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分析的力量》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分析的力量》读后感10篇

2022-03-22 03:04:2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分析的力量》读后感10篇

  《分析的力量》是一本由张寅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76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4-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分析的力量》读后感(一):学会如何分析

  互联网时代,数据的分析比以前更为重要,本书将分析这门学问上升到理论层面

  分析这门技术,本省就是存在包容的特点,所以,并不是专门的分析人员才适合都这样的书

  分析应该是宏观和细节并存的结果。宏观和细节对跳,这样的分析才立体,才全面。

  宏观把握方向的正确性,微观是对于宏观的论证。这样的分析,才更加具有说服力。切记宏观的自我麻醉和微观的自我陶醉。

  分析,一条好的途径是发现缺陷。

  如何发现,要提出质疑,但是不要偏执。

  质疑是一种合理的怀疑,而偏执只是一种观点的自我表达。通过类似的时间的对比发现不同点,从而将缺陷放大。将信息重新梳理,发现整条逻辑中不合理点。

  分析问题时候,常常会有很多无用的因素,这些就像噪音,无用的

  分析时候,应该客观,情绪化的分析事实上不是分析,而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信息的不对称旺旺造成分析的盲点。

  很多时候,分析者存在潜意识的缺陷,那就是自己提前给自己预设了一个立场,从而失去了分析的客观性。另外,还有一种缺陷是镜像思维,所谓的镜像思维就是分析者常常以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衡量分析的问题,从而也失去了客观性。

  《分析的力量》读后感(二):【笔记】这是一个容易产生专家的时代,也是一个容易淘汰专家的时代

  5p 信息就是信息,情报就是情报,分析就是分析,捉鬼永远应该以专业性为主,而不是由意识形态立场来决定,不是给政治背书,尤其不能把情报工作变成或等同于政治宣传部门。

  7p 从业时间短者,水平差距缘于勤奋而非智力;从业时间长者,水平差距源自心态而非知识。

  9p 职业应有明显标记,杜绝业余的存在,比如同样关注社会经济生活,经济学家说理论证,表达观点;财经记者中立纪实,丰富多元;经济分析员风险预警,预测提醒。

  14p 专业分析不但需要脑力和心力,还需要体力。因此分析团队不可由单一性别和年龄组成。而分析对于历史和政治的需求,也远高于艺术和时尚—这是捉鬼者的养料。

  17p 只有与次贷产品完全没有利益关系的少数人,才可能预测和指出次贷危机。而对于机构来说,给客户提供利空提示并非水平问题,而是立场问题。另外,内幕信息只能解决投机利益问题,不能解决整个公共经济利益预警问题。

  21p 存在心理阴影和心理调节能力欠缺的人,很难适应职业分析工作,反而会加重心理负担,甚至导致行为异常。因为职业分析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开阔的视野,核心是自信心—既灵活又严谨。

  24p 不管泛读还是精读,都需要十分专注。这一个苦中作乐的事情,还需要总结的意识和习惯来作为支撑。

  31p 分析是专业的工作过程,不需要刻意背负分析以外的责任或目标。它是一个以自我世界探求他人世界的过程,过程和证据比结论和观点更重要。分析不是帮助他人释放心理和情绪压力的过程,而是解放思想和激发智力的过程。因此,分析没有高/低之分,只有有/无【营养】之分。如果什么分析都要加上政治社会因素,必然导致分析泛政治化、庸俗化、学术化、贵族化、政策化(公知)、功利化和投机化。

  31p 独立性比独特性更可贵,也更难。需要后天培养、门槛高、连续稳固、长期坚持,与社会有着清晰间距。

  45p 宏观把握与细节观察不能割裂,捉鬼者要始终保持与原始信息的距离感,既能”跳出来”而不陷入高屋建瓴的幻觉,也能”走进去”而不陶醉在戏中。

  48p 分析者视角的核心是用第三人目光来审视,而不是作为的参与者、同情者、监督者或审判者。分析者需要做的是找到获益者或受损者,给予风险提示或机会揭示。

  52p 质疑不是偏执,质疑的逻辑具有多样性,而且主要自我修正与澄清反馈,对知识从不满足、不断吸收,最重要的是,面对缺陷富有弹性,而且发现缺陷能够有所根据。至于偏执,只是一把看什么都认为是钉子的锤子。

