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遇见你刚刚好》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遇见你刚刚好》读后感10篇

2018-06-11 20:5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遇见你刚刚好》读后感10篇

  《遇见你刚刚好》是一本由刘丽丽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遇见你刚刚好》读后感(一):想象中的爱情故事

  在我还是十八岁青春少女时候曾经做过这样一个梦:我生命中的某一天出现一个骑着白马王子,冲我温柔一笑,跳下马说:“你真美,我们可不可以在一起?”

  后来逐渐长大,也遇到过两三个男朋友,第一个完全是披着羊皮的狼,看似无害,却专挑在我最脆弱的时候狠狠捅我一刀,我把这段缘分看成是上辈子的因果可能是我上一辈子做了什么辜负他的事情,他记得这辈子来讨债吧。分分合合这么多次,终于悟明白谈恋爱真的是个提高情商过程,从只会蛮不讲理要求对方理解对方的脾气秉性恋爱虽然比不得婚姻长久,但一段感情开始开花结果却是一定要用心经营的,“人心肚皮”这句老话算是道尽了人情之间的辛酸,毕竟是两个不同个体,总有需要尊重秘密,也总有一些谨小慎微细致情感,如果不注意观察对方,用心体会对方的心境,换位思考,你总不会发现他有时脆弱的像个孩子,有时天真可爱,有时又蛮横霸道得很,一段完美的感情,能有幸遇到天生一对更好,若是遇不到,还是细细经营才能收获结果

  时光流转,当时间深刻记忆开始在我眼角刻下皱纹,我也渐渐忘却了青春年代那种纯洁的梦,直到读《遇见你刚刚好》,才想起,原来我也有过只爱做梦的年纪。这本书确切地说应该定义言情小说,讲的是一个著名小提琴师和书店店主爱情,他们邂逅在街头,一见钟情男孩对书有着疯狂热爱,他的性格单纯纯净,只活在书的世界里直到遇到女主人公艾琳娜;艾琳娜是个知名的小提琴师,奔波于世界各地演出,却绝对没有想到在街头找到让自己怦然心动的那个人,颇具戏剧性的是男主威廉居然在小提琴演奏会上再次看到星光熠熠的艾琳娜。

  不知在哪里见过这么一句话,爱情大抵是一个磨砺的过程。艾琳娜和威廉的爱情之路并不那么顺畅,因为艾琳娜是个调皮姑娘,她总穿梭在世界各地,行踪飘忽,当威廉好不容易找到她时,姑娘又担心自己奔波于世间浑浊玷污了威廉的纯净,逃走了。

  这是一个理想的爱情故事,因为威廉和艾琳娜的父亲早有一面之缘,这位年长的老人一眼就相中了年轻诚挚、纯洁的威廉,“要是他是我的女婿就好了。”还好老人又让女儿去了趟爱丁堡,虽然艾琳娜没去书店取书,但却再次遇到了威廉。得到老人祝福的爱情故事永远让人羡慕,特别是对于我。

  《遇见你刚刚好》的最大特色语言,刚读的时候感觉有点像中世纪的诗,朗读起来有一种韵律感。王安忆在复旦大学演讲中曾经说,应该懂得欣赏处女作。因为处女作的可贵之处便在于作者对于人物心理刻画很细致,这本书在描写女主人公恋爱过程中的心里变化时让人眼前一亮。例如:“他也在寻找着一个本能地追迫着人类幸福——爱情。只是由于命运不公或者运气的欠佳,他碰着的女人多是没有一点心价值或是心灵色彩极为单调的。所以他只能一直不停地寻找。难道这信仰爱情的狂愚也是一种错误吗?不能像常人一样很早地接受那迫于世俗责任义务平淡的、僵化的、无味的婚姻也是一种罪过吗?这个世界上有谁不想像一副两脚圆规一样,围绕着一个理想的爱的中心画一个完整的圆呢?我们非难一个男子对女人的兴趣太无恒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问问自己有没有强迫他人达到暂且不能到达的幸福。”这是写威廉刚刚坠入爱河时的一段思考,他认为自己一直在追寻好的爱情宁缺毋滥。仔细读这句话又何尝不是作者的思考呢?我们为什么要活在他人的世俗观点里?难道早结婚就会幸福,晚结婚就注定不会吗?在我们还没准备好对一段婚姻负责的时候,为什么非要扛下这个担子?慢慢成长不好吗?总会遇到喜欢的那个人,就像威廉,就像艾琳娜。

  愿每个心怀童话女孩都能遇到这本书描写的爱情童话。

  《遇见你刚刚好》读后感(二):遇见你 刚刚好

  遇见你 刚刚好

  威廉与艾琳娜的爱情注定是一段乌托邦似的、只会发生在英伦大地上的童话故事,正如一块甜得发腻的糖果,给世人一种柔软的似棉花糖般的天真浪漫。当然,这样唯美奇妙、仿佛触不可及的爱情故事也只有在英国的充满人文气息、具有独特氛围文化古城——爱丁堡的王子街,才能邂逅。

  纯粹的爱情需要机缘,更需要勇气激情

  当我们从呱呱坠地、咿呀学语,到求学工作生活休闲,我们每每都会被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对另一个人的期盼和追寻,可我们究竟是在寻找什么,他们说是爱情。

  爱情?多么奇妙的词语,但,什么是爱情?

