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撒旦的情歌》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撒旦的情歌》的读后感10篇

2018-06-28 05:2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撒旦的情歌》的读后感10篇

  《撒旦的情歌》是一本由(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46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撒旦的情歌》读后感(一):博爱,不如不爱

  文/刘安娜

撒旦的情歌7.8(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 2014 / 上海文艺出版社

  打开阿加莎克里斯蒂心之罪系列的第二本《撒旦的情歌》之前,我一反常态,并没有看封底的简介,因为想要带着一种“这本小说在讲什么啊让我们来explore一下吧”的心情感觉阅读就像是发现之旅一样,更有意思了。

  书比阿婆小说常见篇幅要长,一共469页,目录显示,序幕后共有五部。看序幕时我有点懵懂,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但里面不同身份的人对同一件事物评价不同很有意思。不仅畅想,属于不同小圈子的我们在看待同一件事时是否也有如此泾渭分明差异,以及到底是个体畅所欲言,还是集体思维早已深植入脑,集体无意识是否比我们想象和意识到的力量强大

  第一章讲述了弗农和他的三个小伙伴成长故事,顺便描写了弗农的父母、弗农的奶妈、保姆和塞的父母等一系列二线人物。阿婆的作品里,人物总是很多的,而奇特的是,即便人物很多,每个人性格却又很鲜明,几乎不可能混淆。有时,读者从旁看着,也觉得那人物简直不可理喻言谈举止能把正常理性人类气个半昏,然而你却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他们作为独立的人物,自有主张。仿佛并不是被写成那样,而是天生如此,改也改不掉,也压根没打算改。正如《撒旦的情歌》里弗农的母亲那样,表妹乔那样,还有那美妙人儿,内尔那样。

  第二章就是以内尔为中心的,小时候多么怯懦不起眼、什么都做不好的内尔,长大后竟成了一个美貌的人,她母亲自然要为她打算;第三章自然的到了简,那决不姑息高高在上自满,也不接受粉饰太平虚假,在她身边你永远不安的简;第四章,生活起了波澜战争爆发了,无论是那忙于社交舞会的人,还是那在老实工作和投身音乐之间犹豫不决的人,或者那为了理想燃尽了自己的人,还有那许许多多本来正过着自己日子的人,都不可避免的被卷入了这场历史洪流

  自从看过了阿婆的自传,再读阿婆的作品,总有些微妙感,因为能从作品的细节里发现阿婆自己生活经历影子,而这些是在读阿婆自传前的我所不知道,也不可能留意到的。内尔在战时去医院帮忙的经历,医生护士长们的性格和对话,对弗农家族500年来所拥有房子描述,弗农奶妈的性格和言谈,某对夫妻的对话,某个小人物的一个小故事,都在阿婆自传里有迹可循。仿佛她总能把自己和周遭人有趣的细节记录下来,并巧妙地编织到自己的作品中去。

  通篇看完,感受最深的还是里面的人物,不知道阿婆怎么通过巧妙的安排语言,每个人都活灵活现——总是逃避现实、活在童话里的弗农,总是“实事求是讲究常识”的塞巴斯钦,同样活在童话里的内尔,理智而强大的简,一腔热血反对一切的乔,给自己加了500场戏的迈拉,精明手段巧妙的内尔的母亲。

  同时,也忍不住检点自己,是否曾出现类似念头或者行为不用说,那肯定是的!我们还不是时不时的想要逃避现实吗?尽管我们没有如弗农一样,一场车祸彻底逃避到另一个身份里,但现在有那么多让我们可以短暂逃离现实世界的手段,游戏电影、读书,千万拖延症患者不正是乐此不疲的逃避吗?而有时,我们不是把未来想得太美好目标设置的太多,又想得到一切吗?

