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败局2》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败局2》读后感10篇

2018-06-30 05: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败局2》读后感10篇

  《大败局2》是一本由吴晓波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0.00,页数:26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大败局2》读后感(一):中国特色官商环境

  吴在开篇开宗明义地指出了中国企业发展环境不同世界其他国家,国外管理大师的经管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中国。核心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拥有强大国有资本的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管仲时期治理齐国的国有经营,妓院都归国家控制。民营企业必须在国有企业垄断资源、外资企业优惠政策的双重挤压下生存,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是国民经济主体,在经济上政策上享有特殊地位法律上要确保其保值增值。

  大败局2的9个企业无一例外都牵扯到与政府相处关系。其败因归纳有2。一是濒临倒闭的国企在强力人物领导下起死复生,如健力宝,科龙,三九等,做大后产权问题成为横亘在企业家和政府之间的敏感问题,三九赵新先甚至逼宫国资委,被直接灭掉。90年代中期国退民进,大量国资出售改组,肥了大批人。实干的企业家利用那么点资金辛苦打造的商业帝国,一纸任命就会被赶走,要说不纠结,不为庞大利益动心,就是不讲人性。所以产权不清埋下的祸根,亏了倒没什么,反正是国家的,但是做大了后,这导火线迟早会被点燃。从我个人观点讲,在企业初期,国资再低,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就像风投只给了50万,结果公司后来发展成亿万市值,这50万也要占相当的股权。基于这种认识处理产权,宜早不宜拖,或许企业家与政府的关系不至于那么紧张不可调和。另外一方面,政府在对国资企业的信任和帮扶方面不可谓不尽心竭力土地,税收,宣传,甚至法律等各项支持不遗余力,这些其实也是无形资产投入,甚至造成了关键影响,应予承认。做大了就是自己团队的,就想抛离原政府另起炉灶,显然会鱼死网破两败俱伤。要知道,政府部门明面上没人敢于承担国有资产流失责任。企业家必须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他们另可让其自生自灭

  二是企业疯狂扩张。从几万块钱起家,几年时间几何增长,旦夕间长成国内巨头,然后突然崩塌,坠入深渊上帝想要人毁灭必要让人先疯狂。面对疯狂增长的财富,一夜暴富的机会,在不健全制度环境下,这些敢为人先精明强干的企业家,克制力成了他们最稀缺品质。疯狂突进的火车没有提前制动,其惯性也足以让其奔出轨道。开车最快的世界冠军往往也是刹车技术运用得最优秀的。制度总会逐步健全规范游戏规则混乱后总会得到制衡,游走在灰色地带鲸吞财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资本游戏,概念鼓吹,是难以持续的,是极其危险的。老老实做事,踏踏实做人,是为记。

  《大败局2》读后感(二):感想

  相对于上一本,《大败局2》的案例更多地集中于本世纪初,所以在企业类型与兴衰经过上都与1不太一样,1里疯狂的广告轰炸行为不再是主角,然而2中的企业依然脱离不了狂热轨迹,只不过方法更加隐蔽高端,从广告转向资本,以至于像我这样的门外汉读起来略有吃力。产权、政府、股市、炒作、扩张、多元化等词语是本书的关键词,案例中相当大一部分的企业都是从优质的产品起步,逐渐走上壮大、扩张的道路,最终迷失在资本游戏里。在国有企业改制、法律不健全的背景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非常复杂,在我重输两年前书评的现在,王石、王健林都不乏新闻,本书的案例提供了宝贵经验现金的企业不见得都已吸取。

