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温暖的南极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温暖的南极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6-23 20: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温暖的南极读后感精选10篇

  《温暖的南极》是一本由蒋一谈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7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温暖的南极》读后感(一):唯有人情才能温暖人心

  第一次看蒋一谈的书。也算是第一次看这么正式的故事。平时这个类型的书看的比较少,看的最多的就是青春类和推理类小说,而近代文学作者书籍看的比较少,偶尔看看,倒也丰富了不少自己阅读范围以及开拓不同小说领域视野

  本书《温暖的南极》由9个短篇故事组成,而这9个故事的共同点就是都是发生在冬天的故事。从平民百姓入手,展现他们的生活状态。这些故事人物,不会感觉离你太远,有些故事看过之后会深有体会,会感同身受,会觉得,这些人离你其实很近。没有花哨的文字,但就这平淡的文字营造出的氛围,是可以让你静下心来,却掉浮躁之心,慢慢品读的。

  《china story》中,父亲农村生活,每月都要存钱给在北京的儿子以后买房用。儿子在北京中国故事出版社当编辑。他每次都会把出版的杂志邮寄给家中的父亲。父亲以传统信件方式与儿子沟通,儿子收到之后会打电话给父亲,会把自己最近的照片洗出来之后寄给父亲。老父亲在收到那本有儿子写的全英文文章的杂志之后,便忘了睡眠,而把时间都花在翻译上,即使他一个英文单词都不认识,但他也想靠自己力量知道儿子写的文章的内容。而最终却不幸体力透支,倒下了。现在在外的孩子,有多少人能经常和自己的父母沟通联系呢。他们在家,也会想你,想在外的你过得好不好,这篇文里儿子其实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结局却,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度,唯有我们自己为人父母之后才能切身体会吧。别忘了,我们那些慢慢老去的父母,也需要我们的关爱。

  《茶馆夜谈》通过描写女儿母亲男朋友之间的谈话,慢慢知道了那些真相,为什么母亲离婚之后谈了3个男朋友没有一个成功?为什么母亲明明爱这位男朋友却不能和他在一起?有时候,相互关爱也会变成相互伤害。父母和孩子之间还是应该留点个人空间吧,彼此的相依为命,也许会成为另一方的负担

  《芭比娃娃》、煤矿工人去世,而窑主只肯花十万元了结此事。黑车司机因为载客去北戴河而在路上被劫,车子撞到树上后去世了。这个冬天,对于那两家人来说不好过,而年,还是得过,两家人聚在一起过年,只是谁知,因为在路上遇到的一点口角而打架后致一人脑震荡一人怕被抓而逃走。小翠因在大城市长大,而不想再回到自己落后家乡去。故事中揭露了一些社会存在问题,但是也有温暖,一家三口得到了小叔的帮助,两家人之间的帮衬等等,即使面对这残酷的社会,唯有人情才能温暖人心。

  这些故事,虽然发生在寒冷的冬天,但是慢慢品读之后,会发现其中那淡淡的温暖,慢慢融化了人们冰冷的内心。通过交流,可以改善人们之间的关系。那些真情,会流露出来,只要付出真心的交流,会有温暖的阳光让冬天苏醒。

  《温暖的南极》读后感(二):温暖的寒意

  文/飞熊

  温暖,是个橘红色的令人感到愉快的字眼;而南极,则满是刺骨的寒意。温暖的南极,暗示了某种潜在的似乎还是不可规避的危险。拿到这本出版人蒋一谈的小说集《温暖的南极》时,心里慢慢升起某种期待,或许我能在这里看到暖色调的寒意。

  大致上而言,这个集子中的9个故事,都是那种在温暖中开始,在冰冷中结束的故事。《China Story》中的父亲,儿子在北京的《China Story》杂志社工作,为了看懂儿子写的文章,在花甲之年自学英语,却在读懂了故事的时候,离开了这个世界。《芭比娃娃》中,小女孩爸爸死于非命,他的叔叔开了个“成人保健品店”,小女孩误以为性玩具是“芭比娃娃”,最后叔叔也离开了他们……这些故事,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故事的结尾的冰冷,给了我们更强烈感官刺激,在读过这些故事之后,我们或许开始警惕那些不期而遇的危险。