  不得不赞叹,几十年前,阿婆就已经把人刻画的如此鲜明深刻,而几十年后,我们几乎没有变过。犹豫不决,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空谈浪漫,就看不清真爱在何方。

  【全文完】

  《撒旦的情歌》读后感(二):简的三个断言

  简是真正的高端玩家。简的三个断言都是精准而且充满力量的。

  简对弗农的发小分析过他和乔的关系,乔到三十五岁的时候会真正想明白,会真正爱上你。女孩会不喜欢你作为犹太人的精明的那一套,但是女人喜欢。发小也是高端玩家,任凭乔怎么折腾,乔的命还在,他终于等到了乔把一切都想明白的那个时候了。当然了,他有他犹太人的特质,尤其是他绝不会忘记最初的时候乔和弗农走进他的生活的那个瞬间。

  简对弗农的评价是,弗农太幼稚,那几个他觉得重要东西,他一个都不想丢掉。他想有那样的童话式的结尾。不想丢掉修道院,不想丢掉他和内尔的爱情,不想丢掉他的体面但是乏味的工作,不想丢掉他的音乐方面天赋。但简是真正愿意铤而走险成就真正重要的东西的人。明明嗓子不好还偏要去唱有破坏力的歌。明明弗农那样幼稚那样懦弱,她还是愿意去选择弗农。弗农是个弱者,弱者更倾向于和弱者站在一块。简是太危险太捉摸不透的存在

  简对内尔的有两次评价,一次是在内尔再婚的时候,一次是在弗农回来的时候。内尔再婚,简去找她。内尔说着弗农地下有知也希望我可以展开新的生活这一类的漂亮话。结果简丝毫不留情面地反驳了她。不过是活人给活人找的借口罢了。人死了就会变得宽宏大量了吗?人死了就会性格有突然转变吗?简说,你的人生真是鱼和熊掌可以兼得啊。如果你开始就嫁给了年长的有钱人,你会懊悔自己没有勇敢追逐爱情。如果你一直跟弗农生活在一起,你们两个之间免不了各种各样的小摩擦。但是现在弗农死了。你有平静富足的生活,还有对往昔的回忆

  内尔再婚四年后,弗农活着回来了,而且还恢复记忆。简说,你差不多已经被这四年的好生活腐蚀得不剩什么了吧。你心里现在对弗农仅仅就剩一小块位置了吧。而且很快这一小块位置也会消失掉。你现在是绝对不可能抛弃这样的好生活回到弗农的身边对不对

  简实在太高端,她说的东西我作为一个读者,会觉得非常难以消化。内尔和简相比,什么都不是。活下来的内尔太丑陋了。但是,内尔明明做的没什么可以指责的。像我这样愚蠢的人只会觉得,她就像是《理智与情感》里面的那个妹妹一样,最终选择了一个体面的生活。其实作者对此早就有过暗示,那次内尔去拜访她的一个追逐自由和爱情早已嫁做人妇的老朋友时,就已经意味着她绝对不会去过这样的生活。

  简和发小活得太明白了,他们坐在一起,什么都不必说,什么都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发小有他的乔,简有她的弗农。我只能说克里斯蒂还算比较仁慈,要是真的这两个人是主角的话,要是真的那些重要情节都落在他们身上的话,我一定看不懂。必须是要有愚蠢的人做示范,否则真是看不懂。

  我以前读过《刀锋》,如果你读过《刀锋》的话,对真正的丧夫之痛就会稍微有点体会了。《刀锋》里的苏菲因为孩子丈夫的意外死亡,整个人都毁掉了。但是你又不能因此去责备内尔,认为她是个薄情之人。因为如果她是薄情之人,你我也都是了。

  我现在只希望自己以后的人生,可以避开所有的大风大浪不然的话,我表现得一定比内尔还要丑陋。

  以后就不要去读愚蠢的故事了。愚蠢的故事读得越多,越是会让我觉得自己离简越来越远。

  《撒旦的情歌》读后感(三):关于真正的爱—《撒旦的情歌》

  其实我一直不是很懂内尔和弗农之间到底算什么。我认为内尔明明没有那么爱弗农,弗农也只是一直沉湎于内尔的美貌中,他们两个却一直互相说爱。弗农在内尔来找他的那一刻就彻底忘了简,实在是蠢货,而内尔在得知弗农死的不久就说服自己嫁给乔治,说明她实在是太过于普通的一个女子

