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翻译的技巧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翻译的技巧读后感10篇

2018-06-21 20: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翻译的技巧读后感10篇

  《翻译技巧》是一本由钱歌川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4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翻译的技巧》读后感(一):一本有用技术手册

  关于翻译,各家的理论不同的阐释。在这当中我还是比较倾向于“翻译是一门手艺”的观点

  翻译只有是一门手艺,那样才有可能通过后天的习得与努力精进,也才有各种法门让你来精进。《翻译的技巧》就是这样一本提高自身翻译技能指导手册。

  钱老的从教经验丰富学识自然无须多言。作为多年执教生涯总结成果,《翻译的技巧》浓缩了无数宝贵的经验。本书的数次再版很能说明它的魅力生命力

  对于一名英专的学生来讲,各色翻译之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恐怕就是文言的翻译了。先由文言转成白话,再由白话翻译成英语。道理大家都懂,然后呢?怎样操刀?单单是第一步就够让人忙活一阵子的。毕竟我们所学的文言知识少之又少,而那些教授翻译的老师们他们也没有几个接受正规的文言教育相形之下,钱老那一代人的所接受的教育无疑对此是一个很大的保证。不过有个不好地方就是,书中的部分言语句看起来难度有点大,对比前后有点接受不能。比如,“卧不安席,食不知味,心摇摇如悬旌”。

  白话已经通行一个多世纪,文言早已式微。诚然,文言离现今较远或者说较为久远,但译者所面对的课题始终没有改变。英译汉,汉译英,是个永恒命题。在这个讲究技艺领域,经验往往很能说明问题。携在台外文系讲授翻译与在星中文系执教的经验,作者力求将自己的技巧完整的演示给读者。如何理解中文,如何理解英文,怎样协调语境,句法时态巨细无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者在书中辅以相应作业,力求将翻译之艺授与读者。

  作者在前言中也说,这本书是他在狮城任教时候所写。虽同用简体字,新马的华语还是与大陆本身有所区别,加上作者所处的时代与现在也有较长的一段距离了,因此书中有不少的名词与现今的语法不一致的地方。就像我们现今语法书中常提到的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在书中分别表述为自动词、他动词。这些非常不利于读者的吸收。我们不能苛求已经故去的作者预料到身后之事,但是应该期待本书在再版的时候将那些与现今通行不一致的地方在文中标出,毕竟这也是功德一件。

  《翻译的技巧》读后感(二):翻译之道,信字为先

  严复曰:“译事三难,信、达、雅。”

  我们通常将“信”理解为不背原文,即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达”则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优美典雅富有品。

  作为一个对翻译很感兴趣,但本身还处于没有入门水平的人,我一直在纠结,如此困难需要功底的一门学问,我该从何入手,才能迷惑,不畏惧,不泥泞

  手中的这本《翻译的技巧》是钱歌川先生用十年写就的一本经典百科全书式的英语翻译技巧指南。全书共分为三编,第一编主讲汉译英与英文句型;第二编主讲英译汉,从英文惯用句型入手梳理翻译技巧;第三编为疑难句法及文章译例。最后的附录部分选取当代英美名作摘译,供读者直观学习。全书三编内容根据课程学习进度设有习题,书后附有答案,可以让学习者在每一次学习过后进行翻译练习,通过实践巩固学习效果,提高翻译水平。

  按照钱先生“每周三小时,两小时讲解,一小时练习”的进度,仅第一编就足够一年之用,而想学完全书,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我不禁在心中暗暗感慨,翻译确实是一门需要扎实基础的学问和技艺,像钱先生这样一辈子都在做翻译、教学研究的翻译家都要用十年的时间来写就一本书,我们这些想要提高自己英语水平,学习翻译技巧的后人怎能不虚心学习,好好研修。

  具体到本书的内容,有三点最令人感受深刻。第一,是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讲解与梳理。要想做好翻译工作,首先要对英语的语法和句型十分熟悉了解,这样才能在看到中文后,选取适合的句型去翻译。在这一点上,钱先生先结合汉译英对语法进行讲解,引领学习者较快地进入英语语境,然后再从英文的惯用句法翻译来讲解英译汉的方法和技巧。

  其中第二编包含了12项134条语法知识点,诸如:It的造句、名词的造句、As的造句、动词的造句等等。一条一条看下来,觉得如果能够扎实的将这些句型学会并熟记于心,翻译的基础一定会打得扎实而牢固,再也不会在询问别人感受时上来就用How do you think of …而是自然而然想到用What来开头。

