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万物生长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万物生长的读后感10篇

2018-06-17 20:3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万物生长的读后感10篇

  《万物生长》是一本由冯唐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2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生长》读后感(一):“感时花溅泪”与“恨别鸟惊心”的蹉跎成长

  “北京三部曲”第二部。比第一部《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流畅了很多,这种流畅不仅仅只是情节故事方面的流畅,更重要的是文字的流畅,字与字之间逐渐形成一种韵律跳动感,不同词句的组合在流畅的叙述描写长驱直入水到渠成、巍然成势、形成不同的节拍音符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主要以“朱裳”为核心,《万物生长》中虽然“初恋”和“女友班长”的篇幅很长、相关情节描述人物对白也很深刻感人、但出现名字的却只有“柳青”;作者说他想展现的是青春和成长的一个“过程”,但是写完才发现展现的只是一个“状态”,于是想以本书为节点再一前一后的写两部类似小说,从而试图展现青春与成长的过程中的三个横截面。

  说实话,我身为读者也有这种感觉理论上来说应该是个“过程”、但读完却只有混沌模糊的“状态”,盖青春甚而是生活本就是如此。书中的女性形象刻画的很让人印象深刻,朱裳、柳青,不知道第三部中“初恋”亦或是“女友”会不会有名字。自己牵强的总结一下,非要说“北京三部曲”展现了一种过程其实也未尝不可:《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是“暗恋”,《万物生长》是“初恋”或“失恋”,《北京,北京》暂时还未读、但以《春风十里不如你》的前几集内容来看似乎是“三角恋”了。“暗恋”无关乎选择责任无所谓结果、徒留心中的感觉无限回味也无伤大雅;“初恋”或“失恋”似乎如一剂猛药、醍醐灌顶的告诉你有些东西不得不接受、不得不承受、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如果是“三角恋”,似乎就意味主动选择和主动承担结果了。

  因此,“不选择-被动选择与被动接受-主动选择与主动承担”这种逻辑链条,似乎就是青春与成长的“过程”吧。

  《万物生长》读后感(二):春风十里 万物生长

  《环球人物》杂志 谷立立

  春风十里的季节,冯唐的小说《万物生长》被搬上了大银幕

  提起“冯唐”不免想起王勃的名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但真正的冯唐似乎是“不老”的。他原名张海鹏,1971年生于北京,是这个社会公认的精英,头上顶着若干耀眼光环: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博士、前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华集团战略管理总经理同时,他还是诗人畅销小说家。在文坛一片疲软、四面楚歌的今天,他轻松入主2013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站着就把钱赚了个够。

  1990年,冯唐告别了青涩高中时期,迎来在协和就读的漫长8年。8年间,他是大学里的天之骄子。8年后,他带着惆怅离开北京,奔赴大洋彼岸攻读工商管理。也就是在此期间,他拿起笔,一本正经地写起了小说。冯唐常常用“肿胀”来形容整个青春期内心感受。他没有想到日后的大红大紫写作对他更像是自我疗伤,仿佛只有写出来,才能平息内心的躁动不安,才能摆脱苦痛纠缠。这样看来,《万物生长》是回忆,也是告别。

  兴许是多年学医见惯了生生死死,闻够了福尔马林呛人的气味,《万物生长》自始至终带着一股子冷淡玩世不恭。冯唐耍贫嘴、卖痞气的功力几乎可以和王朔的《动物凶猛》一较高下书名来自那句著名政治口号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这是一群“70后”的成长史,总体上透着强烈男性气质粗糙凌乱放荡不羁。几个主角秋水、黄芪、辛夷、杜仲、厚朴都是名副其实学霸,8年的医学背景足以让他们傲视群雄,但冯唐偏偏要将它写成一部现实中国语境下的《麦田守望者》。

  冯唐自称,小说创作“最重要的是让你体会生命感动,就像姑娘最重要的是让你体会到爱情,听到激素血管里嗞嗞作响或是心跳”。在写作方面,他只是玩票者,没有事先设置条条框框随性而至,“见佛杀佛,见祖呵祖”,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因此,他“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像个邪派高手似的”,在青春的回忆中左右冲杀,誓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万物生长》是一种直抒胸臆的写作,开启了另一种青春写作模式男主角们的成长历程高大上的医学精英相去甚远,反而很接地气,像极了阳光林子里蔓生的野草:他们一起喝大酒,一起泡女生,一起嘲笑社会,也一起游戏人生。冯唐调侃学院里只有丑女、没有美女津津乐道老师八卦,挖苦同学肚脐眼一凹一凸的”,也借他人之口洗了自己的脑——大学男生宿舍的守门大爷教导秋水的一番话,颇有几分作者自嘲的味道:“你行,你写凶杀色情都行。不写,浪费了。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你改行还来得及。比当医生还造福,能让那么多人高兴呢……”

