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诸王的游戏 1:寒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诸王的游戏 1:寒冰读后感10篇

2018-07-02 05:5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诸王的游戏 1:寒冰读后感10篇

  《诸王的游戏 1:寒冰》是一本由蒋柳(小马连环)著作,东方出版社出版图书,本书定价:2014-5,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诸王的游戏 1:寒冰》读后感(一):都是欲望惹的祸

  李唐,一个史上最辉煌盛世朝代,在盛荣之下却又隐藏了多少权利情感的欲望角逐。从玄武门之变开始,诸王的游戏从未停止,早已注定这个朝代的非比寻常,而女人与权利,从来都是李唐故事徐徐展开的原动力,从来都是这个朝代繁荣与衰败唯一的缘由

  李唐的儿女生就是多情种子,李唐盛世也从来不乏关乎女人的故事。面对女色与情感,她最高贵子民总来不曾隐藏自己的欲望,执着的掠夺或追求,所以才会千古流传着至尊女皇武则天与红颜祸水贵妃的故事。相较之下,书中的诸多儿女情长烟火色其实在史书黯淡了许多,但正是借由先辈们多情的基因绵延,那最初的情怀就如星星之火,从未在李唐的繁华中淹没,这情怀带着前人温度,滋生、蔓延,直至燎原。秦王是多情的,他的多情挽回了他的生命,也给了他一个理由,所以他活下去,所以他出手,所以他成功;李靖是多情的,他的多情带领他马踏都斤山,也助他化险为夷;李建民是多情的,他的多情为他埋下了潜在的危机,也堵上了他昂首进入王朝大门;突利可汗是多情的,他的多情让他意志动摇生有可恋,也带他走上叛逃之路;萧美娘与义成公主又何尝不是多情的,然而她们却没有多情的权利,只能将真情深埋心底,在风雨飘摇承受着亡国之痛,期待着不可能的期待,耻辱着无法逃避的耻辱。

  在权利的诱惑之下,情感几乎一文不值,多情的剑客们一旦拿起武器,都是一样的无情。无论是那个倾覆的隋朝,还是这个繁荣的李唐,又或是隔壁虎视眈眈的草莽苍狼,手足相残、背信弃义的故事都在不断上演,兵荒马乱的隋唐交替时代,是群雄逐鹿乱世,也是枭雄迭起的机缘。最开始只是鲁夫的较量,而后是权臣谋士的从长计议,能力智慧有效结合历史更富有趣味性,也让未来充满了忐忑。当争斗逐渐平息,暗流的回涌会令英雄也气短吧?其实说到底,这都是权利欲望惹下的祸端:若没有李渊的多疑,又怎会有兄弟间的猜忌?若没有功高盖主的威胁,又怎会有兄弟间的嫌隙?若没有生死唯一的权衡,又怎会有兄弟间的屠戮?同样的,若没有金帛的离间,又怎会令胡虏百万之师不战而败溃不成军?男人之间,诸王的游戏,玩得不是心跳,而是看似有情却无情的冷血。

  欲望,这惹下祸端的罪魁,却被历史轻描淡写的掩盖,就如秦王那句话——历史是人书写的。所有血腥的屠戮,最终都会用“迫于无奈”的黄沙掩盖,真相是什么无从定论,一将成名万古枯,却是风中最无奈的呜咽。小马哥这一段活色生香的描摹,仿佛带给那枯骨以血肉,试图循着历史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还原历史真相一隅。诚然,真相已永远不能一窥,但故事,是真的精彩绝伦

  《诸王的游戏 1:寒冰》读后感(二):小马哥的纸牌屋

  论坛里有这一段描述:去年写过一本《隋唐不演义》,解读隋末唐初的历史。出版后,反响还可以,但就内容而言,总感觉有没讲透的地方。因为是历史解读,所以下笔时总讲究一句一行都有出处,不敢随便揣测,以免误导读者,但细想之下,历史的真相却未必尽在那些所谓的信史里, 一定还有不为人知的故事被史家们故意或无意的隐藏掉了。更有许多的空白值得回味。于是,便有了下面这本六分史实,四分虚构的历史小说---《诸王的游戏》。

  在这本小说里,我决定不讲功利的历史教训经验。只希望能透过时光迷雾去体察那些古人心境,他们的欲望,困苦欢乐哀伤得意失意。。。。。

  四分虚构,六分史实,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上讲,算是一本演绎虚实之间的小说而已。真真假假,从故事中感受权力游戏的永无止息,感受角逐的扑朔迷离。某些场面着实可以联系现在职场官场上的一些情景深刻收益

