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10篇

2018-06-14 21: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10篇

  《6点27分的朗读者》是一本由[法] 让-保尔•迪迪耶洛朗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1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一):当深爱阅读的人聚在一起

  《6点27分的朗读者》将故事聚焦于几个小人物,这些普通人卑微工作中怀着对阅读的爱恋主人公吉兰・维尼奥勒专门负责粉碎滞销的书籍,他每天忍受着枯燥乏味的工作和脾气暴躁上司,下班后从机器中抢救出几页文字,在早班通勤的地铁里朗读。同车的人们都爱上了这个小伙子老太太德拉科特姐妹邀请他给一群老人读书。

  伊冯在吉兰的公司担任门卫喜欢法国古典戏剧,喜欢写亚历山大体十二音节诗,也喜欢用诗歌说话。朱塞佩是吉兰的同事,在一次事故中被机器碾断了腿。有一天,吉兰在地铁上发现了一个u盘,里面存储着一个名叫朱莉的厕所清洁员的自叙,充满兴味与哲思,一共72章,他对朱莉产生兴趣朋友们一起帮助他寻找这个女孩

  这本薄薄的小说讲述阅读对生活装饰作用,乏味的生活因为书籍的加入而变得可以接受,日常的重复劳动被文字言说后产生艺术之美与崇高体验,这是一部阅读的礼赞,更确切地说,是一群爱好阅读之人相聚知音之乐。当深爱阅读的人聚在一起,就怀抱天真,产生了奇妙反应。人们从各自的书本中走出,探讨阅读的感受分享阅读的温暖

  阅读不仅是私密行为,它更可以成为交流手段。这本小说提醒我们朗读的魅力,阿尔贝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说“公开朗读是一种表演,一种连带整个身体动作,要让他人感受得到。不管在彼时或现在,公开朗读的作者都要以特定声音来凌驾文字,并运用一些手势表现;这种表演给予文本一种调性,可能就是作者在构思当时所具有的感觉,因此可以让听众觉得接近作者的原意;也能赋予正文一种真品的封缄”。

  将所读之物言说,朗读者就与听众达成共鸣。门卫伊冯在生活中朗诵诗与戏剧,朱塞佩在书页寄托身体的印痕,吉兰让人们听见朱莉的文字,人们因此从孤单中脱离,获得了联结与理解

  这部小说聚集起这群爱恋阅读的人们,他们单纯善良,在书籍中发现自己,也发现自己正在被书籍塑造。这部小说不仅讲述阅读本身,更讲述人们如何通过阅读相互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带来的慰藉与希望。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二):找到朱莉,找到幸福

  文/***

  吉兰•维尼奥勒是法国小说家让-保尔•迪迪耶洛朗的《6点27分的朗读者》里的主人公,他有点像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名单》里的那个工厂主辛德勒。与之不同的是,辛德勒拯救的是纳粹铁蹄下的犹太人,而吉兰救下来的是一张又一张要被“碎霸500”巨型机器碾碎的废弃书页,它们被叫做“活着的皮”。吉兰愤恨地说:“那是大屠杀!”

  我在想,如果与辛德勒在战争年代拯救的肉体相比,吉兰在和平年代挽救的精神食量是不是更符合法兰西的骑士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法国人浪漫全世界有目共睹的,而阅读宛如匿藏在塞纳河里的精灵,贯穿于他们生活的始终。倘若认同这个观点,那么本书里出现的所有关于书的不合逻辑描述与旷世奇缘,你都会认为是合情合理的,并为之拍手称赞

  每天早晨6点27分在快铁列车上朗读抢救下来的“活着的皮”,并且喜欢与金鱼说话的吉兰,热爱诗歌并且满嘴亚历山大的伊冯和被“碎霸”吃掉下肢后寻找用他的肉做成书籍的老头朱塞佩,怎么看这三个人都是人群里的异类。可想到法国人爱书的浪漫痴狂,我们便想试着去理解他们。自诩资深读者的法国女编辑安妮•弗朗索瓦在她的《读书时代》里有一句口头禅:“若以书而论……”好像凡事只要与书搭上边儿,都是可以被理解被原谅的。

