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双手虽然小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这双手虽然小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6-29 04: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这双手虽然小经典读后感10篇

  《这双手虽然小》是一本由亦舒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的2014-7图书,本书定价:25,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这双手虽然小》读后感(一):黑暗中的光明

  这是世界各地妇女压迫现状缩影。师太笔力稳劲,寥寥几笔,就道尽男女平等地位带来的凄惨辛酸。而这种自古以来的不平等似乎已深入民族血液时代的进步亦无法撼动,实在令人唏嘘无奈

  这又是一个女记者成长史。嘉扬是我心目中最理想女性形象美丽却不骄矜。一方面心地善良情感丰富,另一方面,又理智成熟坚定勇敢。在她身上,始终有一种向上的活力,似阳光照耀,又有种不与人争的豁达,似清泉流淌。

  黑暗的现实光亮女主形成鲜明对比,却又毫无违和感。全书基调沉重却又不压抑,在为受歧视压迫妇女的悲惨生活伤感同时,又对未来境况改善满怀希望。师太的书总是传达着积极人生观,正因为此,即使故事已渐渐没有新意,我始终爱她笔下的故事和故事中的人。

  整本书关于爱情部分寥寥。或许,这正是师太想要表达的另一层含义爱情不是女性人生的全部,没有爱情滋养事业女子同样可以活得迷人,活出精彩

  《这双手虽然小》读后感(二):【雨枫试读】《她写的其实就是她自己——《读亦舒《这双手虽然小》有感》

  在翻开这本薄薄的小说之前,我没有预料会经历许多第一次。

  首先,亦舒虽是久负盛名女作家,但《这双手虽然小》却是我拜读的她的第一本书。心中的期许喜悦可想而知。我是左手拿书,右手拿笔,逐字逐句,边读边做标记的。

  其次,作为骨灰言情控,从翻开故事第一页起我就抱定这是个爱情故事,女性作家么,最拿手总归离不开情爱二字,所以想都没想过其他可能先入为主思想真是害死人,以至于我在读到故事一半的时候还在书中到处找男主影子,是摄影师黑迈克?不太可能吧,形象不够好,言情小说里的男主哪一个不是高富帅?就算三样要素不占全,也总要占其中一个吧,转念一想,他倒也的确占了一个,那就是高了。要不就是中途杀出的那位斯坦福商管硕士、在交易所办公的陈在豪先生?这人的确有男主的样子,就连久经商场、阅人无数的老狐狸老先生无可挑剔,默许女儿与其交往。然后他只出场了两次,寥寥数语的勾画,可见作者在他身上很吝啬笔墨。那就是人老心未老的风流鬼约翰逊吧?但结果他也不过是出来打酱油的。最终,最终,让女主怦然心动人物出现了,却是已婚有子女,并且其貌不扬上司甄子新。看到他出场,故事也将结束,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个言情故事,而只是一个女性故事而已。虽有男主,但男人不是重点。不过从女主最后对男主的评价也可以看出女主喜欢的人要内涵远胜于外貌。“嘉扬一怔,随即温柔地说:‘男子以才为貌,夫子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堂堂正正,气宇轩昂,胜白脸书生多多。’”嘉扬的选择标准是理智成熟的。

  故事讲的是女主彭嘉扬作为记者的奋斗史。围绕全世界女性地位的问题展开调查,其中包含了亲情(彭老太太多年和丈夫保持着有名无实夫妻关系,最终和丈夫分道扬镳),友情(想要东山再起的珍伊娜挖掘了彭嘉扬,外加黑迈克,一行三人,长途跋涉,去世界各地收集女性遭受虐待新闻资料,期间有奋斗的悲苦和喜悦,也有事业激烈竞争的背弃和挣扎,好在最后还是保存了这份珍贵的友情。)最后是爱情(禁忌之恋,女下属和有妇之夫的上司,从一开始惺惺相惜,相互看出了“日久生情”的苗头,所以双方都克制着,尽量避开,然而最终,就如甄子新在最后让卖冰棒的小贩代为转告给她的:“他还说,有些事,好像无论如何避不过。”可见他们的故事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其三,看作者简介的时候我才惊觉亦舒居然是香港人,所以这也是我读的一本香港文学。没看两页就已经发现了亦舒文字有古言的简练独到之处和香港文学的快节奏。故事的情景推动非常快,没有惯常中国文学的细致描写,但文笔毒辣,经常给人一针见血的感觉