  同时,从写作的角度来讲,小马哥,被称之为宅男,宅男的世界可谓是丰富多彩。细细品读肯定发现,小马哥文字驾驭能力的无比厉害。比如以下: 不远处数面军旗像是从平地冒出来似的,鞭子在空中呼啸,车轮发出刺耳呻吟声。马车飞快,军旗却越来越近。

  “是李唐齐王的兵。”她缩回车里,冷冷地说道。同时,马车像是突然跳了起来,腾到空中,然后重重摔在了地上。

  妇人睁开眼,巨大疼痛全身扩散开来。

  “政道!”她喊道,“淮南……你们在哪儿?”

  “阿娘。”这是女孩声音。随后,男孩的哭叫声也传来。妇人四下张望,她将手撑到地上试图站起来,却几乎滑倒,这才注意到手上全是鲜血

  我受伤了?她心中涌起一阵恐慌,往身上打量,却找不到伤口,不远处,车夫的身体吸引了她的注意。这个结实的车夫倒在车架旁,数支箭矢从身体透出。

  寥寥数笔,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用这样的写作方法简单勾勒出来,凸显当时的场面的气氛紧张

  再者,每一章节的开头,总是如画面般的给我们营造一个阅读优雅环境,如同电视剧的回放一样,从而使读者有强烈的画面感,五官充分的调动起来,比如开头:“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女孩低唱。她靠在马车的窗边,手伸出车子,挥舞着一根柳条轻轻地拍打着车厢,柳叶荡然无存,就连柳枝都已干枯。

  旁边,一个五十岁上下的妇人倚着车窗聆听,面带倦容,嘴角却有笑意。一个六岁大小的男孩正在睡觉,鼻翼张动,呼出均匀气息。一个年轻少妇抱着他,正用手爱抚他的额头

  在这样的文字中,计较真假虚实的历史是非,或者是作者情节构造的完美与否都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在阅读中享受了那一份游戏的体验快感,让读到它的人都爱不释手,魂不守舍的想一口气阅读完!这样的阅读体验,就像是你看美国政治题材电视剧《纸牌屋》一样,不过,这个题材确是唐朝的那些年的事情而已。

  《诸王的游戏 1:寒冰》读后感(三):王者之争的世界

  这部小说的故事时间开始于唐朝初年,这是一段已经被写了无数书,搬上无数次屏幕的历史故事,我们都喜欢谈论这段乱而真的历史,特别是里面的王者,即所谓的英雄,特别记得的就是瓦岗寨的英雄呀。首先,我想说的就是这是一部历史事实加上作者想象创作的小说,所以这是一本虚构的小说,按照着历史,却写出了不同滋味,具有作者现代眼光的小说,符合我们的口味,特别是里面的爱恨情仇刀光剑影,另一个想说的就是,作者蒋柳的文字功底不错的,语言朴实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富有形象性,而不是模糊不清

  故事从亡隋萧后娘娘带着儿子逃亡突厥讲起,这次的逃亡,是因为隋朝被李渊所获,而萧后远走突厥是为了找到义成公主,说服她,联合突厥大军大举南侵,意图夺回自己的江山。而唐朝初年,诸王的角逐王位特别凶残和富有心计,这里面分成了两大阵营,一个是李世民派别,另一个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派别,这两大阵营的派别里面有很多我们所熟悉人士,如杜如晦、房玄龄、李靖、魏征等等,他们作为各自阵营的智慧囊出招制胜,为的就是最终的皇位,其中的权力游戏之争便是这部小说的重点情节。李建成因由可达志运送器械而被父亲李渊所质疑并且紧闭,而魏征便出谋献策,从刺客刺杀到拉拢其他人士进行说情,我们都看出了魏征的智慧,可惜还是抵挡不住李世民的军团,李世民是一个务实的人,手上紧握兵权和谋士,所以早已注定了他的成功。

  书中最动人爱情莫过于义成公主和李靖的爱情故事了,他俩本想青年私奔,那碰见生命给他们开了个玩笑,而导致天各一方,但是他们心中依然爱着对方,所以李靖一直想出征突厥,一方面想“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另一方面便是再见到义成公主。而义成公主为爱情与国恨相困,那么他们各自的选择是怎有的呢?

  y江焕明

  《诸王的游戏 1:寒冰》读后感(四):繁华远客骑,铮鏦美人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注:取自明·杨慎《二十一史弹词·西江月》)