  它不是友情,因为它更亲密,亲密到只能容纳彼此再无其它,它也不是亲情,因为它没有那么无私奉献而又博爱宽广。只是,某一天、某一刻,亦或是某个夜晚的梦中,你遇见了TA,那个熟悉而又陌生身影后,你开始追寻,跟随TA的脚步与TA对视,眼神中发出炽热光芒,心灵开始战栗颤抖,TA的一言一行让你心乱,TA的一举一动让你分神,TA会让你多想,会让你哭泣,更会让你笑,让你温暖,让你沉迷,你渴望住进TA的身体,成为TA身体的一部分,又渴望得到TA,让TA与自己融为一体,而幸运的是,TA也是这样,像你对TA一般的充满了对你的渴求爱意。于是,在每个曾经孤寂的夜晚,你有了可以拥抱的温暖的身体,可以亲吻的炽烈的嘴唇,可以真切嗅到的TA迷人诱惑的体香,而在每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你有了可以一起分享下午茶的心灵倾听者,也有了可以帮自己洗去头发灰尘按摩师,更有了一起去郊外野炊的“共犯”。从此,身而为人,你不再孤寂,你不再漂泊,你不再清心寡欲,因为,你有了TA,一个你爱的、而TA也爱你的人。每个人,生在世间,都是孤独的个体,生活在自己的构建的独一无二的情感世界中,独自一人承受这世间无常喜怒哀乐,那单调亦或复杂真实生活。他们来到人世间终极目的,简简单单的只是为了追寻一个和自己灵魂肉体高度契合的另一个“自己”,能够邂逅到自己期待着的永恒的情感,用两个曾经平行的世界构建交织出不一样、更有趣的奇妙天堂,可是茫茫人海中谁才是自己日夜期盼着的那个人呢,恐怕唯有不断的寻找与探求,才能获求最终的答案

  从这本书的体裁和风格判断,作者其实并不是要写一个普通的俗烂的爱情故事,而是为了讲解一个有关爱情心灵本质的方程式。没有一波三折的小说情节,没有寻常三角虐恋,也没有俗套家族恩怨琐碎破事,有的只是主人公对爱的渴望、期待和描述,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那样纯真善良、渴望真爱。我常常在想,一见钟情甚至两厢情愿的爱情是否可靠,建立在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上的感情真的不会在日后寻常的琐碎小事上消磨殆尽?不过,当我看到威廉和艾琳娜的爱情故事后,我又豁然开朗,原来,他们要找的不仅仅是爱情,更多的是灵魂伴侣。作者歌颂它,赞美它,用尽世间所有唯美浪漫的语句来描述这段美好得近乎不可能会发生的爱情,只为了更好的讲述爱,勾勒出美的轮廓,将人世间最需要寄托的情感投以一个心灵的归宿,因为,无论它是否真的曾经发生过,人类却永远不会停止对爱的渴望,而这样的爱情故事,也终将在某一天如期而来。因为,我们相信爱情

  一个嗜书如命,将自己埋身于书籍海洋中的28岁单身大龄男青年英俊腼腆,有着一颗金子般闪闪发光而又坚韧美好的心灵,在此之前,从未谈过一场恋爱向往着能够遇见一个能够在灵魂上与自己高度契合的美丽女子,单单是这一点宁缺勿滥择偶精神,已经秒杀了世间绝大多数男男女女,在这个大家高喊着“不相信爱情”的物欲世界,绝大多数人是在迷惘孤寂中度过,他们既没有出众迷人的面孔身材,也没有出色才华能力,虽然向往美好,向往爱情,但最终,寻寻觅觅后的大多数人悲怜的发现,自己甚至不如生活在世俗边缘线上同性恋们更知道自己内心想法、并能够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即使是得到过“爱情”的人,也终会用一句“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来祭奠自己逝去的“真爱”,甚至不会走到婚姻这一步,爱情便早已枯萎。