  但这些故事的悲伤的结尾却总有一种诡异的牵强。那老父亲的逝去,那不再有依靠的小女孩,总觉得少了某种打动人心的力量或者笔力文字上的雕琢,而行文中有很多枝节元素,总是妨碍了我们的感情聚焦。而对于那些篇幅较短的文字,则更像是一个个“灵感片段”,一个闪念,没有深入的挖掘,也没有后期的打磨。这本集子的同名小说《温暖的南极》,就是这种“灵感片段”的代表。一个女主编在看过一篇名为《南极》的小说之后,产生了一种“性冒险”的冲动,在上班的路上她开始了种种幻想,最后在幻想中死于一场车祸。故事很短,涉及到的审美要素也很少,读过了,记住了,却有一种淡淡的乏味

  一个读过这本书的朋友说,蒋一谈喜欢利用那些手边现有素材,一本书、一首诗、一个玩具、一个熟悉的人物。或许这就是他惯常的灵感的来源,但蒋一谈似乎并不喜欢“深加工”。《温暖的南极》是一例,《一场小而激动的雨》、《洛丽塔和普宁》、《芭比娃娃》、《赫本啊赫本》。虽然《芭比娃娃》和《赫本啊赫本》篇幅比较长,但是故事简单易懂,缺乏那种能“抓人”的特质。而其他的文字,篇幅都相对较短,短得就像一种“速写”。

  作者不仅在故事的内容上给读者带了一种温暖的寒意,同时在“怎么讲故事”的层面也给了我们同样的感觉。当然,其他读者有更为过激的评价。不过,这样的集子其实能给我们这些正在练习写作的人很多帮助。其实,作者的这些素材都有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故事的潜质,只要我们用心地在这些素材上,多花些时间,我就一定能在某种程度超越这个作者。这种文本,很容易建立起读者和作者的沟通,虽然作者并没提供一个合格的好故事,但他给我们了敞开了很多通往更远方的门…..

  《温暖的南极》读后感(三):镶在生活边儿上的金

  东北的冬天今年来的吊儿郎当呆呆萌萌,一会儿暖暖,一会儿冷冷,在它没有彻底醒来之前,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看见扉页上写着:

  多么漫长,这个冬天

  一直徘徊在春天的开头

  时间丢失了它的鞋子

  一年犹如四百年

  -------仿聂鲁达诗句

  我突然希望冬天快快正二八经的来到,就因为这如梦如幻冰寒彻骨伟大的扉页。

  这是一本由材质不同的布料拼接成的大长袍,既端庄亮丽,又深沉低调,九个故事,好几个人物,若干种生活状态,都深深隐藏着各自生命拔根之气势,却有着相同悲壮与希望。一本将生活从将熄的残灰里拿出来染成金色的书,必定有一个绝对不同的作家,用不可多谈的创作技巧写着了不起的故事。如果生活只是一大通大白话的话,简直太糟糕,正因为有了现代人生活的那些困惑,好比封皮上所说的困惑、孤独、疏离等,想想它也正是我们那镶在生活边儿上的金。

  短篇《芭比娃娃》里还没开场便已因煤矿事故死去的矿工,窑主说只要答应不追究这事,给二十万。二十万是个大数目,还好挖出了矿工的帽子。矿工妻子应女儿小翠的心愿把新皮鞋代替矿工帽埋掉,谁知一股风把新皮鞋刮飞了。是不是有些人的命因为不值钱所以留不住呢?这是一个以悲剧开始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各自的归路,为了存活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用生活做尝试,是不是生活在北京郊外的那些人都很难很难去生活。

  矿工的弟弟老二嫂子借了十万开了成人用品店,老二要承担起哥哥责任照顾母女俩。在待老二交识同类人老推与他妻子老拐后,一切看来都有好的发展趋向。可是眉毛还没扬起来,朋友夏利却遭劫,跟着他那辆夏利车翻了几个跟头撞到树上,死相甚残。而当夏利出场的时候,嘴里还嚷嚷着与他不和的妻子还想要他的车,却是现在夏利死在车上,会不会是命运开了个玩笑,不过这玩笑开得也太大了吧,夏利甚至是个不算坏的普通人,让他这般死去总觉得腔中一股气咽不下去。这些人的命运就像开着的窗一样一扇一扇关掉,故事还没结束,一年要过去总是想方设法把它没完成的全部完成,才算有新的开始。