  没错,弗农是蠢,内尔则是她自己都想掩盖的那种“不想让弗农知道她是哪种人”的人,她根本不及简的小指指尖

  弗农,这个被撒旦诅咒的人,活得不明白,就会一直试错,直到最后他终于试出了真爱,看清了自己的真心,简已经不在了,还狠狠地伤了简。

  简就活得很明白,她明白自己对弗农是什么感情,她明白自己爱谁,于是她义无反顾地去唱《高楼公主》,唱到自己的嗓子再也不能恢复,而这一切,她不让弗农知道。她看透弗农的不成熟和活得不明白。内尔来找弗农时,她只是淡淡地隐在幕后,淡淡地放手,因为她懂得她和弗农的感情结局就是所谓的“时间上的撕裂”造成的,于是她没有纠缠。她那时大概就明白,真正的爱真的不是就能在一起。这是一个拥有大爱的女子。

  对比之下,对于内尔,我真的就能理解乔为何鄙视她。战前,她不愿舍弃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她不能做到义无反顾,不能做出简那样毁灭性的选择,于是她几乎要嫁给乔治了。战争起,她来找弗农,说战争让人看清了一些事的本质,说要嫁给弗农。还记得简怎么回复她的吗?“战争从没有改变一件事的本质”。我实在不明白的一点是,如果这时内尔已经看清自己是爱弗农的,那为什么得知弗农死后,她又会为了所谓的生活所谓的朋友所谓的付不起维修费去嫁给之前拒绝过的乔治?甚至连一年都不到。没有人会不怀疑她是不是真的爱弗农吧?我觉得这样解释,内尔这个人,除了外表其他都太过普通,觉悟低了点,所以她害怕很多事都看得透的简,所以乔和塞巴斯钦不喜欢她。弗农这个人,也没那么好,真的活不明白,有音乐天赋,有女人缘却仅仅沉沦在长大的内尔的美貌中,明明他小时候是多么讨厌内尔,所以也难怪一开始他会和内尔凑一起,难怪他这一生错过简,难怪他遭了天谴去承受那一生的痛苦。他真的和简有着时间上的撕裂,早年的他的觉悟也配不上简,这大概就是撒旦给他的诅咒,悲剧的一生。

  真正的爱,就是简那样子的。义无反顾,舍弃自己的一切,这种爱总结起来就是具有“毁灭性”。我为什么更喜欢黛玉的爱情,因为我觉得她对宝玉也是具有毁灭性的爱。她喜欢说“一辈子”、“一生”这些词,她的爱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其实我觉得我还是有点懂内尔和弗农之间算什么。

  在遇到一生真正的爱之前和之后,我们遇到的那些人,就是内尔。

  可是我们又特别容易被蒙骗,被外界或是自己,我们很容易看不清自己的心,以至于我们以为内尔就是那个真爱。

  所以,我们往往就错过了简。

  其实弗农和简有共同点,我提出一点:毁灭精神。简就不赘述了,弗农呢?首先,他想给内尔不贫穷的生活,于是放弃了自己爱的音乐去做自己一直很拒绝的工作。第二,当他被简点醒,他又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工作而全心全意投身于音乐。他们俩的毁灭精神,有点不计后果,而这种精神往往与生命伟大挂钩。内尔,与他们是完全相反的一类人,她想要的是安全快乐,对安全的渴求多过对弗农的爱。这种根本性的不同,造就了以后的选择,不同一类人的碰撞冥冥之中中了撒旦的诅咒。

  老实说,阿加莎对内尔的刻画非常好。追求安全,追求体面,前夫死后一年再婚,包括她说服自己的那些心理描写,一切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可我讨厌她,简来修道院找她,她的内心活动就暴露了她这个人的普通与短浅。自以为是,觉得弗农对简对意义从来不及弗农对她的意义,真以为自己是小公主吗?她凭什么这么心安理得,这么没有自知之明,这么没有一点悔恨之心?她所说的弗农希望她快乐不要沉浸于悲伤,根本就是自私地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内尔啊,从来就是一个自私的人。不肯放弃奢华还口口声声说自己要是为了弗农马上放弃,真是好笑。别看她平时安安静静,还有弗农所说的“恬静”,其实就是小家子气,跟真正内心“恬静”粘不上边。

