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座营盘》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座营盘》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06 20:5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座营盘》经典读后感10篇

  《一座营盘》是一本由陶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6.00,页数:3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座营盘》读后感(一):《一座营盘》摘得“路遥文学奖”第一季度桂冠

  路遥文学奖评委会昨日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评选结果,陶纯“剑”指军内腐败的长篇力作《一座营盘》获得评委青睐,被赞“出手不凡”。评委会同时也表示,就第一季度长篇小说作品来看,2015年长篇小说创作平稳,非常值得期待

  根据路遥文学奖评委会公布的情况,2015年一季度大型文学期发表长篇小说25部,其中得到评委高度关注的有迟子建的《群山之巅》、艾伟的《南方》、姚鄂梅的《覆船记》、王华的《花村》、陶纯的《一座营盘》、连谏的《你是我最疼的人》、马伯慧的《归去来》、罗伟章的《世事如常》、严歌苓的《护士万红》、陈鹏的《刀》和弋舟的《我们的踟躇》等。按照评选规则,四个一审评委每人推荐3部作品,再根据票数和名次选出推荐给二审的作品,最终王华的《花村》和陶纯的《一座营盘》进入二审。

  评委们认为,这两部作品中《花村》以文学才华取胜,小说描写失去男人中国乡村,写出了农村传统文化的崩溃,令人扼腕叹息。《一座营盘》以我军某个军级建制的基地背景展示了三十多年来我军老中青三代官兵走过的历程全方位揭露军队内部的腐败。很多读过这部作品的评论家、读者认为,“《一座营盘》是中国军事文学创作又一扇大门即将被打开的先声,为军事文学创作闯出了一条新路。”评委们表示,王华是近年来中国西南崛起的文学新星,而陶纯作为我军总装备部创作室专业作家,曾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军内各项文艺大奖,这次是他时隔十多年回归长篇小说创作,依然出手不凡。相比之下,迟子建的《群山之巅》和艾伟的《南方》都略有不足,没给评委带来期待中的惊喜。最后,陶纯的《一座营盘》获得路遥文学奖第一季度冠军

  (来源:西安日报 作者:肖雪)

  《一座营盘》读后感(二):只要魂魄在,就有希望。 ————读《一座营盘》有感

  同样出身于农村,同样有着悲惨经历,同样都是入伍寻找出路,布小朋和孟广俊却走上了两条完全不同道路。两人的每一次成长和晋升都是对比着来写的:布小朋正义坚持原则,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孟广俊善于钻营、投机取巧,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越是到最后,两人都手握大权时候,这种对比更是鲜明。初读此书,脑海中总是呈现出许三多和成才的影子,布小朋像许三多,孟广俊像成才,不同的是,此书的主人公比三多和成才都要聪明得多。

  对孟广俊的厌恶是从他第一次给领导送礼开始的,总以恶小而为之,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一步步走向深渊。相比之下,布小朋的成长就显得光明磊落了,也更招人喜欢。可是静下来想想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多的“布小朋”?“孟广俊”才更真实,他代表了一类人。好不容易从农村出来,想留下,想往上爬,却没关系后台,只能自己不择手段的各种找门路,不惜出卖良心。试想,布小朋如果没有他姐姐那一晚对康文定的献身,没有得到康司令一家赏识和帮助,他还会有之后的发展,还会成为基地司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在那个众人皆醉的大环境中,若没有坚实的靠山,一人独醒又谈何容易?这样说来,孟广俊是否又有些可怜?前几天看《人民的名义》,因为祁同伟,跟同事产生分歧,同事说“祁同伟也是有苦衷的”,我记得自己毫不犹豫地回了句“这样说,每个坏人都是有苦衷的”。我们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贪官们来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也是合适的吧!毕竟“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想当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迫不得已走错了第一步,一步错步步错,步步滑向深渊,信仰缺失导致的破窗效应国家造成了不可估量损失。军政腐败,国之将亡!远的不说,大清朝就是个鲜活例子。说到大清朝,不得不想起和珅。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和纪晓岚的那段对话堪称经典,贪官贪,可喂饱了他们,他们就会为领导卖命,这样也总好过那些不贪却懒政不作为的人。这样的想法不对,可我确实被和珅说服了,很是纠结。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布小朋和孟广俊各自的“红颜”——严锐和徐晖。徐晖的出现意料之中的,毕竟男人有权有势之后,就该考虑女人了,恰好徐晖又是那种风姿绰约、妩媚动人的,很合孟广俊的口味。意外的是,孟广俊竟然曾有过为徐晖搏一把的想法,女人真能给男人这么大的动力?或许也不单是徐晖,而是众多女人,毕竟小说的最后提到了他有好几个情妇。而严锐和布小朋的感情发展,着实出乎意料,看到严锐表白那里,气得拍了桌子,还以为布小朋要犯错误了呢!还好,布小朋比较定力不然一失足成千古恨了。成也女人,败也女人,果真是红颜祸水!书中唯一出淤泥不染的人应该是夏忧,各种针砭时弊,各种不向权势妥协,因此他也成为基地的一朵“奇葩”,被孤立,被认为是疯子生不逢时,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又能如何?一人之力根本无法力挽狂澜!最后的最后,在布小朋也无法在帮他,只能被迫离开部队的时候,他选择背包结束自己的生命。一辈子在部队,早已跟外界脱轨,何况他又是那样一个“异类”,让他离开就是给他判了死刑。夏忧的死让人惋惜,可也反映事实。现实中那些牺牲的又何尝不是那些敢于说真话、不同流合污君子?大环境如此,别人都在装睡,仅凭一个人力量是叫不醒他们的。还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醒来......