  如此说来,吉兰每天朗读的怪异行为不仅没有受到乘客的鄙视,而且还招来了一帮老头老太的追捧,请他到“紫藤公寓”去为更多的人朗读。尽管他认为他“红”得莫名其妙,可却乐不思疲!读书,是他抵抗孤独的最佳方式

  或许上帝诚心眷顾爱书的人吧?有一天,吉兰在快铁里捡到一个U盘,“那个U盘走进吉兰•维尼奥勒的生活纯属偶然”。短篇小说家,曾获得两次海明威文学奖的本书作者迪迪耶洛朗,深谙短篇小说以偶然带动必然结构规律。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以一个偶然事件,将全书精髓推直读者面前,令读者像吉兰一样不得不接受这个牵引,何况我们所有人也急于了解“书中书”的秘密

  吉兰从阅读“文档1”便开始便迷上了一个姑娘,迷上了“突然出现在他生命里的朱莉和她的瓷砖世界”。随着阅读文档数量增加,朱莉像个降临在吉兰心里的天使,她的哭她的笑,她的悲伤她的苦恼,她的幽默她的自嘲都令吉兰迷恋不已。老朱塞佩的一句:你到底想不想找到朱莉?仿佛是对吉兰新的生命的开启。吉兰到底能不能找到他的朱莉?这本书会告诉你。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藏着一个朱莉吧,她在哪里?在故土,在异乡,在海洋,在天际,或者在我们心里。若你心里藏着一个朱莉,那是你的小确幸。记得日本作家三浦紫苑在《多田便利屋》里这样写道:纵然失去东西无法完全回来,纵然得到的瞬间一切就已成为记忆,但幸福是会重生的,她会改变模样,悄然来到寻求她的人们的身边。

  本书作者用超凡的想象力构筑了一个爱与书的世界。朱莉是这世界里幸福的代言人。找到你的朱莉,你的幸福也在那里。

  转载请告知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三):转角捡到U盘也不错

  法国的小说有着属于法国人的幽默和浪漫,当然还有暖暖温馨。些许之前,马克李维的《偷影子的人》流行一时,让不少人为之感动。相比于马克的故事,迪迪耶洛朗的《6点27分的朗读者》有着更好的故事情节,也有着让人难忘的故事人物

  要说起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大抵读到一半的读者会觉得这是一句屁话,将手头上的书籍扔到一边。然而,我想不会有人这么做,故事从一开始没有暗示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却暗示着主人公将会有着别样的生活追求,他注定要从一个碎纸工人变成另外一个人。答案却迟迟没有说出来,他一如既往地朗读,一如既往地帮着朋友找他的腿,直到作者安排转变的出线。

  要让一个人改变,因素总是可以很多。《朗读者》中的汉娜因为与曾经爱慕自己的人交流学会了写字,《心灵捕手》中的威尔因为桑恩而终究离开破旧小屋。而这一次,轮到了拥有倒霉名字的吉兰,他因为一个U盘,开始了一天不再觉得无趣和疲惫的生活。

  从他开始读朱莉的文字的时候,也许我们已经预示了他们终将会在一起,不管多么的艰难。但是作者在一个故事里头嵌入了另一个故事,将朱莉的存在不会显得喧宾夺主,却能够让朱莉与吉兰和平相处在一个故事里边。简单手法,却可以吊读者的胃口

  吉兰并不是故事中最为有趣的人物,即使他是主人公。相比于门卫伊冯,一个热爱亚历山大诗歌的老头,用诗句来让年轻傲慢无礼卡车司机震惊的老头,吉兰多少显得不那么个性鲜明。他为吉兰提供了一个暂时逃离恶心的工作的空间同时又用着他擅长的诗句和演说来让紫藤公寓的老人们著迷,他就像是一个最好的配角,在一个看似有些沉闷的空间中提供足够的幽默和欢笑

  当然,还有着吉兰的金鱼,真是遗憾,才出场没有多少分钟就已经失去了生命。虽然有着第六来继承它的使命,却多少给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增添了死亡的忧伤