  64p 拆解信息披露动态,解读信息披露者用意,分析领导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段、以什么方式披露某种政策信息,能够得到比信息本身更广泛更深的含义。

  66p 信息周期:一年中特定的时间里,有些信息回重复出现,这是又特定政治周期、行业周期所致(现在不买以后只会更难)。这种季节性风景是信息噪音、信息陷阱与信息泛滥的体现,煽情与情节的安排呈现强烈的误导性。捉鬼者对信息周期的表面内容不必在意,而因关注信息的背景与目的,以及内容的导向性。

  72p 舆论需要权威,人们需要某种“代言”,这才是现实。政府掌握不了话语权,就只能让大腕横行霸道。但实际他们的任何观点一旦没有政策变异和递减的现象,自动就得不再引人注目。

  85p 每个信息发布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影响受众,制造各种信息盲点(选择性失明)。即使用受众天生懒惰而形成“思维搭便车”(投其所好、心理真实)的意识。于是我们不但随时都在信息“噪声”中生活,并且还时不时地被各类事件激起的“情绪场”而感染与刺激。噪声不但频繁出现,数量具有相当规模,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情绪场则让激进替代思考,平和从属极端,让舆论变成高音比赛。

  87p 对热点信息采取“慢半拍”评论的态度为好。战场上,指挥员不会指责敌人狡诈,而只会惩罚没有识破诡计的军师。制造噪声者往往是强势一方,因为他们有动用资源改变信息内容和走向的能力。而他们不必为噪声的流产承担任何责任,损失也不大,舆论只会把矛头焦点对准给谣言背书的分析者上。

  91p 由于情绪场以群体意识表现,而非个人意识,所以无法对其中观点是否正确或准确的声讨与研究(法不责众)。对集体审判、让集体认错是极其困难的事,很多时候都是让个人去当替罪羊。因此如果要让自己的分析有力量,就要跳出情绪场,做一个观察者。

  93p 信息盲点具有阶段性特征,往往出现在事件发生初期,强势方尽量让暴露出来的信息对自己有利,而不会让外界认为其该对事件负责。而分析者们一旦陷入其中,又倾向于选择性失明,不敢正视信息的变化;或者不向公众做任何道歉表示。

  97p 人们在面对信息时,第一反应不可能完全理性。对于捉鬼者来说,关键是在第二反应中回归自己的职业本能,即尽可能地缩短第一反应时间,开启工作状态做理性思考,进入分析工作流程。分析不是炒作信息的亢奋,而是冷静中的寂寞。

  98p 信息陷阱特点:突发性、爆炸性、离奇性、感官性; 信息陷阱目的:诱导受众、模糊判断、调动社会情绪、吸引注意力、打击对手、让信息接收者配合行动; 信息陷阱的表现:环境反常、背离常识; 避免落入陷阱:具有质疑精神;惯用逆向思维;善于综合评判;跳出现有信息提供空间,在更大空间重新审视。

  99p 信息陷阱必然有信息结构性空白的情况存在,这是一个互生的关系。因而,找到或填补信息结构性空白,是避免信息陷阱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对虚假信息说”不”,不论公开的,还是内心的,都需要强大的知识和常识储备作为后盾。警惕信息陷阱需要质疑精神(培养保持),识别信息陷阱需要探寻行动(可靠信源)。

  100p 建立新信源比质疑原信源更可贵,不仅仅靠自觉意识和精神存在就能做到,还需要行动、资源以及运气。一旦走通,成果是巨大而丰富的,而且还会为分析者带来成就感和信心。

  102p 信息也是语言,优秀的捉鬼者既是信息大师,也是语言大师。因为分析说到底既是内在的思维活动,也是语言的实践艺术。好的研究报告充满个性、张力和智慧。

  108p 分析最大的对手是自己,由于固有的成见和视角,经常出现自我设置障碍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预设立场”(情绪化)和“镜像思维”(阴谋论)。而实际上。对手就是对手,不是敌人,也不是朋友。

  118p 强势一方从来都是阳谋多于阴谋,都是进行直接的掠夺和占有。弱势一方只能用指责强势一方玩弄阴谋的方式,来给自己一个阿Q式精神制胜的答案。因此,阳光化态度和专业化分析是必然选择。