  最后,引用书里的一句话结尾: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这支队伍的魂魄还在。

  《一座营盘》读后感(三):一座营盘 善恶两头

  多年以前,当我看到《好兵帅克》里那支鼓吹着“荣誉感”的军队而捧腹大笑的时候,并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陷入一种比当年被占领的捷克更加尴尬境地。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往往发生在别人身上要比发生在自己身上来的有趣

  文学对军队腐败状况基本不涉足,加之媒体对此类话题来回避,无形中给人造成一种“很见不得光”的印象,这让我们每个人都危机感大增。避而不谈,于是,对了解部队腐败真相的期待慢慢被自己的想象力所取代,在听到一个个令人咋舌的新闻或者传言后,被动地构造出一个腐败如无底洞般的军队形象原本被冠之以“鱼水情深”的关系,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想必是谁都不愿看到的。还好这时候,作家陶纯站出来,用坦诚硬朗血性语调告诉我们:真相是这样的,它的确很糟,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如果有一部文学作品,能对现实进行有效回应,对真实生活发出振聋发聩声音,那么读者去阅读它,思考它,就会获得某种微妙又极具启发性的力量。读陶纯的小说《一座营盘》时,我们能感受到这种以作品碰撞现实的努力,震惊之余,甚至为他如此程度的揭露而捏一把汗。对现实世界强烈关照,让这部作品拥有了直入人心底品质

  小说中几乎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源自部队现实生活,众声喧哗的人物设定,千人千面,又都在同一个大环境中为自己的前程而钻营。看到他们,即使不穿军装的你我,也能隐约地找到自己的影子。陶纯说,这一座营盘,是所有营盘的缩影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更甚于此,它是我们整个官场,整个社会的缩影。

  无休止的欲望,几十年来,让A基地的这个生态系统蓬勃生长。在这个生态系统里,除了主动或者被动依附在同一利益链条上,似乎没有其他生存空间可言。《一座营盘》里,年轻的孟广俊认同甚至是信仰这个系统的强大,他在基地上通下达,如鱼得水,真实地像是我们身边某个让人爱恨交加的活跃分子。当一个人完美地融入环境时,他已经变得和环境一样合理了。很大程度上,孟广俊这个人物就是在人情社会中脱颖而出典范。而无处不在的欲望,让“逾越规矩边界”在这里成为一种日常性行为。从热水器到特供酒,从一碗臊子面到名人字画,总有些东西悄无痕迹地填充着人们的各种欲望,“总有一款适合你”,进而让它从半推半就缝隙中渐渐蔓延,壮大,形成裹挟人的力量。

  可是欲望有善恶之分么?如果有,那么应该站在谁的立场上来评判它?小说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很耐人寻味:布小朋在606仓库主任的时候,遇到一个棘手问题。小李村坐落在仓库与基地往来的必经之路上,凭借这一得天独厚优势村民们开始搞一些“小动作”作为副业。他们以生活受影响为名堵车、堵路,拦截运输物资的车队,不时敲部队一笔。这不是什么大奸大恶,挖路者们甚至可以理由充分地罗列他们的委屈,然而此举造成的损失却不仅仅是重新修路那么简单