  《大败局2》读后感(三):《大败局2》札记

  本书由浙大出版社出版,2013年第一版,手里这本是17年11月第38次印刷的。本作与前作一脉相承讲述了2000-2007年,九个失败企业的辉煌落寞故事,与背后的九个企业家及其团队的光荣失落人生。本系列被浙江大学出版社定义为迄今为止唯一一本关于中国企业失败的MBA教案,但他的写作手法是非商学院式的。由于作者认为,读者需要关心“什么是正确的”,而不是急着给读者所谓“科学答案”,所以作者尽可能清晰又详尽的,将内部发生事实完整而不带情绪记录下来,所以本书的可读性很强,我很容易的被带入了环境。我像是站在一位勇士的身后,看他在桌上用一堆大大小小的积木块,在堆一座高大的塔。他们中,或成熟或刚出校门,或精明高调木讷不言,但都用尽全部的努力智慧,去将这座塔搭得更高。但由于积木有大有小,导致这座塔在建筑过程中或正直或倾斜,但都无一例外地在某一瞬间轰然倒塌,一切均近在眼前,让我不时唏嘘不已。与《大败局》的10个案例放在一起阅读,我看到了10年前至20年前,发生在中国商业界的众多兴衰往事,并与作者一同探寻中国企业的失败基因,剖析在一个独特的中国式商业环境下的,中国式失败。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一直处在一个剧烈转型时代法制建设完善中,这造成许多企业不时运行于中间的灰色地带,企业家不可避免遭遇纯商业之外的其他挑战。与此同时,这还是一个有资本身份的环境。与几乎所有发达国家不同的,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国有资本集团,对这部分资本的变革,壮大与保护,是中国改革开放重要方针使命。与其相伴随的是,国际资本在中国一直受到税收等方面的优待,而萌芽于民间的民营资本,则在生产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很显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民营资本,他的环境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从国际大牌学院教授及西方管理学处所学不来的。

  首先,在《大败局》中讲述的大多是经营性败局,而《大败局2》中则有不少政商博弈的失败案例,更具有鲜明的中国式特征。1 产权清晰化过程中的政商破裂。在自1998年起的“国进民退”战略中,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家之间产生了产权明晰思路上的分歧,最终前者抛弃了后者,造成企业的快速衰败。科隆,健力宝两个案例堪称经典。这两家企业都是在创业型企业家与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创造起来的,却因双方沟通破裂而酿成悲剧。2 宏观调控中的利益分野。中国的宏观调控一直被称为“宏观过热调控民企”,随着国有资本在垄断性行业的权重越来越大,其调控的行业排斥特征也越来越明显,资本市场的德隆,房地产业的顺驰,钢铁行业的铁本等,都应对宏观形势判断失误而马失前蹄。3 地方利益竞争格局中的牺牲者。香港张五常教授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整个就是区域激烈竞争的产物,在客观上造成了资源的区域性分割,相互以邻为壑,楚汉分明,而那些试图通过全国布局,以形成整合优势的企业,则很有可能在无意间陷入这种利益之争中,在华晨案例中我看到了中国汽车企业中最富想象力的企业家漾融,如何失限于此。企业家冯仑认为,面对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只有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的立场才能进退自如,持续发展。如何有技巧的游刃于愈发复杂的政商博弈中,将是考验中国企业家的最大挑战。

  其次,在一个制度渐变的转型国家,任何商业上的创新与突破,都意味着可能与现行法制发生冲突,因此,便存在着无数的“灰色地带”。几乎每个企业家在原始积累时都有过灰色行为。而伴随社会贫富差距的逐渐拉大,人们开始质疑企业家财富积累正当性,而这就成为了中国企业家的“原罪”。显然,“原罪”的产生,即是部分事实,也是公众心理失衡的产物。1 这个悬在企业家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成为了时代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原罪”是变革时代的必然现象。2 企业“原罪”是制度建设滞后的产物。3 企业“原罪”是监管真空所纵容出的产物。正如余秋雨的中国历史的观察: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我们至今缺少对于商业逻辑简单而普世的尊重,缺少对公平透明的游戏规则的遵守,缺少对符合人性的商业道德敬畏,这使得这一抹“灰色”,一直蒙在企业家身上。