  这是一本在地铁中阅读可能会读过站的书,甚至在某些章节还可能跟着吉兰将文本读出声音来。然而,在地铁或者公交上不会碰到这样的人。大抵会遇到阅读的人,也会遇到喧哗的人,却都有着独特的故事。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四):你以为我的腿是在一天内长出来的吗

  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某种坚持,一天到晚找自己的腿的朱佩塞,满口亚历山大诗的伊冯,喜欢有裂缝瓷砖的朱莉,以及每天早晨6点27分在快铁列车里朗读的吉兰。这些坚持都有点儿神经质,就像我今天在豆瓣看到一条广播大概意思是坚持一件事情可能很有成就感,但是如果不能给社会带来价值,那就是屎。对此我很不赞同,总有人向外活着,天天想着为社会做贡献,也总有人向内活着,只为了坚持自己内心那甚至有点神经质的追求。

  比如这本书里的朱佩塞,看着自己的腿变成纸浆,再看着纸浆变成了书。他便把那一批纸浆制作的书买下来,这就是他找回自己腿的方式。“骨与肉一起被碾碎、捣烂、烫熟,分散成千百万个细胞,与那玩意儿在该死的2002年4月16日那天排泄在容器里的灰色稠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经过漫长旅程,最后出现在这本没有价值的书里,以及用独一无二的肉纸制造的另外一千二百九十九本书里。”那是他的血肉,必须回归。他的细胞支离破碎进入了那些有着墨绿色书脊的书本里。就像对于每一个阅读爱好者每一个坚持阅读的人,书本包含着他们的灵魂碎片,只有读书才足以去拼凑那不完整的自己,去填满本身不够丰富的生命经验。到后来吉兰准备放弃寻找朱莉的时候,朱佩塞指着快被弗雷西内的书压垮的书架说:“你以为我的腿是在一天内长出来的吗?”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眼眶忍不住湿了一下,每个人的灵魂每个人的思想也不是一天内就变成了他现在这样的啊。

  一开始读这本书,我绝对不会相信这是一本温情的书。吉兰在快铁列车上读的文字都那么血淋淋,要我是乘客可能会被他影响一大早的好心情说不定还会想打他。直到他捡到那个U盘,一切才明亮了起来。尽管朗读的内容不少和厕所相关(谁叫作者是一个厕所保洁员呢),但更多看到的是温润细致的生活。这个作者在生活里喜欢有裂缝瓷砖,“完美的瓷砖数量太多了,反倒显得平淡无几,吸引不了我。我更关心那些残缺的、开裂的、泛黄的、缺口的瓷砖,它们经过岁月摧残,让这个地方不仅显得有些陈旧,也有了瑕疵,我终于喜欢上这种陈旧,而瑕疵能不可思议地让我安下心来。”大概也就是文字里透露的那种安心细腻气息,让吉兰渴望去寻找这位作者,就像黑塞《荒原狼》里的哈勒尔总是向往邻居太太家的温暖。寻找朱莉,仿佛根据藏宝图寻求宝藏一样,吉兰不再机械依靠数字过活。

  于是吉兰才能写了那封信,那信里有段话也许只有看完了整本书的人才体会这种平淡而沉重却又充满期待的概括感:“我既不是迷人王子,也没有白色的战马。我看到喷泉,偶尔也会扔几个硬币进去。我下巴上没有难看的瘊子,说话也不咬舌头,但是我有一个很傻的姓,抵得上这世界上所有的瘊子和错误发音我喜欢看书,虽然我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毁掉它们。我全部的家当就是一条金鱼,叫鲁热·德·利尔。我只有两个朋友,一个高位截肢,一天到晚都在找他的腿,还有一个是诗人,满口亚历山大诗。”不知道以后的这段话后面会不会还加上一句“还有一个喜欢瓷砖裂缝的姑娘”?不过故事的结局我挺喜欢的,因为结局就像朱莉喜欢那些瓷砖上的裂缝,顽强地走自己的路,创造自己的命运,毫不理睬地球上的纷争。你以为裂缝是在一天内就长出来的吗?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五):怪诞而又小温暖

