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读后感10篇

2018-06-14 20:2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读后感10篇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是一本由蒋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读后感(一):你想要学到什么 你就看到什么

  昨晚8点三刻看到12点45看完的,对于有些负面的评价说凑字数内容垃圾,只想表示,我们看书抱有怎样的心态去看书、你想从书上看到些什么学到些什么、是不是有先入为主印象在心中去看书,都会对你看书的感受影响。那些一眼扫过的人、自认为都了解透彻的人看书和字字句句琢磨记忆的人看书,收获会不会不同不言而喻

  这本书我认为排版不是最好,尤其是“蒋勋VS丹·布朗”这种排版可能作者本身无关,确实蒋勋有在书中写对比,但是这样大肆张扬的挑衅,我认为作为一个有修养内涵美学大师并不能够做出来,事实究竟是怎样不想失望也无从深究。我并不喜欢否定丹·布朗的作品,或许他站在美学和历史客观角度,《达芬奇密码》的创作确实有虚构商业性质在其中,但是没有必要一再强调,相信不论是丹布朗还是蒋勋,两位作者都是读了大量资料结合主观思想才写出书的,接触资料不同(也许)和书的性质不同(理论文学和虚构小说),所以是没有可比性的。

  对于内容,拼凑之嫌主要是有的人不理解书的排版,这一系列书的第一部分只是作品陈列和介绍,第二部分是精讲并延续到作者创造背景生活背景,所以许多是重复的。对于那些确实对达芬奇好奇及对他的作品震惊的却一无所知的人来说,这本书作为入门是很棒的。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读后感(二):解析天才钥匙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为世人熟知。此外,在宗教盛行的年代,只为熟悉人体构造,不惜解剖30多具尸体的历史也在教科书中流传下来。但达芬奇毕竟是五百多年前的人物,如何能穿越时间长河了解达芬奇的一生呢?当然是他传世的作品了!而本书是我读过的对达芬奇“这个人诠释的最翔实的作品!

  蒋勋身兼画家诗人作家数个职业,但书中对作品的解读却很少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而是通过局部讲解引导读者更深刻的理解达芬奇作品的内涵。而全彩胶版纸的印刷更将油画色彩完美重现。恰到好处的排版,匠心独运的设计详细的解说与特色分析更让本书读起来通俗易懂。页码设计最为神奇!相信能一眼找到页数的不多~

  四度冲击

  在“蒋勋现场”中,着重于作品本身所蕴含的信息顺序的时间轴与特殊的排版让阅读此书变得尤其方便。独有的“四度冲击”简单粗暴的将作品信息刻印入你的脑海,兼职不能更透彻!

  第一度:历史介绍与材质传说中的历史小典故搭配作品信息。让我们知道经过年岁月的油画与壁画是何模样。在一个个故事中,达芬奇的一生也越发饱满立体。

  第二度:作品的局部讲解。如同画展中对作品信息的引导,用醒目的粗体字概括出作品中隐匿的重要信息,语句简短言简意赅的表明身为“讲解人”的蒋勋是如何破解达芬奇天才的一生。

  第三度:完整复刻的作品全貌。与如今毁图秀秀的大行其道不同,书中的插页均原汁原味保留了作品的全貌,没有修缮,局部细节更是模糊不清,但却清晰地让我们看到了岁月痕迹,了解了经典的不朽。

  第四度:放大的局部图。文章中黑体字的引导虽然能让我们理解作品,但通过局部图的搭配,更是让我直接掌握了解析作品的“钥匙”!可以毫无困难的从局部图上知道达芬奇曾经主动/被动的留在作品中的自己的思想。

  ——————————————————

  此外,通过书中的讲述,一个智慧公正才华横溢的达芬奇已经在脑海中逐渐形成

  为了探索“衣纹”的阴影与构图,达芬奇不惜用石膏水定型后,反复描绘,终得经典!

