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6点27分的朗读者》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6点27分的朗读者》的读后感10篇

2018-01-24 21: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6点27分的朗读者》的读后感10篇

  《6点27分的朗读者》是一本由[法] 让-保尔•迪迪耶洛朗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1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一):治愈系的小说

  上一本刚看完的法国小说是马克·李维的《如果一切重来》,当然马克·李维最火的《偷影子的人》是上上一本看过的法国小说。总得感觉是法国人现在真是浅薄啊,搞哲学的那些就不说了,现在这些写小说的也是如此,沉浸在繁琐、枯燥的日常生活中渴望自己得到小清新爱情拯救

  《6点27分的朗读者》这本书如果单纯是作为消遣的话,还值得一看,城市里的孤僻男,干着了无趣味工作,唯一出格的事是在城铁上朗读随手取来的文字,然后遇见自己的爱情,完了!个人感觉,这本书刚到及格线吧。买这本书完全是听取书店朋友推荐,现在唯一想做的是必须劝诫他好好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啊!

  书的封面不错内容太单薄了,一本书,两三个小时就读完了。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二):伴随我搭乘地铁,等公交时候的暖心小说

  我在地铁上,公交车站还有晚上睡前大概一天多的时间就读完了这本小说。正好是在阴郁的冬日里捧读这本书,那种浪漫,暖心,偶尔的小幽默孤寂感都让我完全沉迷进去而忘记了抱怨糟糕天气漫长的路上时光商场厕所的保洁员有着她的文艺情怀,废书处理厂的工人心中对书籍的喜爱和珍惜并把它朗读出来的行动都处处打动着我。故事发生在这些日常生活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甚至懒于正眼瞧一眼的小人物们的身上,而作者却把他们描述的如此鲜活,有趣,以至于在阅读中眼前常常会出现各种有意思画面。这绝对是一本在大都市生活中需要读到的好书。它不是鸿篇巨制,没有通篇的道理,却处处打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一小段空闲的时间被这个有趣的故事所填满吧。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三):偶像的拼盘

  我是在下班早的周五去先锋书店站着看完这本书的。

  通俗小说类的读物我读的都比较快,翻起来就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像收割机收麦子一样。但是一旦开始扫过的那几页引起我的兴趣,也就开始由收割机变成人工手动了,情节句子开始印入脑海,当然这一切都是无意识的。直到一口气读完。

  这本书就是一口气读完的,非常好读,最大的感受亲切,因为里面有太多我喜欢的书和电影痕迹,简直就是偶像的拼盘之作;另一个感受就是有趣,很多时髦俏皮的段子和比喻。

  1、翻了没几页就看到捷克作家博・赫拉巴尔浮出书面,就是那个“碎霸”的工作。说实话,当初博·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孤独》里描写他的工作,在把书送去碎纸前再次阅读时的感觉,在星空下读康德。那个深度和意向太过于原创。而同样操纵着碎书机器的吉兰也同样既痛恨着自己的工作又一边享受着每天能从碎霸的牙齿下救出一两页好文章简单快乐。这是一个明显向博・赫拉巴尔的模仿或者说致敬。当然在这本书里孤独单调的碎纸工作是小清新文青的时髦外衣。

  2、另外就是以一封信来勾勒另外一个人的形象。电影《天使艾米丽》《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等都是这样。我想象着这本书是否能改编成电影,如果改编成电影就太像天使艾米丽了。

  3、男主人养金鱼的梗完全就是《玛丽和马克思》里的感觉:孤独的成年男子,与一只金鱼相伴,觉得浪漫和爱情是他早就放弃神秘现象,他借着朗读救赎自己。马克思则是借写信救赎自己。

  既然能让人一口气读完的,证明这本书写的真的是非常流畅自然,许多令人心动宛然的小细节,比如14717数字的描述,用瘦骨嶙峋实在是太形象了。还有厕所阿姨经典语录、关于厕所声音总结人们对于职业的刻板印象、藏在储物间的笔记本等的描述都非常有情调,尤其结尾处朱莉的现身简直是好莱坞电影式的完满。从此我对商厦保洁员多了一份别样的感觉。虽然称不上是伟大经典作品,但是可以说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好莱坞式的浪漫故事。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四):你以为我的腿是在一天内长出来的吗