  睡醒来后的一个晴朗的下午,天气中泛着凉意,身体不适的时候,每一个感官都能感受到外界轻微的变动。

  枕边的书总是会摞成一摞,想看的时候随手可得,而不用费力的伸展肢体去书架上拿,虽然很长的时间里连最上面那本,都没有翻开过。三月份去两家图书馆借了四本书回来,没有一本按时完成了阅读,在限期归还的日子匆忙的拿去归还,有两本可以直接在线续期,另外的只能自己去跑一趟。

  徘徊书架,寻找一本最近或许能合得来的书,找书,总是让人愉悦的。最后敲定了《6点27分的朗读者》,因为它的书脊有理想国的标记

  工作日的某个晚上,读了30多页,然后到周六下午,上午完成了学习计划午睡,醒来,家里仍是没有电,而我依旧不想外出。所以翻开它准备继续阅读,只有180页,恰好的阅读量。因为今天不适宜看太长的文字,在读书之前,内心会告诉你此时的状态

  巨型的碎纸机器,在开篇的描述中,如庞然怪物,充斥着让人不适的气味儿,似乎它吞噬的不止书籍,还有生命体,冰冷而恐惧

  我喜欢吉兰,也喜欢伊冯和他洪亮的声音朗读十二音节诗的样子,具有冲击性的窒息感。阅读小说有意思的是,人物鲜活的来到了我的面前,似乎能想象出他们的样子,这是文字赋予的魅力。朗读者里面的人物并不多,但他们都生动的在你身边存在着。

  在地铁上阅读,日复一日,朗读的内容来自于前一日在碎纸机这个怪物下幸存的碎片的纸。把它们贴在吸水纸上,内容一个个的出现到耳朵里。吉兰的听众于别的车厢的人不一样,他们的脸上没有那种可恶的无动于衷的表情,而是露出吃饱肚子的婴儿的满意神情。

  如果有人爱我孤独而丑陋的灵魂,我想一定会爱上他,但又感到惧怕,但多半会觉得庆幸。

  所以能捡到那个U盘,和70篇文档时,吉兰遇到了朱莉,活在文字背后的朱莉。这样的相遇,都缘于文字。

  尽管故事的开头流露出压抑,读完之后仍旧能感受到爱书人的存在,因为他们,整个故事呈现出生命的温暖。

  隐藏在阳光下的每个人的灵魂,有时候它就像鱼缸里来了又走的鲁热·德·利尔,陪伴着孤独的人。

  深暗幽邃的蓝,热情洋溢的橘红,书的封面与外壳。互相冲撞,像一个矛盾体,而又恰好。

  用写在封底的话留作结尾;

  一个如《天使爱美丽》般充满诗情和暖意的世界。

  在那里,普通人怪诞得可爱。

  在那里,文学治愈了孤单又心酸的生活。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六):14718

  不像其他读者,我看书的时候喜欢看封皮,一本书的封皮和题目是吸引我最大的诱惑,这本书是在图书馆借的,很有感觉的封皮配上6点27分的朗读者名字,真的很美,所以借回了家。刚入职利用闲暇时间在单位看此书,刚开始确实看不进去,前面几章节很枯燥,翻着翻着就合上了,第二次翻开却一口看完了。

  碎霸,很印象深刻的一个词,还有后面一连串描述机器的词,分别是粉碎、碾压、捣烂、压碎、撕裂、剁碎、扯碎、撕烂、混合、搅拌、滚煮。这一部分我看了很多遍,觉得这样写得很酣畅淋漓。

  金鱼,是最适合男主的宠物,我闭上眼睛想了很久比方说猫、狗,都不足以勾勒男主的生活,什么动物可以安静的倾听吉兰的朗读呢。

  描述厕所里面的景象,一下子让厕所保洁员形象辉煌了起来,这几节写得很有生气活力, 让原本不相干的人,因为一个U盘连接在一起,阅读朗诵,通过文字爱上一个人,寻找她,向她表白, 14718落在结尾,竟然有甜蜜浪漫的味道。