  120p 好的分析一定是有价值的分析,这种价值包括阅读者之前不知道的信息(事件细节和相关知识)和分析方法(逻辑和手段)及角度(位置角色和定位视角)。是非评价模式与多元化的区别不仅仅是宽容度的差别,实际上是社会态度的差别,也是社会管理的差别。是非评价模式有赖于权力下的强势集体思想管理模式,而多元化评价模式完全依赖于法律框架下社会各个单位的自我管理模式。

  125p 情绪需要管控和纾解,但切忌“以毒攻毒”,不要设立所谓的目标;不要继续高强度、对抗性的内容(死在跑步机上);不要带有功利性。力求舒服放松,不要竞技。这是一个自我意识问题去,并非强制规定,因此需要悟性和自省,获取人生体验。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让负面情绪消失,不可拉平情绪波动曲线,不可在两个极端出消耗我们体力智力,而是让它们如钟摆那样合理摆动。分析需要理性和热情,这样才会有力量。

  131p 分析能力来自积累,而积累来自归纳总结。知识更新(保持活力)比知识积累起(职业初期)更重要。但任何组织都有内部竞争,因此不要期望人人都会吐露职业经验给你听,自学是常态去,别人传授是非常态去。在职业环境里,自学的核心是对一切”看”和“悟”,没有自学能力就没有核心竞争力。

  132p 国际信息是镜子,是参考,是对比,是对照,并不是简单的信与不信的问题,也不是好于不好的问题。要善于借鉴、学习、启发、使用—善假于物也。

  135p 好判断、好观点,来自于好问题,好交流。而好问题、好交流,来自于自我设计。

  139p 捉鬼者必须对那些既提供信息又给出答案的思维和逻辑给予质疑。一方面要采取顺思维和逻辑进一步推导下去,让相关荒谬和不合理处露出破绽;另一方面要采取逆思维和逆逻辑,反向思考,暴露出更多问题,让答案显现出自身存在的问题。

  143p 追问是主动对信息进行多层面的自问自答,是解剖信息的开始,是质疑精神的体现,态度上比怀疑更加主动和积极。追问并非是情绪化的、对抗的行为模式,而是有章可循、有理有据、有完整步骤的理性行为。一般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常识、专业、是否反常、历史、文化(民俗和地域)、行为。

  145p 追问不是盘问,是内心的辨析,而非直接向外。盘问很容易造成与外部世界的冲突。追问是自问自答,对于外部世界的“追问”必须是信息再调查—重点在行为,而非语言。

  146p 阴谋论者很难长期坚持下去,因为故事就是故事,不会是史料。而且这样的思考方式也很消耗精神与体力。但作为社会心态的反映,阴谋论是不会绝迹的。

  149p 人是思考型动物,同时在思考上也最容易懒惰,这是因为社会在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会给思考的人以正面反馈。于是思考“搭便车”和从众意识到处可见。研究当然要专注,但触类旁通也是专业的体现。

  155p 分析工具的运用是专业分析和日常分析最大的差别所在。日常分析人们是靠本能和感觉,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而职业分析则是依靠分析工具,进行缜密的思考和逻辑推理。

  156p 公关处理突发事件所引起的危机,包括明处和暗处:明处公关即发表简短事件说明;暗处公关是控制社会信息走向。目的就是减少对核心利益或最高利益的伤害,将后续信息的指向微调,进行弱化或转移。

  158p 对突发事件信息偏好点和兴趣点的不同,可以区分出成熟分析者和业余关注者。但对于突发事件本能地好奇乃至兴奋没有专业和业余之分,因为围观是人类本性之一,差别主要反映在对事件信息参与度的高低和分析的深浅上。分析过程中的力量,来自对事件信息持续求证的“不信任”信念;分析结论中的力量,则是对事件信息最终指向可“信任”真相的信仰。