  书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某种坚持,一天到晚找自己的腿的朱佩塞,满口亚历山大诗的伊冯,喜欢裂缝瓷砖的朱莉,以及每天早晨6点27分在快铁列车里朗读的吉兰。这些坚持都有点儿神经质,就像我今天在豆瓣看到一条广播大概意思是坚持一件事情可能很有成就感,但是如果不能给社会带来价值,那就是屎。对此我很不赞同,总有人向外活着,天天想着为社会做贡献,也总有人向内活着,只为了坚持自己内心那甚至有点神经质的追求

  比如这本书里的朱佩塞,看着自己的腿变成纸浆,再看着纸浆变成了书。他便把那一批纸浆制作的书买下来,这就是他找回自己腿的方式。“骨与肉一起被碾碎、捣烂、烫熟,分散成千百万个细胞,与那玩意儿在该死的2002年4月16日那天排泄在容器里的灰色稠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经过漫长的旅程,最后出现在这本没有价值的书里,以及用独一无二的肉纸制造的另外一千二百九十九本书里。”那是他的血肉,必须回归。他的细胞支离破碎进入了那些有着墨绿色书脊的书本里。就像对于每一个阅读爱好者每一个坚持阅读的人,书本包含着他们的灵魂碎片,只有读书才足以去拼凑那不完整的自己,去填满本身不够丰富生命经验。到后来吉兰准备放弃寻找朱莉的时候,朱佩塞指着快被弗雷西内的书压垮的书架说:“你以为我的腿是在一天内长出来的吗?”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眼眶忍不住湿了一下,每个人的灵魂每个人的思想也不是一天内就变成了他现在这样的啊。

  一开始读这本书,我绝对不会相信这是一本温情的书。吉兰在快铁列车上读的文字都那么血淋淋,要我是乘客可能会被他影响一大早的好心情说不定还会想打他。直到他捡到那个U盘,一切才明亮了起来。尽管朗读的内容不少和厕所相关(谁叫作者是一个厕所保洁员呢),但更多看到的是温细致的生活。这个作者在生活里喜欢有裂缝瓷砖,“完美的瓷砖数量太多了,反倒显得平淡无几,吸引不了我。我更关心那些残缺的、开裂的、泛黄的、缺口的瓷砖,它们经过岁月的摧残,让这个地方不仅显得有些陈旧,也有了瑕疵,我终于喜欢上这种陈旧,而瑕疵能不可思议地让我安下心来。”大概也就是文字里透露的那种安心细腻气息,让吉兰渴望去寻找这位作者,就像黑塞《荒原狼》里的哈勒尔总是向往邻居太太家的温暖。寻找朱莉,仿佛根据藏宝图寻求宝藏一样,吉兰不再机械地依靠着数字过活。

  于是吉兰才能写了那封信,那信里有段话也许只有看完了整本书的人才体会这种平淡而沉重却又充满期待的概括感:“我既不是迷人王子,也没有白色的战马。我看到喷泉,偶尔也会扔几个硬币进去。我下巴上没有难看的瘊子,说话也不咬舌头,但是我有一个很傻的姓,抵得上这世界上所有的瘊子和错误的发音。我喜欢看书,虽然我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毁掉它们。我全部的家当就是一条金鱼,叫鲁热·德·利尔。我只有两个朋友,一个高位截肢,一天到晚都在找他的腿,还有一个是诗人,满口亚历山大诗。”不知道以后的这段话后面会不会还加上一句“还有一个喜欢瓷砖裂缝的姑娘”?不过故事的结局我挺喜欢的,因为结局就像朱莉喜欢那些瓷砖上的裂缝,顽强地走自己的路,创造自己的命运,毫不理睬地球上的纷争。你以为裂缝是在一天内就长出来的吗?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五):“朱莉不是漂亮,是妙不可言

  人物和情节的设定都很简单,就像这本书的装订一样,小小的一本:

  每天6点27分地铁上的朗读者吉兰

  一条金鱼叫鲁热·德·利尔

  在事故中丧失双腿的老操作长朱塞佩,

  迷恋古典戏剧用亚历山大体作诗的门卫伊冯

  商场公共厕所的清洁人员年轻的朱莉

  朱莉的闺蜜理发店小妹若西

  傲慢虚伪阿谀奉承年轻人吕西安·布伦纳

  像“碎霸500”一样的厂长科瓦尔斯基

  这应该是书中提及的全部人物了。

  热爱书籍的吉兰每天却都在做着把书籍变成纸浆的工作,他对这份工作充满着厌恶,书中曾描写到那个大机器“碎霸500”,如何像是战争中的屠杀一样毁灭着书籍。在这日复一日的看似残忍的工作中,唯一能令他得到救赎的一件事情就是——朗读。每天6点27分的快铁,放下橙色的折叠椅,从皮公文包里拿出从碎霸500嘴里幸存下来的一页纸,清清嗓子,车厢内渐渐安静下来,吉兰开始大声朗读了。在每一个工作日,响亮清晰的嗓音,毫无关联的片段,或是历史书,或是侦探小说,“再吉兰看来,重要的不是体裁,而是朗读的行为”。他的朗读,让违背了内心的自己得到了短暂的救赎,让束缚的文字得到了释放和回归,让车厢里的人享受到了片刻的安宁,也吸引了来自疗养院的两个小老太莫尼克和若塞特,于是后来吉兰每周六过去给那些老人读上一段。

  U盘的闯入:在某个寒意料峭的清晨,吉兰无意间拾到了一枚U盘,从此闯入了这个叫朱莉的女人的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吉兰是孤独的。吉兰每天过的是工厂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那个家破败不堪,每天陪伴他听他诉说的,是那个他给起名叫鲁热·德·利尔的金鱼,已经死过四次了。他就像是那条金鱼,每天在一个球形的玻璃容器里转圈圈,毫无目的。直到那个U盘的出现,一篇篇记录着简单生活的文字又显得那么有趣可爱,从此吉兰的生活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期待,吉兰渐渐爱上了写下这些文字的背后的她。在老朱佩塞的协助下,吉兰终于找到了这个在某个商场公共厕所里工作的清洁人员,朱莉。小说戏剧性的结尾了。

  我们总是在乏味孤单的生活中,一面救赎着其他人,一面又等待着被救赎。我们期待着可以进入不一样的生活,也期望着可以有人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精彩。请坚信,那个人总会出现的,他出现的时候请别错过

  摘段:

  人们对我们的期待通常是固定的,他们希望你是什么形象,你就应该让他看到什么形象。

  虽然微笑不需要任何本钱,却能带来很大的回报

  朱莉不是漂亮,是妙不可言。

  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能够让色彩更鲜艳,让事情更简单,让冬天没那么寒冷,让无法忍受的东西变得可以忍受,让美丽的东西更美,让丑陋的东西不再那么丑陋,总而言之,让我的人生变得更美好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六):生活在孤单也会有惊喜

  开场,主人公吉兰以一种特立独行者的角色出现在大众之间,在清晨的地铁朗读没有连贯性的文章。用他的说法就是,之所以没有连贯,是因为如果这一段大家不喜欢,也会知道很快就会结束,而不需要长久忍耐

  这让我想起以前上学时,学校也有这样一个奇葩,虽然上面的文字用了特立独行,而这里用了奇葩,但其实没有多大区别。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你是接受这种行为,还是抵触。

  那时候大一新生到校没几天,在中午大家都放学教学楼去食堂的路上,有一个逆行者,手里捧着一本英语书,疯狂的朗读,但读的什么,没有人能听懂。虽然路上所有的人都和他逆行,确切地说是他和所有人逆行,但他依然在路中央,像四周无人一样,至少坚持了一年多。

  早晨在将军院,当所有人都在晨读的时候,只有他在嘶吼,当中午大家都想休憩一会的时候,他在荒野之地嘶吼。有一天,偶然看到他的一小段采访,说他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一种方式,是因为在高中时,遇到了我们那位奇葩校友李阳,于是被感染就开始了疯狂的英语之路。之前李阳总是以一种名人的形象被学校骄傲着,直到近几年各种样的负面新闻不断缠身,好像学校再不愿在公众刊物上提起这个人了。记得上学时,每当路过烈士亭,也会脑补一下年轻的工程力学专业学生李阳在大雪纷飞的清晨,疯狂朗读的场景