  年三十晚,老拐小翠遭人欺负,喝醉酒的老二老推与那仨男人打起来,老二被打成重度脑震荡,老推不知道逃到了哪里。一切都是因为本地人放狠话骂她们“臭娘们….就是想吓死你们这帮乡巴佬”,话说的太狠,坏事少不了,人一旦变得比野兽还要无情,命运更会变本加厉的对你狠。而这些人呢,不能计较,只能接受,尽管口中念叨着好,双手接来的却是遍体鳞伤代价,会不会因为他们要求太高了,老天无法满足,只能赐比不好还要不好的。

  悲惨还没结束,一直想要芭比娃娃的小翠与她伙伴小菊一心想弄明白盒子里充气娃娃究竟何物,全世界都在悲伤,只有这两个小女孩在“芭比娃娃”上找到兴致欢乐,她们俩并不知道发生那么多事意味着什么。空寂寥便是如此,当悲剧还未袭击的时候,你没有任何与之对抗筹码。其实悲惨并没有正式结束,还好作者蒋一谈适可而止了。

  这个短篇里,没有上帝,没有救赎,只有那生活诞生的带着衰败早经摧毁的希望,但是故事的人物都还得昂首挺胸走下去。生活,会让你不顾一切,会让你只跟自己较劲,不计较一切,只要有明天,便能活下去。

  书里的其他短篇同样带着灰暗生硬特色,把你逼到墙角,让你贴到地上,要你说“爱生活,爱生命”。作者蒋一谈并没有说得这么明白,他只是展示给你生活片段,让你去看去体味去思考。有父爱的无力感、已婚女人思想出轨生命无措感、父亲终获理解的释然….

  读完后,不禁戚戚然。涉及到生活的伤感巨大的,纵有万般的无奈与隐忍,都抵不过作者一个手腕劲儿。正因为这份巨大的伤感,反而会让人坦然无畏,甚至会让人变得强大,这强大有顶天立地之感,像伤感一般巨大,说到底都是因为生活。虽然这生活边儿上镀了厚厚一层金,却也挡不住伤感的故事,因为对生活的诚挚之情,由而透亮却也深邃,都是要增加生活的丰富性。

  《温暖的南极》读后感(四):只有悲观的作家才能写出悲观的作品,只有悲伤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心

  温暖的天气明媚的阳光,寒冷的冰川放肆的流淌。

  读着蒋老师的文章,总是有一种忧伤滋味。无论是亲情爱情,故事中有人性温情,也有现实的残酷。

  第一篇文章《china story》最令我动容。执着善良的老父,让我看到了千千万万的中国父母。而他的儿子也代表了中国的典型子女。现在的中国,日益发展壮大,给年轻人提供了许多工作和发展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只要有梦想,就有前进的道路。于是,我们都为自己的目标而拼命向前冲着,我们渴望速度,渴望结果,我们不能停下,因为停下就意味着落后,被超越,被取代。谁也不想输给别人,就在我们向前前进的时候,却忽视了我们的父母还在原地。他们已经老了,只剩下回忆和对我们的期许,虽说子女的成功在父母看来也是一种荣光,可他们更需要你的陪伴关注,一如你小时候他们对你的呵护一样。都说岁数越大越像小孩子,其实只是他们开始缺乏安全感曾经的你需要依靠他们才能生活,现在你已经成了他们的依靠,而你却不知道。他们追不上你的脚步,你总是落他们一大截,他们想拼命赶上你,可你却离他们越来越远……

  看着小说中的父亲倒下,我突然觉得,那个父亲不是病倒的,他是追的太辛苦了,他要学英语,他要想着给儿子买房……他的生活只有跟上儿子,儿子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很多中国的父母就是这样的,这是很悲哀的,亲情固然可贵,但做父母不是只意味着付出和牺牲的,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目标,谁也不能为谁活着。

  我看到的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的父母。他们会为子女的一句话牵肠挂肚。操心这疼那疼,学习工作,有了好工作,又要有好对象,有了好对象,就要担心怎么结婚,结婚后又要帮着看孩子……父母真的很累,他们的关心让我们更加无所适从。我们会更依赖他们,我们会更加忽视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其实父母给我们的已经足够多,也许我们该想想怎么回报他们。

  经常回家。也许你不做家务,只要你微笑着看着他们,那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以前我同父亲的关系很差,父亲还经常揍我。现在我总是会搂着父亲撒娇。父亲也并不讨厌。小的时候是很淘气,而且很固执,不愿承认错误,才招来父亲的打。现在知道了做父母不容易,父母为孩子做的牺牲太大,所以,无论父亲说什么,都好好听着,也不会犟嘴了。让父亲少喝酒少抽烟,他也会听劝。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的才最重要