  为了探索生命起源,达芬奇又不惜揭破人体,研究种子与胚胎的异同。

  为了获得经费,在同意帮助领主们发明武器同时,又将真正的大杀器用密文隐藏。

  作为创造乐器的“乐师”,惊艳了米兰公爵的盛装宴会

  通过对一滴水的凝视,为人类打开了流体力学的先河,画下堤坝闸门图纸,更被现代工程师差异

  不被那个时代所理解的达芬奇,用一生创造出许多远超那个时代的奇迹!但又怀着对未来恐惧战争厌恶将太多的杰作隐匿起来。怀着孤独骄傲,在时间的长河中踩下坚实印记

  ——————————————————

  达芬奇的作品与达芬奇的人生搭配蒋老师的破解。让本书变得充实精彩。间歇的彩蛋更是冲刺其中。让我读起来轻松流畅舒服

  综上所述,读完这本让繁琐异常艺术讲解变得清晰透彻印象深刻的书,蒋老师在其中投入精力可见一斑!简短的篇幅,深刻的艺术;矛盾的两者在书中缺如此和谐。所以即使利用碎片时间,也能兴趣盎然的完成本书阅读。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读后感(三):旷世奇才的凌空一指

  “在黑夜里,人们都在熟睡,他过早地醒来。这是天才的不幸,却是人类的大幸。”后人对这位天才的评价恰如其分,在一幅幅美轮美奂图画背后隐藏着达芬奇对世界的探求和个人的心境,他在科学与美学中穿梭无碍,他的科学领域没有禁忌偏见,他所涉足的领域之广、程度之深都令人惊叹。虽然达芬奇留下的作品还有很多都是难以定论的迷,但毋庸置疑的是,他是西方文明史上的一个旷世奇才。

  达芬奇笔下的世界力求精确,他解剖人的尸体,为了准确掌握人的生理结构,《圣杰罗姆像》中这个老年男子肌肉结构逼真惊人;他用稀释的石膏水浸泡布匹,折出需要纹路形状观察光影变化,为了精确表达画中衣袍呈现的感觉。没有哪个画家像他那样将科学如此极致地融于他的画作中,他的几何物体透视法赋予了作品强烈空间感。他本人也留下了诸多领域研究与创新的手稿,让人忍不住惊叹,若是他的手稿都能在当时付诸现实,世界会是怎样的不同?

  这样一位胸有沟壑的人物所思所想也必然深刻,他的作品反复出现相同的人物姿势,但意向似乎却又大相径庭,对此,蒋勋做出了他的解读。画中一再出现的手指姿势让人疑惑不解,《圣母、圣子、圣安妮与施洗约翰》中圣安妮凝视着女儿,一只手指着上方,不知探问的究竟是什么。而在《施洗者圣约翰》里,画中男子的形象背离了世俗观点,一反大众印象中瘦骨嶙峋姿态,显得丰腴而充满欲望,向上挑的手指多了暧昧不明意味。这种截然不同的指向又包含了多少含义?达芬奇似乎将它锁在画中,任由画前人苦思冥想,难以确定其中真意

  达芬奇也是少见的在作品中融入山水意境的西方大家,《岩窟圣母》的背景中的渲染似曾相识,带入一种幽远空旷感。这种丰富想象力创造力也许是他一生中成就无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蒙娜丽莎神秘微笑下,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不一样,下面是否真的藏着他的自画像?他的同性情结是真的吗?他局部与整体的矛盾、安宁焦虑挣扎究竟反映出他怎样的心理状态?达芬奇留下的东西如此之多,却也如此之少。

  蒋勋在艺术上有颇深的造诣,他对达芬奇的解读也是深入浅出有趣引人深思,然而书中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对达芬奇一分为二的介绍,前后缺乏逻辑关系,内容又多有重复,找不到重心,难免给人以拼凑之感,单纯的堆砌难以让人享受阅读,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读后感(四):丹布朗,把你的手拿开

  原谅我较为浅薄的艺术知识,第一次较为全面的了解达芬奇的作品还是在电影《达芬奇密码》里面,不可否认丹布朗很好的把达芬奇的主要作品都串联起来了。当然他用了一个非常容易让人牢记的方式去让人缅怀达芬奇。而我们的蒋先生当然要从正统的视角去呈现一个真实的达芬奇。丹布朗,把你的手拿开。

  蒋先生在前半本书先是从自己的视角逐个评论了达芬奇留世的各个作品,从画作到手稿,从解剖到发明,不但阐述了自己对于作品乃至达芬奇本人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也帮我消除了丹布朗在那些作品上留下的阴影。小说必经是小说,艺术还是要回归于艺术的。而且对于艺术品,有时了解一些背景能够让你豁然开朗,会发现许多原本没有注意到的闪光之处。能够激发对美的觉察,乃至于对艺术的追求