  第三点,则是从企业家性格上进行分析。与《大败局》中的众多草莽人物相比,《大败局2》中的不少人拥有令人羡慕的高学历。他们中有教授(宋如华),发明家(顾雏军),博士(仰融),军医(赵新光),作家(吕梁),及哈佛大学商学院总裁学员(孙宏斌)等等。但他们从失败的“技术含量”来说并没有提高迹象,仍失陷于两个因素,1 违背了商业的基本逻辑。绝大多数的失败都是因为忽视了经营管理最基本的原则失去了对管理本质把握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2 企业家内心欲望的膨胀。商业终归是一场有节制的游戏,任何超出能力极限的欲望,都将引发可怕后果

  最后,本书所描述的失败都发生在史无前例伟大改革之中。这些企业家虽是失败者,但他们都是有尊严的失败者——尽管有时他们会漠视道德底线破坏商业准则,但在更多的时候,他们投身于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实践,同时承受着社会转型所不可避免的阵痛,煎熬与苦难。他们以自己的失败为代价,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所有光荣,梦想悲哀

  2018年1月24日晚

  《大败局2》读后感(四):读后感

  首先说一下《大败局2》(以下简称2)与《大败局1》(以下简称1)的一些不同,首先是年代的不同,1的十个失败案例时间大概区间是在90年代那个十年,而2是在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其次,由于年代的不同和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的不同,造成了两本书案例的行业和发展的不同,1我在之前总结过,而2涉及到更多的“国企改革”这个历史命题金融互联网等等新行业的企业,这是1里面很少的。相对于1的十个失败案例基本都集中在实业,2的九个案例分布则广泛多了,不仅涉及实业,还涉及到了互联网与金融,二十一世纪初至现在都甚为火热的两个领域。2的所有案例几乎都围绕着两个大的主题,而这也是那时困扰中国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那就是中国特色的“国企改革”和新兴经济的崛起信息产业、金融产业的崛起)

  国有企业改革,国家从1992年开始实施,到如今已经是第三次国企改革了,国企改革又叫“摸着石头过河”,意思是没有前车之鉴,只能边走边总结学习。所以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一批企业的阵痛和哀鸣,有没病医死的、有小病加重的,等等各种情况都有。这里面的功过是非就留着后人评判,不过也正是由于这些错误举措,为我们以后的改革提供了前车之鉴。

  2里面有三个涉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案例,健力宝、三九和科龙。这三个企业都是因为国企改革走上企业巅峰,同样也是因为改革而英雄末路。

  首先我们来说走向巅峰的因素,第一个原因是离不开优秀卓越的企业家,以及改革给他们创造的施展才华平台。健力宝从三水县一个酒厂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饮料企业,离不开李经纬全力运营,有一句话说“没有李经纬,就没有健力宝”。艺高人胆大的李经纬直接把目光投向1984年的奥运会,成为了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伴随着奥运的成功,健力宝也跟着火红了一把;转身健力宝又赞助广州第六届全运会,成功的造势让健力宝成功崛起;而三九制药集团的成功也同样离不开赵新先,三九的中药传奇就是他一手缔造的,三九连副厂长都没有,厂长、书记、总工程师都是他一身兼,领导就一个人,"一人机制"成就三九,也毁灭了三九。赵新先是国内首创出租车车顶广告和明星代言电视广告的企业家,同时也是第一个登陆美国时报广场做广告的中国企业。这两个国有企业的成功都在于分权,把管理与经营分开,让企业领导人自由大胆的去运营和发展企业,这是我们在国企改革中应该注意的。要做到政企分开,让企业运营回归到商业中,只有让企业家甩开膀子干起来,才能真正让企业产生效益和创造价值。第二,这三个企业的成功还有一些共同点,就是国有企业的特质给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很多扶持政策都对国企的发展大有帮助。民营企业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问题,而这对于国企来说一般都不是问题,银行贷款一般都对国企敞开,充足的资金为国企的迅速壮大和发展提供了后续保障,另外地方政府也会为国企找寻发展机会去并购其它优良资产去壮大企业实力等等。