  但我们奋力前行时,别忘了等等我们的父母。

  看着蒋老师的这一个个故事,无论是《温暖的南极》还是《茶馆夜谈》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苦味口腔回味

  悲伤的氛围充斥着这本精致的小书,也充斥在我的心间,而这种记忆却最让人难忘。

  别说悲伤不好,只有悲伤的故事才能唤起你的心事,才能告诉人间的真谛。

  《温暖的南极》读后感(五):让冬天苏醒

  让冬天苏醒

  ——评《温暖的南极》

  文|杜子腾

  本书不是蒋一谈的最新短篇合辑。全书收录的九个短篇中也仅仅有《洛丽塔和普宁》以及《说服》是我没有看过的。其余的七个故事在之前新星出版社和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四本集子里都能找到。

  中信出版社最新将这些故事整理在一起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故事发生在同样的季节。

  两本书中,一本是《夏天》,顾名思义,讲述的故事都发生在炎炎夏日;另一本是《温暖的南极》,同理,所有的故事都有着冬日的印记。

  趁着霜降渐隐,立冬将至,置身蒋氏笔下的冬日情境再合适不过。

  出于对赫本的喜爱,我还是毫不迟疑的将书翻至本书的最后一个故事——《赫本啊赫本》,虽然早就知道这故事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误会”。

  故事缘起于一位年老父亲给女儿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了他去瑞士进行自杀旅行的请求。

  小说从女儿的角度带入故事:女儿反复看着父亲的信,焦虑不堪。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过分”要求,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另一方面,父亲为何会这样斩钉截铁的要求?女儿又如何面对这晴天霹雳般的要求?开篇就丢出的一剂猛药,便是蒋氏让读者来直接进入主题的信号灯。

  还是回到女儿的身上,她回想着长大后与父亲仅有的几次电话联系,回想起小时候父母之间“诡异”关系的往事,于是忍不住,提笔写下了几十年来所有的疑惑与不解,信的最后一句是,“时至今日,我才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不了解父亲的女儿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

  信中回忆了父亲从越南归国后的反常:身体上的残疾、心理上的创伤,最重要的是一摞摞印有赫本的杂志对整个家庭命运无声的影响。父亲迷恋着杂志上的这个女人,母亲在备受忽视的婚姻里离开了这个家庭,而女儿则因这个女人从事了设计的道路。命运已经铸就,但心底的结却从来没有解开过。众人都语焉不详的这个叫赫本的女人究竟与父亲有什么关系?一封将女儿疑惑倾盆而泄的回信成为了将故事推向另一个高潮的导火索。

  读者也有着前所未有的畅快感,那是一种心中不悦,一吐为快的感受。然而,父亲究竟会不会回信?会心的内容又会是什么?这时,每个人又都像女儿的心里一样,开始紧张起来。

  小说进行到了第三封信,也就是父亲讲述那个他甚至不知姓名的女人到底和他有什么联系!所有的谜团都将在这一封信中得到解答。战争、初恋、死亡、回忆……这些已经快尘封在岁月里的伤疤在女儿随年月剧增的疑惑爆发中被蓦地揭开!横亘在整个家庭上空的阴影以不期的方式被打散,可物是人非,父亲已在死亡边缘,母亲早已远嫁他人。

  女儿有没有因为了解父亲而走向成熟?我们只看到读罢信后,女儿买下了一张飞机票,是最早一趟回家的航班。

  这个短篇里,赫本是迷,是结,也是运。迷,迷在了往事的不堪回首;结,结在于而今的困惑不前;运,运行了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蒋一谈的天马行空就在于他对于像赫本这样影响力巨大的人物在小说里的借力打力。收录在其他小说集里的《鲁迅的胡子》和《伊斯特伍德的雕像》也是显例。

  本书中还有两篇曾被收录进《栖》这本城市女性主题小说集中的故事,一个是《茶馆夜谈》,另一个是《温暖的南极》。前者是透过一位女儿与母亲男友的对话展现离异母亲隐秘的内心世界;后者则描绘了一名女性驾车途中被小说触发的情欲幻想与冲动。虽然场景、构思与风格完全不一样,但对现代社会人性隐秘情感的揭露与对都市人群脆弱、敏感精神的思考是一尘不变的。