  159p 分析事件信息的步骤:价值和时间的判别;确定当事方和相关当事方;博弈态势(有利益就有对立);事件的焦点问题(公众事件必有焦点);各方反应和影响。

  163p 对市场没有敬畏心的人,不应该进入金融市场。因为金融世界比任何一个实体行业市场的总和都要大,风险大多数时间是超过受益的,是最容易消灭骄傲的地方。

  166p 政府政策用语的空泛模糊性,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另外,再透明的政府也不可能再说话时无保留、一览无余,总是有所保留、有所顾忌。因此,只有了解的政府历史知识越多,对政府政策的解读能力才能越强。

  171p 草根数据通俗地说就是生活中观测到的数据,也是感受性数据。它并不需要十分准确,能够说明变化就很重要。草根数据的观察与统计完全来自意识和责任,没有任何强制和直接利益驱动,因此它就拥有独特的魅力与准确性。

  177p 图和表的运用差别在于,图主要反映各种影响因素变化函数或数字之间的关系,它是趋势和问题的直观体现;表主要是用文字表达时间,以及预测具体数据,它是历程和结果的直观体现。

  197p 相互印证有的时候其实就是寻找“说谎者”的游戏,并且相互印证之旅带来的并不都是找到真相后的快乐,反而可能是新的烦恼和问题,以及新的信息相互印证需求。你的感觉和警觉告诉你:有进一步的信息真相等着你去探寻,之前那个相互印证得来的真相不过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

  200p 分析的力量来自对思维的长期训练和实践,而不是仅仅依靠分析中艺术部分的灵光一闪。自信是在自我修正中不断强化的,而不能在”自我陶醉”中无限膨胀。在证据面前,我们应该谨慎,在证据链面前去,我们要聪明;证据让我们的结论有的放矢,证据链让我们的结论无法颠覆。

  201p 捉鬼者必须有信息警觉,与信息保持距离,运用专业思维方式对信息表面内容和潜在内容进行综合信息透视—动机、利益、困境和危机。

  205p 推理形成结论,联想形成预测,类比形成经验复制。信息分析是以推理为主、联想和类比为辅的思维过程。类比看似门槛低,但因为要挑战人性弱点,所以掌握难度是最高的。

  214p 观点独到固然重要,但后面的信息支撑更加重要。鲜活的具有质感的信息一定是来自经济和市场第一线。案例是专业会议的焦点,让那些评头论足的观点黯然失色。

  215p 由于历次政治运动和政治事件,知识分子变得中庸,思想和认识上的“复制和抄写”成为了习惯。社会、市场和生活调查变成了异类。

  216p 技术再好,一枪毙命的情报一定是来自人工。遇到信息困惑时,就应该去经济敏感带、潮流地带,以轻松的姿态,感受现场氛围,了解现场者各个参与者各自的情绪,以获得新的信息灵感。

  220p 访问者不管言行还是装束都不能成为焦点,主角只有接待者。具体来说。不要只索取而不分享信息(单向盘问);不要问接待者私人问题;不要问涉及企业人事关系问题;不要轻易问数据问题;不要让接待者承担接待费用(自行前往)。

  225p 分析报告是捉鬼者的成果,客户支付费用的核心依据。撰写分析报告的过程是一个愉悦、兴奋又耗费心力的过程。

  229p 相互吸引、建立关系还是需要缘分的。因此不但要尊重其现在的客户,也要尊重过去的客户。

  232p 职业分析者和媒体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自己的分析心态。拥有创造力的人群范围是极小的,但拥有鉴赏力的人群范围是很大的。因此你的好观点不可以是偶发的、一次性的。被人认可需要定力和时间,还需要资源—与媒体沟通的能力、高质量观点的数量、社会关系等,这都需要耐心。

  235p 捉鬼者的最高境界:所有信息都是别人知道的,但是你从中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做出了不一样的分析。而在中国,你还要具备一项特殊能力:用政府公开的信息评说政府行为,用政府公开的经济数据评论政府的经济政策。

  242p 分析国际问题,首先忘掉自己的国籍,以全球化视角看问题;然后把政府作为与国家主权区分开;最后不要把双方冲突简单看作双边问题。

  244p 只要仔细观察和研究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国出现的社会现象,并没有太多与众不同的特色—西西里化、冷漠社会、社会失序/失德、信誉丧失…都不是单独的中国现象。理解社会,达尔文的“适者生存”是基础,在此之上还有公权、民权、私权等视角。这些视角只能在内心自由绽放,要想谈论,则必须首先评估给自己带来的风险。