  不过这看似简单的两个部分,其实已经占据了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按照每周三小时的学习时间计算,需要好几年年才能学完!这听起来似乎有点让人望而却步,但是看看目录内容,条分缕析循序渐进,有系统,有方法,反而又令人觉得十分安心踏实。即便书中有一些与现代语法叫法不同的地方,似乎也并未产生影响,可以对照现代称谓体会钱先生那个时代翻译的特点精妙

  第二,是本书中有不少例句,是文言文翻译或看似“别扭”的翻译示范。由于自己不是英文专业出身,对于英语的生疏程度也“达到了一定水准”,对与错不敢妄言,只是看到很多看过书的朋友都在吐槽,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由于时代的变迁造成的语言发展环境变化,确实已经成为了我们今天学习翻译时无法回避的问题。

  当看到很多例句的翻译类似于“百度翻译”,似乎是不假思索的采用逐词直译的方法,我相信应该有很多“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都会在心里产生疑问,对本书的权威性和正确性产生怀疑。不过,既然这本书是一位翻译家、英语学者用十年时间反复修订校改,于七十岁高龄才付梓出版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沉下心来进入基础的学习,慢慢领会其中的奥义呢?

  而我个人还有一种猜测性的理解,那就是在翻译这件事上,对于入门级别的朋友来说,“信”是基础,“达”和“雅”是进阶。既然是打基础,那么当然要以“不违背原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为先,怎么能够在还没有学会走的时候就妄图“跑”或“跳”呢?在翻译的道路上,如果过于急进,恐怕只能欲速而不达吧。

  最后一点,是本书中收录了大量的翻译实例。第三编中的材料,既有中文的白话文,也有古代文言文,还有近代英文作品。选文主题多样,注释细致,可以使学习者接触到英文表现的各种方法和风貌。而最后的附录部分,则选取了16篇英美名家代表作的节选翻译,有原文,有解说,有注释,有译例,可谓篇篇是可供欣赏与实践的佳作

  钱歌川先生曾在其著作《翻译的基本知识》中强调“首先要了解原文”,作为翻译的初学者,一定要在对原文字意思的理解与推敲琢磨中自觉地实践和锻炼信达雅的原则,才有可能为将来的翻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而这条漫漫长路,我想,还是需要“信”字为先,先学会“走”,再谈“跑”或“跳”吧。

  《翻译的技巧》读后感(三):讨论本书简体版的一些“错误

  图书馆借了一本,蓝色封面,后浪出版社的。具体如图:

  读到第二章的第二十六点

  “句首的'as it is' 句尾的'as it is'”

  里面的解说部分,个人感觉有点问题,贴出来和大家讨论一下:

  1.As the case stands, I don't care to make public the reason for my visit.(在目下的状态中,我还不想公开访问理由。)

  原文“…don't care to make”之意与译文似乎不符?不应该是“我不介意公开我访问的理由”吗?

  2.同一个地方,You has better to take things as they are(你最好接受事物现状)。此处的has better to是否应该是had better to?

  附上图:

  以上。

  《翻译的技巧》读后感(四):再版n次也不厌倦

  大学毕业时,曾经志向是做英文翻译,可惜考翻译证时的汉译英的题目,是大段周总理飞机情景描写文字,当时就放弃了,觉得太不与时俱进了。虽然没做成翻译,但对英语还是喜爱不减的。

  对翻译的理解只知道信达雅三个字,但如何达到?那就是积累经验,加要有文学基础了。自己惭愧是从来没达到过的。只是有时候读译文书,有的作品读得极其别扭,不顺畅,就是翻译的不到位以至于毁了原著。翻译是对文字的再创作,一个好的翻译有助于知识的传播,好的翻译作品读来也是享受

  要成为好的翻译,是要下苦功夫的,不是一朝一夕事儿,会两种语言,只能做到‘信’,了解背景知识,能做到‘达’,有文学功底,博古通今者才能做到‘雅’。

  钱老的译作我没读过,只看了这本教科书(不得不吐槽下钱姓学者都泰斗级啊)。书分三部分,刚好‘信达雅’。从基础汉译英开始,到英文惯用法,最后举例疑难句法和经典文章,逐层递进的方式来讲解。这本书要读透,得一个句子一个句子地抠,不是速成的某宝书,是用来锤炼,提升自身素养高级字典工具书。