  这三个企业成为国内最大,或者市场占有率最大的企业后,都无一例外迅速的走向没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产权问题。科龙在资金上是镇政府出资了9万元,所以科龙是乡镇企业,而正是由于这一产权归属问题最终决定了潘宁的悲情命运,潘宁的被动下岗,再到后来的权力相争,让盛极一时的科龙退出了历史舞台;李经纬也是在处理健力宝产权问题时,与地方政府关系闹僵,最终地方政府将健力宝出售,让“香饽饽”变成了“烫手山芋”,谁也无力回天了。产权问题,是国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必然会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国企改革必须注意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企业很难持续稳健的发展。产权最好伴随的企业的发展,根据企业的规模来给创业的老骨干们一定的股份或产权,这样能让员工与企业荣辱与共,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员工积极创造新价值。

  赵新先自称为“中国最老的农民工”,他的退休手续一直没有办下来,没有退休金、医疗保险、产权房,还住的职工宿舍,年近70还要打工给九十多高龄的父母尽孝;还有另外一名大家广为熟知的企业家云南玉溪烟厂的褚时健老先生,为国家创造千亿的价值,到头来却一无所有,贪污入狱。这些优秀的企业家,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卓绝的贡献,却没有享受到创造财富带来的福利。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贪污,这是人的本性,很难杜绝,唯一能做好的就是建立完善公平的制度,让为企业鞠躬尽瘁的企业家们,也能分享到经济增长的胜利果实。美国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退位之后,仍然终身享有通用电气为其提供的一系列优待保障,这是我国国企改革需要注意的地方,一定要论功行赏,在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完善的制度就是功过有奖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涉及到国企,当然也不能不提到民营企业。随着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民营资本将以数量多、规模小、就业光、人数多为特征,在国民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真正能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的就是大量中小民营企业的诞生,同时这也是解决就业最好的办法。但铁本等一系列的民营资本在于国企竞争中不公平败北的事例说明,我国关于民营企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更完善公平的企业竞争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创造适合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不然民营企业无法在现有环境发展和壮大。

  铁本的创办人戴国芳,本梦想着成为中国的“安德鲁卡内基”(钢铁大王),从200万的注册资金到凭借自身努力企业销售收入发展到25亿,企业发展的非常成功。在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准备贷款投入建设上百亿的钢铁项目,结果由于政府政策调控,让铁本的项目胎死腹中,但同一时期,建龙的项目却活下来了,这一现象非常耐人寻味。民营企业进入核心产业,因为得不到公平的对待,很难与国有企业竞争,就算民营企业有显著的成本优势也没有用。每隔三五年中国经济就会发生一次大调整,而针对的重点对象必为民营资本。在于国有资本竞争时,民营资本只有始终坚持合作而不竞争,补充而不替代,附属而不僭越,才能进退自如,持续发展。国企深化改革中,必须不断的开放核心产业,只有让民营资本进入,市场经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对国民经济大有裨益,不然垄断的经营,只会造成浪费和滞后。

  国有企业改革,包括经济制度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希望这条道路在以后会越走越顺。到时完善的经济制度,和充分而公平的竞争环境必然会营造出一批卓越优秀的世界级企业。

  第二个主题就是新兴的金融与信息行业,这是未来经济的最大增长点,也是我国大力发展的行业。到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健康、娱乐也成为了最有潜力增长的行业。

  德隆、中科创业这两个金融巨头,在当时的中国资本市场掀起了腥风血雨。唐万新与哥哥唐万里创办的新疆德隆实业公司,帮助新疆屯河、沈阳合金、湘火炬“老三股”改革成功转型,成为金融市场巨头,从股市里面尝到赚快钱的甜头,开始摒弃投资巨大、时间漫长的传统行业。超越自身实力搞金融和高息贷款,最终拖垮了德隆,捷径走成了死路。吕梁创办中科创业,欲做“中国的巴菲特”,缔造壮大的“中科系”,欲操纵抬高股价追求高收益,最终内讧导致股价崩盘,也走向了死路。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完善造成了股市像一个不规则的赌场,第一代庄家共29人,无一例外都是悲惨结局,不按游戏规则非法追求快钱,最终都难逃报应。中国的股票市场还在完善的过程中,合理的利用资本市场为公司的发展融资是现在金融制度的一项创新,但过分沉溺其中,对公司无太多益处。