  朗读,有别与阅读,不是一个人的事,于是这成了一场表演,无论如何,都是需要有观众的,于是,当吉兰阅读一个片段之后,听他朗读的人会露出像婴儿奶饱之后的甜蜜,而未听他朗读的人依然睡意昏沉。

  故事中除了吉兰之外,还有一个和他性格类似的门卫伊冯,以朗诵亚历山大体诗为最爱的老头子,他们之间发生了很多的故事,包括他们用亚历山大体诗和年轻的司机对话,包括吉兰被敬老院邀请去朗读,然后吉兰也介绍伊冯去敬老院,让他的朗读能够被更多人分享。

  里面最吸引我的一个情节就是吉兰的同事塞佩斯被碎霸500绞碎双腿之后,他用了三天时间来恢复自己,然后通过一种让人诧异的方式来寻找自己早已失踪的双腿的一系列行为。也是通过这样一个小细节证明了他的聪明才智,最后让现实中的吉兰和文字中的朱莉相遇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这两次精密的策划都能看出,他的一生作为一名技术工而多么的埋没他的才华,他可是一个统领千军的将才,至少是一个思维敏捷的侦探。

  第一次当然就是找自己的腿。他详细的去调查,他出事故的当天的纸浆去了哪里,然后被印制了哪本书,然后找到这本书,疯狂的采购,因为他深信,他的腿就在这些书本里,一共印刷1300册,最后通过各种方式只找到了七百多本,剩下的无论如何也找不到,而就在这时,吉兰突然有了一个惊人的想法,他想到了书的作者,肯定还有这本书,于是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作者的夫人,但得知作者已故。当作者的夫人听了他的复述之后,愿意把保存的几十本书送给塞佩斯,首先是书到了吉兰的手里,他当然不会全部都拿出来,这样惊喜之后还会落入空虚,于是他一本一本的给他惊喜,让他有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这个精明的呆子。而塞佩斯那个更精明的将才,却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忘了这一点。

  第二个周密的计划就是当吉兰在地铁捡到一个U盘,发现里面有72个精彩故事的时候,开始疯狂的迷恋上这个写故事的作者,但从文字中,他只知道她叫朱莉,是个厕所清洁员,他将这些文字交给塞佩斯,通过72个小故事所透露出来的细节,塞佩斯给他做了一个精密的寻找朱莉的计划,这个计划,让吉兰目瞪口呆。

  最终,吉兰通过这个周密的计划,找到了朱莉,于是剧情翻转,成了朱莉描述,如何在厕所收到一束硕大的鲜花,然后开始了一段恋情。故事戛然而止。

  复述故事总是干瘪的,因为作者已经写在那里,放在那里,静静的躺在书里,不去看,它永远都在那里躺着,只有我们捧起书,里面的人物才会活跃眼前。这本书是上次在卓越买《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时候网站主动推荐的,有一个板块是买了这本书的人还买了什么什么,其中就有这本,于是便一起买了回来。很精致的一本书,也算很不错的故事,以及不错的布局。这种布局让我想起《苏菲的世界》,书中人物和他们看到的书中的人物相遇,那种紧张让人的心为之一颤。

  最后的圆满,又是新的开始,好的故事总是这样,结尾感觉才是开始,以后怎么样,好像只有我们去想象,想象他们在一起之后的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谁知道呢?