  比如:彭太太忽然用英语吟道:“一个人儿子是你的儿子直至他娶妻,一个女人是你的女儿直至一生。”

  再比如她说,“相见好,同住难,我叫他们出去组织小家庭。”

  又如:嘉扬苦笑,这便是商业社会,你若有利价值,哪怕是不毛之地荒山野岭也有人找上门来捧上合约,如不,登门求见,也准吃闭门羹

  嘉扬感慨,一牵涉到钱财日子久了,女方不过沦为对方高价置下的一件摆设,腻了,必定要换。

  我想,作为一个当过记者的人,亦舒写的其实就是她自己。

  《这双手虽然小》读后感(三):这双手虽然小——独立是一种精神

  这双手虽然小——独立是一种精神

  文/Sofia

  喜爱亦舒作品的读者,大多是因为欣赏亦舒笔下流露出的女性应当独立自主的思想。

  倘若要看纯言情的小说,市面上多的是那种“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男女主角谈恋爱、不问生计的作品,有的言语浪漫华丽,充满诗歌般的梦幻感,单是人物的名字便是一首唯美的歌,让读者魂牵梦萦

  亦舒的作品虽然言情,却并非这种“有情饮水饱”式的纯粹言情的小说。亦舒的小说是有灵魂的,纵然没有这种“形”上的唯美浪漫,却有“神”上的发人深省

  《这双手虽然小》是很典型的亦舒作品。富家小姐并不钟情安逸的生活,生怕将生命浪费在逛街吃茶这类无聊琐事上,于是走出公主般的生活,狠命拼搏,誓要凭借自己的一双小手做出一番事业来。

  也许你会说,这位小姐真是没事找事,放着高高在上的公主不做,偏偏要吃辛受苦甚至冒着生命风险去做落难女,真不知道是聪明抑或愚笨。

  但是,故事的主人翁彭嘉扬会说——规矩人家,又有能力照顾媳妇是应该的,但是,将来彭嘉扬可不会问人家要一针一线

  而观众们亦会说——什么都问夫家要的女儿,多羞人。

  事实上,我觉得彭嘉扬真的是一个幸运儿,进可攻,退可守。走出门去可以做出一番事业,倘若事业无成,回到家中,亦有母亲疼爱相随、父亲财产傍身。

  成长环境、人生历练不同,人的心胸眼界格局亦会不同。

  所以,彭嘉扬乐得不和嫂嫂争财产,母亲的那个7克拉钻戒谁爱谁拿去好了,倒也家庭和睦,姑嫂和谐

  彭嘉扬的嫂嫂不是贪得无厌,不是不明理之人,她之所以会“已经分了家,还要更多”,不过是因为“这是没有收入的女性通病”。可是,这又能如何?彭母既要儿媳侍候陪伴、承欢膝下生儿育女,总不能要求儿媳在全心全意料理家庭的同时还要全力以赴冲锋陷阵

  人的精力有限,社会压力又大,寻常儿女没有哪吒的三头六臂,如何能事业家庭面面俱到?对,未婚者,还得应付择偶问题。

  就算是彭嘉扬自己,在事业上拼搏之际,只能疏忽母亲。

  人,总要拿自己所有的去换自己所没有的。彭嘉扬在家庭财产上的让步,何尝不是一种补偿

  所以,当彭嘉扬的哥哥彭嘉维不解地问:“有我爱她还不够吗?”

  呵,不够,真的不够。人生路上,谁不想多求得一丝保障?倘若这份保障无法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取,那么只能问他人索要。

  试想,倘若这些年来,彭父在东南亚另有精彩生活之际,忘却照料远在加拿大的妻儿,彭嘉扬兄妹及母亲的生活又如何能如此舒畅

  世上的确是有薄情寡义之人的。彭父虽然情不能所专,但到底是个有担当的。

  只是,世上并无免费的午餐

  彭母亦为这份悠游自在丰衣足食的生活付出代价。如彭嘉扬所感慨的那样,“像一只狗或一只猫一样,日久失宠,仍吃得饱已经很好。”

  人各有命。

  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

  有人喜欢冲锋陷阵,有人喜爱家庭温暖,有人钟情采菊东篱。所以,这世上才会有芸芸众生,才会有各式生活。

  而妇女地位的问题亦非简单经济问题,并非“因为妇女生活上需要照顾,久而久之变成一宗附属品,任人宰割。”家务劳动亦是可以折合成劳动收入。只是可惜,这一点被大多数人忽略。