  冯唐是“嚣张”的。他写自己和身边人共有的青春,没有忌讳,也无需回避。相反,他很用力、很直白,任由记忆横冲直撞地袭过来。于是,在单纯的怀旧之外,你能感受到爱情、梦想、幻灭,能感受到对时代的砥砺和激荡,这样的写作完全迥异于时下泛滥成灾的文艺范,生猛、劲爆,兼而有之勇猛强悍,直击人心。既让当事人回味无穷,也让局外人战栗不已,更足以吓退太多沉迷于花花草草、讲究精致品味的小清新了。

  《万物生长》读后感(三):他是一个低配版的王小波

  如果你读过王小波,在读冯唐会觉得这厮和他一个路数

  王小波更辣更屌、更刺激、更露骨,像极了北京街头汲着拖鞋 留着半寸 浑身纹身链子不良青年 简单粗暴

  冯唐却像一个白面书生 内心蔫着坏 狡黠的笑 所以他满纸荒诞不经中有了温柔 有了缠绵

  大海航行靠舵手 万物生长靠太阳 也许是这本书的由来

  略带文革的余味 借着由头恣意而为,还是真如此不得而知

  万物生长是三部曲的第二部,别有味道。

  “春雨 轻细如愁

  春雨不断 缠绵如愁

  春雨不断 轻细缠绵”

  “我要用尽我的万种风情,让你将来不和我在一起的任何时候,内心无法安宁

  被其中的生活段子逗乐 被冯唐笔下的北大、医大的生活玩味 因为似曾相识 我们都有自己的大学

  但是

  读着读着 发现真相不是如此 粗糙中的那种忧伤 慢慢弥散开来 就像常说的好酒 后劲慢慢出来了

  “世界上有两种长大的方式

  一种是明白

  一种是忘记了明白不了的 心中无牵挂

  所有人都用后一种方式长大”

  我以为我明白了 但是我的明白他要说什么了么?

  年轻时候的懵懂、青涩、美好情愫终会如浮华一般逝去,西风再起,流年偷换。

  初恋女友的那句:现在问这些还有意思吗?

  的确是,没有意思

  所有的不甘欲望激情、肿胀都埋掉

  操起电话,吼一声:我是你爹!

  《万物生长》读后感(四):很遗憾我是先看的电影

  其实我对学医出身的作家有莫名的好感,所以在随便地看了电影版打发时间之后,还是翻了下原著。但是不知是电影的缘故,还是什么原因,看下来有些语句倒也有感悟,总体却无感。一看语言就知道,讨厌他的人会特别讨厌这个作家,取这样一个笔名就很有槽点,文字也时不时地流露出一种尤为强烈的……唉。刚刚看到有条短评“金牛男,太金牛男了!”以前研究星座时最难以解释的就是金牛座的性格,现在突然有些体会了。

  万物生长。名字取得很好,简练又吸引人。电影因为剧情需要,比书要完整,但是局限了人的想象。书能给予读者的空间更多,但是想得再多也跳脱不了作者过于男性化的框架

  可能我和作者所处的时代太不同了,看书的时候即使我努力设想,也无法完全沉浸其中。但还好,青春总有相似之处,共鸣也略有一些,这样也就够了。

  书的附录2,他说,简单地说,这部小说是个失败。虽然我并不觉得他真是这么想的。

  《万物生长》读后感(五):万物生长靠太阳

  万物生长靠太阳

  大海航行靠舵手,

  万物生长靠太阳。

  雨露滋润禾苗壮,

  干革命离不开毛泽东思想

  ——大海航行靠舵手▪李郁文

  冯唐的微博是很早就加了的,虽然后来取消了关注当时的感觉好像是因为营销气太重,而且一帮帮的女粉丝飞蛾扑火,让人把持不了。他的书却是头一次看,因为电影的上映,哪儿哪儿都免不了看到。万物生长,kindle版的电子书,六块多钱,一天半,看完。