  2015.11.6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七):静静的看完,静静的深思,然后浅浅一笑。

  中午从学校出发,在三联书店看完了这本小说

  并不是很长的故事,看完之后也满是平静

  很喜欢的一个故事

  像是一个静静的朗读者,在深夜里给人静静的安慰

  陌生的城市里,没有可以说话的人

  靠着这样的文字找到一点共鸣

  找到一点寄托

  打发自己宝贵的青春

  我们总是在迷茫和徘徊

  什么时候又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想做很多的事,又总是贪恋现在,恐惧的是自己,

  伤心的是自己,无所适从的是自己,

  我们在这样一个诺大的城市里何处安身

  做着日复一日的事,唱着日复一日的歌

  有没有一个像吉尔一样的人

  在清晨的地铁里为你朗诵一篇文章

  让生活有一点点的期望

  想做一个在生活中发现美的人

  我们荒废着时间

  我们还有那么多的的时间

  我们终究老去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八):温馨又可爱——《6 点 27 分的朗读者》中的平凡故事

  还记得当时刚读完加缪的《局外人》,朋友向我推荐了这本法国文学,最开始我被告知这本书特别有温度。带着一丝对这本书诡异的标题的好奇,我记下了这本书。一段时间后,终于有机会拿起这本书,谁知一翻开,一股充满兽性的气息扑面而来。书中的人、事、物既带有机器人的冷漠又带有野兽的狂躁,吓得我以为我记错了。但是让我还能充满信心的,是这世界中唯一还存有生气的,我们的主角吉兰。

  吉兰每天在 6 点 27 分的快铁里朗读着从怪兽嘴里抢救出的屠杀幸存者。他只有两个朋友,一个被怪兽吞噬的高位截瘫的旧同事,一个亚历山大诗歌爱好者门卫。这样平凡的故事,虽然有一丝温暖,但却平淡无奇。

  吉兰在碎纸厂工作,原来这个可怕的怪兽是碎霸 500,一个残暴的碎纸机器。吉兰厌恶这个怪物,因为怪物每天都屠杀无数的书籍,而他只能在一旁默默地做帮凶。

  “再精美的书脊,再结实的装订,几秒钟内就粉身碎骨了。成千上万的作品消失在那玩意儿的胃里。 ”

  随着剧情的展开,读者们渐渐地剥开了那枯燥又冷血的故事的冰冷的外壳,露出了它温暖的本质。

  吉兰每天都会趁着清理的机会,从怪兽的胃里拯救出一些幸存者,这些纸张被他偷偷地藏起来,每天早上的时候再在快铁上朗读出来。尽管它们已然失去“活着的皮”,但他要将把它们所含的文字释放出来。

  在这个世界里,吉兰是与众不同的,他没有碎纸厂老板的病态的唯利是图,也没有工人布伦纳那小人的阿谀奉承,他只是静静地、平凡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保留心底那简简单单的洁白,不让它被寒冷的世界所吞噬。

  也许是老天眷恋吉兰,让他遇到了她。当吉兰第一次从拾取到的 U 盘里知晓她的存在时,他的世界被点亮了。尽管他对她的了解只有那其中的 72 篇日记,尽管她只是一个商场厕所保洁员,他依然奋不顾身的爱上了她。因为她与他一样,都想在这冰冷而孤单的世界中寻求温暖和联结。他朗读着那些被拯救的书页,而她用文字记录着生活中的忧伤与快乐的点滴。

  故事温馨又富含乐趣,甚至有一些小逗逼。这也许便是法国文学独有的一种特质吧!

  在这本安静而又优美的小书中,我们都能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那份宁静,就像吉兰遇到了她。生活中,也一定会有一个他/她,带给你感动和抚慰。

  “哪怕 14717 这样丑陋的数字,只要帮它一下,也总有一天会变得漂亮。 ”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九):书中有“书”

  喜欢书,就去找那些写书的书。写书,当然不是指介绍书的起源、书的发展,而是指写那些读书的人、写书的人、卖书的人,甚至还有……毁书的人。因为书的联结,他们会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呢?

  以前看过了《岛上书店》,写一位中年男人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开了个小书店,连遭厄运:妻子去世,书店危机,唯一值钱的宝贝被窃,人生进入低谷,内心也荒芜如孤岛。就在此时,他捡到了一个神秘包裹,从而为他的生活带来了转机。而小岛上的几条生命也依托着小书店,息息相关,走出了人生的困境;所有对书和生活的热爱周而复始,汹涌澎湃。

  还看过《查令十字街84号》,写一位纽约女作家和一位伦敦书商之间的书缘情缘。作家需要什么书,一封信,书商就寄去;哪怕是绝版书,也会想尽办法找到;而他俩20年都没有见过面!相隔万里,深情厚谊,莫逆于心。女作家对书的激情之爱和对书商的精神之爱,十分感人。该书已拍成电影,影响不小。

