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太后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西太后的读后感10篇

2018-06-09 20: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太后的读后感10篇

  《西太后》是一本由(日) 加藤徹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西太后》读后感(一):“解毒”被影视剧妖魔化的西太后

  文/王绍贝 自由撰稿人,汕头

  小时候最早知道西太后慈禧这个历史人物,是从讲述慈禧生平的“小人书”而来,她给我的第一印象阴险残忍,后来看到香港拍的清宫剧,慈禧是个与恭亲王有私情的,擅长宫斗的“坏女人”,在教科书和大部分关于清史的书中,她都被列为“人民敌人”、坏人中的A级。后来我还看到一部以慈禧为题材的老电影《垂帘听政》(1983年出品),这部电影在场景制作服饰考证等方面,是比较严肃的,接近历史的,但对于慈禧这个历史人物则是刻画成了一个大妖婆,刘晓庆扮演的这个慈禧简直集古代“坏女人”的形象一身妒忌、残忍、阴险……电影结尾,慈禧痛恨的丽嫔被她斩断手足成为“活的不倒翁”,看到这一幕真是“吓死宝宝了”!但根据加藤徹先生的考证,历史上真实的丽嫔为咸丰帝生下了第一个孩子,而且在后宫安静度过了余生,在五十四岁时寿终正寝。电影的编剧为了妖魔化慈禧,不惜虚构出这样一幕,应该是把历史上吕后斩断戚夫人手足做成“人彘”的故事“栽赃”到慈禧身上了。

  《西太后》读后感(二):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

  《西太后:大清帝国最后的光芒》的前言中写道:“一个时代常常只通过数人的面孔表现。”作为中国人,我们无法避免要面对的一张历史面孔便是西太后,大多数中国人习惯称呼她为慈禧太后,并且在谈及她和她所代表的那段历史时,总是嗤之以鼻,又痛心疾首

  正如《西太后:大清帝国最后的光芒》中一书所说的:“西太后的时代造成了让鲜血倒流般精神上的外伤。”西太后以及她所处的时代,是让近现代中国人感到痛苦不堪回首的一段历史。西太后她走上政治舞台之后的一举一动,她所做的每一个决策,都深深影响着中国的近现代社会发展文化生活,乃至价值判断。西太后其人,一直承受主流历史批判的骂名,但在批判之余,公正客观地看待这个人物和那段历史,确有其必要

  西太后之于这个气数将近的大清王朝,孰是孰非,复杂难定。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种历史命运走向,既有必然性,亦有偶然性。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砝码,都主要集中在了西太后一个人的身上。本书认为,西太后的人生理想不是成为武则天这样的政治人物,而是成为乾隆皇帝生母崇庆皇后这样安享晚年荣华富贵女性。由此她所作出的决策,她把持最高权力终极目的,是延续大清王朝的气数以满足自己享受帝王家极乐待遇,而不是为了大清江山社稷前途。这是她的自身局限性,也是走向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性造成的。

  作者加藤彻从西太后的家世背景谈开,洞悉西太后人经历大事小情,以及这些是是非非给西太后带来的影响。本书对于野史保持了严肃认真的辩证态度,作者以论证的方式,让一个个道听途说数百年的野史段子不攻自破

  作者强调自己写成此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讲述西太后其人其事,而是要借分析作为历史现象的“西太后“,试图向日本人介绍中国社会的历史特征。他还时常用中日两国的社情历史来作为对比,借用处相同境遇的人物说明,这既能帮助日本读者理解彼时的中国历史,对于中国读者理解历史也有很大帮助。借由日本学者之眼,观察中国历史与社会,也给我们的求知视野打开了新的窗口。

  《西太后》读后感(三):最后的潜规则:忍

  日本人写西太后,更愿意从女性的角度原谅她;中国人写西太后,多数从统治者的角度去要求她。所以,前者的初心是做一个“崇庆太后”式的贵妇,却被时代和权力逼上了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后者直接就是一个武则天式的权力女人,是“紫禁城唯一的男人”。

  西太后的政治到底是怎样的,作者给出了一个有趣思路:在一个陷入统治危机的社会里,“东条效果”反而会让政局更加稳定。这种政治上的悖论之处就在于人人都有机会做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没有人愿意做那根稻草。反对派基于“换人也不一定有更佳的人选,反而失去一个注定可以负责任的人”的心态,与对手基于寄生模式而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达成心照不宣默契

  在任何社会形态下,统治者的腐败行为都不能做直线型的理解。因为他所攫取的利益要通过某种管道不断输送到利益链末端。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没有一个庞大的寄生群体,统治者是绝不可能形成有效统治的。

  西太后时代的中国政局,是一个以西太后、后党、反对派三方形成的权力平衡过程事实上这种平衡接近于完成,但年轻的光绪帝与猥琐的康有为一同“轻率”地想打破这种平衡,结果打散了自己的团体,打乱了中国的政局。

  政治的第一要义是“忍”。西太后也是靠屡次的“忍”才最终登上权力的宝座。历史容不得假设,光绪帝能否成为明治天皇般的人物已经不重要。但西太后时代中国的影子直到现在还是若隐若现

  《西太后》读后感(四):读《西太后》

  里面日本人对于中国的政治生态观点比较有用

  74 中国政治的常规,首先通过揭露违法行为的鞭策使得官僚群屈服,之后给他们一些甜头

  79 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清朝中枢出逃带来的西太后与大臣结交的机会。

  咸丰帝出逃,因为当时没有可以取代清朝的势力

  当时西方军队最多深入海岸两百公里,不然补给会有较大问题

  在科场案和钞票案两大疑案中肃顺得罪了大多数的官员

  政变与抓捕四人帮过程颇为相似

  曾国藩等身处末世所感的谨小慎微,与西太后想延长清朝寿命倾向匹配

  164 洋务运动开发独裁。当时的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这些所谓开发独裁的国家中,处于政权中心家族和财界人士相互勾结,一方面行贿受贿和腐败逐渐日常化,另一方面抑制下层民主主义需求

  清流派只是起到被利用作用

  《西太后》读后感(五):她是解读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密码

  1.很多史料直接援引于《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一书,并直接把其当作史实; 2.对西太后用韦伯的传统型、法理型和魅力进行,这三种“型”都为老佛爷在不同历史时期主动使用; 3.老佛爷想要的只不过是作为母后享受万民仰慕、奢华无忧、儿孙孝顺的生活,想安安稳稳的过五十、六十和七十大寿(每次大寿前都会遇到战争),“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她真的有那么大的权力欲吗?理想中的生活和现实中的残酷真相之间形成的张力让她不断地做出新的决断,逼着她不断地往前走,是不是已经忘掉了初心?不得而知; 4.至少在成为老佛爷、亲爸爸之前,她统治的女性特征还是挺强的,以女人特有的感性歇斯底里、不连贯、爱用直接而非迂回的方式处事,而后期的处理政事的方式明显老道、娴熟很多,其处事方式愈来愈体现政治的技术性,明显掌握了“政治的技艺”,从而冲淡了其统治的性别特征; 5.期间,她及光绪,对待现代化、改革或现代性,也存在三次浪潮,光绪肯定(慈禧冷眼旁观)、慈禧否定、慈禧肯定; 6.袁世凯等成年人考虑的是利弊,而非善恶; 7.在她统治时期,很多近代中国政治反复出现的现象之雏形、现象之原因都显现,正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西太后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