付出多少努力就会有多少收获的实干主义者,所以对这本书的看法难免消极。减肥是个需要长期坚持的体力活,到处找捷径,小心捷径的路上会塞车,反向,死胡同了。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读后感(十):我们越穷,就可能变得越胖。

  “我们越穷,就可能变得越胖。”什么?作者你逗我呢吧?!

  作者通过大量资料发现,贫民区的胖子更多,富人区的胖子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穷人只吃得起便宜的谷物面食之类的,毕竟穷人的首要任务是饱腹,但恰恰面食是富含糖类很多的食物之一.......欸,我们普通老百姓吃个饱饭还会越吃越胖这也太悲凉了吧......但是越往后看越悲哀。

  作者后面又开始说“是质的问题,而不是量的问题。”大意就是你得吃优质肉,不能吃便宜米饭淀粉。

  穷人一般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的居多,穷人每天工作消耗的能量自然比富人多,动的多吃的也多,不可能搬一天砖都不饿的。穷人搬砖累个半死,首选当然是便宜又省事的大米大面一类的主食,饱腹为主嘛。恰巧主食里含有大量糖分,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剩,完,饿了吃,吃了胖,就此悲剧了。越搬越饿,恶性循环

  富人从事脑力活动居多,白领们自然比搬砖的消耗体力少,食欲的需求度也相对较少。吃的档次当然也比穷人好一些,可以吃些作者推荐的优质肉类和蔬菜。

  优质肉类穷人是吃不起的,但是光吃蔬菜肯定也是没力气搬砖的......于是穷人又穷又胖,富人又富又瘦......

  “减少卡路里摄入不能减轻体重,增加卡路里消耗也不能保持不反弹。”what?难道大家广为流传的“管住嘴,迈开腿”是骗人的?节食和运动难道都不能瘦么?难道都会反弹么?那咋办呢?“少吃糖!”

  吃了含糖类的饭——开始分泌胰岛素——脂肪细胞收到信号开始摄取——感到更饿——开始吃饭——分泌更多胰岛素——糖被消化血糖增加——分泌更多胰岛素——脂肪形成了——脂肪发胖胰岛素不分泌了——就此脸就这么圆了下去。。。。。

  总结:想要瘦很简单,杜绝一切糖类,面食主食淀粉,所有甜食,甚至连水果也要少吃或者尽量不吃。

  不要怕吃脂肪,吃脂肪的同时不吃糖并不会发胖。

  多吃难以消化的粗纤维,和蔬菜类的。

  --------------------------------------

  作为一个穷人,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先去赚钱买肉吃。。。。。。

  作为一个水果控,不吃水果感觉要会干涸死吧。。。。。。

  呜呜呜,穷人连瘦的权利都没有了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