  而后半本书则是从另一个维度,达芬奇的生平开始介绍。虽然很多作品会有些重复,但内容上却很好的避免了重复。因为这是一个天才的成长史。如果说前半本书是横向一刀刀的切的话,那后半本书就是纵向把所有的碎片全部串起来了。如果是只画了一幅蒙娜丽莎的达芬奇,那蒙娜丽莎也绝对不会被放在卢浮宫。天才也是通过慢慢积累沉淀出来的。

  很有意思的是,书的封面并不是大家最熟悉的蒙娜丽莎,而是《施洗者圣约翰》。也许这才是蒋先生最喜欢的达芬奇的作品吧。其实看过这本书以后也不难看出,相比蒙娜丽莎,这张肖像上几乎涵盖了达芬奇的所有风格化的标签,也应该是最有达芬奇艺术特征的画作。也是因为看过这本书以后,我对所有达芬奇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2017-1-29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读后感(五):科学家达芬奇

  文/龙女那伽

  如果说小时候,得知达芬奇的名字,是因为那个不靠谱的“画鸡蛋”的故事,成年后,再次听到,则是在丹布朗的畅销小说《达芬奇密码》中,当然,还有那首我个人认为巨难听的《蒙娜丽莎的微笑》。

  “画鸡蛋”的故事,不过是借着达芬奇的名气套用一个故事,给小学生道理。这种借用名人光环套路,现在许多鸡汤文里都这样。不过小时候喝的鸡汤不多,也就信了。

  《达芬奇密码》应该是第一个让我意识到达芬奇不仅仅是一个画家的作品。丹布朗虽然为了小说的可读性,对达芬奇的作品做了诸多揣测,但至少,他让达芬奇的更多作品引起了关注,而不仅仅是那一幅《蒙娜丽莎》。

  蒋勋的这本书里,将达芬奇的作品几乎是以一种罗列的方式展示了出来,包括许多未完成草稿。所以,这本书,文字很少,信息量却很大。

  达芬奇的作品,有一部分是接近成品的着色油画。比如最负盛名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窟圣母》等等。对这些作品,蒋勋从美学角度有自己的解读,也提到了丹布朗作品中对《蒙娜丽莎》和《岩窟圣母》的诠释。达芬奇的成品油画中,背景的画法非常类似中国水墨山水画,用一种像是晕染的方式,带来一种悠远的空旷感,画面层次丰富而又深远体现了空间纵深之美。

  除此以外,达芬奇还是一个离经叛道艺术家——虽然大部分艺术家都与普通人有些不太一样。达芬奇的画的人体,和他的老师所画的那种雕塑体不一样,人物大多比较丰满圆润肌肤光滑。他还有许多解剖图、草图。这在当时封闭的社会风气中,可以算是够叛逆了。然而,他还有更加超前的东西,他解剖死去女人子宫,观察胎儿。他仔细绘制男女生殖器的构造,甚至画出《肉身天使》那样雌雄同体人,这样的画,放在今天,也足以惊世骇俗

  如果仅仅如此,达芬奇也就是个画家,充其量是个比他同时期的人更加注重人体研究的画家。但是,达芬奇给人的意外,远远超出所有人的想象。他留下的草图中,还有许多工程机械图,比如带着镰刀的战车、他亲自设计的乐器、起重机械,还有许多关于水运、灌溉和河流治理方面的研究图纸。要说超出时代限制,画出天才一般想象机械图纸的人,也不是没有,但如达芬奇这样的——他的图纸,按照图样制作出来,完全具有实用性,却从来没有过。

  他仿佛是一个穿越到过去的科学家,希望用现代的技术改造古代世界。(其实关于达芬奇“穿越”的想法,我在一本恐怖小说中,看到类似构想)达芬奇留下的谜太多,人们不由自主地会跟着他的节奏脑洞大开。

  蒋勋从达芬奇的作品,再到达芬奇的历史,给我们诠释出了一个艺术之外,更加沉醉于科学研究的达芬奇。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更是一种对科技的沉迷。他已经远远地把他的时代,甩在了身后。