  有人说,“他的小说凝练素简,既秉承了中国现代小说的传统,也有国外简约派小说的神韵,语式独特,题材多样,尤其在对当下中产阶层精神的困惑和求索方面,呈现出卓异的表达。”读过蒋氏的所有作品你就会发现这一评价绝对不是过誉,简直称得上贴切。

  有人还说,这九个故事各个独特,却通通发生在冬天,或许这是让冬天苏醒的故事?我想了想,或许还真能让冬天苏醒。

  转载请联系作者,否则谢绝一切形式转载。(本人学法,违者必究)

  《温暖的南极》读后感(六):既然没有愉悦,请给我深刻

  最近工作比较忙,就想抓住所有闲散的时间好好读书。当我在电梯里翻开这本《温暖的南极》的时候,身边的人问我,是一本温暖的书吧?看到这个标题,很容易让人想到一些爱能温暖全世界之类的励志话语。我也被骗了,我看到封面的时候,感觉这是一本小清新的书啊,封面是在融化的冰雪吗?读过后我才发现我被骗了,封面是深藏的暗涌,浮出水面的仅仅是冰山一角,深藏在海底的,才更加令人恐惧。

  而这本书,就是把这些深藏的恐惧,挖出来, 摆在你的面前。每一个故事,都带给人深深的伤痛。

  先说说同名作品《温暖的南极》,读着读着,让我突然想起了前段时间的一场闹剧,有人也说是行为艺术,成都男子抗议“出轨无罪”。主人公是一个女子,她只是心中产生了这样一种苗头,穿插着另外一个《南极》的故事,她其实比故事里的女人更加的可怜,她仅仅是被一个想法毁灭了。在作者的笔下,出轨就像这南极的冰山一样,佯装出温暖来诱惑着你,实则是不近人情的寒冷,最后将你扼杀在这温暖的表象里。如果我没有理解错作者的意思,不得不佩服作者三观及其正确,甩了那些“出轨无罪”的男人们好几条街。

  China Story是更容易给在城市中的人们带来共鸣的故事,空巢老人,特别是空巢独居老人,抚养了半辈子的孩子,最后还不如一只鹩哥。其实这类故事真的很多,老那算是最努力的那一种,为了和孩子交流甚至去学习了英文,我们周围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或许没有老那那么努力,但是他们为了能和孩子更接近,年纪一把了,又开始学习互联网,用微信,朋友圈里只有孩子一个人,却不知道孩子已经把他们屏蔽掉了。那些救助流浪猫的故事,那些英雄的尸体无人打捞的故事,固然是中国故事,但是中国的父母,为孩子穷尽一生,无怨无悔,更是最典型的China story。虽然我读过很多这类的故事,但是最后看着半页纸的China story,眼眶还是忍不住湿了一下。

  芭比娃娃又关注了各式各样边缘的人生,赫本啊赫本又讨论了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以及爱情亲情。

  作者是一直在深深的挖掘着这个社会的灰暗,把他们带到亮出,铺开来晒晒。

  不求带来愉悦,只求发人深省的深刻。

  《温暖的南极》读后感(七):一个作家的温暖与残酷

  在寒冷的初冬读蒋一谈的小说,期望看到几个温暖而安静的故事,就如同欣赏封面上那蓝色海面上纯净而洁白的冰山一角,再透过看似简单的表面去探寻海面之下作者的无限深意与追寻。

  在这本收录了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小集子里,有九个关于冬天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无一例外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普通人。《China Story》中为读懂儿子文章而苦学英文直到心力交瘁累垮的空巢父亲;《温暖的南极》中看似幸福却幻想着与陌生男人体味人性最本真情欲的中年女人;《茶馆夜谈》中为了母亲的幸福而选择独自离开的女儿,等等。

  短小而精悍的故事里,蒋一谈用看似从容的笔调讲述着平凡人生活中的疏离与挣扎、渴望与禁锢、无奈与坚忍。愈到结尾之处,愈令人心脏紧缩,而悲剧性的结尾无疑给了阅读者犀利而无情的一剑,现实就是如此,悲凉而无奈,即使我们极力维护着手中的这份温暖,却还是被现实打击得体无完肤。命运的冷酷与人生的悲凉,我们仿佛感同身受。在这些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父亲、妻子、女儿的影子,因为这其实就是自己亲朋好友所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事。