  对妇孺的保障不仅仅需要观念上的革新,亦需要国家立法的大力推进。

  独立并不是走出家门,赚取几文铜板就可以的。

  独立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退可守进可攻的精神。为家庭需要,为自己所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可以放弃自我;但是一旦想追求自我,亦有能力活得多姿多彩,不会将自己束缚在一棵树上,不知回头。

  这双手,虽然小,人生漫漫长路,有人携手是幸运的;只是,如无,那么独自抱臂前行亦无惧。

  《这双手虽然小》读后感(四):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

  少时看过大多亦舒的小说,也看过诸多女主角,也许是随着年龄增长越发向往独立女性,于是顺遂的更加喜欢嘉扬。

  她不就是我想象女孩子该有的样子吗?

  有思想的嘉扬,有正义感的嘉扬,放着好好的千金小姐的生活不过的嘉扬,执意做记者,想为女性和儿童发声,只因她们大多时候不能为自己说话。

  嫂子哥哥结婚婚礼上希望得到婆婆戒指,最终还是嘉扬出面使其遂了心愿。继而还直接的问嘉扬:你将来会同我争吗?嘉扬到底是嘉扬,谁会屑于这些呢?“已经分了家,还要更多”,这在嘉扬看来,”是没有收入女性的通病“。哥哥问嘉扬,”有我爱她,还不够吗?“,是啊,当然不够了,谁知道这样的爱能持续多久,当然要以更多财产傍身。

  而嘉扬自己呢,想要什么直接问社会要。这样的女子,什么时候会没有底气呢?这双手虽然小,但属于我自己,不属于你,几时需要你施舍?

  想来嘉扬大抵是见多了母亲的生活,执意不要一辈子都那么过下去。这是彭嘉扬,不是母亲与嫂子生活的翻版。母亲少时嫁得父亲,父亲长在东南亚照顾生意,置母亲于不顾,也算是长达数年的精神虐待,幸而最终离婚得以解脱。一个无所事事主妇,最后的归宿是一双可爱的儿女以及一大笔财产,结局也许并不算坏,但终究才不是嘉扬追求的生活。

  女性的追求到底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大抵也是难以回答。有人喜欢冲锋陷阵为事业忙碌,有人喜欢相夫教子打点家庭,有人热爱追求艺术活在诗意世界。到底是哪种好,也事关自己的追求与一生的际遇。现在看来,大抵是想要嘉扬那样的人生。进可攻,退可守,永远恣意做自己。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呢?

  摘抄:

  1:一个儿子是你的儿子直至他娶妻,一个女儿是你的女儿直至一生。:

  2:嘉扬苦笑,这便是商业社会,你若有利用价值,哪怕是不毛之地荒山野岭也有人找上门来捧上合约,如不,登门求见,也准吃闭门羹。

  3:你也有这么大了,成年人怎可盼花常好月常圆。

  4:不擅长处理自由比没自由更可悲

  5:一组人在外工作亲密好比恋人,一旦猜疑,必无善果。

  《这双手虽然小》读后感(五):小手亦能掌握自己生命

  碰到喜欢的书,真是下笔如有神助!感慨多得发不完。如这本书里的彭嘉扬,我也已经在职业女性的道路上走了不短的时间。必须得说,我实在是喜欢亦舒文字中的简约明快干练优雅范儿,以及浓浓的女性意识,甩琼瑶老奶奶好几条街不止。女权了好些年的我,从这本书里好似看到了另一个灵魂相似的自己。

  对亦舒的作品我是从遇见,到开始了解,再到喜欢上她,尤其在走上职场后,我越来越爱亦舒。因为她笔下多描写经济独立的职业女性,而且作品里穿插着的浓浓女性意识很契合我多数时候的心境。她笔下的语言字句简短,不拖沓也没有刻意的修辞,却体现出时代的节奏感,读起来也不费力,有一种高效代入感,无一丝冗余。