  不过,这本书分成了两个部分,前篇重点剖析达芬奇作品的艺术之美,后篇重点介绍达芬奇这个人和他的成就。两个部分有重合之处,感觉有些凌乱。而且,可能因为想表达的东西太多,许多事情反而说不透。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读后感(六):深入了解达芬奇画作

  经常有文章提到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些人是有灵感,但不愿意付出努力,有人愿意勤恳学习,却苦于没有灵感。而达芬奇就是既有灵感又肯努力的一个人。大二的时候了解到,他创造了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这一方法是通过对睡与不睡的硬性规律调节提高时间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这样, 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不足1.5(24÷4.25x0.25=1.41)小时,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现在看来,他的惊世之作绝不单单因为他有灵感。

  他无穷的好奇与创意使得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艺术家,与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小学的时候,就看过被缩印在美术书上的蒙娜丽莎,那时无论如何都想不通,为何看起来极为普通的一个女人的微笑,却成了世界名画。在后来的生活中也有意的去了解过这副画背后的秘密,可没人能真正参透她。

  蒋勋的书我看过不少,语言风格特点基本都是通俗易懂,朴实无华,这样的好处就是,能够把很复杂的东西,通过他的笔触简单化,让普通人也能感受到大家大作的魅力。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这本书总共有224页,收录了许多达芬奇著名的画作,印制精良,除完整画作之外,蒋勋在分析具体部分的时候,这本书也相应放大了具体部位,这让读者更容易去理解和感受蒋勋的鉴赏思想。

  这本书延续了之前蒋勋点评其他书籍画作的风格,毫不拖泥带水,依然是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分析揭示那些不容易发现的秘密。推荐给喜欢达芬奇,喜欢蒋勋的读者。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读后感(七):原来

  1、原来达芬奇是个Gay。

  2、达芬奇还解剖了三十具尸体。

  3、他打开孕妇尸体的子宫,看到子宫中孕育的婴儿。

  4、笔记中关于人体的解剖草图冷静而详尽,达芬奇是那个时代的科学狂人。

  5、他设计建筑、兵器及各种颇具科幻色彩的装置,研究流体力学。

  6、《肉身天使》中的人是雌雄同体的。

  7、而我最爱的是《抱银鼠的女子》。尖削的下巴,沉静的微笑,紧张的手,魔幻的银鼠,在暗色的背景中清晰浮现。在我眼里,这是一张可以排在肖像画中TOP3的作品。

  8、记不清昨天在哪看到的评论了,问为什么西方的画作中有那么多裸女。因为,画作作为一种商品,买家往往是男的。

  9、达芬奇应该晚些出生。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读后感(八):认真的人,真的很让人敬畏

  「达芬奇之美·蒋勋破解」

  第一次被画的美,惊诧到,美之于他,就像是一种信仰~

  开篇蒋勋提到了畅销小说“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与此书对达芬奇的不同层面。这是他对达芬奇世界另一种领悟,关注达芬奇创作领域,领悟达芬奇的孤独和沉思。鉴于此番序,我看了点达芬奇密码,更是喜爱此本书对作品对他的人生客观美的解说。字里行间,觉察蒋勋对那本书的不认同[em]e120[/em]个性这个东西,很可爱!觉得跟随他看完他的系列书籍[em]e400697[/em]

  回归主题,大家都知道达芬奇是个画家,其实或许他并不只是为了绘画,绘画只是他理解自然,理解宇宙,理解生命的一种方式!

  他的人生似乎顺了上帝的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上帝不仅给了他画画的天赋,他更是位集科学,建筑,发明于一体的天才艺术家。在对待画画,他追求的认真至极,从反复实验去研究衣纹,以及解剖人体去赋予人体画的生命力,和对建筑比例摆放和风景中国式水墨画式的“雾状透视法”……认真的人,真的很让人敬畏。

  “附一段很喜欢的书章前言”

  在黑夜里,

  人们都在熟睡,

  他过早地醒来。

  这是天才的不幸,

  却是人类的大幸。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读后感(九):打开美术史的正确方式

  在西方美术史中,我最喜欢梵高。他的一生纯粹又悲情,绚烂又短暂,从终年大雾笼罩的巴黎到阳光明媚的阿尔,被精神病折磨再到画出无与伦比的《星空》,从生前一文不值到死后声名斐然。他是传奇,他用他的悲悯之心温暖了那么多人。而达芬奇却是时代的印记。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看完了《破解达芬奇之美》和《哈默手稿》,但是我写东西的欲望为负。想起有人告诉我,希望我坚持写点东西,于是坐在办公室电脑桌前,在混乱又毫无思绪的状态下呆坐了一整个上午,最终决定再看一次《达芬奇密码》,看看能不能写出点东西来。