  也很喜欢塞巴斯钦的智慧啊。记得他这样说乔:乔对自己不同于流俗感到自傲,但那种想法同样造就出狭隘偏见。内尔的“流俗”,乔的“自傲”,都容易狭隘。简则权衡得很好。

  很喜欢弗农失忆后重逢简和塞巴斯钦那一段,描写了他潜意识中真正的想法:不记得自己结过婚,却认为简是自己的妻子

  但是到了故事的最后,弗农本能地救了内尔,我才发现,原来连人的本能也会盲目,也会欺骗人。所以啊,在这么一个容易受欺骗的世界,无论是外界,他人甚至自己,有时候都没办法判断我们究竟爱谁,看清自己的心又谈何容易

  “人或许有才智,有洞察先机的头脑,还有计划事情机智,以及迈向成功的力量,但就算再多的聪明也不能让人避开苦难,这就是世事奇怪地方。”这话是塞巴斯钦说的,也如一印证在他身上。谨敏智慧如他,如简,都没能抓住那唯一的爱,更不要说活得糊里糊涂的弗农了。好在弗农到了最后终于活明白了,他爱的是内尔的美丽外表,而简,这个他狠狠伤害的女子,才是他一生的真爱。至于内尔,我就不想说了,船难后又想要回到弗农身边,不是重蹈覆辙是什么?自私,不负责任,没有恻隐之心,她还真担得起“不要脸”这三个字。

  整部小说,无论是乔和塞巴斯钦,还是简和弗农,结局都算是悲剧,但还有一点可歌可泣:他们四个,到了爱人生命的尽头,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心,不再如内尔般飘摇不定。

  《我的前半生》里,老卓说过一句话:有的时候,直到死才知道自己爱谁,有的人,直到死才知道谁爱自己。

  很感动于塞巴斯钦对于爱的理解:为什么还觉得这不是爱?这是爱,这是一种由纯粹无私的怜悯与温柔构成的热情,一种延续多年的深刻感情。比起那些在他的人生中蜻蜓点水、从来没有触及内心深处、以单调规律发生的狂暴或温吞情事,这种爱好上一千倍。

  只愿,你我不如弗农那般懦弱,有简和塞巴斯钦的明白,有乔的勇敢。

  《撒旦的情歌》读后感(四):不完美的你唱着完美的情歌

  这是阿婆的第15本书(1930年),这一年阿婆40岁。

  也是玛丽·韦斯特马科特小姐心之罪系列第1本。

  这是我第一次在看完小说以后,立刻重新看了一遍序章。当初没报太大的期望,所以序章看的有些粗糙了,等看完整本再看一遍,真是感慨万千。

  借用阿婆的一句话,“战争确实抓住了很多人”,我想说阿婆确认抓住了很多人。

  洋洋洒洒的28万字,讲述了男主的一生,家族、事业、生活、战争中各种崎岖坎坷,当然主线还是在爱情上,看到后期越发的揪心。

  在此不方便剧透,只是已经习惯了玛丽那冗长的铺垫。刚开始的平铺直叙也许不会有太大的感触,而当线头一点点的堆积起来,加上一波好几折的情节,你会一下子复杂的情绪涌出。我是感到异常的揪心,甚至会暗暗的说一句,WTF。

  也许这就是撒旦,能让你感受到撒旦的气息,虽然他唱的是优美的情歌。特别是男主在最后二选一时,伸出手之时,我似乎能清晰的看到那个撒旦画面。

  每个人都有撒旦的那面,没有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快乐,其实这才是真实的人生。或者说你也可以允许不完美的自己去唱着完美的情歌。

  可以说,这是看到现在印象最深的一部阿婆的小说,也许是因为这是玛丽写的,或者说推理并不一定是打开阿婆的唯一方式。

  或者想给出版社们一点建议,当初阿婆更换笔名出新书也是想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力,但阿婆并没有考虑销量。现在我们再版的时候能不能把玛丽这个名字还给阿婆,而不是在最后两页拖一个短短的尾巴。给所有读者展现一个更完整真实的阿婆。

  2017-12-29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