  有意思的是,活在A基地生态系统之外的村民们,一旦有机会,便决然地试图去攀附这个繁荣的利益链条,哪怕是这个链条的最外围、最底端。这时隐含在人物背后的欲望本质才显现出来,没有高尚也没有卑劣,每一个人辛苦追逐和痛骂的只是利益,已然将善恶的抉择抛之脑后。

  小说里,这个看起来完美无瑕,又似乎可以无限延伸的生态系统,将我们最强大国家机器绑架。而对于善恶的划分,对在利益链条繁复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军人们而言尤为困难

  善和恶,很多时候未必恰巧就站在河的两岸,但当对善加以戕灭之时,恶的本质才最大程度地彰显。这种相生相克属性随着我们对欲望的控制而放大或缩减,并且永远都只能是此消彼长,而无法达到一个大家都欣然的均衡。利益面前非此即彼,没有中间地带可言。孟广俊其人,精明能干灵活又重义气所作所为也无非是通过讨好上级方式实现自己“晋升继而进京”的梦想。这个人物并不让人讨厌,但他依然是恶的代表,这种恶不在于他钻营多少,花活儿多少,而在于他不断地侵蚀本该属于善的领地

  善于顺势而为的孟广俊很有大显身手舞台,他费尽周章寻遍基地周边,只为给领导请一个臊子面做得最地道厨师;他另辟蹊径应付了上级严苛且“不近人情”的接待标准,独创了“四菜一汤”的新模式;他投其所好召开书画家联谊,最终让“有原则”的政委心安理得接受活动之后的“纪念品”……

  每当邪恶前进一尺,善意就不得不相应后撤,因为有了孟广俊这样的“苦心经营”,上面的人“便捷安全满足了自我欲望。就这样一点一滴的渗透,强大的躯体基石糟朽……

  可怕的是,当这个恣意生长的庞大体系搭上一种服从的特质之后,我们发现,事情似乎更加不可控制了。

  自古以来,服从命令都是军人的第一职责,这是世界上所有军队的伦理基础战斗力保障。而这种军队特有的构建体系,可以让任何一个细节蛮横地成长起来,随后便如同战场上推进的装甲车一般,横冲直撞,摧毁一切障碍,抑或最终被障碍摧毁。

  这是一种本应建立在官兵“双向忠诚”上的组织原则。官兵间如此,上下军官之间也是如此。在一支军队组建后,军官以责任尊重来赢得士兵信任和忠诚,双方皆以人格独立尊严对话、制衡,逐渐到达内部的平衡状态

  但是这种双向的忠诚,往往缺乏有效保证,一旦这支军队赖以存在的信仰丧失,即使这种丧失首先从高层开始,那效忠长官也依然是下级士官与士兵们应恪守的职责。在这种单维的忠诚准则下,几乎所有人都开始程式化地服从、服务于上级。加之外部环境和平安逸,大家会慢慢默契地达成共识——体现军人荣耀的机会正在甚至只在于此。

  《一座营盘》勾勒出这种腐蚀力量的可怕。随之而来的,便是部队灵魂与信仰的整体性沦陷,讨好和钻营变得和训练一样常态化了。于是,原本由互信与忠诚建立起来的均衡状态随即被推翻,转而由那个腐败的、反倒看上去更加稳定的生态系统所取代。

  诞生在这种环境中的任何善与恶,都可能会被无限地扩散、放大。更可怕的是,一旦恶的生态建立,在它野蛮的生长中我们几乎看不到它覆灭的趋势,因为即使有善的萌芽播撒在其间,它也无力去反抗那强大的系统。

  所以,受贿者从来都不比行贿者无辜,因为受贿者往往是那率先丧失自我的一方,在经历过内心的犹疑,却甘愿投身于恶的怀抱的那一刻,他不再与怜悯二字有任何关系了。而我们因此更加敬重那捍卫军人尊严与原则的英雄,崇尚他们强大到足以抵抗欲望吞噬的自制力

  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有心保护犹太人的辛德勒这样告诉党卫军军官阿蒙•戈特:“如果一个人是因为犯了重罪遭到惩罚,那是他罪有应得。如果我们让他被处死,那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又如果我们亲手杀了他,那更是大快人心。但是那并不是权力。那是制裁。跟权力完全是两回事。所谓的权力是当我们有绝对的理由去杀生,但我们却不这么做。”