  蒋一谈说:“人生就是一场悲剧。在这个悲剧中,活得更充实,获得更大的自由,才是人活着的要义。正因为人生是悲剧,人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幸福和快乐。” 所以在他的故事里,基调总是伤感的。或许正是如此,他才喜欢在悲剧的故事中极力发掘一点温暖。于是《说服》中“两个酷爱解剖刀”的人在一次偶然又必然的交谈中说服了彼此,重新相信爱情的存在;《一场小而激动的雨》中,苦思冥想画作的弟弟被哥哥的故事启发,找到了诗句的“题眼”;《芭比娃娃》中,尽管人生悲凉,却仍有孩子们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幻想;《赫本啊赫本》中,即使父亲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却重获了与女儿之间的理解与亲情。

  纵然现实总是残酷的,在蒋一谈的故事中我们却总能找到一抹亮色,为这些略显寒冷的故事增添一丝温暖。那恰到好处的温度既安慰了读者渴望圆满结局的心情,也带来了对人生的希望。

  蒋一谈简洁深邃的叙述风格、亦真亦幻的创作手法,以及故事背后一个文学创作者应有的责任与使命感,深深令人震撼。《温暖的南极》虽然只选取了很短几篇故事,却将他“紧贴地面的飞翔”的现实主义创作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使第一次阅读也能让人牢牢记住他的独一无二。

  “多么漫长,这个冬天;一直徘徊在春天的开头;时间丢失了它的鞋子;一年犹如四百年。”合上书本,回想扉页的这首小诗,我们置身的世界其实便是寒冷南极,如果没有春风的启迪,又怎会让人与人之间学着去相互温暖?如果你也相信安静的力量,那么,请你坐下来,读一读蒋一谈。

  《温暖的南极》读后感(八):克制的诉说

  该怎样形容《温暖的南极》带给我的感觉呢?

  在一个深秋的晚上一口气读完,房间里已经来暖气其实是温暖的,但我还是感觉到一丝凉意,很长一段时间才缓过来。

  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温暖的南极》中收录的短篇故事,虽然不至于是残忍的,其实也算不得是美好温暖的故事,蒋一谈善于把普通人生活中的悲伤、寂寥、无奈撕开来给人看。如果要说他的温情,在于他文字里的克制,每篇故事的结局都只是点到为止,因为意犹未尽反而可以有无限可能,甚至是无限希望,这种克制让我看到了他对故事中小人物的怜惜。

  《china stroy》里的老父亲,活着的全部期盼都于儿子有关,他引以为傲的儿子在北京写中国人的故事,却不知他和父亲的故事才是中国最典型的故事。中国的很多老人一辈子都在为孩子活,我的父亲、我的公公都是如此,上学时的学费,毕业后操心找工作的事,恋爱结婚要提供支持,有了孙子后更是成了免费的全职保姆。几十年时光匆匆而过,却少有真正为自己活的时光,为他们感觉悲哀的同时更多的是心疼,然而对长大的孩子来说,老人的爱和付出是沉重的枷锁。所以,《茶馆夜谈》中的女儿为了成全母亲的爱情,最后选择了离开。割裂亲情的纽带是残忍的吧,但是,分离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温暖的南极》让我想起最近看过日剧《昼颜》,《昼颜》中的主妇用出轨成全了身体和心灵对爱和温暖的渴望和需要,而《温暖的南极》中的中年女人,借助一场幻想的性爱成就对寂寥身体的救赎。人到中年是非常尬尴和无奈的现实吧,人生中最美丽最绚烂的时光已经过去,日子变得波澜不惊,受困于生活,对生活感觉厌倦,想要做点什么让生活有些改变,可是又能做什么?

  《人间中毒》里的金真平其实一直活在战争的梦魇里,他不过是把钟佳欣的爱当成了救命稻草。《赫本赫本》里的父亲,同样带着战争的创伤艰难活着,不管是安慧,还是杂志上赫本的照片,其实都不过是他在血雨腥风中想要抓住的一点念想和希望而已。庆幸的是,他的女儿终于开始有点理解他,终于试图与他的过去和解,这是新的希望。

  蒋一谈始终在讲最平凡人的故事,故事里的父亲也许就是我们自己父亲的形象,故事里的女儿也许就是我们自己的化身,他的文字是朴实无华的,带着克制甚至有着点小心翼翼的味道,关注故事和人物本身。虽然是短篇,我还是读到了蒋一谈对他故事的珍爱,对他笔下人物的深爱,他没有把自己当做创世主,他让故事和人物有了自己的思想和选择。

  《温暖的南极》让我看到生活的无奈和残忍之处,同时也给了我新的希望。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看与冬天有关的故事,等待春天的到来。