  这样乌托邦似的爱情,这样两具美好而又充满热情的灵魂,在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相遇了,多么的神奇而又充满缘分,对,缘分,这个词是多么的贴切而又可爱,我不禁在想,假使威廉没有在街头偶遇艾琳娜,没有在音乐厅碰见艾琳娜,也没有在书店邂逅艾琳娜,那这样的故事还会继续么,威廉是否依旧继续埋头于书海之中而无意追寻自己的幸福呢,28岁?38岁?48岁?威廉会不会错过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错过那个与自己最相配的灵魂,被岁月剩下,被爱情剩下?被自己剩下?人都是会在不经意失去自己本应获得的幸福,那像珍珠般闪闪发亮的情感是多少稀缺而又珍贵啊。一个整日宅在书店的书呆子跟一个整天飞来飞去的小提琴家的爱情,看似浪漫但又实则偶然,不过这一切又是偶然中的必然,因为他们具有爱情中最重要的成因,那就是心灵上的默契。他们是那样的般配,无论是外貌,还是才情,亦或是心灵还是情感。这种默契甚至让我觉得,当爱情来临时,威廉或是艾琳娜就应该主动大胆的追求,不然,茫茫人海中,谁又能够保证再遇见那个人第二面?所以,威廉是胆怯的,他面对爱的人甚至会产生小小的不自信,可是这不自信却又来源于他对艾琳娜的爱,当威廉错失了再见的机缘,他是否还会不顾一切的返回人海,重新寻找那个让自己感受到爱情的人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而艾琳娜,她也会如此。那像仙女一般聪慧美丽的艾莉娜拒绝了众多的爱慕者与追随者,掩藏在淑女外表下的内心却是那样焦躁不安的渴望真爱与纯真,这样可贵的品质,又岂是平常人所能拥有坚守住的。

  威廉如果是王子,而艾琳娜就是那公主,王子和公主的爱情,是平常人所企望不及的高度,不过,只要拥有了一颗纯真、敏锐、又独特的心灵,每个人都是自己爱情故事中的王子与公主。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都在用自己炽烈的感情去歌颂、去描绘、去铺展、去想象、去实践这种情感,用世上最优美、最华丽、最深情的词语来表达这样的情怀,它让人沉迷,扰人心智,让人勇敢,使人快乐。它像一剂可卡因,注入你的体内,令你意乱情迷欲罢不能,又像一篇寓言,发人深醒,启人心扉,又似癌症晚期,令人心碎疼痛却又不可避免。爱是永恒,却又不断变化,爱是唯一,却又不断吸引新的个体沉沦其中。

  如果说威廉是感性生物,那么艾琳娜则是理性的个体,如果说威廉是偏被动的一方,那么艾琳娜则是那个更知道自己所求并坚持努力着的独立女性,一个是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英国绅士,一个是才华横溢智慧明达的美国丽人。洞察世事人情的智慧女神与不谙世故、沉迷书海的可爱大男孩同样纯情可敬,能拉奏出美妙绝伦乐章的小提琴演奏家同样能够选择守护心灵的那片纯净,正因为此,他们相遇了,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举手一投足间,他们便能相互感受到彼此的默契与爱意,仓促慌乱的第一次见面,便已深埋下对对方的渴望与爱,于是,他们的第二次正式相互见面,不需要表白,不需要磨合,更不需要那天长地久誓言,他们便相爱了。

  多么简单的爱情,不,是爱情本就如此简单。

  只需要遇到对的人,在对的地点,对的时间,对的年华,你未娶,我未嫁,郎有情、妾有意,甚至于不需要这些世俗的条件,两颗纯粹的相互吸引着的灵魂便早已交融在一起,深情相吻。于是,在爱情的力量下,威廉鼓足勇气,打破了两人间阶级地位差距,向台上那个星光闪闪的女友求婚了,天知道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来与自己的爱人一起面对今后的生活,即使跨越了性别种族差异,但阶级差距才是人类最本质的斗争源泉。即使台下的威廉足够优秀、足够俊朗,足够配得上同样优秀美丽的艾琳娜,但曾经平行的两个世界因此有了不可避免的交集,往往也会带来矛盾与不安。

  小说在艾琳娜深情一吻的同意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但就这样带给读者美好的结尾,又有何不可,因为我们可以想象,即使他们曾经的生活属于不一样的世界,一个热爱书籍、渴求知识的男青年与一个追随音乐、才情满怀的女青年的心灵却都是那样的互补与宁静。正如艾琳娜所说“我在恋爱中只不过是一个小女孩罢了”,褪去所谓的那些名利、虚华的外壳,只是两颗赤裸真诚相待的心在恋爱罢了。所以,尽情的恋爱吧,威廉与艾琳娜,你们只会得到世人的真心祝福与羡慕,因为,你们是这世上最适合对方的人儿了,你们在彼此老去的年华里,在夕阳西下余晖回忆起这段曾经浪漫、美好、纯净的恋情,只会相互抚摸着对方褶皱的脸颊,深情对视:

  “那个时候,遇见你,刚刚好。”

  《遇见你刚刚好》读后感(三):《遇见你刚刚好》:学历造假,图书编辑的底线何在

  《遇见你刚刚好》:学历造假,图书编辑的底线何在

  文/马庆云

  刘丽丽小朋友的新书《遇见你刚刚好》,由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发行,责任编辑是王那厮同志。我今天在微博上见到他们的宣传,开始注意这本书。在书的作者简介上,编辑王那厮如此写:

  刘丽丽,90后小说家旗舰人物。2009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得主。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硕士专业,即将前往美国读博学习创业写作。

  短短的这么一段话,隐藏着诸多问题,甚至是造假。

  第一,“小说家旗舰人物”。

  我起初读到这句,以为自己才疏学浅,有没阅读到的词组。后来多方查证,发现,这是编辑王那厮独创的词组,根本没有先例。旗舰人物,很生僻。但是,旗舰店,笔者倒是知道,它指位于城市CBD中心区的高大上的品牌店,以区别于其它外围店铺。小说家旗舰人物,按着这个意思来看,应该是,小说家里边的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人物了。

  单说自造词汇,便是略懂常识的图书编辑所不齿的。再说这吹牛皮的口气,仿佛这位小作者一下子鹤立鸡群一般,其它写了几十年有多部优秀小说著作的作家都成了她的陪衬。这口气,难免让大家想继续了解一下该位作者到底为谁。

  第二,2009年江苏省满分作文得主。

  这句人物简介显得有点low。不过,我们不妨探究一下。笔者打通了参与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的师妹的电话,问及此事。师妹如是告知:阅卷组一般不向外公布满分作文,考生可以查询自己的作文成绩一项,但基本上很难查到具体成绩,只能查到考分区间。

  笔者便再次求助网络。网上到是有刘丽丽小朋友的高中公布的其高考作文获得满分的新闻,而且至今挂在她母校的网站上。但是,开头一句便是,“从特殊途径得知”“满分”。这则新闻的时间是2009年的7月1日。继续检索这篇文章,最早的公布满分的,是09年的6月25号,而且作文后边还加上了阅卷老师的评语。

  我便再次求证参与并指导高考作文阅卷的老师们,均得到这样的答复:阅卷是批量作业,十分繁忙,基本上不会给任何作文以评语。当然,这一点,我们依旧有待江苏2009年阅卷组给出正规答复。

  第三,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硕士专业。

  这句话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先说前一个,毕业于某某大学某某专业的硕士专业,显然是错误的词语组合。该书编辑王那厮的词汇能力捉襟见肘。人怎么可以毕业于某硕士专业呢。应该是毕业于某大学,获得硕士学位才对。

  另一个问题,就是致命的了。2009年,刘丽丽小朋友以极差的成绩考入南广学院的新闻系。当时,南广学院虽然属于三本院校,但在江苏本地的录取分数,甚至不足三百分。我提供这点资料,并非要以高考成绩论英雄。笔者素来主张,考试成绩不应该与个人能力直接对等。问题在于,这所院校,是四年制的。也就是说,在2013年夏季,刘丽丽才可能从该院校毕业。

  接下来,我们去查证英国的爱丁堡大学。这所院校的社会学,也是四年制的,也就是说,如果刘丽丽毕业于这所院校,至少是在2017年。今年,是2015年。她如何通过一年半的时间,便从爱丁堡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王那厮老师需要解释清楚。

  我们知道,现在的出国留学,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大学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获得出国留学机会。《致青春》里边的女主角她男朋友就是这样的。另一种,则是自己花钱,找中介,通过各种运作留学,类似于《围城》里边的方鸿渐。恰好,笔者查证的结果是,刘丽丽小朋友是后一种方式的留学。

  第四,即将前往美国读博学习创业写作。

  爱丁堡大学的社会学专业,不可能在一年半的时间获得硕士学位,因此,亦不必谈什么即将去美国读博士。先把硕士学业完成再说,至少还有两年半呢。

  不过,我们不妨继续追问,“创业写作”是什么课程?笔者为了查证此事,又专门通过聊天工具,将大洋彼岸的几所大学的同仁们叫起来,让他们去查证美国哪所大学开设“创业写作”的博士学位课程。我交集圈子有限,连问了五位大学任教的同仁,均得到相似答复:胡说,小姑娘让中介给骗了吧。有位中国通教授回答:你们杭州机电没准开这课,跟马云还是校友呢吧。

  以上四项,我们对第二项存疑。其它三项,显然是瞎编乱造的。时代华语的王那厮编辑这种瞎编乱造的本事,到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他任编辑的《北洋大时代2》,在扉页上赫然写着,张鸣等教授联袂推荐。而实际上,张鸣先生根本没有做过类似事情,不得不写文章澄清。

  《北洋大时代2》作者陈钦先生,是笔者朋友。他温文尔雅,博学谦和,大抵不会做这种无耻的事情的。王那厮的图书造假,真个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我素来主张,写书不论出身,拿出干货来便好。无论刘丽丽小朋友是什么学历,只要有好的作品,我依旧要给予肯定。奈何,诸如王那厮这样的造假编辑确实不在少数,虚构推荐人名单,造假作者学历等等。时代华语,在这次造假上,也难辞其咎。如果做书的人,连这点真诚都没有,势必被打上大大的问号。