  辛德勒提醒不可一世的阿蒙,拥有自制力才是拥有真正的权力。阿蒙和众多纳粹军官一样嗜血成性,他们极端漠视犹太人的生命,又狂热地崇拜希特勒灌输的所谓“民族社会主义”。这种近乎变态的强权行为在辛德勒看来恰恰是丧失人格尊严的体现。权力可能将人变成疯子,但权力永远不会属于某个或者某群疯子,当一个人丧失自我丧失尊严的时候,他也就被权力吞噬、同时抛弃了。

  孔子说“必慎其独”,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们曾经拥有并鼓励的非凡自制力,在战争年代表现为对生命的基本尊重,在和平年代,没有了生死存亡的惊心动魄,却别有了一番惊险刺激。如今善与恶电光火石一番搏斗,善的一方落荒而逃,已然是许多人料想中司空见惯的结局。从此,面对欲望的邪恶面,我们开始不自信,对人性,对科技,对未知,当然也包括军队……这似乎是一个需要英雄却无处寻觅的年代,而我们也慢慢对所谓英雄人物的出现兴趣索然,好像英雄已经只是那些贴在墙上的海报。

  辛德勒在生意场和官场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颇有几分像在A基地风生水起的孟广俊,但读过《一座营盘》之后我们会发现,跟他更为相像的那个人,其实是布小朋。

  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于是在孔子他老人家身后两千多年,我们仍时常发出一样的感叹。可是,一旦黑暗滋生于角落,趁我们神经麻痹的空隙妄想卷土重来,这些英雄就会像夜空中的恒星一般,显现出他们无比耀眼的光芒。

  谁能在人情社会的沧浪之水里摸爬滚打,独善其身呢?营盘之中,布小朋背负着身上的牺牲姐姐的“原罪”,在军旅道理上尽可能地救赎自己。他倔强地坚持着自己原则,尽自己所能维护应有的秩序,为保护优秀的士兵甚至肯低头地去求人帮助通融,却又因为不肯为自己“拐弯”而屡次陷入麻烦。

  或许孔子对“善人”的要求标准比我们现在严格,但我们大可不必以“善人”二字来标榜布小朋,而只是将他作为一个值得将国家安全相托的人,我相信对一位军人来说,这样的评价已经足够了,而我们的期待也不过如此。正是因为有许多像布小朋和辛德勒这样的人在坚持,这永恒而灿烂的人性之光,才引领着我们一次又一次击溃黑暗。

  画鬼魅易,画犬马难。写好一个善于钻营的贪官对一个专业作家来说不难,但如何在我们见识过一千个现实中的“孟广俊”之后,塑造一个让我们认可的,有血有肉、正气凛然的“布小朋”,这会极大地考验作者的创作功力,陶纯在《一座营盘》里完成了这一挑战。

  恶的环境的裹挟力量,还来自于众多的孟广俊们把经验和能量持续不断地去适应这个现实,并且他内心也适应了这个现实。在恶的环境判断恶,不为恶,反对恶是需要勇气的。勇气这种人性中最高的能量聚集,是由于布小朋、夏忧、康又汉们心理值与现实的强烈冲突。布小朋懂得退步和平衡,夏忧的心理值太过强大,他总是直抒胸臆、愤怒、忧思、呐喊,以致被认为“精神有问题”。而能够在现实中平衡,处理好现实种种矛盾和冲突,并能独善其身突围出来的布小朋,我们可如故称之为英雄。

  要相信一些人,要重建一些信念,这是小说《一座营盘》自内而外传达给读者的信息。对人性保持最基本的信任,是自孟子以来国人立身之基石,信任不是洪水猛兽,有希望总是好事。何况就如我前面所说,事情并没有那么糟,且万幸已有转机。小说中至死都不肯喝一口茅台的老将军康又汉一语成谶,现在,反腐大潮已经拉开,我们也可以这样对那些“孟广俊”说:终于,有人来管你们了。

  哈谢克说:“伟大的时代就得有伟大的人物出现。有一种谦卑的,默默无闻的英雄,他们既没有拿破仑的英名,也没有他那些丰功伟业。可是把这种人的品德分析一下,就连亚历山大大帝也将显得黯然无色。他一点也不觉得自己在这伟大新时代的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性。他很谦卑地走着自己的路,谁也不去惊动。”