  读完了这本书,突然想起了上面这首小诗来。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说起明朝来,好像真还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代表性东西。不过,大抵也正是这种样样都不突出,才显得形式上更加的丰富多彩吧。说来李白写过词,苏东坡写过诗,只是恕我见识浅薄,上面这首不管是属于诗、词还是曲子,我从来都是当诗来看的。也不知这首诗是成于杨慎被流放之前还是之后了,很有些“莺儿燕子尘土”的看破味道

  说来该书既然自命是“唐朝范儿的《纸牌屋》”,自然是以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主线的了。也确然是比一般的官场文格局要大些,毕竟故事的背景在那呢。人心浮动、暗潮汹涌,刀光剑影、步步心惊,在内朝堂上波诡云谲,在外边关上战事频频,刚刚立国则治下也远称不上太平。只可惜显然作者更擅长描写那些勾心斗角的斗智博弈,和人性的情感欲望的文戏,最多仅限于小型搏杀的场景,并不擅长那些大场面的描述,让这样本该磅礴大气的故事失色许多。

  而或许是作者选用了符合自己需要的历史材料关系,人物形象的塑造风格也很支离,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看着是感觉够别扭的。虽然采用的太子建成是照搬了正史上的那个虽然本身是个没用的窝囊废,但是却有着一群好手下官方版本,但是搭配的却是野史版中历经六帝,裙下之臣无数的萧美娘。正式版和野史版的人物形象混搭出现,如果这还不够乱,还能怎么乱呢。反正,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是越看越浆糊了。

  尤为可惜的是,如此题材厚重的一本历史小说,书做的却平平。就跟市面上售卖的网文小说一样,从装帧设计,到封面内页,无不给人一种廉价的感觉。看着就让人对这书的质量不报起希望来了。果然,这书不出我所料。虽然整体而言文笔不错,布局更是令人称赞,不过,细究起来也不乏那些能让人看得啼笑皆非的谬误之处。也不知是编辑审稿时错过的笔误,还是作者的有意而为之了。

  开篇就哽了我一下,让我跟吃了苍蝇似的……不是我说,既然是出自第三人视角,一会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妇人”,一会儿又“愁容更盛,却无损她的艳丽究竟是怎么出来的啊喂~!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在我来说,一个看上去就“五十岁上下的妇人”还能给人以美艳的感觉,真不是一般的诡异了。话说,这种自相矛盾的描述,实在是很有玄幻作品的风格,可不管是什么样的小说,也还是该讲逻辑性的吧。

  当然,大概也正是因此,反倒对这个人物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说来这位能带着杨政道坐马车逃亡,让人追杀一路的,也就是历史上名闻遐迩的“不老美女”了、怎么可能是萧蔷Σ( ° △ °|||)︴(我累,这想象力也太丰富了!!!)我说的,是南朝梁明帝的女儿,隋炀帝杨广的大老婆“萧皇后”。历史上的萧皇后,人们除了知道她是萧家的女儿,并未有留下自己的名字。作为一个随时守份的女人,因为是前朝末帝的遗孀,和重臣萧瑀的姐姐,六十岁被攻破了突厥的李靖带回长安时还受到了李世民的礼遇,之后又在长安生活了二十多年。而出自小说家臆测的“萧皇后”,也只是萧美娘了。

  书中的这位“萧皇后”萧美娘,就和完全是作为她反衬的秦王妃长孙无垢那样,名字或许也同样是得自野史当中的。只能说是豁出去的女人是可怕的,无所顾忌的女人更是惊人了不起的萧美娘,她反正是不择手段了!为了复仇,妄图用女子娇媚肉体来征服操纵男人们。可惜,大概是被仇恨烧晕了头脑,让她忘记了纵使有“男人征服世界,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的说法,归根到底那个世界还是属于男人们的。于是,生时权柄熏天的太后们纷纷人亡政息,……于是,慈禧陪着光绪同归地下,于是,武则天纵然当了皇帝也还是不得不选了姓李的当太子。

  你说为什么?难道能是武则天她自己不想的么,好不容易当上了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个女皇帝,居然不想要把自己建立起来的国家一代代的传下去……这可能么!可问题,不管她有多想,她就是不能!倚靠阴谋而不是武力登上皇位,靠权谋诈术来得天下,终究是不如靠兵势打下来的江山来的牢靠。这不过是她偷来的国家,而倚靠阴谋的窃国者,也终不过是过一下手,所有权并不属于她。慈禧不也是一样嘛,光绪不死,她活得要多舒坦就有多舒坦,可光绪一死,她也就活不成了。