  当然,我希望刘丽丽小朋友不要被此事所影响,要光明敞亮地走自己的路,以后也少和甚至不和造假的人为伍。

  《遇见你刚刚好》读后感(四):在爱里,活成一只狗

  上次见面是2013年5月20日,两个多月后,我搭上了一架从上海浦东飞往伦敦希思罗的飞机,开始了为期一年寻找答案,寻找自己,顺便拿个研究生学位的征途。2013年9月23日,作为一个游客,我第二次来这里,给你寄去了唯一一张我从英国寄给你的明信片,明信片的背面有心挑了你最爱的城市,爱丁堡。至今我仍记得清,我写在明信片上的那句话:相交时,真诚相待;失去时,从容坦然。

  9月底的爱丁堡还站在春暖花开的尾端,不是太冷,却总是一不小心还是会有凉风吹进没有扣紧的外套,让你打个哆嗦。记忆里的爱丁堡总保持着它的冷色格调,时而是透着彻骨寒意的蓝冰晶色,时而是冰凉亲肤的青石板色,总之走在笔直的王子大街上,你最好手插口袋,并时常记得用衣服把自己裹紧一些。晚上的爱丁堡美得不可理喻,他像个不温柔却不得不让你倾情的英俊少年,你可以看得到他的棱角分明,听得到他的心跳,摸得到他的呼吸,却时常提醒自己:醒醒,这是梦。站在火车站的玻璃栏杆上,看着从蜿蜒的城堡里透出的橘色的光镶嵌在参差不齐的冷山间,璀璨如橱窗里打着光的珠宝,又有种在看电影大幕的感觉,画面是静止的,声音是流动的,这时候的镜头就是最高清像素的眼球。在这里,我来这个国度的第52天,拨通了你的电话,这是我出来后第一次给你电话。

  孤独像陪伴着我许久的一条毒蛇,乖巧的时候和我和平相处,狂躁的时候和我自相残杀,这样相爱相杀的关系稳定着,僵持着,维持着。即使周围人群涌动,我还是想第一时间拨通你的电话,就算是什么都不说,我想你肯定能明白我此刻的心情。愿我眼里所收纳的所有风景都能一丝一毫地都共享到你心底,就像我刻意隐瞒的情绪每次都逃不过你侦探的嗅觉。我们太像,又太默契。

  我很惊讶书里的这段话:“但我总是因为脸被人误解,这是竖在心之外的又一道墙。我开始明白:不是我远离人群,而是人群远离了我。不是我选择了这样的人生,而是这样的人生选择了我。有些人生来就被上帝在脸上作了记号,我希望她可以凭着记号认出我,正如我凭着这个记号认出她。”所有被深邃的孤独纠缠的人,都会被另一个更孤独的灵魂拯救。这样的拯救,才会在茫茫黑夜长出萤火虫般的点点星光。虽然我们互相依然无法完全看得清彼此的面容,但在这样的孤独相逢里却放佛遇见了另一个自己,熟悉又默契的另一个自己。这本书里,讲了太多的孤独的体验,而这样的描述对于有过类似感受的人,是不能多看几遍的。怕多看几遍,就不小心就触动到了心底最深刻也是最想隐瞒起来的情感。孤独患者总是这样,钟情一个人独享孤独却又时常想像找个有心可以一咀嚼它,一层一层品其欲罢不能的滋味。对抗孤独的方法有千百种,可以把脸躲在被子里拼命地来回磨蹭,可以在风里抽一只长长久久的烟,可以把吸管插在水里不倦地吹泡泡。每一次孤独降临,都可以去尝试用一种方式隐藏它,弱化它。我经常用溺水的感觉去形容孤独:我不会游泳,却又不幸落水,透不过气,只有自己救自己,只能自己救自己。英国的冬天是很漫长的,漫长到感觉一年的四分之三的时间暖气都是开着的。在只能靠着取暖的日子里,我发现白天特别短暂,黑夜尤其绵延。只是,后来才发现,唯有爱才能令孤独一劳永逸。而恰巧这个时候,我得知远在国内的你,再一次陷入了爱的迷阵,我真的替你开心。因为两个人,至少还有一个你,暂时解脱了。一个人困住总比两个人都被绑住得好。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本好书,因为它的节奏太慢了。慢到只是一次小小的遇见可以变成几万字的一本小书,慢到看完后的数天,我还是会时常在脑海里隐现书里的描写画面。有些细节描写的画面感可以被形容成电影的即视感,而这部作品的细节描写更像纪录片电影。每一个动词,每一个短语,每一个用标点符号隔开的内容,都是不同类型的景别。在这些特写,中景,全景的景别交替中,主人公的体温仿佛都可以在指尖感受到。而对于当今社会而言,这样的慢是不被人宠幸的。因为,很少有人愿意花一分钟去研究和感受一个精准动词的美妙,愿意花30秒去反复研读一个妙笔生花的小细节。当电梯的速度越来越快,身边的语速越来越快,连快递都开始承诺江浙沪隔日到货,慢就像是一个站不住脚的小孩在拥挤的人群里被推来推去,不小心还会被踩踏。