  这个英雄是帅克,是辛德勒,是布小朋,也可能是任何一个我们身边的人,甚至是我们自己。只是拼搏多年,依然看不见“丰功伟绩”在何处的我们,在逆流向上的小舟上,还要继续向前划。既然希望有了,就总不至于再退回到过去吧。

  王蔚 原载于《经济观察报》

  《一座营盘》读后感(四):我的营盘——写于2015年末

  当下歌颂火热军营的文学艺术作品实在是太多了,可以用旺盛甚至衍生出手撕鬼子的过剩来形容。这些军旅题材,也的确使一些诸如许三多、蒋小鱼、冷锋等优秀军人形象深入人心,望之即使人热血沸腾。潮流大势是今人振奋的,刻画的每一支我军部队无不是激情燃烧的,而《一座营盘》却是兜头一盆冷水,是一部足以让每一个投身火热军营的军人,都禁不住一身冷汗的逆流之作。 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a基地,让我们太熟悉了,有机关,有后勤,也有作战单位;这里有战士,也有将军,时常发生着与地方的交锋,也上演着对上级的迎送。无论在什么岗位,我们都能找到真实生活在书中的投影;a基地,仿佛是全军部队的缩影,我们每个人身在其中,对故事中的情节眼见为常、耳听为常、习以为常,直到惯常的麻木被戳中,我们才发觉这一切都是在打道德,甚至是法规的擦边,我们身边的人有多少在凝望深渊,而未觉脚下之险。 主讲军队反腐的《一座营盘》赶上了“打虎”的好时候,有素材、可反思、敢讨论。正面主人公布小朋被姐姐布花抚养成人,伴随他长大的是布花讲给他的“偷牛”和“偷针”的寓言,他的妻子邱梅也是一个不争不妒不攀比的女人,二人对女儿布依的言传身教也是如此,自食其力勿伸手——这是优良家风的传承,正是这样的家风,培养出了正直自制的好人。新兵布小朋友的指导员王新亮教育过他要节俭、珍惜、感恩人民,老司令康又汉硬派刚直的作风也在耳濡目染着不小朋的每一步发展。军风和家风一样,靠的是教育和传承,好的榜样才会教出好的后来人,反之便是中国的那句古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只有扎实过硬的军风政风,才能培养出好干部、好作风、好部队。 作者陶纯在书中塑造了三个纯粹的廉政形象。康又汉,布小鹏,夏忧,于我看来不是供崇敬的偶像,而是笔下布线“鸟尽弓藏”的战斗武器。康又汉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打鬼子,打老蒋,和平年代又和贪腐的对手李长水斗了一辈子,李长水去世,康又汗仿佛完成了战胜的使命,也随后逝世。夏忧为国家,为军队忧心一生,为贪腐成风而忧愤,为军力颓弱而忧惊,为美帝的侵犯而忧虑。夏忧在书中呈现的一生与我们这一代的成长时段重合,书里书外一同回味着这20年的历史巨变,从沉迷到觉醒,从忍耐到亮剑,从蛀虫到打虎,我们和夏忧都在共同经历着变革,经历着时代的进步、军队的强大,夏忧以忧作剑,以愤作枪,不停地与时代的疏漏抗争,直到他曾畅想过的蓝图依稀浮现。夏忧的自杀在故事情节上是悲剧式的,但在文学架构上,是一名斗士功成身退的谢幕。 一直奋战到全书末页而未歇的仍是布小朋,从士兵到司令,成为干部之后布小朋的军旅生涯一直在管财管物和管人管训之间辗转,管财管物他守住他的底线和原则,不伸手,兢兢业业三十几年挽回、省免的钱却远没有孟广俊挥霍的多——打着组织的旗号、为领导分忧之名,以灵活工作为由;但布小朋毕竟还是守住了自己的操守,守住了军队的财产。这艰辛一路也有诱惑,也有风险,他有一个分明的界限——不为己;他也让过步,曲线救过国,但他没为自己和亲人谋过半分方便,只为夏忧和张望开过例外,为的也是保住国之栋梁,军之人才。历史的相似,一生廉直的康司令杨政委也只为布小朋友递过条子,网开一面,为的也是留住部队需要的干部。诺大一个军级a基地,真正谋打赢的领导太少了,尽管信念之火永生,康司令已退休,布小朋友技术储备不足,夏忧不合时宜,都想做好事却无奈心有余力不足。才会有演习伤亡和101工程上亿的浪费。 一座座营盘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布小朋吗?需要也不需要,我们需要信念,需要魄力,需要知识技术,需要灵活创新,需要本领,需要能力,一座座营盘不仅需要忠诚的布小朋,还需要全能的人才。 当下风气好,从前敏感的话题有人敢谈了,所以我说《一座营盘》赶上了好时候,但他的揭露仍然是有所保留的,我们无法从几百页的墨字间隙读透残存的所有漏洞,也难以追问出究竟什么样的军人是部队亟需的,但至少布小朋,孟广俊,康又汉,夏忧,冉淮,这一个个正面反面的形象告诉我们,行贿受贿,中饱私囊,卖官鬻爵,包养情人,卖密求荣,以个人贪欲裹挟集体蛀虫,沉溺在畏权,唯富,诿责的人,是永远的罪人! 我们为之奋斗终生的营盘,需不需要我们?我们如何成为营盘真正需要的人?我想起书中的一个情节,布小朋和孟广俊接受民主测评,孟广俊绝对优势获胜,布小朋徒留失落和迷茫。然而不被大众好评的布小朋却是最后被营盘留下的人。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一座营盘》读后感(五):打开一扇门