  这些企业失败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速度过快的成功,没有扎实稳健的打造企业的基石,这与1里面很多企业失败的原因是相同的。大前研一说“中国的机会太多,以致很难有中国的企业家专注于某个领域,其实进入一个行业,先专业化,然后全球化,这才是赚钱的唯一途径”。在经济飞速发展,遍地是机会的中国,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学会做减法。饮料业的可口可乐,快餐界的麦当劳,软件类的微软,电脑的苹果,等等世界领先的企业都是专业化企业的代表。

  每一个十年都会有企业发展起来,也有企业倒下,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但控制风险是每一个企业家都需要意识到的。感谢那些企业家前辈,正是由于你们牺牲和贡献,才为我们未来健康公平的商业环境建立提供了基础和参照。

  《大败局2》读后感(五):学会自我控制

  曾经看到个故事,一位企业家面临退休,打算把公司交给自己的儿子,所以给了他2000美元去拉斯维加斯的赌场,唯一的要求是带回500美元就可以了,结果是他儿子输了个精光;之后又进行了一次,他儿子运气非常好,赢了很多钱,但是没有收手,直到输光了本金;之后又进行了第三次,这次他儿子赢得了200美元,无论运气怎么样但他都收手不再继续往下赌了,这时他老爸才很放心得把公司交给了他,儿子不明白还没熟悉业务这样是不是太鲁莽了,但得到了这样的一个回答,你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了,业务可以慢慢熟悉起来。

  《大败局》里的每一个案例都揭露了公司成长发展中控制人的欲望膨胀,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无所畏惧大推业务领域,总想一口气称为世界的焦点,缺少一个实在的脚步。当然各处的“潜规则"也是无法让人退却,那种微妙的政商关系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包袱,尤其是铁本和复星的案例比较,或许连人性也参合进来了……

  15年当下的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大,各种刺激和宽松接踵而来,股市反应尤为突出,在这次打泡沫狂欢中,真正的赢家或许在破裂的时候才能得知,但在面对诱惑能控制自己欲望的至少不会输得倾家荡产。

  《大败局2》读后感(六):大败局,中国企业史

  这里面的案例都很动人,但是涉及多少亿元的资产,梦与家庭的破碎似乎环绕,英雄枭雄似乎都要加上历史的轮子,我们都会自负,但鲜少真正大而强的,终究要实力的,被政府宏观调控和干预的生死起伏的占了大多数。最终讲的企业家对企业的控制感似乎是真谛,我们不可能都是企业家,但是中国企业的血雨腥风还是很动人的。除了激动明志,印象很深刻的一段是大前研一对于中国企业家的批评,专业主义可以救我们企业,更根本的可以救我们自己。跑过业务的人都知道恶性竞争压价导致整个行业生存困顿的血淋教训,就好像你看到网络视频百度外卖和美团外卖群架斗殴一样,消费者明明买的是好的服务。“中国企业必须找到未来获利的来源。利润来自于实力,而不仅仅是成本更低,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要努力做得更好。为了做得更好,你必须有自己的技术秘诀。否则,别人很容易伪造,竞争的结果就是被迫不断降价。”

  《大败局2》读后感(七):沟通共赢才是根本

  《大败局1》看的是电子书,由于太经典了,第二部作品买了实体书,吴晓波为了写这本书曾亲自赴广东、四川、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和新疆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加之众多学者和企业家的观点,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定价的40元。

  《大败局1》中企业家落寞的根源是没有聚焦和未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在专业领域成功后,不计风险的做大做强,或是涉足没有关联度、不同种类和不熟悉的产业,最终将企业和企业家大好的前途葬送。《大败局2》中的原罪则是中国经济发展特定时期的产权不清问题,导致政府和企业创始人交恶,最后两败俱伤。如果这些企业家能够更早一些意识到产权问题并运筹帷幄,在政商危机发生时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多沟通,那这些企业和企业家转危为安甚至有更长足的发展都是有可能的。