  丹·布朗的 《达芬奇密码》是一本成功的商业通俗小说,他从达芬奇一声多姿多彩的创作活动中撷取一小部分元素,加以渲染演义,达到了行销策略上空前的成功。 丹·布朗的小说,只是用了简单武断的“渲染”,快速地下了结论,对畅销小说的行销策略而言,或与不必苛责。

  达芬奇,五百年来第一人集绘画、科学、建筑、发明于一身的天才艺术家,历经五个世纪的淬炼与沉淀,至今仍撼动无数渴求真理与美学的灵魂。 他远远超越了他的时代,在科学的领域,他没有禁忌,没有道德的偏见。

  从一四〇〇年到一五〇〇年这一百年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历史中最具有文化创造力的时代。这一时期相比较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而言,人们开始追求思想的解放,绘画题材渐渐从宗教题材中剥离,开始关注人文和现实。在这一时期中涌现处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这样流芳百世的人物。其中,达芬奇是西方美术史中最能掌握东方“空灵美学”的一位奇才。从 《抱貂的女子》 到《蒙娜丽莎》,他的人物画像达到了顶峰,有人说从 《抱貂的女子》中贵妇暗藏杀机的不符合比例的手中看到了达芬奇的焦虑,就好像梵高的自画像,都是对自我的窥探。 很多人去卢浮宫都是为了看《蒙娜丽莎》的真迹,在玻璃罩子下,映出拥挤的人群,然后拍照迅速离开,而并不能真正理解这幅画的涵义,纪录片达芬奇密码中,科学家用高科技手段解释了 《蒙娜丽莎》中暗含的达芬奇密码,在他们眼中 《蒙娜丽莎》不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符号。可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意义何在?有人详实的分析了《最后的晚餐》,耶稣和十二门徒的故事,一个信任和背叛的问题,一个救赎和被救赎的问题,一个来自于《圣经》的故事,我想,如果你在欣赏这幅画时,没有读过 《圣经》 ,你是看不懂的。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读后感(十):震慑人心的天才之美

  天才之美,在于他的才华和成就破空而来,无可解释;在于他无限的丰富博大,你若不懂或可匆匆路过,了解之后,却穷尽一生都无法走出他的荣光。

  达芬奇确实是人类史上最卓越的天才之一。大多数读者对他的印象或许停留在“文艺复兴四杰”这个标签上,以为他就是个伟大的画家——那幅《蒙娜丽莎》被小小地复印在历史课本上,看不太清那抹著名的似有似无的微笑,而年纪尚幼小的我们,恐怕也不明白它到底美在何处,伟大在何处。

  而达芬奇的成就又何止是这一点?来看下百科对他的介绍:“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还擅长雕刻、音乐、发明、建筑,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学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他全部的科研成果尽数保存在他的手稿中,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30-50年。”

  上帝给予人类才华,大部分时间是精打细算的,偶尔也会奢侈一回,这时才会有达芬奇这样的天才。而想要真正了解他,对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一个人欣赏艺术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修养。在自身积累不足的时候,只能仰仗具备该素养的人或书,来帮我们做解读和欣赏。

  《蒋勋破解达芬奇之美》正是这么一本书。

  本书16开,纸质精良,全彩印刷。书里全面展示了达芬奇的名作、手稿、未完成作品,及他设计的军事机械、水利工程等手稿。蒋勋舒缓的文字则从头缓缓说起,充满感情地介绍了达芬奇的一生。

  阅读的过程非常愉快。用来印刷的图显然质量够大,细节在纸上表现得很充分。也因此,感觉贴近再贴近,几乎有触摸到达芬奇的错觉。文字量则不是很大,蒋勋的风格很明显,读完后至少可对达芬奇的生活、才能、志向都有简明的了解,甚至想更进一步了解他——这里还可以安利一下一部美剧《达芬奇的恶魔》,结合本书看该剧,堪称相得益彰。

  愿你阅读愉快,愿你与伟大的灵魂在书里相遇,相谈甚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