  写军队故事的书,我第一次看。姥爷一年总能告诉我几本书,说这还挺好的,推荐你看看,然后我就会乖乖去买来认真地读。姥爷给我的推荐,先是革新了他老人家的三观,然后也会对我的三观有个革新。我印象挺深的就是七年前给我推荐杜拉拉升职记,过了两年让我看姥姥语录,这几本书现在回忆起来都让人唏嘘,因为一些事。

  你在一个系统里,如果大风气,大环境是一个样子,你要怎么做,才能保全自己并曲线地完成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呢,布司令给了我们他的答案。尽管在前面五章,布司令和康司令为了他们的理想国,受了太多委屈,生了太多气,可是人生中期待的最后一击,大转折还是在尾声中给了,有这样一个交代就可以,无所谓它什么时候才来,无所谓它来的时候,我们已经两鬓苍苍心有不甘。

  《一座营盘》读后感(六):营房助理的独白

  我是一个农村兵,我们那个时候,当兵难,但是考大学更难,应该讲当兵是唯一的出路,好的考学,不行可以转个志愿兵,再不济的回到地方当过兵容易娶媳妇。要不然就得在家种一辈子地,真的,我不想窝在家里。

  我当兵俺家里买了几头猪送礼,换上军装坐在闷罐里我想的不是别的,就是怎么把这几头猪钱给赚回来。

  农村兵不怕吃苦,但是我更喜欢跟班长套近乎。有一次评选优秀士兵,班长毫不犹豫把我报上去了,连长指导员心情好,就把优秀给我了。

  优秀士兵发的有一点奖金,我心想能评上优秀,班长虽然推举了,但是没有两位主官我肯定没戏。于是就把这点奖励加上自己的津贴买了点东西去连长和指导员家里了。

  连长收下了,指导员不要,但是要留我吃饭。

  从此以后我就往指导员办公室跑的多了。

  司务长退伍,指导员就让我顶了上去,连长也没反对。我不是当班长的材料,也不喜欢天天跟一群兵呆在一起。司务长比较适合我,自在,在连队有脸面,还可以抠点油水。

  事实证明我是个有能力的司务长,在我的发动下,猪圈里的猪多的吃不完,菜地里的菜绿油油的,不仅结余了伙食费,而且吃不完的肉菜又可以拿出去卖钱。战士吃的满意,领导也让我保障笑呵呵的。

  团长看不下去了,这样的人怎么能在x连,去,军需助理要转业,让他脱离工作吧,让小孟当代理助理。

  虽然我不是干部,但是干老本行我并不觉得多困难。

  营院里的房子都是文革时代的产物,老,旧,破。有一天吃完晚饭,我和团长在营区遛弯,团长说,咱们驻地只是一个县。但是咱们团是团级单位,行政级别可是个正处级单位,但是你看看人家县的那个机关楼不比咱们的好,现在地方上一心搞经济发展,把咱们给忘了。

  我点了点头,没说什么。

  我跟驻地搞建筑的老板吃过饭,也了解过里面的事。我预算过,团里的大楼要盖起来不是个小数目,这笔经费怎么请领。我只是个战士,说不准那天领导看我不顺眼就让我滚蛋了,还是不操这个心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