  你与其说书里的这个萧美娘她是一心复国,倒不如说她是在以复国为借口,向全中原的人复仇罢了。口口声声的“天下人害的!”你看她那些蛊惑义成公主的话,再看看她是如何逼凌自己儿子的女人、孙儿的母亲的,冷酷吗?不,或许是已经丧心病狂了吧!反正,大概在她的眼中,那些造反的中原泥腿子,都是不识好赖的,他们根本只管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的收成,不管她的丈夫所作所为是多么的有远见卓识。正是如此,她才能理直气壮的说出,“他们不懂,这些人只知道田地的收成,眼里只看得到麦穗,让他们多出一分力,他们就群起而反。我不怪他们,他们本是愚昧的,可那些皇族贵胄有什么资格反?!”

  真的是让人无语了,说的就好像因为是当老百姓的,所以为了君王将相们的雄才大略,去妻离子散、去死一死,还得感激涕零的叩谢主隆恩,感激贵人们给了他们这些个“贱民”一个出力的机会似的~真的是深觉被辜负的无辜受难者啊,什么“无知的草民”“宏图伟业”的,呵呵,这位是疯魔了吧!当然,相比之下她是更恨那些叛逆的权贵的,自己丈夫的种种厚恩反倒是养出了一群的白眼狼,最招她忌恨的,自然是作为成功者的“李唐”了。不过,仇恨是把双刃剑,你在不断的毁灭别人,毁灭别人的所有的时候,谁说不也是在逐渐的毁灭自己,毁灭自己的所有呢——

  《诸王的游戏 1:寒冰》读后感(五):又看隋唐

  《诸王的游戏之寒冰》是小马哥的又一力作,以对每个人物的出场为顺序,从每个人物的角度来讲述故事,这点和一般小说不同,刚开始读的时候我感觉有点蒙,看的正精彩的时候,故事发展突然被一个人物打乱,读起来很不习惯,但是读到一半,还是会深深进入故事情节中,正如作者所说“在这本小说里,我决定不讲功利的历史教训与经验。只希望能透过时光的迷雾去体察那些古人的心境,他们的欲望,困苦,欢乐与哀伤,得意与失意……”。 以前看过大唐双龙传,这让不了解历史的我多少可以理解故事中的乱世纠纷,群雄争霸,对权力的欲望、父子兄弟权势与亲情的权、君王将相之间或是尔虞我诈或是忠心不二……可以在茶余饭后休闲读读的一本好小说,都说乱世出英雄,如果没有秦王的乱世争雄,可能大唐不会有当初的盛世和国泰民安,这第一部寒冰,读起来的确会有寒凉的感觉,这段历史被无数人演绎撰写,小马哥写的还是很独树一帜的,六分史实、四分故事虚构,让你在解读历史的同时又不失故事性,情节跌宕起伏,宫廷中的勾心斗角,权臣出谋划策,演绎了一部精彩的宫廷政斗。故事是从萧后逃亡突厥拉开序幕,为了灭唐光复隋朝,联手和亲突厥的义成公主一心鼓动突厥进犯大唐,最终被李世民和他的得力干将一步步瓦解,太子、秦王、齐王等人明争暗斗角逐王位,相比这王侯,我更喜欢看小马哥对这些谋士的描绘,一个好汉三个帮,如果没有拥戴秦王的那些忠臣将士,也不会有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了,诸王的游戏才刚刚开始,激流暗涌的争斗一步步的拉开玄武门兵变的序幕,期待下部的烈火。

  《诸王的游戏 1:寒冰》读后感(六):用小说给历史写“注脚”

  用小说给历史写“注脚”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为掌权者所书写。但是,事实真相只有亲历者才知道。”德国人约阿西姆•派普(Joachim Peiper)的这句话颇有辨证史观的味道。在小说《诸王的游戏》“寒冰”、“烈火”(下称“诸王的游戏”)两部曲中,作者蒋柳的一句“一切似乎告以终结,一切又刚刚开始”,揭示了历史的轮回,揭示了欲望之外,历史人物的困惑、哀伤与失意。

  唐朝初年,诸王之争“一触即发”,诸多势力纷迭上场,拉开了玄武门之变的序幕。大隋的亡国肖后、大唐的太子建成、秦王世民、齐王元吉……历史的主角们一个个粉墨登场,使大唐帝国的“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夹杂着欲望与本能,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的奔向最终的结局。一如作者在小说的文末(“尾声”)中所言,“冲天的黑烟下,烈火舞动着贪婪的红舌,吞噬着任何靠近它的东西……人间的争斗就如同这火焰一般薪火相传,永不停息,留下的唯有层叠的灰烬。”