  由于时代局限性,钱老的书里面有些表达法和我们现在使用的不太相同,可能刚开始读要适应一下。第一部分读过,也就能接受理解了。例如十六种时态的名字,对于我们这些看薄冰英语语法长大的来说,都能对应得上。

  钱老的练习题里也有很多古文内容,现在看来是算是本书的一个特色了。例如第一课的“勤则不匮”,“下乔入幽”。整个下马威一样,不懂古文连习题都做不来啊。为了做翻译练习,还要复习下文言文。几篇做下来,倒也多了几分对中国传统文化敬意。看出来钱老选题的用心,文言句子和文章都是精选过的好文字。用现在流行说法,就是都充满正能量。不是只有现代人才懂得积极向上,其实老祖宗们早就说过很多像样的好句子了。

  钱老的书啃透了,提升的不止是翻译的技巧,还有个人修养。至少文言文能看懂更多一些吧。最佩服的也是这点,什么是大家?是在潜移默化教导人,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教给你如何做人,这算是看此书的意外收获

  所以此书再版n次都不多,而且不需改动,保留原汁原味的就好。

  现在有很多关于英语语法的争论,觉得老的分类比较陈腐过时,应该简化。但个人觉得有历史沉淀的,才是经过检验的经典。即使分类不同了,但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传递的知识并没有错。过于简化,那是融会贯通之后,不是初学者应该有的学习态度。有了由繁入简的过程才是真正悟到了。不赞成一上来就批判陈旧的态度,可能语法的说法不是与时俱进,表达方式也许不新颖,但最根本东西不会变,再怎么讲英语都是那么说的。

  翻译并不难,简言之就是把正确的词放到正确的位置。但要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位置(语法句式)和正确的词(习惯搭配)是要有用心琢磨,花时间积累的。

  读钱老的书也只是个开头,并不能就说自己精通了翻译技巧,想做个好翻译更多的是经验积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懂技巧者只是匠人,能运用的是才人,用得好是智者,而能讲授的才是大家。

  感谢前辈的经验分享,能读此书是种幸福

  《翻译的技巧》读后感(五):一部英汉翻译技巧的百科全书

  这部书不是一本新书,但绝对是一本经典的书。它是翻译大家钱歌川先生(1903-1990)晚年的一部代表作。可以这么来理解,这本书是钱先生总结他几十年的英汉翻译经验的重要成果。这本书在作者七十年高龄首次出版,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了,现在重新出版,对于新一代的读者来说,依然值得一读,从中可以获得不少知识和启迪

  整部书分为三编。在钱先生看来,要进行汉译英,必须采用英文的句法。故而在这本书的第一编中,钱先生比较系列梳理了英文的各种句型。在书中,钱先生首先介绍了以要素为主的五种英文的句型。实际上任何英文句型不外乎五种句型中的一种。这五种句型也是由动词的不同而分别出来的。钱先生把所有的英文句子归为五种句型构造:1、第一句型的自动构造;2、第二句型的不完全自动构造;3、第三句型的他造构造;4、第四句型的授予构造;5、第五句型的不完全他造构造。具体内容可以参见这本书的第8和9页。而这五种句型都由动词出发,可见,在英文中,动词对英文造句是非常重要的。学英文,把动词的用法学会了,英文也就学得差不多了。

  在这部书中的第二编种,钱先生重点介绍了英文的惯用法及其翻译。在书中钱先生列举11项134条语法知识点,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说基本上覆盖了英语常见的惯用句和特殊表现法。一般在书中,作者先是在语法知识下,列出一个或是多个英文实例,再是对这个或是多个实例进行比较详细的解说,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接下去,作者就是出几个习题,让读者进行自我练习,看看是不是能够把这些英文句子翻译出来。在前面实例的讲解之后,再来做这些练习,相当相对容易很多了,如果读者真的还有困难,翻译不出,那也没有关系,在这本书的附录中,可以找到相应的参考答案。

  在这部书的第三编中,作者重点讲解了疑难句法和文章翻译例子。在书中,主要呈现的是一些篇幅比较长的中译英和英译中的材料,中文材料既有比较浅近的白话,又有比较艰深的文言片段,而英语材料基础上都是选取了近现代人的作品,但是主题比较多样,可以使读者接触到英文表现的各种面貌。

  纵览全书,可以说整部书的编排是比较科学的、系统的。这样的编排顺序比较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这样一部英汉翻译技巧的百科全书,值得英语学习读者参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