  这本小说截取彭嘉扬的生活,剖开给我们,点到为止,读完又让人掩卷长思。亦舒笔下的这样大都会里的女性,真实得叫人震惊。这本《这双手虽然小》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书里并没有用大量笔墨描写爱情,更多是对彭嘉扬经历和心路历程的描绘。小说里的嘉扬精神独立,年轻富有正义感,拥有做一个“无冕之王”的理想,并且一步步地靠近金字塔尖,做到让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严格说来,这本书甚至并不算言情小说,书里的唯一主角彭嘉扬关注女性际遇,用一个女记者的敏锐视角报道一连串世界各地的妇女儿童权益相关事件,让我想起了前些年那个一心想做一个女性公益网的自己。尽管我的尝试因为种种原因失败,我不得不深埋自己的理想,却不妨碍我在也许不久的将来,再去做另一番事情。但愿自己亦能做到像书里的嘉扬,理想永远青葱,惊艳不断绽放。虽然我也知道,生活毕竟不是小说。

  21世纪的今天,已是一个有越来越多独立女性的时代。亦舒的作品从很多个切面反映了时代变化浪潮中女性思想的变化。我相信,读完这本书,你也能从嘉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嘉扬的那句话:“这双手虽然小,但属于我,不属于你。”这也是亦舒通过这本书,想要表达的东西。

  有趣的是,合上书的最后一页后,我无意间听到彭羚的一首歌曲,跟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书籍可以有主题曲,它一定恰如其分!歌名同样是《这双手虽然小》,亲,不妨边听这首歌,边来翻阅这个故事吧,极力推荐!

  “这双手虽然小,它陪我每天祈祷等待着回音,它让我抚摸钢琴得到过共鸣,教我懂得怎样跟别人接近,给我拥抱的能力表达我感情。我感谢它,不管渺小伟大,都让弱小的心灵,掌握自己生命。在最孤独的时候,找不到谁可亲,这一双手虽然很小,它很公平。在最彷徨的时候,一切都不可信,这一双手虽然很小,却给了我自信。它让我小心翼翼捧着自己的心,在每段承诺下面写下我姓名,它一路给我揭开人生每一章,做我想做的事情让自己高兴。我感谢它,不管渺小伟大,都让弱小的心灵,掌握自己生命。……这一双手虽然很小,却给了我自信。”

  《这双手虽然小》读后感(六):【雨枫试读】女性的理想主义

  在我的印象里,80后熟知的一些课外读物无非就是金庸琼瑶古龙之类的。

  说起男女差异,古龙黄易对女性的物化程度自不用提,以琼瑶为首的一众言情奶奶们不仅没为女性扳回一局,甚至于更多的依附于男性,将女性尊严降低至尘埃。

  印象里似乎只有金庸大侠敢把女性写的坚韧果敢智慧有胆略,尤其黄蓉,居然与其赋予了强大的文化内涵,这真是已经绝无仅有了。

  可即便这样,这些玲珑剔透精彩绝伦的姑娘们也往往因为太优秀而被剧情所不容,没几位是真正有好结局的。

  所以亦舒的出现当真是拨开云雾见日出。

  师太应该不算是个极好性格的人,这些从她的书里便可窥视一二。但她绝对是对女性观察的极到位的一个。

  她喜欢写一些坚强独立的女性,但也不乏对一些没那么独立的女性一丝理解。

  她的笔下有锁锁喜宝这些尤物,她们的身上也许没什么所谓女性的独立精神,但依然看得到被美色笼罩下的灿灿风情。

  不以世俗之心评价等级,而是将雌性动物本该有的神采精准刻画——这一直是我最爱亦舒的一部分。

  说到《这双手虽然小》,看介绍,貌似在讲身为女性如何在这个世界中找到自身价值,如何成就事业。

  可仔细读完,我并不认为,这和女性这个题材有什么太大关联。

  其实应该是讲,一个很普通的新闻工作者如何在自己普通的工作环境中做出伟大的事业。

  如果因为是女子而特别的觉得伟大——这应该是这个世界对于女性偏见的一部分。

  这段时间一直在研读一些关于女性自由的书籍,可看了很久,竟越来越觉得有些灰心丧气。

  就在今年的九月,“赫敏”艾玛·沃特森前往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在联合国妇女署召开的议会上发表为女性争取权力的相关演讲。

  其中有段话,类似费城故事里的一段台词,我想在任何关于妇女权益的场合都可以拿来作为引言:“我是一个女权主义者,8岁时我就说成是“专横”,“女权主义者”这个词并不受欢迎,有人认为它代表过于强大,咄咄逼人,仇恨男性。但两性并非对立的两派,争取女性权益不等于与男性为敌,“女权”是指男女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娇小的肢体和有些微微颤抖的语调令这位全球知名的代表在台上多少有些局促。

  可那一刻,就是这小小的躯体里散发出了无穷的烈焰。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