  先说直观感受吧。冯唐无疑还是有才气,虽然未必比得上他笔下的秋水,但他借秋水的自夸,也有意无意地发泄着这些才气。一些形容词,发明得极为到位,所以冯唐不胜怜爱地把这些词用了再用。以至于在阅读中,看到了一个新词,嗯,不错,有新意。在后面的一页或几页,又看到了这个词,就会出现暂时的恍惚,是不是这一页我已经看过了?鉴于kindle翻页的设计并不是太良好,尤其是在精准定位方面,所以翻回去看某个盖了冯氏标签的词到底出现过没有从而确认自己到底看到哪一页的体验十分不友好。出于相同的原因,在这个方面就不举例子了,反正我也没打算再看一遍。

  还有一个方面不吐不快。冯唐这篇小说,文字整体上充满了一种黏黏糊糊的气质,又湿,又滑,还有点涩涩的,对了,就跟某种体液的观感差不多,而且还是处男厚积薄发的那种。这种文字风格,用在其他的小说中,或许会被视为幼稚,但是用在这个题材上,反而歪打正着,字里行间提醒着读者,这个小说的主题,就是从青涩中成长。

  成长现在看来已经成为个大词儿,在刚刚或是早已经过了青春期的人看来,这个词或许是不容亵渎的。人成长的过程,是生物性的人逐步变成社会性的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乳臭未干小伙或姑娘们,不断吸取着来自四面八方养分或是垃圾,将那些东西去粗取精或是去精取粗的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无论过程或被动或坚定,或自觉茫然,当多年之后,回首看这个过程时,心中难免会或多或少涌起一些感慨。于是,叹一口气,说这就是青春。

  青春少不了荷尔蒙的成长和释放。孔子和耶稣都说过,初恋无限美。美的由来,恐怕是青葱少年少女在刚刚露头的荷尔蒙的支配下,对某个异性第一次心跳加速的感觉,恐怕是对这个世界上真的还有家人以外的人真心喜欢自己的庆幸和惊喜,恐怕是那些传入鼻孔中若有若无的异性味道和一触即离的身体接触引发的悸动,恐怕是面对一个崭新世界的陌生惶恐

  初恋,是男孩转向男青年一把钥匙。在一起时,男女双方都比蒸馏水还清澈。没有色色的想法意识,只是在一起,见一面,随口聊几句,也就无比开心,开心好几天。有的时候,还要尽量避免无意中的接触,在乎着周围人的眼光。话说得稍微暧昧一些,或者对视的时间超过3秒,自己都先会脸红。

  秋水的初恋,同大多数真情萌发远远早于破处的男生一样。虽然吊儿郎当,虽然自谓才气纵横的学霸,虽然有称霸一方的老妈、黑白通吃的哥哥以及找了老外西洋快婿的姐姐,但是面对初恋,总还是手足无措,心中忐忑。人,面对获得,果然更害怕失去

  初恋,女友,柳青,是秋水从青涩到成熟的三个纪念碑。她们,都有陪秋水走过一生的可能,也都有成为人生中过客的可能。秋水之外,她们在其他不同的人身上,也有着不同的身份。初恋,于秋水是白璧无瑕的初恋,换个人,可能就是现女友或者前女友,再换个人,也许她就变成了柳青。柳青,风姿绰约风情万种风度翩翩风流入骨的柳青,想必也曾和某人有过初恋,也会认认真真的谈一场用心用力动心动情的恋爱男人通过女人成长,女人何尝不是。

  站在男人的视角,可能对女人的把握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或者把女人想成不食人间烟火仙子,比如我,在初二的时候,不小心听到班上的美女同学放了个屁,大为震惊。虽然坦白这一点很不好意思,但也有一个叫李敖的人,找了个漂亮的女友,一夜风流以后,第二天早上看到美女在马桶上憋得脸通红,心里也接受不了从而分手。看来这种屌丝心态,即便成名成家了,也避免不了。又或者,把女人看成是一种男人的附属品,或者作为猎物,或者作为物件。比如我的一个朋友,破处比发育还早,在他的经历中,明显缺乏了从懵懂到暧昧再到互相试探再到亲亲摸摸深入探索步步为营阶段,上来就是打真军,然后就不停地重复重复重复这个过程。到底多少人斩虽然没有统计过,一直艳遇不断,但恐怕缺失了入门课程,对于爱情的观念还是有所影响。这种情况的另一个表现,是所谓的处女情结。偶尔碰到过这种情况。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就有人痛说革命家史,从对现任老婆或者女朋友牢骚开始,到卧槽我可算看开了告终。中间掺着一段缠绵悱恻往事,我当初遇上哪个哪个女的,人长得怎么样,身材怎么怎么样,思想怎么怎么有深度,特别是对自己怎么怎么体贴,甚至她为他做的事改个称呼能进二十四孝;两人精神上多么多么契合,肉体的感受又多美妙。但是,一切的一切就毁于这个但是,那个女的和我在一起时不是处女,我实在实在过不了自己心里的坎,所以,唉~~。过个十来分钟,又开始眉飞色舞的说起,自己上过几个处女,妈的处女是心理上的满足,肉体上一点都不爽巴拉巴拉。一言以蔽之,直男癌。