  最近看的法国作家让-保尔·迪迪耶洛朗写的《6点27分的阅读者》,与上面两本不同,它写的可是一位“毁书的人”哟。

  每天早上6点27分,主人公吉兰准时搭上去工厂的快铁,挑一张门边的座位坐下,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张书页,清清嗓子大声朗读,乃至成了这班快铁的一道风景线。他读的内容毫不相关,今天是小说,明天是食谱,但总是读得声情并茂。原来他的工作就是操作一头把书粉碎然后捣成纸浆的巨兽般的机器。那些书页就是从虎口里“脱逃”的断简残边。在吉兰眼里,每页书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或者说凝聚着人的生命;而他自己恰恰是刽子手,所以更需要救赎。说来也怪,生活乏味的乘客也喜欢听,至少不会打扰,因为书的断片即使枯燥无味,也让他们短暂地体会到另一种不一样的生活。

  吉兰不是“孤独的毁书人”,他那个“毁书厂”里,有一位酷爱背诵古希腊悲剧的门卫大爷,他总是要运书来厂的司机背诵一句台词,或者听他朗诵一大段台词才开闸放车,让司机们哭笑不得。还有一位“毁书人”,因为一次事故被“巨兽”吞噬了一条腿。于是他伤残后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出用那天出来的纸浆做成的纸所印刷的书,而他居然找到了。他一本本寻找、收集,因为这里面有他的血和肉。和书如此“血肉相连”,还是第一次听到,尽管这位师傅一点不爱读书。

  小说的后半段里,门卫大爷被养老院邀请去朗诵,成为了许多老人心中的偶像;伤残师傅寻找着“血肉书”,每年几本,使日子十分充实,并且充满希望。而我们的主人公则捡到一只U盘,装满了一个陌生女孩的文字,他照例每天朗读一段,却走进了一个生动的世界。原来这是一个商业中心的保洁女工,记录着自己的生活。说真的,我从来没有见过把打扫厕所这档事,写得如此有趣,还如此富有哲理!这位女孩对厕所和如厕者的形形色色,观察得这样细致、描写得如此生动,我想说,即使你不看全本书,哪怕只看这些记录,也会拍案叫绝。吉兰当然被感动了,于是像福尔摩斯那样,根据记录的蛛丝马迹去寻找那位姑娘。找到了,这又是一段与书“血肉相连”的美好篇章了。

  剧透了许多,因为我忍不住想让那些没有机会阅读的朋友知道这么一个故事。如果想读,65000字,可以一气呵成。

  常说“书中自有”什么什么,其实最重要的是“书中自有”一个个故事,那些让你忘却当下的故事。也许你精神一震,也许你眼睛一亮,也许你可以开心或者不开心一段时间,总之,那时的你不是现在这个你。你会觉得比现实里的自己高那么一点。书里有段话——“世界上有这么一个人,能够让色彩更鲜艳,让事情更简单,让冬天没那么寒冷,让无法忍受的东西变得可以忍受,让美丽的东西更美,让丑陋的东西不再那么丑陋,总而言之,让我的人生变得更美好。这个人,就是您”。

  这个 “您”,不就是书吗?

  《6点27分的朗读者》读后感(十):再单调无趣的生活也能发现哲理。

  2015年9月8日看完。

  能吸引人读下去的故事。一层层的悬念,迫使你不停地看下去,结局出乎意料。小人物的生活卑微,却能从文学中获得一点点的滋养,变得有些不一样。

  记录几段文字,当时做了记号的:

  1、“他的沉默是很充实的。”

  2、“还是在快铁里,活着的皮最终将死去,而他将把它们所含的文字释放出来。”

  3、“在这宁静的二十分钟里,生命重新出现。”

  4、“死亡就是这样,他心里想,有时候先短攻一下,再转身去忙别的。这个坏东西有一天一定会回来了结它已经开始的事情。不过,吉兰暂时把这件喜事当做美好一天开始的好兆头。”

  想继续看这个法国作家的书,想继续看译者周小珊翻译的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