  用小说写历史,是一种新文体。既不像现代主义小说那样曲高和寡,也不像一般通俗小说那样难登大雅之堂,而是真正的“雅俗共赏”。用小说的笔法写历史,赋予新的活力和精神于历史,历史、政治和现实以现代人熟悉的面孔出现。因为,有研究表明,现代主义所宣扬的艺术已逐渐失去魅力,更吸引人的是后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对语言、现实和历史之间关系的全新理解。因为历史、现实和艺术的话语纠缠在一起,历史和小说就变的有趣,有“厚度”。也正因为如此,历史和小说、现实和虚构的界线也变得日趋模糊

  我看过不少历史题材的作品,有不少作品的“硬伤”着实让人“惨不忍睹”。但是,小说《诸王的游戏》却把史实与艺术结合的比较好,甚至很“尊重”历史。譬如,小说《诸王的游戏》所反映的历史时代、主要事件、主要人物,甚至是些重要故事情节皆有历史根据,有史料来源。就“诸王”而言,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评价也基本符合历史,几乎没有任意的对小说主人公或主要人物进行“拔高”或者“贬低”。其中,最难可贵的是,作者没有根据时代政治的需要,或迎合时代政治的需要去演绎历史人物。

  一部好的作品,不在有多少“正能量”。把眼光望远处看,有许多传世的经典作品,不但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还抨击了总统、首相。但是,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论是历史作品,还是近现代或当代作品,对人物的刻画无不“惟妙惟肖”,即使是对最伟大的人物也是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加以人性化的描写,展示出其情感的复杂性,包括他的人性深处的弱点。这就既赋予历史伟人的一些理想主义精神,但又不把他当“神”供奉。譬如,小说对秦王李世民的描述,他既有雄才大略,又能听取逆耳忠言,但他也有残暴凶悍的一面。这也的描述就使李世民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丰满的、活生生的人物。

  《诸王的游戏 1:寒冰》读后感(七):乱世难觉有晴天

  乱世血雨浓,既无晴兮也无情。

  本书生动描绘了隋朝刚灭,唐朝初起时,在这段乱世中生活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难解难分的爱恨情仇。

  不少人物与故事有史可据,也有许多出自野史及作者的演绎,其中三娘与柴绍的感情,萧美娘亡国之恨与恋人之思,裴寂与魏征之间如履薄冰的境况及稍有不慎便如入水火的尴尬境地,在作者笔下生动自然,就仿佛我们置身那段乱世,亲眼见证了这些人物彼此间的欢与痛。

  书中最大的看点应是隋朝公主义成与李靖间的爱情,以及裴寂与魏征二人间似友似敌的友情。前者,虽无山盟海誓,缱绻缠绵,却有着隔海相望生死相依的无声誓言。

  义成公主直到做出多次困兽之斗后,才发觉令她坚持到最后的,不是亡国之恨,不是大漠放牧牛羊的生活,不是寻回统领天下的权力,长久以来一直被压在心底最深处的,也不是家族破灭的悲愤,不是流离天涯的孤寂,所有的缘由,竟只是心头那份对温暖胸膛的依恋。

  至于后人皆知的谏议大夫魏征,在作者笔下竟是位摇摆不定的官场新手,他在经历诸多变故,以及裴寂循循善诱的指引下,才在宫廷争斗中机缘巧合地保住自己性命,并因此成为李世民后来最有用的左右手之一。

  此外,房玄龄,李建成,李元吉等人也在本书中多有出现,然而由于作者采用了白描手法,叙述故事背景与历史走向较多,对于人物未深入刻画,所以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单薄。

  但这也够了,光看义成与李靖的敢情,就足以令人掩卷时仍唏嘘长叹,只关注魏征涉足或很可能涉足的政变风云,就足以令人品出战乱年月里,令人辗转难眠的腥风血雨是有多么疯狂。

  可惜,所有的情与爱,恨与仇,在乱世纷杂的史料记载里,终将是阴沉苍空下的沧海一粟。唯能让后人感慨一声,乱世血雨浓,既无晴兮也无情。

  本书写作手法上模仿了时下流行的《冰与火之歌》,恢弘庞大的设定以及poe写法巧妙地规避了历史进程中令人难以分辨明晰的片段,也给予人场景快速跳跃的爽快感。

  本书也有不少不足之处,一些描写与文句尚有待提高,比如描写突厥时直接写粗黑的突厥,提及人时必用一个这个量词,使用的形容词过多,在场景人物刻画上面就相对显得弱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