  所以万物生长,有的可能是长不到位,有的,恐怕是长过了头。

  秋水的初恋、女友和柳青,分别代表了男人三个层次对女人的向往。初恋是记忆中的女人,白衣如雪长发飘飘,时间过得越久,对初恋的记忆越模糊,初恋的形象也就越完美,即便最后初恋的样子都一点都记不住了,那一抹床上的红还坚固的摆在那里。到了几十年以后,当满脸褶子的秋水大爷摇着蒲扇在树荫下乘凉时,说不定还能偶尔在脑海中飘过那个永远年轻的初恋。当然前提是相见不如怀念,初恋千万别是街口抬头不见低头见,买菜为少两毛钱就能还价半个小时的大妈。女友是现实中的女人,所以她的优缺点并存,既有精神层面的交流,又有肉体的交融,随之而来的,也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她的优点你看得见,她的缺点你也一览无余。她对你好的时候是真好,她对你没感觉了,恐怕也是冷如冰霜。她有她吸引你的地方,同时她也有一些你无法忽视的或大或小的毛病。柳青,则是向往的女人,特别是对秋水一个大学生来说,对于成熟的向往可能远远超过他自己的想象。大学的生活,其实也是一个学做大人的过程。虽然从法律上、社会意义上甚至生物学意义上,大学生们都显然是成年人了,但是在精神层面则未必。所以我们看到,大一斗地主,大二谈恋爱,大三学吸烟,大四打麻将。逐渐地把大人的样子学得越来越像,毕业了,也就是大人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个御姐型的成熟女人带着,可以在心理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显然,冯唐的这部小说,从题目上就开宗明义,说明了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小说。在后记中,他也说了,本来想写一个过程,结果写成一个状态(大意,懒得找)。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爱情,关于回忆,关于现在,关于未来,关于这本万物生长,可以说是切题的,同时,也仅仅是切题的,而已。

  况且在题目中,就直接说明了万物生长所要吸取的营养——万物生长靠太阳。

  注:太阳也简称日。冯唐在题目里面是这么暗示的,在小说里,也是这么写的。

  《万物生长》读后感(六):献给青春的一部回忆录

  感谢曾经的她

  生活并不只有高雅的艺术。脱口而出的鸡鸡展现的便是青年的日常生活。我自认为不是一个高尚纯洁的人,正如作品中的他。青春便是如此,在不经意之间逝去,曾经的恋人,曾经的朋友渐渐远去,这过程中有快乐也有痛苦。我相信对于每个人来说,青春都是可歌可泣的一段经历,于我而言也该如此。没有恋爱的青春是不完美的,与此同时恋爱也不会是完美的,初恋以悲惨的结局收场,随之而来的第二春也依然短暂,看似恋爱带给我的只有痛苦,实则不然。

  愿在青春路上的行人找到属于自己的青春回忆

  《万物生长》读后感(七):秋水你好

  我认为,他写出来了一个平凡生命的青春,是成长的过程,如果只看到不堪,说明并没有读懂它。每个男人的生命里都会出现小满,白露,和刘青。也就是内心深处的初恋,态度朦胧的现任,以及憧憬喜爱的未来。当秋水走过了他们,也就走过了自己的成长。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从而万物得以生长。

  我对它的喜爱在于,当你用心体验时,你能在里面找到属于自己的影子,人都会污秽,但这并不是《万物生长》索要展现给我们的。

  你挺悲观的,但不够彻底,所以才拧巴。

  我要用尽我的万种风情,让你在未来任何看不到我的时候,内心都不得安宁。

  秋水,我离开你,是因为我爱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