  借用文章的一段话,“我承认有些浮夸,但是我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也没有愿望写给别人,因为我只想把他送给您:我的命运在您的手中”。不论在何时,你也会遇到你的14718。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七):治愈系的小说啊

  上一本刚看完的法国小说是马克·李维的《如果一切重来》,当然马克·李维最火的《偷影子的人》是上上一本看过的法国小说。总得感觉是法国人现在真是浅薄啊,搞哲学的那些就不说了,现在这些写小说的也是如此,沉浸在繁琐、枯燥的日常生活中,渴望自己得到小清新爱情的拯救。

  《6点27分的朗读者》这本书如果单纯是作为消遣的话,还值得一看,城市里的孤僻男,干着了无趣味的工作,唯一出格的事是在城铁上朗读随手取来的文字,然后遇见自己的爱情,完了!个人感觉,这本书刚到及格线吧。买这本书完全是听取书店朋友的推荐,现在唯一想做的是必须劝诫他好好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啊!

  书的封面不错,内容太单薄了,一本书,两三个小时就读完了。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八):再单调无趣的生活也能发现哲理。

  2015年9月8日看完。

  能吸引人读下去的故事。一层层的悬念,迫使你不停地看下去,结局出乎意料。小人物的生活卑微,却能从文学中获得一点点的滋养,变得有些不一样。

  记录几段文字,当时做了记号的:

  1、“他的沉默是很充实的。”

  2、“还是在快铁里,活着的皮最终将死去,而他将把它们所含的文字释放出来。”

  3、“在这宁静的二十分钟里,生命重新出现。”

  4、“死亡就是这样,他心里想,有时候先短攻一下,再转身去忙别的。这个坏东西有一天一定会回来了结它已经开始的事情。不过,吉兰暂时把这件喜事当做美好一天开始的好兆头。”

  想继续看这个法国作家的书,想继续看译者周小珊翻译的书。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九):有趣的灵魂无论在什么职位都会闪闪发光呀

  读完很舒服,很适合一个悠闲的午后一口气读下去,前半段一般,后半段描述茉莉生活的时候深深打动我了,这根本就是我一直追求的生活态度嘛。 那段对于朱莉的描述,让我觉得原来一个商场的保洁员也会这么有趣,这更加加深了我一直的一个理念“有趣的灵魂是不分职业不分种族不分阶级的,快乐是自己给的”无论你是一个身价百万或是普通的保洁员都可以把生活过得诗意过得有趣,真正的快乐是不花钱的。

  记下几个让我很喜欢的语句吧。

  “14717,这样的数字瘦骨嶙峋,干瘪的毫无遮掩,有棱有角尖的刺眼。”

  “也许我的内心或许还有八岁小女孩的梦想,等着迷人的王子终于肯来解救她,一个迷人的王子”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十):书,有灵魂的纸与文字。

  吉兰•维尼奥勒,这本书的主人公,一个自然回收处理公司的平凡的工人。起初我并不知道他是处理报废的书,而以为他处理的是活物。

每当他看到那堵肮脏、剥落的高大围墙,喉咙口还是会猛地感到恶心。那玩意儿隐藏在围墙后面,避人耳目,正等着他呢。

  这句对他即将到达的工作地点的描述,结合他在开场的6点27分的朗读中的那一段“孩子看着父亲杀兔子”的内容,我不禁揣测,他的工作性质是邪恶的。

  书的前半部分对于这个令主人公排斥的机器,有着热气腾腾的描述,读来感觉这机器仿佛就在你眼前运作,能感受到它巨大而又永远填不饱的内脏正在朝你吐着白气。但尽管如此,你仍会觉得冰冷冷。

工作了十五年,吉兰还是不能用它真正的名字称呼它,仿佛只要喊出它的名字,遍意味着对它的认可,这种默认,他是无论如何都是不愿意的。这玩意儿来就是为了粉碎、碾压、捣烂、压碎、撕裂、剁碎、扯碎、撕烂、混合、搅拌、滚煮。不过他听过的最佳定义,是当老头朱塞佩从早到晚灌的劣质红酒,也无法浇灭他肚子里日积月累的对碎霸500的怨气的时候,喊出的那句:“那是大屠杀!”每天晚上,这位厂长要求把凶杀现场清理干净,让凶杀显得天衣无缝。一年中除了周末和节假日,凶杀天天都在重复。