  . 九个故事,还是有不太喜欢的。

  《温暖的南极》读后感(九):这个南极,不温暖

  “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这是父亲信里的话,此刻,我体味到或者的另一层含义。我恳求出租车司机加快速度前进,因为我知道,早一点感到机场,离家的距离就不会太远。”……读完最后一段文字,合上书,心中有万般思绪在翻腾,却憋在胸口,无法喷薄而出。那种感觉,就像是开车行走一路畅通,却突然因为前方修路而排起了长龙。既然还有一个小小的出口,那么就小心地让情感缓缓而出。或许这样,才能更真实更有效地还原感受客观评述。

  上一次看完书有这般感受,是大学时期看《沧浪之水》。我向来喜欢不畏艰险努力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虽然我自己也知道现实不总是那般完美。当我看到《沧》中男主角最终还是没能敌过现实,成为河边湿鞋的一份子,我便对自己说,以后不要看这种故事,因为太真实,所以戳到心里会更痛。似乎很多年了,我都没有再涉足官场小说,也没有看到有关“小人物”的故事。而这本《温暖的南极》,却让我重新有了一种看完文字很不舒服的感觉。

  当然,这种不舒服并不是文字的晦涩简陋,相反,正是因为所有的故事都那么简单而平实,会让我觉得,他们都是我的邻居、朋友、亲人。我们每天经历的、看到的、听到的,都能融汇到这本书中,当这些故事再次被演绎出来,似乎承载了自己所有的困惑、孤独与恐惧。我们时常说着没有人理解自己,而当你捧起这本书仔细的品读,你便会由衷的感慨:“对!我就是这样的!没错!这和我太像了!”没错,这就是一部人间百态丛书,但在读之前要有心理准备:这本书讲述的,不是成功者,都是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物,过着普普通通的小生活。如果你想在书中获取心灵鸡汤般的冲劲,请三思;如果你想在书中寻找到自己,那么请毫不犹豫地打开它。

  整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篇故事《China Story》,一位父亲因为儿子留在北京的英文杂志社工作而自豪不已。为了了解儿子的工作用以炫耀,累倒了。读到故事结尾的时候,我有点哭笑不得。看想来,自己的父母,身边的叔叔阿姨,甚至是已经为人父母的同学,哪一个张口不是说“我家孩子……”,哪一个朋友圈里不是满满的孩子的照片呢?还记得两年前,单身的我去参加同学会时,见已经当妈妈的几个人坐在一起讨论着如何开发孩子智力,如何让孩子更健康云云,表示很不理解,感觉她们有了孩子就丢了自己。但一个同学的话也让我想了很久,她说:“结了婚,生了孩子,这辈子的事情就完成的差不多了。我也不指望自己还能有啥大出息,有个安定的工作,挣点钱,剩下的都看孩子的了!”中国,似乎有太多的家庭是这种模式。父母因为种种原因(或许也有些是孩子的原因)不能继续奋斗,于是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他们为了孩子好,却也是为了完成自己未了的心愿。一旦孩子成功了,就比自己完成了这项使命更加骄傲和自豪,恨不能让全宇宙的人都知道这份荣誉。

  而对于孩子来说呢?如果自己的兴趣和父母的期望不谋而合当然最好,如果不能达成一致,便是另一种景象了。我曾经到一个远方亲戚家做客,正巧亲戚在劝说自己的小孙女练钢琴,听说我自学过钢琴,就请我帮忙。我拉着小女孩坐到钢琴旁,却见她一脸的不高兴。我问她:“不喜欢学琴吗?”她摇摇头。我又问:“是觉得太辛苦吗?”她低下头小声地说:“不是。其实我更喜欢画画,但是妈妈不让……”说完,小女孩还是很乖地开始练琴。而我,却陷入了沉思,甚至都没有在意小女孩是否连贯地弹完了练习曲……之后,我对亲戚说,让小女孩去学画画吧,既然她自己那么喜欢。谁知亲戚却一本正经地说:“弹钢琴多优雅啊,一个女孩子,将来坐在万人礼堂,弹着动听的钢琴,多美的画面啊!”我没有再说话,因为我知道无法扭转她的想法。或许,小女孩将来真的能走上音乐的道路,她也会感谢当初奶奶的严格要求。但,或许她更想成为一名画家,或是服装设计师。人生的路是小女孩自己的,为什么她不能自主选择未来的路?