  我很开心我的朋友愿意在这本书里用那么不可抗拒的美丽词藻去形容女性,因为5年前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和我说过:非常讨厌女性。至于为什么讨厌,我想只有喜欢有原因,而讨厌是不需要理由的。5年后,她的作品告诉我,她所看到的世界变得更丰富了,而她也放佛开始从书里走出来,打开心门去亲吻每一个朵从丑陋土壤里长出的鲜花。她告诉我,现实主义太痛苦了,所以这个故事更像是从现实中幻生出的一个浪漫的梦,在这里面暂时放松,暂时相信吧。我笑笑说,你以后还是多写一点现实主义的东西吧。因为,你太苦了。

  时常在想,在思考,要读过多少本好书才能写得出一本书。而后来发现,仅仅读书是不够的。当我看到书里的这段描写:“蒜子在他迅疾的菜刀下跳起了舞,很快就瘫软成一坨泥。洋葱在他明晃晃的刀刃上一圈圈地旋转着,紫红色的衣衫款款地一层层地脱落。黑胡椒粉随着他晃动的手腕在两颊飞上红云的牛排上均匀地落着亲吻”,我想我的朋友,她不仅读过很多好书,也应该已经学会了简单的烹饪和好好生活的能力,不然单凭想像力是无法把画面变得这么日常化的。我建议和鼓励,每一个喜欢写字的人都可以泥沙俱下地生活,去经历,去体验,去挣扎。只有苦难,才能让写字变得轻松,才不至于让所有的字都像是没有根的浮尘,可有可无,可见可失。

  活着,会发现很多奇妙的事情。同样的食材,经有的人手就会是美食,经有的人手就会被糟蹋。而文字就是所有写东西的人的食材,全靠排列组合和想像力。我从来没有一颗高尚的灵魂去告诉别人,文字的力量有多强大。我只知道,每一部作品的产生都牺牲了树木。如果做的不好,是应该首先和树去道歉的。没有一种破坏比破坏自然更厉害的事,包括破坏灵魂。

  而提及这本书中的爱,是卑微是切肤是怯懦的,虽然最后有一个光明的尾巴。我从来不觉得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是只有奋不顾身,投入爱里,才能发现自己身上不可见的弱点和真实。爱赋予肉体和灵魂太多丑恶的忌妒心和占有欲,而也就是因为发现丑恶所以才会变成更好的自己。这个世界能相信的东西好少,完美的东西也不多,而爱是所有不完美中的最完美。当爱来临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放下高贵的前肢,四肢着地,像只狗一样地虔诚对它。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很多次机会,让自己心甘情愿做只狗,而为了爱,这是值得的。因为,活着,全凭爱。

  我的这个朋友,是这本书的作者。出于私心,我希望她的书永远卖不出去,这样,她就可以一直如此单纯地写作;出于博爱,我又希望她的书一直在架,这样,她就可以去和更多纯洁的心惺惺相惜。

  于上海。

  《遇见你刚刚好》读后感(五):生命里遇见的青春却永远都觉得不够

  本来不会关注这样一本书的,可是看到页面上的评论,不禁买了一本书来看看,这个“造假”的作者究竟造了何等“罪孽”。竟然引得来如此激烈的言语。

  拿到书之后,马上看了看“造假部分”。看完之后我不禁笑出声来,这个编辑也太马虎了,确实如那位仁兄所说“毕业于……社会学硕士专业”,可是似乎也看不出什么造假来。

  翻开书读了几十页,觉得这位刘丽丽同学的文笔还不错,也算得上有才华有情怀的女子了。然后继续读了下去,很快读完了。读完之后顿时觉得这本书定价有点小贵,字数有点单薄。但是故事确实还不错,是位小才女。

  我觉得对于编辑的马虎,我们应该批评,但是对于这个90后的小作者来说,我们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和关怀。

  对于“高考满分作文”这种称号,我本人是心怀敬畏的,然后自嘲的笑笑,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这等殊荣的。可是这种商场打折式的营销叫卖,我觉得一笑了之也就可以了。

  这个时代谁耳边和眼前没有充斥这种黄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叫卖”呢?何况人家也是获得过这样的称号,小姑娘家的获得了这样了不起的成就,我们这些前辈老人应该鼓励才是,说不定过几年人家真成了名家,我们还能感叹一下呢。