  吉兰不愿意称呼它的名字,通常叫为“那玩意儿”。那玩意儿每天早上准时等待工人们启动它,给它喂食。吉兰带着排斥的心情换上工作服,不愿意去想“那玩意儿在等它的饲料”。

  饲料变是报废的书。

  其实在平常人看来,处理回收本是在自然不过的事儿。但吉兰以及他仅有的两个好朋友,都觉得这是在谋杀。书,不仅是书。它是活生生的。

  那玩意儿贪婪的等待着它每天的饲料,而吉兰他们觉得,这无法满足它。

老鼠成了大问题。味道让它们发疯。漏斗吸引它们,就像食肉植物吸引苍蝇一样。他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不让碎霸吃到那块肉。他相信它一定很喜欢吃肉,喜欢这些尖叫着、扭动着的小躯体。自从朱塞佩出了事故以来,吉兰就知道老鼠肉并不能满足那玩意儿。

  他的好友在一次清理内脏的过程中丢失了他的双腿,描述的过程并不血腥,但很震慑人。书并不能满足它,老鼠也不能满足它,它终于还是吞噬了人的躯体,尝到了大量鲜血的味道。

  吉兰每个工作日都不得不与这个他憎恶的怪物相处,按下电源按钮,喂给它饲料。书里详细描写了一次将报废书成堆喂进怪物嘴里的过程。

那玩意儿抗议似的打了个嗝,地面勉强地震动了一下。它总是不容易醒过来,先要打嗝、吐痰,似乎不乐意启动。不过第一口燃油喝下去,它便运转起来。地沟里散发出发霉纸张的臭味。那玩意儿饿了。巨大的推土到迅速把山一样的书堆堆推进深渊。不锈钢进料口消失在书的海洋里。再精美的书脊,再结实的装订,几秒钟内就粉身碎骨了。成千上万的作品消失在那玩意儿的胃里。从两侧的喷头里不停地喷出来的滚烫的雨将少数几张见异思迁、企图逃跑的纸张逼到漏斗的底部。再往前,六百把刀片将会接手。锋利的刃口把面目全非的纸张切成薄片。最后四个巨大的搅拌机叶片把一切转换成厚厚的纸浆。几分钟前还躺在车间地上的那些书,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这真真切切就是一场“大屠杀”。吉兰觉得这是在犯着不可饶恕的罪。

  书对他来说,不仅是书,也许在他看来,它们也是有灵魂的。那玩意儿捣碎的不仅仅是纸张,也是上万条独一无二的思想。

  他唯一的赎罪方式,就是去拯救那些幸存者。以他最不愿意的方式——进入到那玩意儿的内脏。

他先把碎霸停机,随后钻进漏斗深处。它们在老地方等着他,有十来张,那是水柱唯一喷不到的地方,在布满刀片的最后一根轴的固定片与不锈钢内壁之间。东飞西舞的纸被气流冲到水淋淋的隔板上,尔后搁浅在这钢铁凸壁上,没有继续滑下去送命。朱塞佩把它们叫做“活着的皮”。“”它们是大屠杀唯一的幸存者,小伙子。‘他激动地提醒他。’科瓦尔斯基永远不会知道维尼奥勒在他的碎霸的肚子里搞什么鬼。每天晚上,吉兰去浴室的时候露出的天使般的笑容让他无法安心。明天,还是在这快铁里,活着的皮最终将死去,而他将把它们所含的文字释放出来。

  那玩意儿的内脏有无法消化的地方,这成了“大屠杀幸存者”的避难所。吉兰就是拯救它们的英雄。他把它们夹在吸墨纸中间。然后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和地点——6点27分的快铁上——朗读它们。

  我觉得这对吉兰来说是一种仪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