  政商问题今天依旧存在,正如阿里巴巴、500彩票网、Uber专车等,企业的发展和创新的每一步都触动着政府的神经。如何处理好之间的关系?就像冯仑说的 "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应该是与之恋爱却不与之结婚"。

  沟通共赢才是根本。

  《大败局2》读后感(八):健力宝: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三月的古城西安,春寒料峭。如果你尚有闲情雅致漫步街头,你会从身边驶过的公交车身发现,多年前活跃在众多中国家庭饭桌之上,而今在超市、便利店难得一见的橙子味汽水——健力宝,又出现了。

  “老朋友、新力量”,硕大的六个字喷印在公交车体,以橙色为主的车体在雾霾未尽的城市中来往穿梭。倒是在乍暖还寒的时候,显现出了一种蓬勃的生机。

  这位“老朋友”在我有限的记忆中,是唯一一款令我如痴如醉的汽水。我曾经创下一顿饭喝四罐健力宝的记录。在这之后,我再也没有对哪一款饮料表现出如此深厚的眷恋。

  在吴晓波的《大败局2》中,曾用一个篇章专门描写健力宝的沉浮往事。随着1984年亮相洛杉矶奥运会,健力宝自此称为中国品牌体育营销的典范,更是与重返世界舞台的东方民族的气质完美契合。从某种程度而言,健力宝所蕴含的健康、活力的意义,更像是改革开放六年之后,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言。

  《大败局》封面 吴晓波著

  《大败局2》读后感(九):大败局2读后

  相对于上一本,《大败局2》的案例更多地集中于本世纪初,所以在企业类型与兴衰经过上都与1不太一样,1里疯狂的广告轰炸行为不再是主角,然而2中的企业依然脱离不了狂热的轨迹,只不过方法更加隐蔽、高端,从广告转向资本,以至于像我这样的门外汉读起来略感吃力。

  产权、政府、股市、炒作、扩张、多元化等词语是本书的关键词,案例中相当大一部分的企业都是从优质的产品起步,逐渐走上壮大、扩张的道路,最终迷失在资本游戏里。在国有企业改制、法律不健全的背景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非常复杂,本书的案例同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大败局2》读后感(十):万事开头难,结尾亦不简单

  这篇书评是针对大败局整套书的。

  历经一个月的时间,做了好多笔记,读完了19个惨痛的经历。

  我不想针对任何一个个案去说,只想站在高处去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可总览19个案例,无一不是以很高调的姿态起步,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有了充实的资本原始积累。但却不一的走向了灭亡。吴教授说,这是宏观调控的原因,这是扩张过快的原因,这是贪婪冒进的原因,对此我欣然赞同。

  不过我想说的是,既然开头这么难得事情都能很好的做好了,做稳了,为什么一到走上正轨的时候就慢慢的偏离了原先的轨迹。是贪婪?是冒进?还是外在因素?我从一张张照片中看到了这些企业家们神色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小心翼翼,仔细盘算,到后来的财大气粗,指点江山。细细想来,心态的变化才是最大的败因。

  最初的一无所有,注定了他们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一脚踩空,血本无归,我们说他们博对了,可却没有考虑他们在赌博之前的深思熟虑。这是一个没有办法操控的盘,人生的赌博,是公正的。

  发家之后,他们开始飘了,看不上小钱啦,野心的膨胀注定了他们的躁动,扩张侵吞,扩大自己的实力。他们随意指点江山,虽思考,但却一定没有以前的缜密了。

  败因就由此显现了。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一个企业家也是所有人都该有的素养。永远不要轻视,也是给我这个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子的一个告诫。

  希望中国人骨子里的傲气能变成有根之水,而不是浮于空中的单单傲骨。

  2018.5.20

  大鱼海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