  遇见你刚刚好,这是多美的一个感觉啊。都忘了年轻的感觉了,遇见你刚刚好,生命里遇见的青春却永远都觉得不够。

  《遇见你刚刚好》读后感(六):沉醉于浪漫主义的灵魂写者

  文如其人,当我再次读到丽丽的小说时,更加加深了这种想法。文字中闪烁的一颗澄澈透亮又钟情浪漫的孩童的心,这不正是镶在丽丽身上的赤子之心吗?能在英国求学的时候偶遇丽丽,似乎冥冥之中两个陌生的灵魂被一种共通的情怀吸引,就称它为浪漫主义情怀吧。她体现在了丽丽的整篇作品里。我们都期待着在繁杂且无法探究根源的生活状态下偶遇那个灵魂伴侣,只需简单的眼神交流,似乎就把对方闪亮的特质牢牢抓住,只有这个人能轻易地读懂我们的内心世界,心灵相通也不过如此吧。就在无数次的精神交流中无需占有的欲望就能轻易地赢得对方的心。是一种完完全全灵魂的融合。不论这是不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我们只想成为简单的纯粹的信仰者。我们期待着这种浪漫的相遇,期待着把诗歌,音乐,思想这些最最本质的事物带入到平乏的生活中,它似乎只存在于脑海中,存在于游离的意识间,丽丽却用一颗真挚的心把这些美好的片段联结成一个整体,一部作品就这样诞生了。很荣幸的是在爱丁堡与这颗美丽的心灵交流时,得以知晓作者创作的灵感来源,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北方的雅典”现实中的独特魅力,这是一个萌生爱情的最佳地点,艾琳娜与威廉能在这里相遇,相识,相知,相爱,是再合适不过了。他们就像漂浮在世界上的尘埃,在没有遇到彼此之前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特别是威廉,曾一度以为他将终身与书为伴。他们不擅于暴漏在人群中,他们渴望在孤独中赐予自己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却也期冀着有一日能遇着将他们的生命带离个体,涌向幸福和爱的天使。显然,艾琳娜和威廉成为了彼此的天使,他们在打破了羞涩,懵懂后终于向纯洁美好的爱情招手。读着文字,咀嚼着其中的味道,就像酸涩的青柠,又如甜美的柑橘,这般美妙灵动的文字也只能出自这个溢满灵气的女孩了。音乐与书籍的结合总让人忍不住遐想,似乎世间一切美好都被它们占据了。那些直击心灵的乐曲和文字都让人无法抑制对美的向往而蜕掉周身的复杂情绪,只沉浸在这单纯的信仰中。一次次地感受并默念着生命中至纯的情感。不论在遇到幸福前我们陷在怎样混黑的泥沼中,当幸福敲门的那一刻,我们都会冲尽杂物,热忱真挚地投入到这一份得之不易的情感中。或者说,他们彼此就是对方的灵感吧。这种最为质朴的表达也为冷酷的现实注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就如周伟驰所说“聚散的悲欢我尝了,他人的生活我过了,我的心依旧单纯。”正是这种单纯创作了这些语句。再看文字的时候,幻想自己成为了高更,只有着最纯粹的对于某一事物的欣赏和挚爱,就在大溪地,握着画笔,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后,写作就像把一个隐秘的自己赤裸地展现在他人面前,供人观赏,他们可以赞叹也可以唾弃,而只有作者自己能体会这份忐忑背后的意义,写作的初衷和那颗真诚的想要分享幸福和灵感的心。期待更多真挚的作品。

  ——火乐

  《遇见你刚刚好》读后感(七):蠕动的爱情

  蠕动的爱情

  ——丁卉

  遇见你,刚刚好。

  不得不说,这书名具有极强的欺骗性。威廉和艾琳娜命运般的相遇,像是丘比特的恶作剧。而那片绣着紫色梅花的丝绸手帕,则是勾引威廉陷入圈套的诱饵。

  从此,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书里的文字我不敢细读,每一处都太细腻,太闪耀,就像柔软的蜗牛爬过水泥地面,留下一行晶亮的水痕,透露着光的纯度。他们的爱情也在意识的幽径上,缓缓蠕动。他们都是生活的艺术家,不管是威廉,还是艾琳娜。按理说,艺术家的碰撞与磨合,总应该是天雷勾动地火般的炽热的。而他们,内心漫长的叫嚣之后,才舍得彼此相依,对我这个看惯了速食爱情的人来说,实在磨人。

  他们每个人都是自我修复能力极强的生命体,但是那种修复能力,在我看来,是激情被理性碾碎之后,徒留的自卑感伪装的自尊。事实上,我们每个人,在遇到爱情之后,总是会胆怯的,胆怯地不敢迈出第一步,像蜗牛一样,恨不得缩进壳里,却又贪恋外界。这样地,矛盾着,纠结着,蠕动着,到底也是在前进着。