  253p 金融市场的知识积累,有别于其他市场知识积累,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就是需要分析者有实战经验。因为只有真刀真枪干过,才能体会其中一些特殊心理过程并具有特殊市场感觉。这是通过书本无法达到的效果和认识。

  256p 行业分析路径:行业江湖(人情人脉)、行业属性、特色指标、商业模式、产业链、行业门槛、技术和产品周期、行业热门话题。

  261p 企业探秘:管理者信息(含演讲和自传)、经营信息(战略、模式、开发、竞争、地位…)和财务信息(考虑国家特色和具体时空),这种微观分析需要具有连续性,时间决定质量。

  《分析的力量》读后感(三):分析师的自我修炼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面对这片信息的汪洋时,越来越多的人沉溺其中迷失了方向,被浪潮卷走了珍贵的理性,客观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普罗大众尚可如此,权且消磨时光;然而分析师要是也这般,便不必做这行了。即便是那些坚持做独立判断的分析师们也有自己的忧虑。“科技进步如此迅速,基于云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足矣让互联网具备取代人工的能力,分析师这个职业恐怕早晚会被取代。” 面对同行的种种困惑,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分析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这个问题换个问法也可以,那就是分析者的终极价值是什么?答案很朴素:”所有信息都是别人知道的,但是你从中发现了不一样的东西,做出了不一样的分析。“ 不断修炼的分析师不仅不会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反而会如鱼得水,实现自身的终极价值。 书中满满的都是干货,如为同业者,可以在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得到作者倾囊相传的诚意。若以武功秘籍相比拟,此书更似心法。若想在此书中学得如何Step by step地做分析,那恐怕找不到答案;若想将自身的功力提上一个台阶,那绝对会是一个好的开始。为什么说是好的开始,因为在书里作者只是结合他自身的经验提点了几句,看客若想有提高更多是要亲身实践。就拿”做职业分析的人,每天阅读的文字量应该在12万~15万字,其中精读量应该在0.8万~1.2万字“的基本功来说,做到就很难;更不用提”以“”国际石油价格“为标的进行分析影响因素的练习“或”以二战后的经典案例分析国际政治局势“这两个大作业了。 以下是我读完此书后的几项概括: 1. 何为一个优秀的分析报告? (1)能否还原真相;(2)能否做出准确的预测,包括对趋势、拐点以及影响因素等的预测(70%合格,80%优秀,90%顶级) 2. 在“预测”过程中,有哪些好用的工具? 情景假设和兵棋推演 3. 分析报告的基本结构是什么? 万变不离其宗:(1)索引信息(信息出处)、(2)提出问题(自问或反问)、(3)阐明观点(预测)、论证分析(逻辑或推演) 4.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分析师? (1)充满好奇心,(2)乐于思考,(3)具有国际视野,(4)拥有个人风格 5. 分析师的哪些好习惯我应该去养成? 遇到盲点就去学习。 7. 分析师有哪些独特的思维习惯? (1)质疑思维;(2)逆向思维,重新建立分析坐标;(3)综合概括思维; (4) 超脱思维; (5)多元化思维 8. 分析师的工具都有什么? 工具是看家本领,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工具以外,还要积极的去掌握新的分析工具。(1)博弈论;(2)人物关系图;(3)信息结构性问题表,问题清单;(4)名词解释; (5)案例分析;(6)专项资料库; (7)刑事侦查的方法和程序; (8)信息矩阵:以时间为横轴,空间为纵轴,建立信息矩阵; (9)军事情报的分析方法; (10)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9. 分析师的修炼任务: (1)每天泛读5万字,精读1万字;(2)以美国为标的进行经济或市场分析;(3)以“”国际石油价格“为标的进行分析影响因素的练习,关键点是穷尽所有影响因素,动态调整因素的权重影响;(4)信息透视练习:从动机、利益、困境和危机四个方面来辨别信息;(5) 以二战后的经典案例分析国际政治局势; (6)阅读评论性的信息来颠覆和刷新自己的观点; (7)阅读全球最顶尖投资家(巴菲特、索罗斯等)、投资或对冲基金经理、外汇交易员等所撰写的市场评论和投资书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