  就是这样,书中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都会因为我无数的停留和思考。每一次思考又都会让我更加体会到生活中所有的小情绪——不仅仅是正面积极的小情绪。看透这些,并非让自己的生活受到负面影响,而是告诉自己不要逃避。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和感悟。知道,了解,然后放下。

  这个南极,不温暖。

  《温暖的南极》读后感(十):平凡之路

  为人所爱的书籍,一定有优于他作之处。有的依靠文字的优美、辞藻的华丽,有的仰仗跌宕的情节、巧妙的构思,有的寄托深情的希望、饱含金句名言,然而有一种书却只凭朴实的故事和简练的笔法。

  《温暖的南极》只不过是九个普通人的故事。这里没有心灵鸡汤,没有虚幻的梦境,没有流行的段子,只有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

  “音乐裁缝”曾经解释过什么是走心的音乐:神曲强劲的节奏呼应了人体心脏跳动的旋律,和着心跳的节拍。

  那什么才是走心的文字呢?

  每一粒文字都在诉说你的心境,每一页纸都刻画出你的生活。你的心跳会随着文字的段落而起伏,会随着轻轻地翻页而漏了一拍,似乎每一方空白都填满了你的情感。

  《温暖的南极》就有着适宜的留白,给读者的内心留一个呐喊的空间。

  有评价说,蒋一谈以他超凡的故事构想和叙事方式,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微妙的平衡感,创造出一个幽远深沉的中国文学时空。他笔下的故事人物,与你如此之近,与你的困惑、孤独、疏离、承受和理解如此之近。

  当克莱尔•吉根用《南极》唤醒了“她”心底的欲望时,“她”也无力再面对稳定的工作和事业,稳定的家庭生活。“她”是39岁的资深文学编辑,原本平静下来的心,却轻易地被一本书撩拨得轻柔荡漾。39岁,和陇川利佳子一样的年龄。聪明的利佳子在工作日的下午三点钟寻找恋爱的快乐,而“她”却还在踟蹰不定。“她”没有忘记书中的女人在寻找***之前,莫名其妙地走进购物中心给孩子们买了不同于以往的礼物,还给丈夫买了一只昂贵的金表。而“她”也给女儿买了芭比娃娃梳妆礼盒和斯沃琪手表,还给丈夫买了一件标价398元的棉加丝内裤——丈夫惯常穿的不过二十块钱。同样的不安、歉意却又非常坚定的内心渴求,要抛弃稳定、现实和一切禁忌的决心,“她”似乎踏上了寻爱的旅程。

  当吕德安的四行诗困扰周明的全部生活时,不懂艺术的“我”只会简单地重复四行诗句:“一场小而激动的雨,当它/把晶体的卵排在玻璃窗上/又在意义中隐藏起自己,我们/看到了一个斑斑点点的世界。”小雪和周明无数次纠结于“激动”、“卵”、“窗”的主题概念,“我”却被勾起了开出租的回忆:雨夜的窗边,一个女人又难受又激动的样子……这种生活中不经意的一瞥,却总是在心中烙下难以抹平的印记。不知什么时候,烙印会被唤醒,释放出炙热的欢愉或者痛感。这个窗边的女人也曾被男人深深地挚爱,可是她的悲愁却让“我”多年后仍感到说不出的不舒服。

  当小菊和小翠一起从成人用品店偷出“芭比娃娃”时,边缘化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已经交待完毕。丈夫命丧矿难,只能埋一双皮鞋留个寄托;小叔开了成人用品店,却在酒后被人打得昏迷不醒;开黑车的邻居,却被更黑的人劫了性命;还有女儿小翠,宁可一边打工一边上学,也不愿意离开北京……哪个奔波于高档写字楼的白领会去关心城郊棚户区的生活?一条不宽的马路将围墙保安护卫的小区和杂物垃圾包围的平房分割成两个世界。可是一个世界要靠另一个世界提供服务的支持,另一个世界要靠一个世界的货款维持生计。两个世界相互嫌弃却又相互依存,形同陌路却又如胶似漆。

  这只掀开了《温暖的南极》的一角,也只掀开了平凡世界的一角。生活是一天紧邻着一天,日出接驳了黑暗。你路过了一个又一个陌生人,闯入了一个又一个故事,爬出压抑的谷底,攀上人生的顶峰。可你也许忘记去回望自己坎坷的平凡之路:

  曾经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

  绝望着也渴望着,也哭也笑平凡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