  他们各自的偏执和倔强,勾勒出一卷厚重的恋爱图画。每个画面都可以定格成永恒。阳春白雪带来的是曲高和寡,正因为男女主人公都是感觉系的艺术家,他们如丝如缕的情感经络,飘渺得不像现实,而像童话,但谁又能否认,这样的精神体验不是一种极致的享受呢?至少对于我,威廉和艾琳娜每一个爱与痛的触感,都可以掀起一场心灵风暴。体验着他们的乐与伤,就已足够,这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已使我餍足,读至最后,仿佛他们的爱情结果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张爱玲曾把生命比喻成一袭旗袍,在我看来,这本书何尝不是作者为两个主人公高级定制的婚纱呢?密密缝制,每一个针脚都灌以十足的心思,每一处华丽辞藻都像钻石般耀眼,雍容华贵的质感更彰显出那份庄重神圣爱情的可贵。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艾琳娜的父亲亨利,他也给我留下了一个温厚慈爱的印象。他对威廉的态度十分值得玩味。在影片《傲慢与偏见》里,老本尼特对自己的爱女伊丽莎白说,在他心里,没有人能配得上她。按说,这个世界上,父亲对女儿总是存在偏爱的,但亨利却对威廉投以万分的信任和喜爱,在我看来,估计是那堆难求的书籍估计帮了大忙。

  总归,他们遇见了。

  总归,他们相爱了。

  总归,他们相知了。

  总归,他们相伴了。

  虽然,蠕动的速度那么慢,但总归,一切刚刚好。

  《遇见你刚刚好》读后感(八):沉醉于浪漫主义的灵魂写者

  文如其人,当我再次读到丽丽的小说时,更加加深了这种想法。文字中闪烁的一颗澄澈透亮又钟情浪漫的孩童的心,这不正是镶在丽丽身上的赤子之心吗?能在英国求学的时候偶遇丽丽,似乎冥冥之中两个陌生的灵魂被一种共通的情怀吸引,就称它为浪漫主义情怀吧。她体现在了丽丽的整篇作品里。我们都期待着在繁杂且无法探究根源的生活状态下偶遇那个灵魂伴侣,只需简单的眼神交流,似乎就把对方闪亮的特质牢牢抓住,只有这个人能轻易地读懂我们的内心世界,心灵相通也不过如此吧。就在无数次的精神交流中无需占有的欲望就能轻易地赢得对方的心。是一种完完全全灵魂的融合。不论这是不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我们只想成为简单的纯粹的信仰者。我们期待着这种浪漫的相遇,期待着把诗歌,音乐,思想这些最最本质的事物带入到平乏的生活中,它似乎只存在于脑海中,存在于游离的意识间,丽丽却用一颗真挚的心把这些美好的片段联结成一个整体,一部作品就这样诞生了。很荣幸的是在爱丁堡与这颗美丽的心灵交流时,得以知晓作者创作的灵感来源,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北方的雅典”现实中的独特魅力,这是一个萌生爱情的最佳地点,艾琳娜与威廉能在这里相遇,相识,相知,相爱,是再合适不过了。他们就像漂浮在世界上的尘埃,在没有遇到彼此之前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特别是威廉,曾一度以为他将终身与书为伴。他们不擅于暴漏在人群中,他们渴望在孤独中赐予自己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却也期冀着有一日能遇着将他们的生命带离个体,涌向幸福和爱的天使。显然,艾琳娜和威廉成为了彼此的天使,他们在打破了羞涩,懵懂后终于向纯洁美好的爱情招手。读着文字,咀嚼着其中的味道,就像酸涩的青柠,又如甜美的柑橘,这般美妙灵动的文字也只能出自这个溢满灵气的女孩了。音乐与书籍的结合总让人忍不住遐想,似乎世间一切美好都被它们占据了。那些直击心灵的乐曲和文字都让人无法抑制对美的向往而蜕掉周身的复杂情绪,只沉浸在这单纯的信仰中。一次次地感受并默念着生命中至纯的情感。不论在遇到幸福前我们陷在怎样混黑的泥沼中,当幸福敲门的那一刻,我们都会冲尽杂物,热忱真挚地投入到这一份得之不易的情感中。或者说,他们彼此就是对方的灵感吧。这种最为质朴的表达也为冷酷的现实注入了一股新生的力量。就如周伟驰所说“聚散的悲欢我尝了,他人的生活我过了,我的心依旧单纯。”正是这种单纯创作了这些语句。再看文字的时候,幻想自己成为了高更,只有着最纯粹的对于某一事物的欣赏和挚爱,就在大溪地,握着画笔,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最后,写作就像把一个隐秘的自己赤裸地展现在他人面前,供人观赏,他们可以赞叹也可以唾弃,而只有作者自己能体会这份忐忑背后的意义,写作的初衷和那颗真诚的想要分享幸福和灵感的心。期待更多真挚的作品。

  ——火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